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境漫步
-
红酒一般是红葡萄酒的简称。汉朝(最晚最晚三国初期)时期出现红酒了.三国魏文帝曹丕非常喜欢喝清徐葡萄酒。他在《诏群医》中写道:“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葡萄……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
资料
http://www.redwinelife.com/new/viewnews.asp?id=23428
根据《史记·大宛历传》中记载“宛左右以蒲萄为酒”可以看出,当时的大宛以及附近地区即新疆地域都已经盛产葡萄和葡萄酒了,古时将葡萄称为蒲陶或蒲桃,这一时期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根据《汉书·西域传》又载:“于阗国(今和田),有蒲陶诸果”“且末有蒲陶诸果”,且末国(今且末县,离尼雅很近),可见古代新疆早期的园林业较集中在塔里木盆地,主要以葡萄而闻名于世。根据《晋书载记第二十二·吕光》中记载了后凉主李光(公元386年-399年)“攻乌兹城时……入其城……家有蒲桃酒,或至前斛,经十年不败……。”,乌兹既新疆南部库车,这说明在公元四世纪的东晋,葡萄已经在新疆南部一带种植了,从家有千斛来看,当时的种植规模很大的。在六世纪的《齐民要术》中也记载了用埋葡萄藤过冬的种植法,这也说明当时在干燥寒冷地带已经有种植葡萄的经验了。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高昌张武顺等葡萄亩数及出阻酒帐》文书中来看,从事葡萄园和葡萄酒经营的人有地主、官吏、僧人和平民,其中僧人和法师经营的葡萄园比重最大,如大规模经营葡萄园5亩60步的抚军寺,储酒30斛,得酒11姓142斛,这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高昌寺院经济发达,酿酒技术的发达和酿酒业的兴盛。
根据目前新疆玛河流域(即新天酒厂和葡萄园所在地的玛纳斯河)、土鲁番、古楼兰、尼雅附近出土的一些文物来看,2000年前,新疆地域的人就开始用木制的破碎挤压器,将葡萄压碎,放进陶器中进行自然发酵,然后用胶泥封口,埋于地窖中,数月后,取其清汁,便可饮用。当时我们的先辈们,就已经掌握了利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来酿酒了,而且还知道了将葡萄酒埋在地下,保持恒温,储藏成熟方法。
在唐朝的时候,我国除了自然发酵的葡萄酒,还有葡萄蒸馏酒,也就是白色白兰地,以前就是在西方白兰地也都是白色的,只不过是在白兰地卖不掉的情况下,将白兰地放入橡木桶储藏后偶然发现比原来白色的白兰地好,形成了现在的金黄色的白兰地,其实最早的白兰地是西域人发明的,据《本草纲目》记载“葡萄烧酒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高昌得其法,出哈喇火者最烈,西番者次之,平阳太原者又次之”可见中原的葡萄蒸馏酒达不到西域酒的酒精度,自汉代新疆代称为西域,清代改称为新疆,这也说明,西域这里的葡萄的糖度高,葡萄汁蒸馏的酒精度也高。
- CarieVinne
-
考古研究表明,中国葡萄酒最早大约出现在公元前7000-5500年间。史书关于葡萄种植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周朝,但有关葡萄酒的文字记载,直到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朝才出现。《史记?大宛列传》写道:"宛左右以蒲陶为酒……汉使取其实来,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可见,直至西汉,内地中原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葡萄酒生产,葡萄栽种才刚刚开始。
在西域酿酒师的努力下,山西生产的葡萄酒在唐朝初现华章。唐朝武德年间(公元618-625年),李肇撰写的《唐国史补》中记录了当时的10余种地方名酒。"酒则有……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蒲桃……"河东即今天的山西中南部一带,"河东乾和"成为目前所知最早的葡萄酒商号,也是此10余种地方名酒中唯一的葡萄酒。
- wpwipi
-
而且那时候一定要用月光杯来盛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