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cf
-
1.傣族的特点和历史背景,简单点的
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傣族历史悠久,与属壮洞语族的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毛南族、仡佬族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都是“百越”“骆越”民族的后裔。主要从事农业。寺塔和竹楼、竹桥显示出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2.傣族文化历史
历法 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
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
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
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文学 傣族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古歌、神话、创世史诗产生和发达的时期;二是英雄史诗、传说、歌谣形成和昌盛的时期;三是故事、叙事长诗兴起和繁荣的时期;四是新文学蓬勃的时期。
著名的《傣族古歌谣》共收30首傣族古歌,反映了原始时期傣族先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状况。天地起源神话有《英叭开天辟地》、《古老的荷花》、《费梅嘎帕》(《大火烧天》)等,人类起源神话有《葫芦人》、《葫芦生蛋》、《人类果》、《污垢泥人》等,洪水神话有《葫芦传人种》等,图腾神话有《鸟姑娘》、《象的女儿》、《神牛之女》等。
史诗有《巴塔麻嘎捧尚罗》、《变扎贡帕》(《古老的荷花》)、《细木过》、《天地万物的来历》。英雄史诗有《厘俸》。
歌谣主要是情歌、习俗歌、劳动歌、童谣等。 傣族人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述长诗。
佛教的传入,傣文的创制,都对叙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傣族民间艺人接受、翻译和传播外来的佛经文学,同时还把傣族民间故事吸纳进来,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叙事长诗。
据研究,仅阿銮叙事诗(即以佛本生经为核心内容的佛祖轮回转世的修行故事)的数目就多达550部。 总的来说,常见的傣族叙事诗有《金蛙阿銮》、《口袋阿銮》、《大叶子阿銮》、《金羚羊阿銮》、《香谷阿銮》、《酸鱼阿銮》、《十二位王妃的眼珠》、《朗兑罕》、《兰嘎西贺》、《相勐》、《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金皇冠》、《三牙象》、《七头七尾象》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戏剧 傣剧 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区。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新中国建立后,傣剧有了新的发展。1960年第一个专业演出团体潞西县傣剧团成立,1962年扩建为德宏州傣剧团。
1962年,《娥并与桑洛》参加西南区少数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南亚的明珠”。除德宏州傣剧团这样的专业团体以外,较大的傣族村寮几乎都有业余演出队伍。
目前傣剧基本上只为老年人所喜爱,年轻人因为听不懂而对其没有多大兴趣。傣剧在传承方面的困难日益凸现[1]。
民歌舞蹈 傣族民歌曲调节奏灵活优美抒情。德宏民歌曲调鲜明重音突出,西双版纳民歌滑音装饰音较多,瑞丽山歌活泼爽朗各有特色。
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
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节庆 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傣族) 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
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
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其大多数都与佛教有关。 民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
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
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
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糯米装进竹筒后加水后,用一个玉米胡塞上,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烧烤。
傣族的凉拌也十分美味,比如干巴丝,包烧鱼等等,那可是美味至极啊。 普洱茶是云南普洱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如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
粑丝是用水把米粉搅成颗粒,蒸熟后舂成团,擀成薄而大的圆饼,冷后叠成叠,食时烫软入碗,撒各种调料。泼水糍粑是用糯米粉。
3.德宏瑞丽市有哪些民俗习惯
环境瑞丽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南,地处横断山脉高黎贡山余脉的向南延伸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其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依。。在这个美丽富饶的坝子上,分布着中缅两国的五座城市,即中国的瑞丽、畹町和缅甸的木姐、南坎、九谷。其“一院两国、一井两国、一街两国、一桥两国”的独特景观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奇观。
瑞丽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20摄氏度,最高气温36摄氏度,最低气温3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花开四季,果结终年,到处是凤尾竹流以,大榕树垂髯,一派美丽的亚热带风光,旋律优美的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就在瑞丽创作而成。
瑞丽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主要有瑞丽江风光、扎朵瀑布及热带雨林、南宛河自然保护区、万亩胶林、回环竹海、畹町森林公园、畹町生态园、芒令一姐东崃榕树群、姐勒大金塔、喊沙奘房、雷奘相佛寺、大等喊傣寨风光、勐秀景颇山寨、帕色目脑纵歌场、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遗址、姐告中缅街、畹缅友谊桥(九谷桥)、允井一村两国、屯洪一院两国、弄岛中缅友谊井、南姑淘宝河等。
历史
据考古证实,瑞丽地区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其先民在这里劳作生息。据傣文史籍《嘿勐沽勐》记载,公元前364年,勐卯果占壁王国就已在瑞丽建立。秦汉时属哀牢。唐代属永昌。宋隶属大理腾越府。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置麓川路军民总管府。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置平缅宣慰使司,1596年(明万历二十四年)建平麓城;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设勐卯安抚司。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仍设勐卯安抚司,隶腾越厅。1912年,设勐犯弹压委员;1932年改称瑞丽设治局;1942年日军入侵瑞丽,设治局人员撤离;1945年1月,中国远征军收复滇西失地,瑞丽光复,仍恢复设治局。
1950年4月,瑞丽和平解放,建立了各民族民主联合 *** 。1952年,经中央人民 *** 政务院批准瑞丽县。1992年6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瑞丽市。2000年8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在姐告设立边境贸易区。
艺术
瑞丽历史悠久,是德宏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傣族的发祥地,被誉为傣族文化的摇篮。瑞丽的姐告文化广场内,坐落着一座傣族历史壁画长廊。长廊总长400余米,由104幅壁画画卷组成,总绘画面积1200平方米,创作人员用三年时间创作完成。整组画卷运用中国画写意的手法,围绕历史进程、文化艺术、民族风情、亲切关怀等几大主线,涵盖南亚、东南亚傣族整个历史文化变迁过程,生动地再现了傣族达光王国、果占璧王国等历代傣王国辉煌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历史,展现了傣族历史发展进程、民族风情和生产生活场景。整组绘画气势恢弘,场面壮观,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民族
瑞丽境内居住的少数民族以傣族、德昂族,景颇族等为主。
节日
泼水节
傣历6月17~19日之间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系瑞丽傣族、德昂族的主要节日。傣语叫“赏见”,德昂人称“拱拍”。相传是从印度的“洒红节”和到圣河沐浴的习俗演变而来。泼水节有浴佛、祈雨、迎春耕、祝愿人畜兴旺和五谷丰登之意,在巴利语系佛教文化圈内,它是一年中最盛大的宗教礼仪。
目瑙纵歌节
农历正月十五以后举行,为期3~7天
目瑙纵歌节是瑞丽景颇族人民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原属祭祀性的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庆祝丰收的传统仪式。
4.傣族的历史
公元1180年左右,今西双版纳一带的傣族在叭真的带领下统一了傣族的各个部落,建立了景龙金殿国。勐泐政权的建立,标志着西双版纳傣族的主体傣泐人正式形成。
元明时期,汉、傣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更加密切,特别是大量汉族人民迁居边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科学在傣族地区广为传播,迅速促进了傣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了捍卫祖国领土,傣族和汉、景颇、佤等族人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英、法帝国主义的侵略展开了多次武装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傣族人民又与全国人民一道,投入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斗争,为保卫祖国边疆神圣领土作出了贡献。
扩展资料:
傣族习俗
1、关门节、开门节,关门节,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
2、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
3、花街节,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