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马小云
-
黔北高原,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南部的习酒镇,因盛产美酒习酒闻名遐迩。这是贵州省第一个以酒命名的乡镇。在这里,有习酒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习酒地处赤水河畔,二郎滩头,与名酒茅台一衣带水,和四川郎酒厂隔河相望,自古为黔北门户,属黔北经济与川南经济区的连接点。酒是这里的产业,也是这里的灵魂。
酒乡明珠,酿造未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背靠美酒河的习酒人,决定将个人命运心系习酒,在此兴家立业。尔后,生于悬崖峭壁的习酒,硬是在一代又一代习酒人持之不懈、艰苦奋斗的努力拼搏之下,趟过险川,跨越坎坷,以朴实的文化底蕴、独特的酿造技术、甘美醇厚的酒香韵味,成长为今天习水县靓丽的“名片”。我在习酒长大,见证了它一路跌宕起伏、昂扬激进的奋斗之美,也见证了它在经济大潮中一路革新,把质量刻进骨子里,以诚取信,以质取胜,成长为名满天下的“君子之酒”。曾经的小作坊摇身一变十里酒城,荟萃白酒文化、红色文化、盐运文化、君品文化于一体。赤水河红军大桥、四渡赤水二郎滩渡口、习酒文化城、习酒宾馆、运营中心等景观交相辉映,蔚为壮观,恩泽乡邻。
我时常一个人漫步于习酒文化城上。这里是习酒的“观景台”。站在船舷上眺望,目之所及,赤水河在青山间流淌,一座座鳞次栉比的制酒厂房掩映在绿色之中,好似布达拉宫,雄伟壮丽。周边树木蓊郁青翠,秀丽的亭台楼阁点缀其中,氤氲的酒香盘旋上空,随着奔腾的赤水河扑面而来,深吸一口,如同啜饮佳酿,令人醉眼迷离、心神摇曳。
习酒拥有悠久的历史,有史可查的可追述至西汉初年。据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汉使唐蒙出使南越,特绕道古鰼部品尝蒟酱酒,并携归长安献与武帝,武帝饮后盛赞“甘美之”。因此,前人陈熙晋曾赋诗“汉家蒟酱知何物,赚得唐蒙鰼部来”。“鰼部”,便是今天的茅台、习酒一带。
今年,我有幸参与习酒创立70年的历史资料整理,才得以了解习酒这家百年酒厂的一段发展往事。1952年,饱受战争侵害的中国百废待兴,急需现代工业发展。这个时候,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之下,仁怀县政府积极求变,派出考察小组,从茅台出发,沿着赤水河顺流而下,最终选定位于赤水河二郎滩渡口的黄金坪建立酒厂。就这样,经过5年时间的开荒、筹备,1957年,成立“贵州省仁怀县郎庙酒厂”。次年4月,在完成一级烤酒以后,由于受到“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酒厂停工。直到1962年结束,政府才又再派曾前德、肖明清、蔡世昌3人恢复“郎庙酒厂”生产,烤制小曲白酒。而恢复生产,谈何容易。曾前德在工作笔记中回忆:“经过三年的风吹雨打,木瓦房已是残垣断壁,四面通风,摇摇欲坠。厂房破败不堪,工人不见踪影,想要恢复,就是从零开始,再建一个酒厂。”至今想起,那真是一段艰苦卓绝的日子,三个人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撑起了酒厂的一片天。
经历了酒厂的停顿与重启,习酒变得尤其的坚强。即使在1952年至1998年间,46年的时间里,习酒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辉煌走向破产边缘,但始终压不垮习酒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1998年10月,习酒加入茅台,步入新时代。从此习酒人慎思笃行,锐意进取,通过打造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深度转型,销售破百亿,在复兴路上高歌猛进,成为中国白酒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每当读到这段历史,我都会被习酒愈搓弥坚的坎坷经历深深打动。从酒厂蹒跚创立,到几经低潮,又浴火重生,习酒和习酒人始终以昂扬的姿态面对苦难,自强不息,百折不挠。
即使现在,无论何时想起,习酒的奋斗历程依然使人动容。从一家险先夭折的白酒小厂发展到今天的“百亿企业”;从曾经的负债累累成长为今天的利税大户;从3人起家壮大到今天拥有8000多名员工的国家大二型酒企。习酒深化“习酒所需,习水所能”的服务理念,以责任为纽带,为当地发展、群众安居乐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走在习水的街头,习酒的销售门店、诺大的习酒logo广告牌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饭店里,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习酒的酒瓶。对于习酒人们津津乐道:“没有习酒,就没有这里的一切。”几乎人人都以习酒为骄傲,都希望孩子毕业能到习酒工作。
走进习水,华灯璀璨,高楼林立。以习酒为核心的产业园区工作繁忙,各种白酒企业大大小小、林林总总,这个曾经在贵州眉头皱得最紧的地方,如今在习酒快速发展的促进之下,日新月异,正朝着建设中国西部经济百强县,一步步砥砺奋进。
我们自诩,是习酒搭起了习水发展的桥,拥有习酒,是习水之幸;生长在习水,也是习酒之幸。
未来,习水将携手习酒共同演绎习酒飘香的梦,这个梦是氤氲着酒香的致富梦,这个梦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越飘越远,香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