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境漫步
-
冈仓天心《茶之书》一席茶里的大文章
A tempest in a tea-cup
我们中国对于茶叶知识的浩瀚文字超过了一个勤勉学者一生所读,我们有一本传世经典茶书--陆羽的《茶经》,为什么还要去读这本日本人用英文书写的《茶之书》呢?
《茶之书The Book of TEA》是由日本明治时代美学家冈仓天心以英文写就,1906年在美国出版,其后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至今有十几种语言译本,畅销世界,流传百年。
■为品出本书的茶味,细尝茶韵,让我们先来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作者冈仓天心(Kakezo Okakura)1863年生于日本横滨外国人聚居地,在此特殊环境下自小学习《大学》《论语》等汉学经典并接受英语教育。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之后,进入文部省从事美术教育和古代美术保护工作,对日本的古典美进行了细致的研究。1886-1887年,他受政府委派,作为美术调查委员去欧洲和美国考察。归国后着手创办东京艺术大学,并于1890年任校长。同时创办美术刊物《国华》。
冈仓多次前往印度和中国游历,在美国写出《东洋的理想》、《日本的觉醒》、《茶之书》等著作,向西方宣传东方、尤其是日本的文化。在全盘欧化的潮流中,冈仓天心主张保护和发展日本的传统美术。与明治时日本最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要求日本“脱亚入欧”的观点不同,冈仓强调“亚洲文化的一体性”。他所立足的是东方和日本,他所面对的是日本明治时期西风压倒东风的时局,故而倡导以“爱和和平”的东方精神,去抗衡西方的物质与机械性。
1901年,冈仓天心独自来到佛陀诞生的国度——印度。他结识了宗教家辨喜,并和他一起云游,遍访了圣地、古迹、寺院和高僧。他还与印度诗人泰戈尔结下厚谊。泰戈尔充满灵性富于哲思的诗歌,给了他极大的启迪和鼓励。三年后,冈仓天心出任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东洋部的主任。在此期间,他得到了“波士顿社交女王”加纳德夫人的支持。这位夫人醉心东方艺术,曾在京都学习茶道,回到波士顿后,模仿日本皇家园林的茶室建了一座茶室。冈仓天心大部分的时间,就在这座名为“柳会”的茶室里为加纳德夫人和当地的名流演示和讲授茶道。
一年之后,就有了《茶之书》的诞生。
■下面这段话,可见冈仓天心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精巧的哲思在本书里构建了非同一般的的视点与视野:
“对于后来的中国人,茶仅仅是一种可口的饮料,但绝不是理想。国家的长期灾难夺去了他们品尝生命意义的兴趣,他们变得现代,即变得老成而又清醒。他们失去了对诗人和古人永远年轻和生机勃勃的幻想的崇高信念。他们是一些折中主义者,温和地接受宇宙的传统。他们玩弄自然,但不肯屈尊去征服和崇拜她。他们的茶叶带着令人惊异的花似的芳香,但是在他们的茶杯中已经再也找不到唐、宋时代茶道仪式那样的浪漫。”
以茶道细节内容铺陈而就,相比于传统的茶道理论,冈仓天心肯定茶叶源于中国而在日本得以推进提升。他认为日本的茶道以禅宗为实践形式、以道教思想为精神支柱,同时强调以诧寂为主的日式审美,带有强烈的日本文化基调,换言之冈仓天心的茶道论体现了日本明治时期向外传播凸显日本文化以及背后的东方文化的积极一面,可以说,《茶之书》基于冈仓天心对日本茶道的细节理解而作,在东西交汇的明治时期弘扬亚洲文化的宣讲。
《茶之书》仅只百来页,共分为七章,分别是“人情的碗”“茶的诸流派”“道与禅”“茶室”“艺术鉴赏”“花”和“茶道大师”。冈仓天心并没有在茶道的技艺礼仪和演变史上挥洒笔墨,而是以熟知的英语配合其深厚的美学修养,从茶人、茶道的视点,清冽利落地向西方推送亚洲的智慧和美学。
“人情的碗”第一章:梳理了茶的诞生以及从中国传入日本再影响欧美的渊源。
他指出,茶最初作为药材,而后才逐渐成为饮品。在八世纪的中国,饮茶作为高雅的享乐,出现在诗歌领域。到了十五世纪,传入日本的饮茶之道则被上升至一种高雅之事、社会文化,被赋予宗教感,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美的仪式。
开宗明义点出了茶道的精神本质:
“茶道是基于崇拜里俗事之美的一种仪式,它开导人们纯粹与和谐,互爱的奥秘,以及社会秩序中的浪漫主义。茶道本质上是一种对不完美的崇拜,就像是一种在难以成就的人生中,希求有所成就的温良的企图一样。”
在这一章中,作者用了较多的篇幅就100年前东西方的认知隔阂作了叙述和分析,当时正处于东西方纷争的年代,西方人总以文明先进者的姿态,认为东方落后,有很多离奇古怪和傻气的怪癖。
冈仓天心在文中毫不避讳自己对茶道的以及东方文化的热爱,毫不留情地直斥西方人的傲慢虚伪。
他继续写道:
“什么时候西方才能够理解,或是或者试图去理解东方?我们亚洲人常常震惊于那些缠绕着我们的,被编造的各种稀奇古怪有形无形的幻网。我们被描绘成不是以以老鼠蟑螂为生就是是以吸收荷花香气过活,我们的形象不是无聊的迷信,就是鄙陋的淫逸。印度的灵性被嘲笑为无知,中国的朴实被贬低为愚钝,而日本的爱国主义则是宿命论的结果。我们常被说成是由于神经组织的麻木而对伤痛失去感觉能力!”
如今读到此书的时候,仍会为100年前这篇激动的话语而触动,我们似乎能看见冈仓天心热血愤青般地为东方文化呐喊。
在本章的后部,冈仓天心又通过几个茶叶传入欧美进而成为日常饮品的曲折故事,阐述了茶道的微妙魅力,不可抵御,是博得普遍尊重的唯一一个亚洲礼仪。
在第二章“茶的流派与沿革”中,冈仓天心追溯了茶在中国演进的三大时期和东传日本之后形成日本茶道的过程。他详细介绍了陆羽的《茶经》,用细腻的笔触表述了对中国古人情怀的敬仰,把唐、宋、明三个时期茶的演进概述为“茶的古典派,茶的浪漫派和茶的自然派”。
末段,他简洁地用一句话总结到:
茶道即道家的化身。
第三章“道和禅”,冈仓天心以其独特的思索角度在道家和禅宗的思想和仪式中探寻茶道的精神根源,引述了多个中国古代典故,说明禅宗能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得见大道,而茶道的整个理念正是其结果,精妙地阐述了“禅茶一味”的意涵:
“禅把尘世和灵魂看的同等重要。对禅来说,在物的大关系网中,大和小是没有区别的,一粒原子具有和宇宙同样的可能性。极致的寻求者必须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灵光的反射。”
第四章是“茶室”,冈仓天心这样向“在石料和砖瓦建筑传统熏陶下的欧洲建筑家们”介绍以木材和竹子为材料的日本茶室的“微妙之美”:
“连茶室的简朴和超凡脱俗的自由真正地使茶室成为远离外界烦恼的圣殿。“这里,只有这里能使人沉浸在对美的宁静的崇拜之中……茶室提供了有可能自由地分享艺术精神的唯一机会。在伟大的艺术作品面前,大名、武士和平民之间没有差别。如今工业主义使全世界越来越难以得到真正的风雅,难道我们不比以往更需要茶室吗?”
在前面几章娓娓而谈地解释了茶道之后,《茶之书》的后三章“艺术欣赏”“花”和“茶道大师”,则进入了一种近乎宗教的神明氛围。在这三章中,冈仓天心使用了他极具文采艺术之笔挥洒抒情。
谈到花:“真正爱花的人,是那些在花的故乡拜访那个画的人。像陶渊明,他坐在破旧的竹篱笆前,与野菊谈心;或者像林和靖,当他流连于微明的西湖梅花丛中时,便忘情于神秘的花香之中。据说周茂叔眠于船中,因此他的梦便和荷花的梦融成一体”
谈到茶道大师:“从上流社会的生活习惯,到所有家庭琐事的处理方法,我们无不感到茶人的存在。我们许多配膳法都是他们的发明。他们教导我们只穿色泽朴素的衣服。他们教导我们接触花时应有的精神。他们强调我们天性中的爱好简朴的心,并且告诉我们谦逊之美”
全书最后以茶道大师千利休的临终仪式,把茶道的极致推至永恒:“伟大茶人的临终,就像他们的一生,充满美的极致,他们寻求与宇宙天籁的永久和谐。”
■“文明乃精神战胜物质之谓” 冈仓天心的《茶之书》,是在日本明治时期“西学东渐”的时代氛围中,向忙碌喧嚣的世界发出真切冷静的忠告。他以优美如诗的文笔勾勒了茶史梗概,借助茶道精神的探索抒发对美学的追求。他不是浅薄的愤世嫉俗,也非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是怀古的固步自封,他的用意在于消除东西方的误解,倡导亚洲文化“爱与和平”的东方精神。
我们在冈仓天心描绘的茶道中能体会到一种的力量,朴素、精致、节制。在这些表述的背后让你为之所动的,在当时背景下孤独的一种思考。而现今中国的茶叶界,我们看到的多是浮于表面的功夫与耽于物欲的喧闹,茶道所带来的影响心灵的力量已经消失殆尽。我们追求精细的茶尖,追求华丽的茶具,繁华丰盛与夸张品味的背后,多为空洞无物的炫富。在茶的道路上曲折绕行,对茶的繁复外围追捧喝彩,对茶的珍贵内在视而不见。
这也许是此书的现世阅读价值。读完此书,让我们记住,茶与茶道之源在我们这里啊,在我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