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工
百燕之家 / 信息详情
金坛雀舌茶的制茶工艺
鲜叶采摘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经摊放,杀青,整形等工序,运用带、捺、压、抖等手法交替进行加工而成。 金坛雀舌茶采于谷雨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3厘米以下,通常加工500克特级雀舌茶需采4.0~4.5万个芽叶。要求芽叶嫩度匀整,色泽一致。不采紫芽叶、雨水叶,防止芽叶红变。采回的芽叶进厂后均匀摊在竹匾上,经3~5小时的摊放,方可炒制。其炒制工艺分杀青、摊凉、整形三道工序,运用搭、抖、捞、压、抓等手法交替进行加工而成。起锅:炒制雀舌茶用双手在洁净光滑的铁锅内进行,当锅温达80~90℃时,在锅面涂上少许乌柏油,特青烟消失后,投入250~300克摊放叶,采用抖、捞手法,将茶叶捞起抖散,散发部分水分后,锅温降至60~50℃,开始采用以搭为主结合抖、捞的手法做形。当芽叶形呈扁直,稍有触手感,含水量约25~30%时,起锅摊凉回潮约1小时左右,进行整形。整形:目的是进一步做形并达到足干。锅温掌握高、低、高的原则。下锅锅温60℃,随芽叶含水量减少,锅温降低(40℃)。将起锅时,锅温略升(50℃)。每锅投叶量约300~350克,以搭、压和抓的手法为主,结合理条手法,当茶叶达到扁、直、平、滑、形似雀舌,含水量6%左右,即起锅摊凉,冷却包装。贮藏:在装有块状石灰的铁桶或缸中,以防茶叶受潮变质。 金坛雀舌茶以其形如雀舌的精巧造型、翠绿的色泽和鲜爽的嫩香屡获好评。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金坛市引进名优茶机械,进行金坛雀舌茶机制试验,克服了手工炒制费工多、成本高、质量不够稳定等缺陷。通过试验,还探明了机制金坛雀舌茶的适制品种,以及各炒制阶段的适宜温度。机制金坛雀舌茶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整形理条→摊凉→辉干。适合于金坛雀舌茶的机制工序的要点在于:1.品种选择:龙井43、祁门槠叶种和鸠坑种为机制金坛雀舌茶的适宜品种。干茶外形形体小,状如雀舌。2.工艺要点:杀青:采用6CSF-30D滚筒杀青机,杀青时掌握15kg/h的投叶速度,温度控制在100℃左右。以100℃杀青叶质量最优,杀青均匀,无焦边。整形:选用6CDM-42型多功能机,以每次1.25~1.50kg的投叶量,槽温控制在90℃左右。以90℃处理的整形叶质量最优,整形叶扁平,色泽翠绿,香气纯正辉干:将6CDM-42型多功能机的摆动频率调整为130次/min,槽温控制在80℃左右。所制金坛雀舌茶干茶色泽翠绿,香气鲜嫩,品质优良。
黄花云尖的黄花云尖制茶工艺
制法分摊放、杀青、做形、头烘、二烘、拣剔、复烘等工序。杀青分生锅、熟锅,生锅完成“杀青”,熟锅结合做形。杀青既要高温快妙,又要避免焦叶、不匀,技术难度大。做形则是关键,理顺条后,轻捺轻压渐成梭状。各次烘焙之间,结合摊凉,足干成品,趁热装筒密封。
常听人说普洱生茶性寒,普洱熟茶性温;请问制茶工艺上哪一步致使茶性的转换?什么元素导致茶性的转换?
先说说普洱的制茶工艺:无论生熟茶,新鲜茶叶采摘后都必须经杀青、揉捻、晒干三大步骤,这三步完成后即是生普洱,如果再加一步发酵过程,即成熟普洱。所以关键工艺就是发酵。发酵过程导致茶性转换,一方面是由于发酵过程中有益菌群的综合作用;另一方面促进茶叶中多酚类物质酶性和非酶性的氧化,致使苦涩味减少。采纳哦
铁观音清香和浓香在制茶工艺上有什么区别
铁观音清香型属于发酵较轻微的茶叶,清香型茶叶有正炒(正味)、正消、消青、等,口味不一,浓香型属于重发酵茶叶,制茶时间比较长。口味有,消拖,拖酸,等,我是铁观音茶农,有不懂的地方可问我。
南糯白毫的制茶工序
南糯白毫采制技术,与其他名茶不同。春茶于谷雨后开园,新梢已形成“开面”,采摘标准以对夹二、三叶和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采回后及时板片,将嫩叶(未开面)、老叶(已开面)分离出来炒制瓜片,芽、茎梗和粗老叶炒制“针把子”,作副产品处理。 生锅与熟锅: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生锅温度100℃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约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鲜叶下锅后用竹帚或芦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炒至叶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时即可出锅,及时上烘。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页、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片、老片混匀。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要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此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热浪滚滚,人流不息,实为中国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拉来拉去,一个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基本的制茶工序是什么?
茶青经过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等制造工序(不发酵茶略前二项,后发酵茶在揉捻后增加渥堆)后制成茶称为初制茶。
福鼎白茶古法制茶工艺是怎样的?
白茶,是轻微发酵茶,不经过揉稔(新工艺白茶是特例,在萎凋后会轻揉)、只经萎凋文火足干后制成的茶叶。
臻溪金毛猴红茶制茶工艺与传统红茶有何区别?
一个好喝 一个不好喝
水仙茶饼的制茶工艺
水仙品种鲜叶具有梗粗壮、节间长、叶张肥厚、含水量高、容易发酵红变的特点,其做青有“懒水仙”之说,制作务必精细规范。水仙茶饼制作工艺流程:鲜叶→晒青→晾青→做青(摇青与晾青交替)→杀青→揉捻→造型(含造型与定型)→烘焙。2.1 鲜叶水仙品种嫩梢持嫩性较强,采摘宜开面采,原则上要做到嫩度宁嫩勿老,采摘叶数宁少勿多。采摘标准是采小至中开面二三叶。生产上应尽量做到不同成熟度、不同时段、不同茶园的鲜叶分开做青。2.2 晒青水仙品种晒青程度要晒足,减重率为10%-15%(清香型产品除外)。生产上应根据个人的做青技术、季节天气变化、做青环境条件、加工没备条件和劳力安排情况综合考虑,掌握好晒青程度。2.3 晾青晾青方法是将晒青叶均匀铺在水筛,薄摊,上架,适度保持青房通风透气。与摇青交替地行。做青后期阶段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如增加青房密闭度和适当增厚摊青量,以保持青房相对湿度和护水养青。2.4 做青传统工艺做青前期阶段使用水筛摇青,认为水筛摇青作用力较小,青叶不会过早擦伤红变,容易控制。事实上,水筛摇青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对做青前期阶段的“摇活”也就是通过摇青作用力促进水分传输的效果并不理想,而摇青机摇青作用力的机械运动力较大,有利促进青叶水分传输,容易 “摇活”。笔者经过试验总结认为,只要对摇青机进行改造,其摇青作用力的机械摩擦力就不会造成青叶局部过度损伤而红变,非常适合水仙“娇小姐”做青,完全可替代水筛摇青。2.4.1 摇青机摇青机直径60cm最宜,最大不超过70cm。可把摇青机的长度延长,解决摇青量少的问题。转速以16-20转/min为宜,最快不超过22转/min。摇青机中间设轴承,加大青叶‘局部擦伤,茶青翻转机械运动效果差,应将中间轴承除去,改用在摇青机外侧两头用十字木板和铁圈用铁钉钉紧加固支撑。投叶量以摇青机容量的1/2-2/3为宜。2.4.2 摇青技术。掌握轻摇薄摊多晾原则,随摇次增加作用力加重,且有明显的跳跃程度,才能摇出高香味浓品质。各次摇青适度感官判断与闽南乌龙茶制法基本相同。水仙茶饼后期的造型和烘焙工艺存在明显的“后续发酵”,做青发酵程度掌握比制水仙散茶略轻。2.5 杀青杀青掌握“高温、抖炒、杀老”技术,可提高成茶香气,促进“三色茶”形成。方法是炒锅温度达270-300~C,投叶量小,如110型滚筒杀青机不超过15kg,适度是杀至青叶含水率58%-60%。2.6 揉捻揉捻影响茶汤浓度。揉捻方法是“趁热、重压、短时”,以揉出茶汁,揉成条索为适度。由于定型工艺和烘干工艺属于关键性制茶工艺,特此重点介绍如下:
凤凰单枞的制茶工艺
凤凰单丛茶千姿百媚,丰韵独特的品质,是历代茶农沿用传统的工艺,精心制作而成。在传承工艺的历程中,不断的认识、改良、创新、向前迈进。凤凰人总结出一套有别于其他茶类的、独特的单株采制经验。这是一个经历了漫长的沉淀积累,凝聚着古今一代代茶人聪明智慧的优秀作品。在凤凰茶乡,茶农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传授 "制茶经",如何制好茶,卖出好价格……将成功喜悦感与他人分享。纵观凤凰单丛的产制全程,我们可见,从单株培育开始,为单株采制奠下分类基础;单株采制的独特工艺,又为单株鉴定品质提供了机理保障。这是一个从优化良种开始,发展名优茶的良,性循环产链。凤凰单丛茶的采摘初制工艺,是手工或手工与机械生产相结合。其制作过程是晒青一晾青一做青一杀青一揉捻一烘焙6道工序。其中环环紧扣相关,每一工序不能粗心随意,稍有疏忽,其成品非单丛品质,而降为浪菜或水仙级别,品质价格相差甚远。 凤凰单丛茶的制作程序,是从鲜叶采摘开始的。当新梢出现驻芽,一般采2~5叶。不能过嫩采摘,因鲜叶太嫩,其所含苦涩味物质多;也不能过老采摘,鲜叶粗老,叶细胞老化,纤维素多,制成干茶外形及滋味都差。所以,掌握芽叶生长在一定的成熟度 (嫩对夹叶),适时采摘。采摘时间。要选择晴天下午1时至4时。制单极茶,鲜叶一定要经过晒青,晴天采摘有利于晒青。选择下午采摘,对鲜叶晒青有利因素是:下午4时以后,阳光的漫射不强烈,可避免灼伤鲜叶;适宜鲜叶轻度萎凋,水分适度挥发,增进鲜叶有效成分。鲜叶采摘要求:做到手快、眼快;轻采轻放;松堆、分类隔开;及时晒青。所谓轻采轻放,即采摘时防止折断叶片,避免芽叶损伤;防止叶片在采摘时,被手温传热影响红变。松堆,即采下来的鲜叶不能压实,防止叶温升高;鲜叶采摘后要分类隔开,因茶树品种不一,采下来的茶青有乌叶、白叶、厚叶、薄叶、大叶、小叶之分,应分别置放茶筐,以利于分类加工;采回来的茶青,要及时晒青,如果阳光强烈,或当天采青叶数量多,不能马上晒青的鲜叶,应及时薄摊置放,为晒青程序作准备。 将采来的青叶,利用日光萎凋叫晒青。晒青的目的,是通过阳光照射,便茶青中一部分水分和青草气散发,增强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促进茶青内含物及香气的变化,为后续做青的发酵过程创造条件。这是凤凰单丛优异品质形成的第一个环节。晒青工序,一定要按各种茶青的叶质情况,合理、均匀晒青。按 "一薄、二轻、二重、一分段"的原则操作。一薄,即晒青时,要做到叶片薄摊不重叠,使茶青叶受阳光照射后,达到水分蒸发一致和叶温一致。二轻,即茎短叶,薄叶片含水分少的应轻晒;在干旱天气,空气湿度小,采摘的青叶要轻晒。二重,即茎叶肥嫩,含水分多的叶片要重晒;在雨后采摘,空气湿度大的要重晒。一分段,即茎长叶多,老叶多的青叶要分段晒,即晒一段时间后,放置阴凉处,让其水分平衡再晒。如果一次重晒,会造成水分失调,形成干茶后,香气不高带苦涩味。晒青工具:一是用竹蔑编织成的竹筛,茶农们称谓 "水筛",直径约120厘米,边高4厘米,筛孔直径0·66厘米,用于摊放鲜叶。每水筛摊放鲜叶约0·5公斤,摊放厚度越薄越好。晒青工具之二有晒青架,架高80~90厘米,宽约80厘米,用于承放多层水筛。晒青架应置于厂房外阳光充足处,薄摊好的茶青叶置于水筛中,承放在晒青架上,让阳光照射,不宜翻动。制作凤凰单丛茶凤凰单丛,晒青最佳时间为下午4时至5时,掌握晒青时间长短,应视叶张的厚薄、含水量多少、阳光强弱等因素来决定。在气温25℃左右条件下,晒青时间约15~20分钟。在生产中,制茶能手凭综合经验,掌握晒青程度。晒青程度要掌握:1.叶片失去原有鲜绿光泽,转为暗绿色;2.青叶基本贴筛,叶质柔软已失去弹性;3.茶青略有水香形成;4.茶青失水率约为10%~15%左右。晒青工序注意事项有:1.阳光强烈时不能晒青,避免灼伤叶片;(2)避免晒青不足或晒青过度。晒青不足时,茶青含水量过多,少数叶张会变软,多数叶张呈紧张状态,导致成茶青条多,滋味苦涩;若晒青过度,因叶子失水过多,部分嫩叶会变红起皱,茶青就会还阳不起来,导致晾青时叶子不能恢复紧张状态,影响下一步的生化变化。 将晒青后的茶青连同水筛搬迸室内晾青架上,放在阴凉通风透气的地方,使叶子散发热气,降低叶温和平衡调节叶内的水分,以恢复叶子的紧张状态,称为晾青。随着晾青时间增长,叶子又会呈萎凋状态。晾青,要做到薄摊,即一般青叶堆摊厚度不高于3厘米,如果堆摊过高,会造成叶温升高而致发酵加快,出现早吐香现象。 做青是香气形成关键的工序,关系至成茶香气的鲜爽高低,滋味的浓郁淡薄。做青是由碰青、摇青和静置3个过程往返交替数次进行。在整个做青过程。要密切关注青叶回青、发酵吐香、红边状况,结合当天温湿度气候,看茶做青。这是一个积聚相当丰富经验的综合判断,许多制茶能手,是以铁棒磨针之工夫,非一日之功。做青间要求室温20℃左右,相对湿度以80%为宜。碰青原理是:用双手从筛底抱叶子上下抖动,使茶青相互碰击,起到磨擦叶缘细胞,产生发酵作用。在多次碰青过程中,青叶的气味从青草气味→青香气味→青花香味→逐渐转为凤凰单丛茶各品种特有的自然花香微轻香气。碰青的原则:必须视原料、品种、时间、晒青程度和天气情况而灵活掌握。碰青次数,一般是5次。每次碰青后,通过静置,会产生回青状态。在整个做青工序,以感官判断"看青碰青",一般掌握手的力度应先轻后重,次数由少到多,叶片摊放先薄后厚的原则。做青工序技术性较强,有五个关键问题细述如下:1·夜间进行做青 在夜间做青的茶叶,通常是在下午一时左右开始采摘的鲜叶,具备的水分较平衡,有效物质多;夜间空气温度大,有利于茶叶的回青;二是夜间气温低,便于制茶操作,凤凰人的思想有一个概念,"过夜"是好茶,因而,在操作方面比较细致,综合这几个因素,在夜间进行做青较有利于白天制作。2·做青工序中,要考虑如何保证茶青回青 茶青在碰青后如果不能按时回青,其制成的干茶一定带苦涩味。茶青的回青原理是:在晒青过程中,叶片受日光照射水分消失快,而枝条叶脉水分消失慢,形成叶片与枝条的含水量不同。在碰青过程中,通过振动刺激,枝条叶脉的水分在循环流动,不断补充到叶片细胞中,使枝、叶水分协调平衡,形成茶叶的回青。通过水分的相互间流动,把枝条叶脉里所含的有效成分,输送到叶片细胞,同时,可减少苦涩味。因此,在做青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好水分的平衡,达到按时回青,在正常的加工中,通过第三次碰青,就要达到回青。3.做青叶吐香时间的掌握关系到成茶的香气高低,品质优次 做青过程中,常出现先吐香,慢吐香,不吐香的现象,而相应制成的干茶香气表现为香气不高、不清、无香。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引起茶青的发酵,在操作过程中温度愈高,芳香物质的分解越快,形成先吐香,相反就慢。所以,在做青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气温操作,控制做青叶适时吐香。在第三、四次碰青、静置阶段,感觉香气转变明显加快,从淡淡的水香逐渐转微花香至花香显露。此时,是转接下一工序的邻界点。随着做青、杀青、揉捻、烘干过程,品种的自然香型特征越发明显。4·做青叶的红边程度,是判断发酵的依据 其原理是,在碰青过程,给予茶青一定力度的碰损,使边缘叶细胞在酶的活动下,氧化而形成红边状态。其发酵适度与否,直接影响茶叶的质量。在碰青过程中,如果红边不够就要通过摇青,给予一定的力度磨擦叶片边缘;如果红边过多,就要减少摇青力度,控制氧化。 5·发酵过程,必须有一定的适宜温度 正常20℃左右,是制好茶的最佳温度。如果气温偏低,就必须把摇青时间延长,反之,温度过高,应把青叶松堆、薄摊,降低叶温,控制叶发酵在做青过程中,如果遇到北风干燥天气,室内湿度低,影响青叶回青。此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保持一定湿度,控制青叶水分消失过快。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茶产业的进步。今天,一部分凤凰茶农,应用现代空调设备,保证做青过程的温湿度适宜,精心加工各种香型的名优单丛茶。加工过程中,做青 (摇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青叶 的回青阶段,就是从第一、第二次碰青之间,每次间隔时间掌握 1·5~2小时,在这过程中重点解决青叶回青。在操作时要均匀,轻碰,松放、薄摊。青叶经过晒青后水分消失,形成柔软状态。如果碰青力度重,易使叶脉和叶细胞断折破损,影响水分循环补充,形成水分失调,不利于回青。青叶的发酵阶段为第二阶段。第三次碰青到杀青,每次碰青间隔时间掌握2~2·5小时,这一过程重点注意发酵、吐香、红边现象。在正常情况下,青叶从第三次碰青时就出现吐香,如没有出现吐香,就是温度偏低,发酵慢。应采取措施提高温度,加快发酵吐香。另外,从第三次碰青时青叶开始出现轻微红边状态。第四和第五次碰青后,两手紧握筛沿,用力做回旋转动,使叶梢在筛面作圆周旋转与上下跳动,使叶与叶之间相互碰撞、叶片与筛蔑相互磨擦,这就叫摇青。通过五次碰青后,发酵程度已达到出现红边,叶形呈汤匙状,香气显清花香味,即为碰青、摇青适度。 杀青,也叫炒青。杀青的目的,是用高温抑制做青叶的酶促氧化,控制茶叶色、香、味的形成。杀青方法:手工杀青,用口径72~76厘米的平锅或斜锅,锅温掌握在200℃左右,青叶投人锅时,发出均匀的响声。每锅投叶量1·5~2公斤。通过均匀翻动,开始以扬炒,让其青臭味挥发,以后转为闷炒,防止水分蒸发太多。炒至叶色渐变浅绿,略呈黄色,叶面完全失去光泽;无青臭气味,气味变成微花香(品种香),即为杀青适度。机械杀青在凤凰茶区己广泛应用,制茶能手不用打开杀青锅门,以贴近锅旁嗅闻气味,即可判断杀青适度出锅时间。杀青工序注意事项有:(1)乌叶与白叶要分开杀青,根据青叶不同形态、茎细嫩、叶质厚薄、含水量的不一,掌握时间及火温要求应不同。(2)火温控制适当,温度应先高后低,防止青叶烧焦。扬炒时间不宜太长,防止出现失水太多,叶片干枯、碎裂。火温不宜太低,闷炒时间不宜太长,防止出现叶片氧化红变。杀青适度的叶质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做形。 揉捻的目的:是使茶条成型,外型美观;使叶细胞破碎,茶叶内含物渗出黏附于叶面,经过生化作用,使茶叶色泽油润,滋味浓醇、汤色艳亮、耐冲泡。揉捻过程的掌握要领如下:(1)青叶出锅后,应稍透散水气,随即进行温揉,温揉叶质柔软易卷曲成条造型。(2)揉捻的力度应掌握先轻后重,宜逐渐加压,以揉出茶汁为适度,不宜用力过重。(3)如外形不壮直紧结,要进行第二次复炒、复揉以增强外形条索紧结。(4)揉捻过程,避免叶温升高,防止水闷产生。揉好的茶叶要及时拆松、薄摊,并及时进行烘焙,防止茶叶继续氧化,导致成茶滋味欠爽,汤色暗红。 凤凰单丛茶烘焙方法分为初烘、摊凉、复烘3个阶段。其目的是蒸发叶内多余水分,促使叶内含物起热化、构香作用,增迸和固定品质,以利贮藏。初烘:将揉捻叶置于烘笼内进行第一次初焙,火温要掌握在130~140℃,时间5~10分钟,中间要翻拌两次,翻拌要及时、均匀,摊放厚度不能高于1厘米,烘至六成千则可起焙摊凉。摊凉:1—2小时,摊凉厚度不能高于6厘米,待初烘茶叶凉透,梗叶水分分布均匀为适度。复烘:将初烘叶进行第二次复焙,火温掌握在100℃左右,摊放厚度不能高于6厘米,烘至八成干则可起焙摊凉。最后,进行第三次烘干,火温掌握在70—80℃,烘至足干一般需2-6小时。凤凰单丛茶不能一次烘干。烘干是茶叶品质优劣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在烘焙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茶叶变化情况,注意调节温度,初烘火温宜高一些,复烘火温宜低,烘笼上要加盖,以免香气散失。烘焙过程及时翻拌、坚持薄焙,多次烘干,促进茶叶色泽和香气、滋味综合显优。 烘干完成茶叶要摊凉后及时贮藏,防止吸湿和生杂味。贮藏时包装物应不带其他杂味并起防潮作用,装后置于干燥处。凤凰茶农制作好转人存库产品的保管方法,是用白布袋内衬塑料袋,或用大铁锌桶或不锈钢桶贮装,可起到防光和防潮作用。用于销售包装的产品,用双层纸包装成长方立体型半斤装、2两装等,广东群众和许多海外侨胞,熟悉这种世俗沿袭的传统产品,亲切地称谓为"枕头包"。看着茶农们包装这种 "枕头包"单丛,犹如在观赏工艺造型。他们不用模具,就凭一双手,灵巧飞快地折叠出棱角分明,似如统一从模具出来一样,形状整齐的"枕头包"。这种包装产品虽然朴实无华,但是,许多外地的茶商或销售商,要完成这种包装形式,确是 "无从下手",需要用木模配置,才能一般整齐。今天,凤凰人在保留传统包装的同时,开发出一系列防光、防潮、无异味的新型包装,有用于礼品的罐装产品,铝薄袋、小泡装(当然,单丛茶易碎,小泡袋不适用)等等。在市场上广为畅销。
有谁能告诉我铁观音的制茶工艺流程
1、采摘 在晴天的正午----下午3时采摘的鲜叶质量最好。而且茶叶的鲜嫩度要适中。要符合这两个条件,一个茶季其实没几天,如果下雨,就全泡汤了。 如果要制作高档的铁观音,有严格的采摘标准。一般选三叶一芽,鲜嫩度适中。枝梗宜短,细小,这样枝梗的含水量才会少,制作出来才会形成高档气质。2、晒青茶青采摘回来后,要将其薄薄的摊凉在地上晒青。晒青形式有很多种,有的是摊在水筛上架在架子进行;有的是直接摊铺在地上;有的在地上铺上竹筛进行。晒青的目的是先使箐叶蒸发部分水分,促进鲜叶内含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为摇青作准备。3、晾青=摊青静置青叶经过晒青后,将青叶归筛,放入做青室静置,青叶经过晒青时,会蒸发部分水分,青叶成遢软样,在青间静置时,叶梗、叶脉的水分这时会往叶面补充,这时,叶面又会挺直起来。4、摇青当青叶静置后,根据青叶的水分变化情况,就可以决定是否摇青了。将水筛中的青叶倒入竹制“摇青机”中准备摇青。 就是用电动机让摇青机转动。鲜叶在摇青筒中进行碰撞、散落、磨擦运动,大部分叶缘细胞破碎和损裂,水分发生扩散和渗透,细胞间隙充水,叶硬挺,青草味挥发。作用:使叶缘细胞组织受摇青机的磨擦作用以及叶与叶之间的碰撞作用而被破坏,使茶多酚等化合物与酶接触,促进物质的转化;同时,水分也缓慢地蒸发而减少。摇青与摊青是反复多次交替进行的。其是形成茶叶品质最关键的环节。摇青与摊青合称做青,做青适度的标准就是所说的“绿叶红镶边”。5、炒青也称作杀青其目的是利用高温,迅速破坏酶的活性,巩固已形成的品质。6、 包揉整形把杀青后的茶叶包在特制的布里,利用“速包机”把整个茶叶紧包成球状。揉捻:将打包好的茶包再次进行揉捻做形 。茶球在紧包的状态下在揉捻机中滚动,里面的叶子受到挤压会慢慢形成“颗粒状”,从叶状到颗粒状的神奇之作全在这里,当然是要经过很多遍的操作。7、 烘干=焙火将茶揉捻好后就要将其焙火,把茶团解块后摊铺在竹筛上放在铁架上,至于炉中焙烤 。包揉、揉捻与焙火是多次重复进行的。直到外形满意为止。最好才焙火烤干成品。 以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铁观音的生产过程,其实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一个环节出差错,就不能成好茶。
杀青是制茶工艺中很重要的一步,杀青的作用是什么?
可以进一步去除水分,通过杀青调整茶叶的结构,方便揉搓茶叶,搓出来的茶叶口感会比较好。
贵定云雾茶的制茶工艺
贵定云雾茶,每年于清明前后,开园采摘嫩芽“鸦雀嘴”,采用民间传统的手工炒、揉加工方法,经三炒、三揉、揉团、提毫、温火慢烘,保持其原芽的鲜锐、形状和茸毫,精工巧制、精湛独特,成品茶条索紧卷弯曲,嫩绿充分显毫,外形匀称美观,形若鱼钩,茶汤亮绿,汤色清澈,浓酽明亮。 贵定云雾茶炒制工艺精巧,有三炒三揉后烘干和四炒四揉再烘干两种炒法。三炒三揉后烘干的工艺是:杀青、揉捻、二炒 (搓条与搓紧条索)、三炒 (揉团提毫)、烘干。四炒四揉就是多一道搓团提毫过程。杀青锅温 85~90℃,投叶量 1000~1250克,历时 10分钟左右。揉捻时间 5分钟左右,达到初步起条的目的。二炒锅温 70℃左右,散发部分水分后,抓紧时机热锅搓条,起锅搓揉,紧细条索。三炒和四炒的锅温 50℃左右,边抖边揉边搓团、解团,反复多次,手势由重到轻,搓至形如鱼钩,茸毫显露即起锅摊凉。最后在锅内低温烘至足干。全程历时约 2小时。
红茶发酵新技术研发,再为制茶工业“添砖加瓦”
近日,国内各地的春茶采摘、制作工作陆续进行。制茶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工艺,伴随着制茶制动化工艺水平的提升,国内制茶设备层出不穷,为茶叶的工业化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日前,安徽某研究团队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简单、客观的红茶发酵程度综合评价方法。红茶在我国的种植面积非常广,种类也十分繁多。2005年以来,我国红茶行业走出低谷,进入振兴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红茶生产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制作红茶的相关设备也在不断增加,包括萎凋设备、揉捻机、发酵箱、烘干设备等。安徽省这一科研团队此次发表的技术就于红茶制作中的关键步骤发酵相关。发酵这一过程能使得红茶叶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又能为茶叶带来外观的物理变化。因此,红茶的发酵十分重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生产人员或相关设备能够正确判断红茶发酵程度,以避免出现发酵不足或发酵过度的情况。科研人员介绍,他们使用了近红外光谱技术来检测茶叶在发酵过程中主要内含化学成分的变化,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监控茶叶外观颜色的变化。将茶叶发酵过程转变为可以量化的数据,从而实现对发酵过程的正确掌控。据了解,该系统能在1分钟之内完成发酵过程的判别,极大地提升了红茶的标准化生产水平。目前,自动红茶生产设备的优势逐渐凸显,采用自动生产线生产的茶企不断增加,为设备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例如安徽省黄山市种植了非常受消费者青睐的祁门红茶,为了提升体总化生产水平,当地不少企业都引入了红茶全自动生产线。据悉,产线一天能实现鲜叶加工2万多斤,精制红茶产出1吨多,劳动力成本下降的同时,产品的标准化也得到了保证。自动制茶设备市场扩大的同时,不少制造企业也将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新型茶叶制作技术不断面世。北京某创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C-6CR-50数控揉捻机,融入了先进的数控技术,压力、转速和时间可实时进行调整,生产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实现了制茶工艺参数化、生产规模化。日本某制作所研究的红茶发酵设备也受到了业内的关注,据了解,该设备集成了多种新兴技术,超声波加湿器调节发酵室湿度、变频器控制传动调节发酵时间等等。并且,设备上使用了丙烯玻璃门,内部发酵情况一目了然,。此外,面对设备着火或茶叶堵塞等突发情况,设备能自动监测并通过蜂鸣报警器警示,从而保障生产安全。如今,不少地方都在推进茶叶自动化生产,相关技术和设备性能也都在不断提升。在此环境下,作为制造设备制造商应及时转变发展模式,促进设备向简单加工型向复式成套型发展,粗放型向高科技、连续化、清洁化发展,创新优化生产技术,推动国内茶行业走向新的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