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朽月十八
-
龙井茶的特点:
评定一杯茶的优劣,必从色、形、香、味入手。龙井是茶中珍品,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佳茗之称。其色澄清碧绿,其形一旗一枪,交错相映,上下沈浮。通常采摘茶叶时,只采嫩芽称"莲心";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则称为"旗枪";一芽两叶,叶形卷曲,形似雀舌,故称"雀舌"。闻其香,则是香气清新醇厚,无浓烈之感,细品慢啜,体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的感觉。绿茶大多冲泡三次,以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因此,当客人杯中的茶水见少时,要及时为客人添注热水。龙井茶初品时会感清淡,需细细体会,慢慢领悟。正如清代茶人陆次之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也。"品赏龙井茶,像是观赏一件艺术品。透过玻璃杯,看着上下沈浮的茸毫,看着碧绿的清汤,看着娇嫩的茶芽,龙井茶仿佛是一曲春天的歌、一幅春天的画、一首春天的诗。让人置身在一派浓浓的春色里,生机盎然,心旷神怡
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称于世的龙井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神奇的传说,其中有关“龙井”和“十八棵御茶”的传说可以反映龙井茶的历史由来。
传说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各地神仙应邀赴会,神童仙女,吹奏弹唱,奉茶献果,往返不绝。正当地他捧着茶盘送茶时,忽听善财童子嚷道:“地仙嫂得了重病,在床上翻滚乱叫,快快去!”一不留神,茶盘一歪,一只茶杯骨碌碌地翻落到尘世间去了。地仙惊得魂出窍,脸煞白,三步并着两步地往宫里走。
这时,吕洞宾一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忙接过地仙的茶盘,把仅有的七杯茶分给七洞神仙,自己面前空着,并掏出一粒神丹对地仙说道:“快拿去救了你娘子就下凡找茶杯去吧,这儿我暂时替你照应着”。地仙非常感激,道谢后就走了。
“天上一日,人间数载。”地仙一个筋斗下到凡间,落到了杭州,变成一个和尚,到西边山上寻茶杯。这天,他看见有座山象只狮子蹲着,秀石碧壑,山间竹林旁有座茅草房,门口坐着一位80多岁的大娘。地仙上前施礼问道:“老施主,这儿是啥地方?”老大娘答到:“叫晖落坞。听先辈说,有天晚上,突然从天上‘忽隆隆"地落下万道金光,从此这儿就叫做晖落坞了。”地仙听了心里又惊又喜,赶紧东张张,西望望,忽然眼睛一亮,那不是我的茶杯吗?原来大娘房旁有口堆满垃圾的旧石臼,里面长满了苍翠碧绿的青草。有根蜘蛛丝晶莹闪亮,从屋檐边直挂到石臼里。地仙明白了,这只蜘蛛精在偷吸仙茗呢,忙说:“老施主,我用一条金丝带换你这石臼行吗?”大娘说:“你要这石臼子吗?反正我留着也无用,你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马鞭草织一条九丈九尺长的绳子捆住才好拎走。
地仙刚离去,大娘心想,这石臼儿脏呢,怎么沾手呀!于是找来勺子,把垃圾都掏出,倒在房前长着十八棵茶树的地里,又找块抹布来指揩干净。没想惊动了蜘蛛精,蜘蛛精还道有人来抢他茗呢!一施魔法,“喀喇喇”一声巨响,将石日打入了地底深层。地仙带绳回转一看,石日不在了,只好空手回天庭。
后来,被打入地下的天宫“茶杯”成了一口井,曾有龙来吸仙茗,龙去了,留下一井水。这就是传说中的龙井。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原来大娘居住的茅屋改建成了老龙井寺,后又改名为现在留存的龙井村胡公庙。庙前的十八棵茶树经过仙露的滋润,长得越来越茂盛,品质超群。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来到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老和尚陪着乾隆皇帝游山观景时,忽见几个村女喜洋洋地正从庙前十八棵茶树上采摘新芽,不觉心中一乐,快步走入茶园中,也学着采起茶来。刚采了一会,忽然太监来报:“皇上,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太后有病,不觉心里发急,随即将手中茶芽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宫中向太后请安。其实,太后并无大病,只是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中不适。忽见皇儿到来,心情好转,又觉一股清香扑面而至,忙问道:“皇儿从杭州回来,带来了什么好东西,这样清香?”乾隆皇帝也觉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带东西,哪来的清香?仔细闻闻,确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来自袋中。他随手一摸,原来是在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来的一把茶叶,几天后已经干燥,并发出浓郁的香气。
太后想品尝一下这种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扑鼻,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3杯之后,眼肿消散,肠胃舒适。当时太后可乐了,称杭州龙井茶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自己也乐得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自己亲手采摘过茶叶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专门采制,进贡太后。从此,龙井茶的名气越来越大。十八棵御茶虽经多次换种改植,但这块“御茶园”却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毛尖茶的特点:
茶叶的一种,绿茶类,具体又分沩山毛尖,信阳毛尖(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因条索细圆,紧直有锋芒,又产于河南信阳,故取名"信阳毛尖",信阳毛尖是河南知名品牌),茅坪毛尖,都匀毛尖,黄山毛尖等。
毛尖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
信阳毛尖茶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的土特产之一。因其条索细秀、圆直有峰尖、白满披而得名“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故名“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59年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1986、1990年连续三次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5年荣获国家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信阳毛尖又荣获国家质量奖金质奖, 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信阳毛尖品质优异,炒制工艺独特。全国茶学专业大、中专统编教材《制茶学》等及众多的茶学专著如《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国茶经》、《中国茶学辞典》、《中国名优茶选集》、《茶业大全》、《中国名茶志》、《中国茶叶大辞典》等均收录入册。
信阳毛尖外形细、圆、光、直、峰苗挺秀,色泽翠绿光润、白毫显露;内质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浓持久、有熟板栗香,滋味鲜浓、爽口、回甘生津,叶底嫩绿明亮、匀整。
【历史】
信阳茶区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一般认为起于东周时期,距今已有20000多年了。唐朝信阳已盛产茶叶,公元760—780年间,我国茶学家陆羽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把信阳划为当时八大茶区之一的淮南茶区:“淮南以光州(今潢川,光山一带)上,……”。唐《地理志》载:义阳郡(今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土贡品有茶。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赞誉。
据考证,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清代光绪末年(公元1905-1909)季邑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先后成立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林、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发展茶园近30ha,逐渐改进完善了信阳毛尖的炒制工艺,产区也不断扩大。
【现状】
据统计,目前全市茶园总面积60万亩,开采投产48万亩,茶叶总产量1400多万公斤,总产值6亿元,社会总收入(包括加工、包装、贮藏、销售经营增值)10亿元以上,年创农业效益2.5亿元,创附加效益1.2亿元。全市8个县区、128个乡镇、1235个村生产茶叶,万亩茶乡12个,集中连片千亩以上茶园15处,国有茶场10个,乡村专业茶场及个体茶场1200多个,中小型出口茶叶加工厂12座,茶叶龙头企业10个,茶叶专业自由贸易市场100余处,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3000余处,专业经销人员1.8万人。全市种茶农户18万户,从业人口约70万人。茶叶已成为信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
【产地】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现在的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区,“五云(车云山、集云山、连云山、天云山、云雾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寨(何家寨)、一山(震雷山)、一寺(灵山寺)”逐步成为信阳毛尖的著名产地。1984年后,各产茶县推广信阳毛尖炒制技术,生产的茶叶称“河南毛尖”。1994年1月,原信阳地区行署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充分发挥信阳茶叶生产的资源优势,经专家论证,决定将信阳地区(现信阳市)按信阳毛尖工艺、品质要求生产的茶叶统称为信阳毛尖。信阳毛尖的产区扩大到信阳市8个县、区,成为我国第一大名茶生产基地。
2003年,信阳市人民政府将信阳毛尖茶的产地界定如下:北到淮河;南到大别山北坡的潭家河、李家寨、苏河、卡房、箭厂河、田铺、周河、长竹园、伏山、苏仙石、陈琳子等乡镇沿线;西到桐柏山与大别山连接处的王岗、高梁店、吴家店、游河、董家河、师河港等乡镇沿线;东到固始县泉河流域的陈集、泉河铺、张广庙、黎集等乡镇。具体包括: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管辖的128个产茶乡镇。北纬31°23′—32°24′,东经113°45′—115°55′。
【采摘】
优质的鲜叶原料是炒制名茶的基础。信阳毛尖对鲜叶要求细嫩、匀整,特级采1芽1叶初展,炒
制1Kg信阳毛尖需10万多个芽头;一级1芽2叶初展;二、三级1芽2叶为主,兼采2叶嫩对夹叶。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的珍品特优茶要求更为细嫩严格,只采芽头。
鲜叶采回后应适当摊放,茶多酚发生轻微的氧化,可降低成茶的苦涩味;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增加;淀粉的水解,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散发部分青草气的芳香物质,这些均有利于提高毛尖茶的香味。摊放不能太厚,一般为3cm;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以4-10h为宜,当含水量达70%左右时,即可炒制,当天鲜叶当天炒完。
【制法】
(一)手工制作方法:
1.筛分
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晴天叶与雨水叶、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鲜叶分别用网眼竹编筛子进行分级,剔出碎叶及其他异物,分别盛放。
2.摊放
将筛分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宜(5~10)cm ,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每隔1 h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 25℃以下,防太阳光照射。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2~6)h为宜,待青气散失,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10% 左右时便可付制,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3.生锅
采用炒茶专用铁锅,锅口面直径84cm(事先磨洗光滑无锈),生锅呈35°左右倾斜,锅台前方高40cm左右,便于操作,后壁高1m以上,与墙贴合。生锅用干木柴作燃料,锅温宜(140~160)℃,每锅投鲜叶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试探锅温,掌心距锅心(3~5)cm,有烫手感即投鲜叶,用茶把(细软竹枝扎成的圆帚)稍快反复挑翻青叶,经(3~4)min,待青叶软绵后,用茶把尖收拢青叶,在锅中转圈轻揉裹条(将杀青适度的茶叶,用茶把在锅内顺斜锅自然旋转),动作由轻、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时抖动挑散,反复进行。青叶进一步软绵卷缩,初步形成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然后用茶把尽快将茶叶全部扫入熟锅。生锅历时(7~10)min,茶叶含水率约55% 左右。雨、露水鲜叶,火温提高(10~15)℃,勤翻多抖,嫩叶水分较多,火温稍高,动作宜轻。
4.熟锅
与生锅规格一致,与生锅并列排列,呈40°倾斜。在接纳生锅转来的茶叶后紧接操作。锅温(80~100)℃,开始仍用茶把操作,并以把尖先把茶团打散,然后以把尖团揉茶叶,继续“裹揉”,不时挑散,反复进行,约(3~4)min后,茶条进一步紧缩,茶把稍放平,进行“赶条”。待茶条稍紧直,互不相粘时,即用手 “理条”(掌心向下,拇指与食指稍张开成“八”字形,其余三指与食指并拢,稍向内弯曲,成抓东西的虎口状。抓起锅中部分茶叶稍握紧,以抓满手心为宜。然后于锅心10 cm高左右,手腕使劲,将手中部分茶叶从“虎口”甩出,撒开抛到茶锅上沿,茶条则顺斜锅自然滚回锅心),如此反复进行,逐渐形成紧细、圆直、光润的外形。全部过程的操作历时约(7~10)min,含水量30% 左右时,立即清扫出锅,摊在簸箕上。
5.初烘
将熟锅陆续出来的4~5锅茶叶作为一烘,均匀摊开,厚度以2cm为宜,选用优质无烟木炭,烧着后用薄灰铺盖控制火温,火温宜(90~100)℃。根据火温大小,每(5~8)min 轻轻翻动一次,经(20~25)min,待茶条定型,手抓茶条,稍感戳手,含水量为15% 左右,即可下炕。
6.摊凉
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摊凉在大簸箕内 4h 以上,厚度宜 30cm 左右,待复烘。
7.复烘
将摊凉后的茶叶再均匀摊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为宜),轻轻于茶炕上(火温以(60~65)℃为宜),每烘摊叶量2.5kg 左右,每隔10min 左右轻翻拌一次。待茶条固定,用手揉茶叶即成粉末样,方可下炕,复烘30min 左右,含水量控制在7% 。
8.毛茶整理
复烘后的毛茶摊放在工作台上,将茶叶中的黄片、老枝梗及非茶类夹杂物剔出,然后进行分级。
9.再复烘
将茶叶进一步干燥,达到含水量 6% 以下。厚度宜(5~6)cm,温度60℃ 左右,每烘摊茶2.5kg 左右,每隔10min左右手摸茶叶有热感即翻烘一次。经30min左右,待茶香显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分级、分批摊放于大簸箕,适当摊凉后及时装进洁净专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于干燥、低温、卫生的室内。
(二)机械加工方法:
1.筛分
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的品种、不同等级、不同的采摘时间进行分类分等,剔除异物,分别摊放。
2.摊放
将筛选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宜(5~10)cm ,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每隔1h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 25℃ 以下,防太阳光照射。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2~6)h为宜,摊放待青气散失,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10% 左右时便可付制,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3.杀青
机械杀青宜采用适制名优绿茶的滚筒杀青机,使用时,点燃炉火后即需开机启动,使转筒均匀受热,待筒内有少量火星跳动即可。开动输送带送叶,根据温度指示进行投叶,不同等级的鲜叶或含水量不同的鲜叶要求温度不一,进叶口温度宜控制在(120~130)℃,可通过杀青机输送带上的匀叶器来控制投叶量,从鲜叶投入至出叶约1.5~2min 。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60% 左右,杀青适度的标志是叶色暗绿,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紧握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略带茶香。
4.揉捻
机械揉捻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揉捻机,杀青叶适当摊凉,宜冷揉。投叶量视原料的嫩度及机型而定。揉捻时间高档茶控制在(10~15)min,中低档茶控制在(20~25)min。根据叶质老嫩适当加压,应达到揉捻叶表面粘有茶汁,用手握后有粘湿的感觉。
5.解块
机械解块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茶叶解块机,将揉捻成块的叶团解散。
6.理条
机械设备宜使用适制名优条形绿茶的理条机,理条时间不宜过长,温度控制在(90~100)℃,投叶量不宜过多,以投叶量(0.5~0.75)kg、时间为5min 左右为宜。
7.初烘
机械设备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网带式或链板式连续烘干机,根据茶叶品质,初烘温度进风口宜控制在(120~130)℃,时间(10~15)min,含水量在(15~20)% 为宜。
摊凉
将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充分摊凉4h以上。
8.复烘
复烘仍在烘干机中进行,温度以(90~100)℃为宜,含水量在6% 以下。
【等级】
信阳毛尖茶以其鲜叶采期和工艺质量分为以下级别:
a) 春茶类:
分为特优、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b) 夏秋茶类: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鲜叶品质特征
级别 芽 叶 组 成
特优(春) 95% 以上一芽一叶初展
特级(春) 85% 以上一芽一叶初展,其余为一芽一叶
一级(春) 80% 以上一芽一叶,其余为一芽二叶初展
二级(春) 75% 以上一芽二叶初展,其余为一芽二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三级(春) 70% 以上一芽二叶,其余为同等嫩度的单叶或对夹叶
一级(夏秋) 80% 以上一芽一叶,其余为一芽二叶初展
二级(夏秋) 75% 以上一芽二叶初展,其余为一芽二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三级(夏秋) 70% 以上一芽二叶,其余为同等嫩度的单叶或对夹叶
【功效】
信阳毛尖具有多种功能作用。信阳毛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糖尖、有机酸、芳香物质和维生物A、B1、B2、C、K、P、PP等以及水溶性矿物质。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防癌、防治坏血病和护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功能;常喝毛尖茶,能降低血压。茶叶内含的咖啡碱和儿茶素能促使人体血管壁松弛,并能增血管有效直径,使血管壁保持一定弹性,消除脉管痉挛。毛尖茶中的一氨基丁酸对松弛血管壁的效应更显著;临床证实,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增高受血管紧张素所控制,一旦抑制住血管紧张素活力,就能达到降压作用;喝茶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茶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对人体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总类脂和甘油三酸脂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常饮茶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比不饮茶的人要低三分之一左右。
能促进脂类物质转化吸收。由于茶叶中具有嘌呤碱、腺嘌呤等到生物碱,这些生物碱可与磷酸、戊糖等物质形成核甘酸,核甘酸类物中的ATP、GTP等化合物对脂类物质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含氮化合物具有极妙的分解、转化作用,使其分解转化成可溶性吸收物质,从而达到消脂作用。
具有净化人体消化器官的作用。茶叶中的黄烷醇可使人体消化道松弛,净化消化道器官中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质,同时还对胃、肾、肝脏履行特殊的净化作用,不但有助于脂肪等物质的消化,而且还能预防消化器官疾病的发生。
具有显著的抗癌物质的突变作用。由于茶叶中抗氧化组合提取物GAT有抑制黄曲霉素、苯并吡等致癌物质的突变作用,故有抑制肿瘤转移的效应;茶叶中含有大量EGCG,它能有效地抑制人体中促瘤剂活性,可有效地防癌细胞的生成;茶叶提取物T—8750剂对胃腺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亚硝胺及亚硝基化合物,是公认的主要致癌物质,而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是阻断硝基化合物的主要活性物质。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越多,抗癌作用也就越强。
【主要成份】
化学成分 含量1 化学成分 含量
茶多酚 24.13 L-EGC 1.703
氨基酸 4.15 D.L-GC 1.440
咖啡碱 4.44 L-EC 2.484
可溶性糖 3.07 L-EGCG 5.766
水浸出物 43.4 L-ECG 2.306
灰分 4.99 儿茶素总量13.749
叶绿素a 0.424 叶绿素总量 0.744
叶绿素b 0.320 类胡萝卜素 0.0281
【推荐饮法】
用水:纯净水
器皿:玻璃杯,容量200~250毫升
茶量:3~4克
瀹法:下投
一水:85~90度,1分钟,留根1/3续水;
二水:85度以上,1分钟以上,留根1/3续水;
三水:85度以上,1分钟以上,留根续水。
余水:85度以上,泡时随感,留根随意续水。
- 还要旺仔
-
茶叶的鉴别
"十大名茶"鉴别方法
近年来十大名茶也出现了很多假冒产品,以下是这些名茶的主要特征和识假方法。
1、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青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2、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至7万个芽头,芽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青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3、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4、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时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鲜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青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5、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6、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黄色,味苦,叶底不成朵。
7、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至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8、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至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9、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10、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晴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至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1 龙井是扁平的,毛尖是针状略卷的;
2 龙井没有毛,毛尖有毛;
3 龙井黄绿色,毛尖深绿偏黑;
4 口感上龙井像喝青菜汤,毛尖像喝淡中药…………
大概就是这样的区别差不多了。 挺好区分的吧
- 我不懂运营
-
口感和香味不一样。
- 寻云
-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青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 cl
-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青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