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四海
百燕之家 / 信息详情
许四海的介绍
许四海,壶艺大师。制壶始于60年代,创制的紫砂大壶扬名与世。受清代陈曼生、杨彭年等人作品影响,与唐云、谢稚柳、程十发、胡问遂等书画家合作,将壶艺与书、画、篆等艺术糅合起来,制作了许多书画壶。与台湾李奇茂教授合作“秦权壶”,上有韩天衡题“珠联璧合”四字,此壶被顾景舟编选入《宜兴紫砂珍赏》一书。另有画家许四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画院专职画家。
许四海的壶艺大师——许四海
代表作:束柴三友壶、睡翁壶、如意三足鼎获奖作品:夏意紫砂滴水“夏意”在景德镇(1985年)轻工部举办首届全国陶瓷作品评比中获得了最高分夺得金奖,后来这件作品又被美国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许四海生于1946年5月15号1959-1960 上海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水泥工木工1960-1964 上海市公交公司电车一场售票员1964.9-1967.7 参军,任广州空军惠阳场站通讯连班长1967.7-1969.9 入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战争任侦察排排长1969.9-1971 回国任惠阳场站警卫连指导员1971-1980 广州空军第三十五师文化干事1980-1984 复员转业到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前后担任学生科科长总务科长膳食科科长1984-1987应聘到江苏宜兴紫砂二厂担任助理厂长1985年中国轻工部举办首届全国陶瓷作品评比中许四海作品紫砂滴水“夏意”获得了最高分夺得金奖,后来这件作品又被美国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1989年 应邀赴新加坡举办个人陶艺作品展览1987-1992 回上海创办四海茶具馆 四海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四海陶瓷发展有限公司 创立四海窑紫砂茶具品牌1992年 经上海文管会批准四海壶具博物馆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 并在嘉定曹安路1978号开始建设百佛园2009年完成百佛园建设及四海艺术馆建设为迎上海世博会2010年正式对外开放。 许四海字紫云,1946年生,盐城人。师从国画大师唐云,作品“夏意”获国家金牌奖。与多位书画名家合作的“海春壶”“寿翁壶”“啸天壶”和“云海壶”堪称一绝,并为“八运会”“香港回归”“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等特制专用茶壶。1989年新加坡成功举办个人作品展,号称江南壶怪。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紫砂陶艺大家,也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鉴藏家。 一套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献礼的紫砂“世博汉字壶”于2010年2月18日在沪面世,传承中华数千年历史的汉字与中国传统手工紫砂工艺珠联璧合而成为精品茗具。中国世博纪念品研发工作室与素有“江南壶怪”之称的紫砂陶艺高手许四海,是这套“世博汉字壶”的设计者、制作者。 他自学陶艺,师从唐云习画,熔冶百家,脱颖而出,令陶艺界刮目相看,收藏者们以拥有四海壶为幸事。他为庆贺香港回归而特制的巨型掇只壶在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出25万元的高价。他共收藏了一千多件从仰韶文化的彩陶壶到春秋战国的灰陶壶,两汉、西晋和隋唐的青瓷、彩釉瓷壶,宋元的青白瓷壶及 明清以降的各种名家紫砂壶等。许四海小时候随母逃荒到上海,10岁开始拣煤渣养家。他拉过板车,当过电车售票员,还干过木匠。参军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几年的军旅生涯,他接触了大量美术书籍,被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深深吸引住了。他开始逛地摊,花几毛钱收购石湾小陶塑,逐渐入迷,将兴趣集中到紫砂壶上。 1984年他为了自己的一直痴迷的紫砂事业辞去公职扔掉了铁饭碗,开始了在宜兴做茶壶的艰苦岁月,因为他知道,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紫砂壶艺人,必须沉浸到这片由紫砂堆积起来的土地上,从此宜兴紫砂二厂多了个不寻常的上海人。功夫不负苦心人。许四海手制的紫砂滴水“夏意”在1985年轻工部首届全国陶瓷作品评比中获得了最高分并获得金奖,后来这件作品被美国亚洲美术博物馆收藏。自此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成为海内外紫砂壶具收藏家争购的对象。在宜兴期间,担任宜兴紫砂二厂助理厂长的他在艺术创作的同时又参与建设创办了宜兴紫砂二厂,以上海人特到的眼光与经济头脑,与厂长史俊堂把这个集体小厂办成当时全国十大乡镇企业。一个“外乡人”在宜兴如此风光,是历史上所没有的。1985年许四海与厂长史俊堂,文汇报记者金晓东等人策划筹备在上海虹口公园举办了“宜兴紫砂民间收藏展览”,1988年6月18日,许四海全程自费联合海内外各界人士举办了改革开放以来首界复兴茶艺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海峡两岸的近百位茶友,共同研讨茶艺壶艺,并提出复兴中华茶艺的口号。1989年,许四海在新加坡举办了紫砂首个个人陶艺展。 回上海后,他把全部业余时间都放在紫砂壶的收藏和制作上。他手制的紫砂滴水“夏意”在景德镇(1985年)全国陶瓷作品评比中获得了最高分,后来这件作品又被美国亚洲美术博物馆收藏。80年代末许四海离开宜兴紫砂二厂回到上海,在幽静的愚园路上创建起了当时全国最早的私人博物馆,以茶待客以壶会友, 1991年,许四海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在上海长宁区兴国路,兴建了规模与建制都在上海名列前茅的四海壶具博物馆,展出了从新石器到现代的各类壶具共三百余件,构成了一部脉络清晰的中国陶瓷发展史,为中国文化发展史提供了极有说明力的实证。同时,他为推广中国的茶文化,不计报酬地四处讲座宣传,并向江苏陶瓷博物馆和上海市嘉定区博物馆各捐赠一批古陶瓷。脚踏实地的做事换来的是信任和荣誉,1994年、1996年,许四海被评为上海市军地两用人才模范,并获得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嘉奖。从九十年代开始,许四海就孜孜不倦大力在发展茶文化事业。为此,他在嘉定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落户江桥镇(现为真新街道)开辟了百佛园,并将四海壶具博物馆移至位于曹安路外环线的百佛园,为嘉定区的文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2004年百佛园内的四海壶具博物馆被评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之一。许四海作为企业家的才能也显露出来。他倡导成立紫砂协会,举办宜兴紫砂民间收藏展览,发起建立中国壶具文物馆,他以“门外汉”为印制作的紫砂壶受到海外收藏家的青睐。 沈长波为许四海撰联: 四海品中濡水,百佛观大亨壶。沈长波为许四海作诗一首:常饮百佛茶,清心而爽神。思飘云雾外,创举继侠尘。
紫砂壶许四海有徒弟叫徐俊明吗?谁有徐俊民做的紫砂壶吗?
叫徐俊,没有明。是工艺师。另外许四海他收藏茶壶出名,他徒弟李明也是藏家。
许四海和程十发合作过哪些纪念紫砂壶
许四海制 程十发书画 容天壶许四海制、程十发书画 《茄段》许四海制 程十发平安春色图紫砂壶
许四海八荒是什么意思??
四海: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许四海八荒——许诺你,随你到任何地方。跟定你了。
赵本山和艺术大师许四海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送挽联?
因为赵本山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艺术工艺,和许四海相识以后就是很好的朋友,所以许四海去世以后作为朋友的赵本山肯定是要送挽联的。
四海窑是许四海亲自刻绘的嘛
是。四海窑是许四海先生在1988年创立注册商标并参与设计监制制作的。许四海(1946年5月15日-2020年6月5日),字紫云,号称"江南壶怪",江苏盐城人,师从国画大师唐云。
许四海人物介绍
许四海许四海(1946年5月15日-2020年6月5日),字紫云,号称“江南壶怪”,江苏盐城人,师从国画大师唐云,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壶艺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画院专职画家。许四海制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他创制的紫砂大壶扬名于世。许四海受清代陈曼生、杨彭年等人作品影响,与唐云、谢稚柳、程十发、胡问遂等书画家合作,将壶艺与书、画、篆等艺术糅合起来,制作了许多书画壶。与中国台湾李奇茂教授合作“秦权壶”,上有韩天衡题“珠联璧合”四字,此壶被顾景舟编选入《宜兴紫砂珍赏》一书。2020年6月5日6点06分,许四海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4岁。中文名:许四海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盐城出生日期:1946年5月15日逝世日期:2020年6月5日职业:壶艺大师代表作品:束柴三友壶、睡翁壶、如意三足鼎人物经历早年经历许四海自学陶艺,师从唐云习画,熔冶百家,脱颖而出,令陶艺界刮目相看,收藏者们以拥有四海壶为幸事。他为庆贺香港回归而特制的巨型掇只壶在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出25万元的高价。他共收藏了一千多件从仰韶文化的彩陶壶到春秋战国的灰陶壶,两汉、西晋和隋唐的青瓷、彩釉瓷壶,宋元的青白瓷壶及明清以降的各种名家紫砂壶等。许四海小时候随母逃荒到上海,10岁开始拣煤渣养家。他拉过板车,当过电车售票员,还干过木匠。参军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几年的军旅生涯,他接触了大量美术书籍,被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深深吸引住了。他开始逛地摊,花几毛钱收购石湾小陶塑,逐渐入迷,将兴趣集中到紫砂壶上。参军从60年代末参军,在广空当文化教导员时候受当时潮汕茶文化影响开始喝茶,喜欢收藏茶壶,七十年代末期,许四海从广州空军转业回上海,在上海公用事业学校先后任总务科,膳食科,学生科科长、、八十年代初开始自学紫砂陶艺,有幸得到沪上著名画家唐云先生的指教与激励此后又拜在唐云门下,成了老画家的关门弟子,也是他唯一一个陶艺方面的学生。许四海在唐云的指点下,触类旁通,视野大开,在从艺道路上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唐云这样对许四海说上海不缺科长缺的是艺术家。宜兴创业1984年他为了自己的一直痴迷的紫砂事业辞去公职扔掉了铁饭碗,开始了在宜兴做茶壶的艰苦岁月,因为他知道,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紫砂壶艺人,必须沉浸到这片由紫砂堆积起来的土地上,从此宜兴紫砂二厂多了个不寻常的上海人。功夫不负苦心人。许四海手制的紫砂滴水“夏意”在1985年轻工部首届全国陶瓷作品评比中获得了最高分并获得金奖,后来这件作品被美国亚洲美术博物馆收藏。自此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成为海内外紫砂壶具收藏家争购的对象。在宜兴期间,担任宜兴紫砂二厂助理厂长的他在艺术创作的同时又参与建设创办了宜兴紫砂二厂,以上海人特到的眼光与经济头脑,与厂长史俊堂把这个集体小厂办成当时全国十大乡镇企业。一个“外乡人”在宜兴如此风光,是历史上所没有的。1985年许四海与厂长史俊堂,文汇报记者金晓东等人策划筹备在上海虹口公园举办了“宜兴紫砂民间收藏展览”,1988年6月18日,许四海全程自费联合海内外各界人士举办了改革开放以来首界"复兴茶艺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海峡两岸的近百位茶友,共同研讨茶艺壶艺,并提出"复兴中华茶艺"的口号。1989年,许四海在新加坡举办了紫砂首个个人陶艺展。返回上海回上海后,他把全部业余时间都放在紫砂壶的收藏和制作上。他手制的紫砂滴水“夏意”在景德镇(1985年)全国陶瓷作品评比中获得了最高分,后来这件作品又被美国亚洲美术博物馆收藏。80年代末许四海离开宜兴紫砂二厂回到上海,在幽静的愚园路上创建起了当时全国最早的私人博物馆,以茶待客以壶会友,1991年,许四海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在上海长宁区兴国路,兴建了规模与建制都在上海名列前茅的四海壶具博物馆,展出了从新石器到现代的各类壶具共三百余件,构成了一部脉络清晰的中国陶瓷发展史,为中国文化发展史提供了极有说明力的实证。同时,他为推广中国的茶文化,不计报酬地四处讲座宣传,并向江苏陶瓷博物馆和上海市嘉定区博物馆各捐赠一批古陶瓷。脚踏实地的做事换来的是信任和荣誉,1994年、1996年,许四海被评为上海市军地两用人才模范,并获得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嘉奖。从九十年代开始,许四海就孜孜不倦大力在发展茶文化事业。为此,他在嘉定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落户江桥镇(现为真新街道)开辟了百佛园,并将四海壶具博物馆移至位于曹安路外环线的百佛园,为嘉定区的文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2004年百佛园内的四海壶具博物馆被评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之一。许四海作为企业家的才能也显露出来。他倡导成立紫砂协会,举办宜兴紫砂民间收藏展览,发起建立中国壶具文物馆,他以“门外汉”为印制作的紫砂壶受到海外收藏家的青睐。创办公司1992年,四海茶文化发展公司成立,四海壶具博物馆开馆。2001年9月,占地三十余亩,投资近亿元,历时近二十年的“百佛园”建成。上海四海壶具博物馆、四海陶瓷艺术研究所、酒楼、茶室、茶叶加工、紫砂壶生产制作工场、窑场等设施,分散在园内各处,形成了一所集旅游、参观、实习、教学、陶瓷研究为一体的茶文化城。相关诗联沈长波为许四海撰联:四海品中濡水,百佛观大亨壶。沈长波为许四海作诗一首:常饮百佛茶,清心而爽神。思飘云雾外,创举继侠尘。人物生平1946年5月15日,许四海出生。1959年至1960年,任上海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水泥工木工。1960年至1964年,任上海市公交公司电车一场售票员。1964年09月至1967年07月,任广州空军惠阳场站通讯连班长。1967年07月至1969年09月,入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战争任侦察排排长。1969年09月至1971年,回国任惠阳场站警卫连指导员。1971年至1980年,任广州空军第三十五师文化干事。1980年至1984年,复员转业到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前后担任学生科科长总务科长膳食科科长。1984年至1987年,应聘到江苏宜兴紫砂二厂担任助理厂长。1985年,中国轻工部举办首届全国陶瓷作品评比中许四海作品紫砂滴水“夏意”获得了最高分夺得金奖,后来这件作品又被美国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1987年至1992年,回上海创办四海茶具馆四海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四海陶瓷发展有限公司创立四海窑紫砂茶具品牌。1989年,应邀赴新加坡举办个人陶艺作品展览1992年,经上海文管会批准四海壶具博物馆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并在嘉定曹安路1978号开始建设百佛园2009年,完成百佛园建设及四海艺术馆建设为迎上海世博会2010年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2月18日,许四海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献礼的紫砂“世博汉字壶”面世,传承中华数千年历史的汉字与中国传统手工紫砂工艺珠联璧合而成为精品茗具。2020年6月5日6点06分,许四海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4岁。人物作品代表作:束柴三友壶、睡翁壶、如意三足鼎获奖作品:夏意紫砂滴水“夏意”在景德镇(1985年)轻工部举办首届全国陶瓷作品评比中获得了最高分夺得金奖,后来这件作品又被美国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人物轶事在许四海创作的紫砂壶中,不少壶是应时事而创作的。他在2009年初就与书画家吕颂宪策划、商讨、构思创作了世博主题紫砂作品,并请画家韩敏作画“老子品茗图”。随后,许四海与其子许泽锋又带领四海窑的弟子们紧锣密鼓地创作出了十八款上海世博会礼品壶,在世博会期间得到了中外游客的赞赏。据悉,整套世博会礼品壶在某次拍卖会上以18万元被收藏者拍去。而他与赵本山五年前因茶结缘,更携手打造了“山海紫砂壶”系列。至今“山海壶”已创作了三十多种,每种两把,赵本山与许四海各一把。未来,两人还将推出100把款式新颖、造型各异的“山海壶”,每把壶均由许四海亲手制作并配画,赵本山题字。两人亲密合作、珠联璧合,每一把“山海壶”都有两人的共同签名,并配有编号证书,收藏价值不言而喻。许四海不但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海派紫砂艺术大师,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古壶收藏家。在他创办的四海壶具博物馆里,展出了他收藏的1000余件唐宋元明清时代的紫砂壶。其中的镇馆之宝“大亨壶”,原是邵大亨为宜兴潘家特制的传家之宝。让人惊奇的是,此壶随主人颠沛流离却没有丝毫损伤。后来,潘家要造房子缺钱,准备出售大亨壶。消息传出,正在参与创建宜兴紫砂工艺厂的许四海听到后,与太太金萍珍商量并赶到潘家看壶,千辛万苦,以3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大亨壶,这笔钱在上世纪80年代不是小数目。紫砂泰斗顾景舟对大亨壶有很高评价,还专程赶到许四海家里,提出了看一眼大亨壶,这是顾景舟生前最后一次上海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