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
-
中国古代帝王称天子,固然是君权神授的思想导致的,但天子”这个词语的概念却产生在君权神授之前,其内涵则记录着从帝尧以来的一段历史时期的史实及因此而产生的社会观念。即天子一词的产生不会早于尧时,也不会晚于尧时。在帝尧以前,天的概念固然存在,人们也知道天,尤其是天上的太阳对人及万物的生存至关重要,但由于先民对天的认识不甚了了,很长一个时期是以“大火星”(即心宿二)的出没为时间坐标来从事社会活动。“大火星”只是天上的一个星座,当然不能代表天,所以,天在先民的心目中是神秘莫测的,被认为是神的世界。
《国语·楚语》载的“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就是这个时期这种观念的记录。但人的观念并不是始终如一不变的,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增强,经过帝喾的努力,先民对天体的认识也在加深。《山海经》说帝喾“生十日”和“生十二月”,虽然留给我们的是神话,但反映的却是对日月的运行已经有所把握。而到尧时,《尚书》的记载是“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即把握了日月星辰的运行。天的世界是日月星的世界,把握了日月星,当然也就是把握了天,于是人们对天也就有了全新的认识。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这是说由于天体运行使自然界发生变化。
这种认识就是从尧时产生的,所以孔子又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这是说尧根据日月星的运行制定了四时历法并用以指导社会活动,从而使人的生产和生活与自然的变化相适应。所谓尧的“则天”,就是这么回事,但这却是人类最伟大的进步。“则天”的成就是获得了“庶绩咸熙”(《尚书·尧典》)即各项事业都兴盛起来的效果,这用皋陶的话来说是:“天工人其代之。”(《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是天不能言、不能做,由人代之。这种观念转化成社会意识就是“代天行事”或“替天行道”。“代天行事”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天的代表,用古代的话说就是“天子”。而帝尧是第一个能代天行事的人,所以说“天子”一词只能产生于尧时。
为什么代天行事在古人的观念会认为是天子呢?这需要对子”的社会意义有所了解。在古代“子”的社会意义不只表现在生育的儿子这一点上,更重要的则是在继承的意义上如《公羊传》成公十五年说:“为人后者为之子。”“为后”,就是继承。这从《国语·晋语》记秦穆公说公子重耳“再拜不稽首,不没为后也”的话来看就更为明确了。“不没为后”,就是不贪图为继承人。而“继承”的意义在古人的观念上则是“象征”或“代表”。《仪礼·士冠礼》说:“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贤”,就是象征原先那个贤人的存在。这可通过《春秋》隐公象元年“春王正月”来了解,《公羊传》解释这句话说:“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这明明是周平王四十九年正月,但却说王是文王,其意义则在于阐明周天下是文王的天下,周平王只是文王的象征而已。而《公羊传》文公九年又说:“是子也,继文王之体,守文王之法度。”这是说后世的周王只是文王的继续,象征文王的存在,因此得遵守文王的法度,即后世的周王只是文王继续统治的代表。这就是“子”在古人观念上的社会意义。尧能按天的运行规律行事,即是遵循天的法度,这样在社会观念上就把尧看做是天的代表、天的象征,即“天子”了。
那么,后世帝王为什么也称天子呢?其原因,一是尧实现了“则天”的壮举,能代天行事,社会产生了天子的概念。所以,《史记》不仅记载舜继承尧、禹继承舜是“即天子位”,而且夏后启抢位之后,以至于成汤代夏,也是“即天子位”。这是历史传统的承袭,即当社会领袖过渡成王朝的帝王时也还要用这个传统来为自己正名。二是由于尧制定了四时历法,确定了年月日时,于是“代天行事”或“则天”就成为社会最高级人物的职责。所以,无论是舜、禹这样的领袖,还是启、汤、周武这样的王,当他们登上社会最高级位置上时,必须以确定时日(即确立正朔)为其首要职责。
这从《论语》载的“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及史书说的“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可以得到证明。即后世帝王也都以颁布历书为其政要,而这就是“则天”或“代天行事”,也就是天子之事。这就是社会原因了。当然,由于天高远莫测,在人心目中始终是神圣伟大的,帝王为了神圣自己,也要以天子自居,宣扬“君权神授”,用“神道设教”来维持其统治,这则是属思想意识上的原因了。
我不懂运营
-
天子是臣民对帝王的称谓。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故的确是君权神授的思想所导致的。
牛云
-
中国古代帝王都说自己是真命天子,是上天派遣到人间,掌管天下的第一负责人,拥有绝对的权力,属于君权神授。君权神授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夏代奴隶主已经开始借宗教进行统治。 《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这是君权神授最早的记载。
左迁
-
天子产生于中国农耕文化,古人用心辨识到天命--北斗指寅,大地回春,而顺从于天命耕种,而有了丰收;于是认天为父,听天命,天行健自强不息;认地为母,厚德载物,而有丰收。
隋天子
所谓天德 《易经.䷀乾》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所谓地德 《易经.䷁坤》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国文化注重修德与立功,对人进行爵位分级。按《孟子》所讲 天子是得天爵而有人爵的人,东汉班固文章讲 天子王者之制禄爵凡五等。”谓公、侯、伯、子、男。爵者,尽也,各量其职尽其才也。“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等
周朝分封制,天子 被称"王"者,父天母地。孟子讲古人修德为天爵,修仁义忠信,乐善不倦;古时社会的人修得天爵,会有人爵从之;孟子还说: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一颗苹果
-
君权神授的思想导致的,帝王为了神圣自己,也要以天子自居,宣扬“君权神授”。
kven
-
中国古代皇帝都认为自己是上天派来统治人间的,这样的说法也便于皇帝对百姓进行统治。
大牛哥
-
中国古代帝王都说自己是真命天子,上天派来掌管天下的第一负责人,属于君权神授。
北有云溪
-
天子产生于中国农耕文化,古人用心辨识到天命--北斗指寅,大地回春,
LuckySXyd
-
天子 被称"王"者,父天母地。孟子讲古人修德为天爵,修仁义忠信,乐善不倦
瑞瑞爱吃桃
-
天子产生于中国农耕文化,
还要旺仔
-
对,得有个名头和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