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豆staR
-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达西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
茶马古道,从云南普洱茶的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下关(大理)、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迪庆、德钦,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萨,而后再经藏南的泽当等地然后出境。它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代商路。总行程在万里以上。茶马古道是壮阔的,而对于当年行走在古道上的马帮来说,却是一条充满了艰险的征途。西南地区山高水急,水上交通险象环生。而山道的险峻曲折,又根本无法行驶车辆。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帮成了唯一适用的运输方式,它成了茶马古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可以说茶马古道是一条用人力和马的脚力踩踏出来的道路。从一个山谷到又一个山谷,从一个村寨到又一个村寨,马帮踏出了一条沟通各地的生命道路,成了大西南地区的联系纽带。这些马帮曾经驻足停留、进行商品集散的驿站,成了后来的城镇。今天的丽江古城就是迄今为止茶马古道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被誉为“活着的茶马重镇”。
- 康康map
-
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丝绸之路”曾经享誉世界,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通过对中国茶史和普洱茶文化的探索,可以说,茶马古道作为一条四通八达的国际商道完全可以和“丝绸之路”并称而兼美。茶马古道承载着普洱茶走向了世界,普洱茶在千年历史中走向了国际市场。
早在茶文化在国内形成和普及的唐代,饮茶风尚就开始传入吐番、回纥、西域、北疆,与中亚、东北亚草原、大漠的乳酪文化相结合;同时通过贡使、僧侣、留学生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影响深远的茶礼和茶道。宋元两代,中国茶的传入不仅在上述区域得到进一步加强,而且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南洋诸国也开始输入茶叶,继而引进茶叶生产技术,从而在更为广泛的地域内,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茶文化圈。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以东南亚各国为中界地,经太平洋通往欧亚大陆腹地的陆上“茶马商路”发展繁荣起来,茶叶成为18世纪直至19世纪后期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法国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在其作品中曾赞美中国茶叶“精细如拉塔亚烟丝,色黄如威尼斯金子,未曾品饮即已幽香四溢。”普洱茶由此而四海飘香、五洲共赏。茶叶和与之相关的瓷器甚至成了中国的代称。同时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茶”字的发音都源于中国话。传统说法认为,英语把“中国”称为“China”,是因为中国瓷器在西方久负盛名,西方人便以“瓷”指代中国,而“China”一词也是“瓷”的英语译音。然而根据专家的考证,对“China”一词又有了全新的解释:“China”并非“瓷”的英译,而是源于藏语对“茶”的称谓。从唐代开始直至20世纪,在茶马古道蜿蜒崎岖的山路上,马帮悠远的铃声回响了1000多年。在这1000年间,中国茶叶特别是普洱茶经由茶马古道转运到西藏,然后茶叶又经喜马拉雅山口运往尼泊尔、锡金和印度加尔各达,印度的加尔各答成为云南普洱茶销往世界各地的重要中转市场。经由印度加尔各答和经由缅甸、老挝、越南转往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各国的普洱茶大量行销欧亚。可以说,西方人对东方中国的认识,其中之一是经由以普洱为源头的这条茶马古道开始的,因为茶叶由最初的茶马古道传入西方,要比瓷器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早200多年。正因为如此,“China”一词更有可能源于“茶”而非“瓷”。早在20世纪上半叶,我国著名古史学家任乃强先生就曾提出,“China”一词也有可能来源于西方人对“茶”的音译。而今藏语言学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断,很可能藏语对“茶”的称谓直接影响了西方人对中国的称呼。在藏语“茶”的发音是“甲”,这和古汉语中“茶”被称为“木贾”相印证。思茅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地带,普洱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云南的茶叶通过茶马古道很早传入西藏,藏民一得到茶,便嗜茶如命,不可一日或缺。藏族古谚有:“甲察热!甲霞热?甲梭热?”,把这些话翻译成汉语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可见茶叶对西藏地区影响之深。至今,藏语仍把汉族同胞叫做“甲米”,意即“产茶或贩茶的人”。而祖国内地则被藏族同胞称为“甲拉”,意即“生产茶叶的地方”。中国茶叶特别是普洱茶经由茶马古道从西藏延伸至印度、尼泊尼直至西方,在茶成为西方人十分喜爱的饮品的同时,藏语“甲拉”—产茶之地也极有可能用来指代茶叶的故乡—中国。这一点,从“甲拉”和“China”的发音如此近似,可窥端倪。
在东南亚,越南是普洱茶较早输入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饮用普洱茶比较普及的国家。“一根扁担两筐谷”,是对越南地理、物产特征的形象描述。越南国土呈两头大中间细长的“S”形,“扁担”指狭长的中部地区,这根“扁担”挑起来的“两筐谷”,指的就是北方的红河平原和南方的湄公河平原这两个粮仓。越南南北饮用普洱茶的方法也有相当大的差别。南方一般饮用普洱茶的方法是在加盖保温的木桶里放入大量的冰块,倒入已泡好的普洱茶水,口渴时再随意饮用。地处南方的人们认为,在炎热的越南南方,不适合饮用浓度较高的纯普洱茶水;与南方的饮用方法不同,越南北部一般都饮用纯茶水,在沏泡普洱茶时,首先往空壶里加入适量的开水,壶热之后将开水倒入茶杯中之后又倒掉,在烫热的壶里加入普洱茶,第一次注
入开水后马上倒掉留下壶中茶叶,然后再注满开水一分钟后等泡出普洱茶的色香味后,斟入茶杯中饮用,如果是招待客人的,先把主人的茶杯倒满,然后再给客人们茶杯斟上茶,这是一种尊重客人的茶礼,因为前面的茶水比较淡,后面的茶水比较浓,先主人后客人的顺序,旨在把味道浓郁的好茶留给客人,这种饮茶方法充分体现出了普洱茶醇厚香浓的特性,因此有“最后的茶好,最先的酒好”的越南谚语。
普洱茶作为清宫贡茶,历代清皇朝将其祝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驻中国外交使节。乾隆年间,清朝与英国交涉两国贸易问题时,送给英国的礼品中就有普洱贡茶的女儿茶和茶膏。乾隆皇帝三次回赠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礼品中,均有普洱贡茶茶膏和普洱砖茶。由此,普洱茶饮用逐渐传入英国贵族上流社会并慢慢对平民的饮食习惯产生较大影响。由于中国茶叶特别是普洱茶特有的降湿抗潮的功能与作用,对于处于浓雾重重之中的英伦三岛确实是上佳的饮品。公元166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澳门设立办事处,开始进口中国茶叶。公元1684年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业务大增,并委托厦门商馆代买茶叶,当年进口英国本土中国茶叶25300磅,其中购买优良的普洱茶300桶。到十七世纪未期,英国饮用茶叶已开始由贵族向平民转化和推广,公元1700年英国的杂货铺开始出售茶叶就是明证,英国饮用茶叶已经深入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英国人具有一整套完整的英式普洱茶文化,而其中尤以优雅的下午茶最为经典。下午茶源自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时刻就百无聊赖,此时距离衣着正式、礼节繁复的晚餐还有段时间,安娜女士肚子也略微有些饥饿感了,就请女仆准备几片烤面包、奶油以及用普洱茶冲泡好的茶水饮用。后来安娜女士邀请几位知心好友伴随着茶与精致的点心,同享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没想到一时之间,在当时英国贵族社交圈内蔚为风尚,名嫒仕女趋之若骛,一直到今天,已俨然形成一种正统的“英国红茶文化”,这就是所谓的“维多利亚下午茶”的由来。当时普洱茶传到英国,并受到欢迎,英国流行的《茶歌》中对普洱茶这样唱道:“让我们唱来把茶夸,让我们想那好生涯。那片刻之欢,永远轮不到咱,给咱一杯普洱茶”。普洱茶当时在英国已经产生影响,并具有了一定的消费市场。
荷兰和瑞典是西方国家中最早运载中国茶叶特别是普洱茶进入欧洲的国家。公元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从澳门运载茶叶转运到欧洲。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荷兰输入中国茶叶达885567磅,公元1784年,荷兰输入中国茶叶达到350万磅。大量中国茶叶的进入,使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最古老的茶叶市场,也是仅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大茶叶市场。而进入荷兰的茶叶(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普洱茶)有许多又转口到世界其他地区。在欧洲各国商船运销中国茶叶进行国际贸易的繁盛时期,曾经发生了一段难忘的普洱茶史话:公元1735年,“歌德堡号”是瑞典东印度公司的一艘豪华商船,曾三次远航中国广州。第三次当这艘载着2388包瓷器、370吨茶叶以及丝绸等中国货物,回到歌德堡港的时候,在近海不幸触礁沉没,船上的人全部被救起,但大部份货物,包括瓷器与茶叶都沉入了海底。250年后,部份茶叶和瓷器被打捞了出来。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封存在海底,茶叶的香味尚存,竟然还能饮用。歌德堡人将打捞出水的一小包茶叶送回了它的故乡中国,供广州博物馆展出。1997年4月13日,瑞典东印度公司造船厂接待了当时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以及随访的贸易参观团,宾主双方又一起品尝了打捞出来的距今已250多年的中国古茶。瑞方还将古茶作为礼品赠给中国客人。此后据专家考查,这些茶叶中就有产于云南的普洱茶。
普洱茶也曾远销传到法国,法国在饮用普洱茶的实践中认识到了普洱茶既可作饮料又可作药用的效果。特别是普洱茶助消化,减肥去脂的功能引起了法国妇女饮用的爱好和兴趣,并把普洱茶称为“刮油茶”、“消瘦茶”。
普洱茶在日本被称为“不可思议的茶叶”,拥有较为广泛的消费群体。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的东西,而推销别人的东西恐怕只有一样,那就是普洱茶。一向对食品饮品极为苛刻的日本人慷慨陈词:普洱茶的绝妙之处在于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只要时常饮用就会感到有利尿、助消化、醒酒、减肥、健身等功效。并且呼吁: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应该普及饮用普洱茶。
普洱茶是历史悠久、长盛不衰的茶类,是中国茶的世界性品牌之一。作为茶中精品的普洱茶,昔日四海飘香、五洲共赏的盛境已成历史。普洱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普洱茶的品牌效应和品牌价值,关系到普洱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关系到带动国际经贸、旅游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普洱茶的这篇文章做好了,就能催动古老茶产业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