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可云
-
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等八个民族。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
在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在距今2万年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今铜梁区)。
夏商时期为百濮地,《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 · 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时期巫山地区催生了巴国文明。
战国时期,巴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后,先后在枳(今涪陵区)、江州(今渝中区)、垫江(今合川区)建都。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扩展资料:
巴渝历史文化: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
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练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剽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
巴渝文化代表:渝派川菜(渝菜)、龙门阵、重庆方言(渝语)、陪都文化、川剧、袍哥文化、重庆码头文化、川江号子、蜀绣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重庆
- 苏萦
-
重庆历史
一、古代
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今重庆地区的枳、江州、垫江建都。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截止2018年已有2334年历史。后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代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信州)、楚州的一个下属单位。
隋文帝开皇元年,以渝水绕城,改楚州为渝州,隶属信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夔州都督府辖区。宋代,属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渝州改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升重庆府。至此,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南宋景定二年,大蒙古国中统二年,蒙古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
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元、明、清三代,重庆府之称延续,为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四川巡抚及四川总督等管辖。
二、清朝开埠时期
1876年9月13日,英国以“滇案”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其中规定英国可向重庆派驻领事。1890年3月31日,中英签订《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确定重庆作为通商口岸。随后英商开辟从宜昌到重庆的轮船航线。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
1895年,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重庆成为中国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分别在重庆建立了领事馆区,并一同强行划出了部分地盘作为驻军和安置侨民的区域。法国在重庆南岸区弹子石附近于1901年先后建立了水师码头和兵营。1902年,沙俄在渝中区枇杷山上建立了俄罗斯公馆。1912年,德国在南岸区南山上建立了德国公使馆。
三、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宣统三年),由于修建成渝铁路案搁浅,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保路运动。1913年,四川军政府废府设道,以道统县。废重庆府,置川东道。1921年(民国十年),刘湘在重庆设置商埠督办处、,任命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市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
1922年(民国十一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1926年(民国十五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1927年(民国十六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潘文华任市长,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
1929年(民国十八年)重庆从巴县分离,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归四川省管辖,首任市长潘文华。1916年至1935年升为院辖市之前,先后7次在重庆设立四川省长行署、四川省长公署、四川督军公署、四川省政府。是当时四川省实际上的政治中心。1936年改设四川省代为管理的一等院辖市(即地区代管的直辖市),并管理贵州省桐梓、遵义地区。
1937年7月淞沪会战打响后不久,国军便陷入被动,为防止首都被攻陷后陷入混乱,中华民国政府于1937年11月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遵循迁都大计,交代属下的文官、参军两处干员,清点好中华民国印信旗幡等重要器物,连夜登船,先离南京而首途重庆。并于12月1日正式办公,仅仅13天后日军便攻破南京。重庆于1937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首都。
1937年9月,驻扎重庆的川军刘湘部攻入日租界,宣布收复租界。1938年,英国、美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士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移驻重庆。1940年再定重庆为永久陪都。1941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在重庆发表文书与纳粹德国宣战,德国大使馆关闭。1941年12月,韩国流亡政府迁入今渝中区办公,重庆成为1941-1945年间韩国流亡政府的临时驻地。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重庆主城区,而北碚bèi市(今北碚区)为中央行政院和临时政府所在地。在1937年到1944年间,重庆作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
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学校,近8万吨黄金都搬迁至重庆,重庆成为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另外,国民革命军空军的作战飞机,美国志愿飞行团“飞虎队”都曾经驻扎在重庆。在抗战中,重庆共组织川军62万人,占川军总数的一半还要多,是川军的绝对主力。出川作战的57个师中,有一半以上的部队均是嘉陵道籍士兵。
从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4年12月19日,日本对陪都重庆进行长达6年半的战略轰炸。其中1941年6月5日的大隧道惨案造成7764名市民窒息死亡。后蒋中正在渝中区邹容路与五四路口设立“精神堡垒”昭示国民政府与重庆人民抗战到底,愿战败而亡不愿投降而亡的决心。在渝中区人民公园有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在临江门都市广场附近亦有重庆大轰炸纪念遗址。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进行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1946年2月10日,重庆市区较场口在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时发生骚乱事件,李公朴、施复亮称其遭到“殴打”。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和新闻记者及劳协会员等六十余人也被“打伤”。中共官方后来称其为较场口血案,而国民党方面则称之为“较场口事件”。
1949年9月2日,重庆发生火灾,延烧十八小时,死亡近万人,全市精华损失大半,中国国民党指出为中国共产党纵火。同月九日,南岸大火,焚毁八十余家。1949年10月11日,总统令公布政府将于10月15日第二次移渝办公。1949年10月13日,李宗仁代总统由穗飞桂林,行政院各首长由穗迁渝。
1949年10月15日,宣布国民政府正式在渝办公。1949年10月18日,陪都各界欢迎政府迁渝大会。1949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重庆的南泉战役打响。1949年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直接授权中统对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共政治犯进行“最后解决”,400多中共政治犯被处决,被称为“11.27事件”。1949年11月28日,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往成都。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一年半以后撤销),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而当时西南大区驻地亦设在重庆。1952年6月,经过2年的突击式修建,连接四川省省会成都与当时的中央直辖市重庆的成渝铁路完工,成为1949年以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线。
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命令嘉奖西南铁路工程局两年修通成渝路,实现了四川人民40年的修路愿望。毛泽东为此亲笔题写“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
1954年7月,西南大区、川东行署区撤销,川东行署区首府北碚市并入重庆,重庆市从直辖市降为省辖市,重新与四川省合并。
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三线建设开始,重庆成为三线建设的核心城市。从1964年至1968年4年间,从上海、江苏、东北等地内迁三线职工27万余人,占重庆当时企业职工的1/4以上。1965年和1979年,全国三线建设重点控制铁路工程川黔铁路和襄渝铁路相继通车。1975年,重庆主城区三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达到最高峰,总人数43.5万人,占当时重庆市区人口的1/4。
1983年,永川地区八个县并入重庆市,重庆市成为计划单列市。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市代管四川省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1997年3月14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重新挂牌。
2005年10月,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并指定重庆为常任主办城市。共有41个国家和地区、123个城市参会。
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把重庆市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重庆市在“农转非”等统筹城乡的体制问题的改革上可以先试先行。
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作为经济管理区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继浦东、滨海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
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
扩展资料: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名称
因古代流经重庆的嘉陵江称为渝水,故重庆古名为渝州,至宋徽宗年间,改名为恭州。宋孝宗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2月禅让于宋光宗,光宗为孝宗第三子,封恭王,其封国就是恭州;按宋代制度,由宗室藩王入嗣大统者,其原封邑即称为“潜邸”,例于即位大典中升为府,故同年8月就升恭州为重庆府。对于命名为重庆现有三种解释:
宋光宗藩封在恭州,是为一庆,后又由恭州承嗣天子大位,这是二庆,故美其名曰“重庆”。
宋光宗即位时,其祖母宪圣慈烈皇后尚在,称寿圣皇太后,其父亲孝宗称太上皇,这二位均临视了光宗的登基庆典,故曰“重庆”,于是恭州就被命曰“重庆”府。
明代《蜀中广记·郡县古今通释·重庆府》所载:“重庆者,以其介绍、顺二庆之间也”,即因重庆之南为绍庆府(治今彭水),之北为顺庆府(治今南充市),重庆介乎其间,所以称“重庆”。
城市标志
2006年1月16日,“人人重庆”标志被确定为重庆城市形象标志。“人人重庆”标志由香港设计师靳埭强设计,由两个欢乐喜悦的“人”字重叠加成为一个简体的“庆”字组成。取意“双重喜庆,以人为本,携手并进”。城市形象标志多用于外界宣传,而非城市的官方徽章,这一点有别于市徽,但在一定意义而言,重庆城市形象标志仍被视为市徽而存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重庆
- 可品
-
以重庆为中心的巴渝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远在两万年前,重庆人民的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作。
公元前11世纪,巴人以江州(今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控制着川东南及周边的陕、黔、湘部分地区。
公元前314年,秦统一中国后,设36郡,在重庆设巴郡,汉承秦制。南北朝时,巴郡改置为楚州,隋、唐以后改称渝州,北宋时称恭州。
公元1189年,南宋皇帝光宗赵,先领封恭州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按宋朝潜藩升府之惯例,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元朝改重庆府为重庆路,明朝又改称重庆府。到清朝,重庆辖川东地区,其间并几度成为四川的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1891年,重庆开埠,辛亥革命时期,设蜀军政府。
1929年建重庆市,曾为四川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国民政府所在地,并定为特别市和陪都,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作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所在地。1954年大区撤消,重庆成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国家批准重庆为全国首批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7年3月14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届第五次会议批准设立为我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
古城重庆有着四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曾经3次作过都城,第一次是公元前11世纪时,巴人在这里定都,史称巴国。第二次是元朝末年的农民领袖明玉珍称帝建都重庆。第三次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于当年11月迁徙重庆,后于1940年9月6日明令重庆为国民政府的陪都。
重庆最早筑城有史可查的却是在公元前316年。当时巴蜀两国相争,巴国受到蜀国侵扰,求助于秦国。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率大军伐蜀援巴,乘机来了巴蜀两国。 张仪率军占领巴国都城后,大兴土木,修筑巴邑江州城。
其城区规模也不大,东至小什字一带,西至今天的大梁子、小梁子一带。张仪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史可考的修筑重庆城的始作俑者。 据传:秦惠王时张仪修筑成都,“城屡坏,不能立,忽有大龟出于江,周行旋起。巫言:依龟行处筑之,城乃得立。”所以成都古时候又名“龟城”。
扩展资料
重庆,简称渝或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既以江城、雾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3000余年历史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重庆
- 北有云溪
-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16年,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极盛时期的巴国疆域“东至鱼复(今奉节一带),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
汉朝时期巴郡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为荆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之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
1929年刘湘改巴县城区为市,重庆由此建市,改市政厅为市政府。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于1937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
重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源远流长。重庆城市在历史上曾3次建都(巴国首都、夏国国都、抗战陪都),3次设立中央直辖市。宋代重庆合川钓鱼城的抗蒙战争,为世界反侵略战争做出了贡献。
扩展资料
重庆水文:
重庆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阿蓬江、酉水河等。
重庆气候:
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
重庆地势:
重庆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度多在168~400米之间。市内最高峰为巫溪县东部边缘的界梁山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为巫山县长江水面,海拔73.1米。重庆海拔高差2723.7米。
参考资料:重庆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 振金
-
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
距今两万年至三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
夏商时期,三峡地区是全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巫山地区催生了早期的巴国文明。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枳(今重庆涪陵区)、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垫江(今重庆合川区)建都。
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张仪带兵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后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三国时期,蜀汉李严在江州筑大城。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辖地。
宋代时,属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升恭州为重庆府。至此,重庆得名已有八百余年。
宋朝末期,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先后攻陷阆中、德阳、资中、遂宁等多个四川重镇。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夏,四川成都已危在旦夕,10月,蒙军为堵截从重庆救援四川成都的援军,在重庆合川打响钓鱼城之战。
在战斗中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被流弹击中身亡,此后欧亚各战场蒙古众王回师争夺汗位,使得宋王朝延续20年,甚至改变了欧亚战场的格局。
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蒙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蒙古大军铁骑踏遍东亚北亚南亚西亚直到多瑙河沿岸却唯独攻不下重庆钓鱼城,宋军将士依山固守,足足抵抗了蒙古军队36年!最后宋朝已经灭亡,城头守军才主动投降但是与蒙古军协定不杀重庆城中一人才肯投降,重庆因此也成为大概绝无仅有的没有被蒙古军屠城的一处。
元、明、清三代,重庆与四川两个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合并,重庆府之称延续,为四川行中书省(元)、四川布政使司(明)、四川总督(清)管辖。
扩展资料: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3000余年历史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融贯东西,汇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其江北机场居中国内陆“十大”空港之一,果园港为渝新欧大通道的起点。重庆地处盆地东部,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山地占76%;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凉,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流程679公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重庆
百度百科-重庆历史
- 猫帽
-
重庆历史:
1、在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在距今2万年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
2、战国时期,巴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后,先后在枳、江州、垫江建都。周庄王八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3、汉朝巴郡治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岑彭由江州入益州平定公孙述。汉献帝初平元年,刘璋分置永宁郡,治江州。建安六年复为巴郡。建安十九年,刘备、诸葛亮经由江州平定益州。
4、蜀汉章武二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李严在江州筑大城。
5、南宋淳祐二年,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经营巴蜀。余玠将四川制置司治所迁至重庆,并在重庆设招贤馆,广纳群贤。构筑了山城防御体系,以抗击蒙古军。
6、南宋德祐元年,元军再次集中兵力合攻重庆。景炎三年(1278年)二月,重庆被攻破,入城时元军遭到激烈抵抗,守将张珏战败被俘,元军继而征降夔州。
7、元代,重庆一直是四川南道宣慰司驻地,还一度是四川行省的驻地。至元十六年立重庆路总管府,管辖巴、江津、南川3县,之后又划忠、涪、泸、合4州来属。至正二十年,农民军明玉珍建都于此,国号“大夏”,辖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8、清初,发生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使重庆具有了悠久的移民历史和丰富的移民文化,奠定了近现代重庆社会的根基。清光绪十六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
9、民国十年,重庆设埠督办处,任命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城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民国十一年(1922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
10、民国十五年(1926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民国十六年(1927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
11、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四川省辖市,首任市长潘文华。
12、民国二十年(1931年),不忍国权丧失、国民受辱的重庆人民,以王家沱日本租界30年租期到期和九一八事变为契机,开展了多次斗争。
13、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10日,以刘湘为省主席的四川新省府在重庆成立。6月18日,四川省政府迁离重庆。
14、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明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15、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5日,重庆市渝中区公共防空大隧道中,躲避日军地毯式战略轰炸的7764名市民窒息死亡,史称“大隧道惨案”。
从1938年春到1944年冬,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联合对重庆进行了长达六年多的狂轰滥炸,史称“重庆大轰炸”。历经长达6年半的轰炸,重庆没有倒下,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等不少外国政要,纷纷致电、致信重庆人民,鼓励和歌颂重庆人民的坚毅。
扩展资料:
近代历史: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驻地亦设在重庆。
1950年至1952年,设立川东行署区,隶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1950年行署驻地为重庆市黄桷垭,1951年迁驻北碚市。1952年8月7日,川东行署区被撤销,与川南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重组为四川省。
1954年7月,西南大区北碚市并入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重庆与四川合并,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
1955年,贵州省桐梓县17个乡划归重庆市。
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三线建设开始,重庆成为三线建设核心城市。
1964年至1968年4年间,从上海、江苏、东北等地内迁三线职工27万余人,占重庆当时企业职工的1/4以上。
1965年和1979年,中国三线建设重点控制铁路工程川黔铁路和襄渝铁路相继通车。
1975年,重庆主城区三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达到最高峰,总人数43.5万人,占当时重庆市区人口的1/4。
1976年1月,四川省江津地区江北县归入重庆市,将绵阳地区的潼南县划入江津地区。1981年,江津地区更名为永川地区。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重庆
- 侠客
-
重庆市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乃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3000多年。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这就是古代巴国的首都江州。
因在此入长江的嘉陵江古称渝水,隋文帝杨坚遂于开皇三年(583年)在这里设置了渝州,是为重庆简称“渝”的由来。
南宋淳熙使十六年(1189年),因这里曾是当朝天子宋光宗赵敦的潜藩之地,便循例于此置府,号曰“重庆府”,以志双重喜庆。其地遂以“重庆”为名,于今已有800余年了。
扩展资料:
重庆饮食喜麻辣,以不拘一格使用各种材料创作新菜见长。重庆亦是火锅的发源地之一;2007年3月,重庆市荣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火锅之都”称号。
重庆饮食文化代表:重庆火锅、川菜、渝菜(重庆菜、渝派川菜)、水煮鱼、回锅肉、酸菜鱼、辣子鸡、泉水鸡、水煮肉片、老鸭汤、酸辣粉、鱼香肉丝、泡椒肥肠、粉蒸肉、烧白、重庆小面、重庆小吃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重庆
- 黑桃猪
-
1、巴楚之战:春秋战国时期,巴族主要活动在川东、鄂西、陕西汉中一带,与楚、蜀、秦为邻。随着巴国强大,巴楚交恶,数相攻伐。公元前689年,巴、楚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
2、张仪筑江州城: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两汉时,江州城扩展到嘉陵江北岸,称北府城。
3、钓鱼城之战:钓鱼城遗址南宋淳二年(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始筑钓鱼城。南宋宝六年(1258),蒙古发动大规模灭宋战争。蒙哥大汗自率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
4、重庆开埠: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
5、战时首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并扩大市区范围为164平方公里。
6、重庆谈判: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两党面临和平组建联合政府或进行全面内战的重大抉择。13天后,应蒋介石3次电请“ 共商国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扩展资料:
1、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
2、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3000余年历史中 ,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庆
- 还要旺仔
-
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化石,表明重庆地区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铜梁文化遗址证明,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重庆就有人类活动。重庆地区还有巫山大溪、巴南干溪沟、江津王爷庙、合川沙梁子等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16年,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
极盛时期的巴国疆域“东至鱼复(今奉节一带),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汉朝时期巴郡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为荆州、益州、巴州、楚州。
重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源远流长。重庆城市在历史上曾3次建都(巴国首都、夏国国都、抗战陪都),3次设立中央直辖市。宋代重庆合川钓鱼城的抗蒙战争,为世界反侵略战争做出了贡献。近代重庆的革命斗争史,特别是红岩革命精神,一直为国人所传颂。
抗战时期的重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书写了重要的篇章。现代的重庆,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繁荣富强铸就着新的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庆是中国八大城市之一,一直是西南的工业重镇。经过60多年的建设,重庆已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扩展资料:
1997年3月14日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决定,将原属四川省的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设立中央直辖市,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2017年底,重庆市辖26个区、12个县(其中少数民族自治县4个)、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万盛经开区)。
参考资料:重庆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 西柚不是西游
-
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
夏商时期,三峡地区是全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巫山地区催生了早期的巴国文明。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枳(今重庆涪陵区)、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垫江(今重庆合川区)建都。
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张仪带兵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后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三国时期,蜀汉李严在江州筑大城。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辖地。
宋代时,属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升恭州为重庆府。至此,重庆得名已有八百余年。
宋朝末期,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先后攻陷阆中、德阳、资中、遂宁等多个四川重镇。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夏,四川成都已危在旦夕,10月,蒙军为堵截从重庆救援四川成都的援军,在重庆合川打响钓鱼城之战。
在战斗中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被流弹击中身亡,此后欧亚各战场蒙古众王回师争夺汗位,使得宋王朝延续20年,甚至改变了欧亚战场的格局。
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蒙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蒙古大军铁骑踏遍东亚北亚南亚西亚直到多瑙河沿岸却唯独攻不下重庆钓鱼城,宋军将士依山固守,足足抵抗了蒙古军队36年!最后宋朝已经灭亡,城头守军才主动投降但是与蒙古军协定不杀重庆城中一人才肯投降,重庆因此也成为大概绝无仅有的没有被蒙古军屠城的一处。
元、明、清三代,重庆与四川两个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合并,重庆府之称延续,为四川行中书省(元)、四川布政使司(明)、四川总督(清)管辖。
扩展资料:
重庆,简称渝或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既以江城、雾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