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柚不是西游
-
有奖励
有关屈原的所有资料
包括家庭,出生,人生历程,作品. 政治生涯和诗人生涯. (碰到好的我会加分)
展开
我来答有奖励
凮起云涌
聊聊关注成为第599位粉丝
屈原简介:
屈原公元前340在楚国丹阳秭归出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 CarieVinne
-
前340在楚国丹阳秭归出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 站长在线
-
屈原大约生于公元前34O年,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生活在战国后期的楚国。当时正是中国思想史上诸子杂出、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屈原具有高度的文化修养,知识渊博,才学非凡。
战国后期也正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完成转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带来的大分化,由战国初期七雄争霸的局面发展形成了秦、楚、齐三强鼎立的格局。其中,秦国由于改革比较彻底,国力比较强大,齐国地处东方,战争破坏较少,比较富庶,但国力并不强大。楚国虽是南方大国,而且历史悠久,但保守势力较大,也远远落后秦国。尤其是公元前316年,秦惠王用司马错之计灭了巴蜀以后,楚国所处的地位就更加被动了。
由于屈原才华出众,又懂得国家治乱的道理,还增长讲话应酬,楚怀王对他十分欣赏,重用他为左徒、他“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一次,楚怀王今他起草“宪令”。屈原写了草稿还没有完稿,上官大夫靳尚看到了就想篡改他的稿子,屈原不许,靳尚便怀恨在心。靳尚为了争得楚怀王的宠信,心里非常嫉妒屈原的才能,便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叫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个法令制定出来,屈原都说这是他的功劳,认为‘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法令了”"。楚怀王听了非常生气,从而疏远了屈原,后来又罢免了他的左徒职务,任命他为三闾大夫,掌管宗室子弟的教育工作。靳尚一伙小人还不甘心,继续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屈原知道后,对楚怀王说:“我为什么屡进忠言?我是希望大王您的美德能够发扬,祝愿大王您象三皇五帝那样,千古流芳。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大王不听信奸佞小人之言。”怀王听罢大怒,把屈原放逐汉北。
屈原被放逐后,感到自己伟大的理想不能实现,十分痛恨上官大夫这伙小人,也非常痛心楚怀王不听自己忠言劝告。所以他心中十分忧伤,创作了《抽思》、《思美人》、 《离骚》等作品。诗人在《抽思》里,回忆了他向楚怀王建议革新政治,遭受谗言而被放逐的情况;诗文激烈而悲愤:“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惟?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思美人》表现了诗人坚持改革政治的主张,虽然遭受打击,仍不动摇。可看作是《抽思》的续篇。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诗人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一篇光芒四射的浪漫主义杰作。诗的前半篇,诗人反复倾诉了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反映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保守势力坚决斗争的坚强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巨大悲痛,反映出诗人无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看到靳尚等一伙小人陷害贤良,楚怀王反复无常、不辨贤愚。他无限悲愤,痛苦不堪。他面对着祖国的大好山河,想到生他养他的伟大祖国将被他国所占领,他肝肠欲断、疼不欲生。他在似睡非睡之中,看到前面一片混乱,人民四处逃散,楚国君臣慌忙出逃,原来是秦国军队打到楚国来了。屈原悲愤交加,呼天唤地,请来了各路神明,唤来了历代名人先哲,让他们驱赶着日月星辰,风雷闪电,来为楚国、为人民排忧解难。他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天地间邀游。所有“叩间阅”、“游寿宫”、“求宓妃”、“见佚女”、“灵氛占卜”、“巫威降神”、“旧乡临脱”、“仆悲马怀”等等的上下求索,象征着诗人的苦闷和追求。这一切神话题材的运用和故事的虚构,都成了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组成部分。通过这些艺术形象反映了诗人错综复杂的思想斗争和内心矛盾,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光辉的艺术形象。
屈原免官以后,秦国攻打齐国,齐、楚联合抗秦。秦国对此很担心。于是用了3条离间计。一是用张仪破坏齐、楚两国的关系。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用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怀王,并且骗楚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却与楚国友善,如果楚国真正能和齐国断绝交往,秦国愿意把商于一带六百里的地方划给楚国。”楚怀王贪心,轻信了张仪的诡计,于是同齐国绝交。楚怀王派使臣到秦国接受划给楚国的商于一带地方,张仪却说:“我与楚王商定只割让六里地方,从未听说六百里。”楚国使臣一听十分愤怒,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举兵讨伐秦国。结果楚军大败,大将屈句被俘,汉中地区丢失。楚怀王怒不可遏,派国中所有军队与秦国交战。魏国趋机偷袭楚国邓县一带,怀王害怕,把军队撤回来。齐国因怀恨楚国与之绝交,始终未救楚国。楚国处境十分艰难。
这时楚怀王想到了屈原,把他调回来出使齐国,促使两国友好。秦国这时并不善罢干休,以割汉中一带地方为诱饵要与楚国讲和。楚怀王上一听,大动肝火:“不要地方,得到张仪就心甘了。”张仪听了说:“用一个张仪换得汉中这么大地方,合算,我到楚国去。"”张仪到了楚国,贿赂了上官大夫,让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谎言。怀王居然鬼迷心窍,听信谎言,放走了张仪。屈原对楚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楚王后悔莫及。接着秦国又来一计,要与楚国通婚,要怀王到秦国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之国一不能去。”怀王不听屈原的话,反而听了小人之言。奏国扣留了楚王并强求楚国割地,楚王不答应,结果死在秦国。楚倾襄王继位后,秦国终于给楚国以致命的打击。这时楚国上下都抱怨上官大夫、令尹子兰这伙小人,屈原当然也不会放过他们。屈原说,楚怀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听忠良之言,而轻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这伙小人。所以内被郑袖所迷惑,外被张仪所欺骗。军队溃败,国土被占,连自己也死在秦国。令尹子兰这伙小人听了之后,火冒三丈。在倾襄王面前编造谎言,倾襄王听了非常生气,就把屈原放逐到江南。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一边走着一边吟唱。渔夫见到他便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整个社会都污浊,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大家都喝醉了,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渔夫说:“贤良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够随着时代变化。整个社会都混浊,为什么不随着潮流推波助澜呢?大家都醉了,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去喝酒呢?为什么要保持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发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拍掉衣服上的尘土。作为一个人,谁愿意让自己洁白的身躯蒙上污垢呢?我宁可葬身在鱼腹之中,也不愿如此。”
他先后在玩水、湘水,泪罗江一带流浪,境遇十分悲惨。这个时期他先后写了《涉江》、《哀郢》、《怀沙》等作品。《涉江》一诗记叙了诗人从鄂请到淑浦的行程,抒发了诗人对于楚国保守势力的强烈不满情绪,以及坚持崇高理想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哀郢》写诗人离郢东迁之所思,即“哀故都之日远”,自己虽被放逐,仍然心系楚国。“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诗的结尾,以“鸟飞反故乡”,“狐死必首丘”作比喻,充分反映了诗人真挚的爱国之情。他写道:“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攻破了楚国京城郢都。屈原看到楚国很快就要灭亡,人民流离失所,无比悲愤、就在这一年农历五月五日,写了《怀沙》一诗、他说:“伯乐既没,骥焉程兮。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写罢.怀抱一块大石头,跳进汨罗江中,以表白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抗秦到底的决心。后来,每年五月五日这天,人们吃棕于,并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纪念。
屈原虽然离开我们已两千余年,但他给我们留下的光辉不朽的诗篇却永住人间。他的作品流传到今天的有:《离骚》、《九歌》(11篇)、《九章》(9篇)、《 招魂》、《天问》等20余篇。屈原死后,楚国虽有宋玉、唐勤、景差这些人爱好诗赋,但始终没有超过屈原。郭沫若说,屈原“解放了中国的诗歌,利用了民间歌谣,创造并完成了中国的一种诗体”(《沫若文集》第12卷第12O页)屈原的“艺术是富于革命性的艺术”,《楚辞》的出现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为我国文学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诗经》绝大部分都是民歌,虽然经过人们的加工改造,但集体创作的痕迹还是明显的。而《楚辞》虽然也是吸取了民歌的营养,甚至沿用了民歌的形式,但它却是一种再创造,比原来的民歌提高了一大步。而且内容广泛,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以及痛苦和遭遇都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在诗歌形式上屈原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创造了四、五、六、七言长短不拘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新诗体——楚辞体,开中国辞赋之先河。这一新诗形式,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如语助词“兮”字的应用,不仅使诗歌调子婉转动人,而且便于表达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抒发奔腾澎湃的激情。还有比兴手法,早在《诗经》当中就已经广泛运用,而且比较准确和生动,但比较简单,象征也很单纯。屈原笔下的比兴手法的运用,非常丰富复杂,而且互相关联,构成一连串的艺术形象。作品中的“美人”,“香草”、“宝玉”、“明珠”等等,都成了抽象意识的象征,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不仅对修辞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参与到整个作品的艺术构思之中。《楚辞》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我国文学史上,《诗经》为我们开辟了现实主义道路,而《楚辞》则是我国的浪漫主义创作之源。
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它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诗人的丰富想象,强烈感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神话传话的运用,对美女香草的描绘等等,都是从现实生活当中升华而来的。他执著于浪漫,又不脱离和逃避现实。他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反抗斗争,也真实地写出了整个时代的动乱和变革。这种浪漫主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黑暗政治的坚决斗争,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总之,屈原的作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邃,艺术之高超,都是前所未有的。正如刘勰所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唐代大诗人李白歌道,“屈乎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的人格和作品,光照千古。
屈原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个政治改革家。他在政治改革上有一整套理论,可惜我们不能像看诸葛亮的“隆中对”那样看到他的精彩文章,但我们可以从他的大量诗篇中略窥一二。比如他在用人原则上,他企图打破贵族独揽朝政的格局,他主张木论出身如何,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到朝中作官。所以他在《离骚》里说“举贤才而授能”,“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了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因文而得举。宁威之汇歌兮,齐桓用以该辅。”从他举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出身贫贱的人照样可以作官,这种主张无疑是进步的。还有,他主张用法治思想来治理国家,振兴楚国。他在《惜往日》里回忆说:“借往日之管信兮,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定兮,属贞臣两回?。”主张用法来治理国家.打击、反对贵族的特权,这在当时伟大变革的时代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在外交上,屈原主张联齐抗秦。他认为秦国不可信,只有联合齐国,共同对付秦国,才能不被秦国个别击破,但楚王不听屈原正确的建议,而听信靳尚、子兰一伙小人的错误意见,结果楚国被秦国灭亡。实践证明屈原的主张是正确的。从用人制度上,从内政外交上来看,屈原确实是位了不起的政治改革家。
与您作参考!
祝您好运!
- 我不懂运营
-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主要著作:
《天问》,《哀郢》,《离骚》
《九歌》:九歌·大司命,九歌·东皇太一,九歌·东君,九歌·国殇,九歌·河伯,九歌·礼魂,九歌·山鬼,九歌·少司命,九歌·湘夫人,九歌·湘君,九歌·云中君
- nicf
-
屈原
(前339?~前278?)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著作
创作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九歌
九歌:《楚辞》篇名。“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
战死的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伤。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辞海》1989年版)
九歌(一)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谬』①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缜』②,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③,莫桂酒兮椒浆;
扬『包』④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
注释:
①:字形应为“王”旁,音“求”。
②:字形应为“王”旁,音“阵”。
③:音“界”。
④:字形应带“木”旁,音“福”。
※※※※※※※※※※※※※※※※※※※※※※※※※※
题解:
《星经》记载:“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
六神。”
《庄子·天地篇》云:“主之以太一”,成玄英注:“
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
囊括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王逸注:“太一,
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
《汉书·郊祀志》曰:“天神贵者太一。”“皇”是最
尊贵的神的通称,“太一”在楚人中是东方最尊贵的天帝之
神。
========================================================================
九歌(二)
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①;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澹』②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③,『飙』④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⑤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
注释:
①:音“央”。
②:字形应为“忄”旁,音“但”。
③:音“洪”。
④:字形应无“风”旁,音“标”。
⑤:音“服”。
※※※※※※※※※※※※※※※※※※※※※※※※
题解:
本篇是一首祭云神的诗歌,云中之神为一男性,号“云
中君”,在神话中云神名叫丰隆,又名屏翳。
================================================
九歌(三)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①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②,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③,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覃』④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⑤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爰』⑥,隐思君兮『诽』⑦侧;
※※※※※※※※※※※※※※※※※※※※※※※
注释:
①:音“邀”。
②:音“琵”。
③:音“厘”。
④:字形应带“辶”旁,音“瞻”,转。
⑤:字形应为“木”旁,音“挠”,旗杆上的曲柄,用来
悬挂作为装饰旗帜的布条。
⑥:字形应带“氵”旁,音“员”。
⑦:字形应为“阝”旁,音“匪”。
※※※※※※※※※※※※※※※※※※※※※※※
桂『擢』①兮兰『世』②,『囗』③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④,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⑤;
捐余『决』⑥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
注释:
①:字形应为“木”旁,音“照”,意通“棹”。
②:字形应带“木”旁,音“易”。
③:字形难以描述,音“酌”,意为“敲击”。
④:音“间”。
⑤:音“护”。
⑥:字形应为“王”旁,音“决”,玉佩。
※※※※※※※※※※※※※※※※※※※※※※※※
题解:
帝舜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他的两个妃子,帝尧的女
儿娥皇、女英闻讯,便去奔丧,亦死于湘江。帝舜死后,天
帝封其为湘水之神,号湘君,封二妃为湘水女神,号湘夫人
。在楚人心目中,他们是一对配偶神。
本篇是祭湘君的诗歌,描写了湘夫人思念湘君那种临风
企盼,因久候不见湘君依约聚会而产生怨慕神伤的感情。
================================================
九歌(四)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①;
『溺溺』③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③;
登白『烦』④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频』⑤中,『曾』⑥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醴有兰⑦,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媛』⑧;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筮』⑨;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
注释:
①:音“于”。
②:字形应为“女”旁,音“鸟”,微风吹拂的样子。
③:古音“护”。
④:字形应带“艹”头,音“凡”,草名,似莎而大。
⑤:字形应带“艹”头,音“贫”,多年生水草。
⑥:字形应带“四”头,音“增”,捕鱼的网。
⑦:音“连”。
⑧:字形应为“氵”旁,音“员”。
⑨:字形应带“氵”旁,音“式”,水涯。
※※※※※※※※※※※※※※※※※※※※※※※※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①;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僚』②,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辟』③蕙『』④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⑤;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⑥;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谍』⑦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⑧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
注释:
①:音“记”。
②:字形应为“木”旁,音“疗”,屋椽。
③:字形应带“扌”,音“批”,剖开。
④:字形难以描述,音“棉”,隔扇。
⑤:音“航”。
⑥:音“民”。
⑦:字形应为“衤”旁,音“谍”,《方言》:禅衣,江
淮南楚之间谓之『谍』(如前注)。禅衣即女子内衣
,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这是古时女子爱情生活
的习惯。
⑧:音“未”。
※※※※※※※※※※※※※※※※※※※※※※※※
题解:
本篇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
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
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
=
九歌(五)
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冻』①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②,『愉』③空桑兮从女④;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⑤;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⑥;
灵衣兮被被⑦,玉佩兮陆离;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⑻;
※※※※※※※※※※※※※※※※※※※※※※※※
注释:
①:字形应为“氵”旁。
②:音“护”。
③:字形应为“足”旁,音“于”,越过。
④:通“汝”。
⑤:音“于”。
⑥:音“冈”,意通“冈”,山脊,高地,九坑即九冈,
九州的代称。
⑦:通“披”。
⑧:音“余”。
※※※※※※※※※※※※※※※※※※※※※※※※
折疏麻兮瑶华①,将以遗②兮离居;
老冉冉兮既极,不『浸』③近兮愈疏;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④;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⑤;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⑥?
※※※※※※※※※※※※※※※※※※※※※※※※
注释:
①:通“花”,古音“敷”。
②:音“未”。
③:字形应带“宀”头。
④:音“听”。
⑤:音“科”。
⑥:音“乎”。
※※※※※※※※※※※※※※※※※※※※※※※※
题解:
楚地风俗好祀鬼神,楚人以为人之寿夭必有神灵主宰,
因而奉祀大司命。
一说大司命是星名。《史记·天官书》云:“北魁戴匡
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
命,···”
古人以为大司命是管人之生死的寿命之神。本篇是祭大
司命的祭歌。
===============================================
九歌(六)
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①;
绿叶兮素华②,芳菲菲兮袭予③;
夫④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愁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⑤,『修』⑥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⑦沐兮咸池,『希』⑧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祝』⑨兮好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慧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⑩。
※※※※※※※※※※※※※※※※※※※※※※※※
注释:
①:音“护”。
②:一作“枝”。
③:音“余”。
④:音“服”。
⑤:音“地”。
⑥:字形右下应为“黑”,音“书”,忽,疾。
⑦:通“汝”。
⑧:字形应带“日”旁,音“希”,晒干。
⑨:字形应为“忄”旁,音“晃”,失意貌。
⑩:音“征”。
※※※※※※※※※※※※※※※※※※※※※※※※
题解:
少司命是主宰儿童命运的女神。因为她是一位年轻美貌
的女神,所以其中一些章节也描述了人神爱恋的情节。本篇
是祭者的歌词。
===============================================
九歌(七)
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舟』①兮乘雷,载云旗兮委②蛇③;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澹』④兮忘归;
『恒』⑤瑟兮交鼓,萧钟兮瑶『囗』⑥;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夸』⑦;
『宣』⑧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⑧,灵之来兮敝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⑨。
※※※※※※※※※※※※※※※※※※※※※※※※
注释:
①:字形应带“车”旁,音“舟”,本是车辕横木,泛指
车。
②:音“危”。
③:音“宜”。
④:字形应为“亻”旁,音“但”,安祥。
⑤:字形左带“纟”旁,音“庚”。
⑥:字形难以描述,音“巨”,悬挂钟磬的木架。
⑦:字形应带“女”旁,音“苦”。
⑧:字形左部为“寰”下,右部为“羽”,音“宣”。
⑨:音“航”。
※※※※※※※※※※※※※※※※※※※※※※※※
题解:
本篇是楚人祭祀太阳的颂歌。
=================================================
九歌(八)
河伯
与女①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离』②;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③;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惟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④;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⑤。
※※※※※※※※※※※※※※※※※※※※※※※※
注释:
①:通“汝”。
②:字形应带“虫”旁,音“罗”。
③:音“回”。
④:音“护”。
⑤:音“余”。
※※※※※※※※※※※※※※※※※※※※※※※※
题解:
本篇是祭祀河伯的祭歌。歌中没有礼祀之词,而是河伯
与女神相恋的故事,大约是楚人淫祀的特色,以恋歌情歌作
为娱神的祭词。
河伯本指黄河之神,至战国时代人们把各水系的河神统
称河伯。当时楚国国境未达黄河,所祭的只是河神。
据考本篇可能是记叙河伯与洛水女神前期相恋之事。一
是因为洛水在黄河之南,不是远离楚国的其它水系;二是因
为洛水女神正是宓妃。宓妃性情放荡,曾与后羿相恋,故有
后羿“射夫河伯”,“眇其左目”,河伯上告于天帝请诛后
羿之事。
================================================
九歌(九)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①薛②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③,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④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⑤;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⑥;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澹』⑦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⑧;
※※※※※※※※※※※※※※※※※※※※※※※※※
注释:
①:通“披”。
②:音“必”。
③:字形应为“豸”旁。
④:通“披”。
⑤:音“离”。
⑥:音“互”。
⑦:字形应为“忄”旁,音“但”。
⑧:音“余”。
※※※※※※※※※※※※※※※※※※※※※※※※※
采三秀兮于①山间,石磊磊兮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②;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爰』③啾啾兮『穴』④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
注释:
①:音“巫”。
②:音“勃”。
③:字形应带“犭”旁,音“员”。
④:字形应带“犭”旁,音“又”。
※※※※※※※※※※※※※※※※※※※※※※※※※
题解: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为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
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叙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女山鬼,
在山中采灵芝及约会她的恋人。
郭沫若根据于字古音读“巫”推断于山即巫山,认为山
鬼即巫山神女。巫山是楚国境内的名山,巫山神女是楚民间
最喜闻乐道的神话。
=================================================
=
九歌(十)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①,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②,援玉『包』③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④;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⑤;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⑥;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注释:
①:音“航”。
②:音“老。”
③:字形应带“木”旁,音“扶”。
④:音“墅”。
⑤:音“从”。
⑥:音“隆”。
※※※※※※※※※※※※※※※※※※※※※※※※※
题解:
此篇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
==================================================
九歌(十一)
礼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夸』①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
注释:
①:字形应带“女”旁,音苦。
※※※※※※※※※※※※※※※※※※※※※※※※※
题解:
此篇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由于所
送的神中有天地神也有人鬼,所以不称礼神而称礼魂。
- 一颗苹果
-
屈原 (约前340~约前277)
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谮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 -- 「端午节」。重要著作有《离骚》、《九章》、《天问》等赋,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屈原(约前340~约前275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
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
泳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
罗江自尽。《史记》有传,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
背景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
灵均,出身楚国贵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
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 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九歌:东皇太一 九歌:云中君 九歌:湘君 九歌:湘夫人 九歌:大司命 九歌:少司命 九歌:东君 九歌:河伯 九歌:山鬼 九歌:国殇 九歌:礼魂 离骚 天问 九章:怀沙 九章:惜诵 九章:涉江 九章:哀郢 九章:抽思 九章:思美人 九章:惜往日 九章:橘颂 九章:悲回风 招魂 大招 远游 卜居 渔父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著作
创作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 大鱼炖火锅
-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生平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 陶小凡
-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
- 晓月
-
屈原(约前340~约前275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
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
泳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
罗江自尽。《史记》有传,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
背景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
灵均,出身楚国贵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
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著作
创作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 寻云
-
有关去年40 56是有有很多屈原的资料有巴拉巴。
- 康康map
-
屈原是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 苏萦
-
是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 黑桃猪
-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