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
百燕之家 / 信息详情
日本的茶道精神?
和清敬寂。千利休说的。你也喜欢茶道?我们可以切磋切磋。
关于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可用什么字来概括?
我觉得可以用静和品这两个字来概括,要静心喝茶才能够品出味道。
《天下茶道》体现了什么精神?
《天下茶道》用“奇缘”、“离乡”、“险途”、“塞外”、“异国”、“天下”六幕的叙事,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湖南安化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质和这片土地上人们深沉的“家国情怀”、浪漫的“爱情故事”。
有精神才有传承,茶道的精神是什么
生活有着生活下去的动力以及生活的精神,无论是在什么方面都一定有着精神领悟,正是因为有了精神的交汇才会有着现如今的文化传承。还想了解》》 茶文化标语大全 什么是茶道精神,众说纷纭。中国的茶道精神一直没有统一和规范下来,给茶文化,茶道的普及推广带来了诸多不便。 『和、敬、清、寂』四规是日本茶道精神,几百年来指导了日本人的思想和生活。受日本茶道的启迪,近几年来,中韩两国也都试图从文化根源中,寻绎出自己的茶艺精神,成果斐然。当代中国茶思想或由于立场不同,或由于诉求对象互异。 或由于理念差别,故旨趣相差甚远,兹枚举四家略作说明:中华茶艺业联谊会:『静、美』;中华民国茶艺协会:『清、敬、怡、真』;陆羽茶艺中心:『美律、健康、养性、明伦』;高雄市茶艺协会:『中庸、俭德、养气、品味』。 日本的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在大和民族独特的环境下,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自然地融为一体,成为日本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茶道精神可浓缩为四个字“和、敬、清、寂”。这是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吸取了村田珠光等人的茶道精神后提出来的。 “和”指的是和谐、和悦;“敬”指的是纯洁、诚实,主客间互敬互爱;“清”和“寂”则是指茶室内外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氛围。茶道中的茶又称为“WABI茶”,WABI的意思是闲寂、恬静,它已成为日本人欣赏美的意识。 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日本社会动荡,原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很多贵族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 追求“WABI”的心态,在郊外或僻静的地方过上隐居的生活,享受古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灵上的安逸,以“恬静、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美意识引进茶道中来,使“清寂”之美得以广泛的传播。
中国茶道的茶叶十德 中国茶文化体现什么茶道精神
中国古人云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中国茶道精神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为中和之道。“中和”为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境界。人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伦理、内在与外在、个体与群体都达到高度和谐统一,是古人追求的理想。二为自然之性。“自然”一词最早见于《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生命的体现,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命。三为清雅之美。“清”可指物质的环境,也可以指人格的清高。清高之人于清净之境饮的清清茶汤,茶道之意也就呼之欲出了。“雅”可以雅俗并称,可以有“高雅”“文雅”等多种意义。环境要雅、茶具要雅、茶客要雅、饮茶方式要雅,无雅则无茶艺、无茶文化,自然也就达不到茶道的境界。四为明伦之礼。礼仪作为一种人类形式化了的行为体系,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历代封建统治者以“礼仪以为纪”维系社会专制秩序的基本制度和规则,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乃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规则。
韩国的茶道精神
导语:韩国的饮茶史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并流行于广大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份。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 韩国的茶道精神是以新罗时代的高僧一元晓大师和和静思想为源头后成为统一新罗的花郎道的和白思想又会聚为高丽时代诗人大学者李奎报的集大成。最终在朝鲜时代的高僧西山大师和如世纪末19世纪初上天赐给韩国的茶圣草衣禅师那里得到完整的体系。草衣禅师的(东茶颂)和(荣神传)是韩国茶人公认的茶经。在理解韩国的茶道精神之前,首先要理解新罗时代的花郎道精神。花郎是国家选招18岁以下的年轻人才,让他们从自然、文武各个方面得到系统的教育。花郎道使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中最小的新罗兴旺,最后统一三国,所以提到新罗统一三国时少不了提到花郎道精神,那么花即精神是什么? 韩国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禅:一位是朝鲜时代茶山西著精,另一位是唐朝的威名远扬的崔致远。在崔致远的写朗碑序中有如下记录:“我国有一玄妙之道,名日风流,其道之源乃记在花郎世纪中日:‘花郎兼儒、佛、仙之教,教化众生"。” 在李丙案的三国史记中写到:“他们注重和合忠节的品德,尊重名誉,心高气正,对自然山川草木有无尽的向往和热爱。新罗的花郎把儒、佛、仙三教的优点结合于远游山川而使身心得到锻炼。把身心结合于饮茶,而使人体会得到其精神。现在凡是花郎的古迹就能发现与茶有关的石头茶具和有关文物。特别是花郎戒律的 发起者元晓大师甚至达到了和静会通,自得通道的境界。元晓大师的茶禅一体、茶样一如的思想成为和静思想。他不是单纯的和合精神,而是与自然挥为一体:即发叶结果、又回到根上的这种和静的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寂之寂的思想。这指的是极寂。他是抬回到寂的根源,而寂的根源就是静。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未到美 芸,各归其根,归根回静。”在把静说成归根的这一点上老子和元晓大师是一致的。 元晓大师虽是无师自通的圣僧,大觉国师。但与先前圣哲老 子思想上一脉相称。新罗之后的高丽时期元晓大师的和静思想和茶样一体现受到很高的评价。并且人们把元晓大师称为和静国师,而元晓大师的和静思想就是韩国茶道精神的根源。 从渊博的和静思想中生根生芽的韩国茶道精神在高丽时期郑梦周库奎报、李行等人的诗句及朝鲜时代的西山大师的诗句及草衣样师的"东茶颂等诗句中传唱并流传下来。所以韩国茶道精神与新罗的花即精神和和静思想是同质的。 高而时期的茶道精神是由大学茶人李奎报所归纳整理了。从他的蔡诗中可以看到:“农深莲漏响丁东,三语烦君别异同。多劫头燃难自求,片时目击皆成空。厌闻韩子提双乌,深喜庄生说二虫、活水香茶真味道,白云明月是家风。”这里的三语指如来佛的三句话。也就是说饮茶之后领悟了真空妙有的真理。沉浸在清虚静寂的老庄思想当中。李奎报通过此诗把茶的韵味升华到道的韵味,即清静之心和思想。在这里,可以看到他的条精神是清虚和无邪意。让我们再欣赏他的一首茶诗。 传炉活火式自煎,手点火瓮夸色味。 粘粘入口脆且柔,有如乳臭儿与稚。 肃然方文无一物,爱听签声壶鼎里。 评茶品水是家风,不要养生于世荣。 炉前煎茶中可以窥视自得自觉的修行心。茶香入口有如婴儿吸吮母亲的乳一般。指的是无邪意。除了茶壶里的水沸声感觉不到任何事物的诗句,表现了清虚静寂的心怀,评来品水当家风,胜过千年荣华,与陆羽的横行检德精神是相通的。 以上代表高丽时期来精神的李奎报的思想,可以归结成情和、清应、无邪意。 朝鲜时代是民间的茶生活走向衰弱,反而来精神发展到了顶峰的交叉时期。无奈于贪腐的官吏和茶税,焚烧茶园而愤然离走他乡的人逐渐增多,随之茶产量减少,老百姓喝不到茶。但是在深山中僧侣和大学者的心中所种下的茶园是不能烧毁砍光的。草衣禅师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在韩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两大圣贤之一的茶山丁若镛信天主教而发配到南方。而当时15岁的小僧草衣就在他的门下学习。通过多年的茶生活更领悟了佛教的禅的玄妙和茶道的玄妙,并通过新罗元晓大师的亲禅一体、茶禅一如的思想来整理了东来领。他的精髓是中正。中正是韩国茶道精神的集大成,后人把草衣尊为韩国的茶圣。
简述茶道精神的核心?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怡 1.首先茶具有保健作用,常饮茶能强身健体。“身心健康”,首先强调的是“身”,身体健康,是“怡情养性”的前提。其次,茶道的主要目的是修身、怡情、养性,人们以茶悟道,从而怡然自乐,得到人生境界的升华,提高生活的质量。 2.与儒学,道家的主题一致。 3.与前面各家提出的“融”“性”“伦”“乐”“美”相通。 清为道家的代名词。 清 1.清苦,清心,清寂,清净,茶清如露。 2.为人清廉,清正,清心寡欲,清心健体。 3.与前面各家提出的静,理,廉,俭等相通。但“清”与传统文化“道家”一脉相通,让人一目了然。 和 儒家思想的主要体现。 1.礼,义,仁,忠,孝,以“和”为核心,中华民族向来崇尚中庸之道,以“和”为贵。 2.以茶交友,以茶待客,以茶联谊等,是茶人,茶事活动中儒家思想“和”的体现。 3.与前面各家提出的“美”,“敬”“圆”等相通。 真 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 1.返璞归真,宁静致远,道法自然,守真养真的哲学思想。 2.真茶真水,真情真意,真善真美,真诚守信,不虚假,应是茶道和茶人精神。 3.与前面各家提出的“廉”“理”“融”“性”“美”“静”“正”“敬”等相通,但“真”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儒道来说,中国的茶道精神是“怡,清,和,真”。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我们应该根据茶道精神来从事茶文化活动,一切有悖于茶道精神的行为,都要加以纠正客服,使中国茶文化事业,永远沿着健康,文明的道路发展。 中国茶道精神 中国茶道精神茶道精神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艺、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中国茶道精神,是和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格的养成、中国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中国茶道精神只是中国民族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背景下的一个分支。 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唐代陆羽强调“精神俭德”的人文精神,注重烹瀹条件和方法,追求恬静舒适的雅趣。佛教茶礼讲究安寂,幽静是品茶、修禅的共同文化情韵;宫廷茶道富丽多彩,政治色彩尤为鲜明;民间茶事由南到北普及与兴盛,使茶道呈现多极化走向,极具深刻的内涵。 茶道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综合性文化,带有东方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茶道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茗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
茶道的精神价值是什么?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茶文化也源远流长。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饮茶”是重要的文化之一,“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之一,早在神农时期就有了茶文化,唐宋时期最为繁荣昌盛。同时,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与传统汉文化相互融合,经过不断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中国茶道精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得到了历代文人名士的极力推崇。经过对我国传统文化典籍的研究发现,明朝周履靖的《茶德颂》、宋代吴淑的《茶赋》中都将饮茶的趣味和茶文化的典故生动地描述出来,并且歌颂了“茶道”的精神价值,同时也将对茶文化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出来。茶文化是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沉淀和积累而形成的精神文化,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也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吸引了很多人对其进行学习和了解。茶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中蕴含了很多文化内容,不管是鉴别茶叶种类,还是饮茶的工序,都极具独特的文化价值,其中还包括与“茶”有关的诗歌和茶道礼仪。
茶道精神指的是什么?中国茶道与儒家思想有什么联系?
茶道精神指的是什么?1.怡指的是身体和精神两方面,茶本身具有保健功能,可以强身健体,同时,人们从茶中学习,从而自得其乐,得到精神上的升华。洁强调人的身心纯洁,与道家思想密切相关。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中庸之道,以茶为友,以茶待客,以茶会友等。真就是真诚守信,它是道家哲学“天人合一”的体现,“真”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清”是茶文化核心概念的本质特征,涵盖了清净、正直、真、诚、俭、廉等内涵;“敬”体现了茶、茶人以礼待人、以礼待人的伦理道德;“和”体现了“和为贵”、“和而不同”、等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美”是情境和精神的精神升华。“乐”是价值追求,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物质富足的需求,对精神愉悦的追求。中国茶道与儒家思想有什么联系?1.茶诗还包含了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历代茶诗中,唐代陆通的《写谏送新茶》,千古绝唱,有几句话最能代表儒家对茶的诠释:一碗喉吻,两碗寂寞。三碗只有五千卷字。四碗光汗,人生所有坎坷,全部散到毛孔里。五碗为轻,六碗为仙。七碗吃不完,只有两个腋窝轻轻吹。蓬莱山,在哪里?汤川子,乘着这股微风回家吧。纵观全诗,陆通表面上是饮茶,实质上是用茶来表达自己的儒家抱负。2.中国茶文化因其深厚的历史渊源而融入中国文化主流,具有独特的中国人文性。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成为中国茶道的哲学基础。其本质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联系和精神感知,是人的主体与自然客体之间的感性交流和精神融合,最终达到“思想与环境的和谐”、“情感与景物的和谐”的境界,这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
中国的茶道精神是?
精,行,俭,德!所为茶道,是喝茶的时候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中国茶道四个精神特点是什么
中国茶道四个精神特点主要是指“怡”、“清”、“和”、“真”四个方面。1、怡:怡情、养性,指的是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2、清:清廉、清正、清苦,清心,清寂等,主要讲求人的身体和心灵上的清净,其与道家的思想一脉相通;3、和:以和为贵,中华民族向来崇尚中庸之道,以茶交友,以茶待客,以茶联谊等;4、真:真诚守信,不虚假,是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也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源于中国,盛于中国南方以及日本,日本的煎茶道、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皇家有皇家的茶道,凡人有凡人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禅有禅的茶道,道家有道家的茶道,不一而足。一句话,品赏茶的美感之道,各行其道,取决于各自的审美观。
中国茶道的茶道精神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释义如下:“清”“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文似purity与Tranquility表之为宜。“敬”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怡”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真”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在天富有创见地提出“茶有八德”,用八个字来概括茶的美德,就是“康、乐、甘、香,和、清、敬、美”,可视为茶道精神的集中体现。1.康 茶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书画当观韵,健康要饮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古来有之,今日更盛。 2.乐 茶能增进快乐,如沐春风。桃魄乍飞随水去,尚能饭否?鼎汤初沸有朋来,不亦乐乎! 3.甘 茶如甘露,甘润人生。采得三春露,清香一道茶。三分春色描来易,一瓣芯香品不完。 4.香 百味凝春,茶香自溢。数万里山河,恩施玉露;五千年文化,香颂芳名。 5.和 茶蕴太和之气,固本扶元,和而不同。云雾欢欣飞越,饮甘泉,烹古雪,顿生觉悟;鼎汤自在沸腾,拔紫笋,萃黄芽,极尽殷勤。 6.清 茶语清心,心旷神怡。两腋生风,问君哪得清如许;众人喝彩,煎雪自来香满楼。 7.敬 茶本时辰草,客为座上宾。茶斟七分满为敬,留得三分回味长。一苦,二甘,三回味,德馨味厚;九清,八旺,七敬茶,泉冽茶香。 8.美 茶是天生尤物,能赋予美感享受。尤物喜随众草长,佳人至爱洁身香。分寸无遗传粹美,煎烹有度显精神。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负水斋居士研究茶道体系发现,在茶事活动中,在能够促进人类养生与修身的茶事活动中有八大要领是必须要掌握的。居士将八项要领称为:茶事八谛。其八谛是:‘茶纯"、‘火矜"、‘器洁"、‘水清"、‘内心真诚"、‘仪态恭敬"、‘行为适度"、‘神情怡然"。茶事八谛亦即茶道八谛,而非佛道八谛、佛家八谛。此八谛非彼八谛,此八谛属于唯物主义。茶事活动的所有因素都是在茶事主导人的推动下交织、循环、渗透、沉淀、升华,趋向于和谐、至善。最后,‘物精"、‘人神"。‘茶纯"、‘火矜"、‘器洁"、‘水清"是为‘物精"; ‘心诚"、‘仪敬"、‘为度"、‘情怡"可谓‘人神"。人神而物精,物精而人神。精心造事,佳茗美器,茶养人性,修达人情。茶道者,意欲何为?精物神人是也。把茶弄得更美,把人变得更好,让生活更美好。
茶道精神 是什么 (主旨)
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所以,可以说茶道是一种文化艺术,是茶事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和教化的一种手段。”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与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茶道的“和、静、清、俭”精神,恰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现代社会弘扬茶道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什么是茶道精神?
中华茶道精神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释义如下: 『清』即『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文似purity与Tranquility表之为宜。 『敬』 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 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其它的说法: 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方法。“怡”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世上人人都在寻求快乐,但只有一个确实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控制你的思想。快乐不在乎外界的情况,而是依靠内心的情况。 行动好像是跟随感觉走的。其实不是如此,行动是与感觉并行的。我们能使直接受意志支配的行动有规律,也能间接地使不直接受意志制约的支配有规律。
中国茶道精神有哪些?
中华茶道精神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释义如下: 『清』即『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文似purity与Tranquility表之为宜。 『敬』 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 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其它的说法: 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方法。“怡”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世上人人都在寻求快乐,但只有一个确实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控制你的思想。快乐不在乎外界的情况,而是依靠内心的情况。 行动好像是跟随感觉走的。其实不是如此,行动是与感觉并行的。我们能使直接受意志支配的行动有规律,也能间接地使不直接受意志制约的支配有规律。
茶道和茶艺的区别?精神与艺术的差异
茶道 如今已经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同样也从最初的口感也变成了一种比赛的项目。茶艺的意思无疑就是饮茶的艺术体现,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即使相同也是有着差别。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蔡荣章先生也认为:“如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则使用‘茶道"。指导‘茶艺"的理念,就是‘茶道"。” 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 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上妙道。 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饮茶即道是根本。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在茶道中,饮茶的艺术形式的设定是以修行得道为目的的,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中国是茶艺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具有自己的茶艺。中华茶艺是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技艺以及品茗环境、仪容仪态、奉茶礼节、品饮情趣等。 “茶艺”一词是台湾茶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的,现已被海峡两岸茶文化界所认同、接受,然而对茶艺概念的理解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可谓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中国古代有“茶道”一词,并承认“茶之为艺”。 其“茶道”、“茶之艺”有时仅指煎茶之艺、点茶之艺、泡茶之艺,有时还包括制茶之艺、种茶之艺。中国古人虽没有直接提出“茶艺”概念,但从“茶道”、“茶之艺”到“茶艺”只有一步之遥。 【结束语】“茶之艺”有时仅指煎茶之艺、点茶之艺、泡茶之艺,有时还包括制茶之艺、种茶之艺,茶道跟茶艺的区别也是在表现上。
中国古代茶道精神包括哪些方面?
中国茶道精神主要是指“怡”、“清”、“和”、“真”四个方面。1、怡是指怡情、养性,指的是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茶本身就有保健作用能够强身健体,同时人们以茶悟道,从而怡然自乐,在精神方面得到升华。2、清是指清廉、清正、清苦,清心,清寂等,主要讲求人的身体和心灵上的清净,其与“道家”的思想一脉相通。3、和是指以和为贵,中华民族向来崇尚中庸之道,以茶交友,以茶待客,以茶联谊等。4、真是指真诚守信,不虚假,是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真”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扩展资料:日本茶道精神:1、日本的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在大和民族独特的环境下,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自然地融为一体,成为日本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2、日本茶道精神可浓缩为四个字“和、敬、清、寂”。这是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吸取了村田珠光等人的茶道精神后提出来的。“和”指的是和谐、和悦;“敬”指的是纯洁、诚实,主客间互敬互爱;“清”和“寂”则是指茶室内外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氛围。3、 日本茶道中的闲寂、恬静,已成为日本人欣赏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原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很多贵族隐居山林,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道精神
中华茶道精神是什么?
中华茶道精神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释义如下: 『清』即『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文似purity与Tranquility表之为宜。 『敬』 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 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其它的说法: 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方法。“怡”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世上人人都在寻求快乐,但只有一个确实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控制你的思想。快乐不在乎外界的情况,而是依靠内心的情况。 行动好像是跟随感觉走的。其实不是如此,行动是与感觉并行的。我们能使直接受意志支配的行动有规律,也能间接地使不直接受意志制约的支配有规律。
中国茶道精神是什么?
中国茶道精神主要是指“怡”、“清”、“和”、“真”四个方面。1、怡是指怡情、养性,指的是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茶本身就有保健作用能够强身健体,同时人们以茶悟道,从而怡然自乐,在精神方面得到升华。2、清是指清廉、清正、清苦,清心,清寂等,主要讲求人的身体和心灵上的清净,其与“道家”的思想一脉相通。3、和是指以和为贵,中华民族向来崇尚中庸之道,以茶交友,以茶待客,以茶联谊等。4、真是指真诚守信,不虚假,是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真”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扩展资料:日本茶道精神:1、日本的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在大和民族独特的环境下,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自然地融为一体,成为日本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2、日本茶道精神可浓缩为四个字“和、敬、清、寂”。这是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吸取了村田珠光等人的茶道精神后提出来的。“和”指的是和谐、和悦;“敬”指的是纯洁、诚实,主客间互敬互爱;“清”和“寂”则是指茶室内外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氛围。3、 日本茶道中的闲寂、恬静,已成为日本人欣赏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原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很多贵族隐居山林,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道精神
中国茶道四个精神特点
中国茶道四个精神特点主要是指“怡”、“清”、“和”、“真”四个方面。怡是指怡情、养性,指的是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清是指清廉、清正、清苦,清心,清寂等,主要讲求人的身体和心灵上的清净,其与“道家”的思想一脉相通;和是指以和为贵,中华民族向来崇尚中庸之道,以茶交友,以茶待客,以茶联谊等。真是指真诚守信,不虚假,是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真”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关于茶道茶道源于中国,盛于中国南方以及日本,日本的煎茶道、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皇家有皇家的茶道,凡人有凡人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禅有禅的茶道,道家有道家的茶道,不一而足。一句话,品赏茶的美感之道,各行其道,取决于各自的审美观。日本茶道精神日本的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在大和民族独特的环境下,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自然地融为一体,成为日本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日本茶道精神可浓缩为四个字“和、敬、清、寂”。这是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吸取了村田珠光等人的茶道精神后提出来的。“和”指的是和谐、和悦;“敬”指的是纯洁、诚实,主客间互敬互爱;“清”和“寂”则是指茶室内外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氛围。
中国茶道精神是什么?
中国茶道精神主要是指“怡”、“清”、“和”、“真”四个方面。1、怡是指怡情、养性,指的是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茶本身就有保健作用能够强身健体,同时人们以茶悟道,从而怡然自乐,在精神方面得到升华。2、清是指清廉、清正、清苦,清心,清寂等,主要讲求人的身体和心灵上的清净,其与“道家”的思想一脉相通。3、和是指以和为贵,中华民族向来崇尚中庸之道,以茶交友,以茶待客,以茶联谊等。4、真是指真诚守信,不虚假,是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真”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扩展资料:日本茶道精神:1、日本的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在大和民族独特的环境下,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自然地融为一体,成为日本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2、日本茶道精神可浓缩为四个字“和、敬、清、寂”。这是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吸取了村田珠光等人的茶道精神后提出来的。“和”指的是和谐、和悦;“敬”指的是纯洁、诚实,主客间互敬互爱;“清”和“寂”则是指茶室内外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氛围。3、 日本茶道中的闲寂、恬静,已成为日本人欣赏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原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很多贵族隐居山林,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道精神
茶道精神是什么?
『静、美』是中华茶艺业协会的精神。中华茶艺业联谊会为茶艺推广先锋,分则各据据点,推广茶艺文化;合则统筹规划,汇办全国活动,发展茶艺,其功甚伟。惜该会至今尚未新拟统一之精神,故仍以草创期精神为探讨依据,中华茶艺业联谊会,第二次会员大会手册言明以『静』、『美』为营构理念,以社会众生为诉求对象,引导民众进入清净桃花源,人茶室的营构理念退居次要地位,属创始期茶艺文化,特色明显。陆羽茶艺中心陆羽茶艺中心茶思想是林荆南制定的,文中要旨如下:『美律』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为,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才能建茶功立茶德,洁身的要求及于衣履,正心的要求见诸仪容器度。所谓物,是茶之所属,诸如品茶的环境,所用的器具,都必须美观,而且调和,从洁身、正心,至于环境、器具,务必合于秩序,治茶时必须从容中矩,连而贯之,充分颢示幽雅的律美,造成至佳的品茗气氛。须知品茗有层次,从层次而见其升华,否则茶功败矣,遑论茶德。『健康』茶为健康饮料,其有益于人身健康是毫无疑意的。推广饮料,应该从家庭式开始,拜茶之赐,一家大小健康,家家健康,见到全体人类健康,茶就有『修、齐、治、平』的同等奥义。『养性』茶人必须顺茶性,从清趣中培养灵源,涤除积垢,还其本来性善。『明伦』茶之功用,是敦睦人际关系的津梁。今举茶为天伦饮,合乎五伦十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友信、朋宜、君敬、臣忠)。高雄市茶艺协会『中庸、俭德、养气、品味』。高雄市茶艺协会七十四年元月十九日,理事长叶荣裕的大会颂文,该会精神如下:『茶道中庸化』思想的一贯,动作的适中,致中和,允执厥中,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也就是如何在迟速之间把握中庸之道。『茶道主性俭』陆羽在茶经上说:『茶之性俭。』又说:『茶,行优而有俭德者饮之甚宜。』易经卦文:『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以禄荣之。』…。我茶道中人率先戒绝奢侈,扬弃华服美饰,自力更生,勤俭建国。则俭能养廉,俭能建国,其理自明矣。『茶道贵养气』际兹文明行将被人欲淹没之时,吾辈心智更应受茶之涤清,而振奋正刚正大的浩然气,以中华民族礼义廉耻的道统,来作中流砥柱,则中兴有望,复国可期。『茶道善品味』茶之味至甘,其性至和,善饮之余,当能啜苦咽甘,转移风气,振奋人心,励志报国。中国茶道精神主要是指“怡”、“清”、“和”、“真”四个方面。1、怡是指怡情、养性,指的是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茶本身就有保健作用能够强身健体,同时人们以茶悟道,从而怡然自乐,在精神方面得到升华。2、清是指清廉、清正、清苦,清心,清寂等,主要讲求人的身体和心灵上的清净,其与“道家”的思想一脉相通。3、和是指以和为贵,中华民族向来崇尚中庸之道,以茶交友,以茶待客,以茶联谊等。4、真是指真诚守信,不虚假,是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真”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扩展资料:日本茶道精神:1、日本的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在大和民族独特的环境下,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自然地融为一体,成为日本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2、日本茶道精神可浓缩为四个字“和、敬、清、寂”。这是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吸取了村田珠光等人的茶道精神后提出来的。“和”指的是和谐、和悦;“敬”指的是纯洁、诚实,主客间互敬互爱;“清”和“寂”则是指茶室内外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氛围。3、 日本茶道中的闲寂、恬静,已成为日本人欣赏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原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很多贵族隐居山林,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
日本茶道精神是什么
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和、敬、清、寂”。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茶道精神是什么的核心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亦是是茶文化的精髓所在,茶道精神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根据茶道精神可从事茶文化活动,而茶道精神的内含则为和、静、怡、真,通过茶道精神、内含、文化等,我们可以更好的从事茶叶活动,并可以更好的传承与弘扬茶文化。茶文化内涵:几千年的饮茶习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碰撞,凝聚和提炼出中国茶道精神,即“和、静、怡、真”。其中“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怡”是中国茶道的独特享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和”,是儒家、佛教、道教共通的哲学理念,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茶圣陆羽认为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风炉的制造材料是铁,从“金”;煮茶燃烧的是木炭,从“木”;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风炉放置在地上,从“土”;木炭燃烧,从“火”。这也是《周易》中的“保合大和”的思想。
茶道精神的核心思想
查到的核心主要是万亩喝喝茶的,这么一个习惯吧,主要还在于这么一个情况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士大夫
什么是中国茶道精神?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艺、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中国茶道精神,是和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格的养成、中国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中国茶道精神只是中国民族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背景下的一个分支。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唐代陆羽强调“精神俭德”的人文精神,注重烹瀹条件和方法,追求恬静舒适的雅趣。佛教茶礼讲究安寂,幽静是品茶、修禅的共同文化情韵;宫廷茶道富丽多彩,政治色彩尤为鲜明;民间茶事由南到北普及与兴盛,使茶道呈现多极化走向,极具深刻的内涵。茶道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综合性文化,带有东方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茶道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茗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具体而言,中国茶道的精神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为中和之道。“中和”为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儒家认为“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境界。人们常常把这种相对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境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人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伦理、内在与外在、个体与群体都达到高度和谐统一,是古人追求的理想。而个体与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关系的均衡、和谐、有序、稳定的发展,则是封建君主心目中理想的太平盛世。二为自然之性。“自然”一词最早见于《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天地万物,其二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就第一个意义说,它是人类生存的整个宇宙空间,它是天地日月、风雨雷电、春夏秋冬、花鸟鱼虫等诸种现象。就第二个意义说,它又使人们在大自然中获得思想和艺术启示,是人在自然境界里的升华。自然是生命的体现,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命。在中国文化中,生是自然的最高品格——“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主要体现为“万物含生”的生命精神。从这样的原则出发,儒家不仅主张万物含生,而且这种生命是融会贯通的,人与自然是相连的。道家的生命气象是阴柔的、宁静的,但这样的生命不是寂灭,而是与大自然打成一片。自然是道家最高的旗帜——“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在中国影响颇大的大乘佛教,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有佛性,物物皆有佛性,因此它的法界是自然的世界而不是物质的世界。在思想主张上,中国的儒释道旨趣相异,但其基本倾向是肯定自然,肯定生生不息的生命流动。三为清雅之美。此处不用“静”,因为“清”本身是和“静”有联系的,而且“清”可指物质的环境,也可以指人格的清高。清高之人于清净之境饮的清清茶汤,茶道之意也就呼之欲出了。“雅”可以雅俗并称,可以有“高雅”“文雅”等多种意义。环境要雅、茶具要雅、茶客要雅、饮茶方式要雅,无雅则无茶艺、无茶文化,自然也就达不到茶道的境界。四为明伦之礼。礼仪作为一种人类形式化了的行动体系,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当原始人的生存尚处于各种压力之下时,他们把万事万物的存在归之于超自然存在。原始巫术仪式,怕是人类最早的礼仪行为。而后中国数千年的社会发展只,可以说就是一个礼制发展的历史。礼制的产生与中华文明、国家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历代封建统治者以“礼义以为纪”维系社会专制秩序的基本制度和规则,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乃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规则。
日本茶道论文 日本茶道文化精神论文
日本茶道论文 千利休作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四规七则,其中四规作为日本茶道的宗旨,高度概括了日本茶道的精神,简洁但是内容丰富。 四规即和敬清寂; 和:和睦,表现为主客之间的和睦。茶道十分讲究主客之道,主客之间的和睦亦是至关重要的。整个茶道过程都应该是和睦地进行的,这也表达了支配茶道进行的精神,只有在整个气氛和谐的环境下,才能达到真正的主客之间的和睦。故而和睦是广义的,是整个茶道过程的和睦包括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最终达到主客之间的和睦。 敬:尊敬,表现为上下关系分明,有礼仪。对长辈,对同辈和对晚辈之间有着不同的礼仪。还有主人与客人之间,客人与客人之间也有各自规定的礼仪,遵守这些礼仪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敬。对比我们中国来说,日本茶道的这些礼仪可能显得比较复杂甚至繁琐,但却是日本茶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但可以分明各种关系,体现自己的礼节,还可以使人的心安静下来,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减少心中的浮躁。 清:纯洁、清静,表现在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净。在茶道中,茶具和环境都必须是干干净净的,更重要的是人的心里的清静,不应将尘世的污垢带入茶室中来,这意味着人应该怀着纯洁无垢的心来进行茶事。这也是茶道的目的所在,在进入茶室后,无论之前在干什么,之后要干什么都应该在此时暂时遗忘,让心净不仅是茶道的目的,也是对茶道的一种尊敬,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茶道。 寂:凝神、摒弃欲望,身体和内心完全地平静下来,茶室中的恬静气氛、茶人们表情庄重。茶道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构造出一片净土,在人的心中构造一个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样的理想世界,那是一种十分寂静的气氛下才能达到的。这也是茶道所追求的最终境界。寂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无,这是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让人们摆脱思想的束缚而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茶道的精神也集中地体现出来。 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时代在不停的发展,然而茶道的精神是不变的,它所制造的意境一直影响着人们。 利休七则则具体地指导着人们的茶道活动。第一条是茶要浓淡相宜;感觉这是茶道核心要求。第二条是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火候对茶的色香味都很重要,对茶的营养成分也有影响。第三条是花要新鲜,要象野花一样自然;茶道中的插花也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得环境更加静谧,增加优雅之美。第四条是茶室要冬暖夏凉,茶室的气候条件自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五条是遵守规定的时间;第六条是不下雨也要准备雨具;这也体现了为他人着想的态度。 第七条是要照顾好所有的顾客。这是主人最基本的待客之道,也是处理好主客关系的关键。 日本茶道渗透到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它也体现了日本的社会文化生活和礼仪方式。茶道看似有着复杂繁琐的礼节,其实是通过这些将茶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上面来,同时也体现了日本是个礼仪之邦,他们对礼节的规定之多也从侧面体现了他们对礼节的重视。茶道的礼法具有全面性,适度性和合理性的特点。主客之间,客客之间甚至人与物之间都有规定的礼节,这也体现着日本社会的和谐,并且这个和谐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人与物之间的和谐,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茶道用位置、动作和顺序三要素将饮茶这一日常生活行为规范化、系统化。这不但没有体现它的死板,还使得这门艺术得以更大程度的普及。相比较而言,不得不承认日本更具有纪律性,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 日本茶道从中国传播过去,而这个传播途径一般认为是通过佛教人士传播的。茶道的发展也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从茶道的精神中也可以体现出来。喝茶与参禅有着相似性,喝茶正如参禅,当看似繁琐的规则不再令茶人感到厌烦而成为理所当然的时候,当茶人信手而为就能符合茶道礼法时,才算真正地领会了茶道的真谛,这是需要过程与时间的,正如参禅中的悟道般。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我们在扬弃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尽管茶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但是我们还是很有必要吸收日本对茶道的发扬中精华的那一部分。 当我们文化的各个层次及其核心部分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白茶文化与一般的饮食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即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茶道精神是在茶艺操作过程中体现的,是人们在品茗活动中一种高品位的精神追求。对茶道精神的探索与继续发扬也是我们的责任。人们品茶并不是为了解渴,也不仅仅是为了保健的需要,更多是的一种文化上满足,是高品位的文化休闲,可以说是一种高档次的文化消费。这种文化在现在这个比较浮躁的社会中也显得十分重要,这对于我们文化素质和处事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茶道提倡尊重,对社会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我们一直提倡的和谐社会,在茶道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并且不断地发展着。 本期的日本茶道艺术鉴赏课基本上都是愉快地度过的,课上的图片和视频示例也生动地展示了日本茶道艺术的方方面面,再通过对日本社会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茶道的社会背景,尤其是茶道体验课让许多人受益匪浅。在课堂上同学们也有足够的展示自己的时间,同学们的讲解对于补充茶文化的知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让我们对除了日本茶文化之外的各种各样的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什么是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
“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才是人间真道。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协调、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 ,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家更主静。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怡”者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境要真闲。茶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茶道和茶艺的区别?精神与艺术的差异
茶道 如今已经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同样也从最初的口感也变成了一种比赛的项目。茶艺的意思无疑就是饮茶的艺术体现,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即使相同也是有着差别。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节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蔡荣章先生也认为:“如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则使用‘茶道"。指导‘茶艺"的理念,就是‘茶道"。” 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 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上妙道。 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目的,饮茶即道是根本。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在茶道中,饮茶的艺术形式的设定是以修行得道为目的的,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中国是茶艺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具有自己的茶艺。中华茶艺是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技艺以及品茗环境、仪容仪态、奉茶礼节、品饮情趣等。 “茶艺”一词是台湾茶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的,现已被海峡两岸茶文化界所认同、接受,然而对茶艺概念的理解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可谓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中国古代有“茶道”一词,并承认“茶之为艺”。 其“茶道”、“茶之艺”有时仅指煎茶之艺、点茶之艺、泡茶之艺,有时还包括制茶之艺、种茶之艺。中国古人虽没有直接提出“茶艺”概念,但从“茶道”、“茶之艺”到“茶艺”只有一步之遥。 【结束语】“茶之艺”有时仅指煎茶之艺、点茶之艺、泡茶之艺,有时还包括制茶之艺、种茶之艺,茶道跟茶艺的区别也是在表现上。
茶经探讨了饮茶艺术把什么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茶经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为了宣传各地茶叶特色,弘扬茶文化思想,在信阳、汉中、狗牯脑和溧阳都曾举办各具特色的茶文化节、茶叶节等。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台湾茶道的精神是什麼?
我在台茗达观上面好像看到过,上面很多知识值得学习
中国茶道四个精神特点
从中国传统文化儒道来说,中国的茶道精神是:怡、清、和、真。
茶道精神 是什么 (主旨)
修身养性?
陆羽提倡的茶道精神包括( )
陆羽提倡的茶道精神包括精、行、俭、德。茶道精神:“精神”二字贯穿于茶事活动之中,提出饮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之煮》中再提出“茶性俭”,其“精”与儒家之礼、规相对,而“俭”与道家的“为道之日,损之又损”相对,将日常饮茶提升到修身养性,培养道德的境界,寓理于行为中和行而上的精神享受,而达到以德养寿、仁者寿的养生效果。再次,“聊四五啜”说明其品饮过程中的慢慢享受、谈聊中对人的启发,其境界可与醍醐、甘露抗衡,说明其有清神、忘忧之精神作用。茶道介绍:1、茶道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2、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3、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南宋时期传入日本和朝鲜,元朝以后在中国开始衰落。到现代,茶道已在日本流行并发扬光大,成为世界茶道文化的典型代表。
茶道的精神内涵
茶已不局限于日常物质生活需求的层次,日益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那茶道精神内涵有什么?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茶道的精神内涵,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的精神内涵 所谓茶道,是以通过饮茶而修道、悟道并力求最终证道的一种生活艺术,是饮茶健体与修身证道的统一。无茶,道则无从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也;而无道,用茶则不啻蛙吞牛饮,了无情趣。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茶道之大要有四:日茶艺、茶礼、茶境、修道。所谓茶艺是指各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整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而所谓修道,就是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以求最终达到精神升华的至美意境。 “道”源于道家,其概念飘忽不定,语焉不详,可意会,而难以确言之。后又衍生出儒家之道、佛教之道等等。因理念不同,信条各异,致使各家之道又不尽一致。随着近现代学术研究的开展,道这一古老的概念又获得了新生,最终成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的同义语,所指可阐释为“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万物本质”、“世界本源”、“运动规律”等诸多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儒道互补”,唐宋以降又趋于“三教合一”。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佛法、道藏,而道士、比丘也大都旁通儒典。汉传佛教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禅宗一派,便是在对孔孟老庄的诸多理念加以改造并吸收融合而形成。宋明新儒学兼收道、佛思想,有所谓“朱子道,陆子禅”之说;金元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竭力提倡三教合一,曾有“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之名言。 茶道中所修何道?到底是儒家之道,道家、道教之道,还是禅宗及佛教之道,会因饮者旨趣不同而各有偏重。一般而言,应为各家之道的综合融会,概括起来有养生、怡情、修性、证道四大层次。而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目标,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既可诠释为儒家之“尽精微而致广大”,又可体味出道家之“无为而无不为”,还可领悟到佛家之“一尘不染万虑不生”。 茶道的泡茶步骤 室内基本陈设:茶师位置一般在室内北面,对面随意摆放几张绣墩作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随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围(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于室内的左右两边,皆严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关键,品茶时将杯子传递每人只品一口,有点类似先秦时朝会的感觉,氛围庄严肃穆)茶师用一长条方桌,背后设一屏风,中间一坐墩,桌左边设茶洗、水,桌右边摆设一插花花瓶。茶师坐着事茶,侍女捧案于旁边。 准备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带格为漏水装置);一茶煲(盛开水用);一茶炉(煮茶用,旁最好带有小挡风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叶罐(装茶叶用);一茶罐(捣茶叶用)、茶勺(盛茶叶用)、茶漏(盛茶汤用)、茶捣(捣碎茶叶用)、茶竹(夹茶杯用的夹子)放于一瓶里;一小香炉,茶座上摆放一套闻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壶。 对主客要求:做到安静,有礼有序,正装出席,不说话私语,主人礼让客人。 对茶师要求:动作有序不紧不慢,庄重,行动优雅(注重)有礼。人员一般为一茶师,两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风左右斜向捧案而立,无案时应合手而立(合手,手搭于腹前掩于袖中)茶师与侍者行礼时都应合手而鞠躬。 仪式: 待客赏境(茶境)——茶艺前,主客聚齐,主人与客人依次行礼问安,一般是客人行礼,主人答礼。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谈话,顺便请客人参观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并请客人点评,作为话题。 品初礼茶——茶艺开始前,主客落座,这时都不再讲话,茶师率其侍女进,到桌前,横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礼,然后皆落座。茶会便正式开始。 净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进,茶师净手(象征性)然后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后主,主客也需净手。古代人认为茶事是心诚庄重的,同时亦要保持清洁,净手无疑已等于净心)然后茶师点燃香炉,一放于自己桌上,一让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间的矮案上。静气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还利于调节气氛,增添平和的气息,更利于在座人们心灵之间的联系交流。 展示茶具——然后茶师将茶具放于案上,侍女捧案将茶具(主要是茶杯)分发给客人供其观赏点评。 洗茶 岩泉初沸——第一步先煮水,泡茶道直接用开水冲泡茶叶末即可。(唐宋时期的煎茶法则是将茶饼直接煮成茶汤,因此第一步需要“捣茶-煮茶-调茶”,用茶勺取茶叶放入茶罐中,用茶捣将茶叶捣碎,捣时要慢,细,雅;再将茶叶放入茶炉中,注入开水煮茶;煮好后,用茶拌轻调茶汤,盛起复放回,调法很有技艺)。 洗茶 孟臣三沐——水开(茶汤煮好)后,用茶漏盛开水轻轻淋洗于茶壶上(谓之温壶);再打开茶炉,用茶漏盛茶汤注入茶壶中,尽量注过多量的水,然后用壶盖轻轻一扫,茶汤顺流淋满壶身(冲泡);然后盖上壶盖,再盛茶汤淋壶身(使茶壶里外皆有茗香)。(在没兴用茶壶泡茶之前,直接用茶漏将煮好得茶汤淋于茶杯上,也为三淋,第一步用开水轻淋杯身,第二步注入茶汤,第三步复用茶汤整个淋之,淋法有技艺,或冲或滴,或紧或慢)后来有了茶壶,不同茶器质料泡茶时能更加有利于保存味道,例如紫砂,还有一种茶壶,顶盖处有孔,这样是使茗香能散发出来,同时又利于蒸发味佳,明茶艺爱用露孔散气,称之为“茗香壶”。 洗杯-温杯-熏杯——与料理茶壶是一样的,茶杯也需要温-洗-薰,这边用精致的茶壶还须泡上一些时间,先取出手帕(最好为绸巾)放于桌上叠成小方,逐个擦拭茶杯,再用茶夹夹杯依次放入茶洗中过水清洗,再夹茶杯于茗气前滚热温烫,最后将茶杯放于香炉前熏香静气。 盛汤倒茶——茶泡好后,依次往茶杯里注水,玉液回壶,如果茶壶是“茗香壶”的话,还可将茶杯里的水重新浇回茶壶中。 茶香合壁、递手传香——回壶后,再次注入茶水,这回将闻香杯盖于其上,左手托起,右手覆于杯上,端至胸前,左右晃三次,是为茶茗之香与茶气之香交合在一起,然后取下闻香杯,双手端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侍女再将闻香杯奉与客人,客人依次如状品嗅。 奉茶——将所有茶杯注上茶水后,取闻香杯覆于其上,再取丝帕覆茗香上反复静气,然后将丝帕放于左手,用右手折叠,将茶杯放于丝帕上,然后双手放茶杯于案上(用丝帕垫茶杯主要是怕烫手,而且一些好质的丝料隔热,至于动作,则是为了好看,同时亦要讲究奉茶时的幽雅礼仪),然后侍女捧案依次奉于客人,先客后主。侍女奉茶时,应举案至眉一下,以示尊敬,客人原座躬身答礼,方可接过案。 品茶——品茶时,先合香;茶师示意,众人左手托杯,右手覆于杯上,一起端于胸前晃动三次,谓之茗气合香。再闻香;右手取下闻香杯,左手托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才是品茗;左手端起茶杯(连带丝帕),端至嘴前,右手将茶杯于丝帕上转三圈,谓之观汤色,然后遮注杯前部而饮(其实不只茶道时这样,古人无论喝酒还是品茶,都要将手遮于杯前部,防御品饮时的不雅观)然后放下。(对于品茶时动作最为注意,也算是整个茶艺中唯一要求行仪,规矩得体的地方吧,先前都不是注意动作的,最多是“弄茶”一做一观而已,因此,品茶时左手右手等动作,是为注意的)品饮一共举三次。 因品茶至多三口,亦不能大口喝,只能细细抿之,一品苦涩,二品甜腻,三细细回味。 品道——品完三口茶后,将茶杯放于自己桌上,众人静肃一段时间,不仅回味刚才喝过的茶,也默默感受这一切。 礼尽谢茶——最后宾主起立,茶师及侍女横列一排行礼,主客回礼,一同谢茶。茶师走后,主客留下来细细赏香品茶,或听琴悦耳,或高谈阔论,或安静思考,静静感悟这茶境,感受这宁静致远的氛围,客散后,主人相送至门外,也算是品茶会圆满成功的举行了吧。
中国茶道的精神核心是什么
修身养性
茶道精神 什么是中国茶道精神
中国茶道精神:清、敬、怡、真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中国茶道精神是什么?
养生第一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那么 呢?下面就做一详细介绍。 1.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2.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3.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也有人说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道精神是什么?
禅茶一味
茶道精神是什么的核心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通过泡茶、赏茶、喝茶,可以增进朋友之间的友谊,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修身养性,学习礼仪。饮茶的过程可以起到静心、安神的作用,有助于陶冶情操,消除私心杂念,这与东方哲学所倡导的静非常相似,体现了儒、释、道三家的反省修身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庄晚芳先生将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概括为诚、美、和、敬。他解释说:廉洁与节俭,美与诚信,诚信与尊重他人。廉洁,崇尚廉洁,节俭与制度、名品、美味同在,中国人把道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宇宙的规律、人生的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说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在名可道,非常道的思想影响下,历代茶人自使用茶道以来,都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只是到了近几年,对茶道的不同解释才变得热闹起来。茶道的入门基本知识:1、温具用沸水冲淋所有茶具,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同时还起到清洁的作用。2、置茶置茶就是放茶叶,往泡茶的壶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茶叶的数量随不同茶叶而不同的,还有随个人喜好而放。3、冲泡置茶后,将开水冲入壶中,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冲泡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冲泡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4、倒茶烂前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中。
茶道精神是什么?
茶道的基本精神 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链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第一节 什么是茶道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一、日本对茶道的解释日本人把茶道是位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近几百年来,在日本致力于茶到时间的人层出不穷,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给茶道下定义。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 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 善人格的目的。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面对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如何给茶道下定义,可难为了日本学者。二、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 一心”。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 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其实,给茶道下定义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时,佛教也认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 ”,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水露禅心”。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清,白云明月露全真。”月之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第二节 中国茶道“四谛”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 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 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 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 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 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 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 人格上的澡雪,这在世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什么是茶道的精神内涵呢?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寂” 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那么呢?下面就做一详细介绍。 1.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2.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3.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也有人说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茶道是以心入道,还是以心入茶?
须自虑
茶道茶具使用方法:入门新手易学
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多数的上班族们为了能够更加快捷的提神,选择的就是最便捷的速溶咖啡,不过咖啡喝多了始终是对身体造成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传统饮品——茶也可以用一些快捷的方式喝到。 茶杯的使用方法: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茶漏的使用方法: 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盖碗的使用方法: 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茶盘的使用方法: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茶则的使用方法: 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茶挟的使用方法: 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巾的使用方法: 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茶道的三段十八步是什么?
学茶艺的目的在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泡茶要有顺序,动作要文雅。目前分为三段十八步。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的三段十八步,一起来看看。 茶道的三段十八步 第一步:丝竹和鸣 准备茶具、挂画、点香、演奏音乐、等待嘉宾。茶会有「一期一会」之说,每一次的茶会,可能都是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所以要以很虔敬的心来做准备工作,以很喜悦的心来等待嘉宾的来临。 第二步:恭迎嘉宾 迎客入座,开启煮水器、置杯就定位。以左手将叩在品茗杯的闻香杯翻转,与品茗杯并列于杯托上,闻香杯在主人左边。学茶艺的目的在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泡茶要有顺序,动作要文雅。 第三步:临泉松风 静待水沸。陆羽《茶经》有水三沸之说。 *** 炉边听水声,初沸如鱼目,水声淙淙似鸣泉,二沸、三沸声渐奔腾澎湃,如秋风萧飒扫过松林。 第四步:孟臣温暖 温壸。将煮沸的水倒入壶中,将壶烫热后,随即将壶中的水倒弃到水方中。先温壸,稍后放入茶叶冲泡热水时,才不致冷热悬殊。明朝工艺大师惠孟臣制有孟臣壶,乃工夫茶四宝之一。 第五步:精品鉴赏 赏茶。评茶四步骤,首先在赏干茶。以好茶饷客,当请客人先观赏茶叶,油亮美观的茶叶,还未冲泡,已令人神往。 第六步:佳茗入宫 茶叶置壶中。茶叶用量,要斟酌茶叶的紧结程度,约放壶中的1/3到1/2。宫者,室也。苏轼曾有诗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茶叶轻置壶中,如请佳人轻移莲步登堂入室,满室生香。 第七步:润泽香茗 温润泡。将热水注入壶中,不要停留,立即倒入茶海中,先温润泡,将紧结的茶叶泡松,可使未来每泡茶汤,汤色维持同样的浓淡。 第八步:荷塘飘香 温润泡的茶水,倒入茶海中。茶海虽然小,有茶汤注入则茶香拂面,能涤昏昧,清精神,破烦恼。 第九步:旋律高雅 泡茶冲水,冲水时,手微微将壶提起,缓缓以向内的方向画圈圈,注水。泡茶时两手的动线以向内画圈为原则,如音乐的旋律,画出高雅的弧线,表现有韵律的动感。 第十步:沐淋瓯杯 温杯。主人将茶海中的温润泡茶水,平均倒入闻香杯中,客人将自己闻香杯中的茶水用左手倒入品茗杯中,再以右手将品茗杯中的茶水倒入水方中。若深瓯是工夫茶四宝之一,即喝茶用的小杯。等待第一泡茶的时间,先闻香暖手。泡茶要注意动作的平衡,所以用左手操作闻香杯,右手操作品茗杯;左手操作煮水器,右手操作主泡器,以显示左、右手动作的平衡 第十一步:茶熟香温 斟茶。每一泡茶的浸泡时间约为45秒,而后把茶汤斟入茶海中。茶先斟入茶海中再分倒到客人杯中,可使每位客人杯中的茶汤浓度相同,故茶海又名公道杯 第十二步:茶海慈航 分茶入杯。主人将茶海中的茶,平均斟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中。中国人说:「斟茶七分满,斟酒八分满,盛饭九分满。」主人斟茶时无富贵贫贱之分,每位客人皆斟七分满,斟的是同一把壶中泡出同浓淡的茶汤,如观音普渡,众生平等。 第十三步:热汤过桥 将闻香杯之茶汤斟入品茗杯。客人用左手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斟入品茗杯中。 第十四步:杯里观色 观赏汤色,欣赏品茗杯中茶汤的颜色深浅、变化。好茶的茶汤清澈明亮,从翠绿、蜜绿到金黄,令人观之赏心悦目。 第十五步:幽谷芬芳 闻香。左手持净空的闻香杯,闻其杯底香。高口的闻香杯底,如同开满百花的幽谷,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散发出不同的芬芳,有高温香、中温香、冷香,值得细细体会。 第十六步:听味品趣 品茶,左手放下闻香杯,右手举起品茗杯,啜下一小口茶。品字三个口,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用心体会茶的美。 第十七步:品味再三 一杯茶分三口以上慢慢细品,饮尽杯中茶。 茶艺的美包含了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即感官的享受和人文的满足。所以品茶时要专注,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的投入。一杯茶分三口以上慢慢地细品,饮尽杯中茶。 第十八步:和敬清寂 饮尽杯中茶后, *** 回味,品趣无穷。 *** 回味,品趣无穷。茶会有「一期一会」之说,每一次的茶会,可能都是一生之中仅有的一次,相聚品茶,是缘份,也是福份,以茶结缘,以福相托,清心、诚意,在和平、宁静的氛围中,进入无忧的禅境。 茶道的简介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最高阶的茶道服务由茗泉邮驿的运泉来为茶道提供原生态泉水的服务,这种服务近乎于奢侈,这也是茶道的最高境界。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讲究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茶道的u200b三段十八步是什么
在家的茶道泡茶流程
在家的茶道泡茶流程 泡茶流程是中国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简有繁。泡茶流程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茶性而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在家的茶道泡茶流程,一起来看看。 在家的茶道泡茶流程 泡茶流程第一步:温具 用热水冲淋茶壶,包括壶嘴、壶盖,同时烫淋茶杯。随即将茶壶、茶杯沥干。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使温度过快下降,这对较粗老茶叶的冲泡,尤为重要。 泡茶流程第二步:置茶 按茶壶或茶杯的大小,用茶勺舀一定数量的茶叶入壶(杯)。如果用盖碗泡茶,那么,泡好后可直接饮用,也可将茶汤倒入杯中饮用。 泡茶流程第三步:冲泡 置茶入壶(杯)后,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开水冲入壶中。冲水时,除乌龙茶冲水须溢出壶口、壶嘴外,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注重欣赏的`细嫩名茶,冲水也以七八分满为度。冲水时,在民间常用“凤凰三点头”之法,即将茶壶下倾上提三次,其意一是表示主人向宾客点头,欢迎致意;二是可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 泡茶流程第四步:奉茶 主人要面带笑容,最好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如果直接用茶杯奉茶,放置客人处,手指并拢伸出,以示敬意。若左手边奉茶,则用左手端杯,右手做请茶用茶姿势;若右手边奉茶,则用右手端杯,左手作请茶姿势。这时,客人可右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或微微点头,以表谢意。 泡茶流程第五步:赏茶 如果饮的是高级名茶,那么,茶叶一经冲泡后,不可急于饮茶,应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品其汤赏其味。赏味时,应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二三次,以留下茶汤清香甘甜的回味。 泡茶流程第六步:续水 一般已经饮去 2/3(杯)的茶汤时,就应续水入壶(杯)。一到茶水全部饮尽时再续水,那么,续水后的茶汤就会淡而无味。续水通常二三次就足够了。如果还想继续饮茶,那么,应该重新冲泡。 茶道泡茶技巧 新生茶 茶性上很接近绿茶,冲泡中要避免出现“熟汤味”,因而水温要略低,出汤要快。关键在于把握好其原料特征,如茶树品种、茶区特点、树龄、生态等。原则上滋味浓强的水温略低,浸泡时间要短,滋味清淡的则相反。 新熟茶 正常情况下,新茶与老茶相比,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茶汤不够透亮,香气不够纯正,滋味不够醇厚,而且常带有一些令人不是很愉快的感觉,比如“堆味”和较重的苦涩味等,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通过高温洗茶以去杂味,略降温冲饮,冲泡节奏略快以避免苦涩味和“酱汤”状。完整地冲泡品饮新茶(从浓到淡到无味),可以确定茶的贮存价值,判断其是否有潜力。 老生茶、老熟茶 老茶一般要求高温醒茶、高温冲泡。相对来说,老生茶投茶量要低于老熟茶,而冲泡水温老熟茶要略高。对于许多老生茶,在泡与泡的间隔开盖,使叶底稍稍降温后再续泡,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不妨试试。 历经多年时光的沉淀,有的老茶因贮存不当而有异味,我们可通过高温和多次洗茶来尽量排除,选用紫砂壶冲泡对杂味也有很好的修正作用。 条索的松紧重实程度 一般而言,较紧结重实的茶投茶量较小,而冲泡水温略高,水温高可以充分醒茶。紧结茶一散开,溶解速度就会很快,所以投茶量相对要少。 对于有些年头的紧结重实的茶要注意控制冲泡的节奏,通常是“前紧后松”,洗茶慢,出汤快,经过出汤较快的数泡之后,可以缓一缓节奏,让茶休息休息,你会惊喜发现,一杯好茶又在手中。 粗老、细嫩程度 较细嫩普洱茶(如宫廷普洱)不耐泡,多可用“留根冲泡法”,即每泡茶汤不出尽,以保持其滋味的稳定性;水温也要适当控制,避免“煮茶”,尤其要杜绝高温、多次、长时间洗茶而导致茶内有效成分的无谓流失,失去品味和饮用价值。 粗老茶因内含物减少则要大大增加投茶量,延长冲泡时间,可采用高温冲泡,甚至煮饮。 发酵的程度 发酵过度的茶叶滋味淡,需用沸水冲泡,并延长浸泡时间,反之则出汤要快,否则就浓如酱汤难以入口。 匀齐整碎度 茶叶较碎,其浸出物溶解也快,出汤相对的就要快。 储存情况 好的原料、好的加工、好的储存,这样的茶品就是最好冲泡的,浓淡冲相宜,怎么泡都好喝。 若储存中略有问题,如稍有杂味,则可适当增加洗茶次数。若是茶品因储存不当发生了变质,就算再贵的茶也都不具备品饮的价值了。 投茶量 这是个相对的问题,根据饮者的饮茶习惯、饮茶人数、用具大小等相对而定。一般而言,生茶较熟茶少,新茶较老茶少,细嫩者较粗老者少。对于特别粗老的茶,取出出多的部分,继续冲泡就可以了。所以在决定投茶量时,大可不必小心翼翼。 ;
大益茶道院的团队建设
自诞生以来,大益茶道院致力于建立一整套系统完善的大益茶道思想体系,打造专业的茶道文化研修与传播平台。在一批“学者型”领导的带领下,大益茶道院在企业团队人才的建设方面稳步前进,并培养出一批走在茶文化复兴队伍前列的“茶道精兵”。大益茶道院管理团队:吴远之大益茶道创始人,大益茶道院院长,大益爱心基金会发起人,曾获“首届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陆羽奖”、“希望工程二十年杰出贡献奖”。他倾力投入中国茶的振兴事业,引领中国茶业迈入品牌时代,并在总结中华古老茶文化遗产,广泛考察日本茶道、台湾茶艺、欧美茶风的基础上,创造出融合东方人文价值和当代精神的大益茶道。主讲大益茶道核心课程《大益茶道入门讲义》。徐学大益茶道院副院长,大益爱心基金会副秘书长,《大益报》副主编,高级讲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发表学术论文、商业评论二十多篇。参与编写大益《大学茶道教程》、《时尚茶道》、《茶道插花》、《茶诗鉴赏》等教程,现担任《茶诗鉴赏》等多门课程教学。李乐骏云南弘益茶文化中心董事总经理,大益茶道院院长助理,高级讲师。国家高级评茶师,国家高级茶艺师,国家评茶师、茶艺师考评员。致力于茶文化研究及茶行业营销推广研究,在各大茶文化研究期刊发表专业文章多篇。主讲《大益基础茶式》、《大益茶店面管理》。王宏斌大益茶道院院长助理,高级讲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参与大益茶道院早期创办工作,主讲《大益茶道入门》、《陆羽〈茶经〉》、《大益品牌发展史》等课程,参与编撰《大学茶道教程》、《时尚茶道》等专著,应邀为多所高校作茶道茶文化讲座,广受大学生欢迎。肖海军大益集团勐海茶厂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实验室主任,大益茶道院院长助理,高级讲师,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硕士研究生。已培训学员1万多名,远赴韩国讲学,倍受韩国成均馆大学校与釜山女子大学师生青睐,主编并主讲《茶树种植技术》、《普洱茶基础知识》、《大益茶产品知识》、《茶叶审评》、《普洱茶品鉴技艺》等课程。
茶道的80个问题答案
在喝茶的方面有很多的知识,了解其中的喝茶知识有助于你更好地了解茶和喝茶,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茶道的80个问题解答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用什么样的茶具泡茶最好? 现在通用的茶具有瓷器、陶器(主要是紫砂器)、玻璃、塑料。在冲泡红茶和乌龙时我会选用陶器,因为从品茶的角度来看,以瓷器和陶器最好,其保温性好,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具有艺术欣赏价值。但冲泡绿茶特别是碧螺春和银针时我一般用玻璃茶具,玻璃茶具可见杯中轻雾漂渺、澄清碧绿及朵朵茶芽之美态。至于搪瓷、塑料茶具,虽有轻便、耐用之优点,但一般为了解渴而临时使用。 2.水质对泡茶有影响吗? 水的种类很多,性质是不同的,各种水因所含溶解物质的不同,对泡出茶汤品质的影响也不同。茶具有天然、纯正的特点,如果用水不当会给你带来很多喝茶的遗憾。陆羽的《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激勿食之u2026u2026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这说明用泉水泡茶最好,泉水要慢慢流出,而且含钙和镁化合物最少的是最好的泉水。江水泡茶一般是不理想的,井水又不如江水。至于 雨水 ,一般比较纯。但下雨的时间不同,水质也不同,秋雨为上,梅雨次之,雷雨最差。 3、水的温度和泡茶时间怎样才算最好呢?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如银针和毛尖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80℃为宜。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则用100℃沸水冲泡为宜。 4.茶叶应该怎样存放? 茶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能保证茶叶长时间不变质。但最好的保存条件是在室温、避光、无异味的环境中保存。如果茶叶含水量较高或已受潮的,可以经80℃左右烘干或炒干摊凉后再贮藏。茶叶数量较多的可以分0、25-0、5公斤一份用白纸包好,放入干燥的罐、坛中,底层可中间放些干燥剂,干燥剂的种类可依茶类和取材方便而定。贮存绿茶可用块状未潮解的石灰,红茶和花茶可以用干燥木炭,有条件的也可用变色硅胶。罐、坛口盖多层草纸并压紧,以防潮湿空气进入。如果茶叶数量不多,也可用纸包好后,再用两层聚乙烯食品袋包装密封好,放在饼干箱里盖紧箱盖。为了避免茶叶吸收异味,切忌将茶叶与有严重异味的物质放在一起,诸如樟脑丸、香皂、香水、香烟等都不宜与茶叶混放。新买来的茶叶筒罐,筒内金属表面常有一层油脂,必须擦净晾干,再以少量废茶擦过,除去异味后才能装茶叶。 5.冲茶时茶叶和水应放多少才算最好? 要泡好一杯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你的饮用习惯而定。如果你习惯用杯泡茶,我建议你用袋泡茶。袋泡茶每袋2克,用普通的杯冲泡,用量正好,不需要再斟酌茶叶的用量就能喝上一杯天然纯正的好茶。如果你用壶,则按壶的大小适当掌握。一般茶与水的比例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 --《中国茶经》 6.用茶水服药到底好不好? 能否用茶水服药,不能一概而论,在多数情况下,不主张用茶水服药,尤其是硫酸亚铁、碳酸亚铁、枸橼酸、铁胺等含铁剂和氢氧化铝等含铝剂的西药,遇到茶汤中的多酚类物质与金属离子结合而沉淀,会降低或失去药效。此外,茶叶中含有咖啡因(亦称“咖啡硷”)具有兴奋作用,因此服用镇静、催眠、镇咳类药物时,也不宜用茶水送服、避免药性冲突降低药效。服用制剂,如蛋白、淀粉时,也不宜 饮茶 ,茶叶中的多酚类可与结合,降低的活性。某些生物硷制剂以及阿托品、阿司匹林等药物,也不宜用茶水送服。服用痢特灵、甲基,少量饮茶可引起失眠,大量饮茶可使血压升高。一般认为,服药后2小时内停止饮茶。然而,服用维生素类药物、兴奋剂、利尿剂、降血脂、降血糖、升白类药物时,一般可用茶水送服。例如,服用维生素C后饮茶,绿茶中含有丰富的儿茶素,可以帮助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吸收和积累。而且茶叶本身具有兴奋、利尿、降血脂、降血糖、升白等功能,服用这类药物时,茶水有增效作用。 7.有时冲泡绿茶会出现白色沉淀是茶叶有问题吗? 在冲泡绿茶时出现白色沉淀现象主要是水的问题,这证明你用的水是硬水,即水中含钙和镁的化合物质过多。这种白色沉淀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因为茶叶中有较高含量的草酸,可与水中的钙离子结合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以至产生沉淀,与茶叶的质量是无关的。 8.红茶在冷却后表面会有浑浊,这是什么回事? 红茶在放冷后表面都会有浑浊,红茶的这种在冷却后产生的浑浊在学术上叫“冷后浑”,这种浑浊物主要是咖啡硷和茶黄素、茶红素结合复合物所至。茶汤正常的“冷后浑”现象,一般是茶叶品质好的表象,这可作为一种选择红茶的 方法 。 9.苦丁茶是真正的茶吗? 真正的茶叶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上采摘的鲜叶加工而成的。而苦丁茶属于冬青科冬青属,所以苦丁茶严格来说是不属于茶叶的。苦丁茶是用苦丁冬青经茶叶的加工工序制成,据临床实验证明,苦丁茶有消炎镇疼,清凉解毒、降脂、降压、减肥的良效,被誉为保健茶,美容茶、降压茶和益寿茶。 10.我对茶不是很熟悉,你可以给一些意见我该喝什么茶最适合吗? 一般来说细嫩的名优茶叶比粗老的茶叶营养和药用成分高,绿茶比红茶高。对具体个人来讲,我根据各种茶的功效提供以下一些意见,你应可以找到哪种茶适合你: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应喝红茶,在茶中加些糖或奶,既增加能量又补充营养,人参茶、高丽参茶和花参茶有滋补强体的功效,对身体虚弱的人很有帮助;青年人正处发育期,以喝绿茶为好;妇女经期前后以及更年期,可饮用花茶特别是茉莉花茶,它有疏肝解郁、理气调经的功效;希望减肥的人,可以多喝些乌龙茶等;经常接触有毒物质者,可以选择绿茶作为劳动保护饮料。 11.什么时候饮茶对身体最有益? 早上一杯茶可以帮助醒脑提神,工作间饮茶可消除疲劳,增强活力,提高思维判断能力,一边抽烟一边饮茶可减轻烟油和尼古丁的毒害,看电视时喝点茶,可以帮助恢复视力,并可解除微弱辐射的危害。如上种种,最适宜的饮茶时间是因人、因环境、因工作条件而有差异的,不一定在某个特定时间喝茶才有益的。以解渴为目的的饮茶,更有随意性,渴了就可喝。 12.喝浓茶真的可以解酒吗? “喝茶能解酒”,人人都这么说,但是否真的能解酒很多人都不能确定。其实喝浓茶确实能解酒。人们在饮酒后主要靠人体肝脏中酒精水解的作用,将酒精水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这种水解需要维生素C作为催化剂。因此在酒席上或酒后喝几杯浓的绿茶和乌龙茶,一方面可以补充维生素C,另一方面茶叶中的咖啡硷具有利尿的作用,能使酒精迅速排出体外。酒醉后的人往往因为大脑神经呈现麻痹状态而产生头晕、头疼和身体机能不协调等现象,喝浓茶可刺激麻痹的大脑中枢神经,有效地促进代谢作用,因而发挥醒酒的作用。在你喝酒过多时不妨喝一杯人参茶,人参茶采用品质上乘的中国人参配以上等绿茶,兼有人参与绿茶的功能,滋补强健、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醒酒的效果更佳。 13.茶是热喝还是冷喝有益健康? 回答:很多人都喜欢饮热茶,经了解饮用80℃以上的浓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在食管烫伤部位沉淀下来,不断对食管壁上皮细胞进行刺激,促使其发生突变。突变细胞大量增殖后便可演变成肿瘤组织,使人患消化道癌症。用开水泡过的茶最好冷却至70℃以下再饮用,也就是用手触摸陶瓷或玻璃茶杯时,已不再烫手时为最适宜。 14.喝茶为什么能提神?它有副作用吗? 茶叶中含有的咖啡因能兴奋神经中枢,产生提神的功效,其兴奋程度取决于用量的多少。而且咖啡因还有消除疲劳,抵抗酒精、烟硷、吗啡等毒害作用。咖啡因起的副作用毕竟是暂时性的,咖啡因在人体血液中不积累,通常几小时之内就随人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如果要有更好的提神效果,最好还是喝花旗参茶。 --中国食品科技网 15.我有时饮茶过多导致失眠,有解决的办法吗? 茶叶中的咖啡硷和黄烷醇类化合物能促进肾上腺体的活动,阻止血液中儿茶酚的降解。此外还有诱导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功效,而儿茶酚胺具有促进兴奋的功能,如果您是属于喝茶易失眠的人,那么请不要在晚间饮茶或饮浓茶,以保证能做个好梦。 16.喝茶真的会醉吗? 茶叶中含有复合多糖儿茶素类,其为降血糖的有效水溶性组分,当空腹饮茶时,因为人体血糖本来就低,再摄入复合多糖、儿茶素类物质,人的血糖就进一步降低,从而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心神恍惚等症状,即所谓的“茶醉”。如果您不愿放下您的茶壶,可以吃一些点心,就可消除“茶醉”。 17.在购买茶叶时怎样鉴别茶叶的优劣呢? 其实鉴别茶叶的优劣时首先必需注意以下一两方面:一是干燥度,二是新鲜度。购买散装茶时,可以用两个手指捏茶条,如能研成粉末的,说明茶叶较干燥,其水分含量约在6-7%,是合格的标准。如不能研成粉,只能研成细片状,说明茶叶已吸湿,干燥度不足,其含水量常在9%以上,不宜购买这种高含水量的茶叶。新茶有特有的新茶香,香气滋味都有新鲜感受。茶叶是否新鲜,从外观色泽上就可以进行初步的鉴别,新绿茶色泽或深绿光润,红茶乌黑且有光泽。另外抓起一反茶干嗅之有茶香,无霉闷异味者为正常产品。选购小包装茶时应看清或问清包装日期,一般小包装茶超过一年以上者,极易吸湿变质。另外,购买时要注意辨认包装的质量、完好程度和包装材料的防潮性能。 18.茶叶在存放过程中吸有异味,应怎样处理和预防呢? 茶叶有很强的吸附性,特别是其所含的烯类物质,因此在存放茶时最好不要把茶叶贮放于有异味的环境中,包装物料也不可有异味,同时茶叶的包装须密封,减少与外界环境接触。 19.人每天喝多少茶为宜? 饮茶量的多少并没有什么严格的标准,要因人而异。一般,有饮茶习惯的健康成年人,每天饮6-10克,分2-3次冲泡为宜;从事体力活动且食量大的人每天饮茶20克左右;食油腻食物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量;年老血弱、脾胃寒者,孕妇及 儿童 适当减少茶量。 20.饮浓茶好不好? 浓茶指泡茶时茶叶超量(通常一杯用3-4克)。饮浓茶对湿热症者、烟酒过多者、油腻肉食者有利,且对小便不利、口腔发炎、咽喉肿疼诸症有一定帮助,但其余人我建议还是不宜饮用浓茶。 21.冷茶与隔夜茶能喝吗? 从营养和卫生角度看,我认为隔夜茶一般不宜饮用。至于冷茶,如无变质可饮用。但不能将饮过的一部分茶汤长时间放置后再饮用。目前市场上的罐装茶水属冷茶,如是经严格灭菌处理的可饮用。还有应注意的是年老血弱、脾胃虚寒者不能饮用冷茶和隔夜茶。 22.一杯茶冲泡几次为好? 这是一个很笼统的问题,不同的茶叶耐冲性是不同的。一般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三次为宜,三次之后茶香茶味已无。乌龙茶冲泡时因投茶叶量大,可达5-6次。 23.为什么茶汤中会有苦味?不同的茶苦的程度为什么不同呢? 茶汤中的苦涩味主要是茶叶中所含的多酚类、咖啡硷引起的花青素。茶叶的苦味是由茶类、茶树品种、季节、制作工艺等综合决定的。如大叶种较小叶种茶树含多酚类高,夏茶较春茶花青素含量高,在制作工艺中多酚类、花青素转化较多的,其苦涩味较低或没有,而转化不足时就产生苦涩味。 24.饮经长时间泡的茶好不好呢? 经长时间浸泡的茶水,其中的化学成分与刚冲泡的茶水有较大区别。茶水中的多酚类、氨基酸发生氧化聚合,滋味变劣,类脂物质水解,和胡萝卜素氧化,产生酸馊味,维生素氧化,香气物质挥发,茶汤中重金属含量增多,并且长时间与空气接触,茶汤中的细菌含量增多。所以茶叶不宜长时间浸泡。 25.在冲茶时表面常常会有泡沫,这些泡沫是什么?可以从泡沫的多少看出茶的质量好坏吗? 茶叶在冲泡时出现的泡沫主要是茶叶中含有茶皂素,茶皂素有很强的起泡能力。但其在茶叶中含量很低,对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不产生影响。因而无法从泡沫的多少看出茶叶质量的好坏。 26.将茶叶添加到食品中食用,能得到饮茶的同种功效吗? 一般的饮茶食用的只是它的水溶性物质,而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仅占茶叶干重的40%左右,大部分不溶于水的物质主要是膳食纤维、蛋白质、脂类物质、果胶、淀粉、脂溶性维生素等,在食用时都没有被利用,如果直接食用茶叶对你的健康将更有利。 --《茶叶在食品上的应用》杨晓萍 27.茶叶在食品上的应用主要有哪些呢? 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回答的,由于茶叶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它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正积极展开,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已远远的走在前面。我只能简单地说一些情况:其中茶叶最重要的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动植物油脂、焙烤食品、水产品的、肉制品、调味剂和饮料等方面。把茶叶作为食品成分改良剂添加到食品中也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如用茶叶作茶叶面包,因茶叶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成分,能增大面包的体积,增加面包的防腐变质能力,所以作出的茶叶面包不仅芳香可口,风味特殊,而且十分疏松,包存性好。另外茶叶还被作为天然保健食品添加剂,如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添加到 其它 食品中以制成抗癌、抗衰老保健食品。如果你觉得以上内容还不够,欢迎你继续与我们联系。 28.泡完茶的茶渣还有其它别的用处吗? 一般人喝完茶都会把茶渣倒掉,其实茶渣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无机质以及不溶于水的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等,这些物质都没有被利用。一些致力于茶叶研究的日本专家与医师、烹饪家一起建立了“茶菜肴研究会”,提倡人们不仅“喝茶”还要“吃茶”,简言之就是食用茶渣,即将茶渣用电烤炉微加热烘干后储藏待用,象普通蔬菜一样批烹制出各种菜肴。通过“吃茶”可以摄入大约11-18%的膳食纤维,这在食用高脂肪或高胆固醇的膳食后尤为必要,对预防结肠癌,治疗糖尿病、便秘和减少胆固醇都有重要意义。 --《茶叶在食品上的应用》杨晓萍 29.我想在家里自己制一些茶叶食品,你有一些好的建议吗? 当然有。其实日本现在已经很流行家庭自制茶叶食品,如近年在日本出现食用茶叶饭的时尚,在煮饭时用花茶的茶水代替清水,做出的米饭既有诱人的天然花香和茶叶芳香,又能养生保健祛病延年,尤其是夏秋两季用茶水煮饭食用可以祛风散热,防治痢疾。用茶叶烧鱼可解腥,用茶叶煮牛肉速烂、增香;用茶叶制成的面条下锅不糊,且味道清爽鲜口;还有茶叶鸡汤,茶叶煮蛋,茶叶馒头等。用茶叶巧妙制食不仅可以增进食欲,有益健康,还可给生活增加一些情趣,确实值得提倡。 30.茶叶存放久了会对茶叶的质量产生影响吗?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线、湿度。如果存放方法得当,降低或消除这些因素,则茶叶可长时间保质。而如果存放不当则茶叶化学成分变化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出现陈味;汤色变褐、暗;滋味的浓度、收敛性和鲜爽度下降。 31.为什么不能用冷水泡茶呢? 茶著重在嗅其香、看其色、品其味,而香味的挥发是在热水冲泡过程中蒸汽蒸发时带出的芳香物质引起的;其色、味是水浸出物的多少来决定,由于茶叶中一些内含成分是属于热溶性,只有在热水冲泡时才能很快的体会茶叶的色、香、味。 32.茶叶到底有哪些类型呢? 回答:茶叶在我国主要分为六大类,即红茶、绿茶、青茶(也叫乌龙)、黄茶、白茶、黑茶。市面上的茶叶都是这六大茶类中的种类。 33.你喜欢在什么时候和环境中喝茶呢? 喝茶不仅有益健康,而且是一种享受,不应局限于时间和环境中。平时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常喝上一杯天然纯正的高丽参茶或花旗参茶,这对疲惫的身心很有帮助。我特别喜欢下班后和家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泡上一壶花茶,享受一下大自然的风味。和朋友一起闲聊的时候我会泡上一壶冻顶乌龙。你的看法又是怎样呢? 34.茶叶到底是谁发现的? 说到茶叶的发现,就要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 传说 神农氏尝了72种毒草后毒气聚腹,不能自制。躺在一棵树下休息时,忽然一片被风吹落的树叶落入口中,清香甜醇,精神为之一振,他咀嚼树上嫩枝叶,毒气顿退。那些叶子就是我们今天的茶叶。 35.我国茶叶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呢? 我国长期以来流传著一句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把茶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饮茶在我国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茶叶的发展首先从神农时期到春秋前期,最初作为祭品;其次从春秋后期到西汉初期逐渐作为茶食;又次从西汉初期到西汉中期,发展到药用;再次从西汉后期到三国时代,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最后从西晋到隋朝逐渐成为普通饮料;至唐宋遂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饮料。 36.茶叶除了喝还有其它的用处吗? 茶作为一种健康有保健功能的饮料,现在已经不局限于喝。吃茶在日本越来越风行,即所谓的“茶膳”。除了食用以外,用茶叶中的某些成分如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制造生活用品也出现了热潮。这些制品用途广泛,遍及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其中最大量的是家庭用品,如含有茶成分的背心、衬衫、浴衣、枕头、手巾、鞋垫,甚至还有带茶香的纸张。 37.花茶有什么特殊的功能吗? 花茶有多种它们的功能不能一概而论,花茶就有5个品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功能: 茉莉花茶:理气开郁,辟秽和中功效。饮之倍觉神清气爽,被誉为花茶之冠。 玫瑰花茶:香气浓郁清和,柔肝醒胃。是理气解忧之首选饮品,且玫瑰花寓意爱心,可作上佳礼品。 玉兰花茶:香气香浓持久,有和气、消痰、益肺等功效,辅以蜂蜜冲饮,风味尤佳。 桂花乌龙:具有醒脾开胃,清齿利咽的功效,而且桂花含有十余种香气成分,是别具风味的化香茶。 菊花茶: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等特点,是清除烦热的上佳解暑饮品。 --《百花治百病》洪文煦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38.用纯净水泡茶好还是自来水好? 城市自来水一般经过消毒和过滤,比较清洁卫生,适合饮用。但有时用过量的氯化物来消毒会带有气味,而且水中的矿物质对茶叶品质是有影响的,如高价氧化铁含0、1ppm时,茶汤品质就不好,钙到4ppm时滋味发苦,镁在茶汤中达2ppm时茶汤变淡。而纯净水中除了含CO2外,基本不含其它溶解物,用来泡茶不影响茶的品味,有利于评茶。当然,泡茶用水最好还是用泉水。 39.你能提供一些泡茶的技巧吗? 当然可以。好茶,好水,还需冲泡得法才能泡出一壶好茶。 冲泡绿茶用初沸的水,水温最好80℃左右,冲泡时先入少量注入少量热水,使茶叶浸润一下,稍后再注入水至离杯沿1-2厘米即可。 红茶用不著100℃的沸水泡约1分钟即可倒茶汤入茶杯中,并可任意调配,或奶或糖,柠檬汁,蜂蜜,甚至香槟洒。 乌龙茶要求水沸即可冲泡,第一次泡2分钟,随后泡的时间由短到长。 花茶宜用盖碗在85℃左右的沸水冲泡,时间3-5分钟,可冲泡2-3次。 40.茶能真的能抗衰老吗? 现代医学科学认为,改善饮茶结构可延缓人体衰老。饮茶是改善饮食结构的一项内容,因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对自由基能强力清除,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E,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作用,对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有机红茶和绿茶,无任何污染,对爱美又要健康的你一定十分合适。
中国的茶道礼仪,茶艺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1、茶艺人员仪容仪表的要求仪表所指的是人的外表,它包括容貌、服饰姿态等各个方面。端庄、美好、整洁的仪 表在接待过程中能够使客人产生好感,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谈到茶艺,泡茶的人与泡茶的过程、所冲泡的茶叶已融成一体,这时泡茶者的服装仪容心态,应与环境相配合。得体的着装服装,大而言之是一种文化,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 展的程度;小而言之,服装又是一种“语言”,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文化修养、审美意识,也能表现出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以至对生活的态度。着装的原则应是得体和谐。在泡茶过程中,如果服装颜色、式样与茶具环境不协调,这时候的“品茗环境”是不优雅的。如果您非常细心,又有足够的精力,还会考虑到季节与场合的变化。春天到来,穿着新鲜的淡色衣服;寒冷的冬天,穿着看来温暖的深色衣料等,都是合适的选择。泡茶的服装不宜太鲜艳,要与环境、茶具相匹配,品茶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平和的心态。如果泡茶者服装颜色太鲜艳,会破坏那种和谐、优雅的气氛,使人有浮动不安的感觉。另外式样以中式为宜,袖口不宜过宽,否则会沾到茶具或是水给人一种不卫生的感觉,服装要经常清洗,保持整洁整齐的发型作为茶艺人员,发型的要求与其他岗位有一些区别。如果你主持茶艺的操作,头发应 梳洗干净、整齐,而且避免头部向前倾时,头发会散落到前面来,这样既影响操作、挡住视线。泡茶时,如果有头发掉落到茶具或操作台上客人会感觉很不卫生。发型原则上要根据自己的脸型,要适合自己的气质,给人一种很舒适、整洁、大方的感觉,不论长短,都要按泡茶时的要求进行梳理,如是短发,要求在低头时,头发不要落下挡住视线;如果是长发泡茶时是将头发束起,否则将会影响你的操作。优美的手型作为茶艺人员,首先要有一双纤细、柔嫩的手,平时注意适时的保养,随时保持清洁、 干净,因为在泡茶的过程中,客人的目光始终停留在你的手上,看泡茶的全过程,因此服务人员的手极为重要。手上不要带饰物,因为如果配戴太“出色”的手饰,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显得不够高雅,而且体积太大的戒指、手链也容易敲击到茶具,发出不协调的声音,甚至打破茶具。手指甲不要涂上颜色,否则给人一种夸张的感觉。茶艺操作过程中,手部担任主角的地位,主持者双手操作一切,拿茶壶或其他茶具,如果手没洗干净,很可能污染茶叶与茶具。在茶艺比赛的时候,常听到评审老师提到哪位的杯子有化妆品的味道,哪个杯子有肥皂的味道,这都是洗手时没把清洁剂的味道彻底冲掉,或是泡茶之前以手托腮,沾上了脸上化妆品的味道。指甲要及时修剪整齐,保持干净,不留长指甲.娇好的面部茶是淡雅的事物,脸部的化妆不要太浓,也不要喷味道强烈的香水,茶香被破坏不说,与茶叶给人的感觉总是不一致的。为客人做茶时,可化淡妆。 面部平时要注意护理、保养,保持清新健康的肤色。在为客人泡茶时面部表情要平和放松,面带微笑。茶艺人员的举止、表情举止是指人的动作和表情,日常生活中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可概括为举止。举止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的程度及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对于茶艺人员来讲,在为客人泡茶过程中的一举一动尤为重要。就拿手的动作来说,如果左手趴在桌上,右手泡茶,看起来人显得很懒散;右手泡茶,左手不停的动,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一手泡茶,一手垂直吊在身旁,从对方看来,就像缺了一支手的样子,不用的手最好自然放在操作台上。 在放臵茶叶时,为了看清茶叶放了多少,把头低下来往壶内看不够安祥;有时担心泡过头,放着客人不管,瞪着计时器看,也是不好的动作;弯着身体埋头苦干,个性显得不够开朗,待客不够亲切。泡茶时,身体尽量不要倾斜,不给人失重的感觉。一个人的个性很容易从泡茶的过程中表露出来。可以借着姿态动作的修正,潜移默化一个人的心情。当你看到一个人笑咪咪地端端正正冲泡着她最好的春茶时,还来不及喝就已经感染了她健康、可爱、美味的气息。开始练习泡茶的时候,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背出来只求正确,打好基础;漫漫地,各项动作会变得纯熟。这时就要注意两件事:第一将各项动作组合的韵律感表现出来;第二将泡茶的动作融进与客人的交流中。泡茶时,茶的味道尤为重要,但泡茶人得体的服装、整齐的发型、娇好的面部和优美的动作也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使品茶真正成为一种享受。
关于茶道的美文
喝茶 梁实秋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但是,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山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尝试过。茶是中国人的饮料,口干解渴,推茶是尚。叉子,形进于茶,声进于(木贾),来源甚古,流传海外,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又茶。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甚至路边埂畔还有人奉茶。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辄问讯“喝茶么?”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 孩提时,屋里有一把大茶壶,坐在一个有棉衬垫的藤箱里,相当保温,要喝茶自己斟。我们用的是绿豆碗,这种碗大号的是饭碗,小号的是茶碗,作绿豆色,粗糙耐用,当然不能和宋瓷比,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朴实敦厚的风貌,现在这种碗早已绝迹,我很怀念。这种碗打破了不值几文钱,脑勺子上也不至于挨巴掌。银托白瓷小盖碗是祖父专用的,我们看着并不羡慕。看那小小的一盏,两口就喝光了,泡两三回就换茶叶,多麻烦。如今盖碗很少见了,除非是到故宫博物院拜会蒋院长,他那大客厅里总是会端出盖碗茶敬客。再不就是电视剧中也看见有盖碗茶,可是演员一手执盖一手执碗缩着脖子啜茶那狼狈相,令人发噱,因为他们不知道喝盖碗茶应该是怎样的喝法。他平素自己喝茶大概一只用玻璃杯、保温杯之类。如今,我们此地见到的是盖碗,多半是近年来本地制造的“万寿无疆”的那种样式,瓷厚了一些;日本制的盖碗,样式微有不同,总觉得有些怪怪的。近有人回大陆,顺便谈是我的旧居,带来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盖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还有一点磕损,睹此旧物,勾起往日心情,不禁黯然。盖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茶叶品种繁多,各有擅长。有友来自徽州,同学清华,徽州产茶胜地,但是他看见我用一撮茶叶放在壶里沏茶,表示惊讶,因为他只知道茶叶是烘干打包捆载上船沿江运到沪杭求售,剩下来的茶梗才是家人饮用之物。恰如北人所谓的“卖席的睡凉炕”。我平素喝茶,不是香片就是龙井,多次到大栅栏东鸿记或西鸿记去买茶叶,在柜台面前一站,徒弟搬来凳子让座,看伙计秤茶叶,分成若干小包,包得见棱见角,那份手艺只有药铺伙计可媲美。茉莉花窨过的茶叶临卖的时候再抓一把鲜茉莉放在表面上,所以叫做双窨。于是茶店里经常是茶香花香,郁郁菲菲。父执有名玉贵者,旗人,精于饮馔,居恒以一半香片一半龙井混合沏之,有香片之浓馥,兼龙井之苦清。吾家效而行之,无不称善。茶以人为名,乃迳呼此茶为“玉贵”,私家秘传,外人无有得知。 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抗战前造访知堂老人于苦茶庵,主客相对总是有清茶一盅,淡淡的、涩瑟的、绿绿的。我曾屡侍先君游西湖,从不忘记品尝当地的龙井,不需要攀登南高峰风篁岭,近处的平湖秋月就由上好的龙井茶,开水现冲,风味绝佳。茶后进藕粉一碗,四美具矣。正是“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有朋自六安来,贻我瓜片少许,叶大而绿,饮之有荒野的气息扑鼻。其中西瓜茶一种,真有西瓜风味。我曾过洞庭,舟泊岳阳楼下,购得君山茶一盒。沸水沏之,每片茶叶均如针状直立飘浮,良久始舒展下沉,味品清香不俗。 初来台湾,粗茶淡饭,颇想倾阮囊之所有再饮茶一端偶作豪华之享受。一日过某茶店,索上好龙井,店主将我上下打量,取八元一斤之茶叶以应,余示不满,乃更以十二元者奉上,余仍不满,店主勃然色变,厉声曰:“卖东西看货色,不能专以价钱定上下。提高价格,自欺欺人耳!先生奈何不察?”我爱其戆直。现在此茶店门庭若市,已成为业中之翘楚。此后我饮茶,但论品位,不问价钱。 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潮嘉风月记》说功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我没嚼过梅花,不过我旅居青岛时有一位潮州澄海朋友,每次聚饮酩酊,辄相偕走访一潮州帮巨商于其店肆。肆后有密室,烟具、茶具均极考究,小壶小盅犹如玩具。更有娈婉卯童伺候煮茶、烧烟,因此经常饱吃功夫茶,诸如铁观音、大红袍,吃了之后还携带几匣回家。不只是否故弄玄虚,谓炉火于茶具相距七步为度,沸水和温度方合标准。与小盅而饮之,若饮罢迳自返盅于盘,则主人不悦,须举盅至鼻头梦嗅两下。这茶最具解酒之功,如嚼橄榄,舌根微涩,数巡之后,好像越喝越渴,欲罢不能。喝功夫茶,要有工夫,细呷细品,要有设备,要人服侍,如今乱糟糟的社会里谁有那么多的功夫?红泥小火炉哪里去找?伺候茶汤的人更无论矣。普洱茶,漆黑一团,据说也有绿色者,泡烹出来黑不溜秋,粤人喜之。在北平,我只在正阳楼看人吃烤肉,吃得口滑肚子膨亨不得动弹,才高呼堂倌泡普洱茶。四川的沱茶亦不恶,惟一般茶馆应市者非上品。台湾的乌龙,名震中外,大量生产,佳者不易得。处处标榜冻顶,事实上那里有那么多冻顶?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提起喝茶的艺术,现在好像谈不到了,不提也罢。喝茶 周作人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作Teaism),而且一定说的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彻巧妙的解说,不必再来多嘴,我现在所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罢了。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牛奶?葛辛(GeorgeGissiI1trDe)的《草堂随笔》(Private Papers of Nery Ryecroft)确是很有趣味的书,但冬之卷里说及饮茶,以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是一日中最大的乐事,支那饮茶己历千百年,未必能领略此种乐趣与实益的万分之一,则我殊不以为然。红茶带“土斯”未始不可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中国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现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冈仓觉三在《茶之书》(Book of Tea,1919)里很巧妙的称之曰“自然主义的茶”,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中国人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的喝了半天,好像是刚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听说闽粤有所谓吃工夫茶者自然也有道理),只可惜近来太是洋场化,失了本意,其结果成为饭馆子之流,只在乡村间还保存一点古风,唯是屋字器具简陋万分,或者但可称为颇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许为已得喝茶之道也。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中国喝茶时多吃瓜子,我觉得不很适宜,喝茶时可吃的东西应当是轻淡的“茶食”。中国的茶食却变了“满汉馍馍”,其性质与“阿阿兜”相差无几,不是喝茶时所吃的东西了。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如各色的“羊羹”(据上田恭辅氏考据,说是出于中国唐时的羊肝饼),尤有特殊的风味。江南茶馆中有一种“干丝”。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棺”所独有。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相宜。在南京时常食此品,据云有某寺方丈所制为最,虽也曾尝试,却已忘记,所记得者乃只是下关的江天阁而已。学生们的习惯,平常“干丝”既出,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加,开水重换之后,始行举箸,最为合适,因为一到即罄,次碗继至,不逞应酬,否则麻油三浇,旋即撤去,怒形于色,未免使客不欢而散,茶意都消了。 吾乡昌安门外有一处地方名三脚桥(实在并无三脚,乃是三出,园以一桥而跨三汉的河上也),其地有豆腐店曰周德和者,制茶干最有名。寻常的豆腐干方约寸半,厚三分,值钱二文,周德和的价值相同,小而且薄,几及一半,黝黑坚实,如紫檀片。我家距三脚桥有步行两小时的路程,故殊不易得,但能吃到油炸者而已。每天有人挑担设炉镬,沿街叫卖,其词曰: 辣酱辣, 麻油炸, 红酱搽, 辣酱拓: 周德和格五番油炸豆腐干。 其制法如所述,以竹丝插其末端,每枚值三文。豆腐干大小如周德和,而甚柔软,大约系常品。唯经过这样烹调,虽然不是茶食之一,却也不失为一种好豆食--豆腐的确也是极好的佳妙的食品,可以有种种的变化,唯在西洋不会被领解,正如茶一般。日本用茶淘饭,名曰“茶渍”,以腌莱及“泽庵”(即福建的黄土萝卜,日本泽庵法师始传此法,盖从中国传去)等为佐,很有清淡而甘香的风味。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唯其原因,非由穷困即为节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为可惜也。大茶壶与小茶壶 林清玄 偶尔会想起十六年前为我们泡茶的小妹妹,她现在也是中年的人了,一定也经验了一些沧桑,我想,她一定很幸福的生活着,一直有花样的微笑,因为我深信:能把茶泡得那么好喝的人,做什么都会成功的吧! 我从前在一家报馆上班,坐大办公室,是一百多人的办公室,光是打工的工读生就有好几位。在我们编辑这边的工读生,是一位十六岁的少女,长得非常清秀可爱;同事都很喜欢她。她讨人喜欢的不是长相,而是性情,每天都好象怀抱什么样喜悦的秘密来上班,然后一直抱着秘密的微笑下班,她对待每一位同事都像兄姊,语调里有尊敬和体贴。我很少看到性情那么好的人。令我最难忘的是,她知道什么人是几点来上班,谁喜欢喝开水,谁喜欢喝茶,在最恰好的时间,她会泡一杯茶来。 我每天上班的时候,都会发现桌上有一杯热腾腾的茶,天天都使我非常感动。我在还没有喝茶前,就会跑去跟她道谢:“小妹,真谢谢你呀!”然后就会看到一朵微笑像花开起来。报馆里的茶叶通常是粗糙不堪的,却因为她的细腻体贴,使我觉得那茶非常好喝,我时常对小妹说:“像你这么细腻的人,长大以后,世间哪有男子可以与你匹配呢?” 后来,小妹因上学而不再来报社打工,我每天上班,看到空的茶杯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怀念与感伤。 如今,我离开报社也有十年了,上司与同事的脸都因为时间而模糊了,但小妹的脸还非常清晰的越过时间,她泡的茶?那把粗茶泡得很好喝的茶?,还常热腾腾的从心里涌出来。 从那时候,我就知道泡好喝的茶不一定要好的茶叶,不一定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只要有细腻体贴的心和对待人的善意,再普通的茶里也有无尽的滋味。 许多喝茶的人都不免会执着于用小壶喝茶,认为这才是「功夫茶」,用大茶壶或大茶杯泡茶的人是不会喝茶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见解。一个人用盖碗也可以泡出好茶,而大茶壶里也有特别的滋味。 记得童年时代,乡间的十字路口,或寺庙、车站的门口,都有大茶壶的「奉茶」。奉茶的茶叶都不会很好,是茶枝煮成的,也有一些是米茶、麦茶、决明子茶,但是用大碗一骨碌灌入喉中,一阵清凉到底,想到那些不知名的奉茶的人,他们用心煮茶,给过路人清凉的善心,就会非常感动。 一直到现在,乡间的公园也有为人泡茶的人,他们带着一把大茶壶,几具玻璃盖杯,在乡下的凉亭冲茶给人喝,清晨或黄昏到那里去喝茶,一碟瓜子、一盘象棋,就会使我们感受到茶中也有情味。 喝小壶茶,是明朝才开始的,明朝以前的人都以茶碗喝茶,寺院里则是用大茶壶喝的。想想,在唐朝数百人或千人以上的寺院,敲了木鱼或打了茶鼓,僧人鱼贯而入,排成几排,管茶的「茶头」和「茶座」,用一个大茶壶,倾注在茶碗里,大家安静的喝茶,提神静心以便等一下继续打坐修行,光是想想那样的场面就要令人动容。泡茶的人比泡茶的技术重要,喝茶的心比茶叶更重要。 我曾经听过一个关于泡茶的故事:有一位少女大学毕业以后,去应征文书的工作,被公司录取了,由于公司里没有文书的缺,经理就暂时安置她做泡茶的工作,领文书的薪水。一开始,她很开心,认为泡茶的工作简单,又可以领文书的薪水,很安心的为公司同仁泡了一段时间的茶。 过了一年多,她心里开始嘀咕,自己是堂堂的大学毕业生,老是做着低三下四的泡茶工作,心里很不开心,不但端茶时表情郁郁,连泡出的茶也很难喝,弄得整个公司气氛僵硬、人心惶惶,有一天经理喝了一口茶就吐了出来:“堂堂大学毕业生连茶都泡不好,干脆离职算了。”少女听了很伤心,决定当天下午就提出辞呈,正在这时候,公司有一位重要客户来访,谈一笔数目很大的生意,经理便叫她泡茶出来招待客人。少女擦干眼泪,心想:“这可能是我在这家公司泡的最后一壶茶了,不如好好的泡,不要让人觉得我连茶也泡不好。”她非常专心细腻的泡茶,用灿烂的微笑端茶出去,客户只喝了一口就说:“呀!好久没喝过这么好喝的茶了。能把茶泡得这么好的人,做任何工作都可以胜任的。”经理也喝了一口,久久说不出话来,这同样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水,和早上已经完全不同了。 这故事的结局很好,公司做成一笔大的买卖,少女的辞呈被退回,立刻调任文书的工作。我喜欢的人生态度,是工作与泡茶是同一回事,一个能在泡茶时专心的人,工作也会专心,因此,泡茶给人喝是一种很好的供养,并不是卑微的事。 我喜欢小壶茶、盖碗茶、大壶茶都能泡得很好,并且有好心情去喝。摆在我们眼前的小茶壶,可以为三五知己而倾注,如果我们能尽心的去爱朋友、体贴朋友,泡起人生的这把大茶壶就容易得多了。偶尔会想起十六年前为我们泡茶的小妹妹,她现在也是中年的人了,一定也经验了一些沧桑,我想,她一定很幸福的生活着,一直有花样的微笑,因为我深信:“能把茶泡得那么好喝的人,做什么都会成功的吧!”
茶道视频教程
茶道视频教程在茶馆里看。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南宋时期传入日本和朝鲜,元朝以后在中国衰落。现如今,茶道文化已在日本流行。
中国的茶道精华,都被曹雪芹写在了哪一回呢?
“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张爱玲在谈及“吃”的文章中如此写道。相府老太太久居深庭,刘家发际前过的亦是普通人家的日子,书中随处可见心心念念的江南家常菜,老太太喜欢,没毛病。相对于《儒林外史》的市井烟火气,《红楼梦》显然是极为讲究的贵族气派。曹家赫赫扬扬近百年,自小于钟鼎书香中熏陶的曹雪芹,经多见广,大到建筑园林,小至鱼虫花鸟习无不精,在饮食方面亦得其三味,好比茶道。《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贾宝玉品茶栊翠庵”。这次品茶人物众多,贾母地位虽高,也不过是陪客罢了,妙玉面请的宝钗、黛玉两位女宾,亦是托月之彩云,只有心邀的宝玉,才是这次“吃体已茶""的主宾。在宗教和封建礼教双重枷锁下的少女妙玉,表面上是那样古怪孤僻、冷若冰霜。可谁料她是那么炽如烈火、克制坚忍。她分明钟情于宝玉,却又不能明白表露衷肠,想来也只能借助这次品茶,以特有的方式来透露青春的悸动了。刘姥姥饮过的茶杯,连屋也不许进的,却偏让宝玉饮自己日常饮用的绿玉斗,别人饮一器则止,却偏让宝玉再饮自己珍藏的竹根茶海。如此寄情于玉斗和茶海,等同于同宝玉进行了一次会心的间接性接触,此茶不可谓不“体己”,妙玉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一片真情,如画云雾中神龙,虽仅现一鳞半爪,但灵睛一点,便已游出纸外。这短短千余字的小片断,算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写品茶的最精妙的文字了,读者在此不仅与宝玉、妙玉超凡脱尘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还领略到异致的美感,更获取了渊博的学识,在茶道上造诣颇深的曹雪芹把我国传统的饮茶经验的精华挑了出来,献之读者,令人读后也如尝到了沁人心脾的茗香。我国饮茶历史悠久,《神农食经》云:“茶茗久服,人有力,悦志。”《晏子春秋》云:“婴相齐时,食脱粟之板,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这都表明:我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食茶了。两汉以后,我国研究茶的人越来越多了。至唐代陆羽写了《茶经》,完成了世界第一部关于茶的科学论著,把我国古代饮茶经验推向系统化的高峰。唐宋以来,各地种茶相当普遍。据宋人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云:“先人作茶录,赏贡品极胜之时,凡有四千馀色。”茶之品种可谓多矣。不过,《红楼梦》提及茶的品种不多,仅有五种:第八回写宝玉早上吃“枫露茶"",“泡了三四次才起色。”第四十一回写栊翠庵品茶,贾母不吃“六安茶”,妙玉泡了“老君眉”。第六十三回写姑娘们吃了面食,怕停食,林之孝家的劝她们喝普洱茶,而晴雯她们已u3d4d了一缸子女儿茶。先说枫露茶。《轩辕本纪》云:“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丘,掷其械于大荒之中,化为枫林之木。”这则神话表明:太古时期,我国先民已识枫树。《说文解字》云:“枫木,厚叶弱枝,汉宫殿中多植之,至霜后叶丹可爱,故称枫宸”。清人杜牧许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叶极美。李时珍云:“枫树枝短善摇,故字从风,树甚高大,似白杨,叶圆而有歧,有三角而香,俗呼香枫,二月有花,白色。以其花时作露点茶,道取其香气也。或云:枫上生木耳,人食之笑不止,以枫露点茶或看有此皆大欢喜之意耳。""六安茶,为安徽名茶。《茶魂》云:“天下名山必产名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李时珍《本草纲目》亦云:“庐州之六安.产茶有名者。”《援鹑堂笔记》云:“六安茶产自霍山,旧例于四月初八日进贡以后,始得发售。茶山周围八百里,而以仙人街、黄溪洞、鸟梅尖,佛寺等处为尤佳。茶叶有蕊尖、贡尖、皇尖等名目,分白茶与明茶,有毛者不论粗细皆日白茶,无毛者日明茶,皆老叶也。”可见六安毛尖茶是贡品名茶。象这样的好茶贾母都不屑一顾,这位贵妇人的享受简直可以说是超越帝王之家了,其豪华奢侈到了令人瞠目的程度。贾母不吃六安茶,但却吃老君眉。老君眉为何物?宋《子文试茶录》云:闽有“甘叶茶,树高丈馀,径头七八寸,叶厚而圆,状类柑桔之叶,其芽发即肥乳长二寸许,为食茶之上品。”又有《本草纲目》集解云:“又有新芽一发便长寸除,其粗如针,最为上品。其根、干、水、土皆有余力故也。”此上品茶应为老君眉。相传李老君生而长眉,俗云长眉者长寿,仙人中有所谓长眉大仙,亦取此意也。此茶细如针,长过寸,又是上品芽茶,以老君眉名之,是很巧妙的语双关,且此吉利之名,很能迎合老年人希冀长寿的心理,因此,既享尽荣华富贵又想不老长生的贾母,欢迎此茶,意料之中。茶能化食。《玉泉子》云:“烹一瓯(茶)于肉食内,以银合闭之,请且起视,其肉已化为水。”。普洱茶之名始见于《本草纳目》云:“出云南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又云:“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正因为此茶能“消食”“清胃"",姑娘们吃了面食,林之孝家的才劝她吃普洱茶。但晴雯她们未吃普洱茶,却u3d4d了“女儿茶”。所谓女儿茶,即“清茶一瓶,入沙糖少许,露一夜,服”。因此茶有通经的功效,少女宜之,故得名。品茶,讲究择水。唐代陆羽能在同一容器中识别扬子江中之南零水与江岸边的江水,被后人传为佳话。唐代刘伯刍曾把天下泉下排列名次。陆羽也曾给茶水排过名次,他把雪水排在第二十,居末位。但是后化品茶家们对此不以为然。明代人把天落的雪水雨水誉之为“灵水”、“仙饮"",备加称费。雨水,以黄梅雨最佳。妙玉指待贾母她们吃的“旧年蠲的雨水"",应是去年取的黄梅雨水。妙玉招待钗,黛、宝玉三人,用的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水”,比雨水更胜一筹。《氾胜之书》云:“雪为五谷之精”,诗人丁谓《煎茶诗》云:""痛惜藏书箧,坚留待雪天。”,咏的都是雪煎茶。可见唐宋以来,雪煎茶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因此,明人高濂说:“是雪尤宜茶饮也。”。而旧年的雨水,五年前的雪水如何保存?明代有一套办法:“大瓮收藏黄梅雨水、雪水,下放鹅子石数块,经年不坏,用栗炭三四寸许,烧红,投淬水中,不生跳虫。”妙玉收梅花雪水,“得了鬼脸青的花瓮……理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大抵用的也是此藏水法。尊客临门,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然面妙玉之茶水不淡也。高天琼雪,一尘不染,沾梅花香蕊,借芳魂面秉圣洁之气。妙玉珍之藏之,迁之携之,一片冰心在玉壶,以此酬上玉人,此情此意,岂不比那“千日醉”更快慰人心?有好茶,有好水,还必须善烹煮,茶之佳味始能得全出。温庭筠《采茶录》云:“李约,一生不近粉黛,性辨茶。尝日:“茶须暖火炙,活水煎"。活水谓炭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鱼目散布,微微有声;中则四边泉涌,累累连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气全消,谓之老汤。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妙玉招待钗、黛,宝玉,“自向风炉上煽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即取“活火”沸汤无疑。泡茶用何器?亦要讲究的。贾母用成窑五彩小盖钟,这不仅适合贾母的身份地位,也显出妙玉精细之处一此器适应老年人喜欢富丽的心理特点。成窑即明代成化年间之官窑,其器为明代珍品。众人用的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这次用的盖碗虽为名贵,但属“次之”之列,并非上乘精品,用于贾母以下诸人,显得贾母愈发尊贵了。而吃“体已茶”时所用之器,就非同一般了。宝钗用颁瓟斝,《汉书》:“尧时即有之。商代称斝,周代则称爵,名虽殊而用则一,皆是饮器。”。颁瓟斝为半瓢形的饮器。以西晋豪富玉恺珍玩之宝器来招待这位“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之家的小姐,甚是得体的。而招待黛玉用点犀乔,形似钵而小。《扬子方言》云:“碗谓之乔。乔名点犀,心有灵犀一点通也”。以此小巧玲珑之器,以供灵慧绝伦、风流灵巧的潇湘妃子饮用,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至于妙玉自己用的绿玉斗,更是物象主人形了。至于竹根杯,唐已有之。老杜诗云:“醉倒终同卧竹根”,杯碗之浅而大者,有时称“海”。用竹根杯饮茶,古雅至极,妙玉真不俗也!妙玉让贾母等人在外房用茶,却拉钗、黛到耳房吃“体已茶”,更显作者内行。《岩栖幽事》云:“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贾母众人在外间,不过是妙玉施茶,而钗、黛、宝玉三人品茶,方是“得味""之笔!人多嘈杂,谈何雅兴来?品茶,不同于饮水。故雪芹借妙玉之口说:“一杯为品,二怀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刘姥姥一口一大杯,“贾母众人都笑起来”,饮而不知其味,如何不贻笑大方呢。栊翠庵品茶一节妙文, 从选茶、择水、煮水、泡茶、用器到品茶,无半句外行话,又因茶写人,无一处不细致精彩,尺寸千字之中,尽显作者绣口锦心,满腹玑珠之才,实实令人叹为观止。
有人把日本茶道称为美学宗教。这个该怎么理解?求分析。
茶道应该称为艺术,而不是美学宗教。。。。。。
日本茶道的茶室和茶具有哪些特色
日本茶道的茶室和茶具有哪些特色?简朴规矩禅意寂静茶具是古朴等等
麻烦懂的介绍面,日本茶道茶具有哪些东西
日本茶道所需用具:【煮水用】地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茶罐】枣:薄茶用的茶罐。茶入:浓茶用的茶罐。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茶碗】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成的茶碗。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茶室】为了茶道所建的建筑。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间,用来准备及清洗茶道具。
中国 日本 韩国三国茶道的差异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茶道同宗同源。源于中国。差异在于形式的不同。日本、韩国把唐宋的茶道形式保留下来。中国随着朝代更替,与时俱进,形成了目前大众潜移默化的茶道形式。目前能传承比较好,而且能结合现代形式的有山东博山正觉寺的禅修茶道。湖南夹山寺的茶道。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
中国主流黄金茶风,日本主流草庵风.
请问哪里有“出口 日本 茶道 必备 四件套,纯手工 雕刻 茶具”?谢谢。
可以上网买啊,推荐九林瓷坊。
日本茶道用品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是在与平常日子彻底阻隔的特别场所,在特定的时间内举办的艺术典礼,有必要经过极端繁琐的手续。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用品,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用品 茶道艺术中,用具的艺术欣赏占了很大的份额。"参见用具"的说法自身以能够证明这一点。茶道用用具可分为四类:即招待用用具;茶席用用具;院内用用具;洗茶器用用具。其间招待用用具和茶席用用具是同客人直接见面的用具即鉴赏物品。而院内用用具和洗茶器用具则是消费品。一般前者是作为茶具,后者是作为杂器为人运用的。下面简略地介绍一下这些用具的品种及用处。 招待用具包含壁龛处悬挂的轴字、轴画、吸烟用具、茶碗。茶席用具包含装修壁龛的用具。有关炭的礼法的用具,茶道礼法用具。怀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含壁龛装修用具、挂轴、花瓶。 炭礼法用具包含:釜、茶炉、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礼法用具包含搁板、水碗、茶碗、茶叶罐。茶器、茶杓、盖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后不要的水的容器。多为陶器制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圆盒)。 怀石餐的用具包含折敷(一种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装米饭和大酱汤)、碗(饭碗、大酱汤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种陶瓷器小钵,盛脍物用)、八寸(一种约24公分、四方形杉木质的器皿。用来盛酒肴)、烤物钵(一种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内用具包含草履、圆形座墩、院内用柄杓、手桶水屋(茶馆隅角洗茶器处),用具包含铜锣、水壶、茶巾盆、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日本茶道茶具 有乐茶碗:属于大井户茶碗类,因织田信长之弟有乐斋持有而得名。被誉为有女性的曲线美的茶碗,使用了含有铁成分的枇杷色釉药。 白天目茶碗:产自中国天目山,故名。 赤乐早船:千利休在京都举行茶会时用早晨的快船将其从大坂取来,故名为早船。属于利休七式(七件名茶碗)之一,现存于日本畠山纪念馆。 赤乐无一物:这也是赤乐茶碗,《信长野望》和《太阁》系列均有其出现。 国司茄子:被称为“天下第一茄子”,因最初为伊势国司北畠家持有而得名。 本能寺文琳:本来叫做朝仓文琳,因最初为朝仓义景所有而得名。后落入织田信长之手,后信长将其进献给本能寺,故名。 01:“乐烧”可称得上是桃山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茶陶,最初是由千利休定型,京都的陶工长次郎(?~1625)烧制而成。长次郎的父亲是来自中国或朝鲜(当时中、朝的陶瓷工艺都远较日本先进)的陶瓦工,父子同为丰臣秀吉的聚乐第工程烧瓦,从而与承担此项工程的千利休相识。后来丰臣秀吉称同窑的宗庆(长次郎的助手,乐家第二代常庆的父亲)所烧之器“天下第一”,并赐予“聚乐”的“乐”字金印与银印(在茶碗底部盖印自此而起,而长次郎作的所有茶碗皆无印),故后世称长次郎开创的这一茶陶流派为“乐烧”。 正式的乐烧作品出现于天正十四年(1586)左右(《太合》系列中在1560年就能买到乐茶碗,有悖史实),一开始就专为茶道服务,产品全部是茶具,其中绝大多数是茶碗,还有少量花瓶、水指(茶席上贮存备添用、洗刷之水的器具)等。 乐茶碗根据釉色分为赤乐与黑乐两种。赤乐施红釉,是天正十四年前试烧成功的品种;黑乐施黑釉,黑中泛褐,富于变幻,给人以温厚的感觉。乐烧放弃了辘轳拉坯的制作方法,完全由手捏制,加以刀削成形,因而器形都不完全规整,正符合了佗茶道中不对称的审美。无论赤乐还是黑乐,都在素烧(胎土成形后不上釉而直接入窑烧制)后多次上釉(如此一来釉比较厚),再入窑烧成(所谓“二次烧”),工艺过程非常复杂、讲究。所以乐烧虽看似粗朴,实则精心制作之产物。尤其是黑乐茶碗,兼有天目茶碗的釉色之雅与高丽茶碗的造型之柔,又与深绿的末茶在色调上极为协调,极受千利休的喜爱(丰臣秀吉则不喜欢),并很快在茶人中普及。乐烧的出现,与丰臣秀吉暴发户式的黄金茶风、盲目追求“唐物”(由中国传入的茶具)、“名物”(自古传下来的名器)的恶劣倾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抗。 02:赤乐茶碗 铭“勾当” 传世的长次郎烧制的乐茶碗中最早的一件。 赤乐的烧制成功早于黑乐,工艺上也较黑乐简单。以粘土成形后外敷称作“黄土”的化妆土(为掩盖胎体的疵病或改变其呈色而涂刷于胎釉之间的一层陶土),素烧后上釉,再以800至900度的低温烧成。在釉中还掺入铅以便降低釉的熔点。赤乐属于软陶,与黑乐相比火候较低,胎质较松,硬度较弱,吸水性强,易破碎。赤乐的釉色没有任何两件是完全相同的,也没有纯粹的红釉(都含有杂色),这是当时日本调配完全红釉的技术尚未成熟的缘故。 “勾当”与另一件赤乐茶碗“道成寺”都是最初乐烧的代表作,其口沿部略为外翻,保留有明显的高丽茶碗的印迹;而且,除了这两件以外,长次郎所作的其他所有乐茶碗都是通体满釉的。 “勾当”是日本古代寺庙的事务官之称。(滴翠美术馆藏) 03:赤乐茶碗 铭“早船” 尽管赤乐在制作工艺上逊黑乐一筹,但这并不影响其对利休“佗茶”美感的表现。这件赤乐“早船”就是半闲斋最欣赏的茶碗之一。 高8cm,口径11.2~11.5cm。造型上已与“勾当”有较大区别,是长次郎作的典型造型之一。釉色也是代表长次郎风格的红中偏黄(后世的赤乐有红釉深浓者,而长次郎赤乐的釉色全部偏白或偏黄),略有光泽。一侧口沿以下至足部有青黑色“火变”和因红釉褪落而显现的偏白胎色,据半闲斋推测是烧窑时火力不允(即一侧受火过猛,这也是当时日本制陶技术不良的反映)而自然形成。但正为此故,其色、形皆极为自然,成为此碗的重要一景:对比釉色,如初朝之沧海;鉴其形,则似山,似帆,似浪,催人浮想连连。 “早船”即早晨的航船之意,据传利休从发自大阪的“早船”上得到此碗,故作其铭。后赠与蒲生氏乡。 利休曾选取长次郎烧制的七件乐茶碗精品组成所谓“利休七式”(或称“长次郎七式”),分别是赤乐的“早船”、“检校”、“木守”、“临济”与黑乐的“大黑”、“钵开”、“东阳坊”,作为长次郎乐茶碗的代表。今仅存“早船”、“大黑”、“东阳坊”三件而已。(畠山纪念馆藏) 05:黑乐茶碗 铭“东阳坊” 利休七式之一,是光泽很亮的茶碗。为利休的门徒,真如堂的僧人东阳坊所得,故铭。 茶碗造型上与“早船”是一类。釉色黑中泛褐。陶瓷釉的呈色,与釉中呈色元素(例如铁,可以呈青、黄、红、黑等色)的比例、烧制时的温度、窑内的气氛(简单地说即是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有关。黑乐的釉料,是以京都的鸭川紫石粉碎加工而成,所以烧制温度要高于赤乐(赤乐釉料来自于土)。但长次郎时的烧窑温度还没有达到后世那样的高温(乐家第三代道入首次使用了风箱,将窑温提升到1300度,烧出了漆黑浓艳的黑釉),造成长次郎所作的黑乐都偏向茶褐色,而且釉面较粗,可以看到明显的“棕眼”(釉面出现的无釉小孔)和未完全烧透的地方。 利休七式中,评价最高的一直是黑乐“大黑”,可惜半闲斋目前还没有其图片。 06:赤乐茶碗 铭“湖月” 长次郎作赤乐茶碗。口部很平,口径10.8cm。整个器形与“大黑”非常接近。(五岛美术馆藏) 07:黑乐茶碗 铭“面影” 长次郎作,乐家重宝。据传与今已不存的黑乐“钵开”(利休七式之一)非常相像。口径9.9cm。(乐美术馆藏) 08:黑乐茶碗 铭“北野黑” 通常也称作“北野”,传说千利休曾在天正十五年(1587)十月一日由丰臣秀吉召开的北野大茶会上使用此碗,从而得铭。口径10.5cm。 09:赤乐茶碗 铭“无一物” 被认为是长次郎赤乐中最具意趣的茶碗。受到江户初期的大茶人小堀远州的钟爱而入选“中兴名物”。半闲斋对其印象深还因为在《太合2》中信长公会把它赏赐给你,而在商店里可买不到;尽管只有二等级(最高十五等级),但凡是主公赏赐的茶具半闲斋都很珍惜,何况它极具升值潜力哟! 口径11.2cm。(颖川美术馆藏) 10:乐釉茶碗 铭“雪千片” 当代的乐烧,乐家第十五代吉左卫门作。高10.1cm。(乐美术馆藏) 11:大樋烧饴釉茶碗 铭“圣” 顺便提一下乐烧最著名分支(所谓“胁窑”)大樋烧。乐烧历史上有一些继承其血脉的胁窑(即乐家族的庶子独立门户而派生的陶窑,如京都的玉水烧),但大樋烧则是纯粹汲取乐烧技法的分家。 大樋烧的创始人土师长二(1631~1712),河内国土师村人,乐家第四代一入的弟子。宽文六年(1666)加贺藩主前田纲纪召千家第四代千宗室(三代宗旦之子,号仙叟,他同时是里千家第一代)为茶头时,土师随其同往加贺金泽,在千宗室的指导下烧制茶器。贞享三年(1688),在金泽郊外的大樋村发现了优质的陶土,遂筑窑于此,作为加贺前田藩的御用窑。土师长二改名大樋长左卫门,成为大樋烧的初代家元。“长左卫门”之通称后为大樋烧家元代代相承。 初代大樋长左卫门的传世作品较少,都是一些体现千宗室情趣的仙叟式茶器,幽雅稚拙。最常被人提起的就是这一件饴釉圣茶碗。大樋烧继承了乐烧的基本手法与审美观,并融入金泽独特的风土,一开始就创造了“饴釉”这一大樋烧特有的釉色(所以也被称作“大樋釉”)。不同于乐烧的赤与黑,饴釉是一种茶色的釉。另外,初代大樋烧的用土也比当时的乐烧略细。从饴釉开始,大樋烧始终在创造着独特的釉与造型作风。 “青磁砧马蝗绊” 据说是馈赠自中国的青磁茶碗,原为平重盛所有,后流传到足利义政、角仓家。有六处补碗的碗钉状似蝗虫眼,因此得名。 “三日月” 叶茶壶,有七枚大瘤,形似倾斜的蛋黄,因此得名。经由足利义政、三好义贤流入织田信长之手,本能寺之变中被烧毁。 “九十九发茄子” 绰号“流转的茶器”,战国时代第一名品茶器。村田珠光以99贯购入,因此得名,曾为朝仓宗滴、松永久秀、织田信长等人所有。 “平蜘蛛釜” 天下之名品,平整之型令人联想起地上爬行的蜘蛛,因此得名。松永久秀拒绝转让于织田信长,装满火药将其炸毁。 “青磁千鸟” 砧青磁香炉,丰臣秀吉所有。盗贼石川五右卫门打算将其从伏见城盗出之际,因盖上千鸟的饰头鸣起而事败被捕。 “黑乐大黑” 长次郎所作的黑乐茶碗,利休七品之一,碗体颇伟,因此得名。从千利休之手经历诸家辗转至鸿池家。 “松岛” 叶茶壶,壶面多瘤,使人联想起奥州的名胜松岛,因此得名。经由三好家、今井宗久,流入织田信长之手,本能寺之变中被烧毁。 “珠光小茄子” 珠光名品之一,又列居天下四茄子。据说织田信长家臣泷川一益希望得到其作为恩赏,未能如愿后大为感慨,本能寺之变中被烧毁。 “青磁砧大内筒” 最有名的砧青磁筒型花器之一,周防大内家所有,因此得名。由底至口呈漂亮的筒型,十分珍贵。 “赤乐早船” 长次郎所作的黑乐茶碗,利休七品之一。因千利休为举办茶会派人从京都快船取来而得名,由利休转让于蒲生氏乡。 “四十石” 叶茶壶,足利义政家臣以四十石土地交换来此物,因此得名,丰臣秀吉时代被评为“三日月、松岛逝后,此物天下第一”。 “楢柴肩冲” 汉作肩冲茶器,天下三肩冲之一。从博多商人岛井宗室转入秋月种实之手,九州征伐之际,作为投降的信物献于丰臣秀吉,后消息不明。 “新田肩冲” 唐物肩冲茶器,天下三肩冲之一。村田珠光所有,曾流传于三好政长、大友宗麟、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之手,大阪落城后成为德川家宝。 “初花肩冲” 唐物肩冲茶器,天下三肩冲之一。据说是杨贵妃的油壶,姿态的高贵不亚于初放的花朵,足利义政因此而命名,后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所有。 “乙御前釜” 茶汤釜的一种,乙御前的意思是多福,指较丰满之物。织田信长所持,赠于柴田胜家,此外也有一些相关的记载。 “大井户加贺” 大井户的朝鲜茶碗,加贺前田家所有,因此得名。同类中的最上品,别称狮子,与喜左卫门、细川并称天下三井户。 “绍鸥茄子” 汉作茄子茶器,茶人武野绍鸥所有,因此得名。饴色小茶器,被列为天下四茄子之一。 “松屋肩冲” 汉作肩冲茶器,别名松本肩冲,奈良涂师松屋从村田珠光手中所受。许多大名、富豪企图得到这一名品,都未能如愿。 “一重切园城寺” 竹制花器,跟从丰臣秀吉小田原征伐从军之际,千利休取伊豆韭山之竹制成,赠子少庵。据说此物妙处就在那略微漏水之处。 “曜变稻叶天目” 最有名的曜变天目茶碗,为淀藩主稻叶家所有。茶碗内侧的黑底色上有7色星纹,因此得名,后从稻叶家转卖于别家。 “松花” 中国南部所做的叶茶壶,与松岛、三日月并称天下三名壶,从村田珠光经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手,最后流传至尾张德川家。 “国司茄子” 汉作茄子茶器,天下三茄子之一。原为伊势国司北皇家所有,因此得名。后为茶人松花堂昭乘所收藏,成为八幡名物中的首品。 “富士茄子” 唐物茄子茶器,天下三茄子之一。正姿令人联想起富士山,因此得名。经足利义辉、丰臣秀吉之手,最后为加贺前田家所有。 “大讲堂釜” 茶汤釜的一种,最初据说是由比睿山延历寺的香炉转用而来的,特征是釜体上铸有横书“大讲堂”文字。 “三好粉吹” 朝鲜茶碗中的名品,碗体涂以纯白色的漆粉,原为三好长庆所有,因此得名。经丰臣秀吉和金森宗和等人之手流传到了三井家。 “相似茄子” 代价100贯,别名百贯茄子,与九十九发茄子得名的由来颇为相似,因此得名。大友宗麟所有。 “上杉瓢箪” 汉作唐物茶器,天下六瓢箪之一,上杉景胜所有,取物主之名,别名也称大内瓢箪、大友瓢箪,后流传至纪州德川家。 “二重切夜长” 竹制花器,跟从丰臣秀吉小田原征伐从军之际,千利休取伊豆韭山之竹制成,同时所作其他二支分赠其子与秀吉,夜长为利休自己爱用。 “灰被虹天目” 属于灰被天目的茶碗名品,纹理令人联想起彩虹,因此得名。原是东山御物,后流传于东大寺、京三井家、若狭酒井家。 “桥立” 七斤重的叶茶壶,在丹后国被发现时,以名胜天之桥立命名。外表华美,深受千利休喜爱。 “朝仓文琳” 文琳型茶器,越前朝仓家所有,因此得名。由织田信长捐赠给本能寺,又称本能寺文琳。 “达磨堂釜” 茶汤釜的一种,转用自京都高桐院清严和尚所建堂内的香炉,特征是铸有文字“达磨堂”。 “云鹤匹田筒” 云鹤手的朝鲜茶碗,有四尾鹤和四枚菊丸的纹理,为京都豪商匹田宗观所有,因此得名。后流传到若狭酒井家。 “迟樱肩冲” 汉作肩冲茶器,比初花发现得晚,足利义政便以金叶集中的诗句命名,经藤堂高虎、松平忠明之手,流传入德川将军家。 “尺八” 竹制花器,跟从丰臣秀吉小田原征伐从军之际,千利休取伊豆韭山之竹制成,献于秀吉。据说利休自杀后,此物为秀吉所毁。 “三岛桶” 三岛手的朝鲜茶碗,样子似桶,因此得名。千利休所有,后经长男千道安之手流传到尾张德川家。 “打云大海” 汉作唐物茶器,柿红底色上浮起黑色的阴云纹理,足利义政因此而命名。经过足利义政、丰臣秀吉、京极家之手,后为德川将军家所有。 “芦屋真型釜” 茶汤釜的一种,筑前国远贺川河口附近某芦屋所制釜的总称,是茶汤釜的基本形状,直到桃山时代京釜盛行之前,一直广为制作。 “鱼屋饭柜高丽” 朝鲜茶碗中的名品,形状略象汤婆子,因其这一形状,兼为高丽茶碗,故而得名。经过龟田荣、古田织部之手流转到芸州浅野家。 “稻叶瓢箪” 唐物茶器,淀藩主稻叶家所有,因此得名。天下六瓢箪之一,明治时代从稻叶家转为岩崎弥之助所有。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甘冽的茶轻轻的押一口,唇齿间展开的不单单是茶与水的味道,还有人生的感悟在里面,茶香清冽,挡不住岁月悠悠,下面和大家分享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1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风拂面: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六道封壶: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七道分杯: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壶: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壶: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一道闻香: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二道品茗: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2 具体而言,茶艺可概括为“三句话六个要素十二字”,即识茶鉴水,选具侯汤,投茶量时。 一、识茶 就是要能认识好茶,区分各种茶类和茶叶内在品质的优劣。明代张源在其《茶录》一卷中即有“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的记述。其目的在于确保茶的色泽,香气,味道得以充分发挥。 二、鉴水 亦即品水。要懂得什么是好水,并能区分泉水,江水,井水等,以及各自不同的水质。不同的茶类用不一样的水,特殊的茶类宜选特定的水。故曰:“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但大部分茶人通过实践普遍认为:山泉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为下。普洱茶一般选用上好的山泉水冲泡,更能体现其香,甘,重,滑,色五大特征。 三、选具 就是要根据不同的茶类选择不同的冲泡器具。明代黄龙德在其所著的《茶说》中言:“器具精洁,茶愈这之生色,用以金银,虽云美丽,然贪贱之士未必能具也。”而事实上,金银器具未必就好。一般来说,乌龙茶侧重选择紫砂壶冲泡,常用还可“养壶”;普洱茶选择陶瓷或玻璃器具冲泡为宜,既可赏色,又可避免因茶质不同而窜香夺味。 四、侯汤 就是观察开水的变化,把握恰当的时机投茶冲泡。宋代蔡襄在其《茶录》中有“侯汤最难”之说。因为“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况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日侯汤最难”。那么如何侯得一壶好汤呢?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言:“水一入缸,便须急煮。侯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之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五、投茶 即泡茶时的茶叶投放量要适中。我们既要根据茶具大小,也要结合品茶人数的多少来合理地确定投放茶叶量的多少,否则“小则香气氰氢,大则易于散漫”。所以“大约及半升,是为适可。独自斟酌,愈小愈佳。容水半升者,量茶五分。其余以是增减”。 六、量时 就是按照投茶量的多少,准确地把握和衡量出每泡茶乃至每次冲泡时间的长短,以及可冲泡用的时间和每次投茶可冲泡的泡数。 只要上述六个要素都同时具备了,茶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也就全掌握了。同时,再以娴熟自然,大方得体的冲泡技巧贯穿始终,并不断赋予其美学功能,给人以美的感官享受,茶艺就有了不俗的表现。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3 茶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2、水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必须懂得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何以谈茶?现代唯一的为高端茶艺提供运水的组织”茗泉邮驿“正在将忽略了近3个世纪的”运泉“将中国茶艺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3、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4、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5、茶艺的规范。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6、悟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扩展资料: 茶艺的分类 中国茶艺按照茶艺的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四大类: 1、表演型茶艺 表演型茶艺是指一个或多个茶艺师为众人演示泡茶技巧, 其主要功能是聚焦传媒,吸引大众,宣传普及茶文化,推广茶知识。这种茶艺的特点是适合用于大型聚会、节庆活动,与影视网络传媒结合,能起到宣传茶文化及祖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效果。 表演型茶艺重在视觉观赏价值,同时也注重听觉享受。它要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借助舞台表现艺术的一切手段来提升茶艺的艺术感染力。 2、待客型茶艺 待客型茶艺是指由一名主泡茶艺师与客人围桌而坐,一同赏茶鉴水,闻香品茗。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茶艺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都直接参与茶艺美的创作与体验,都能充分领略到茶的色香味韵,也都可以自由交流情感,切磋茶艺,以及探讨茶道精神和人生奥义。 这种类型的茶艺最适用于茶艺馆、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普通家庭。修习这类茶艺时,切忌带上表演型茶艺的色彩。讲话和动作都不可矫揉造作,服饰化妆不可过浓过艳,表情最忌夸张,一定要像主人接待亲朋好友一样亲切自然。 这类茶艺要求茶艺师能边泡茶,边讲解,客人可以自由发问,随意插话,所以要求茶艺师要具备比较丰富的茶艺知识具备较好的与客人沟通的能力。 3、营销型茶艺 营销型茶艺是指通过茶艺来促销茶叶、茶具、茶文化。这类茶艺是最受茶厂、茶庄、茶馆欢迎的一种茶艺。演示这类茶艺,一般要选用审评杯或三才杯(盖完),以便最直观地向客人展示茶性。 这种茶艺没有固定的程序和解说词,而是要求茶艺师在充分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因人而异,看人泡茶,看人讲茶。看人泡茶,是指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生活地域冲泡出最适合客人口感的茶,展示出茶叶商品的保障因素(如茶的色香味韵)。 讲好茶,是指根据客人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巧妙地介绍好茶的魅力因素(如名贵度,知名度,珍稀度,保健功效及文化内涵等),以激发客人的购买欲望,产生“即兴购买”的冲动,甚至“惠顾购买”的心里。 营销型茶艺要求茶艺师诚恳自信,有亲和力,并具备丰富的茶叶商品知识和高明的营销技巧。 4、养生型茶艺 养生型茶艺包括传统养生茶艺和现代养生茶艺。传统养生茶艺是指在深刻理解中国茶道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佛教、道教的养生功法,如调身、调心、调息、调食、调睡眠、打坐、入静或气功导引等功法,使人们在修习这种茶艺时以茶养身,以道养心,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现代养身型茶艺是指根据现代中医学最新研究的成果,根据不同花、果、香料、草药的性味特点,调制出适合自己身体状况和口味的养生茶。养生型茶艺提倡自泡、自斟、自饮、自得其乐,深受越来越多茶人的欢迎。 成因 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据《华阳国志·巴志》:“园有方翡,香茗”记载,中国人工栽培利用茶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这悠入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人们首先把其当成饮料,用茶的自然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另外茶的又一重要功能是精神方面的。 人们在饮茶过程中讲求的享受,对水、茶、器具、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种茶事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会友。 茶本身存在着一种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到精神,从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到成为人际关系的媒介,逐渐形成传统东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国茶文化。茶的特殊自然功能使茶文化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占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国古代,文人用茶以激发文思;道家用以修心养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禅等,物质与精神相结合,人们在精神层次上感受到了一种美的熏陶。 在品茶过程中,人们与自然山水结为一体,接受大地的雨露;调和人间的纷解;求得明心见性回归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对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宫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 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衬托不同的主题思想,庄严华贵的宫廷完好;修身养性的禅师茶;淡雅风采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环境。对于再现生活品茶艺表演,不同类型的茶艺要求有不同风格的背景。 主题和表现形式的一致,通过背景衬托,增强感染力,再现生活品茶艺术魅力。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种形式的环境适合茶艺表演尚有必要探讨。背景中景物的形状,色彩的基调,书法、绘画和音乐的形式及内容,都是茶艺背景风格形成的影响因子。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步骤
茶道步骤:1、净手和欣赏器具;净手是卫生所需,也是出于对茶的尊重。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2、烫杯温壶;用开水把所有茶具冲洗一遍(包括茶杯、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等),既可以杀菌,同时也给茶具预热,这样的茶更快容易入味。3、放茶;把茶叶放到茶壶里,如果是比较熟悉茶道的人,会有自己独特的放茶手法,看起来可能更有味道。4、洗茶将热水倒入壶中,水与茶接触的一瞬间,茶叶仿佛也开始苏醒了。这是头泡茶,一般都要迅速地将茶汤倒出,茶就算洗好了。5、冲泡;洗好茶后,再把沸水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如果比较娴熟的茶人,或者处于茶道表演的需求,会有所谓凤凰三点头,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姿态优雅。6、春风拂面;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7、封壶;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此步骤要注意泡的茶类以及浸泡时间,别把茶焖熟了。8、分杯;用茶夹把品茗杯分为客人(切忌不要直接用手拿着杯口递给客人,否则不卫生,也不礼貌)。9、玉液回壶;此时就该公道杯出场了,把壶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的作用就在于均匀茶汤浓度,让大家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10、分壶;将公道杯中的茶分别倒入客人的杯中,此时要注意,千万不要倒满了,茶道讲究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情,其实简单理解就是避免倒的太满,客人烫手。11、奉茶;常用奉茶的方法一般是双手奉茶,用右手的伸掌礼表示请品茶,而客人则用右手伸掌礼进行对答,表示谢谢。奉茶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先长后幼、先客后主。12、闻香;在品茗之前,一般都会先闻闻茶香,尤其是好茶,未入口先闻其香。13、品茗;持杯手势:右手持杯,用拇指食指夹杯,中指托住杯底,并舒展开兰花指(男士就不需要有兰花指了)。这样的持杯手势称作三龙护鼎,三根指头誉为三龙,茶杯如鼎。
茶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最早记述于宋代,有“吃茶”之说。流行于唐代。 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展现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③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历史 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 茶道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以至于使不少人误以为茶道来源于他邦。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关于茶道的优美句子?
1、年轻时不会喝茶,老了也学不会豁达。2、愿有一方小院,三五好友,一壶茶!3、以茶会友,是礼,是交道,更是一面镜子。4、冬去又春来,愿为一茶守年华。5、茶花簇拥的栅栏下,是你我渐老的年华。6、一言一语一心境,一茶一酒一人生;一个人的茶道。7、茶与阳光,是生活不可辜负的浪漫。8、一杯茶,如你如我,岁月流转,却依旧芬芳。9、爱茶之人,坐在茶席上,便是一个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