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辉
-
如果中国的老龄化只是“步日本的后尘”的话,那简直是该说可喜可贺了,实际上现实远比这糟糕得多。
上图显示了中日两国在2017年的人口结构,都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样结构,日本因为进入发达水平早、医疗水平更高,纺锤的凸起部分更靠近顶端(即高龄人口比例更大),但从非常相似的人口结构不难看出,日本目前的人口老龄化状态就是中国20-30年以后的状态。
结论1:中国必将进入与日本现在类似的老龄化社会,即使从现在开始生育率在短期内大幅提升,也不会改变这个趋势,只是提前了从人口老龄化状态走出来的时间(如果有的话)。
那为什么我要说中国的形势比日本更严峻呢?
因为我们国家的慢性病形势要比日本糟糕很多。
去年我在日本九州大学做短期交流的时候,曾经专门就该话题收集整理了几十篇相关论文进行汇报演讲,兹摘录当时的几张ppt
一目了然,在肥胖和糖尿病这两大健康问题上,中国已经出现了与日本的“死亡交叉”,高血压方面由于我国一直统计的是18岁以上患病率,而日本则统计35岁以上患病率,因此缺乏历史数据比较,但可供参考的是日本2010年35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60.6%,中国2017年发表在Lancet的一篇研究为44.7%
结论2:我们在发达程度还不如日本的时候,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日本。
结论3:中国的慢性病防控情况与日本差距较大,基层医疗机构水平、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等各种因素造成了整体性的差距
结论4:得益于良好的防治体系,日本的慢性病危害相对较小,患病率虽高,疾病负担相对不重。
总之,日本已经是老龄化社会,但是得益于整个国家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做得比较好,很多老年人老而不病、病而不残,所以才会拥有发达国家最高水平的人均寿命,很多老年人不但不是家庭的负担,还可以参加一定的社会工作。
中国目前的情况上面已经说了,如果种种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话,而继续让社会和个人有限的资源消耗在鸿茅药酒、莆系医院上面、继续推广“吃猪蹄食疗”和“黄花菜熬水保健”的话,恐怕我们想步日本的老龄化后尘也不可得了
苏萦
-
我觉得中国老龄化不会比日本严重
关键就在于中国医疗及养老条件个日本相比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老人,将面临既没钱也没地方看病养老的境地。。。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对于老人及其子女来说。但这也导致了老年人平均寿命在可见的几年内绝对赶不上日本老人,延迟退休到65刚领两年退休金然后生病住院花光积蓄然后去世,可悲可叹,但这恰恰减少了整个社会的负担——忽略道德因素的话。
所以对于国家整体来说老龄化问题不会比日本严重,但对于老人或我们作为子女的个体而言,生活却会比日本更难。
从下图来看感觉我是看不到中国老龄化达到日本那天了。。。
再对比其他国家看看
毫无疑问相对来说中国还可以轻装上阵发展几十年。。。搞不好到时候由于科技发展出现了什么现在想象不到的解决办法也说不定
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人的鞠躬尽瘁(早)死而后已的贡献。。。
评论有人提到了为中国之崛起而吸烟的问题。。。emmm。。。
中国烟草销售烟草数量占全世界42.6%
中烟作为世界第一,利润完全可以覆盖中国基建中最牛的高铁建设费用
感觉烟民们为祖国发展做的贡献要比不吸烟的多。。。所以中国实际的禁烟力度你懂的
作为代价,这是肺癌比例
当然我觉得这里有雾霾的锅。。。
然后再看看和日本癌症5年存活率对比,这个很能体现医疗条件了(包括花不花得起钱)
作为绝症的癌症存活率平均达到一半左右。。。再加上日本肥胖率超低所以脑血栓冠心病发病率也低。。。结果就是日本这帮老年人想死也不容易(当然前提是有钱,但是日本老年人是真的比年轻人有钱得多,导致年轻人都佛系了)。。。
中国烟民真是像革命的薪柴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贡献多消耗少。。。堪称社会发展的清洁能源。。
晓月
-
结论1:中国必将进入与日本现在类似的老龄化社会,即使从现在开始生育率在短期内大幅提升,也不会改变这个趋势,只是提前了从人口老龄化状态走出来的时间(如果有的话)。
那为什么我要说中国的形势比日本更严峻呢?
因为我们国家的慢性病形势要比日本糟糕很多。
一目了然,在肥胖和糖尿病这两大健康问题上,中国已经出现了与日本的“死亡交叉”,高血压方面由于我国一直统计的是18岁以上患病率,而日本则统计35岁以上患病率,因此缺乏历史数据比较,但可供参考的是日本2010年35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60.6%,中国2017年发表在Lancet的一篇研究为44.7%[1]。
结论2:我们在发达程度还不如日本的时候,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日本。
在慢性病诊断和控制方面,中国和日本的差距就更大了。以高血压为例,由于统计口径不同,高血压知晓率(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的患者比例)、(接受治疗的患者比例)、控制率(血压控制达标的患者比例)在不同研究中差别很大,但基本都认为在40%、30%、20%这三个水平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几个比例都计算都是“后者基于前者”的,即100个35岁以上的中国人大概有45个高血压患者,其中只有18人知道自己有高血压(45×40%),5个人接受了规范治疗(18×30%),1个人血压控制满意(5×20%)。而日本的对应比例则是66.9%,56.2%,38.2%[2],即100个35岁以上的日本人中有60名高血压患者,其中40人知道自己有高血压,22人接受规范治疗。8个人控制满意。
至于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我只举几点我的感性认识,第一,日本的医生是自由执业的,负责我交流学习的中岛教授是日本的糖尿病权威,著名医科大学的教授,但是仍然每周坚持抽出一个上午到坐落于社区的诊所坐诊看病,这个诊所的另外两位合伙医生也是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科和眼科医生;第二,日本的诊所也是可以加入医保的。这两点基本保证了日本基层医疗机构的平均水平。第三,日本的慢性病患者健康意识很高,我陪中岛教授在他的诊所看了半天门诊,基本都是常规随访的患者,自觉来诊所报道,等待一两个小时只是为了量个血压、做个生化,最后和医生简单交流两分钟,与我国“没有大的不舒服不上医院”的情况相差很大。
结论3:中国的慢性病防控情况与日本差距较大,基层医疗机构水平、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等各种因素造成了整体性的差距。
中国的脑卒中和冠心病病死率在东亚都是最高的,卒中病死率是日本的三倍多,冠心病病死率则接近日本的两倍,考虑到两国在死亡登记工作完善程度上的差异,真实差距只会更大。
致残率难以找到可比较的数字,只能谈一点感性认识:在交流期间,我发现大学附属医院停车场的引导员、食堂打饭的服务员、福利社的售货员都是银发苍苍的老人,开始以为是退休的教职工当志愿者,后来询问了陪同的老师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周围社区的老人来兼职的。当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这个现象:可以是资本的残酷剥削、劳动力严重不足,也可以是反映了很多日本老人仍具备可参与劳动的健康状况。中国当然也有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的健康老人,但是我们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的社会支持方面做得如何,大家想必也是心里有数的。
结论4:得益于良好的防治体系,日本的慢性病危害相对较小,患病率虽高,疾病负担相对不重。
总之,日本已经是老龄化社会,但是得益于整个国家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做得比较好,很多老年人老而不病、病而不残,所以才会拥有发达国家最高水平的人均寿命,很多老年人不但不是家庭的负担,还可以参加一定的社会工作。
中国目前的情况上面已经说了,如果种种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话,而继续让社会和个人有限的资源消耗在、莆系医院上面、继续推广“吃猪蹄食疗”和“黄花菜熬水保健”的话,恐怕我们想步日本的老龄化后尘也不可得了。
牛云
-
不太可能会,中国和日本虽然都经历老龄化,但两者之间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1、中国的妇女劳动率大大高于日本,这使得在相同老龄化结构下,中国实际劳动人口比率远高于日本,供养比相较于日本低很多。在中国,一个家庭的男女双方普遍都要参加社会工作,即双职工,而反观日本,其传统是男性出去工作,女性大多在家做家庭主妇。则以4-2-1模型论,在中国是两个劳动者养四个退休的父母和一个小孩,而在日本是一个男性养4个父母加老婆加小孩,供养比为2.5:1对6:1,日本的供养比比中国高一倍以上。因此中日社会在相同年龄结构的时候,显然中国比日本有更高的劳动力比例(主要指女性)。
2、近年来智能化、无人化技术的发展大大缓解了中国紧缺的劳动力需求。未来几年可以预见的智能无人化技术包括无人驾驶汽车,这将为中国至少减少数百万驾驶员的岗位需求。目前普遍应用的有智能购票及支付系统,已经淘汰了数百万售票员和柜台服务人员;智能电话服务系统,淘汰了数十万电话接线生;装配式建筑,将来会大幅降低房屋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数量;流水线上的生产机器人,大幅度降低流水线上工人数量……
总体来看,在日本开始老龄化时,实体制造业还未大规模普及机器人,故资本会向人力资源较低的国家(中国等)外流,而中国开始老龄化时,技术的发展使得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变成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并没有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如越南菲律宾等)外流。
3、中国与数个年龄结构很年轻的人口大国在陆地上接壤,可以使用在边境地区开设人力密集型企业的外贸工业区(类似朝韩之间开城工业园模式),吸引外国劳动力进入中国境内打工,收割国外便宜劳动力的红利(越南朝鲜缅甸)。
再也不做站长了
-
中国现在老龄化确实蛮严重的,但是国家也是有应对政策的。现在都有那个社保,已经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还有国家大力的提倡生二胎。
中国现在老龄化确实蛮严重的,但是国家也是有应对政策的。现在都有那个社保,已经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还有国家大力的提倡生二胎。中国现在老龄化确实蛮严重的,但是国家也是有应对政策的。现在都有那个社保,已经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还有国家大力的提倡生二胎。中国现在老龄化确实蛮严重的,但是国家也是有应对政策的。现在都有那个社保,已经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还有国家大力的提倡生二胎。中国现在老龄化确实蛮严重的,但是国家也是有应对政策的。现在都有那个社保,已经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还有国家大力的提倡生二胎。中国现在老龄化确实蛮严重的,但是国家也是有应对政策的。现在都有那个社保,已经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还有国家大力的提倡生二胎。
可品
-
中国不会步日本老龄化的后尘,因为中国的人口组成虽然不够合理,但是人口组成的基数比较大,中国的GDP比日本多了好几倍,另外中国人比较勤奋,只要中国能把劳动力的退休人员退休年龄推迟十几年,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老龄化问题,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产生更多的价值。
寻云
-
不会,要相信国家在面对挑战时的决心和能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12.6%。与2018年末相比,
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89万人,比重下降0.28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439万人,比重上升0.2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945万人,比重上升0.64个百分点
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人口增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西柚不是西游
-
虽然中国现在正按日本当年老龄化的节奏进行,但是中国却不完全步日本的后尘,至少中国老龄化的时间会无限延长,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以下原因:
一、中国人口基数大:截止2019年,日本才有1.9亿人口,但是中国人却有14亿+的人口!如此大的差别带来的好处就是人口增长率不会出现塌方式的暴跌,自然中国的老龄化周期会无限延长,而日本却相反!
二、主流思想的影响会减缓老龄化的步伐,甚至于老龄化的时间会拉长!虽然丁克思想在中国也有市场,但是传宗接代思想还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自然这是保证中国社会人口增长的坚实基础!然而,在日本社会主流思想却恰好相反!
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日本人的生活压力,不愿生成了大家的共识!然而,中国社会压力没有如此大,而且还有很多地方处于轻松状态,大家都有生儿育女的欲望……自然中国社会老龄化的现象明显慢于日本!
贝勒
-
中国老龄化是绝对不会不。步日本的后尘的,因为中国现在一个是非常强大。国际水平也在前几位。老龄化的管理,中国会拿出一个最科学的管理办法的。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中国有可能步入日本老龄化的后尘。
因为现在结婚越来越难,即使结婚,婚后养孩子成本又太高,这也导致现在我们国家的生育率偏低,再加上经济条件的改善,养老政策的出台,使得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所以,中国老龄化程度也在越来越高,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步入日本老龄化的后尘。
侠客
-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我觉得中国不会步日本的老年化的后尘的因为中国相对来说出生率还是比较稳定的对比一日本的出生地来说还是好很多的所以中国短期来说是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的。
小n
-
中国以后会步日本老龄化的后尘,但当然没有日本的严重,因为我们已经想到了对策,现在已经放开二胎,可以生两个小孩,这样的话可以改善我们的整体结构。这是发展的必然规律,现在国家也在积极面对
真可云
-
会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许多国家共同面对的难题,比中国早50年面对老龄化问题的日本,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并在实践中卓有成效。而相比于“先富后老”的日本,“未富先老”的我国面对的老龄化危机可能更为严峻,日本的今天或许可以成为我们明天解决养老问题的一面“镜子”。今天的日本:少子老龄化已经被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为“国难”。截至2017年9月,日本65岁以上老人达3514万,占总人口的比例达27.7%,高居全球第一位。与此同时日本“少子化”现象也非常严重。截至2018年1月1日,日本20岁新成人为123万人,连续8年在日本总人口的比例不到1%,仅占1.266亿人中的0.97%。明天的中国:相比于日本,中国老龄化将会更迅速,更庞大。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左迁
-
中国会步日本老龄化的后尘,现在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化,一般的三线,四线城市,70%以上都是老人,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离开了自己生活的城市,国家现在正在经济补救开放二胎政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所改善!
豆豆staR
-
中国一定会步入日本老龄化的后尘,因为中国人口比较多,再一个呢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益的严重。我国有几个大的城市。也已经步入到了老龄化的城市,农村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