茶道
百燕之家 / 信息详情
茶道中的修身之道是指以茶为载体
茶道中的修身之道是指以茶为载体,融入道、儒、释的“内省修行”思想,陶冶情操,怡养品德,感悟生命的真谛。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的代表人物有唐朝《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和在少室山茶仙谷茶仙泉隐居时写下《茶谱》《七碗茶诗》的唐朝诗人卢仝。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意思就是:喝茶,饮茶等茶道被广泛的推行,风靡一时,王公贵族朝臣没有不喝茶的人。)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品茶的茶道诗句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1、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 2、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幽丛自落溪巖外,不肯移根入上都。——吕岩《大云寺茶诗》 3、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顾况《焙茶坞》 4、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茶诗》 5、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钱起《与赵莒茶宴》 6、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元稹《自述》 7、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曹邺《题山居》 8、乱飘僧舍茶烟溼,密洒歌楼酒力微。——郑谷《雪中偶题》 9、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李商隐《即目》 10、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成彦雄《煎茶》 11、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李郢《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12、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白居易《即事》 13、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14、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郑谷《峡中尝茶》 15、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刘兼《从弟舍人惠茶》 16、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刘禹锡《尝茶》 17、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曹邺《故人寄茶》 18、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 19、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巖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20、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李咸用《访友人不遇》 21、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贾岛《郊居即事》 22、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张籍《夏日闲居》 23、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白居易《琴茶》 24、濛濛漠漠更霏霏,淡抹银屏幂讲帷;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雪飘僧舍衣初溼,花落艄船鬓已丝;惟有庭前双白鹤,翩然趋避独先知。——瞿佑《茶烟》 25、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刘禹锡《酬乐天闲卧见寄》 关于茶的诗句 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苏轼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林逋 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陈选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杨基 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德祥 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唐寅 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张鳌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 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冼玉清 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崔道融 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葛长庚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郑板桥四青城山天师洞联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与大臣联 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郑板桥 雷文古泉个日铸新茶三两瓯。郑板桥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唐·徐 夤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宋·范仲淹 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王师俭 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黄遵宪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张延济 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郑板桥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郑板桥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 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文征明 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浦瑾 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孙一元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陆游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范仲淹 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梅尧臣 品茶的经典诗句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 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午醉醒来,红日欲平西,一碗新茶乳面肥。 —— 王之道《南乡子寄和潘教授元宾喜晴》 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 大须《暮雪》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何为茶道
品茶之道。
茶道之美
荆楚八月廿八夜,风露立中宵,月下思人。有感而发,援笔成篇,遂成此文。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溯本求源,世界的茶名,读音和饮茶方法,都源自中国。日本茶道遵循的是我国宋元时期混用的末茶点服和叶茶泡饮法,“一期一会”更是日本茶道心流与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演茶道的人会在心里怀着“难得一面,世当珍惜”的心情来诚心礼遇面前每一位来品茶的客人。人的一生中可能只能够和对方见面一次,因而要以最好的方式对待对方,进而思考人生的离合、相聚的欢娱,使参与者的精神境界接受一次洗礼,达到冥想中的涅槃。我想,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并为人生中可能仅有的一次相会,付出全部的心力,这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实在不必如此苍凉寂寥;若因漫不经心轻忽了眼前所有,那才是比擦身而过更为深刻的遗憾。 中国茶道则完全不同,中国人讲究“和静怡真”,以清为美,气氛轻松活泼。或品茗论道,示忧国忧民之高尚;或以六艺助茶,添茶艺之清新;或以茶讽世喻理,显儒士之清傲;或以茶会友,表文人脱俗之情谊。品茶、清谈、赏花、读月、抚琴、吟诗、联句、玩石、焚香、弈棋、鉴赏古董字画,好不风流。品茶,是特殊的生活艺术享受,有丰富的内涵和对美的追求。品茶之道,除观赏泡茶技艺外,还包括品赏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领略茶的风韵及欣赏品茶环境,鉴赏茶具设施等方面。 品茶环境追求一个“幽”字,幽静雅致的环境,是品茶的最佳选择。有的茶艺馆追求典雅别致,有的茶艺馆主张返璞归真,无论如何布置陈列,基本都是境幽室雅,宁静和谐,令人流连忘返。茶具精美,与好茶,好水,珠联璧合,为饮茶爱好者所追求。品茶器具大都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不仅要质地精良,有益于茶汤色,香,味的表现,而且要造型美观,配搭相宜,茶,水,器三美兼备,再加上泡茶技艺的配合,品啜欣赏,更增情趣。品茶赏器,人生乐事。宋代诗人梅尧臣曾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绝唱。习茶品茗者,若有点壶艺知识,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一定会观之赏心悦目,品茗时更加心旷神怡。 在品赏时,先闻茶香,应做深吸气状,整个鼻腔的感觉神经可以辨别香味的高低和不同的香型;然后观看茶汤色泽;最后尝味,小口啜饮,使茶汤从舌尖两侧再到舌根,以辨绿茶的鲜爽,红茶的浓甘,同时也可在尝味时再体会一下茶的香气。 江南茶区适宜生产绿茶,青茶,花茶和名特茶,也生产红茶,砖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顾渚紫笋,祁门红茶,安化黑茶等。上海古属吴越,江浙一带饮茶习俗均在上海流行,如新春时节盛行的“元宝茶”,婚嫁喜事的“红糖茶”,甚至青浦地区市郊乡民遗存的“阿婆茶”。下面着重介绍江浙地区常饮茶叶的品饮方法。 一般“先观色(形),后闻香,再啜饮。”龙井茶在冲泡时即可透过清澈明亮的茶汤,观赏茶叶在杯中的沉浮,舒展和最终颗颗成朵而又各不相同的茶芽美姿;进而还可以察看龙井汤汁的浸出,渗透和汤色的显现。当端起茶杯时,不可急于饮茶,应先闻其香,这时,随着汤面的微雾冉冉升起,顿觉清香扑鼻,清心怡神;然后,呷上一口,含在口中,边吸气边使茶汤从舌尖沿舌头两侧来回旋转,反复数次,从中充分体察茶叶的滋味;然后缓缓咽下,顿觉清新之感,如此往复品尝,不断回味追忆,自然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 都匀毛尖一投入水,叶身纷纷下沉,并由曲而伸展,仿佛绽苞吐翠,春染杯底。待干茶吸水伸展,再沿杯壁注入适温的水几乎至满。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观之汤色碧绿似玉,闻之清香扑鼻,饮之舌根含香,回味无穷。真是“雪芽芬芳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怡似神仙”! 因采用上投法冲泡,所以当碧螺春轻撒入杯时,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旋即茶叶沉底。茶在杯中,观其行,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真,宛如艺术品,不可多得。 黄山毛峰茶冲泡后,汤色杏黄清澈,香气清鲜高长,芽叶竖直悬浮汤中,继之徐徐下沉而立,宛如春兰待放,啜上一口,滋味醇厚甘爽,缓慢吞咽,缕缕茶香,袅袅入鼻,让人有沁人心脾之感。 花茶品饮重在寻味探香。冲泡前,可以欣赏花茶的外观形状,闻干茶的香气。冲泡后,闻香赏茶汤,看茶叶在水中飘舞、沉浮,然后啜饮。品饮时,让茶汤在口中稍事停留,以口吸气与鼻呼气相结合的方式,使茶汤在舌面上来回往返流动,充分与味蕾接触,如此一两次,再徐徐咽下,即会感受到颊齿留香,精神愉悦。一饮后,茶碗中留下1/3茶汤,续水两次,再三次,高档的花茶可以冲七八次水仍有余香。一般花茶的品饮只要抓住闻香和品香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品饮能从闻香,观色,品味,三个方面品尝欣赏,足矣。 闻香,就是嗅闻茶汤散发出来的香气,好茶的香气自然纯真,闻之沁人心脾,令人陶醉。不同茶叶又具有不同香气,泡成茶汤后,会出现嫩香、清香、花香、花果香、熟果香、蜜香等,仔细辨认,趣味无穷。 观色,主要是观察茶汤颜色和茶叶形态。冲泡后,茶叶几乎恢复自然状态,汤色也由浅转深,晶莹澄清。各类茶叶,各具特色。茶叶的形状也是千差万别,特别是一些名优绿茶,嫩度高,加工考究,芽叶成朵,在碧绿的茶汤中徐徐伸展,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令人悦目。有的芽头肥壮,芽叶在水中上下沉浮,最后簇立杯底,犹如枪戟林立,使人好似回归茶林,重沐茶香春光。 品味,一般在闻香、观色之后,就可以品尝茶汤滋味了。与茶的香气一样,茶的滋味也是非常复杂多样的。不管何种茶叶泡出来的茶汤,初入口时,都有或浓或淡的苦涩味,但咽下之后,很快就口里回甘,韵味无穷。茶汤入口之后,舌面上的味蕾收到各种呈味物质的刺激而产生兴奋波,经由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经大脑综合分析后产生不同的滋味感。 年纪小的时候也喜欢斗茶,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轮流品尝,决出名次,以分高下,此谓之“茗战”。“凤凰三点头”一定要由低向高反复拉动三次,水流连续不断,并且一次比一次高,恰好注入所需要的用水量,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也曾模仿唐代陆羽《茶经》的煮茶法,感受那个比屋之饮,殆成风俗的盛世大唐。 炙茶,烤炙茶饼,炙热均匀,内外烤透。 末之。烤好的饼茶以纸囊储之,然后用碾茶器碾成细小颗粒状,要求所碾茶末不粗不细。 取火,以炭为上,次用劲薪。 选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烧水,一沸,沸如鱼目,微有声;二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三沸,腾波鼓浪;再煮,则水老不可食也。 煮茶,出水一瓢以竹夹环击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倾,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酌茶。第一 次煮开的水,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舀出的第一道水,谓之隽永。或留熟盂以储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以后舀出来的第一、二、三碗,味道差些;第四、五碗之外,非渴甚莫之饮。酌茶时,应令沫饽均匀,以保持各碗茶味相同。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一则茶沫,只煮三碗,才能使茶汤鲜美馨香;其次是五碗,至多不能超五碗。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藏族的酥油茶和西部游牧地区的紧压茶,多强调生活实用的一面;云南白族的“三道茶”,以茶示礼,把人生先苦后甜,体察人生的哲理溶于茶的泡饮之中;客来敬茶,茶馆以茶会友和茶会茶宴更是兼具现代社会的社交功能。 对我而言,茶艺的高明已不再是昂贵与繁复,而是因地制宜的巧妙匠心与为对方量身定制的同理心。月下独酌,有幸看到月亮的倒影投入盛满茶水的茶盘,茶水中的月光与茶盘宛若浑然天成就是茶道之美。茶艺本就可俗可雅,可浓可淡,可简可繁,可饮可食,可宾可主,可有可无,可入药可消遣,可随意可坚持。天地山川之气,精行俭德之人,诸般艺事之功,都是美好的事物。 最后,请在这一刻,用手中的这杯茶来享受生命中的片刻欢愉。
美食小窍门:铁观音的泡法,茶道需要怎样泡茶
需要准备的泡茶器具有以下这些:玻璃杯、茶盘、杯托、茶匙筒、茶荷、水壶、水盂、茶巾,要注意所用的茶具风格保持一致。从零开始学泡茶在冲泡技艺方面呢,要知道详细的步骤,在泡茶的时候一步一步有条理的进行。第一步是备具备水,将三只玻璃杯杯口向上置于杯托内,三只杯子呈到三角形性摆放在茶盘横中部,茶盘左上角放茶匙筒及茶荷,茶盘靠身体这一侧放折叠好的茶巾,茶盘右下角放水壶。这些摆放位置都是有讲究的哦,不要弄混淆了,记清楚再摆放。备水就是沸水煮好放在热水壶内备用。第二步赏茶,将茶荷奉给宾客,让他们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嗅闻干茶香。从零开始学泡茶。第三步润杯,干燥的玻璃杯湿润后,冲泡时可以防止水汽在杯壁凝雾,以保持玻璃杯的透明度,以便观赏茶舞。润杯先逐个倒入三分之一开水在玻璃杯内,右手握住杯底基部,左手托杯底,双手手腕逆时针转动三圈,最大限度的将整个杯内壁湿润。然后双手滚动茶杯,将开水倒入水盂,杯入茶托。第四步是置茶,将茶荷中的干茶分别投入三个玻璃杯中,茶水比例一般是1:50。浸润泡,是从零开始学泡茶的第四步。以回转手法向玻璃杯内倒少量的开水,水量没过茶样即可。很多人以为浸润泡就是洗茶,其实浸润泡的目的并非是洗茶,它是使茶叶充分浸润,可以更快的使茶叶可溶物质析出,促发茶香。浸润时间控制在20-50秒,看茶叶的紧结程度而定。第五步才是正式冲泡。泡绿茶可以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右手执壶三起三落将开水冲入杯中,水量控制在七分满就好。一则是避免奉茶时如履薄冰的窘态,二则是向来有“浅茶满酒”之说,七分茶三分情之意。第六步是奉茶,双手将冲泡好的茶依次敬奉给宾客,行伸掌礼请宾客用茶。第七步是收具,奉完茶后将不需要用了的茶具收回,顺序为先的后收回。比如你先用了茶荷后用的茶巾,那就先收茶巾再收茶荷。笔者认为这一步也可以后面再来做,自己泡完茶先和宾客聊聊天说说笑也无妨。第八步品饮。先闻香,感受沁人心脾的茶香在灵魂里徜徉;再赏茶舞,观茶叶在杯中沉浮飘舞;然后才是品茶味,慢慢感知茶的滋味。其实在品茶的时候能备些赏心悦目的精致茶点,是非常棒的。续水和复品,是从零开始学泡茶的新手们也要了解的。宾客们杯里的茶汤只剩三分之一的时候就要续水了,续水温度在80摄氏度左右,以保证第二泡的浓度。复品的第三道茶,淡若微风,静心体会的话绝非寡淡,而是一种冲淡之气的淡。新手们可以自行体会一下。净具就是从零开始学泡茶的最后一步啦。每次冲泡完,都应该养成及时清洁茶具的好习惯,最好是能消毒处理,以备下次之用。无论学什么技艺性的事,学习的心态和实际努力最重要,需要用心反复的去练习.
日本茶道至今已有多少年
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
中国古代茶道
古代泡茶之道看了书的人或许会觉得太难其实在当今,应该是非常简易的一件事最起码现在资源不匮乏要水,可以买农夫山泉,要壶有日本铁壶,要茶有安溪铁观音等有人民币,大概都可以解决以前就难多了
茶道倒茶有哪些顺序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倒茶也是有一定步骤的,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倒茶顺序,一起来看看。 功夫茶茶道倒茶顺序 1、备具候用:将所用的茶具准备就绪,按正确顺序摆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 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肃穆详和气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开屏:介绍冲泡的茶具。 6、叶嘉酬宾:叶嘉是茶叶的代称,这是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 泽、香气特点。 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8、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用紫砂壶里的水烫洗品茗杯,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流不断。 9、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拨入紫砂壶内。 10、百丈飞瀑: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11、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温度。 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中。 14、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 15、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 16、内外养身: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淋在紫砂壶表,养壶作用的同时可保持壶表的温度。 17、游山玩水:将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抹去壶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匀。 19、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至七分满。 20、韩信点兵:将最后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 21、若琛听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转: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 香茗程序,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25、空谷幽兰:示意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杯底香。 26、三龙护鼎:示意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鉴赏汤色:观赏茶汤的颜色及光泽。 28、初品奇茗:在观汤色、闻汤面香后,开始品茶味。 29、二探兰芷:即冲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细品茶汤滋味。 31、三斟石乳:即冲泡第三道茶。 32、领略茶韵:通过介绍体会乌龙茶的真韵。 33、自斟漫饮:可让客人自己添茶续水,体会冲泡茶的乐趣。 34、敬奉茶点:根据客人需要奉上茶点,增添茶趣。 35、游龙戏水:即鉴赏叶底,把泡开的茶叶放入白瓷碗中,让客人观赏乌龙茶“绿叶红镶 边”的品质特征。 36、尽杯谢茶:宾主起立,共干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别。 铁观音茶道倒茶顺序 1. 白鹤沐浴(洗杯):水温控制在烧开为宜,用水洗茶具,主要是洗去异味、茶渍,附带消毒功能; 2.观音入宫(落茶):把7克左右茶放入盖碗,有专门的器具可用,现在很多是7克左右的真空包装,所以用不着什么器具了,如果没有可估量大约占盖碗的1/4左右视盖碗大小而定; 3. 悬壶高冲(冲茶):把滚开的开水高冲入茶壶,使茶叶转动; 4. 春风拂面(刮泡沫):用壶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刮完迅速倒出来用它洗茶盖,顺便冲洗一下茶杯,也是去味功能; 5.关公巡城(倒茶):第一开的时间不用多少时间(大概20秒左右)就可以倒出来,后面倒茶的时间慢慢加长,一般可泡7开左右,如果变淡无味就换茶; 6. 韩信点兵(点茶):茶水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茶杯里; 7.鉴尝汤色(看茶):观赏杯中的茶水颜色;
不是功夫茶茶道的术语?A子龙救主B韩信点兵C关公巡城
当然是A子龙救主
茶道的顺序
茶道喝茶的全部顺序:(1)恭请上座:客在上位,主人或侍茶者彻茶、把壶泡茶、斟茶待客。(2)焚香静气:焚点檀香,造就幽静,平和气氛。(3)丝竹和鸣:低播古典名乐,使品茶者进入品茶的精神境界。(4)叶嘉酬宾:出示武夷岩茶让客人观赏。叶嘉即宋苏东坡用拟人手法之岩茶代称,意为茶叶嘉美。(5)活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活火煮到初沸为宜。(6)孟臣沐霖: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7)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8)悬壶高冲: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高冲可使茶叶翻动。(9)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清新洁静。(10)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洗净壶外表面,又提高壶温。“清洗仙颜”为武夷山云窝一石刻。(11)若琛出浴:即烫洗茶杯。若琛为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贵茶喻为若琛。(12)游山玩水:将茶壶底沿茶盘边缘旋转一圈,以括去壶底之水,防其滴入杯中。(13)关公巡城: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水。(14)韩信点兵:壶中茶水剩少许后,则往各杯点斟茶水。(15)三龙护鼎: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16)鉴赏三色:认真观察茶水在杯中上中下的三种颜色。(17)喜闻幽香:即嗅闻岩茶的香味。(18)初品奇茗:观色、闻香后,开始品茶味。(19)再斟兰芷:即斟第二道茶。“兰芷”泛指岩茶。宋范仲淹诗有“斗茶香兮薄兰芷”之句。(20)品啜甘露:细致地品尝岩茶,“甘露”泛指岩茶。(21)三斟石乳:即斟三道茶。“石乳”是元代岩茶之名。(22)令略岩韵:即慢慢地领悟岩茶的韵味。(23)敬献茶点:奉上品茶之点心。(24)自斟慢饮:任客人自斟自饮,尝用茶点,进一步领略情趣。(25)欣赏歌舞:茶歌舞大多取材于武夷茶民的活动。三五朋友品茶则呤诗唱和、谈古论今。(26)游龙戏水:选一条索紧致辞的干茶放入杯中,斟满茶水,仿若乌龙在戏水。(27)尽杯谢茶: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一般茶具的摆放要布局合理,实用、美观,注重层次感,有线条的变化。摆放茶具的过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尽量不要有遮挡。如果有遮挡,则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摆放,将低矮的茶具放在客人视线的最前方。为了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而茶具上的图案要正向客人,摆放整齐。一套完整的茶具包括以下组件:参照传统乌龙茶冲泡“四宝”配置,“孟臣罐”为紫砂壶,若琛杯是景德镇的白瓷杯。茶盘、圆形茶盘、茶壶、茶船、品茗杯、杯托、煮水器、茶荷、茶匙筒、茶样罐、水盂、茶巾、泡茶巾茶道最讲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一、茶壶潮州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日:“小、浅、齐、老”。二、茶杯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三、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四、茶盘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五、茶垫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六、水瓶与水钵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螭龙,潮州土话叫做“钱龙”,潮州话是双声叠韵的,钱、螭就是叠韵字,即是壁虎。)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七、龙缸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八、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见古人是用红泥小火炉温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九、砂跳“砂跳”,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十、羽扇与钢筷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成的扇,大不 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茶道顺序
茶道泡茶喝茶都有其一定的规则与顺序,茶道的顺序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顺序,一起来看看。 茶道顺序 (1)恭请上座:客在上位,主人或侍茶者彻茶、把壶泡茶、斟茶待客。 (2)焚香静气:焚点檀香,造就幽静,平和气氛。 (3)丝竹和鸣:低播古典名乐,使品茶者进入品茶的精神境界。 (4)叶嘉酬宾:出示武夷岩茶让客人观赏。叶嘉即宋苏东坡用拟人手法之岩茶代称,意为茶叶嘉美。 (5)活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活火煮到初沸为宜。 (6)孟臣沐霖: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7)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8)悬壶高冲: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高冲可使茶叶翻动。 (9)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清新洁静。 (10)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洗净壶外表面,又提高壶温。“清洗仙颜”为武夷山云窝一石刻。 (11)若琛出浴:即烫洗茶杯。若琛为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贵茶喻为若琛。 (12)游山玩水:将茶壶底沿茶盘边缘旋转一圈,以括去壶底之水,防其滴入杯中。 (13)关公巡城: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水。 (14)韩信点兵:壶中茶水剩少许后,则往各杯点斟茶水。 (15)三龙护鼎: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 (16)鉴赏三色:认真观察茶水在杯中上中下的三种颜色。 (17)喜闻幽香:即嗅闻岩茶的香味。 (18)初品奇茗:观色、闻香后,开始品茶味。 (19)再斟兰芷:即斟第二道茶。“兰芷”泛指岩茶。宋范仲淹诗有“斗茶香兮薄兰芷”之句。 (20)品啜甘露:细致地品尝岩茶,“甘露”泛指岩茶。 (21)三斟石乳:即斟三道茶。“石乳”是元代岩茶之名。 (22)令略岩韵:即慢慢地领悟岩茶的韵味。 (23)敬献茶点:奉上品茶之点心。 (24)自斟慢饮:任客人自斟自饮,尝用茶点,进一步领略情趣。 (25)欣赏歌舞:茶歌舞大多取材于武夷茶民的活动。三五朋友品茶则呤诗唱和、谈古论今。 (26)游龙戏水:选一条索紧致辞的干茶放入杯中,斟满茶水,仿若乌龙在戏水。 (27)尽杯谢茶: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茶道的茶具介绍 一、茶壶 潮州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日:“小、浅、齐、老”。 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u2026u2026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 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 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螭龙,潮州土话叫做“钱龙”,潮州话是双声叠韵的,钱、螭就是叠韵字,即是壁虎。) 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 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 八、红泥小火炉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见古人是用红泥小火炉温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 九、砂跳 “砂跳”,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成的扇,大不 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u2026u2026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茶道的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的名称叫什么,不是讲人生
茶道没有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茶道不是表演。心中有茶,倒茶成茶道;心中没有茶,茶道成倒茶,所以,不要去到处看书,背书,是应该冷静思考什么是茶道,试问了解茶吗?如果没有,千万不要谈茶道。
茶道的发展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世界上的茶树原产地并不是只有中国一个,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也发现原生的自然茶树。但是,世界公认,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有着卓越的贡献,这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为中国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并且逐步地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秦汉以前 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顾炎武曾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认为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开始传播开来,肯定了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起来的。这一说法,现已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同。巴蜀产茶,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或更早,巴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并以茶为贡品。关于巴蜀茶业在中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王褒的《童约》,才始见诸记载,内有“烹荼尽具”及“武阳买茶”两句。前者反映成都一带,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用具﹔从后一句可以看出,茶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如“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西汉时,成都不但已形成为中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由后来的文献记载看,很可能也已形成了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不仅仅是在秦之前,秦汉乃至西晋,巴蜀仍是中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三国两晋 长江中游成为茶业发展壮大秦汉时期,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而传播。首先向东部、南部传播,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是一个佐证。茶陵是西汉时设的一个县,以其地出茶而名。茶陵邻近江西、广东边界,表明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经传到了湘、粤、赣毗邻地区。三国、西晋阶段,随荆楚茶业和茶叶文化在全国传播的日益发展,也由于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和较好的经济文化水平,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上的地位,逐渐取代巴蜀而明显重要起来。三国时,孙吴据有东南半壁江山,这一地区,也是这时中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此时,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的发展,而茶的饮用,也流传到了北方高门豪族。西晋时长江中游茶业的发展,还可从西晋时期《荆州土记》得到佐证。其载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说明荆汉地区茶业的明显发展,巴蜀独冠全国的优势,似已不复存在。南渡西晋之后,北方豪门过江侨居,建康(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由于上层社会崇茶之风盛行,使得南方尤其是江东饮茶和茶叶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茶业向东南推进。这一时期,中国东南植茶,由浙西进而扩展到了现今温州、宁波沿海一线。不仅如此,如《桐君录》所载,「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即常州,其茶出宜兴。表明东晋和南朝时,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业,也著名起来。三国两晋之后,茶业重心东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化了。唐代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产和饮用,已有一定发展,但北方饮者还不多。及至唐朝中后期,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嗜茶成俗,于是南方茶的生产,随之空前蓬勃发展了起来。尤其是与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淮南茶区,茶的生产更是得到了格外发展。唐代中叶后,长江中下游茶区,不仅茶产量大幅度提高,就是制茶技术,也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成为了贡茶就是集中体现。茶叶生产和技术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中游和下游,江南茶叶生产,集一时之盛。当时史料记载,安徽祁门周围,千里之内,各地种茶,山无遗土,业于茶者十之七八。同时由于贡茶设置在江南,大大促进了江南制茶技术的提高,也带动了全国各茶区的生产和发展。由《茶经》和唐代其它文献记载来看,这时期茶叶产区已遍及今之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几乎达到了与中国近代茶区约略相当的局面。宋代 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从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国气候由暖转寒,致使中国南方南部的茶业,较北部更加迅速发展了起来,并逐渐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成为茶业的重心。主要表现在贡茶从顾渚紫笋改为福建建安茶,唐时还不曾形成气候的闵南和岭南一带的茶业,明显地活跃和发展起来。宋朝茶业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长江一带早春气温较低,茶树发芽推迟,不能保证茶叶在清明前贡到京都。福建气候较暖,如欧阳修所说「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作为贡茶,建安茶的采制,必然精益求精,名声也愈来愈大,成为中国团茶、饼茶制作的主要技术中心,带动了闵南、岭南茶区的崛起和发展。由此可见,到了宋代,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以后,茶区基本稳定,茶业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演变。
茶道的起源?
陆羽
请谈谈茶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华而成。“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陆羽接受儒、道、佛诸家影响,并能够融合诸家思想于茶理之中。把诸家精华与唐代文化的特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在陆羽的笔下,饮茶决不象烹肉、熬粥一样,为食而食,为生而食,而是把物性与人性融合在一起。”饮茶不只是一个物质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强调在茶事之中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养成茶人品格。茶圣陆羽,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全力倡导和推行的茗饮方式,可令饮者能细心领略茶之天然特性;在茗饮中与清谈、赏花、玩月、抚琴、吟诗、联句相结合,旨在创造出一种清逸脱俗、高尚幽雅的品茗意境。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儒与道、佛合掺互补,是古代士人精神上的生态平衡学。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支配其社会观念和伦理观念。而道、佛两家所宣传的、以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意人生哲学,以及像闲云野鹤一般自然恬淡、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和清静虚明、无思无虑的心理境界,对士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渗透力。他们以老庄和禅宗哲学思想为基础,以求得精神上的超越和解脱,通过品茗、琴棋书画等修身养性方法加深涵养,以克制、忍让求得内心世界的平衡,保持感情与心理的和谐稳定。内在心性上的澄澈虚静。清心寡欲,就会表现为外在风度上的雍容大度,宽厚谦和,与人无争,怡然自乐,汰尽浮燥,归复天然。茶适应了中国士人“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性格和追求。茶使人产生一种神清气爽、心平气和的心境。当某些人经过仕途的坎坷、人生的磨难以后,他会从茶的清醇淡泊中品味人生,返朴归真。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舒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茶道与茶文化
中国没有茶道的规程仪式,但是我们都不否认中国也是有茶道的。有人将中国的茶道就称做“茶文化”,其实两者还是有概念上的区别的,可以说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专门定义一个茶道意义上的茶文化,也是可以的。 中国茶文化历史攸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规”: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幽静,陈设高雅。 “七则”:点茶的浓度,茶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炉子的方位,插花的艺术。
茶道六君子能带上飞机吗?
能,是能的因为所以科学道理据我所知
茶道六君子里面的木棒是干什么用的?
茶刀。可以旋开,里面有一个尖尖的,可以划开饼状的茶叶(茶饼)
新买的茶道六君子怎么清洗和消毒?
朋友你好 新买的茶道用具你就可以用开水高温消毒就行了
茶道六君子里面有一个园的像杯子一样的但是没有底的那个是什么,干什么用的
园的像杯子一样的是茶漏。作用: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道七君子分别叫什么
是茶道六君子吧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筒这六样被茶叶兴趣者称为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如何清洗干
茶巾:万用茶巾,万种细菌虽然茶巾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但是在泡茶的时候,方方面面都会用到茶巾。但是不管是擦桌子还是擦滴水等,多数人都会直接使用茶巾擦拭,甚至还有人用来擦紫砂壶。这就像是家用毛巾,洗脸、洗头、洗脚一起用一样。而且,在清洁了茶巾之后,很多人还会将它折叠放在桌子上,不能及时干燥。茶夹:夹的不是茶,是细菌茶夹大多都是用木制的,经常使用茶夹,因为木头会水给浸湿了,会有大量的细菌产生,久而久之,木质的茶夹常常会有一坨一坨的污渍。除了茶夹之外,其他的茶道六君子随意地摆放在桌子上,不光会有灰尘,也会有虫蛾爬过。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每次用完茶夹的时候就要清洗干净,然后再用洁净的干布或者是手绢擦干。而且再将茶道六君子放到六用筒或者专门的茶夹架子上。电水壶:你真的“垢”了电水壶就不用说了,最大的问题就是水垢,它的危害主要有两个:一是让电水壶折寿。这些污垢就藏于电水壶的底部,就相当于是一个隔热板,阻隔了电热丝以及水的正常导热。电热丝烧水费劲,里面的水就会开得很慢,一来二去,电水壶也就可以退休了。二是对人体有害。如果经常饮用有水垢的水还会导致消化不良以及结石病,甚至会增加心脏负担。但是清洁电水壶的水垢,千万不要用丝网球使劲地刷,有许多的小办法,比如煮白醋或者是煮土豆皮。
茶道六君子的评价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组合,茶道组合,简称茶道组,也被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组通常包含有:茶夹: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茶勺:也被叫做茶则,外形就是一个小勺子般;茶斗:或者称为茶漏,外形就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茶针:也有称呼茶通者,形状就是一根细头针的模样;茶刮:外形就是一个带有扁平弯头的棍状器具;茶瓶:外形如同花瓶一般 。茶道组是茶盘上最常用到、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物件,比如说茶漏,用盖碗或是壶泡茶都要用它来过滤茶渣;用来夹闻香杯和茶盏的茶镊,有木的、竹的、金属的;还有用来放品茗杯的茶垫,用来疏通壶口的茶签,以及茶勺和茶刮。所有这些,平时散放在茶盘上,专心喝茶的你可能不会去注意,分开来它们只是茶盘上的杂件,放在茶道瓶中,就成为茶道组了。这些茶漏、茶镊、茶垫等因为其使用功能的限制,其形状大都大同小异,就是材质、工艺上有所不同。茶道组作为在整个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其中可能吸引你眼球的,或许是用来存放组件的茶道瓶,其材质多样,造型各异,不只是有花鸟鱼虫,蕴意多多,也让茶道组因此而大大提高了其观赏性。
茶道六君子怎么用图解
茶匙,是分茶的工具,避免用手直接抓取茶叶。故名思义,匙就是舀取物品的工具,茶匙就是为了分茶而设计的,但是茶匙一般和茶则配合使用。如下图就是茶匙的使用方法啦。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茶针,是一种分解普洱茶茶饼的利器。我们用手掰开茶饼,一则不卫生,二则很难分的细腻,所以用茶针就能很好的把普洱茶饼分成可以冲泡的茶叶。如下图就是茶针分普洱的过程了。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茶漏,是我们泡饮过程中,把茶水和茶水中的茶叶分离的工具,用法很简单,就是在茶壶和茶碗之间,过滤之用。用法简单,但是相当的实用。如下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茶夹,如果您认为茶夹是用来夹取茶叶的就大错特错了,茶夹是用来夹取茶碗的用具,这样一来避免茶碗烫手,二来避免手污染了茶碗。很有意思吧。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茶则,一般和茶匙配合使用,在我们取茶时,用茶则取得茶叶,然后用茶匙缓缓分入茶壶,然后就可以冲泡了。用茶则的目的在于精准控制茶叶的量,而且可以避免茶叶被我们污染。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茶桶,是用来储存茶叶的用具。例如普洱茶,我们用茶针分解成可以冲泡的茶叶后,就完全可以放在茶桶里了,茶桶的封闭性很好,可以有效的避免灰尘和水分的浸染。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茶道六君子的评价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组合,茶道组合,简称茶道组,也被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组通常包含有:茶夹: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茶勺:也被叫做茶则,外形就是一个小勺子般;茶斗:或者称为茶漏,外形就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茶针:也有称呼茶通者,形状就是一根细头针的模样;茶刮:外形就是一个带有扁平弯头的棍状器具;茶瓶:外形如同花瓶一般 。茶道组是茶盘上最常用到、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物件,比如说茶漏,用盖碗或是壶泡茶都要用它来过滤茶渣;用来夹闻香杯和茶盏的茶镊,有木的、竹的、金属的;还有用来放品茗杯的茶垫,用来疏通壶口的茶签,以及茶勺和茶刮。所有这些,平时散放在茶盘上,专心喝茶的你可能不会去注意,分开来它们只是茶盘上的杂件,放在茶道瓶中,就成为茶道组了。这些茶漏、茶镊、茶垫等因为其使用功能的限制,其形状大都大同小异,就是材质、工艺上有所不同。茶道组作为在整个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其中可能吸引你眼球的,或许是用来存放组件的茶道瓶,其材质多样,造型各异,不只是有花鸟鱼虫,蕴意多多,也让茶道组因此而大大提高了其观赏性。
茶道六君子是哪六种茶具
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2、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4、茶则:则者,准则也,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用来量取茶叶,确保投茶量准确,多为竹木制品。5、茶夹:又称“茶筷”,茶夹功用与茶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6、茶针: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茶针有时和茶匙一体,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
何为茶道六君子?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茶道六君子(茶艺六用)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茶匙:又称「茶扒 」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 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茶则: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道六君子”分别指那个朝代的六个人物?
茶道六君子(茶艺六用)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拨、茶夹、茶针。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茶则:又称「茶勺 」为盛茶入壶之用,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适量[1]。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茶匙:又称茶拨、茶扒[2]。一种细长的小把子,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 壶内茶叶。也可将茶叶由茶荷(茶则)拨入壶中[1],故名茶拨。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又名渣匙,因为可以用来去除茶渣而得名。茶夹:又称「茶筷」[3]茶夹功用与茶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茶针有时和茶匙一体[1],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4]。
你知道茶道六君子有什么用吗
茶道六君子(茶艺六用)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拨、茶夹、茶针。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茶则:又称「茶勺 」为盛茶入壶之用,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适量 [1] 。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茶匙:又称茶拨、茶扒 [2] 。一种细长的小把子,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 壶内茶叶。也可将茶叶由茶荷(茶则)拨入壶中 [1] ,故名茶拨。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又名渣匙,因为可以用来去除茶渣而得名。茶夹:又称「茶筷」 [3] 茶夹功用与茶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茶针有时和茶匙一体 [1] ,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
茶道六君子是哪六种茶具
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1、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2、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3、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4、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5、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6、茶针:茶针(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扩展资料:茶道六君子虽然有些用途多样,但在正规场合,各个茶具的功能必须区分开,规范的使用方法是:茶夹夹杯子、茶则取茶叶、茶匙拨茶叶、茶针通壶嘴、茶漏导入茶叶。茶道六君子不仅用于茶艺表演,在有仪式感地用心使用这每一件茶具时,心便静了下来,茶的真味也凸显了。茶道六君子作为在整个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
茶道六君子的使用方法
和茶的人都知道茶道六君子的存在,那么你知道茶道六君子的使用 方法 是什么吗?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茶道六君子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道六君子使用方法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 茶道六君子是指茶道过程中使用的基本六配件,分别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称「茶扒 」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 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5.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中国敬茶 礼仪知识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 人际交往 的社交礼仪。唐代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 饮茶 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总之,敬茶是国人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体现自己的修养。 客来敬茶之道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一民俗。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 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是点心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向在座的人说声“对不起”,再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奉茶时应依职位的高低顺序先端给职位高的客人,再依职位高低端给自己公司的同仁。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碟子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茶道六君子是什么?
茶道六君子指: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桶六样被茶叶兴趣者称茶道六君子。茶匙,是分茶的工具,避免用手直接抓取茶叶。故名思义,匙就是舀取物品的工具,茶匙就是为了分茶而设计的,但是茶匙一般和茶则配合使用。如下图就是茶匙的使用方法啦。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茶针,是一种分解普洱茶茶饼的利器。我们用手掰开茶饼,一则不卫生,二则很难分的细腻,所以用茶针就能很好的把普洱茶饼分成可以冲泡的茶叶。如下图就是茶针分普洱的过程了。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茶漏,是我们泡饮过程中,把茶水和茶水中的茶叶分离的工具,用法很简单,就是在茶壶和茶碗之间,过滤之用。用法简单,但是相当的实用。如下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茶夹,如果您认为茶夹是用来夹取茶叶的就大错特错了,茶夹是用来夹取茶碗的用具,这样一来避免茶碗烫手,二来避免手污染了茶碗。很有意思吧。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茶则,一般和茶匙配合使用,在我们取茶时,用茶则取得茶叶,然后用茶匙缓缓分入茶壶,然后就可以冲泡了。用茶则的目的在于精准控制茶叶的量,而且可以避免茶叶被我们污染。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茶桶,是用来储存茶叶的用具。例如普洱茶,我们用茶针分解成可以冲泡的茶叶后,就完全可以放在茶桶里了,茶桶的封闭性很好,可以有效的避免灰尘和水分的浸染。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茶道六君子是竹木好还是铜质的好
1、竹制茶盘很容易裂 一般都是竹子的结实毋庸质疑, 实木!但有时木质也分材质的!2、主要看个人喜好,用特殊工艺加工的不会开裂的。
茶道六君子什么材质好?皆看喜好
随便的喝茶就像我们随便喝咖啡一样,速溶咖啡以及不高档的茶随便泡上一杯就可以解决我们的疲劳,却是少了一种喝现磨咖啡以及普洱的高档享受,好的享受也需要好的设备。 茶道六君子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其他茶道配件:茶盘、茶席、茶巾、茶宠、茶垫、养壶笔、茶滤网。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组合,茶道组合,简称茶道组,也被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组通常包含有:茶夹: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茶勺:也被叫做茶则,外形就是一个小勺子般。 茶斗:或者称为茶漏,外形就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茶针:也有称呼茶通者,形状就是一根细头针的模样;茶刮:外形就是一个带有扁平弯头的棍状器具;茶瓶:外形如同花瓶一般 茶道组是茶盘上最常用到、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物件,比如说茶漏,用盖碗或是壶泡茶都要用它来过滤茶渣;用来夹闻香杯和茶盏的茶镊,有木的、竹的、金属的;还有用来放品茗杯的茶垫,用来疏通壶口的茶签,以及茶勺和茶刮。 所有这些,平时散放在茶盘上,专心喝茶的你可能不会去注意,分开来它们只是茶盘上的杂件,放在茶道瓶中,就成为茶道组了。这些茶漏、茶镊、茶垫等因为其使用功能的限制,其形状大都大同小异,就是材质、工艺上有所不同。 茶道组作为在整个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 其中可能吸引你眼球的,或许是用来存放组件的茶道瓶,其材质多样,造型各异,不只是有花鸟鱼虫,蕴意多多,也让茶道组因此而大大提高了其观赏性。 【结束语】茶道六君子就是在喝茶享受的时候必不可少的道具,更是在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主要还是看个人喜欢的手感来选择材质。
茶道六君子里的刷子什么用
茶道六君子里的刷子叫养壶笔,作用如下:1、刷茶叶碎。2、吸附茶盘上多余的水份。3、养开片的杯子。4、清洁茶壶死角。5、泡茶的同时沾茶水或清水反复刷壶,以达到壶身快速光亮的效果(包浆)。6、泡出茶叶不比一般紫砂壶,具有原汁原味。养壶虽然也可以通过淋壶,但是由于淋水不匀养后的光泽会变花,所以还是用养壶笔更安全。用它保养过的壶泡出的茶汤和一般紫砂壶所泡大不一样,更能保住茶的原味原香。茶道六君子的用途茶筒:用来存放其他茶道组部件的筒状容器。茶漏:用于放在壶口,导茶入壶,防止撒漏。茶则:量器,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也可以作为度量茶叶的量器,保证泡茶所需合适的投茶量。茶夹:又称“茶筷”,用作夹取品茗杯的用具,温杯烫盏时,防烫、卫生。茶针:用于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保持水流畅通。茶匙:又称“茶扒”,因其形状像汤匙,故称之为茶匙。主要用于挖取茶壶内泡过的茶叶。也可作为将干茶从茶荷导入泡茶器皿的用具。
茶具科普|茶道六君子图文详解
茶具科普|茶道六君子图文详解茶道六君子1.茶筒:又名茶道瓶,形似笔筒、花瓶,用于存放茶道六君子的另外“五君子”的器皿茶器筒。,起收纳、规整作用。2.茶漏:形如漏斗,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辅助投茶。3.茶针:又称茶通,器如其名,形似针,一端为尖状,作用是保持水流畅通防止茶叶堵住壶嘴,用于疏通壶嘴、拨茶叶、撬茶等。4.茶则: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似一把小勺子,主要用来量取茶叶,投茶量准确,茶则也可深入茶罐的底部,能够到不易取茶的地方,取茶轻便。5.茶夹:又称茶筷,功能与茶则相同,可以将茶渣从壶中夹出;当然在一些正式场合下,洗杯、递杯会用茶夹来进行操作。6.茶匙:也叫茶拨、茶刮、茶扒,形状像汤匙,一头扁平,可以将茶荷中的干茶拨入壶中。日常也可以用来挖取泡过后的茶叶渣,同样需注意干、湿分开使用。
什么是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是传统茶艺表演中必备的茶具,在日常饮茶中也各司其职,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茶则用于将茶叶从茶叶罐中取出置于盖碗或茶壶中。借助茶则盛取适量的茶叶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用于将茶叶从茶荷拨入盖碗或茶壶。还可以挖取泡过的茶壶内的茶叶,既方便又卫生。茶夹外形如同镊子。温杯时,借助茶夹拾起品茗杯或闻香杯,既能预防烫伤,又干净卫生。茶针疏通茶口,以保持水流畅通,从外疏通和从内疏通都可以茶漏形如浅漏斗,将茶漏放置茶壶口,防止茶叶漏出。茶道筒外形如同花瓶,装茶具的筒,不仅实用而且极具观赏性。
茶道六君子使用方法
茶匙,是分茶的工具,避免用手直接抓取茶叶。故名思义,匙就是舀取物品的工具,茶匙就是为了分茶而设计的,但是茶匙一般和茶则配合使用。如下图就是茶匙的使用方法啦。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茶针,是一种分解普洱茶茶饼的利器。我们用手掰开茶饼,一则不卫生,二则很难分的细腻,所以用茶针就能很好的把普洱茶饼分成可以冲泡的茶叶。如下图就是茶针分普洱的过程了。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茶漏,是我们泡饮过程中,把茶水和茶水中的茶叶分离的工具,用法很简单,就是在茶壶和茶碗之间,过滤之用。用法简单,但是相当的实用。如下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茶夹,如果您认为茶夹是用来夹取茶叶的就大错特错了,茶夹是用来夹取茶碗的用具,这样一来避免茶碗烫手,二来避免手污染了茶碗。很有意思吧。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茶则,一般和茶匙配合使用,在我们取茶时,用茶则取得茶叶,然后用茶匙缓缓分入茶壶,然后就可以冲泡了。用茶则的目的在于精准控制茶叶的量,而且可以避免茶叶被我们污染。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茶桶,是用来储存茶叶的用具。例如普洱茶,我们用茶针分解成可以冲泡的茶叶后,就完全可以放在茶桶里了,茶桶的封闭性很好,可以有效的避免灰尘和水分的浸染。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茶道六君子什么材料好
作为一个茶叶爱好者,如果不知道茶道六君子是什么那是很可笑的。什么是茶道六君子呢?茶道六君子什么材料好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茶道六君子的材料,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六君子的材料 茶道六君子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其他茶道配件:茶盘、茶席、茶巾、茶宠、茶垫、养壶笔、茶滤网。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组合,茶道组合,简称茶道组,也被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组通常包含有:茶夹: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茶勺:也被叫做茶则,外形就是一个小勺子般。 茶斗:或者称为茶漏,外形就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茶针:也有称呼茶通者,形状就是一根细头针的模样;茶刮:外形就是一个带有扁平弯头的棍状器具;茶瓶:外形如同花瓶一般 茶道组是茶盘上最常用到、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物件,比如说茶漏,用盖碗或是壶泡茶都要用它来过滤茶渣;用来夹闻香杯和茶盏的茶镊,有木的、竹的、金属的;还有用来放品茗杯的茶垫,用来疏通壶口的茶签,以及茶勺和茶刮。 所有这些,平时散放在茶盘上,专心喝茶的你可能不会去注意,分开来它们只是茶盘上的杂件,放在茶道瓶中,就成为茶道组了。这些茶漏、茶镊、茶垫等因为其使用功能的限制,其形状大都大同小异,就是材质、工艺上有所不同。 茶道组作为在整个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 其中可能吸引你眼球的,或许是用来存放组件的茶道瓶,其材质多样,造型各异,不只是有花鸟鱼虫,蕴意多多,也让茶道组因此而大大提高了其观赏性。 茶道六君子的用法 1、净手和欣赏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2、烫杯温壶: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3、马龙入宫: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4、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5、冲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6、春风拂面: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7、封壶: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8、分杯: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9、玉液回壶: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10、分壶: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11、奉茶: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12、闻香: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13、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14、续水:一般已经饮去 2/3(杯)的茶汤时,就应续水入壶(杯)。一到茶水全部饮尽时再续水,那么,续水后的茶汤就会淡而无味。续水通常二三次就足够了。如果还想继续饮茶,那么,应该重新冲泡。 茶道六君子的介绍 1、茶匙 茶匙又称“茶拨”,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它的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2、茶针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3、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现在很多茶壶都比较小,茶漏是必备品。 4、茶夹 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5、茶则 专门用来衡量茶叶多少的准则,有时也可替代茶匙用来欣赏干茶。 6、茶筒 用来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 茶道六君子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 其他茶道配件:茶盘、茶席、茶巾、茶宠、茶垫、养壶笔、茶滤网等。
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六君子的正确使用方式!1.【茶则】使用方法误区:茶则与茶荷一样,都是用来欣赏干茶外形的。正确:茶则除了用来盛放干茶以外,还有取茶、量茶之用。2.【茶针】使用方法误区:茶针可以用来撬茶饼、茶砖。正确:这条谣言可谓非常之迷惑啦。六君子里的茶针与耀茶用的茶针还真是同名同姓,但却不是同一个哦。3.【茶漏】使用方法误区:茶漏与茶滤是一回事。正确:茶漏的作用是置茶时放在壶口,扩大壶口面积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是没有滤网的。4.【茶筒】使用方法误区:茶筒就是茶桶,是用来储存茶叶的器具,或者就是醒茶罐,用来醒茶的器具。正确:茶筒应该叫做茶器筒,是用来盛放茶艺用品的,不是用来盛放茶叶的哦。5.【茶夹】使用方法误区:茶夹可以用来夹取茶叶。正确:茶夹常用于挟着茶杯洗杯,一来避免茶碗烫手,二来避免手污染了茶碗。6.【茶匙】使用方法误区:汤匙是用来舀汤的,那茶匙也是用来舀茶汤的。正确:看茶匙的外形,我们就能判断它是不能舀汤的。茶匙经常用于将茶叶从茶则或茶荷拨入壶中,所以也叫茶拔。
茶道六君子是哪六种茶具怎么用
茶道六君子包含茶筒、茶夹、茶匙、茶勺、茶漏、茶针。茶筒的作用类似笔筒,起到收纳其他茶具的作用。茶夹主要用来夹洗茶杯,防止烫手。茶匙主要用来将茶叶拨入泡茶器具之中,茶勺主要用来量取茶叶。茶针的作用为疏通茶壶,查漏用来固定茶具。茶筒它不是用来盛放茶叶的,而是用来盛放茶艺用品的。像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等都可以拢入茶筒中,方便整理。作用不同而储存茶叶的则是另外的器具,通常带有盖子,用于密封。茶匙主要用来将茶叶从茶则或者茶荷拨入茶壶中,所以也被称为茶拨。或者在冲泡了茶叶之后,变得肥大的茶叶堵塞壶口时,用手挖茶不方便不卫生。也用茶匙将废茶叶挖取出来,所以也有人称其为渣匙。茶则一般用来盛放干茶之外,小一些的用来支撑勺子一样的器具,称之为茶勺,用来取茶量茶。也就是衡量茶叶的用量,确保投茶量。比如用110毫升的白瓷盖碗泡白茶,投茶量5克足以,这时候就需要用茶则,而铁观音等颗粒状的茶叶,可以使用茶勺来量取。而六君子中,往往指的是茶勺,我们只要记住两者的功用是差不多就好。
茶道六君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茶道六君子在我们泡茶的过程中各司其职,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今天PChouse就来介绍一下吧。1、茶筒,顾名思义是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通常也就是放茶道六君子的其他五君子了。2、茶漏就是在往茶壶中添加茶叶时起到漏斗的作用,防止添加茶叶的过程中茶叶漏出到壶外。3、茶勺,又称茶匙,它的作用是盛茶叶入茶壶时使用的,就像我们泡蜂蜜水用勺子盛蜂蜜到杯子里一样。用它能更好的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适量,而且更加卫生干净。4、茶拨,又称茶则、茶扒、渣匙。一种细长的小把子,主要于清理泡完后茶壶里的茶渣。5、茶夹,又称茶筷。通常就是一个木制的长架子。通常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也可用于将茶渣从壶中挟出。6、茶针,茶针主要是用来疏通茶壶的内网,用以保持出水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也有在放入茶叶后用于把茶叶拨匀。
必备的“六君子”茶道工具怎么用
饮茶文化是传承上千年的历史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全部了解的,茶道更是充满了许多未知的魅力,你知道最基础的“六君子”如何使用吗?还想了解》》 茶道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桶这六样被茶叶兴趣者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是汉族民间采造煮饮茶的技艺和方法。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组合,茶道组合,简称茶道组,也被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组通常包含有:茶夹: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茶勺:也被叫做茶则,外形就是一个小勺子般。 茶斗:或者称为茶漏,外形就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茶针:也有称呼茶通者,形状就是一根细头针的模样;茶刮:外形就是一个带有扁平弯头的棍状器具;茶瓶:外形如同花瓶一般。 茶道组作为在整个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其中可能吸引你眼球的,或许是用来存放组件的茶道瓶,其材质多样,造型各异,不只是有花鸟鱼虫,蕴意多多,也让茶道组因此而大大提高了其观赏性。 茶筒:是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匙: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勺:茶勺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茶夹: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针: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道六君子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其他茶道配件:茶盘、茶席、茶巾、茶宠、茶垫、养壶笔、茶滤网。
茶道六君子是哪六种茶具
茶道六君子是指茶匙、茶筒、茶则、茶针、茶漏、茶夹六种茶具。所谓茶道,也就时候用茶的方法,是茶叶艺术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茶匙是用来拨动干茶叶的数量,可以衡量茶叶的大概数量,或者将茶叶中要废弃的湿茶叶掏出。茶筒是跟花瓶一样的物件,可以收纳其他几个物件,让东西整体规整有序。茶则是用来伸入茶叶罐取茶的工具,从而避免茶叶受潮或者手上有脏东西。“煮茶的茶汤,茶汤颜色是品评茶汤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品煮茶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叫:转碗摇香。有诗云:“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正所谓相由心生,不同的人或不同的状态转碗摇香后的汤花完全不同,总体汤花分为和谐型与不和谐型,其实这也是对人当下状态的反应。”——引用自百度百科。人们有煮茶的习惯,因此离不开这茶道六君子。茶针的样子比较尖,也可以挑拨茶叶,还能疏通茶壶的内网和壶嘴。茶漏则是放在壶口,防止茶叶掉落出来。茶夹跟茶则功能相同,有时还能用来夹着茶杯用开水烫洗。因为中档以上的六君子是由檀木制作的,用完以后要及时清洗并且擦干或晾干,不要沾到水。茶道六君子的颜色可以和茶具的颜色互相应和。在品位茶叶的过程中,又实用,又能起到点缀的作用。茶道六君子造型可以非常丰富,材质又多,也让品茶的过程多了很多观赏性。
茶道六君子是哪六种茶具
茶道六君子是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茶筒六种茶具。茶道六君子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茶道,是汉族民间采造煮饮茶的技艺和方法。作用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2、茶则:又称「茶勺」为盛茶入壶之用,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适量。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4、茶匙:又称茶拨、茶扒。一种细长的小把子,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也可将茶叶由茶荷(茶则)拨入壶中,故名茶拨。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又名渣匙,因为可以用来去除茶渣而得名。5、茶夹:又称「茶筷」茶夹功用与茶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6、茶针(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茶针有时和茶匙一体,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
香茗茶道六君子的使用方法
在茶艺中所指的“茶道六君子”是:茶筒、茶漏、茶夹、茶匙、茶针、茶则。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香茗茶道六君子的使用方法,一起来看看。 香茗茶道六君子的使用方法 茶筒:是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匙: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勺:茶勺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茶夹: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针: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道六君子的介绍 1、茶筒 茶筒用于盛放“茶道六君子”中的其余五件茶具。一般为圆筒状,也有很多筒身造型各异的精美茶筒,如曲线形、葫芦形。茶筒筒身一般有雕刻图案、镂空等类型。制作材料一般为竹子、木头。茶友们在选购茶筒时,以筒身光滑平整、线条流畅自然、雕刻精美雅致为佳。一般需特别注意有无加工不当产生的毛刺。 2、茶漏 顾名思义,茶漏的形状像漏斗,因此又称茶斗。若将干茶倒入壶口较小的壶具中时,为避免茶叶不慎掉落在壶外,把茶漏置于壶口,则可将干茶顺利的倒入壶中。茶漏制作材料一般为竹子、木材,也可以用瓷或陶制成。 3、茶夹 茶夹外形如同镊子,有些茶友也称其为“茶镊”。茶夹是我们在泡茶过程中用得最多的,如洁具、分茶时使用,其具有防烫的功能,也能让品茶者感觉干净卫生。有时,茶夹也用于夹取壶内或盖碗内的茶叶(但不是用其取干茶哟)。其制作材料多为竹子、木材,也有少部分用金、和银制成的茶夹。 4、茶匙 其形状如汤匙,所以称为“茶匙”,很多茶友也将其称为“茶勺”。主要用途是取出储茶器皿中的茶叶,并将其放入茶荷或茶壶中。在喝茶过程中,也有人用其搅动壶中茶叶,帮助茶叶受泡均匀。此外,茶匙还具有清理壶内或盖碗内的茶渣的功能。其制作材料多为竹子、木材,也有少部分用瓷和金银制成。 5、茶则 茶则,也称“茶拨”。在取茶时与茶匙配合使用,将茶匙里的茶叶拨入茶荷或茶壶,拨茶的过程其实也是事茶者衡量茶叶量的一个过程,所以在事茶者眼里,茶则也是一种量器。茶则和“茶匙”有相似之处,茶则有时候也可以用来搅拌茶叶使得茶壶内茶叶受泡均匀。另外,在正规的品鉴现场,茶则可以用来将叶底挑出,供在坐者观察茶叶。中国茶圣陆羽在《茶经》认为,茶则的制作材料可以是贝类、牡蛎类,也可以是铜、铁、竹、木等材料,现在用得最多的是竹子和木材类的。 6、茶针 也称为“茶通”,主要功能是疏通茶壶的蜂巢,以保持茶壶的壶嘴出水流畅。有时候,事茶者将干茶倒入壶或盖碗之后,可以用茶针调整壶内、盖碗内的茶叶,使得碎茶在下,整茶在上。有些茶友指出,“茶针”还可以用来撬普洱茶熟饼,在此,笔者申明此“茶针”非彼“茶针”,本文说的“茶针”是茶道组中通用的器具。茶针的制作材料很多,除了常见到的金银、竹木,还有一些比较珍贵材料,如象牙、牛角、羚羊角等。 关于“六君子”的使用方法,既是茶具,那建立在事茶者需求的情况下,只有茶具发挥其作用,解决了事茶者的问题,那这件茶具方能体现其使用价值,所以,茶友们并不用拘泥于每件茶具的正确使用方式,只要使用得当,保持干净整洁,能造就和谐自然的品茶氛围就是最好的使用方法。 至于“茶道六君子”的制作材料,并不是说材料越贵越好,笔者认为,既是茶具,那还是讲求实用性,再者,茶道讲求的就是自然宁静、平和释然的环境。因此,建议使用竹木材料的“茶道组”,一更显大气自然之美,二能营造出更好的品茶氛围。
茶道六君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茶道六君子,就是指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筒、茶则六个用来喝茶的工具。茶漏是导茶入壶的工具,茶筒用来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针可用于通壶嘴,茶则是量取茶叶用的,茶匙用来取茶或投放茶叶,茶夹主要是清洗茶杯茶具时,避免手被开水烫到。
茶道六君子的介绍
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桶这六样被茶叶兴趣者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是汉族民间采造煮饮茶的技艺和方法。
茶道六君子是什么如何运用茶道六君子?
作为一个爱茶的人,你一定对茶道的六位老师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有一定的了解。茶道中的六君子是什么?应该如何使用它们?茶道是品茶的方式。虽然茶道起源于中国,但它在日本很受欢迎。皇室举行皇家茶道,凡人举行凡人茶道。总之品茶的方式取决于自己的审美。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至少在唐朝以前,中国人在世界上第一次把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那时,茶会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社交活动。茶道中的六君子是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桶。茶道中的六君子通常是竹木。竹制品气质高雅,木制品质感平淡,无金属锈迹。茶与墨相得益彰。茶叶漏:茶叶漏就是茶叶放在壶嘴上。将茶叶引入壶中的目的是防止茶叶从壶中漏出。现在很多茶壶都比较小,漏茶是必须的。茶壶:盛放茶具的容器。茶座:用于用茶杯清洗杯子,防止烫伤,卫生。也可以像茶匙一样用来提取茶渣。茶匙:又称茶扒,主要用于将泡好的茶叶从茶壶中取出。通常茶叶泡好后,茶壶会被茶叶塞得紧紧的,但是普通茶壶的壶嘴不大,用手拿出来不方便也不卫生,所以要用茶匙把泡好的茶渣挖出来。茶匙的形状和勺子相似,所以叫茶匙。茶针:大多数茶壶都有内网,也就是常说的蜂巢。为了保持水流通畅,特别是当水壶的壶嘴被茶叶堵塞时,放入茶叶后可以搅拌均匀。壶底是碎茶,壶顶是整茶。茶则:也叫茶勺,它是用来把茶叶放进茶壶里的。
茶道六君子分别指的是哪些?在茶道中应该怎样使用?
茶道六君子分别指的是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茶筒 ;在茶道中要根据泡茶的顺序进行使用。
茶道六君子是什么
茶道六君子是传统的茶艺工具,它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今天PChouse就来介绍一下吧。茶道,是汉族民间采造煮饮茶的技艺和方法。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茶筒这六样。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茶则:则者,准则也,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用来量取茶叶,确保投茶量准确,多为竹木制品。茶夹:又称“茶筷”,茶夹功用与茶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茶针(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茶针有时和茶匙一体,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
茶道六君子是什么?怎么使用茶道六君子?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组合,茶道组合,简称茶道组,也被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组通常包含有:茶夹: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茶勺:也被叫做茶则,外形就是一个小勺子般;茶斗:或者称为茶漏,外形就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茶针:也有称呼茶通者,形状就是一根细头针的模样;茶刮:外形就是一个带有扁平弯头的棍状器具;茶瓶:外形如同花瓶一般[1] 。茶道组是茶盘上最常用到、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物件,比如说茶漏,用盖碗或是壶泡茶都要用它来过滤茶渣;用来夹闻香杯和茶盏的茶镊,有木的、竹的、金属的;还有用来放品茗杯的茶垫,用来疏通壶口的茶签,以及茶勺和茶刮。所有这些,平时散放在茶盘上,专心喝茶的你可能不会去注意,分开来它们只是茶盘上的杂件,放在茶道瓶中,就成为茶道组了。这些茶漏、茶镊、茶垫等因为其使用功能的限制,其形状大都大同小异,就是材质、工艺上有所不同。
茶道六君子是哪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茶筒这六样被茶叶兴趣者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是汉族民间采造煮饮茶的技艺和方法。茶道六君子用法 :茶筒:也称茶道瓶或收纳筒,是用来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夹: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夹取茶叶,或者有人也用它来夹洗杯子,防止烫手;茶匙: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茶则:也称茶铲,用来盛放茶叶用的;茶漏:或者称为茶斗,外形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放在壶口上,漏取干茶,防止茶叶外漏;茶针:也称茶通,形状如一根细头针的模样,用于疏通壶嘴,以免茶渣阻塞,造成出水不畅。
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是茶筒、茶夹、茶匙、茶则、茶漏、茶针六个茶具的统称,茶道六君子又称茶道组,是冲泡茶叶时的一种辅助工具。茶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茶道六君子则是泡茶的一系列辅助用具,每种茶道用具作用都各不相同,各司其职。茶道六君子作为在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茶道六君子的作用1.茶筒:茶筒应该叫做茶器筒,是用来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而并非用来放茶叶的。茶筒是六个茶具中体积最大的,茶筒的材质有木、竹、粗陶、瓷、铜等,最常见的应该是木质和竹制的。2.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一种细长的小把子,其主要用途是用于条索型茶叶取茶(从茶叶罐中),或用于投放茶叶。茶匙是常见的道具之一,既方便又卫生。3.茶漏:茶漏的形状像漏斗,因此又称茶斗。茶漏的作用是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是没有滤网的。4.茶则:用于取茶,细长的手柄能探入茶罐的深处,避免了手直接抓取,取茶轻便,也能控制取茶的量。5.茶夹:茶夹又称茶筷。长得跟镊子一样,常用于挟着茶杯洗杯,制作材料多为竹子、木材,也有少部分用金、和银制成的茶夹。6.茶针:主要功能是疏通茶壶的蜂巢,以保持茶壶的壶嘴出水流畅。
什么是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是: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茶桶这六样被茶叶兴趣者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道,是汉族民间采造煮饮茶的技艺和方法。茶道六君子(茶艺六用)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茶匙:又称「茶扒 」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 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茶则: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道养生:人过40岁,常饮3种“口粮茶”,延衰老、壮体质
在我国,茶被称作是“国饮”。茶文化 历史 悠久,随着一代一代的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40岁,不仅是人生的分水岭,也是人们身体素质的分水岭。在40岁之后,人们的身体会较从前发生很大的改变,部分机能逐渐地老化,一些不良问题接踵而至。这个时候身体多了很多的禁忌,也开始走下坡路。 其一 ,40岁之后人体内部的自由基会越来越多,仅凭自身的机能是难以平衡的,因此,在40岁之后人就开始逐渐衰老。 经过科学研究,部分茶叶之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它能有效的抗氧化,助于消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衰老速度。 其二 ,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40岁之后,人们的性格逐渐被时间磨平,变得沉稳起来。这个时候的身体更容易去接受一些温和的东西,而不是大口地喝凉水、饮料。每天一杯茶,悠然心境,舒缓心态。 这就是所讲的,茶道 养生 ,通过品赏茶的美感以及合理的饮茶,来修身、修心、提高人的体质与品质。 这个问题当然属老茶客最懂,以下3款茶叶,更值得品尝,不仅品质好、气味香、口味佳,并且价格也很亲民,是不错的良心“口粮茶”。 1、岳西翠兰 岳西翠兰产自安徽,其特点是“三绿”,而这“三绿”分别是干茶翠绿、叶底嫩绿、汤色碧绿。 此茶茶芽叶相互连接,舒展散开,形似兰花,香气清高持久,经久耐泡,白毫显露。饮后滋味醇爽甘甜。 2、开封青驰菊 菊花自古是高洁品质的代表,具有高贵、洁净、典雅的气质,而产自“菊花之都”开封的青驰菊,更是一款得体、雅致的菊花茶,无论是待客还是送人都倍有面子。 不同于其他的菊花茶,青驰菊朵朵花瓣密实、肥厚,色彩鲜艳,气味更加的清香,泡茶后汤底透亮,滋味清醇、甘美,曾在北宋时期,还专供于皇帝使用。 此外,青驰菊采用自然烘干的工艺,内部蕴含了大量的胆碱、菊甙、水苏碱以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尤其是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抗氧化,延缓衰老的速度,经常喝,对身体有诸多的好处。 3、蛮润405龙珠 吉普号的蛮润405龙珠,属于一款黑茶。此茶香气浓郁,泡后金橙透亮,味道醇厚回甘,经久耐泡,喜欢喝黑茶的可以试试这款。 此款茶,头两泡味道比较淡,但香味十足,第3、4泡口感较好,至7、8泡时,味道将会变淡。 然而,论起喝茶,有很多的茶友会有这样一个疑惑,为何自己泡的茶没有别人泡出来的那么好喝?其实泡茶不是简单的只要把茶放在水里面就行了,好的泡茶技巧是展现茶叶口味的关键。 1、用量 想要泡出一杯好茶,对于茶叶的用量与比例都是非常讲究的。茶叶的用量是要根据所用茶壶的容量计算的,一般中等容量的茶壶,放入10~15克的茶叶足以,紧接着茶叶和水之间的比例也需把控好,茶叶少水太多,味道会过淡;茶叶太多而水太少则会影响茶的口感,味道偏于苦涩。因此,不止是茶与容器,茶叶与水的比例也要保持适中。 2、水质、水温 一般泡茶用的水是大火沸腾后的,其主要以刚煮沸为主,若是水煮沸腾后再继续煮,则会使得水“过老”,用这样的水泡出来的茶叶就不好喝,而且泡茶用水的水温也要把控好,80~90 为宜。 其实,水质也会影响到茶叶泡出的味道,比如桶装水、自来水以及蒸馏水等,不同的水会有不一样的味道。 3、浸泡时间 若想泡出一款好茶,掌握浸泡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每款茶都有自己的一套浸泡体系。如绿茶,第一泡需10秒出汤之后几泡依次叠加5秒;红茶第一泡时间在10秒左右;黄茶第一泡在13秒左右;黑茶控制在15秒左右,相较与其他茶叶黑茶的浸泡时间会久一点。 4、泡茶顺序 其实,各种茶有各种茶的泡制顺序,分别为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若是颠倒了泡茶顺序,则会白白浪费一壶好茶。 上投法:先冲水后投茶。适用于如碧螺春、信阳毛尖等绿茶。 中投法:先放入杯中约1/3的水,待水温至80度左右,再放入茶叶,随后再等水温凉至80度左右,将水至水杯的七分满处。这种投茶法适用于龙井、绿阳春等芽较嫩的茶。 下投法:先投茶再放水,适用于叶片面积大的茶叶,如菊花茶、六安瓜片。# 健康 科普大赛# # 健康 明星计划# #每日 养生 小常识#
茶道三个层次
茶文化是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份及疗效研究。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三个层次,一起来看看。 茶道三个层次 制度文化--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u2026u2026等等。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u2026u2026皆纳贡。"至唐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从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旧唐书?食货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开始实行榷茶制,即实行茶叶专卖制(《旧唐书。文宗本纪》)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自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对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严加限制,多方盘剥。 心态文化--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行为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宋代诗人杜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叫"下茶",古时谚语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茶艺的三个层次 技艺 技艺是可能通过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的。这一点,茶艺比起其他技艺来,并无特别。茶艺动作并无高难度(长嘴壶之类的除外),一般人,通过训练,都能掌握。作为一项技艺,照标准做就行,只有熟练程度之分,无须创意和创新。 美 审美是一种修养,更是天分。通过后天美的培育,是可以得到提高。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这真的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看看满天俗不可耐的茶席和茶艺。看似花了大心思,实则是堆砌。他们不明白,真正的美是做减法,所谓增一分太肥,减一分太瘦,分寸感的把握,和你一生的修养和审美天赋有关。 当然美是有原则的,刘亦菲和凤姐谁美是不用分辨的。可你的茶艺象凤姐,你却如何浑然不知?所以一些美学的基本原则还是需要学习,而且很迫切。 美是茶艺的精髓,无美则无艺。 文化 到了美的层次,让人体会到了精神的享受,但这种享受还是表层的。美到哭,只是比喻。真正打动人心的,只能是文化。我这里所说的文化,不简单指茶文化,而往往在茶之外。文而化之,就是将自身的修为,化到茶艺之中。所以我一直说,茶艺要向茶道转化,功在茶外。 举个例子,大部份的茶艺表演会配一些文字,要么就是一些动作解说词,要么是一此美的词句,少有和茶艺浑然一体的精神内质。文化,不是挂在口上,是要让人感受感动,从而一辈子喜欢上的本质的东西。
茶道工具有哪些
茶具就是喝茶、泡茶时使用的工具,我们国家是茶的发源地,喝茶也是很有讲究的,茶具也有许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工具,一起来看看。 茶道工具 1、瓷器茶具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瓷器茶具,瓷器在我们国家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了,始于隋代,盛于唐代,质地细腻。瓷器茶具的品种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彩瓷茶具和红瓷茶具。 2、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是人们十分喜欢的茶道用具,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来,是一种新质陶器,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坯质致密坚硬。其中宜兴紫砂茶具最受茶人的青睐,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三大特点。 3、木鱼石茶具 木鱼石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空心的石头,俗称还魂石、凤凰蛋。木鱼石茶具是用整块木鱼石做出来的,分别包括茶壶、酒壶、竹节杯、套筒杯、冷水杯、茶叶筒等。木鱼石茶具的防腐性、通透性极好,常用此茶具喝茶,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4、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起源于清代,产自福建福州一带。福州所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品种包括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 5、竹木茶具 竹木茶具,用竹木制作而成,制作非常方便,对茶没有污染,一直深受茶人的喜爱,但不能长时间使用,也无法长久保存。如今,人们购买竹木茶具,主要为了摆设和收藏。 6、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外观透明,晶莹剔透且用途非常广泛。用玻璃杯泡茶,欣赏价值极高,令人赏心悦目,别有一番风趣,价格便宜,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使用玻璃茶具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它容易破碎,比陶瓷茶具要烫手哦。 7、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起源于古代埃及,具有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三大特点,但搪瓷茶具传热快,易烫手,放在茶几上,会烫坏桌面喔,因此一般不作为居家待客之用。 8、冰裂茶具 冰裂茶具因茶杯杯身有似冰裂的痕迹而得名,主要选用天然的陶瓷泥料,运用独特的加工技术精制而成。冰裂茶具外形光亮、细腻、美观,杯壁厚,不烫手,散热快,立体感强,非常富有艺术魅力。 正确的喝茶姿势 坐姿 喝茶的时候,饮茶者应该端坐在凳子或者椅子中部,不能仅仅坐在凳子的边缘;身体的重心保持稳定,同时两腿膝盖并拢,正面看两腿为合拢状,女性可以将双手都放置于腿上,或者可以将左手放在右手上;男性的双手应该放于两腿之上。 无论男女在喝茶的时候,都不可以将两腿分开、跷二郎腿、两手在胸前交叉、含胸或趴在茶桌上。跪坐饮茶,女性最好不着裙装。坐下后,需要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身体挺立,不能挪动。 奉茶的姿态 我们在给客人奉茶的时候需要单腿跪下,左膝弯曲,与左腿成直角。右腿的膝盖着地,脚尖轻轻点在地面上,腰部挺直,双肩放松。奉茶也可以单腿弯曲,左膝弯曲后靠在右边的腿肚上,呈现出半蹲的姿态。女性的裙底不能露出来。 候茶的姿势 跪坐时,双膝需跪在在坐垫上,双膝靠拢,脚背点地。腰部以上保持挺直,同时双手交叉,放于腿上。可盘腿坐下,双手分别放于膝盖之上,此种姿势男性使用较多,女性使用的时候需要身穿裤装,不能穿裙子。 跪坐时,双膝需跪在在坐垫上,双膝靠拢 站姿 双腿并拢,身体挺立,眼睛平静地盯着前方,肩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女性可以将手自然地放在腹部前方(双手虎口交叉相叠,左手在下)。男性双腿稍微分开,身体挺拔向上。男性站立后,十分挺直;女性站立后,侧面有明显的曲线。 行姿 男女行走都需要轻声前进,脚在一条线上,手不晃荡,端着茶杯前进的手与地面平行,不能抖动。女性行走的时候,不能听见鞋底的响声,男女行走时动作都不能太大。如果侧身面对客人,就需要将身体转正。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地相遇,就需要让客人先走。
茶道”一词究竟最早出自哪个朝代?
唐代茶道【chá dào 】释义: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中国茶文化包含哪些 中国茶道精神如何体现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常识文化篇。
茶道的程序是什么?很难吗?
近代饮茶方式主要有三:一是 盖碗式。乃近代饮茶最主要的方式,上至朝廷、宫府,下至民间,都以盖碗饮茶,清朝康熙年间 画家冷枚的赏月图,最足以代表这种茗饮方式。二是 茶娘式,自古以来民间最主要的饮茶方式,即以大茶壶冲泡分饮,乾隆年间 画家丁观鹏所绘的“太平春市图”最能表示此种饮茶方式。第三种饮茶法则是功夫茶法,主要流行于闽南广东地区。这种饮茶法是从唐朝陆羽茶经中演变而来,饮茶时先将 泉水贮藏于茶壶之中,放置烘炉上面煮水,等到水初沸,把武夷岩茶投入宜兴壶之中,用水冲之,盖好盖子,再用热水浇壶身,然后倒出来品饮,这种饮茶法的特色就是以水淋壶身,目的在于发挥茶性,到了后来更使用温润泡 ,内外双重引发。功夫茶艺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广东的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茶道形式。功夫茶器具精致,泡工独特,饮用程式亦相当讲究。这不但是他们工余饭后的一种消遣,享受,也是他们交际往来的一种工具,更是迎宾敬客的重要手段。功夫茶的茶具小巧玲珑,非常考究。一套茶具,一般为一壶三杯,也有两杯和四杯的。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为最佳。泡制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泡制时先将水烧开后冲茶。冲时要掌握以下几个要领,即:“高冲”、“低洒”、 “括沫”、“淋盖”、“烧杯热罐”、“澄清”等。功夫茶以浓度高着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第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茶道初学者泡茶步骤
茶道初学者泡茶步骤 一、温壶:用热水淋茶壶,提高茶壶温度,以免泡茶时水温被茶壶抢走,影响茶汤的风味。 三、温润泡:将热水均匀地淋在茶叶上,使茶叶受热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后立刻倒出来。目的在使某些比较紧结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带的珠露茶)舒张,这样茶汤才会均匀好喝,也有些人觉得这样比较清洁,但并不是每一种茶都适合温润泡这道手续。 四、醒茶:将温润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当中,静待一段时间让茶叶舒缓。 五、冲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数决定,放入的茶种,与茶叶量多寡会影响冲泡所需的时间。 六、奉茶:将茶壶内所泡的茶完全倒于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并沉淀杂质。将茶倒入闻香杯中约七分满,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图样对正面图像,倒过来奉茶增添品茶的乐趣(基于卫生考量,扣杯的方式只适用于第一泡)。 七、品茶:喝茶的时候不要手拿杯缘,如果以右手喝茶,应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点钟方位,拇指放六点钟方位,并以八点钟方位喝茶。并分成三次喝,感受热茶,温茶,与冷茶的滋味。 茶道全流程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八道: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初学者泡茶的注意 仪容礼表 泡茶的时候,女性要把长发挽起,以免头发掉落到茶汤里,而且妆容要以淡雅为主,不要过于浓妆艳抹;手上不宜配到过多首饰,会影响泡茶的美感;服装以配合茶会气氛或者茶具茶席为主,穿得朴素大方就好。 泡茶姿势 泡茶时屁股坐在凳子的三分之一处,身体要坐正、腰杆要挺直,在泡茶过程中也要保持身体的端正,不要因为倒水、持壶而把身体歪到一边。另外在泡茶过程中要放松全身的肌肉,不要因为紧张而显得过于拘谨,当你心情和身体都放松下来的话,泡茶的动作才会显得优美,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清洁茶具 在泡茶之前,要先清洁茶具。就算茶具在之前已经清洗过了,还是得当着客人的面再清洗一遍。清洁茶具时不要用手触摸茶杯,而是用茶夹夹取茶杯用沸水进行清洁。 赏茶闻香 清洁完茶具后,把干茶倒进茶荷中,双手端起茶荷递给客人,让客人观赏一下干茶的外形香气。在茶艺表演中,一般会有闻香这一步,让客人闻香的时候,也是用双手拿起闻香杯优雅地递给客人进行闻香。 泡茶倒茶 在泡茶的时候,有很多小细节需要注意,比如茶壶的壶嘴、公道杯的杯嘴还有随手泡的壶嘴都是不能对着客人的,一般都是横放;泡茶的过程动作不能太大,不要发出过大的碰撞声。 在倒茶的时候要把公道杯用茶巾擦拭一下,然后再倒给客人,倒茶一般七分满就好,而且要按照辈分来倒,长者为先。泡茶者左侧为德高望重的人,然后依次为长者 敬者,千万别坐错了 倒茶依次从左到右 奉茶添茶 奉茶也是有讲究的,双手三指护垫又称”三龙护鼎“不仅仅是双手端给客人就行了,奉茶的时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端茶的时候手要平而且要稳,确保客人拿到茶的姿势是舒服的。当客人杯里的茶空了的话,得及时添上,不能让客人的茶杯空,除非客人表示不用再添茶了。倒茶时还有一个细节特别要注意,“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世间有天地 人间有大小 茶倒7分 3分留天,这就是所谓7分茶水3分情义. 自己品尝 泡茶并不是只能让客人喝,自己不喝,泡茶者也是需要品尝每一道茶汤的滋味。茶汤若是淡了或者浓了,可以适当改变冲泡的时间,以冲泡出最佳品质的茶汤。 更换茶叶 当茶叶泡得很淡,没有味道的时候,就需要及时更换新的茶叶了,否则客人会认为你在下逐客令。除非你接下来真的有事,而客人又一直不走,那就可以以不更换茶叶来暗示客人该离开了。
金骏眉茶叶礼盒,内有6盒,每盒10包,外包装写有茶道,大概多少钱
要看茶论茶。现在假冒伪劣太多了。
关于品茶道的唯美诗句
1. 关于品茶的诗句 百度直接搜索题目即可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 张继《山家》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陆游《幽居初夏》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2. 求关于品茶悟道或茶文化的优美句子 1、"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茶香中,一颗心慢慢沉静下来。浮躁世界红尘滚滚,惟愿内心清风朗月。 2、开始入门,觉得喝茶舒服、有品味、爱屋吉屋喜欢茶具;成高手,感受香、醇、韵、滑等等,看出品种、产地、制程等;后来,从茶汤看见春天、看见人生,进而看见宇宙甚至无极;最终,茶汤,还是茶汤,是真水无香,是无味之味。 3、月很圆,花更香,保重身体要健康;鱼在游,鸟在叫,愿你天天哈哈笑;手中书,杯中酒,祝你好运天天有!欢乐多,忧愁少,预祝中秋节快乐! 4、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镶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 5、人生就像一杯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涩,第三口甜。回味一下,甘甜清香。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甜是它的馈赠。 6、日子,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静心,过得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433616138从容。奋斗,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敬心,赢得坦荡。爱情,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净心,爱得真洁。人生,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尽心,活得纯粹。 7、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 8、佛能洗心,茶能涤性。苦中有甜,甜中是苦,先苦后甘,人生亦如是,如饮黑茶。生活禅,幸福茶,禅洱茯茶,一生幸福。 3. 关于 品茶的诗句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你解决问题,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继续追问我。 4. 关于品茶的古诗 1、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 2、品茶有讲究,一杯茶分三口,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饮茶。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毛峰的鲜醇爽口,碧螺春的清和鲜甜,云雾的香馨醇厚,龙井的香郁味甘,一切尽在不言中。 3、品饮绿茶:碧波荡漾一抹香,茶不醉人人自醉。 陆羽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白居易的《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5. 关于饮茶的诗句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6. 关于品茶时的专用诗句有哪些 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 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 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 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 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小杓。 7. 关于品茶的诗词 欧阳修的《双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高启《采茶词》: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巫祯来咏茶诗词选 茶颂 人谓百花好,我称茶独王。 一杯清肺腑,入梦亦留香。 茶珍 年年岁岁品茶新,岁岁年年会故人。 好友好茶相悦处,好诗好意独自珍。 茶与书 书斋是我家,家里备茗茶。 茶味溶书味,好香不用夸。 对饮 好酒须同酌,奇思在独行。 佳茗宜对饮,情景映杯生。 赏梅品茶 一树老梅三两枝,四花五瓣开却迟。 六壶七盏八方友,九里茶香十首诗。 饮茶 四十笑称翁,饮茶沐晚风。 翻书匆过眼,滋味入心中。 新法品茶 都市无山水,肆中购矿泉。 电壶腾雾气,俗市暂称仙。 题牡丹茶壶图 富贵花前泡苦茶,人生乐处莫常夸。 酸甜辛辣都尝遍,何事不能做到家。 8. 形容茶水的诗句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9. 推荐一句有关“喝茶”的诗句 1、《山泉煎茶有怀》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译文: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3、《寒夜》 宋代: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译文: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4、《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 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 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 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译文: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 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5、《满庭芳·茶》 宋代:黄庭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译文: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 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