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小凡
-
碎银是指比较散碎、大小、重量、形状没有规格,大小多少不一的银块,和铸造成固定形状、重量的银锭相对应。和电视剧里不同,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是以铜钱作为流通货币,白银和黄金之在小范围内流通,到了明代,白银才正式称为货币,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白银是采用重量来计量,而不是银币形式。
以重量计量的后果就是一个银锭是可以任意大小,并且可以分割使用的,于是这就产生了碎银。当时的银锭通常由银楼、钱庄铸造而成,比较常见的是元宝型,偶尔也会有银条、银块之类,大多在一两以上成整数。少数的锞子不足一两,但是一般也是按钱来取整,这也是一种碎银。
《红楼梦》里第53回贾府过年时准备押岁锞子,220个押岁锞子共153.67两,平均下来每个只有7钱左右,成色不一,样子有梅花形、海棠形等等,这就是一种碎银。另一种碎银是使用中产生的。在明清,一两银子通常等于1000枚铜钱,这个其实是很大一笔钱了。
像《儒林外史》里提到,万历中期,一户平民日常最低开销大约是50个铜钱,去餐馆吃饭大约只需要一钱五分银子。所以很多时候,一个银锭通常会超出想购买的东西价值很多,这个时候要么店家用碎银、铜钱找零,要么就是从银锭上剪下所需的分量,这就产生了碎银。
古代有一种小型的杆秤叫戥子或戥秤,比较精密,专门用来称量金银等小型贵重物品。店家一般都会备有戥子,用来称量剪下来的碎银分量是否正确。当然,有的场合也不会这么严谨,比如《红楼梦》里有一回宝玉请大夫给晴雯看病,要一两银子车马费,麝月随手拿了一块碎银,一个婆子说这是5两的银锭剪的一半,起码有2两,现在没剪子,让换一个,麝月没在意,还是给了。
碎银的一个大麻烦是大小、重量太随意,而且因为各家银楼银子的成色还有所不同,虽然有经验的商家大致能看出成色的好坏,但是碎银一多还是很麻烦。所以有些人碎银攒的多了,就会重新去银铺熔铸成银锭。银匠会在熔铸时打上银铺名称、银锭成色等标记,方便使用查验。
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一书了,秦重看上了王美娘,一夜花柳费需要10两银子,于是将自己攒的碎银到对面的银铺去称了一下,一共有16两,铸了一个10两的大银锭,又铸了一个1两8钱的小锭,其他的都重新收好。
- 苏州马小云
-
碎银是怎么诞生的?
在古代,即便是白银变成关键商品流通金币的时期,老百姓们也大部分以铜币作为贷币。仅有这些消费极大的高端场地才会常见银子开展买卖。
但是,银锭的锻造全是有规格型号的,官衙或银号为了更好地便捷储存,运送,通常将银子锻造变成一整块的银锭子,依照明代法案,锭上还会继续在上面铭记锻造日期,体积等。
明朝的白金每锭的总重量是不一样的,有些是五十两一锭,有些是十两一锭或五两一锭。如今储存出来的,最重要的重约五百两,较轻的仅有一些。但明显这块状的银锭子使用价值太高,并不适合日常生活上的平常买东西买卖,因此 也就诞生了碎银子。
那这种碎银全是如何诞生的呢?
第一种观点:很多人会同时将整银子剪下来,或是在一整块银子上扣出一部分。那时候剪碎银子的日常见具,称为“夹剪”,这类铁质专用工具样子和剪子类似,但没有剪子的锋刃,常见来在买卖时剪银子。此外也有锤头和木工凿,把所有的银锭砸成几元,变成大家了解的“碎银子”。
也有一种观点便是在锻造时,就挖一个凹坑,将银汁浇在凹坑里;那样一小块的碎银子就产生了,并且应用也较为便捷。
明朝清代年里有工作经验的店面员工,一般都练就这技艺,一块碎银子取得手上,估量一下就了解几斤几两。一般群众的身上,也常带上称碎银专用型的戥子,这也是一种迷你的小秤。测量精度为一厘,五两下列的碎银都能精准称重。乃至草药店拿药时,也一般用它来称重中药材体积。是为明朝清代年里普通百姓常见器材。
碎银的一个麻烦事是尺寸,体积太随便,并且由于每家银楼银子的成色还各有不同,尽管有工作经验的店家大概能看得出成色的优劣,可是碎银一多或是很不便。因此 有的人碎银攒的多了,便会再次去银铺溶炼成银锭。老银匠会在熔炼时打上银铺名字,银锭成色等标识,使用方便检查。
白金宣布变成中国行为主体贷币是在明朝万历九年改革创新一条鞭法后,这也开始了白金中国时期。白金贷币位置的建立,并不是替代铜币在底层社会发展和民俗买卖中的应用,只是将以铜币为标准价值尺度转换为以白金为标准价值尺度,这也是发展下的一次胆大改革创新。
- 里论外几
-
古代用的碎银子,基本上是由剪刀剪出来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碎银子的具体情况。
古代银子的作用。
古代的银子,除了打造银器、首饰等器物,以供生活和装饰之用,还有作为流通货币的作用。
不过,在明朝以前,白银的数量有限,银子大多用来结算大宗货物和贵重商品,平时的生活、买卖大多用官府铸造的铜钱。
明朝开始,随着贸易的增加和新航路的开辟,在美洲发现了大量的白银,同时日本也有不少白银,在贸易中大量的白银流入明朝,白银数量激增和白银的价值下降,使白银的流通普遍开来。
明朝中期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白银成为官府收税的重要形式,方便了朝廷税收。
古代碎银子的用途。
相比于铜钱,银子的价值比较高,平时吃一顿饭、打几斤酒等比较小的交易,需要的银两很小,携带的银子比较多时,需要店家给顾客找钱,这时候就需要碎银子。
碎银子相比于重量大的银元宝,更有利于流通和满足日常的生活,方便交易。
古代碎银子的由来。
由于银子相对来说并不是特别硬,用剪刀就可以剪下来一块,当没有合适的银子时,就直接用剪刀剪下来一块付钱或者找钱。
不断的剪切,原本大块的银元宝就成了碎银子,也成了市面上经常流通的货币品种。
不过在朝廷征税时,却需要把这些大大小小散碎的银两重新融合成银元宝,以方便统计和管理。
把碎银子熔化后再重新铸造,避免不了损耗,这就是明清时期经常听到的火耗银。
在清朝火耗归公前,因为火耗这一项,老百姓受到了额外的压迫,加重了百姓负担,这也是白银成为税收后对老百姓造成的损害。
- 真可云
-
古代的碎银子都是从那些很大一块的银子上面绞下来的,因为很零碎,所以才被称为碎银子
- 大鱼炖火锅
-
在使用时产生,店家用碎银、铜钱找零,就是从银锭上剪下所需的分量,这就产生碎银。
- 豆豆staR
-
老百姓用银子不方便,然后就会随身带剪刀,用剪刀把银子剪成大小不等的小银块,再用戥子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