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论外几
-
1、《七碗茶诗》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2、解释:
一碗喝下去滋润了嘴唇和喉咙;
两碗下肚打破了孤独烦闷的心情;
三碗喝下后搜肠刮肚寻章摘句,只记得文字五千卷;
四碗喝下轻微发了些汗,平生经历的不平事,都向浑身的毛孔发散;
五碗喝下后感觉全身的肌肉和骨头清爽无比;
六碗下肚感觉飘飘欲仙,通达神灵;
七碗就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习习清风徐徐生出。
相关推荐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全诗是什么?
全诗: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白话译文:高僧维摩生病了,维摩长者即知文殊与佛弟子将来,于是运用神力将室内搬空,变得一无所有,只自己睡在一床上。文殊菩萨入室,即向维摩诘长者问病。谢灵运已是在俗之人到处遨游。哪里需要魏帝的长生不老药,只需要唐卢诗中的七盏浓茶即可。出处:出自北宋苏轼的七言绝句《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在杭州任地方官时,他遍游佛寺,一天喝了七盏浓茶,兴致勃勃,把自己比作维摩菩萨,又比作谢康乐,并说饮了茶,药也不用吃了。公元1057年(宋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东坡七集》等,今存《东坡全集》150卷。2023-08-03 04:31:511
如何带喝七碗茶
步骤如下:1、一碗喉吻润。2、二碗破孤闷。3、三碗搜枯肠。4、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5、五碗肌骨清。6、六碗通仙灵。7、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在少室山茶仙谷茶仙泉隐居时所做的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2023-08-03 04:32:171
关于《七碗茶歌》的内容
七碗茶歌唐代·卢仝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白话译文喝第一碗唇喉都湿润,喝第二碗去掉了烦闷。第三碗刮干我的胃肠,最后留下的只有文字五千卷。第四碗后发出了轻汗,平生遇见的不平之事,都从毛孔中向外发散。第五碗骨健又兼身清,第六碗好似通了仙灵。第七碗已经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微风吹拂要飞升。蓬莱山,在何处?我玉川子,要乘此清风飞向仙山去。山上群仙掌管人间土,高高在上与人隔风雨。哪里知道有千百万百姓的生命,堕在山巅悬崖受辛苦!顺便替谏议探问百姓,到头来能得到喘息否?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河南沁园景区有五十五眼泉。西湖的桃花岛,四面环水,百竹拥翠,岛下有一泉眼,从入岛的拱桥边喷出,翻涌数尺之高,落入泉组河。其水质清沏甘甜,旧时人称桃花泉。中唐时的沁园已变成河东、河南、河内的官僚宦族和文人墨客的休闲场所和宴游文化中心。家住河内济源思礼村的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虽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却十分贫寒。他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厌恶官场的孽政弊息,不入科考,隐居山野,刻苦攻读。不被高官厚禄所诱,拒绝仕途,以清贫耿介闻名。朝廷闻知卢仝的才学,曾两次征他为谏议大夫(官位五品),但他憎恶朝廷宦官专权,卑视官场龌龊,都未应命而谢绝。正如他《冬日》诗中所曰“上不识天子,下不识王候。”(《全唐诗》卷588〈卢仝诗集〉)。韩愈尤以喜爱卢仝的才学和狷介高洁的节操,在任河南令时对卢仝时有接济。因此,卢仝一生与韩愈、张籍、孟郊、贾岛浑在一起,成为唐代韩孟诗派的重要人物,继而成为中国的“茶仙”。沁园的所在地博爱县许良镇与沁阳市的山王庄镇至济源市的五龙口镇和九里沟,全长三十多公里,是南太行脚下最美、最有故事的风景带。不满时世,却又放骇自我的卢仝常邀好友,在这一带观景饮游。因此,九里沟的卢仝茶台遗存尚在,沁园里的“韩茶”、“卢泉”和“七碗茶歌”的故事流传至今。唐元和四年,家住河内孟州的河南令韩愈与河内济源的卢仝一起逍遥河内的沁园。两人与艺妓坐饮,歌舞一阵,便唤侍女上茶。而唐时的河内人,只喝当地的菊花茶和冬凌茶。卢仝虽也是河内人,毕竟为“茶仙”,龙井、毛尖无所不用,所以菊花茶虽然淳和甘甜,却缺少清苦之美,因此大为不快。韩愈是来这里移竹的常客,对竹林植物甚是了解,就带卢仝在竹林里采摘一些了竹串子,建议将其泡茶试饮。结果竹串子未经泡制,泡出的茶苦涩有余,清香不足,卢仝很是苦恼。片刻之后,卢仝突然提议出去看泉,韩愈不解其意,跟在后边。只见卢仝每到一泉,捧水就喝,结果五十五泉看完,肚子喝的鼓胀,逗韩愈捧腹大笑。稍后,卢仝让侍女将桃花泉水盛起,再次烹煮,让韩俞酌饮。韩愈品后,顿解其意,不尽乐道:“甘苦相济,清雅漫延,别有滋味,好茶、好茶!”原来,竹串子的药理,就是生津和血,清热去火,和肺解毒,加上桃花泉的甘甜和矿物成份的药化反应,竹串子茶变得柔绵、清心,益脾、养神,的确为上佳饮品。在以后的日子里,韩、卢二人常邀张籍、孟郊、贾岛等朋友多次来桃花泉煮饮,歌赋词呤,留下了很多佳话和诗篇。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又邀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时,著名的“七碗茶歌”就此产生。卢仝的茶歌所表达的饮茶感受,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而是将“竹串子茶”的药理、药效溶入其中,醒神益体,净化灵魂,激发文思,凝聚万象,制造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境界。2023-08-03 04:32:251
7碗茶是骗局吗
7碗茶不是骗局。7碗茶全称深圳市七碗茶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17日,主要经营茶叶的种植采摘和销售业务,该公司是受法律保护的正规公司,并不是骗局、骗子公司。所以7碗茶不是骗局。2023-08-03 04:32:391
七碗茶(申时茶)
申时(15点-17点)天气肃降,地气升腾,于地表交汇,正是练气化神之吉时,彼时,也是人体膀胱经运行最快速的时候,头顶百会穴和脚底涌泉穴都会打开。此时,正襟危坐,上承天阴,下汲地阳,随着茶会主持人吟诵的《新七碗茶歌》,分饮七杯活茶。 七碗茶会在饮茶之前要调息静心,在饮茶过程中闭目止语,感受茶气在体内游走。饮用七杯活茶,三刻时间内,保持与自己身体、感觉、意识的链接,达到中正平和,禅定自若的状态。 追求的是茶和人的身体之间的内在连接。它其实是本源的回归,回归到它最初的用途——为身体排除掉多余的、有害的物质。回归茶满足身体健康的「自然」功用。喝的是茶本身最根本的天然功用,通过喝茶把身体多余不需要的东西带出体外,通过喝茶构建起茶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喝茶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干净,通畅。《七碗茶歌》出自唐代诗人卢仝(tong)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写出了品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后经过老子学院张三愚老师的创新与改变,形成了《新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文思涌,洋洋洒洒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旧貌换新颜 六碗通仙灵,只羡茶人不羡仙, 七碗罢罢罢,此碗过后,直叫新我替旧他。2023-08-03 04:32:471
求卢仝全文
卢仝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参考资料:http://www.cys.zj001.net/misc.php?xname=09CEF01&dname=V1B6P01&xpos=12&op=print2023-08-03 04:32:542
七碗茶诗原文及解释
七碗的解释见“ 七椀茶 ”。 词语分解 七的解释 七 ī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部首 :一; 碗的解释 晚 ǎ 太阳落了的时候:晚景。晚霞。晚会。晚报。 一个时期的后段,在 一定 时间 以后:来晚了。晚年。晚期。晚节。晚婚。 后来的:晚生(旧时文人对前辈的自谦)。 晚辈 。 姓。 早 部首:日; 笔2023-08-03 04:33:221
《七碗茶诗》谁写的?
卢仝(约795-835) 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最为脍炙人口;卢仝的《七碗茶诗》在日本也广为传颂,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2023-08-03 04:33:311
七碗茶诗中最后一句:两腋习习清风生是什么意思?
指品茶到笫七碗时,茶的清香发挥到极致,至于感到人的两腋之下似有清风在轻轻吹出,遍体舒适轻灵,飘飘欲仙。2023-08-03 04:33:381
七碗茶歌的介绍
《七碗茶歌》又称《七碗茶诗》,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作品,也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扬扬洒洒,神思敏捷;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2023-08-03 04:33:451
古诗“白石垂杨处处家”出自哪个作者作品?
白石垂杨处处家,云间二月绿鹰芽。山中莫道无佳味,待客潇然七碗茶。出自《咏茶绝句》100篇。作者无考2023-08-03 04:34:013
且尽卢仝七碗茶是什么意思
1、苏轼认为饮茶有去除疾病的功效,甚至在生病以后,卢仝的“七碗茶”能比这“一丸药”还神奇,从心理层面来说,香茶可以充当祛病秘方。2、“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抒写了苏东坡自身的经历和当时的局促不安:想接待客人,但家中无茶,自家院子里栽种的卢橘又尚未成熟,略带酸涩,难以上桌待客,希望客人与自己心心相印,体谅自己的尴尬,多多包涵。2023-08-03 04:34:211
七碗茶的介绍
《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2023-08-03 04:34:311
唐朝诗人卢仝《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首诗是来自他的《玉川子诗集》的“走笔谢孟谏义寄新茶”,因为太过精彩,所以把这几句单 列,单独成篇,被后人屡屡提及。 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 卢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 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2023-08-03 04:34:451
七碗茶歌的作者简介
卢仝(音tóng 〈形〉)(约795~835年),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唐代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扬扬洒洒,神思敏捷;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这首《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至今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2023-08-03 04:34:521
茶中亚圣卢仝与他的七碗茶歌(茶仙卢仝七碗茶歌赏析)
卢仝简介 卢仝(约795-835),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卢照邻嫡系子孙。 出生地河南济源市武山镇思礼村,祖籍范阳,河北省涿州市。早年隐少室山,后迁居洛阳。 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终日苦哦,邻僧赠米;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被尊称为“茶仙”。 性格“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狷介类孟郊;雄豪之气近韩愈。韩孟诗派重要人物。835年十一月,死于甘露之变。 卢仝生平经历 卢仝少有才名,未满20岁便隐居嵩山少室山,不愿仕进。家中贫困,只有图书堆积满室。后卜居洛阳,只有破屋数间,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而无齿,家中仅靠邻僧送米度日。 卢仝为人清正耿直,朝廷曾两度礼遇要起用他为谏议大夫,均不就。卢全曾经被恶少恐吓,向韩愈诉说,韩愈要为他评理,卢仝考虑到不法之人会恨韩愈,不想再追究此事,韩愈更加佩服他的度量。曾作《月蚀诗》讽刺当时宦官专权,受到韩愈称赞,但其他很多人都很不满。 等到甘露之变时,卢仝恰巧与宰相王涯的几位幕僚在相府的书馆中吃饭,于是留宿在此,吏卒秘密行捕,卢仝说:“我是卢山人,和大家没有结怨,有什么罪?”官吏说:“既然是山人,来宰相的宅院,难道不是有罪吗?” 仓促忙乱中自己也不能辩解清楚,竟然一同遭受了甘露之祸,被牵连诛杀。 卢仝年老没有头发,太监就在他的脑后订个钉子。先前卢仝生个儿子取名“添丁”,人们认为是中了预示吉凶的谶语。 据清乾隆年间萧应植等所撰《济源县志》载:在县西北十二里武山头有“卢仝墓”,山上还有卢仝当年汲水烹茶的“玉川泉”。好友贾岛有《哭卢仝》诗:“平生四十年,惟着白布衣。” 卢仝的“七碗茶歌”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2023-08-03 04:35:051
洛阳人喝汤的诗句
1. 关于喝汤的诗句 关于喝汤的诗句 1.描写一个人喝汤的句子 ①汤如美酒一饮而尽,舌舔唇边回味无穷. ②满口余香,回味无穷,回味长久 ③主人很好客,端来一小碗汤,请我赶紧喝了御寒。汤盛在一个土褐色的粗陶碗里,漂浮着几根碧绿的青菜叶以及金黄色的蛋花。我感激地向主人道谢,然后接过粗陶碗喝了一小口。汤不算好喝,没放味精,盐又放的有些多了,但我知道这已经是这家人能做出的最美味的汤了。在主人希冀的眼神中,我一口气喝完了汤,然后赞叹:“真好喝,人感觉舒服多了。”主人憨厚的笑了,他5岁的小孙子,舔着嘴唇盯着粗陶碗里残留的一片蛋花,我不动声色的从包里拿出一条巧克力给他。 ④他拿起汤勺满满的盛了了一碗,端起汤碗香味扑鼻而来,喝了一口香味在口中回味无穷。 ⑤鱼汤色白如乳,肥而不腻,滴在桌上会自然凝聚如珠,用嘴一吹,能从桌子的一边滚到另一边。鱼汤面中的面也很有特点。面条是手工擀制的,再用手工切出来。面条筋抖是没得说的,切的一丝丝清清爽爽。煮好以后,兑上鱼汤,吃在口中细滑柔韧,回味悠长。 2.求有关品茶的诗句 一 诗 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 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 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 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 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 3.描写养生的诗句 饮食养生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春秋战国孔丘 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谚语 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谚语 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养生四要》明 万全 饥不暴食,渴不暴饮。―――谚语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圣济总录》宋官修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养生肤语》明陈继儒 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素问·五常政大论》 汤泡饭,嚼不烂。―――谚语 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素问玄机病原式》金元 刘完素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明郑宣 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谚语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嘉业堂丛书》清刘承干 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膏梁厚味有损身体,粗茶淡饭延年益寿。―――谚语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谚语 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谚语 晚上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谚语 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养生四要》明 万全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唐 张湛 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仁斋直指方论》宋 杨士瀛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随息居饮食谱》清王世雄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一天三顿粥,郎中朝我哭。 ―――谚语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谚语 药补不如食补。 ―――谚语 热饭冷茶泡,娘做郎中医不好―――谚语 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谚语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谚语 甜言夺志、甜食坏龄 ―――谚语 吃馍喝凉水,瘦成干棒槌 ―――谚语 五谷杂粮多进口,大夫改行拿锄头 ―――谚语 少吃多餐,益寿延年 ―――谚语 暴食暴饮易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谚语 肉生火,油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谚语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谚语 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谚语 饮食讲卫生,保你不生病。―――谚语 4.有关中医的诗句 《题孙思邈真》 作者:苏轼 年代:宋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电化有奇人,首推马神医,一切一问卦、便知有甚疾。内伤加外患、一柱香皆愈。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 鹧鸪天·西瓜吟 炎夏寻觅消暑方,西瓜止渴胜琼浆。 含冰蕴雪沁脾肺,安定心神一日凉。 圆溜溜,色苍苍。天生白虎美名扬注。 生津养胃降虚火,半块西瓜保健康。 注: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称西瓜名“天生白虎汤”。 醉花阴·从医十年 潜沉从医十春秋,岂畏人消瘦; 漫路勤为舟,研阅百卷,签纸盈双袖。 岐黄史籍实浩瀚,须精心探究; 辰光易流逝,当紧操术,增万人之寿。 三国演义中赞叹华佗诗: 治病须分内外科, 世间妙艺苦无多。 神威罕及惟关将, 圣手能医说华佗。 华佗仙术比长桑, 神识如窥垣一方。 惆怅人亡书亦绝, 后人无复见青囊! 5.关于吃的名言 人吃着是为了活,人活着不是为了吃。(好像是苏格拉底说的,大概意思是这样) 宁肯与好人一起咽糟糠,不愿与坏人一起吃筵席。 ———— 托马斯·富勒 伊索名言:吃不到葡萄的人说葡萄酸。 人是铁,肉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 (1)稀粥烂饭掺萝薯,吃饱肚皮不伤人(2)吃稀饭要搅,走溜路要跑(3)吃粗食,长得快(4)吃全杂粮不生病(5)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 (6)吃饭少几口,活到九十九(7)吃了萝卜,啥病都不害(8)吃饭多喝汤,老了不受伤(9)吃肉不如喝腥汤(10)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11)吃得快,咽的慌,伤胃伤肠不消化,读书学问一个样(12)吃饭要细嚼慢咽,学习要深钻细研(13)不吸烟,不喝酒,病魔见了绕道走(14)饭后百步走.不为百病愁(15)吃菜吃心儿,听话听音儿(16)吃饭先尝一尝,做事先想一想(17)寒从脚下起,病从口中入,千古恨莫不从贫中来(18)吃人口软,拿人手短 (19)吃豆腐,报肉帐(20)痨病由痧起,做贼偷瓜吃(21)吃饭要让,干活要抢(22)三分吃药七分调养,三分天资七分打拼(23)吃亏不算傻,让人不算呆(24)不吃黄连不知苦,事非经过不知难(25)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26)吃饭穿衣看家底,油烟柴米计划行(27)吃着盐和米,就得讲情理 菜能吃,糠能吃,气不能吃;吃能让,穿能让,理不能让 6.关于养生的古诗句 养生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 ―――《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 ―――《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 ―――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说说笑笑,通通七窍。 ―――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谚语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明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明 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谚语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 ―――《养生四要》明 万全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清朱锡绶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 ―――《男女绅言》明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谚语 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谚语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谚语 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谚语 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 ―――谚语 常乐常笑,益寿之道。―――谚语 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谚语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谚语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谚语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2023-08-03 04:35:351
话春茶业店里的卢仝的《七碗茶诗》是什么?
《七碗茶诗》是唐诗人卢仝的,是咏茶诗中最著名的一首,卢仝也以此诗传名于世。完整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2023-08-03 04:35:561
有谁知道卢同的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碗茶歌”的全部内容?(《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2023-08-03 04:36:021
七碗茶疗愈流程骗局是真的吗
**七碗茶疗愈流程骗局不是真的**。虽然有争议,但是七碗茶公司是一个受法律保护的正规公司,主要经营茶叶的种植采摘和销售业务。2023-08-03 04:36:102
通仙七碗茶为什么贵?
你好,这个本身就是广告的影响力,其实你懂的2023-08-03 04:36:184
饺子录郦波老师《七碗茶歌》讲解(第三碗)
所以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所以到第三碗的时候境界更上一层了,这是说什么呢?这是说卢仝遇到知己,卢仝在与老友交谈,这个时候有非常强烈的表现的欲望,倾诉的欲望,这只有和相互理解的相互信任的朋友之间才有这样强烈的欲望,所以三碗搜枯肠,当然了,根据整首诗的表现,卢仝这时候高睡才起嘛,也没吃过早饭,这时候说他这时候是空腹,也可以说搜枯肠,但是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他那种倾诉表达的欲望,所以他说唯有文字五千卷,满腹才华,平常是不屑于去表现的,连朝廷征替他,他都不肯出山,但是三碗茶喝下去,他腹内文字五千卷的才华都想充分的展示出来,所以这时候的茶,不仅如新知,如老友,甚至如师长、如志同道合的高格之士,会影响刺激你的兴奋和你的全部诉求的欲望。饺子语:所以爱茶的人文采总是很好 喜欢章老师的随口短句 夜空,朴兮素兮布满星星的补丁 茶舍,简兮陋兮 罗列匝匝的器什2023-08-03 04:36:321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什么意思
这是佛家一句妙语,字面意:豪饮七大碗玉液琼浆固然滋味无穷,但比不上品一小壶香茗的真情趣。拥有千百条高僧的偈语又如何?参尽枯禅皆不是,还不如放下一切,喝壶茶去。 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是一位寿星,活到一百二十岁(778—897)。 他在赵州(今河北赵县)观音院禅修时,有僧来拜谒,他问来者“曾到此间否?”答“曾到。”从谂说“吃茶去!”又有僧来观音寺,从谂问“曾来此间否?”答“未曾来。”从谂说“吃茶去!” 院主不解其意,遂问师曰“何以来者说‘曾到"或说‘不曾到"都说‘吃茶去"!”从谂照说“吃茶去!” 有人说“吃茶去”,深蕴禅机,可以达到“顿悟。” 难怪乎,赵朴初为陈彬藩先生所著《茶经新篇》题诗曰“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真正领会“吃茶去”的深刻含意,不但可以指导僧人“心注一境”,虔诚修行,而且可以启迪常人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当你正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却在高考名落孙山,令你热血冷却,理想破灭,一时不知所措,在十字路口徘徊、彷徨时———吃茶去! 当你几经周折就业不符合心愿,实在枯燥无味,百无聊赖,难于发挥所长,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时———吃茶去! 当你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左磕右绊,被人误解,受到委曲,甚至遭人暗算,而心灵受到创伤时———吃茶去! 当与你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甜甜蜜蜜的恋人,忽一日弃你而去,傍上大款或权贵,不啻于晴天霹雳令你目瞪口呆,甚至欲想寻短见时———吃茶去! “吃茶去”!多么豁达的胸怀、多么洒脱的人生、多么自在的境界!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不管生存状况如何,遂意也罢,逆境也罢,都不要把它太当作一回事,不可过于执着于身外之物。即使泰山崩于前、猛虎追于后,也一样悠哉优哉地“吃茶去!” 人们往往羡慕别人的权势,却不知这权势的背后,或许牺牲了做人的尊严,或许放弃了自在的生活;羡慕别人的财富,却无从了解财富主人的“第一桶金”是否带着原罪,是否背叛了友情、放弃了爱情、疏离了亲情。 再说人并不是有良田千顷、广厦千间就能快乐满足的,真正的快乐是:心里有智能,没有挂碍,终日钻营抑或忙碌于官场、商场、职场、情场云云者,与“吃茶去”无缘。 既然明白了这事理,何不赶快“吃茶去”! 生活中有茶,茶中亦有禅,故而禅的智慧便隐匿与我们的生活之中。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焚上一枝檀香,泡上一杯茶,看那香烟袅袅杂着些许尘烟荧荧冉冉的飘散于空中,身处繁华缭乱的红尘中的你,兴许也能品位出另一番“吃茶去”。 禅与茶带给我们的都是直面与安宁,都是问心无愧。我捡寻了很多诗偈,却还是觉得由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写的一首平朴的小诗最适合放在这篇的篇尾: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2023-08-03 04:36:403
七杯茶名字的来历?
七杯茶的“七(qi)” 取湘鄂地区口语中“ 恰(qia)”的谐音,故“七杯茶”亦意为“喝杯茶”。 七杯茶是成立于2007年5月的武汉七杯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品牌。 武汉七杯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特色奶茶产品开发、企业管理、品牌推广的餐饮连锁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Q(quality)S(service)C(clean)的标准化使其在国内市场上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品牌形象。2023-08-03 04:36:563
卢仝七碗茶出自哪里?
《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七碗茶诗》作者卢仝(音tóng〈形〉)(约795~835年),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唐代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扬扬洒洒,神思敏捷;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2023-08-03 04:37:151
七碗茶是怎么来的?
........2023-08-03 04:37:255
七碗茶诗的原文
七碗茶诗的原文: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2023-08-03 04:37:431
七碗茶诗内容
作品名称:七碗茶作品别名:《七碗茶歌》、《七碗茶诗》创作年代:唐代作品出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文学体裁:七言古诗作 者:卢仝《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七碗茶诗内容日高丈五睡正浓, 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 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 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 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 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 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作品赏析《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帮人赶走孤闷;第三碗就开始反复思索,心中只有道了;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2023-08-03 04:37:502
七碗茶是不是骗子
不是。七碗茶全称深圳市七碗茶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17日,主要经营茶叶的种植采摘和销售业务,该公司是经过官方认证,受法律保护的正规公司,并不是骗子公司。2023-08-03 04:37:571
七碗茶修有什么好处
七碗茶修的好处如下:一碗喝下去滋润了嘴唇和喉咙; 两碗下肚打破了孤独烦闷的心情; 三碗喝下后搜肠刮肚寻章摘句,只记得文字五千卷; 四碗喝下轻微发了些汗,平生经历的不平事,都向浑身的毛孔发散; 五碗喝下后感觉全身的肌肉和骨头清爽无比; 六碗下肚感觉飘飘欲仙,通达神灵; 七碗就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习习清风徐徐生出。诗人得茶真味,夸赞饮茶的乐趣和妙用。昔魏文帝曾有诗:“与我一丸朗,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苏轼却认为卢仝的“七碗茶”更神于这“一丸药”。在诗作中他还多次提到茶能洗“瘴气”、“若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2023-08-03 04:38:051
《七碗茶诗》的解释是什么?
一碗喝下去滋润了嘴唇和喉咙;两碗下肚打破了孤独烦闷的心情;三碗喝下后搜肠刮肚寻章摘句,只记得文字五千卷;四碗喝下轻微发了些汗,平生经历的不平事,都向浑身的毛孔发散;五碗喝下后感觉全身的肌肉和骨头清爽无比;六碗下肚感觉飘飘欲仙,通达神灵;七碗就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习习清风徐徐生出。写作起因河南沁园景区有五十五眼泉。西湖的桃花岛,四面环水,百竹拥翠,岛下有一泉眼,从入岛的拱桥边喷出,翻涌数尺之高,落入泉组河。其水质清澈甘甜,旧时人称桃花泉。中唐时的沁园已变成河东、河南、河内的官僚宦族和文人墨客的休闲场所和宴游文化中心。家住河内济源思礼村的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虽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却十分贫寒。他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厌恶官场的孽政弊息,不入科考,隐居山野,刻苦攻读。不被高官厚禄所诱,拒绝仕途,以清贫耿介闻名。朝廷闻知卢仝的才学,曾两次征他为谏议大夫(官位五品),但他憎恶朝廷宦官专权,卑视官场龌龊,都未应命而谢绝。正如他《冬日》诗中所曰"上不识天子,下不识王候。"(《全唐诗》卷588〈卢仝诗集〉)。韩愈尤以喜爱卢仝的才学和狷介高洁的节操,在任河南令时对卢仝时有接济。因此,卢仝一生与韩愈、张籍、孟郊、贾岛混在一起,成为唐代韩孟诗派的重要人物,继而成为中国的"茶仙"。沁园的所在地博爱县许良镇与沁阳市的山王庄镇至济源市的五龙口镇和九里沟,全长三十多公里,是南太行脚下最美、最有故事的风景带。不满时世,却又放骇自我的卢仝常邀好友,在这一带观景饮游。因此,九里沟的卢仝茶台遗存尚在,沁园里的"韩茶"、"卢泉"和"七碗茶歌"的故事流传至今。唐元和四年,家住河内孟州的河南令韩愈与河内济源的卢仝一起逍遥河内的沁园。两人与艺妓坐饮,歌舞一阵,便唤侍女上茶。而唐时的河内人,只喝当地的菊花茶和冬凌茶。卢仝虽也是河内人,毕竟为"茶仙",龙井、毛尖无所不用,所以菊花茶虽然淳和甘甜,却缺少清苦之美,因此大为不快。韩愈是来这里移竹的常客,对竹林植物甚是了解,就带卢仝在竹林里采摘一些了竹串子,建议将其泡茶试饮。结果竹串子未经泡制,泡出的茶苦涩有余,清香不足,卢仝很是苦恼。片刻之后,卢仝突然提议出去看泉,韩愈不解其意,跟在后边。只见卢仝每到一泉,捧水就喝,结果五十五泉看完,肚子喝的鼓胀,逗韩愈捧腹大笑。稍后,卢仝让侍女将桃花泉水盛起,再次烹煮,让韩俞酌饮。韩愈品后,顿解其意,不尽乐道:"甘苦相济,清雅漫延,别有滋味,好茶、好茶!"原来,竹串子的药理,就是生津和血,清热去火,和肺解毒,加上桃花泉的甘甜和矿物成份的药化反应,竹串子茶变得柔绵、清心,益脾、养神,的确为上佳饮品。以后的日子,韩、卢二人常邀张籍、孟郊、贾岛等朋友多次来桃花泉煮饮,歌赋词呤,留下了很多佳话和诗篇。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又邀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时,著名的"七碗茶歌"就此产生。卢仝的茶歌所表达的饮茶感受,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而是将"竹串子茶"的药理、药效溶入其中,醒神益体,净化灵魂,激发文思,凝聚万象,制造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境界。作品赏析《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帮人赶走孤闷;第三碗就开始反复思索,心中只有道了;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作者简介卢仝(音tóng 〈形〉)(约795~835年),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唐代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这首《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至今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2023-08-03 04:38:221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全诗?
全诗: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白话译文:高僧维摩生病了,维摩长者即知文殊与佛弟子将来,于是运用神力将室内搬空,变得一无所有,只自己睡在一床上。文殊菩萨入室,即向维摩诘长者问病。谢灵运已是在俗之人到处遨游。哪里需要魏帝的长生不老药,只需要唐卢诗中的七盏浓茶即可。出处:出自北宋苏轼的七言绝句《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在杭州任地方官时,他遍游佛寺,一天喝了七盏浓茶,兴致勃勃,把自己比作维摩菩萨,又比作谢康乐,并说饮了茶,药也不用吃了。公元1057年(宋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东坡七集》等,今存《东坡全集》150卷。2023-08-03 04:38:291
七碗茶是不是骗子
不是。七碗茶全称深圳市七碗茶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17日,主要经营茶叶的种植采摘和销售业务,该公司是经过官方认证,受法律保护的正规公司,并不是骗子公司。2023-08-03 04:38:571
卢仝的《七碗茶歌》白话文意思?
七碗指多的意思,不是具体数,古时大碗如何能喝下七碗。我大概给你翻译下,权作抛砖引玉吧:一碗喝下去滋润了嘴唇和喉咙;两碗下肚打破了孤独烦闷的心情; 三碗喝下后搜肠刮肚寻章摘句,只记得文字五千卷;四碗喝下轻微发了些汗,平生经历的不平事,都向浑身的毛孔发散;五碗喝下后感觉全身的肌肉和骨头清爽无比;六碗下肚感觉飘飘欲仙,通达神灵;七碗就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习习清风徐徐生出。2023-08-03 04:39:052
土家族七碗茶山歌歌词
问题吗?两碗面,,,太一对!2023-08-03 04:39:203
卢仝的《七碗茶诗》是什么?
《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七碗茶诗》作者卢仝(音tóng〈形〉)(约795~835年),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唐代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扬扬洒洒,神思敏捷;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2023-08-03 04:39:271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是什么意思?
全诗: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白话译文:高僧维摩生病了,维摩长者即知文殊与佛弟子将来,于是运用神力将室内搬空,变得一无所有,只自己睡在一床上。文殊菩萨入室,即向维摩诘长者问病。谢灵运已是在俗之人到处遨游。哪里需要魏帝的长生不老药,只需要唐卢诗中的七盏浓茶即可。出处:出自北宋苏轼的七言绝句《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在杭州任地方官时,他遍游佛寺,一天喝了七盏浓茶,兴致勃勃,把自己比作维摩菩萨,又比作谢康乐,并说饮了茶,药也不用吃了。公元1057年(宋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东坡七集》等,今存《东坡全集》150卷。2023-08-03 04:39:341
关于《七碗茶歌》的内容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2023-08-03 04:39:524
求七碗茶诗的英文版
Drinking the first bowl of tea wets my lip and whistle.Drinking the second bowl of tea makes me forgot loneliness and annoyance.Drank third bowl of tea, I rack my brain, but only remember thousands of pomes.Drank forth bowl of tea, I sweat. The troubles in my life are all gone with the perspiration.The fifth bowl relaxes me a lot. The six bowl produces a feeling of exhilaration. But don"t drink the seventh bowl, or you will feels fresh winds crossed your arm and you are going to fly.2023-08-03 04:40:082
七碗茶诗,你处于哪个喝茶境界
每天一个茶叶小知识喝茶的七个境界七碗茶诗“茶圣”陆羽。今天来说说“茶仙”卢仝(tóng)。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非常著名,属于学茶必背。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最为脍炙人口,被称为是喝茶的最高境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七碗茶的七个境界喝第1碗唇喉都湿润。喝第2碗去掉了烦闷。第3碗刮干我的胃肠,最后留下的只有文字五千卷。第4碗后发出轻汗,平生遇见的不平之事,都从毛孔中向外发散。第5碗骨健又兼身清。第6碗好似通了仙灵。第7碗已经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微风吹拂要飞升。2023-08-03 04:40:141
茶中亚圣卢仝《七碗茶诗》写的是什么?
《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七碗茶诗》作者卢仝(音tóng〈形〉)(约795~835年),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唐代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扬扬洒洒,神思敏捷;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2023-08-03 04:40:481
卢仝的《七碗茶歌》中是“一碗破孤闷”还是“一碗喉吻物”
我是来看评论的2023-08-03 04:40:562
卢仝的《七碗茶歌》白话文意思?
《七碗茶歌》白话译文喝第一碗唇喉都湿润,喝第二碗去掉了烦闷。第三碗刮干我的胃肠,最后留下的只有文字五千卷。第四碗后发出了轻汗,平生遇见的不平之事,都从毛孔中向外发散。第五碗骨健又兼身清,第六碗好似通了仙灵。第七碗已经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微风吹拂要飞升。蓬莱山,在何处?我玉川子,要乘此清风飞向仙山去。山上群仙掌管人间土,高高在上与人隔风雨。哪里知道有千百万百姓的生命,堕在山巅悬崖受辛苦!顺便替谏议探问百姓,到头来能得到喘息否?《七碗茶歌》原文:唐代卢仝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河南沁园景区有五十五眼泉。西湖的桃花岛,四面环水,百竹拥翠,岛下有一泉眼,从入岛的拱桥边喷出,翻涌数尺之高,落入泉组河。其水质清沏甘甜,旧时人称桃花泉。中唐时的沁园已变成河东、河南、河内的官僚宦族和文人墨客的休闲场所和宴游文化中心。家住河内济源思礼村的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虽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却十分贫寒。他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厌恶官场的孽政弊息,不入科考,隐居山野,刻苦攻读。不被高官厚禄所诱,拒绝仕途,以清贫耿介闻名。朝廷闻知卢仝的才学,曾两次征他为谏议大夫(官位五品),但他憎恶朝廷宦官专权,卑视官场龌龊,都未应命而谢绝。正如他《冬日》诗中所曰“上不识天子,下不识王候。”(《全唐诗》卷588〈卢仝诗集〉)。韩愈尤以喜爱卢仝的才学和狷介高洁的节操,在任河南令时对卢仝时有接济。因此,卢仝一生与韩愈、张籍、孟郊、贾岛浑在一起,成为唐代韩孟诗派的重要人物,继而成为中国的“茶仙”。沁园的所在地博爱县许良镇与沁阳市的山王庄镇至济源市的五龙口镇和九里沟,全长三十多公里,是南太行脚下最美、最有故事的风景带。不满时世,却又放骇自我的卢仝常邀好友,在这一带观景饮游。因此,九里沟的卢仝茶台遗存尚在,沁园里的“韩茶”、“卢泉”和“七碗茶歌”的故事流传至今。唐元和四年,家住河内孟州的河南令韩愈与河内济源的卢仝一起逍遥河内的沁园。两人与艺妓坐饮,歌舞一阵,便唤侍女上茶。而唐时的河内人,只喝当地的菊花茶和冬凌茶。卢仝虽也是河内人,毕竟为“茶仙”,龙井、毛尖无所不用,所以菊花茶虽然淳和甘甜,却缺少清苦之美,因此大为不快。韩愈是来这里移竹的常客,对竹林植物甚是了解,就带卢仝在竹林里采摘一些了竹串子,建议将其泡茶试饮。结果竹串子未经泡制,泡出的茶苦涩有余,清香不足,卢仝很是苦恼。片刻之后,卢仝突然提议出去看泉,韩愈不解其意,跟在后边。只见卢仝每到一泉,捧水就喝,结果五十五泉看完,肚子喝的鼓胀,逗韩愈捧腹大笑。稍后,卢仝让侍女将桃花泉水盛起,再次烹煮,让韩俞酌饮。韩愈品后,顿解其意,不尽乐道:“甘苦相济,清雅漫延,别有滋味,好茶、好茶!”原来,竹串子的药理,就是生津和血,清热去火,和肺解毒,加上桃花泉的甘甜和矿物成份的药化反应,竹串子茶变得柔绵、清心,益脾、养神,的确为上佳饮品。在以后的日子里,韩、卢二人常邀张籍、孟郊、贾岛等朋友多次来桃花泉煮饮,歌赋词呤,留下了很多佳话和诗篇。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又邀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时,著名的“七碗茶歌”就此产生。卢仝的茶歌所表达的饮茶感受,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而是将“竹串子茶”的药理、药效溶入其中,醒神益体,净化灵魂,激发文思,凝聚万象,制造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境界。2023-08-03 04:41:151
何须魏帝一丸药全诗
“何须魏帝一丸药“——出自宋代苏轼的《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附原文如下: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2023-08-03 04:41:302
七碗茶诗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好朋友们,咱们喝茶静心,不出门,不给医护人员添麻烦,希望疫情快点结束。2023-08-03 04:41:481
七碗茶诗繁体字
你好,七碗茶诗的繁体字如图所示:希望你能够帮到你。2023-08-03 04:41:571
七碗茶的诗歌
河南沁园景区有五十五眼泉。西湖的桃花岛,四面环水,百竹拥翠,岛下有一泉眼,从入岛的拱桥边喷出,翻涌数尺之高,落入泉组河。其水质清沏甘甜,旧时人称桃花泉。中唐时的沁园已变成河东、河南、河内的官僚宦族和文人墨客的休闲场所和宴游文化中心。家住河内济源思礼村的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虽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却十分贫寒。他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厌恶官场的孽政弊息,不入科考,隐居山野,刻苦攻读。不被高官厚禄所诱,拒绝仕途,以清贫耿介闻名。朝廷闻知卢仝的才学,曾两次征他为谏议大夫(官位五品),但他憎恶朝廷宦官专权,卑视官场龌龊,都未应命而谢绝。正如他《冬日》诗中所曰“上不识天子,下不识王候。”(《全唐诗》卷588〈卢仝诗集〉)。韩愈尤以喜爱卢仝的才学和狷介高洁的节操,在任河南令时对卢仝时有接济。因此,卢仝一生与韩愈、张籍、孟郊、贾岛混在一起,成为唐代韩孟诗派的重要人物,继而成为中国的“茶仙”。沁园的所在地博爱县许良镇与沁阳市的山王庄镇至济源市的五龙口镇和九里沟,全长三十多公里,是南太行脚下最美、最有故事的风景带。不满时世,却又放骇自我的卢仝常邀好友,在这一带观景饮游。因此,九里沟的卢仝茶台遗存尚在,沁园里的“韩茶”、“卢泉”和“七碗茶歌”的故事流传至今。唐元和四年,家住河内孟州的河南令韩愈与河内济源的卢仝一起逍遥河内的沁园。两人与艺妓坐饮,歌舞一阵,便唤侍女上茶。而唐时的河内人,只喝当地的菊花茶和冬凌茶。卢仝虽也是河内人,毕竟为“茶仙”,龙井、毛尖无所不用,所以菊花茶虽然淳和甘甜,却缺少清苦之美,因此大为不快。韩愈是来这里移竹的常客,对竹林植物甚是了解,就带卢仝在竹林里采摘一些了竹串子,建议将其泡茶试饮。结果竹串子未经泡制,泡出的茶苦涩有余,清香不足,卢仝很是苦恼。片刻之后,卢仝突然提议出去看泉,韩愈不解其意,跟在后边。只见卢仝每到一泉,捧水就喝,结果五十五泉看完,肚子喝的鼓胀,逗韩愈捧腹大笑。稍后,卢仝让侍女将桃花泉水盛起,再次烹煮,让韩俞酌饮。韩愈品后,顿解其意,不尽乐道:“甘苦相济,清雅漫延,别有滋味,好茶、好茶!”原来,竹串子的药理,就是生津和血,清热去火,和肺解毒,加上桃花泉的甘甜和矿物成份的药化反应,竹串子茶变得柔绵、清心,益脾、养神,的确为上佳饮品。以后的日子,韩、卢二人常邀张籍、孟郊、贾岛等朋友多次来桃花泉煮饮,歌赋词呤,留下了很多佳话和诗篇。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又邀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时,著名的“七碗茶歌”就此产生。卢仝的茶歌所表达的饮茶感受,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而是将“竹串子茶”的药理、药效溶入其中,醒神益体,净化灵魂,激发文思,凝聚万象,制造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境界。 日高丈五睡正浓, 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 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 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 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 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 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 卢仝(音tóng 〈形〉)(约795~835年),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唐代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这首《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至今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2023-08-03 04:42:101
七碗茶一碗多少毫升
3500毫升。七碗水大约是3500毫升,一碗水在500毫升左右。我们都知道水,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那么一碗水大概在500毫升左右。2023-08-03 04:42:251
《七碗茶歌》的第一句不是“一碗破孤闷”吗?先谢谢了!
d2023-08-03 04:42:333
树下饮酒喝茶的诗句
1. 关于树下喝茶诗句 关于树下喝茶诗句 1.关于“儿童在树下喝茶”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儿童、童趣的古诗词有不少,不过没有发现儿童喝茶的古诗。因此推荐一点儿童的古诗词。 1、《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5、《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6、《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9、《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10、《与小女》 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2.关于品茶时的专用诗句有哪些 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 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 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 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 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小杓。 3.推荐一句有关“喝茶”的诗句 1、《山泉煎茶有怀》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译文: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3、《寒夜》 宋代: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译文: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4、《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 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 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 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译文: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 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5、《满庭芳·茶》 宋代:黄庭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译文: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 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 4.关于花和茶的诗句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访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5.关于釆茶的诗句 阮郎归 (宋)黄-庭坚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 月团犀腌斗圆方。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 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踏莎行·咏汤》(宋)张炎 瑶草收香,琪花采汞。冰轮碾处芳尘动。 竹炉汤暖火初红,玉纤调罢歌声送。 麾去茶经,袭藏酒颂。一杯清味佳宾共。 从来采药得长生,蓝桥休被琼浆弄。 《踏莎行》(宋)吴-潜 红药将残,绿荷初展。森森竹里闲庭院。 一炉香烬一瓯茶,隔墙听得黄鹂啭。 陌上春归,水边人远。尽将前事思量遍。 流光冉冉为谁忙,小桥伫立斜阳晚。2023-08-03 04:42: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