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康map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九年级新教材(人教版)中的“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一课,是一篇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目标4来编写的经济类教材。综观课程内容,还是未摆脱“难、繁、偏”和过于注重知识点传授的弱点,而且内容之间联系少、跨度大、理性强。学生平时对经济内容接触又少。面对这节课,如何实施教学呢?在处理教材和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如何使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制定教学策略的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和利用课程资源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衢州自然人文课程资源,让学生亲身参与,关心家乡过去、现在和将来,更好地接受爱家乡,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一课前,利用新课程留出的发挥空间,选择某些内容(如人文特色、乡土特产、饮食文化、公共设施、家乡的变化等)作为深入渗透学习或研究的主题,带领全班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等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调查、探究。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拟定了一份——家乡调查表,具体内容如下:1、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2、家乡的溪流和山川。3、家乡的绿色农产品。4、家乡的风景名胜区。5、家乡的历史文化保护区。6、家乡的民俗风情。7、家乡建设的新成就。8、家乡今后发展的新思路。全班五十多位同学,五人一组,每组选择一项内容进行调查。组内分为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员、纪检员,分工合作。要求学生收集与教学有关的各种图片、实物、及文字资料等。同学们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走进公共图书馆、电影院、博物馆、南宗孔氏家庙,游览烂柯山、龙游石窟等名胜古迹。课堂上学生展示的资料相当丰富。
有整理成文的文字资料:衢州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与福建、江西、安徽三省毗邻,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 距邻省周边地市均在两小时车程以内,浙赣铁路横贯东西,境内有两条国道、四条省道及民航机场,衢州到杭州有杭衢高速公路相连,只需两小时车程。衢州交通便捷,距上海仅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衢州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是国家生态示范区和全国九个生态良好地区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市区饮用水水源为一级地表水;衢州资源丰富,特别是旅游、农产品、劳动力、矿产和水资源开发潜力较大。绿色特色农产品:开化龙顶茶、常山胡柚、江山蜂产品、衢州柑橘等闻名遐迩。生态旅游资源:以龙游石窟、江郎山、孔庙、烂柯山、钱江源等景区为代表,有“圣、神、奇、秀、谜、源”之称。全国著名劳务品牌“衢州三宝”(保姆、保安、保绿)。还配有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料一百多张。
把这些“乡土内容”运用于教学,促使教学更好地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思维方式,真正发挥课程资源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配合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爱家乡,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课堂中因地制宜地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教师要把握住教学中稍纵即逝的瞬间,充分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展现教学的智慧和灵感。
在你的课堂中学生的反映与老师设想的完全不同时,老师如果能善于因势利导,采用不同的策略应对,就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在九年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这一课时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设计为请你列举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发展区域经济时,需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有一学生不是举例,而是提问:“老师,书中的西气东输,我们期盼什么”,图上明确标出“西气东输”工程的东端是上海,那么,我们衢州为与上海在发展区域经济应如何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呢?这时教师及时鼓励:这位同学问题提得很好,大家能一起帮这位同学想想,好吗?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上海发达,衢州落后的原因何在?衢州有哪些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衢州如何发挥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我们如何对接上海?等等。教师及时地组织了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小组观点。同学们分析了上海与衢州的各自优势和劣势,认为可以大力邀请上海市民走进生态走廊、神奇衢州。衢州可以突出生态建设,实施特色竞争、借力发展等。不经意中,很好地落实了新课程标准4—2的要求。
学生看似打乱教师的一句“插嘴话”,却被教师及时地捕捉到了。教师利用学生瞬间生成的资源,使课堂变成两地(衢州—上海)“山海协作会议”。很好地培养了孩子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又出色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三、因地制宜地跨学科生成教学资源。诗歌、音乐、俗语与《历史与社会》教学相结合,能使艺术性、情感性和教育性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教学效果。
诗歌、音乐、俗语作为艺术中的一支奇葩,以其语言美、抑扬美、回环美,给人以无穷的韵味,无限的遐想,给人以美感,使人动情、明理、立志。因此,集针对性、艺术性、情感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诗歌、音乐,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魅力,起到诗雨唤春风的作用。
例如在上《多民族的大家庭》时,就可以让学生演唱《龙的传人》或者《中华民谣》导入课题;在上《山川秀美》这课时,可以让学生演唱《长江之歌》和《黄河谣》;上《傍水而居》时,让学生演唱《太湖美》。上《草原人家》时,让学生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又如在教学《母亲河》这一课时,就可以用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导入课题,根据诗歌的意境提问:黄河之水真的是天上来的吗?如果不是,那么黄河发源地是什么地方?奔流到那些省市?上中下游怎么分?奔流到什么海不复返?通过这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这种方法引入课题,既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开阔眼界,拓宽知识,又为教学活动创设了符合教学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的线索。又如在教学《丝路明珠》这课时,我用“早穿棉袄,午穿衫,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反映新疆气候特点的俗语导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新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与新疆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根据这种气候特点新疆人如何安排自己的农业生产?通过这系列问题让学生探究,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中国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反应不同时代和民族风情的音乐也百唱不厌,寓言故事、俗语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只要教师善于开发利用,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整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
- 大鱼炖火锅
-
1根据地方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法
2几个人在一起相互用自己的优势弥补他人的短处
- 真可云
-
根据地方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法
几个人在一起相互用自己的优势弥补他人的短处
- 陶小凡
-
最简单的看现在的北部湾,中央电视台天天在说。这就是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最直接的例子。
- 贝勒
-
不错1
- 北境漫步
-
keyi
- CarieVinne
-
什么问题吗,不懂。
- 西柚不是西游
-
df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