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马小云
-
陆羽:唐代传奇人物、“茶圣”
陆羽(733-894) 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江湖上称其为景陵子,在隐居时自号桑苎翁,在信州上饶隐居时,又自称东岗子、茶山御史。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新唐书·陆羽传》)陆羽这位从唐代本朝起,就被时人称之为“茶仙”的传奇人物,可谓是一位旷世逸才。他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孜孜以求,博览经史,抱道潜修;遨游江湖,品鉴天下名泉;往来山川,尝遍江南香茗;著书立说,文采千古风流。它的一生经历与事业,似乎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有许许多多发人深思,令人慨叹之处。
陆羽生平
陆羽有着一个离奇、神秘而又不幸的童年。据文献记载,一个秋末冬初的日暮之时,大约三岁的陆羽被竟陵龙盖寺的住持智积禅师发现在一座小石桥下,并带回寺中抚养。
为什么陆羽在襁褓之中被养育到3岁之大而遗弃?这是陆羽身世的千古之谜,也许永无披露之日了。
智积禅师收养了这个弃儿之后,为他削发,收为弟子,期望他以后能继承衣钵。但是寺院之内的永无变化的庄严的塑像,僧人们的冷冰冰的面孔,单调的清一色的僧衣,永远的清茶淡饭,严格的佛门清规戒律,都使有着倔强个性和自尊心的小陆羽感到无法忍受,于是他产生了“耻从削发”的念头。
当智积禅师觉察到小陆羽对佛经并不热中,并且经常阅读儒家的书籍时,就决定必须对这个小弟子,进行一番劝诫。于是,这场佛儒两道之争的大辩论,在寺院之中展开了。小陆羽在这场辩论中,表现出了惊人的胆识和雄辩的口才,以及它宁折不屈的坚强个性。师徒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最终还是各持己见,不欢而散。
而智积禅师在之后的日子里,对他严加管束,以繁重的苦役和严酷的惩罚来折磨陆羽。这时,在苦难中挣扎的陆羽,毅然选择了出逃这条路,它要逃出寺院,返回世俗,争取自由,施展抱负,实现平生夙愿。这一年,是在天宝四载(745),陆羽大约十三岁。
陆羽出逃之后,来到了一个小剧团里当伶人。他的相貌丑陋,又有口吃,所以并不登台演出,而是从事编剧业务。由于陆羽为人忠厚正直,乐于助人,人又聪明,所以深得剧团的信任。
玄宗天宝五载(746),陆羽的机遇终于来了。河南府尹李齐物慧眼识才,见陆羽是一个聪慧异常的少年,他日必将成为有用之才。所以,李公决定将陆羽留在郡府里,亲自教授他诗文。在人生歧路上徘徊的陆羽,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学子生涯,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孤苦无依的陆羽,都得到了李公的亲切关怀和照顾,这对陆羽后来能成为唐代著名文人和茶叶科学家,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的。
这样的日子大约过了五、六年之久,天宝十一载(752),当时的崔国辅老夫子,被贬为竟陵司马,在这期间,陆羽与崔公往来频繁,较水品茶,宴谈终日,他们之间的情谊日渐深厚,成为忘年之交。这也说明陆羽的才华、品德和崭露头角的烹茶技艺,已经为时人所赏识,也定然会在学业和经济生活上给陆羽以相应的帮助。
总结来说,陆羽的前半生经历受到了4个人的重大影响,既是两僧两吏:两僧为智积和皎然,两吏为李齐物和崔国辅。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陆羽的另一段经历开始了。大约至德元载(756)秋冬之际,陆羽随着从山西涌来的大批难民,渡过长江,沿着长江南岸对沿岸部分地区的江河山川、风物特产,尤其是茶园、名泉进行了实地考察。
并在初来江南之时,结识了时任无锡尉的皇甫冉,两人在同游江南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刻的友谊,皇甫冉是陆羽游历江南遇到的第一位虽非兄长却胜似兄长的挚友,一位真正的知己。
陆羽约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来到了吴兴,同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皎然上人相识结谊。并且他住进了妙喜寺,同皎然、灵彻等朝夕相处,尝试了一种新的客居寺院的处士生活。陆羽同皎然大师从至德初结谊以来,知道他们相继辞世,凡四十余年,友谊一直不变,情谊始终不渝。真可谓是达到了生相知,死相随,佛缘高情,生死超然的境界。此情此谊,堪称千古珍闻。
陆羽于唐代宗达0历八年至九年(773-774)进入湖州刺史颜真卿幕府,参与由颜真卿主编的大型类书《韵海镜源》,主持日常工作。
陆羽在韵海编委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在编委名单中排在第二位,而事实上他主持了编修班子的日常工作。这足见陆羽在古汉字韵学方面的高深造诣和渊博知识,深得精通汉学的颜真卿的赏识及编委们的拥戴。这正如皎然在一首诗中赞扬陆羽的诗句所云:“戎佐推兄弟,诗流得友朋。”
《韵海镜源》的编纂,先后历经三十余年,五十余名文人才子相继努力,终于大历九年(774)最后完成。这也是陆羽的一件千古韵事。
陆羽从唐肃宗上元元年于苕溪结庐至唐代宗大历中期,由于他的诚信人品,对佛学、诗词韵律学的潜心探索,特别是它的渊博茶学知识和高超的烹茶技艺,在湖州仕宦僧俗各界赢得了声望。并且陆羽亲自设计、施工的“三癸亭”茶亭于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落成在好友皎然所居的妙喜寺旁边,成为当时湖州的胜景之一。
陆羽的晚年是在哪里渡过的呢?他并未返回信州上饶,而是又回到江南,选择了他临近暮年的最后一个寓居地——我国东南地区文化古城,美丽的江南水乡苏州。这里风景秀丽,向有“江南丘壑之表”、“吴中第一名胜”之誉,且有清泉可品,有丘陵之地可以种茶。可以说,这是陆誉为其晚年休闲所选择的最佳寓居地了。
陆羽评论当地的虎丘山上的石泉清寒甘美,誉之为“天下第五泉”。在此期间,陆羽还深入研究了水质对种茶的影响,用虎丘泉水栽培苏州散茶,探索出一整套栽培、采制方法。
相传,陆羽在苏州研究泉品、茶叶的消息再次传进了京城,德宗皇帝得悉后,就把陆羽召进宫去,要他烹茶。皇帝品饮之后,大加赞赏,封他为“茶圣”。这也就是陆羽“茶圣”美名的由来吧。
和陆羽的谜样身世一样,他的归宿也是一个千古之谜。陆羽的好友皎然上人约死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陆羽在五年之后,也悄然逝去。但是在《湖州府志》中并没有留下记载,而在其他传记上也无详细说明。所以,一代茶圣陆羽留给了后人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团。
- 晓月
-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姓名源于《易》之占卜卦相“蹇之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注:蹇和渐是《易经》六十四卦中两个卦名,“之”是到的意思)。故以陆为姓,名羽,字鸿渐。其出生后即遭遗弃,为僧积公于水边拾回收养。天宝(742—755年)中,离寺为伶。遇河南尹李齐物,亲授诗集。至德初(756年),与吴兴释皎然为友。后诏拜太子文学,迁太常寺太祝,未行。上元初(760年)迁居苕溪(在今浙江吴兴),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闭门著书。陆羽貌陋而口吃,但善于谈辩,勇于规过劝善。有时独行野外,诵诗击木,徘徊不得意,或者恸哭而归。贞元(785—804年)末卒。撰成《茶经》一书(758年左右) ,对促进我国茶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后人祀为“茶圣”。《新唐书·隐逸传》中有其传。《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茶经》原文约7000余字。分为三卷十
- 北有云溪
-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姓名源于《易》之占卜卦相“蹇之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注:蹇和渐是《易经》六十四卦中两个卦名,“之”是到的意思)。故以陆为姓,名羽,字鸿渐。其出生后即遭遗弃,为僧积公于水边拾回收养。天宝(742—755年)中,离寺为伶。遇河南尹李齐物,亲授诗集。至德初(756年),与吴兴释皎然为友。后诏拜太子文学,迁太常寺太祝,未行。上元初(760年)迁居苕溪(在今浙江吴兴),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闭门著书。陆羽貌陋而口吃,但善于谈辩,勇于规过劝善。有时独行野外,诵诗击木,徘徊不得意,或者恸哭而归。贞元(785—804年)末卒。撰成《茶经》一书(758年左右) ,对促进我国茶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后人祀为“茶圣”。《新唐书·隐逸传》中有其传。《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 一颗苹果
-
好像是陆羽.....是听JAY的 <爷爷泡的茶>
- 大鱼炖火锅
-
陆羽, 也是现在茶的始祖
- 豆豆staR
-
是陆羽
- xinz
-
陆羽
- kven
-
陆羽
- 黑桃猪
-
陆羽(733~804)字鸿渐
- 左迁
-
陆羽
- meira
-
陆羽啊
- 我不懂运营
-
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