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ckySXyd
-
槟榔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
【其他名称】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槟榔仁、洗瘴丹、大腹子、大腹槟榔、槟榔子、马金南、青仔、槟榔玉、榔玉。
【汉语拼音】Binglang
【主要成分】槟榔含生物碱0.3-0.6%,缩合鞣质15%,脂肪14%及槟榔红色素。含甘露糖、半乳糖、γ-儿茶素、无色花青素、红色素槟榔红及皂甙等。
【化学成分】槟榔含生物碱0.3~0.6%,缩合鞣质15%,脂肪14%及槟榔红色素。生物碱主为槟榔碱,含量0.1~0.5%;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等。生槟榔含生物碱量比制品为高。槟榔内胚乳含儿茶精、花白素及其聚合物。槟榔含脂肪油14%,槟榔油的组成脂肪酸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榈酸12.7%:,硬脂酸1.6%,癸酸0.3%,油酸6.2%,亚油酸5.4%,十二碳烯酸0.3%,十四碳烯酸7.2%。槟榔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超过1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超过10%,槟榔成熟则非蛋白氮含量减少。
【形状】槟榔乔木,高10~18米,不分枝,叶脱落后形成明显的环纹。叶在顶端丛生;羽状复叶,长1.3~2米,光滑,叶轴3棱形,小叶披针状线形或线形,长30~7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较狭,先端小叶愈合,有不规则分裂。花序着生于最下一叶的叶基部,有佛焰苞状大苞片,长倒卵形,长达40厘米,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小,多数,无柄,紧贴分枝上部,通常单生,很少对生,花萼3,厚而细小,花瓣3,卵状长圆形,长5~6毫米,雄蕊6,花丝短小,花药基着,退化雌蕊3,丝状;雌花较大而少,无柄,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基部,花萼3,长圆状卵形,长12~15毫米。坚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5~6厘米,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时红色。每年二次开花,花期3~8月,冬花不结果。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性状】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颜色较浅的网形凹纹,并偶有银色斑片状的内果皮附着,基部中央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基旁有淡色的疤痕状的种脐。质坚实,纵剖面可见外缘的棕色种皮向内褶入,与乳白色的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花纹。基部珠孔内侧有小形的胚,常呈棕色,干枯皱缩不显。气无,味涩而微苦。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1.杀虫本品可驱杀多种肠道寄生虫,以杀绦虫效果最好。2.泻下导滞 治疗食积气滞、湿热痢疾。3.行气利水、治疗水肿、湿毒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如单味驱虫,可用至2-3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流涎、呕吐、上腹痛、腹泻、眩晕、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蛋白尿,甚至引起肺水肿、心脏麻痹、困难、哮喘、血压下降、蛋白尿,甚至引起肺水肿、心肝麻痹、呼吸衰竭而死亡。平时经常嚼食槟榔可使牙齿松动,与口腔、喉、食管、胃等部位发生肿瘤有关,有致癌作用。
【禁忌】脾虚便溏者慎用。 气虚下陷慎服。不宜用于阴阳两虚、气虚下陷者。
槟榔是重要药用植物之一。在亚洲的许多地区,例如台湾及印度,均有嚼食槟榔的习惯。槟榔是棕榈科植物,英文名为Areca, Betelnut, Pinang。在我国主要生长在海南、台湾等热带近海的地方。槟榔的种子,有仁频、宾门等多种称谓。自古以来槟榔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居民迎宾敬客、款待亲朋的佳果,因古时敬称贵客为“宾”、为“郎”,“槟榔”的美誉由此得来。海南待客有 “茶,烟,酒,槟”等四种等级,槟榔只有在迎贵宾,婚庆等重大节日才摆上筵席,可见其地位。目前随着槟榔种植面积的扩大和越来越多朋友的喜爱,槟榔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消费中了。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槟榔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因为瘴疠之症,一般都同饮食不规律、气滞积结有关,而槟榔却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即使墨客骚人对槟榔也情有独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就曾写过“红潮登颊醉槟榔”的佳句。鲜食槟榔有一种“饥能使人饱,饱可使人饥”的奇妙效果,空腹吃时则气盛如饱,饭后食之则易于消化,可谓人间仙果。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槟榔有“下水肿、通关节、健脾调中、治心痛积聚”等诸多病症。不仅如此,槟榔还有治青光眼、 血压增高、驱虫等症的效果。
嚼槟榔是西双版纳傣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嗜好,大凡上了年纪的傣族老人,闲暇时常以嚼食槟榔果为乐。傣族为什么如此喜爱槟榔呢?相传很久以前,一对傣族老两口被不孝的儿子和媳妇气出了胃病。有一天,老两口在槟榔树下编竹箩,风吹树摇,一大串成熟的槟榔果掉了下来,口干舌燥的老两口顺手摘了一颗放在嘴里嚼,觉得甘甜清凉,生津可口,略带一点涩味。到了晚上,老两口都感到胃里异常舒服,接着吃了几天槟榔果,老两口的胃病居然痊愈了。据说,从此以后,傣族有了嚼食槟榔的习惯。
槟榔为棕榈科乔木,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而以印度栽培最多。在植物分类学上,槟榔和油棕、贝叶棕等同属一科,但它们却形态迥异,风格不同,油棕、贝叶棕高大魁伟,枝叶修长,堪称高大英俊、潇洒雄健的伟男子;槟榔则窈窕秀气,亭亭玉立,可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少女。槟榔树高而细,在民间还有其传说:不知是在什么年代,一位傣族男青年因自己心爱的姑娘不见了而爬山涉水到处寻找,艰难的路途中他碰到了槟榔树,可当他满怀希望请问槟榔树可曾看到自己心爱的人儿时,谁知槟榔树却傲慢地高抬着头,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令他伤心失望的话。焦急万分的傣族青年又气又恼,对着槟榔树大声诅咒:我要让你高高地站着,永远也不会粗壮。岁月一年年地过去了,至今,槟榔树还是细细高高,始终也长不粗壮。
在西双版纳,槟榔果是财富和吉祥的象征,古时候曾被人们当作货币使用,同时又是傣族青年男女的爱情信物。据说,傣族青年恋爱结婚后,小伙子一般要先到姑娘家上门,义务地服三年劳役,但如果在恋爱期间小伙子能够爬上高高的槟榔树采到槟榔果送给心爱的人,那就可以免去这三年劳役,并把姑娘领回家。
据科学研究表明,槟榔果还是一种常用的南药。除了象傣族民间传说中有健胃的功用外,槟榔果是保护人体牙齿的良药。西双版纳的许多傣族老人牙齿很好,就是常食槟榔果的缘故。此外,槟榔果还能驱虫、治腹胀、驱风、消水肿等。
已证明槟榔中含有对人的致癌质。
平时嚼食槟榔者有味觉减退,食欲增进,牙齿易动摇,腹泻少,咽痛者也少并可治腹痛,可能是由于其中含有大量鞣质之故。
此外食槟榔者肠寄生虫少,口渴的感觉少,可能与槟榔碱的作用有关。
【毒性】过量槟榔碱引起流涎、呕吐、利尿、昏睡及惊厥。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这是一首大陆和台湾都熟悉的情歌。含蓄的歌词表现出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在台湾,槟榔树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乡镇和山村,成片成林。台湾人历来就有嚼槟榔的习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当局将槟榔树作为经济作物大力推广,槟榔的种植和销售更成为一种蓬勃的产业。近些年虽然有所限制,但在台湾的东西海岸和中央山脉,依然可以看见大片槟榔树。槟榔树外观很像椰子树,笔直的树干,顶上有一簇叶子,但槟榔树干比椰子树细,看上去更清秀。台湾气候温暖,槟榔树一年四季都结果,一团一簇挂在树顶。
没吃过槟榔的人对嚼槟榔很好奇,在热心的计程车司机的带领下,我们也作了尝试。小槟榔店里50台币(4元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一包,大约八九粒。据别人讲,这个价格不贵。槟榔个头儿如枣子大小,外面包一层绿色“槟榔叶”。说是槟榔叶,其实是另一种植物的叶子,既然用来包槟榔,也就称作槟榔叶了。吃时先咬去一端吐掉,放在口中咀嚼,感觉是苦涩的味道,我想这就是不会吸烟的人吸烟的感觉吧。长时间咀嚼唾液增多,呈菊红色,连口腔都染成红色。槟榔纤维粗糙,反复咀嚼也不会融化在口中。我自己的感觉是实在不能恭维,就像外地人到北京喝豆汁。
嚼槟榔能够生津发热,劳作大众辛苦之际,嚼一嚼槟榔能够提神。槟榔吃久了会上瘾,所以常看到有些人口中一天到晚总在动个不停。在台东到枋寮的火车上,我看到一位阿婆,半个小时内吃了两次槟榔,每次两粒,口中的蠕动一直没有停止。阿婆是一位非常典型的槟榔“爱好者”,随身携带全套工具,自己动手加工槟榔。她让我们了解吃槟榔的完整过程:阿婆从小袋子中拿出两粒槟榔,用小刀切去首尾,又打开一只类似化妆品的小盒子,用刀子剜出少许白泥膏,平摊在槟榔叶上,将槟榔分别包裹起来放入口中。趁着阿婆嚼槟榔的时机,一打听,才晓得白膏即石灰一类的东西,可以降低槟榔的不良刺激,改善口味。两三个小时的路程结束时,阿婆依然在嚼槟榔。
现代人图省事,吃槟榔都是到小店中买包好绿叶的成品。所以台湾的城镇随处可见槟榔店,星罗棋布的形容恰如其分。槟榔店不论在台北还是在台南,都有一种显著标志:管状霓虹灯成放射的扇形排开,夜间非常醒目。公路边的小店更具特色,不足10平米的透明玻璃小房子孤立在路边(如图)。夜色中很远就能看到霓虹灯,店内的一切清晰醒目。台湾一年之中炎热时间长,所以槟榔店除了销售槟榔,还兼卖饮料、香烟。各家“专业槟榔”店的名字五花八门:小宝贝、兔女郎、双子星……招牌下还有介绍:零售、批发、一粒两剖、白泥红泥双包等等。
以前吃槟榔的人数众多,槟榔店的生意兴隆,槟榔树也种植得非常普遍。但是由于这种树根系浅,固土能力差,遇到大雨就会造成水土流失,引发山洪;又因为嚼槟榔刺激口腔,容易引发口腔癌,所以近些年槟榔的销售不如先前,竞争激烈。即使这样,槟榔店中负责加工、销售的“槟榔妹”的底薪也要一万多新台币,还要分提成。竞争激烈带来的就是花样百出:公路边店中“槟榔妹”的穿着日益单薄,甚至上身只戴胸罩,下面只着短裙,即使在冬季也是如此。有特色的东西价格自然不菲,据说能卖到百元一粒。台湾报界形容这些“美丽冻人”的女孩子穿着“清凉、火爆”,批评“买一粒,送两粒”作法过分色情。民众抱怨声四起,不时搞得沸沸扬扬。
槟榔西施就是卖槟榔的辣妹~
- 晓月
-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
【其他名称】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槟榔仁、洗瘴丹、大腹子、大腹槟榔、槟榔子、马金南、青仔、槟榔玉、榔玉。
【汉语拼音】Binglang
【主要成分】槟榔含生物碱0.3-0.6%,缩合鞣质15%,脂肪14%及槟榔红色素。含甘露糖、半乳糖、γ-儿茶素、无色花青素、红色素槟榔红及皂甙等。
【化学成分】槟榔含生物碱0.3~0.6%,缩合鞣质15%,脂肪14%及槟榔红色素。生物碱主为槟榔碱,含量0.1~0.5%;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等。生槟榔含生物碱量比制品为高。槟榔内胚乳含儿茶精、花白素及其聚合物。槟榔含脂肪油14%,槟榔油的组成脂肪酸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榈酸12.7%:,硬脂酸1.6%,癸酸0.3%,油酸6.2%,亚油酸5.4%,十二碳烯酸0.3%,十四碳烯酸7.2%。槟榔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超过1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超过10%,槟榔成熟则非蛋白氮含量减少。
【形状】槟榔乔木,高10~18米,不分枝,叶脱落后形成明显的环纹。叶在顶端丛生;羽状复叶,长1.3~2米,光滑,叶轴3棱形,小叶披针状线形或线形,长30~7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较狭,先端小叶愈合,有不规则分裂。花序着生于最下一叶的叶基部,有佛焰苞状大苞片,长倒卵形,长达40厘米,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小,多数,无柄,紧贴分枝上部,通常单生,很少对生,花萼3,厚而细小,花瓣3,卵状长圆形,长5~6毫米,雄蕊6,花丝短小,花药基着,退化雌蕊3,丝状;雌花较大而少,无柄,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基部,花萼3,长圆状卵形,长12~15毫米。坚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5~6厘米,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时红色。每年二次开花,花期3~8月,冬花不结果。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性状】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颜色较浅的网形凹纹,并偶有银色斑片状的内果皮附着,基部中央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基旁有淡色的疤痕状的种脐。质坚实,纵剖面可见外缘的棕色种皮向内褶入,与乳白色的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花纹。基部珠孔内侧有小形的胚,常呈棕色,干枯皱缩不显。气无,味涩而微苦。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1.杀虫本品可驱杀多种肠道寄生虫,以杀绦虫效果最好。2.泻下导滞 治疗食积气滞、湿热痢疾。3.行气利水、治疗水肿、湿毒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如单味驱虫,可用至2-3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流涎、呕吐、上腹痛、腹泻、眩晕、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蛋白尿,甚至引起肺水肿、心脏麻痹、困难、哮喘、血压下降、蛋白尿,甚至引起肺水肿、心肝麻痹、呼吸衰竭而死亡。平时经常嚼食槟榔可使牙齿松动,与口腔、喉、食管、胃等部位发生肿瘤有关,有致癌作用。
【禁忌】脾虚便溏者慎用。 气虚下陷慎服。不宜用于阴阳两虚、气虚下陷者。
【生长地区】分布广西、云南、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炮制】槟榔:拣去杂质,以清水浸泡,按气温情况换水,至泡透为止,捞起,切片,晾干。或取拣净的槟榔打碎如豆粒大,亦可。炒槟榔:取槟榔片置锅中,文火炒至微微变色,取出,放凉。焦槟榔:用武火把槟榔片炒至焦黄色时,喷洒清水,取出,放凉。①《雷公炮炙论》:欲使槟榔,先以刀刮去底,细切,勿经火,恐无力效。若熟使,不如不用。②《本草述》:槟榔急治生用,经火则无力。缓治略炒或醋煮过。
【采制】冬、春果实成熟时采收。摘下果实,将果皮剥下,取其种子,晒干。
中草药
槟榔即槟榔树的果实,与椰子同属棕榈科植物。主要生于亚洲及东非一带,原产于马来西亚。
槟榔是重要药用植物之一。在亚洲的许多地区,例如台湾及印度,均有嚼食槟榔的习惯。槟榔是棕榈科植物,英文名为Areca, Betelnut, Pinang。在我国主要生长在海南、台湾等热带近海的地方。槟榔的种子,有仁频、宾门等多种称谓。自古以来槟榔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居民迎宾敬客、款待亲朋的佳果,因古时敬称贵客为“宾”、为“郎”,“槟榔”的美誉由此得来。海南待客有 “茶,烟,酒,槟”等四种等级,槟榔只有在迎贵宾,婚庆等重大节日才摆上筵席,可见其地位。目前随着槟榔种植面积的扩大和越来越多朋友的喜爱,槟榔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消费中了。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槟榔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因为瘴疠之症,一般都同饮食不规律、气滞积结有关,而槟榔却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即使墨客骚人对槟榔也情有独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就曾写过“红潮登颊醉槟榔”的佳句。鲜食槟榔有一种“饥能使人饱,饱可使人饥”的奇妙效果,空腹吃时则气盛如饱,饭后食之则易于消化,可谓人间仙果。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槟榔有“下水肿、通关节、健脾调中、治心痛积聚”等诸多病症。不仅如此,槟榔还有治青光眼、 血压增高、驱虫等症的效果。
嚼槟榔是西双版纳傣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嗜好,大凡上了年纪的傣族老人,闲暇时常以嚼食槟榔果为乐。傣族为什么如此喜爱槟榔呢?相传很久以前,一对傣族老两口被不孝的儿子和媳妇气出了胃病。有一天,老两口在槟榔树下编竹箩,风吹树摇,一大串成熟的槟榔果掉了下来,口干舌燥的老两口顺手摘了一颗放在嘴里嚼,觉得甘甜清凉,生津可口,略带一点涩味。到了晚上,老两口都感到胃里异常舒服,接着吃了几天槟榔果,老两口的胃病居然痊愈了。据说,从此以后,傣族有了嚼食槟榔的习惯。
槟榔为棕榈科乔木,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而以印度栽培最多。在植物分类学上,槟榔和油棕、贝叶棕等同属一科,但它们却形态迥异,风格不同,油棕、贝叶棕高大魁伟,枝叶修长,堪称高大英俊、潇洒雄健的伟男子;槟榔则窈窕秀气,亭亭玉立,可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少女。槟榔树高而细,在民间还有其传说:不知是在什么年代,一位傣族男青年因自己心爱的姑娘不见了而爬山涉水到处寻找,艰难的路途中他碰到了槟榔树,可当他满怀希望请问槟榔树可曾看到自己心爱的人儿时,谁知槟榔树却傲慢地高抬着头,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令他伤心失望的话。焦急万分的傣族青年又气又恼,对着槟榔树大声诅咒:我要让你高高地站着,永远也不会粗壮。岁月一年年地过去了,至今,槟榔树还是细细高高,始终也长不粗壮。
在西双版纳,槟榔果是财富和吉祥的象征,古时候曾被人们当作货币使用,同时又是傣族青年男女的爱情信物。据说,傣族青年恋爱结婚后,小伙子一般要先到姑娘家上门,义务地服三年劳役,但如果在恋爱期间小伙子能够爬上高高的槟榔树采到槟榔果送给心爱的人,那就可以免去这三年劳役,并把姑娘领回家。
据科学研究表明,槟榔果还是一种常用的南药。除了象傣族民间传说中有健胃的功用外,槟榔果是保护人体牙齿的良药。西双版纳的许多傣族老人牙齿很好,就是常食槟榔果的缘故。此外,槟榔果还能驱虫、治腹胀、驱风、消水肿等。
【草药名】: 槟榔
【内容介绍】:
槟榔 (李当之《药录》)
【异名】仁频(《上林赋》),宾门(李当之《药录》),宾门药饯(《南方草木状》),白槟榔(《药性论》),橄榄子(《食疗本草》),槟榔仁(《外台》),洗瘴丹(侯宁极《药谱》),大腹子(《岭表录异》),大腹槟榔(《本草图经》),槟榔子(《纲目》),马金南(《花镜》),青仔(《中国树木分类学》),槟榔玉、榔玉(《中药志》)。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
【植物形态】槟榔乔木,高10~18米,不分枝,叶脱落后形成明显的环纹。
叶在顶端丛生;羽状复叶,长1.3~2米,光滑,叶轴3棱形,小叶披针状线形或线形,长30~7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较狭,先端小叶愈合,有不规则分裂。
花序着生于最下一叶的叶基部,有佛焰苞状大苞片,长倒卵形,长达40厘米,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小,多数,无柄,紧贴分枝上部,通常单生,很少对生,花萼3,厚而细小,花瓣3,卵状长圆形,长5~6毫米,雄蕊6,花丝短小,花药基着,退化雌蕊3,丝状;雌花较大而少,无柄,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基部,花萼3,长圆状卵形,长12~15毫米。
坚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5~6厘米,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时红色。
每年二次开花,花期3~8月,冬花不结果。
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分布广西、云南、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本植物的雄花蕾(槟榔花)、未成熟的果实(枣槟榔)、果皮(大腹皮)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冬、春果实成熟时采收。
摘下果实,将果皮剥下,取其种子,晒干。
【药材】干燥种子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颜色较浅的网形凹纹,并偶有银色斑片状的内果皮附着。
基部中央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淡色的疤痕状的种脐。
质坚实,纵剖面可见外缘的棕色种皮向内褶入,与乳白色的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花纹。
基部珠孔内侧有小形的胚,常呈棕色,干枯皱缩不显。
气无,味涩而微苦。
以果大体重、坚实、不破裂者为佳。
主产广东、云南、台湾、广西、福建。
国外以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地产量最多。
【化学成分】槟榔含生物碱0.3~0.6%,缩合鞣质15%,脂肪14%及槟榔红色素。
生物碱主为槟榔碱,含量0.1~0.5%;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等。
生槟榔含生物碱量比制品为高。
槟榔内胚乳含儿茶精、花白素及其聚合物。
槟榔含脂肪油14%,槟榔油的组成脂肪酸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榈酸12.7%:,硬脂酸1.6%,癸酸0.3%,油酸6.2%,亚油酸5.4%,十二碳烯酸0.3%,十四碳烯酸7.2%。
槟榔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超过1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超过10%,槟榔成熟则非蛋白氮含量减少。
【药理作用】①驱虫作用槟榔碱是有效的驱虫成分。
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瘫痪作用,使全虫各部都瘫痪,对牛肉绦虫则仅能使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完全瘫痪,而对中段和后段的孕卵节片则影响不大。
体外试验对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
槟榔碱对蛔虫也可使之中毒而对钩虫则无影响。
槟榔与雄黄、肉桂、阿魏混合的煎剂给小鼠灌服,对血吸虫的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与萱草根、黄连及广木香一起用于治疗小鼠血吸虫病则无效。
②抗真菌、病毒作用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煎剂和水浸剂对流感病毒甲型某些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病毒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质有关。
③对胆碱受体的作用槟榔碱的作用与毛果芸香碱相似,可兴奋M-胆碱受体引起腺体分泌增加,特别是唾液分泌增加,滴眼时可使瞳孔缩小,另外可增加肠蠕动、收缩支气管、减慢心率,并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兔应用后引起冠状动脉收缩。
1%溶液用于青光眼可降低眼压,但作用持续较短,且对角膜有明显的刺激性。
由于增加畅蠕动,促使被麻痹的绦虫排出。
也能兴奋N-胆碱受体,表现为兴奋骨骼肌、神经节及颈动脉体等。
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拟胆碱作用,猫静脉注射小量槟榔碱可引起皮层惊醒反应,阿托品司减少或阻断这一作用。
④其他作用小鼠皮下注射槟榔碱可抑制其一般活动,对氯丙嗪引起活动减少及记忆力损害则可改善。
已证明槟榔中含有对人的致癌质。
平时嚼食槟榔者有味觉减退,食欲增进,牙齿易动摇,腹泻少,咽痛者也少并可治腹痛,可能是由于其中含有大量鞣质之故。
此外食槟榔者肠寄生虫少,口渴的感觉少,可能与槟榔碱的作用有关。
【毒性】过量槟榔碱引起流涎、呕吐、利尿、昏睡及惊厥。
如系内服引起者可用过锰酸钾溶液洗胃,并注射阿托品。
【炮制】槟榔:拣去杂质,以清水浸泡,按气温情况换水,至泡透为止,捞起,切片,晾干。
或取拣净的槟榔打碎如豆粒大,亦可。
炒槟榔:取槟榔片置锅中,文火炒至微微变色,取出,放凉。
焦槟榔:用武火把槟榔片炒至焦黄色时,喷洒清水,取出,放凉。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这是一首大陆和台湾都熟悉的情歌。含蓄的歌词表现出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在台湾,槟榔树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乡镇和山村,成片成林。台湾人历来就有嚼槟榔的习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当局将槟榔树作为经济作物大力推广,槟榔的种植和销售更成为一种蓬勃的产业。近些年虽然有所限制,但在台湾的东西海岸和中央山脉,依然可以看见大片槟榔树。槟榔树外观很像椰子树,笔直的树干,顶上有一簇叶子,但槟榔树干比椰子树细,看上去更清秀。台湾气候温暖,槟榔树一年四季都结果,一团一簇挂在树顶。
没吃过槟榔的人对嚼槟榔很好奇,在热心的计程车司机的带领下,我们也作了尝试。小槟榔店里50台币(4元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一包,大约八九粒。据别人讲,这个价格不贵。槟榔个头儿如枣子大小,外面包一层绿色“槟榔叶”。说是槟榔叶,其实是另一种植物的叶子,既然用来包槟榔,也就称作槟榔叶了。吃时先咬去一端吐掉,放在口中咀嚼,感觉是苦涩的味道,我想这就是不会吸烟的人吸烟的感觉吧。长时间咀嚼唾液增多,呈菊红色,连口腔都染成红色。槟榔纤维粗糙,反复咀嚼也不会融化在口中。我自己的感觉是实在不能恭维,就像外地人到北京喝豆汁。
嚼槟榔能够生津发热,劳作大众辛苦之际,嚼一嚼槟榔能够提神。槟榔吃久了会上瘾,所以常看到有些人口中一天到晚总在动个不停。在台东到枋寮的火车上,我看到一位阿婆,半个小时内吃了两次槟榔,每次两粒,口中的蠕动一直没有停止。阿婆是一位非常典型的槟榔“爱好者”,随身携带全套工具,自己动手加工槟榔。她让我们了解吃槟榔的完整过程:阿婆从小袋子中拿出两粒槟榔,用小刀切去首尾,又打开一只类似化妆品的小盒子,用刀子剜出少许白泥膏,平摊在槟榔叶上,将槟榔分别包裹起来放入口中。趁着阿婆嚼槟榔的时机,一打听,才晓得白膏即石灰一类的东西,可以降低槟榔的不良刺激,改善口味。两三个小时的路程结束时,阿婆依然在嚼槟榔。
现代人图省事,吃槟榔都是到小店中买包好绿叶的成品。所以台湾的城镇随处可见槟榔店,星罗棋布的形容恰如其分。槟榔店不论在台北还是在台南,都有一种显著标志:管状霓虹灯成放射的扇形排开,夜间非常醒目。公路边的小店更具特色,不足10平米的透明玻璃小房子孤立在路边(如图)。夜色中很远就能看到霓虹灯,店内的一切清晰醒目。台湾一年之中炎热时间长,所以槟榔店除了销售槟榔,还兼卖饮料、香烟。各家“专业槟榔”店的名字五花八门:小宝贝、兔女郎、双子星……招牌下还有介绍:零售、批发、一粒两剖、白泥红泥双包等等。
以前吃槟榔的人数众多,槟榔店的生意兴隆,槟榔树也种植得非常普遍。但是由于这种树根系浅,固土能力差,遇到大雨就会造成水土流失,引发山洪;又因为嚼槟榔刺激口腔,容易引发口腔癌,所以近些年槟榔的销售不如先前,竞争激烈。即使这样,槟榔店中负责加工、销售的“槟榔妹”的底薪也要一万多新台币,还要分提成。竞争激烈带来的就是花样百出:公路边店中“槟榔妹”的穿着日益单薄,甚至上身只戴胸罩,下面只着短裙,即使在冬季也是如此。有特色的东西价格自然不菲,据说能卖到百元一粒。台湾报界形容这些“美丽冻人”的女孩子穿着“清凉、火爆”,批评“买一粒,送两粒”作法过分色情。民众抱怨声四起,不时搞得沸沸扬扬。
槟榔西施就是卖槟榔的辣妹~
- 真可云
-
一种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