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小凡
-
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驰名中外,是名茶中的珍品,凡真正品尝过西湖龙井茶的人都能体会到色、香、味、形四绝的独特品质。西湖龙井茶清代被指定为皇室贡品,新中国成立之后列为国家礼品茶。西湖龙井茶生产历史悠久,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天竺、灵隐二寺产茶。那时按林洞山峰产地称茶名,叫“香林茶”、“白云茶”、“宝云茶”。
以龙井称茶名始于宋朝,到清朝才真正扬名。历史上,按产地分狮、龙、云、虎、梅五个字号,建国后合并为狮、龙、梅三个字号,五十年代茶叶实行统购统销后统称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独特的品质,是特殊环境水气土壤条件孕育和独特加工工艺制作而成。龙井茶区东临西湖,南向钱塘江,西北环山,恋峰起伏,群山叠翠,古木参天,溪涧径流遍布;茶树长年处于“不雨山长涧,无云水自阴”的水气生态环境中。由“西湖石英”岩的残坡积物和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风化而成的白砂土与黄红壤土,所含微量元素适宜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
龙井茶是以泉名冠茶名,龙井村上有龙井泉,一年四季取水不干。相传龙井泉直通东海,早在三国时代,人们就在井旁祭神求雨。明朝驻浙总兵李德领兵驻扎在凤篁岭下,正统十三年(1448年),杭州天大旱,兵卒到龙井取水,一时流量不足,李令兵士掏井,掏出吴国赤乌年号银条、玉佛,北宋时金元宝等祭神之物;再掏,忽然乌云密布,泉水汹涌。后来李德在龙井泉旁建寺,以泉名冠寺名,称龙井寺,也就是现在的龙井茶室。
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视察龙井茶区,品茶作诗,赐封狮峰山下胡公庙前十八棵茶为御茶。四次作诗对龙井茶的采摘、炒制、形状品质及茶农的辛苦都作了深刻的描述,在《坐龙井上烹茶偶成》一诗中,更是对龙井泉水冲龙井新茶品味,独特的烹茶方式,茶叶土壤、采摘季节作了刻划,特别是称赞其高雅的品质,把凤团御茶给比下去了。诗全文为:
龙井新茶龙井泉, 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出自烂石上, 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名, 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辩才在, 笑我依然文字禅。
辩才:天竺寺主持,姓徐名无象,法号辩才,1091年80岁圆寂于龙井。
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龙井茶大加赞誉,现已发现的专著有40余篇。苏东坡、唐韬的绝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如此湖山归得去,诗人不许做茶农”,反映出历代文人对龙井茶的酷爱。
建国后,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邓小平、江总书记、李鹏委员长等多次到茶区视察,关心龙井茶的生产。毛主席写有“龙井茶、虎跑水,天下一绝”的词句。朱德委员长写有《看西湖茶区》“狮峰龙井产名茶,生产小队一百家;开辟斜坡四百亩,年年收入有增加。”的诗。周恩来总理曾五次到龙井茶区的梅家坞村视察指导龙井茶生产,两次亲自修改由著名作曲家周大风先生创作的《采茶舞曲》。现梅家坞村建有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已成为茶区的一个旅游点。
《采茶舞曲》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歌词中写道“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表达了西湖龙井茶在物资短缺的时代,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当我们乘列车即将进入杭州站时,可以听到列车上播放的一曲《采茶舞曲》的优美旋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梅家坞,带到了当年的龙井寺,倾听周总理的教诲,共商共和国的建设大计;与爱新觉罗·弘历对饮西湖龙井茶,谈古说今论英雄。
- mBeta
-
来历:早先,龙井是个荒凉的小村庄,在山岙岙里,稀稀拉拉地住着十来户人家。人们在远山上栽竹木,在近山上种六谷,一年到头累死累活的还吃不上一顿饱饭。
在村边有间透风漏雨的破茅屋,里面住着一个老大妈。老大妈没儿没女,孤苦伶仃一个人。她年纪老了,上不了山,下不了地,只能照管照管屋子后面的十八株老茶树。这些茶树还是她老伴在世的时候栽的,算起来也有几十年啦。老茶树缺工少肥,新叶出得很少,每年只能采上几斤老茶叶。
老大妈是个好心肠的人,她宁愿自己日脚过得苦点,每年总要留下一些茶叶。天天烧镬茶水放着,还在门口凉棚下摆上两条板凳,给上山下岭的过往行人歇力时解渴。
这一年除夕,天落大雪,左邻右舍多少都办了点年货,准备过年。老大妈家里实在穷,米缸也快空啦,除了瓮里剩的几把老茶叶,别的什么也没有啦。但她仍旧照着老规矩,清早起来,抓把茶叶在镬里,发旺火,坐在灶前烧茶。这时,忽听“喉呀”一声,茅屋的门推开了,进来一个老头儿,身上落满雪花。老大妈忙站起身来招呼道:“老大伯呀,这山上风雪大,快进屋里坐!”
老头儿掸掸身上的雪花,走进屋里,一面向灶洞烤火,一面跟老大妈搭开话:“老大妈,你镬里烧的啥东西呀?”
老大妈说:“烧的是茶哩!”老头儿惊异地问道:“今天除夕,明天就过年啦,人家都忙着氽三牲福礼,你家怎么烧茶呢?”
老大蚂叹口气,说道:“嗳,我是个孤老太婆,穷呀!办不起三牲福礼供神,只好每天烧镬茶给过路人行个方便。”
老头儿听了哈哈大笑道:“不穷,不穷,你门口还放着宝贝哩。”
老大妈听了很奇怪,伸出头去向门外看看。仍旧是松毛搭的凉棚,底下两条旧板凳,还有墙角落头一只破石臼,破石臼里堆满了陈年垃圾——一切还是老样子。
老头儿走过来指指那只破石臼,说道:“喏,这就是宝贝呵!”
老大妈只当老头儿跟她寻开心,就笑着说:“一只破石臼也算宝贝?你喜欢,就把它搬走好啦。”
“哟,我怎么好白拿你的宝贝呢!把它卖给我吧,我这就去叫人来抬。”老头儿说完,就乐呵呵地冒着大雪走了。
老大妈望望破石臼,心想,石臼这么脏,叫人家怎么搬呀!就把里面盛的陈年垃圾扒进畚箕里,埋到屋后那十八株老茶树的树根上,又到龙井拎来一桶清水,把破石臼洗刷得干干净净的,洗下来的污水也泼在老茶树的树根上。
她刚把破石臼弄清爽,那老头儿却带着人走来了。他到门口一看,不禁大声叫了起来:“哎呀,宝贝呢?哎呀,宝贝呢?”老大妈弄得糊涂了,指着破石臼说:“这——这不是好好摆着吗?”老头儿顿着脚说道:“嗳,你把里面的东西弄到哪里去啦?”老大妈说:“我把它倒在屋后的老茶树根上了。
老头儿绕到屋后一看,果然如此,不禁连连顿脚道:“可惜,可惜,这破石臼的宝气就在那陈年垃圾上, 你既然把它埋在茶树根下,那就成全这十八株老茶树吧。”说完话,就领着人走了。
过了除夕和新年,很快,春天又到了。这年,老大妈屋子后面那十八株老茶树,竟然密密麻麻地爆出许许多多葱绿的嫩芽来。采下的茶叶,真是又细又嫩又香。
邻居见老大妈的茶树长得这样好,大家就砍掉竹木,收了六谷,用这十八株茶树的籽,在远远近近的山头上发起茶树来。一年一年,越发越多,越发越旺。到后来,龙井这一带地方漫山遍野都栽遍了茶树。
因为这一带地方出产的茶叶又细又嫩又香,吃起来味道特别美,所以“龙井茶”便在各地出了名。直到现在,茶农们都说,那老大妈屋后的十八株茶树,是“龙井茶”的祖宗哩。
=======
品种:西湖龙井茶的的采摘相当讲究。每年春天,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明前茶”。此茶嫩芽初迸,如同莲心,故又叫“莲心茶”。一斤干茶有三万六千颗嫩芽,是西湖龙井茶中的珍品。清明后到“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茶”,这时,茶柄上长出一片小叶,形状似旗,茶芽稍长,形状似枪,故又称“旗枪”。“立夏”时采摘的叫“雀舌”。再过一个月采摘的茶,谓之“梗片”。
特点:形状扁平挺直,大小长短匀齐,像一片片兰花瓣,色泽嫩绿或翠绿,鲜艳有光,香气清高鲜爽,滋味甘甜,有新鲜橄榄的回味。冲泡于玻璃杯中,茶叶嫩匀成朵,一旗一枪,交错相映,茶汤清碧,悦目动人。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于世。
工艺:西湖龙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级不同,加工技术也不尽相同,产品各有特色。特级西湖龙井茶全是采取手工炒制。鲜嫩的茶芽,在80度的温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炒茶每锅一次只能炒二两,一个熟练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
- wpwipi
-
龙井茶是杭州西子湖畔一颗璀灿的明珠,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龙井茶的产地在西湖龙井村狮子峰四周的秀山峻峰,故名西湖龙井。尤以龙井村产的狮峰龙井为珍。龙井茶以明前茶和雨前茶为上品。
龙井茶因揽山水之胜,林壑之秀,工艺之精而孕成出类拔萃的品质风韵。龙井茶按一芯两叶的标准采摘,以精巧的手工炒制而成。外形扁平挺秀,光滑匀齐;翠绿略黄,香馥若兰;泡在杯中,嫩匀成朵,交错相映,芽芽直立,栩栩如生,汤色明亮,滋味甘鲜。淡而远,清而香,别具风格,独树一帜。龙井茶以 "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
(一)初识仙姿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盛誉。优质龙井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为最好,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稍逊,称为雨前茶,而谷雨之后的就非上品了。明人田艺衡曾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语。
(二)再赏甘霖
“龙井茶、虎跑水”是为杭州西湖双绝,冲泡龙井茶必用虎跑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虎跑泉的泉水是从砂岩、石英砂中渗出,流量为43.286.4立方米/日。现在将硬币轻轻置于盛满虎跑泉水的赏泉杯中,硬币置于水上而不沉,水面高于杯口而不外溢,表明该水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碳酸钙含量低。请来宾品赏这甘霖清冽的佳泉。
(三)静心备具
冲泡高档绿茶要用透明无花的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碧绿的汤色、细嫩的茸毫,领略清新的茶香。冲泡龙井茶更是如此。现在,将水注入将用的玻璃杯,一来清洁杯子,二来为杯子增温。茶是圣洁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颗圣洁之心。
(四)悉心置茶
“茶滋于水,水藉于器”。茶与水的比例适宜,冲泡出来的茶才能不失茶性,双充分展示茶的特色。一般来说,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叶。现将茶叶用茶则从茶仓中轻轻取出,每杯用茶2~3克左右。置茶要心态平静,茶叶勿掉落在杯外。敬茶惜茶,是茶人应有的修养。
(五)温润茶芽
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水少许,以1/4杯为宜,温润的目的是浸润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为将要进行的冲泡打好基础。
(六)悬壶高冲
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这时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不仅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为了显示冲泡者的姿态优美,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
(七)甘露敬宾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茶人所遵从的茶训。将自己精心泡制的清茶与新朋老友共赏,别是一番欢愉。让我们共同领略这大自然赐与的绿色精英。
(八)辨香识韵
评定一杯茶的优劣,必从色、形、香、味入手。龙井是茶中珍品,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佳茗之称。其色澄清碧绿,其形一旗一枪,交错相映,上下沉浮。通常采摘茶叶时,只采嫩芽称“莲心”;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则称为“旗枪”;一芽两叶,叶形卷曲,形似雀舌,故称“雀舌”。闻其香,则是香气清新醇厚,无浓烈之感,细品慢啜,体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的感觉。
(九)再悟茶语
绿茶大多冲泡三次,以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因此,当客人杯中的茶水见少时,要及时为客人添注热水。龙井茶初品时会感清淡,需细细体会,慢慢领悟。正如清代茶人陆次之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也。”品赏龙井茶,像是观赏一件艺术品。透过玻璃杯,看着上下沉浮的茸毫,看着碧绿的清汤,看着娇嫩的茶芽,龙井茶仿佛是一曲春天的歌、一幅春天的画、一首春天的诗。让人置身在一派浓浓的春色里,生机盎然,心旷神怡。
(十)相约再见
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今天我们在此共饮清茶也是一种缘份。“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愿有缘再次相聚,谢谢大家。
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产于浙江杭州市西湖“龙井”而得名。它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于世外。
西湖既是游览胜地,又是茶叶的主要产区。这里产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唐代陆羽著的《茶经》中已有“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到了宋朝,宝云山出产的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出产的香林茶和上天竺白云峰出产的白云茶,都被列为“贡茶”。清乾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杭州狮峰胡公庙品饮龙井茶,赞不绝口,并以“览乡民采茶焙制之法,御制观采茶作歌”为题吟颂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假售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
漫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西湖龙井茶产地遍及西湖周围的群山,其中又以狮峰、龙井所产的茶叶品质最佳。这里峰峦起伏,溪流涓涓,林木葱郁,气候怡人;四季分明、雨量均匀,特别在春茶期间经常细雨蒙蒙,漫山遍野云雾缭绕,营造出茶树生长发育特别需要的“天时地利”。
西湖龙井茶的采摘和加工技艺相当讲究。每年春天,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明前茶”。此茶的嫩芽初迸,如同莲心,故又叫“莲心茶”,一斤干茶有三万六千颗嫩芽,是西湖龙井茶中的珍品。清明后到“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茶”,这时,茶柄上长出一片小叶,形状似旗,茶芽稍长,形状似枪,故又称“旗枪”。“立夏”时采摘的叫“雀舌”。再过一个月采摘的茶,谓之“梗片”。西湖龙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级不同,加工技术也不尽相同,产品各有特色。特级西湖龙井茶全是采取手工炒制。鲜嫩的条芽,在八十度的温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炒茶每锅一次只能炒二两,一个熟练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
西湖龙井茶的特点是:形状扁平挺直,大小长短匀齐,象一片片兰花瓣,色泽嫩绿或翠绿,鲜艳有光,香气清高鲜爽,滋味甘甜,有新鲜橄榄的回味。冲泡于玻璃杯中,茶叶嫩匀成朵,一旗一枪,交错相映,茶汤清碧,悦目动人。
、=、
西湖龙井茶
所属菜系:地方特产
菜肴口味:咸味
涉及食材:丸子,盐,……
产地:中国浙江杭州。
成因:西湖龙井茶产地遍及西湖周围的群山,其中又以狮峰、龙井所产的茶叶品质最佳。这里峰峦起伏,溪流纵横,林木葱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而均匀,特别在春茶期间经常细雨蒙蒙,漫山遍野云雾缭绕,构成了茶树生长发育特别需要的“小气候”。
历史:西湖产茶已有1200多年历史。唐代陆羽著的《茶经》中有“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到了宋朝,宝云山出产的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出产的香林茶和上天竺白云峰出产的白云茶,都被列为“贡茶”。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杭州狮峰胡公庙品饮龙井茶,赞不绝口。并“览乡民采茶焙制之法,御制观采茶作歌”。
品种:西湖龙井茶的的采摘相当讲究。每年春天,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明前茶”。此茶嫩芽初迸,如同莲心,故又叫“莲心茶”。一斤干茶有三万六千颗嫩芽,是西湖龙井茶中的珍品。清明后到“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茶”,这时,茶柄上长出一片小叶,形状似旗,茶芽稍长,形状似枪,故又称“旗枪”。“立夏”时采摘的叫“雀舌”。再过一个月采摘的茶,谓之“梗片”。
特点:形状扁平挺直,大小长短匀齐,像一片片兰花瓣,色泽嫩绿或翠绿,鲜艳有光,香气清高鲜爽,滋味甘甜,有新鲜橄榄的回味。冲泡于玻璃杯中,茶叶嫩匀成朵,一旗一枪,交错相映,茶汤清碧,悦目动人。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于世。
工艺:西湖龙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级不同,加工技术也不尽相同,产品各有特色。特级西湖龙井茶全是采取手工炒制。鲜嫩的茶芽,在80度的温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炒茶每锅一次只能炒二两,一个熟练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
- 苏州马小云
-
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驰名中外,是名茶中的珍品,凡真正品尝过西湖龙井茶的人都能体会到色、香、味、形四绝的独特品质。西湖龙井茶清代被指定为皇室贡品,新中国成立之后列为国家礼品茶。西湖龙井茶生产历史悠久,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天竺、灵隐二寺产茶。那时按林洞山峰产地称茶名,叫“香林茶”、“白云茶”、“宝云茶”。
以龙井称茶名始于宋朝,到清朝才真正扬名。历史上,按产地分狮、龙、云、虎、梅五个字号,建国后合并为狮、龙、梅三个字号,五十年代茶叶实行统购统销后统称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独特的品质,是特殊环境水气土壤条件孕育和独特加工工艺制作而成。龙井茶区东临西湖,南向钱塘江,西北环山,恋峰起伏,群山叠翠,古木参天,溪涧径流遍布;茶树长年处于“不雨山长涧,无云水自阴”的水气生态环境中。由“西湖石英”岩的残坡积物和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风化而成的白砂土与黄红壤土,所含微量元素适宜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
龙井茶是以泉名冠茶名,龙井村上有龙井泉,一年四季取水不干。相传龙井泉直通东海,早在三国时代,人们就在井旁祭神求雨。明朝驻浙总兵李德领兵驻扎在凤篁岭下,正统十三年(1448年),杭州天大旱,兵卒到龙井取水,一时流量不足,李令兵士掏井,掏出吴国赤乌年号银条、玉佛,北宋时金元宝等祭神之物;再掏,忽然乌云密布,泉水汹涌。后来李德在龙井泉旁建寺,以泉名冠寺名,称龙井寺,也就是现在的龙井茶室。
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视察龙井茶区,品茶作诗,赐封狮峰山下胡公庙前十八棵茶为御茶。四次作诗对龙井茶的采摘、炒制、形状品质及茶农的辛苦都作了深刻的描述,在《坐龙井上烹茶偶成》一诗中,更是对龙井泉水冲龙井新茶品味,独特的烹茶方式,茶叶土壤、采摘季节作了刻划,特别是称赞其高雅的品质,把凤团御茶给比下去了。诗全文为:
龙井新茶龙井泉, 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出自烂石上, 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名, 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辩才在, 笑我依然文字禅。
辩才:天竺寺主持,姓徐名无象,法号辩才,1091年80岁圆寂于龙井。
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龙井茶大加赞誉,现已发现的专著有40余篇。苏东坡、唐韬的绝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如此湖山归得去,诗人不许做茶农”,反映出历代文人对龙井茶的酷爱。
建国后,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邓小平、江总书记、李鹏委员长等多次到茶区视察,关心龙井茶的生产。毛主席写有“龙井茶、虎跑水,天下一绝”的词句。朱德委员长写有《看西湖茶区》“狮峰龙井产名茶,生产小队一百家;开辟斜坡四百亩,年年收入有增加。”的诗。周恩来总理曾五次到龙井茶区的梅家坞村视察指导龙井茶生产,两次亲自修改由著名作曲家周大风先生创作的《采茶舞曲》。现梅家坞村建有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已成为茶区的一个旅游点。
《采茶舞曲》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歌词中写道“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表达了西湖龙井茶在物资短缺的时代,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当我们乘列车即将进入杭州站时,可以听到列车上播放的一曲《采茶舞曲》的优美旋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梅家坞,带到了当年的龙井寺,倾听周总理的教诲,共商共和国的建设大计;与爱新觉罗·弘历对饮西湖龙井茶,谈古说今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