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马小云
-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中的道光?道光作为一国之君,是否为许多学者评介的那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投降派?本文根据史料提出自己的见解,请专家教正。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战争以封建的中国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而结束,道光作为这场战争的中方决策者和指挥者自然难辞其咎。但是,如果做出道光的妥协投降路线导致战争失败的结论,似乎尚欠公允,且与历史实际不符,因为道光在鸦片战争中,并非自始至终都执行妥协投降路线,相反,在鸦片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道光是主张抵抗也实行了抵抗的。
道光十八年(1838年)末,当道光将林则徐派赴广东查禁鸦片时,广东海口及沿海的防务被同时提上了议事日程。道光十九年(1839)二月,道光在给邓廷桢的上谕中指出:虎门海口,为粤海中路咽喉,自应妥为部署,务于本年三月内,将排练炮台一律赶造完毕。并令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如数饬募“泅水兵丁”“随时演习,以期得力”①。在林则徐到达广州并雷厉风行开始禁烟后,道光及时提醒沿海各省督抚加强戒备,严密防范。道光十九年(1839年)五月,林则徐执行外商只有按中国有关规定出具甘结方可进行贸易的政策,谕令外商遵式具结。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不仅指示英商拒不出具甘结,还将英国新来货船,沮留尖沙咀洋面,图卖鸦片。五月二十七日,英国水手在尖沙咀村作恶行凶,将村民林维喜打死。林则徐多次严谕义律交出凶手。义律不仅对林则徐的谕令置若罔闻,拒不交凶,反而公然践踏中国主权,在中国领海的一艘英船上设立法庭,对林维喜一案的凶手进行所谓的审判。义律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挑起事端,扩大事态,为发动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做准备。为了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英属印度政府应义律的要求,派遣载有28门火炮的军舰“窝拉疑”号前来中国。七月二十三日。“窝拉疑”号驶抵中国海面。“窝拉疑”号的到来,使义律气焰更为嚣张。义律寻机发动对中国的武装挑衅。七月二十七日上午,义律等乘坐全副武装的“路易沙号”,带着几艘同样全副武装的快艇,从香港驶至九龙,以要求供给食物为名,向在九龙执行查禁接济、防护炮台任务的广东水师大鹏营借故挑衅。下午二时半,英舰向水师船只发动突然袭击,英舰炮火齐发。中国水师及沿海炮台官兵发炮还击。双方激战至六时半,英军舰狼狈逃离战场。清军以微小的代价,以少胜多,取得了中英首战的胜利。此役在鸦片战争中称为九龙之战。战后,林则徐将战争经过向道光作了详细奏报。林则徐在报告中说:“七月二十七日午刻,义律忽带大小兵船五只赴彼。先遣一只,拢上师船递禀,求为买食。该将正遣弁兵传谕开导间,夷人出其不意,将五船炮火,一齐点放。有记名外委之兵丁欧士乾,弯身料理军械,猝不及防,被炮子打穿胁下殒命。该将赖恩爵见其来势凶猛,亟挥令各船及炮台弁兵,施放大炮对敌,击翻双桅夷船一只,在旋涡中滚转,夷人纷纷落水。各船始退。少顷,该夷来船更倍于前。复有大船拦截鲤鱼门,炮弹蜂集,我兵用网纱等物,设法闪避,一面奋力对击。瞭见该夷兵船驶来帮助,该将弁等忿激之下,奋不顾身,连放大炮,轰毙夷人多名。……迨至戌刻,夷船始遁回尖沙咀。计是日接仗五时之久,我兵伤者二名,其受重伤者二名,轻者四名,皆可医治。师船向有渗漏,桅篷亦有损伤,均即赶修完整。嗣据新安县知县梁星源等禀报,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又渔舟叠见夷尸随潮漂淌,捞获夷帽数顶,并查知假扮兵船之船主得忌刺土,手腕被炮打断。此外夷人受伤者,尤不胜计。……臣等查英夷欺弱畏强,是其本性。向来师船未与接仗,只系不欲衅自我开。而彼转轻视舟师,以为力不能敌。此次乘人不觉,胆敢先行开炮,伤害官兵,一经奋力交攻,我兵以少胜多,足使奸夷胆落。”九龙之战后,义律至澳门,请求澳门葡萄牙总督“代为转圜”,欲清澳门厅同知蒋立昂订期与之会谈,就中英贸易明定章程。林则徐在给道光的奏报中,也报告了九龙之战后义律态度的转变,提出:“此后,义律果能恪循法度,不越范围,自当布宣皇仁,宽其既往。”道光在接到林则徐九龙之战的奏折后,一面对九龙之战中的有功将弁加以封赏抚恤,一面提醒林则徐等不要因义律态度的转变而放松警戒。道光指出:在我军取胜后,“断不可稍形畏葸,示以柔弱。虽据该夷领事义律浼西洋夷目恳求转圜, 但该夷等诡诈性成,外示恐惧,内存叵测,不可不防。著林则徐等相度机宜,悉心筹画。如果该夷等畏罪输诚,不妨先威后德,倘仍形桀骜,或佯为畏惧,而暗布戈矛,是该夷自外生成,有心寻衅。既已大张挞伐,何难再示兵威”②。后来的事实证明,道光对义律“诡诈性成。外示恐惧。内存叵测”的认识是完全正确的。义律在九龙之战后的“输诚”不过是缓兵之计,义律根本没有和林则徐谈判解决有关具结、交凶等问题的诚意。义律时刻准备诉诸武力。
道光十九年(1839年)九月,又一艘英兵船“海阿新”号开抵广州海面,义律陡然胆壮了不少,又开始寻机制造事端。当义律顽固地指示和纵容不法英商抗拒林则徐的具结谕令时,却有两个从事正当贸易的英商弯剌和当郎遵式具结,林则徐对具结和拒不具结者采取了区别对待政策。首先遵式具结的英商弯刺已获准进埔正常贸易。义律认为弯刺和当郎的具结“有损英监督威权”,于是,指示“窝拉疑”号和“海阿新”号驶至各国具结货船至黄埔贸易必经的穿鼻洋面。九月二十八日,当郎的商船正报关入口时,“窝拉疑”号和“海阿新”号“硬将已具结之当郎货船追令折回”,不让其进口。水师提督关天培听到这件事,正查问间,“窝拉疑”号“辄先开放大炮,前来攻击。”关天培立即令本船弁兵,开炮回击,并挥令后继水师船只,协力进攻。穿鼻之战约有一时之久。“窝拉疑”号“帆斜旗落,且御且逃”,“海阿新”号“亦随同遁去”。广东水师因“师船木料不坚,未便穷追远蹑。”继穿鼻之战后,在官涌及附近洋面双方交战六次。这六次交战的结果据林则徐给道光的奏报是清军“具系全胜”③。穿鼻之战和官涌的六次交战说明英国侵略者对华的武装侵略正在逐步升级和加剧。道光因此而主张对“反复无常”的英国采取更为严厉的政策。道光在得到林则徐的奏报后,做出了停止英国贸易的决定。令林则徐将“所有该国船只,尽行驱逐出口,不必取具甘结。其殴毙华民凶犯,亦不值令其交出。”道光反对林则徐在奏报中提出的“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区别对待政策,认为“恭顺抗拒情虽不同,究系一国之人,不应若是办理”。道光对英国的决绝态度,虽属事出有因,但毕竟是一种不策略的举措。道光虽不赞成对英人实行区别对待,却也懂得对英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实行区别对待,令林则徐将英商屡犯中国禁令的种种罪状“宣布各夷”,使他们知道中国断绝与英国贸易“与尔各国无与,尔各国照常恭顺,仍准通商”。道光还指示林则徐对广东沿海各隘口及各海岛,“密派员弁兵丁,严加防护,毋稍疏懈”④。为了加强广东的防务,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二月初一日道光任命林则徐为两广总督,“文武皆所统属”⑤。这说明,道光对断绝英国贸易后可能遭遇的武装挑衅是有准备的。自然,道光在当时能预见到的来自英国的武装挑衅,仍不过是几只零星兵船打了就跑的骚扰式袭击,对英国即将发动的大规模全面侵华战争,道光是没有任何从心理到军事上的准备的。
- 贝勒
-
道光帝一生中最大的一桩事莫过于鸦片战争了。 道光帝在汹涌而至的外国鸦片面前采取了先王一贯坚持禁止政策。他派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禁烟,后来又任林则徐为两广总督。当他得知虎门销烟的消息时,高兴得不得了。 鸦片战争形势图
后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以为不可怕,“天朝”可以速胜。当英国舰船北犯,到达天津海口并向清政府提出割地赔款要求时,道光帝傻眼了,害怕了,立刻从主战的立场转变为主抚即妥协的立场。穆彰阿、琦善把英国的强盗行为归罪于禁烟,道光帝听信谗言,撤了林则徐和原任两广总督后为两江总督的邓廷桢的职。他派投降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东与英国谈判,要求琦善上不失国体下不开边衅,意思是既不要给英国割地赔款,又不跟英国发生军事冲突。多幼稚的道光帝啊!这等于既不让闯进屋里的强盗抢走东西,又不必跟他搏斗。琦善对英方让步,私自允许将香港割让给英国,道光帝将琦善锁拿并先后派杨芳、奕山对英作战。杨芳没有阻止住英军向广州城前进,道光慕陵楠木殿奕山先是冒险后是投降。二十二年八月,英舰开到南京下关江面,绝望的道光帝被迫派耆英和伊里布与英军签订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从此由古代步入近代,道光帝也就成为惟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 道光帝在鸦片战争中立场动摇,指挥失败,使中国蒙受耻辱,实在可悲。但他更为可悲的是在此事件之后他没反思,没有任何振兴王朝的举措。《清史稿·文宗本纪》:“论曰: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远人贸易构衅兴戎,其视前代戎狄之患,盖不侔矣。当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继之以畏葸,遂遗宵旰之忧。”此论前面说的还准确,但后面不够准确。鸦片战争的失败,道光帝有责任,不能尽归在大臣身上,尤其不能归罪于林则徐、邓廷桢等大臣。
- 康康map
-
放手让林则徐销烟去呗。。。
当然,英国人打过来后他为了不惹事,就让林则徐下课了,然后换上来的琦善就消极抵抗,导致了中国从此成了半封建半殖民社会。。。
- 黑桃猪
-
一个字:禁。但他不是隔好皇帝,一在位的时间没治理好国家,内忧外患。。二没选出一个好的继位者。。要是他知道他的好儿子孱弱的咸丰一遇到难题就抽食他禁的鸦片,估计会气得活过来再死一次。。
- LuckySXyd
-
在林则徐的多次进谏之下,决定支持他,但他没实权(是全都在那个可恶的慈禧手中),鸦片问题可以说是林则徐主张解决掉的
- 还要旺仔
-
前面让林则徐硝烟去了,后面,人家放个屁,让大清国吸干净去了
- 北境漫步
-
瞎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