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萦
-
在辞典中,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烟。然而,烧狼粪就像是烧羊毛毡,冒出的烟是浅棕色的,比干柴堆冒出的烟还要淡。当狼粪下的干柴烧成了大火,狼粪也终于全部烧了起来,最后与干柴一起烧成了明火,连烟都看不见了,哪有冲天的黑烟?就是连冲天的白烟也没有。
古代烽火台上的所谓狼烟,绝不可能是用狼粪烧出来的烟。那种冲天的烟,完全可以用干柴加湿柴再加油脂烧出来,就是烧半湿的牛粪羊粪也能烧出浓烟来,而湿柴、油脂、半湿的牛羊粪要远比狼粪容易得到。
并且敦煌学者节正宇认为,烽火不是以狼粪为原料,燃烧狼粪时冒出的烟也不是直直地上升的。古代战争爆发时需要点燃烽火以报警,和平时期每天还要焚烧“平安烟”这就需要大量的燃料,若专门以狼粪为燃料,事实上很难收集到大量的狼粪。
那么古代烽火台燃烧的究竟是什么燃料呢?李正宇曾在西北地区的许多烽火台遗址里发现燃烧芦苇、红柳等植物留下的残迹。因此,他认为烽火台燃烧的实际上是芦苇、红柳,甚至杂草。
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权威和流行说法,纯属胡说八道欺人之谈,是胆小的华夏和平居民吓唬自己的鬼话。
既然狼烟肯定不是狼粪烧出来的,那么古代烽火台上燃起的冲天浓烟为什么叫做狼烟呢?狼烟这两个字确实具有比狼群更可怕的威吓力和警报作用,而狼烟肯定与狼有关。狼烟难道就是警报“狼来了”的浓烟?长城绝对挡得住草原狼群,而“狼来了”这三个字中的“狼”,实际上不是草原狼群,而是打着狼头军旗的突厥骑兵;是崇拜狼图腾、以狼为楷模,具有狼的战略战术、狼的智慧和凶猛性格的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等的草原狼性骑兵。草原人从古自今一直崇拜狼图腾;一直喜欢以狼自比,把自己比作狼,把汉人比作羊;一直凭以一档百的豪气藐视农耕民族的羊性格。而古代华夏农耕民族也一直将草原骑兵视为最可怕的“狼”。“狼烟”的最初本意应该是“在烽火台上点燃的、警报崇拜狼图腾的草原民族骑兵进犯关内的烟火信号” 。“狼烟”与狼粪压根儿就没有一点关系。
在辞典中,狼烟的解释如下:狼烟即烽火,古代烽火台上烧狼粪以报警,故名。
在古代人的文献中,狼烟的说法如下:
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北宋-陆佃《埤雅》中:“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北宋-钱易云:凡边疆放火号,常用狼粪烧之以为烟,烟气直上,虽烈风吹之不斜。烽火常用此,故谓‘堠"曰‘狼烟"也。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狼肠直,故边塞以狼矢为烟。
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七《守哨篇•草架法》云:“伏覩祖宗墩法举狼烟,南方狼粪旣少,烟火失制;拱把之草,火燃不久,十里之外,岂能目视!”
唐朝-李筌《太白阴经》载,烽火台上须置“炮石垒,水停,水瓮,生粮,干粮,麻蕴,火钻,火箭,蒿艾,狼粪,牛粪”
《武经总要》载宋代制度亦于烽台上“安火筒,置水罂,干粮,麻蕴,火钻,蒿艾,狼粪,牛羊粪”
连戚继光这样的实战派武将都明白:南方狼粪旣少,烟火失制;拱把之草,火燃不久,十里之外,岂能目视!
这是不是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靠柴薪是不能点燃又黑又浓足以报警的烟雾呢?
普天之下,鼠怕猫,羊最怕狼。将“狼烟”作为最恐怖的草原民族进攻的象征,暴露出汉民族的羊性或家畜性的性格本质。自从满清入关以后,由于游牧的满族热爱草原,懂得草原,因而暂时弥合了草原与农耕的矛盾,狼烟渐渐消散。但是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深刻矛盾并没有解决。不懂草原的汉人重新立国以后,狼烟彻底熄灭了,可是农耕民族垦荒烧荒的浓烟却向草原燃烧蔓延过去。这是一种比狼烟更可怕的战争硝烟,是比自毁长城更愚蠢的自杀战争。
大家举出来的例证主要是以下几个:
1、《狼图腾》一书中如何如何提到,狼粪烧不出烟;
2、狼粪非常难以得到,靠拣狼粪烧狼烟,是不可能的;
3、在烽火台内,多发现有柴薪,却很少发现有狼粪;
4、狼烟可以与狼子、狼兵、狼主一同看做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而并非是狼的粪便。
我大概看了一下,就是这四种例证。
逐一反驳如下:
1、《狼图腾》是一本小说,而并非是纪实文学,事实上,作者也不过在“196*~197*”年的内蒙古呆了11年。现代人对于古代的很多东西,都并不完全了解,甚至,现代科技无法再现古代很多文明成果。
另外,请大家尽量不要举例《狼图腾》,这本书我很不喜欢,这本书无视我国目前人口结构事实,充斥着大量挑起民族矛盾的文字。很多国内朋友甚至无耻地以成吉思汗为荣,以为成吉思汗是中华民族一员--包括《狼图腾》一书中也有这样的味道。
事实上,人家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帝国一共由四大汗国组成,当时的元朝,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四大汗国各自为政,甚至互相之间屡屡发生大规模战争。
另外,成吉思汗和他无耻的子孙们堪比希特勒,他们推行的政策,比法西斯更法西斯100倍,据考究,成吉思汗和子孙征战的数十年,杀戮人口过亿,“数千里间,人民杀戮几尽, 其存者以户口计,千百不一余。”大家知道当时全世界才多少人么?
《倚天屠龙》中提到,蒙古人毫无理由就屠杀天下张王李赵等大姓百姓,是事实。蒙古人在中国推行初夜权也是事实。蒙古人为了防止中国人造反,把所有铁器全部收集也是事实。
在蒙古还没有回归之前,把成吉思汗作为中国的英雄,是本世纪最大也是最无耻的yy。
扯远了,再扯回来。
2、狼粪非常难得到,靠拣狼粪烧狼烟,是不可能的。
这句话又是现在人坐在空调房间里说瞎话。
狼,曾经遍布我国北方地区,动辄数十头聚集。
如果没有爆发战争,往往一年都不会点燃一次狼烟。收集一年的狼粪,够不够点一次两次的?收集一个月的狼粪,够不够点一次的?
而且,狼粪在大规模应用中,是作为战争资源进行收集、运输、配给的--所以,不要想像着烽火台士兵没事干了,天天背个粪筐拎个粪叉漫山遍野去拣狼粪。
按照这个逻辑,那士兵是不是也要先去挖矿然后炼铁自己给自己打造武器呢--在网上在看到这种例证,先过过脑子然后再过嘴,不要一知半解。
3、在烽火台内,多发现有柴薪,却很少发现有狼粪。
烽火台里的士兵也是人,也要一日三餐,也要吃口热呼饭吧,在当时太阳能没有普遍之前,你总不能不让人家用柴薪生火做饭吧--其实,这种发现恰恰例证了,普通柴薪不能作为狼烟使用,否则,这好几百个烽火台中午一做饭,后方将领还不得紧张得尿裤子呀?
4、狼兵、狼子、狼主
这种称呼都是明朝各类演义中的称呼,大家可以翻阅一下明朝之前的各类演义,基本没有这种说法。而狼烟则是从唐朝以前就有。
因此,这个例证,也没有实际意义。
- tt白
-
狼烟
古代中国边境的士兵为了及时的传递敌人来犯的信息,在烽火台上点燃“燃料”,点燃时的烟很大,可以看的很远,就这样,一个烽火台接一个烽火台的点下去,敌人来犯的消息就传的非常快。
狼烟是两千年来让华夏人民望烟丧胆的,又有“烽火戏诸侯”、“狼烟四起”的成语典故。
在辞典中,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烟。然而,烧狼粪就像是烧羊毛毡,冒出的烟是浅棕色的,比干柴堆冒出的烟还要淡。当狼粪下的干柴烧成了大火,狼粪也终于全部烧了起来,最后与干柴一起烧成了明火,连烟都看不见了,哪有冲天的黑烟?就是连冲天的白烟也没有。
古代烽火台上的所谓狼烟,绝不可能是用狼粪烧出来的烟。那种冲天的烟,完全可以用干柴加湿柴再加油脂烧出来,就是烧半湿的牛粪羊粪也能烧出浓烟来,而湿柴、油脂、半湿的牛羊粪要远比狼粪容易得到。
并且敦煌学者节正宇认为,烽火不是以狼粪为原料,燃烧狼粪时冒出的烟也不是直直地上升的。古代战争爆发时需要点燃烽火以报警,和平时期每天还要焚烧“平安烟”这就需要大量的燃料,若专门以狼粪为燃料,事实上很难收集到大量的狼粪。
那么古代烽火台燃烧的究竟是什么燃料呢?李正宇曾在西北地区的许多烽火台遗址里发现燃烧芦苇、红柳等植物留下的残迹。因此,他认为烽火台燃烧的实际上是芦苇、红柳,甚至杂草。
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权威和流行说法,纯属胡说八道欺人之谈,是胆小的华夏和平居民吓唬自己的鬼话。
既然狼烟肯定不是狼粪烧出来的,那么古代烽火台上燃起的冲天浓烟为什么叫做狼烟呢?狼烟这两个字确实具有比狼群更可怕的威吓力和警报作用,而狼烟肯定与狼有关。狼烟难道就是警报“狼来了”的浓烟?长城绝对挡得住草原狼群,而“狼来了”这三个字中的“狼”,实际上不是草原狼群,而是打着狼头军旗的突厥骑兵;是崇拜狼图腾、以狼为楷模,具有狼的战略战术、狼的智慧和凶猛性格的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等的草原狼性骑兵。草原人从古自今一直崇拜狼图腾;一直喜欢以狼自比,把自己比作狼,把汉人比作羊;一直凭以一档百的豪气藐视农耕民族的羊性格。而古代华夏农耕民族也一直将草原骑兵视为最可怕的“狼”。“狼烟”的最初本意应该是“在烽火台上点燃的、警报崇拜狼图腾的草原民族骑兵进犯关内的烟火信号” 。“狼烟”与狼粪压根儿就没有一点关系。
在辞典中,狼烟的解释如下:狼烟即烽火,古代烽火台上烧狼粪以报警,故名。
在古代人的文献中,狼烟的说法如下:
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北宋-陆佃《埤雅》中:“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北宋-钱易云:凡边疆放火号,常用狼粪烧之以为烟,烟气直上,虽烈风吹之不斜。烽火常用此,故谓‘堠"曰‘狼烟"也。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狼肠直,故边塞以狼矢为烟。
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七《守哨篇•草架法》云:“伏覩祖宗墩法举狼烟,南方狼粪旣少,烟火失制;拱把之草,火燃不久,十里之外,岂能目视!”
唐朝-李筌《太白阴经》载,烽火台上须置“炮石垒,水停,水瓮,生粮,干粮,麻蕴,火钻,火箭,蒿艾,狼粪,牛粪”
《武经总要》载宋代制度亦于烽台上“安火筒,置水罂,干粮,麻蕴,火钻,蒿艾,狼粪,牛羊粪”
连戚继光这样的实战派武将都明白:南方狼粪旣少,烟火失制;拱把之草,火燃不久,十里之外,岂能目视!
这是不是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靠柴薪是不能点燃又黑又浓足以报警的烟雾呢?
普天之下,鼠怕猫,羊最怕狼。将“狼烟”作为最恐怖的草原民族进攻的象征,暴露出汉民族的羊性或家畜性的性格本质。自从满清入关以后,由于游牧的满族热爱草原,懂得草原,因而暂时弥合了草原与农耕的矛盾,狼烟渐渐消散。但是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深刻矛盾并没有解决。不懂草原的汉人重新立国以后,狼烟彻底熄灭了,可是农耕民族垦荒烧荒的浓烟却向草原燃烧蔓延过去。这是一种比狼烟更可怕的战争硝烟,是比自毁长城更愚蠢的自杀战争。
大家举出来的例证主要是以下几个:
1、《狼图腾》一书中如何如何提到,狼粪烧不出烟;
2、狼粪非常难以得到,靠拣狼粪烧狼烟,是不可能的;
3、在烽火台内,多发现有柴薪,却很少发现有狼粪;
4、狼烟可以与狼子、狼兵、狼主一同看做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而并非是狼的粪便。
我大概看了一下,就是这四种例证。
逐一反驳如下:
1、《狼图腾》是一本小说,而并非是纪实文学,事实上,作者也不过在“196*~197*”年的内蒙古呆了11年。现代人对于古代的很多东西,都并不完全了解,甚至,现代科技无法再现古代很多文明成果。
另外,请大家尽量不要举例《狼图腾》,这本书我很不喜欢,这本书无视我国目前人口结构事实,充斥着大量挑起民族矛盾的文字。很多国内朋友甚至无耻地以成吉思汗为荣,以为成吉思汗是中华民族一员--包括《狼图腾》一书中也有这样的味道。
事实上,人家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帝国一共由四大汗国组成,当时的元朝,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四大汗国各自为政,甚至互相之间屡屡发生大规模战争。
另外,成吉思汗和他无耻的子孙们堪比希特勒,他们推行的政策,比法西斯更法西斯100倍,据考究,成吉思汗和子孙征战的数十年,杀戮人口过亿,“数千里间,人民杀戮几尽, 其存者以户口计,千百不一余。”大家知道当时全世界才多少人么?
《倚天屠龙》中提到,蒙古人毫无理由就屠杀天下张王李赵等大姓百姓,是事实。蒙古人在中国推行初夜权也是事实。蒙古人为了防止中国人造反,把所有铁器全部收集也是事实。
在蒙古还没有回归之前,把成吉思汗作为中国的英雄,是本世纪最大也是最无耻的yy。
扯远了,再扯回来。
2、狼粪非常难得到,靠拣狼粪烧狼烟,是不可能的。
这句话又是现在人坐在空调房间里说瞎话。
狼,曾经遍布我国北方地区,动辄数十头聚集。
如果没有爆发战争,往往一年都不会点燃一次狼烟。收集一年的狼粪,够不够点一次两次的?收集一个月的狼粪,够不够点一次的?
而且,狼粪在大规模应用中,是作为战争资源进行收集、运输、配给的--所以,不要想像着烽火台士兵没事干了,天天背个粪筐拎个粪叉漫山遍野去拣狼粪。
按照这个逻辑,那士兵是不是也要先去挖矿然后炼铁自己给自己打造武器呢--在网上在看到这种例证,先过过脑子然后再过嘴,不要一知半解。
3、在烽火台内,多发现有柴薪,却很少发现有狼粪。
烽火台里的士兵也是人,也要一日三餐,也要吃口热呼饭吧,在当时太阳能没有普遍之前,你总不能不让人家用柴薪生火做饭吧--其实,这种发现恰恰例证了,普通柴薪不能作为狼烟使用,否则,这好几百个烽火台中午一做饭,后方将领还不得紧张得尿裤子呀?
4、狼兵、狼子、狼主
这种称呼都是明朝各类演义中的称呼,大家可以翻阅一下明朝之前的各类演义,基本没有这种说法。而狼烟则是从唐朝以前就有。
因此,这个例证,也没有实际意义。
- 晓月
-
狼烟不是狼粪烧出来的,烽火台燃烧的实际上是芦苇、红柳,甚至杂草。狼烟的最初本意应该是“在烽火台上点燃的、警报崇拜狼图腾的草原民族骑兵进犯关内的烟火信号”。“狼烟”与狼粪压根儿就没有一点关系。
- 天涯
-
传说是用狼粪,但是《狼图腾》的作者最后验证不是的,他用狼粪烧了,根本烧不出浓浓的黑烟,就连青烟都不明显。
- 我不懂运营
-
老人门都说是
- 左迁
-
书上说是,《狼图腾》
- 大鱼炖火锅
-
shi
- 里论外几
-
不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