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nz
-
如果你此时正巧在北京,不妨来一个城东精酿啤酒不完全之旅。
先到工体北路4号院,这里有一家工业风的啤酒吧,暗红色的砖墙上立着“京A”两个字。之后,西北方向行到二环边五道营,这条不怎么宽的胡同里有一个不大的门面,里头卖些被叫做“熊猫精酿”的啤酒。它的旁边有一个叫School的Livehouse,你可以试试酿自成都的一款啤酒“丰收”。五道营往西左拐至箭厂胡同,这里有家小平房改造的啤酒屋,卖四款名为“天路历程”、“断片儿”、“黄金甲”和“箭厂黑啤”的自酿啤酒,酒精度都在4%以上,可想而知的是“断片儿”最高。如果你还没醉,往南还有一家在东四的“悠航鲜啤吧”,或者往东去到新源街的“大跃啤酒”。
在上海,你同样可以攒这样一个精酿啤酒局。
TapHouse扎啤工坊、BoxingCat拳击猫、ShanghaiBrewery和Dr.Beer正在销售它们自家啤酒,在泰安路兴国路的DagaBrewPub,你可以喝到来自全国各地自酿酒厂的单品,而在酒鬼食堂、“杰克的酒窝”和号称全上海拥有最多进口啤酒种类的“海富便利店”,你也可以买到比利时Westvleteren修道院啤酒、英国BrewDog酿酒狗这类进口瓶装啤酒。
精酿啤酒在近一两年的突然出现和它背后的消费人群,这看起来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故事,我们没法判断是谁的出现带动了谁。但可以判断的是,这些林立的店铺、朋友圈相关的名词以及更多真实的消费频繁出现了。
精酿啤酒好像真的流行起来了。
“国内市场有精酿啤酒这个概念大概已经有5-10年的时间。但最近一两年才是真正火起来了。”市场咨询机构英敏特的中国饮料高级分析师张一告诉《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在他们去年底完成的报告中,有18%的消费者认为自己曾经喝过精酿啤酒。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仍属小众,但已经大大超出了他们不足5%的预期。
精酿啤酒的定义模糊,这反倒是流行的一个机会
“我觉得我们有别于市面上的工业化啤酒有以下四点原因:原料精良;不会为了缩减成本而降低标准;不会使用降低风味的添加物;跟大多数工业化啤酒的桶底酵母发酵Lager类不同,属于桶上发酵酵母啤酒Ale类。”熊猫精酿的创始人潘丁浩告诉《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
熊猫精酿创始于2013年,目前在北京的五道营胡同和北新桥拥有两家实体酒吧。作为国内瓶装销量最大,且和南京的高大师唯二的本土精酿啤酒品牌,超过40个国内城市的消费者可以在当地买到它们的两款瓶装产品。
熊猫精酿创始人潘丁浩
事实上,当潘丁浩和张一在说出“我觉得”和“消费者认为自己”时,你大概可以猜到这个行业标准的不确定性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都有体现的。
“精酿啤酒”是一个新词,它的英文表达通常为CraftBeer,而与这个透露着对工艺追求的名词相对的是工业啤酒(IndustryBeer),或者叫(淡如)水啤,一般指代那些我们酒桌上常见的青岛、燕京等等。
根据潘丁浩的叙述,一个不明觉厉的感受是,精酿这个在原料使用、成品口感上都略胜一筹,并且强调酿造师理解的啤酒应该比常见的那些高级些吧!但同时,它似乎也再没有其他的硬性标准了。
相比于中国,从2010年精酿市场份额仅为5%攀升到去年11%的美国精酿啤酒市场似乎要更成熟不少。在那里,美国酿造者协会BA对精酿有着更权威的界定。首先它的年产品不能超过每年600万桶(70.2万吨);其次非精酿酿造者或公司机构的占比不能超过25%;第三,大部分啤酒的风味都必须从传统或者创新的原料与发酵工艺中获得。
但是,美国酿造者协会的这个行业标准本身也在随实际情况变化的。而在啤酒文化同样甚至更为浓厚的英国,其实也没有类似的产量标准,所以产量标准并非是精酿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在某些地方,对作坊生态有近乎苛责追求的人会觉得只有具有神秘感的、小众的才是精酿的。
“如何你真正懂得去享受啤酒的话,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才是精酿啤酒。但如果不是那么专业,能够满足你需求的就可以觉得是精酿了。其实任何厂商和消费者对精酿的标准都是很模糊的。”张一说道。
没有明确的指向也就意味着精酿的外延非常可观、水很深,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被提导的几率大大增加,进而被流传被流通的几率也就因此增加了。
懂得如何将精酿包装成一种高级的生活文化追求,这很重要
7月26日到8月1日,饭本旗下的美食appEnjoy推出了一个名为“精酿大赏”的专场活动。包括比利时SaintSixtus的西佛莱特伦12号、荷兰LaTrappeQuadrupel等24款精酿啤酒出现在了推广列表中。虽然相对冷门,但它们背后都有一个个听上去不错的故事,“产量稀少”、“工艺严谨”、“口感浓郁”这类的形容词屡屡被提及,当然这些背后也有一个对应的价格。
“有67%人会把原材料的质量与它是否高端联系在一起,而将近一半的人觉得精酿啤酒意味着高端。”张一说到。
在英敏特的统计中,收入普遍较高是精酿啤酒消费人群的一大特点。而这也使得它的消费区位并没有太明显的特点。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只要达到这个消费水平就会去消费了。同时,引入精酿啤酒的电商又让实现消费成为了可能。
而除了高端,另两个跟精酿啤酒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是生活方式和文化。
7月19号,重新设计了酒标的熊猫精酿定制版出现在了700Bike发布会的现场。而在去年,熊猫精酿也以类似的方式跟穷游网有过合作。“生活方式相似的品牌,一起谈是比较合适的。”潘丁浩告诉《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
除了这些看上去气质相同的友商,同行的加入也加快了这个产业的迅速发展。在熊猫之后,京A、悠航、拳击猫、丰收等品牌也开始在各个城市出现。而北京、上海也分别出现了精酿啤酒协会,以及由它们或者品牌主办的精酿啤酒节。“大家一起把声势造起来,就把这个文化普及开来了。”潘丁浩说。
在熊猫精酿刚刚起步的时候,国内在做类似生意的品牌不到5家,而当时的顾客一多半都是老外,而如今这个比例回落到了大多数都是中国人。“精酿属于国外比较先进的文化,所以让外国人来引入是比较合适的。”潘丁浩说,曾经在加拿大学习汽车工程,并首次尝到精酿啤酒的他很在意起西方语境所起的文化作用,在他看来,最初创建精酿啤酒品牌的中国人大多有这样的海外经验。而除了熊猫,京A、悠航等品牌的创始人就直接是在中国生活的老外。
熊猫精酿会定期进口一些精酿品类,这些酒往往是国内厂商没有能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酿造出来的。到了每周三,潘丁浩就会拿着这些酒在店里举办一场“熊猫精选品酒会”。“相当于给大家做知识类的普及,让他们知道真正好的口味是怎么样的。”而因为这个品酒会,潘丁浩和熊猫精酿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这因此吸引来的,有啤酒爱好者,也有纯粹有好奇心的人。就这样,这个由产品导向社交的活动一方面帮啤酒爱好者找到了一个圈内的定位,另一方面又通过跟生活方式的交际吸引来了更多圈外人士。
但是,在精酿啤酒文化仍属初期的时刻,以门店为中心的文化普及毕竟是有限的。而这也是熊猫决定在2013年夏天转型的原因。之前它们只销售店内灌装啤酒,之后它们也开始走瓶装路线了。在通过本地代理商将灌装啤酒推入40多个城市的酒吧、店铺后,它们把单价定在了20-40元。“价格在酒吧里应该是人人都可以消费的起的,又可以喝到更好的啤酒,那为什么不呢?”潘丁浩说道。
精酿啤酒就像是一个展现个性的tag,那如何让消费者知道它,并且愿意消费它,被它标签,这些都是包装精酿文化所可以带来的红利。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口味比品牌更重要,这同样是精酿的机会
精酿啤酒正在对工业啤酒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久前,爱尔兰啤酒品牌健力士模仿精酿啤酒将关注点放在了啤酒工艺和口味所做的广告,无疑就是一个佐证。
在市场调研机构欧睿咨询EuroMonitor的报告中,中国雪花啤酒独占了全球啤酒销售额的5.4%,成为全球拥有最多饮用人群的啤酒品牌。今年5月,雪花啤酒营销总裁曾申平曾表示,未来啤酒市场的新增长点在农村,也就是说中国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足以让雪花拥有这样大的一个市场基数。可与之相对的是,一线城市的市场其实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我们的调查中,77%喝过啤酒的消费者认为味道比品牌更重要。这个趋势在无形中帮助了精酿啤酒。”张一告诉《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2014年中国啤酒业产销量为4921.9KL,同比下降0.96%成为了24年来首次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挑剔啤酒的口味了。
- meira
-
大地谷精酿啤酒在这个行业里算是中高端的地位了,因为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上百年的酿造工艺,而且还是选取来自全球优质的原料,在口感和质量上严格把关,每次饮用大地谷精酿啤酒都会有一股SAAZ酒花香扑鼻而来。
- kven
-
感觉还不错哦,香气从果香到烘焙香,味道更是酸、甜、苦、咸、鲜都有,需要我们花一些时间好好欣赏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食物类产品最好购买耳熟能详的品牌。这样品质有保证,售后也有保证。啤酒还是买大品牌比较好。
- 北有云溪
-
大地精酿鲜啤现在有黄啤、白啤、桂花味的和蓝莓味的,还有最爱的黑啤、IPA。 喝黄啤的最多,白啤的味道最浓,桂花味啤酒的桂花味很强,遮住了啤酒的香
- 大牛哥
-
相对于普通啤酒而言,他的口味很独特,喝下去会有那种很清爽的感觉,而且它的度数并不高,喝多了会有一种微醉的感觉,但是如果不喜欢喝精酿啤酒的话,喝下去会发现它和普通啤酒没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