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木生
-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建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 现今的万里长城是宇航员登陆月球时可以放眼望见的地球上建筑物,它始建于战国时代,后经历代王朝陆续修筑,现存的长城为明朝所修。由渤海之山海关伸展到甘肃省之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长城平均高度为7.8米,平均底部阔6.5米,而顶部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设一座长方形石台作为瞭望之用。 建筑材料与构筑方法 长城的修筑从春秋到明末,持续了两千余年。由于各个时代的生产力、技术水准不同,也由于各个政权所面临的军事形势不同,历代修建的长城在构造、建筑方法及形制方面都互有不同;而由于各处地理条件的差异,即使同一时代所修的长城面貌也有不同。 就不同历史时期和筑城技术的发展而言,北魏以前各朝所修的长城,以版筑夯土为主,北魏时期出现了砖石结构的长城,明代长城则广泛运用了石砌法、砖砌法、砖石混砌法。 就长城沿线各地的地理条件之不同而言,建造长城所需的材料均按「因地制宜」的原则就地取材解决。在山地,则开山取石垒墙;在黄土地带,则取土夯筑;在沙漠,则用芦苇或柳条,加以层层铺沙修筑。此外,砌墙所用的砖、瓦、石灰和木料等,除就地设窑烧制或砍伐外,官府还设有专门部门供应。 长城体系主要由关隘、城墙与楼台、烽燧三部分组成,此外还包括其他附属设施。城墙与楼台又可以分为城门、城楼和城墙三部份。 在出入长城的咽喉要道上一般都设有关隘驻守。关隘一般建在狭窄的通道上,如两山之间的最窄处,山水之间的狭长走廊,以及溪流、河谷的相交处。由于关隘于军事的重要意义,此处的长城有着更为坚固、完善的防御体系。关隘一般由关口的方形或多边形城墙、城门、城门楼、瓮城组成。有的还有罗城和护城河。 城门: 城门是进出关口的通道。元以前多用木过梁,后来改用砖或 石块砌成拱券形的门洞,称为「券门」。门洞内装有巨大的包铁木门,门外侧用巨钉嵌镶,门内侧装有门闩及锁环,有的还装有机关。 城楼: 城门上方筑有城楼,是重要的观察所、指挥所和战斗据点。城楼为三层以下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 烽燧: 长城体系中设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为情报传递系统。根据历史文献、出土汉简和实地考察可知,烽燧数量众多且一直延伸到长城以外很远的地方。按烽燧配置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分为四组:设在大漠深处的烽火台是发出警讯的最前线,沿长城两侧设置的烽火台向沿线传递情报,由长城通往京师的系列烽火台与王朝中央联系,还有一组烽火台与长城所在地附近的地方 *** 和驻军联系。按明朝制度,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100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 其他附属设施: 长城体系除了作为情报传递系统的烽燧以外,还建立了以城障等设施构成的纵深防御配置。秦汉时各种设施得到完善,并且在长城内外设置了屯戍城作为屯驻重兵之所,而且向纵深发展,形成网路。在城墙、城堡的外侧,还有特意设置的障碍物,如僵落、虎落等。秦朝在河套长城一带,广植榆树以阻挡匈奴骑兵,人称榆关。北齐时在长城内侧设戍,险要之处置州镇,筑扎军队,形成前沿的线状布防。
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120501927
good 2009-01-01 18:46:54 补充: good
长城一般指现存中国的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的虎山长城,西至嘉峪关,全长7
300多公里(另据报导,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为6
700公里),合14
600华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在西方也常被称为中国长城。长城平均高6-7米、宽4-5米,是建于中国古代的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巨型结构 以长城为分界,长城以北常被称为塞外(北部和西北部)或关外(东北部),而长城以南称为关内。 长城同时也是世界上人造建筑的几个记录保持者,其长度,占地面积,重量等。 历代长城 中国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尤以秦、汉、明三代的规模最大。唐朝时,由于北方的突厥已经被击败不再成为威胁,未修长城;宋朝时,失去燕云十六州使得修筑长城变得没有意义;元朝统治者是蒙古人,仅对一些关口做了修缮,仅仅起到盘查路人和商路驿站的作用;与元朝类似,清朝也未修长城。现代修长城,除了是对古迹的维修和保护外,也部分程度上是为了发展旅游,但在军事上已经失去意义。 军事意义 长城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后侧纵深配备机动的军队以因应战事,而长城还不是防御的最前线,在长城前方部署的观察哨深入到极远处。在古代,游牧骑兵有优良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攻击力,但是对于城垣防御体系却无能为力,因此长城的修建的确能够有效的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 但是仅仅依靠长城的消极防御并不能阻止有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北虏事迹》记载:「正德十年正月二十二日,套虏二万余骑到,于花马池北镇边墩起,至石井儿墩止,拆开墙口一十二处,深入固原等地抢掠而去。本年七月二十二日,套虏二万骑到,于花马池北柳扬墩起至青羊墩止,拆开墙口一十六处,深入平凉临巩,直抵陇州,大掠而去。总制右御史邓章调榆林等处官军分布固原要冲,不能御。」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之变」,蒙古俺答汗于正面攻击古北口同时,从黄渝沟拆长城而过,明军不战自溃。俺答攻至北京城外,大掠而回。 文化意义 长城是中国古代建造的最为宏大的工程之一,它在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发挥了很重要的防御作用。长城的存在,对古人来说,也是一个防御入侵的精神防线。尤其在近代,中国人更是以长城做为中国的象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歌词,号召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刻,抵御入侵。 长城更成为各种产品、企业广泛使用的品牌名称,诸如:长城汽车、长城航空、长城电影、长城牌火腿午餐肉、长城牌电脑、长城牌电扇、长城牌润滑油、长城牌香烟等等。 房龙在1937年出版的《地球的故事》中猜想:中国的长城是月球上的天文学家唯一能看得见的建筑物。关于能否从太空中用肉眼望见长城一直存在争议。长城和一般高速公路差不多宽,本身并非发光体与反光体,在几百公里以上不借助仪器用肉眼观察是不可能的[4]。神舟五号的宇航员杨利伟称在2003年他的太空之旅中没有看到长城。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 zh. *** /wiki/%E8%90%AC%E9%87%8C%E9%95%B7%E5%9F%8E
good 2008-04-29 21:57:17 补充: 长城一般指现存中国的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的虎山长城,西至嘉峪关,全长7
300多公里(另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为6
700公里),合14
600华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在西方也常被称为中国长城。长城平均高6-7米、宽4-5米,是建于中国古代的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巨型结构[1][2] 以长城为分界,长城以北常被称为塞外(北部和西北部)或关外(东北部),而长城以南称为关内。 长城同时也是世界上人造建筑的几个记录保持者,其长度,占地面积,重量等。
万里长城简介 万里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约6000多公里,素有「地扼襟喉趋溯漠,天留锁钥枕雄关」之誉,建于战国时期,历经秦、汉、明等朝代的扩建,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也是中国史上重要雄伟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之一;万里长城是全球少见的巨型结构,除了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功能以外,更是中国气候、地域、农物的天然分界点,在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壮观的建筑与宽阔的景象成为北京旅游的热门观光景点。 万里长城的建筑特色 万里长城的构建以「因地制宜」为基本法则,运用地理天险来防御敌方,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又利于防守;万里长城主要由关隘、城墙和楼台、烽燧所组成,「关隘」是边界上的要塞隘口、「城墙」与「楼台」具有进出关口、观察指挥和防御敌方的功能、「烽燧」即烽火台作为传递情报之用,另外还有城障、僵落和虎落等防御设施,让万里长城的防御功能达到最大功效。万里长城的修筑从春秋战国到明末历代修建的技术及方式有不相同,在北魏时代是砖石结构的长城,而明代则是砖砌、石砌及砖石混砌,所以各段长城皆拥有不同独特风格的面貌,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北京长城的塞内外风光。 走遍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包括金山岭长城、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居庸关、山海关及嘉峪关等等,都是您来大陆旅游观光的不错选择;「金山岭长城」没有太艰难的路段,适合欲徒步游览长城的游客,尤其在5月至10月之间的景色优美壮观,是拍照摄影的最佳时期;「八达岭长城」全长3741公尺,是长城最早开放旅游观光的一段,可搭乘缆车直达八达岭长城的最高处,一览长城的辽阔,中国长城博物馆也在此让游客进一步了解长城的文化历史;「慕田峪长城」位于怀柔县,全长2250公尺,有缆车直达慕田峪长城山顶,素有「万里长城第一缆车」的称号;「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连接处,又称榆关,是长城东部第一座关口,山海关控制着由北京通往东北的要塞,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为长城西端的第一重要关口,嘉峪关主要控制河西走廊,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参考: travel.neork/worldguide/p100973
现代意义上嘅万里长城 即系喺中国嘅明长城,由东面鸭绿江嘅虎山长城,到西面嘉峪关,全长7
300几公里,总共有14
600华里,所以叫做万里长城,亦有人叫佢做中国长城。长城平均高6-7米、宽4-5米,系起喺中国古代嘅浩大军事防御工程。亦系世界上仅有嘅几个巨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