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好茶成长如人的成长,需要艰苦环境的磨练。苏轼《病中夜读朱博士诗》诗云“崎岖烂石上,得此一寸芽”。茶之上者历经烂石恶劣环境的磨练,才能产出好的茶叶。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唐代茶圣陆羽的传世之作《茶经》中有“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指在不同的地方生长的茶树,产出的茶叶品质有高下之分。这句话望文生义可以解读成:上等茶树长在烂石头上,中等茶树长在夹杂石块的土地上;下等茶树则长在黄土地上。 气候寒冷的地方茶树无法生长,平原之地也不适宜种植茶叶。中国茶产地大多分布在南方海拔不太高、温度适中的山地、丘陵地区。 去过茶园的朋友不知是否注意到:茶园都分布在山地、丘陵上,茶园一般也称茶山。 这些山地、丘陵土地贫瘠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但山丘的沙质土排水好、矿物质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反而有利于茶树生长。 土壤是由岩石经各种风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具有肥力的各种土壤。风、水以及重力慢慢把风化程度高的土壤带到山丘低处。因此,山顶岩石风化程度最低,山脚岩石风化程度最高。 烂石指靠近山顶、海拔高的茶园由于岩石风化程度较低,土壤中碎石含量高。这些茶园肥沃度低,但是矿物质含量更高、排水更好,因此茶树产量低但茶青质量最好。 栎壤指在山坡上的茶园土壤砂粒多、粘性小,有机质和矿物质丰富,透水和透气性良好。这些茶园沙质土壤上的茶树根系发达,有利于茶树生长。 现代科学把土壤分成黄土、红土和黑土。黑土一般分布在寒冷的东北地区,那里气候条件下茶树无法生长。 南方的土壤大多为红土和黄土。红土粘性强且含水率高,不适合种植茶树。黄土土质疏松、透水性好,适合茶树生长,所以茶产区土壤均为黄土。 茶经中的“下者生黄土”应该是指种植山脚茶园黄土中基本没有沙砾,虽然排水性好,但是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比山顶和山坡上的茶园含量低。 茶树要种植在排水良好的土地上,茶叶中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越高品质越好。从山顶到山脚的土壤中的沙石含量、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排水性都是从高到低递减,因此从高到低不同海拔茶园产出的茶青品质也逐次降低。 再者,山顶茶园由于山顶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产出的茶青品质也更高。 因此,我将“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这句话理解成:同一山地、丘陵上,海拔越高的茶园出产的茶叶品质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