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鱼炖火锅
-
显卡接口可分两种,一种是信号输入输出接口,另一种是总线接口,例如信号输入输出接口有VGA接口等,总线接口有PCI Express 2.0 16X接口等。
分三个接口
PCI Express x16总线接口
1 输入输出接口
显卡是主机与显示器的桥梁,当显卡将显示信号处理完毕之后,必然要相应的接口将信号传送给显示器,显卡信号输入输出接口担负着显卡输出的任务显卡接口近年来非常迅猛,从最初的D-SUB、S-Video到的DVI、HDMI以及DisplayPort也不外是短短的几年。[1]
D-SUB(VGA)接口
D-SUB接口
D-SUB接口(也叫VGA接口),从外观上看,D-SUB接口“上宽下窄”,看起来像倒写的“D”,这种接口俗称“D型头”,这样做的原因是便于的安装,不会将插头插反了。
D-SUB接口中共有3排15针的信号线,它传输的是一种模拟信号——传输不同电压的信号来控制图像的显示。显卡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为了实现信号的输出,显示核心中都集成有名为“RAMDAC”(视频存储数字模拟转换器)的元件,它将经由显示核心处理并存储在显存中的数字显示信号逐帧转换为由三种彩色亮度和行、帧同步信号所共同组成的模拟视频信号,15针的D型D-SUB接口由于带宽的限制,显示的分辨率更大,图像质量也相对差,现在只有在低端的显卡上才能看到它的身影。
DVI接口
1998年9月,在Intel开发者论坛上成立的数字显示工作小组(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简称DDWG)发明的一种高速传输数字信号的技术,有DVI-A、DVI-D和DVI-I三种不同的接口形式。DVI-D只有数字接口,DVI-I有数字和模拟接口,目前应用主要以DVI-D为主。 DVI是基于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转换最小差分信号技术来传输数字信号,TMDS运用先进的编码算法把8bit数据(R、G、B中的每路基色信号)通过最小转换编码为10bit数据(包含行场同步信息、时钟信息、数据DE、纠错等),经过DC平衡后,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数据,它和LVDS、TTL相比有较好的电磁兼容性能,可以用低成本的专用电缆实现长距离、高质量的数字信号传输。DVI接口是一种国际开放的接口标准,在PC、DVD、高清晰电视(HDTV)、高清晰投影仪等设备上有广泛的应用。
DVI接口
DVI接口的数字信号不需要经由RAMDAC的转换,从而避免了D-SUB接口出现的信号丢失与失真的问题,保证了计算机生成图像的完整再现。由于DVI接口拥有热插拔监测信号,从而实现了即插即用。
S-Video接口
S-Video接口是非常常见的接口,其全称是Separate Video,也称为SUPER VIDEO。S-Video接口的连接规格是由日本开发的,S指的是“SEPARATE(分离)”,它将亮度和色度分离传输,避免了混合视频信号传输时亮度
VIVO扩展型S-Video接口
和色度的相互干扰。S-Video接口是一种五芯接口,由两路视频亮度信号、两路视频色度信号和一路公共屏蔽地线共五条芯线组成。
对于高档显卡而言,它的S-Video接口除了能将电脑的视频信号输出给其它设备外,也能将电视机、VCD机、录像机等设备的视频信号输入到电脑中,这种传输方式被称为“VIVO”。
HDMI接口
HDMI接口
HDMI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是一种数字化视频/音频接口技术,是适合影像传输的专用型数字化接口,其可同时传送音频和影音信号,最高数据传输速度为5Gbps。而且无需在信号传送前进行转换。HDMI可搭配宽带数字内容保护(HDCP),以防止具有著作权的影音内容遭到未经授权的复制。HDMI所具备的额外空间可应用在日后升级的音视频格式中。而因为一个1080p的视频和一个8声道的音频信号需求少于4Gbps,因此HDMI还有很大余量。这允许它可以用一个电缆分别连接DVD播放器以及接收器和PRR。
HDMI接口传输带宽大,输出分辨率高,连接方便,而且HDMI接口输出的是数字信号,衰减小,质量好的HDMI连接线,即使长达15米,也能输出优异的画质,非常适合高清视频的输出。
DisplayPort接口
DisplayPort接口
DisplayPort也是一种高清数字显示接口标准,而且它是免费使用的,不像HDMI那样需要高额授权费。 DisplayPort问世之初,它可提供的带宽就高达10.8Gb/s。要知道,HDMI 1.2a的带宽仅为4.95Gb/s,即便最新发布的HDMI 1.3所提供的带宽(10.2Gb/s)也稍逊于DisplayPort 1.0。DisplayPort可支持WQXGA+(2560×1600)、QXGA(2048×1536)等分辨率及30/36bit(每原色10/12bit)的色深,充足的带宽保证了今后大尺寸显示设备对更高分辨率的需求。
2总线接口
显卡的总线接口是指显卡与主板连接所采用的接口种类。显卡的接口决定着显卡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最大带宽,也就是瞬间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量。不同的接口能为显卡带来不同的性能。,而且也决定着主板是否能够使用此显卡。只有在主板上有相应接口的情况下,显卡才能使用。显卡发展至今共出现ISA、PCI、AGP等几种接口,所能提供的数据带宽依次增加。而采用下一代的PCI Express接口的显卡也在2004年被正式推出,显卡的数据带宽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大,以解决显卡与系统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
PCI接口
接口简介 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的缩写,它是目前个人电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主板产品上都带有这种插槽。PCI插槽也是主板带有最多数量的插槽类型,在目前流行的台式机主板上,ATX结构的主板一般带有5~6个PCI插槽,而小一点的MATX主板也都带有2~3个PCI插槽,可见其
PCI接口的显卡
应用的广泛性。PCI是由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从结构上看,PCI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管理,并实现上下之间的接口以协调数据的传送。管理器提供了信号缓冲,使之能支持10种外设,并能在高时钟频率下保持高性能,它为显卡,声卡,网卡,MODEM等设备提供了连接接口,它的工作频率为33MHz/66MHz。接口发展 最早提出的PCI总线工作在33MHz 频率之下,传输带宽达到了133MB/s(33MHz X 32bit/8),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处理器的发展需要。随着对更高性能的要求,1993年又提出了64bit 的PCI总线,后来又提出把PCI 总线的频率提升到66MHz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32-bit、33MHz 的PCI总线,64bit的PCI插槽更多是应用于服务器产品。 由于PCI总线只有133MB/s 的带宽,对声卡、网卡、视频卡等绝大多数输入/输出设备显得绰绰有余,但对性能日益强大的显卡则无法满足其需求。目前PCI接口的显卡已经不多见了,只有较老的PC上才有,厂商也很少推出此类接口的产品。
AGP接口
接口简介 AGP(Accelerate Graphical Port),加速图形接口。随着显示芯片的发展,PCI总线日益无法满足其需求。英特尔于1996年7月正式推出了AGP接口,它是一种显示卡专用的局部总线。严格的说,AGP不能称为总线,它与PCI总线不同,因为它是点对点连接,即连接控制芯片和AGP显示卡,但在习惯上我们依然称其为AGP总线。AGP接口是基于PCI 2.1 版规范并进行扩充修改而成,工作频率为66MHz。
AGP接口的显卡
AGP总线直接与主板的北桥芯片相连,且通过该接口让显示芯片与系统主内存直接相连,避免了窄带宽的PCI总线形成的系统瓶颈,增加3D图形数据传输速度,同时在显存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调用系统主内存。所以它拥有很高的传输速率,这是PCI等总线无法与其相比拟的。 由于采用了数据读写的流水线操作减少了内存等待时间,数据传输速度有了很大提高;具有133MHz及更高的数据传输频率;地址信号与数据信号分离可提高随机内存访问的速度;采用并行操作允许在CPU访问系统RAM的同时AGP显示卡访问AGP内存;显示带宽也不与其它设备共享,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性能。 AGP标准在使用32位总线时,有66MHz和133MHz两种工作频率,最高数据传输率为266Mbps和533Mbps,而PCI总线理论上的最大传输率仅为133Mbps。目前最高规格的AGP 8X模式下,数据传输速度达到了2.1GB/s。接口发展 AGP接口的发展经历了AGP1.0(AGP1X、AGP2X)、AGP2.0(AGP Pro、AGP4X)、AGP3.0(AGP8X)等阶段,其传输速度也从最早的AGP1X的266MB/S的带宽发展到了AGP8X的2.1GB/S。AGP 1.0(AGP1X、AGP2X) 1996年7月AGP 1.0图形标准问世,分为1X和2X两种模式,数据传输带宽分别达到了266MB/s和533MB/s。这种图形接口规范是在66MHz PCI2.1规范基础上经过扩充和加强而形成的,其工作频率为66MHz,工作电压为3.3v,在一段时间内基本满足了显示设备与系统交换数据的需要。这种规范中的AGP带宽很小,现在已经被淘汰了,只有在前几年的老主板上才见得到。 显示芯片的飞速发展,图形卡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数据呈几何级数成倍增长,AGP 1.0图形标准越来越难以满足技术的进步了,由此AGP 2.0便应运而生了。1998年5月份,AGP 2.0 规范正式发布,工作频率依然是66MHz,但工作电压降低到了1.5v,并且增加了4x模式,这样它的数据传输带宽达到了1066MB/sec,数据传输能力大大地增强了。 AGP Pro接口与AGP 2.0同时推出,这是一种为了满足显示设备功耗日益加大的现实而研发的图形接口标准,应用该技术的图形接口主要的特点是比AGP 4x略长一些,其加长部分可容纳更多的电源引脚,使得这种接口可以驱动功耗更大(25-110w)或者处理能力更强大的AGP显卡。这种标准其实是专为高端图形工作站而设计的,完全兼容AGP 4x规范,使得AGP 4x的显卡也可以插在这种插槽中正常使用。AGP Pro在原有AGP插槽的两侧进行延伸,提供额外的电能。它是用来增强,而不是取代现有AGP插槽的功能。根据所能提供能量的不同,可以把AGP Pro细分为AGP Pro110和AGP Pro50。在某些高档台式机主板上也能见到AGP Pro插槽,例如华硕的许多主板。 2000年8月,Intel推出AGP3.0规范,工作电压降到0.8V,并增加了8x模式,这样它的数据传输带宽达到了2133MB/sec,数据传输能力相对于AGP 4X成倍增长,能较好的满足当前显示设备的带宽需求。模式传输方式 不同AGP接口的模式传输方式不同。1X模式的AGP,工作频率达到了PCI总线的两倍—66MHz,传输带宽理论上可达到266MB/s。AGP 2X工作频率同样为66MHz,但是它使用了正负沿(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触发的工作方式,在这种触发方式中在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各传送一次数据,从而使得一个工作周期先后被触发两次,使传输带宽达到了加倍的目的,而这种触发信号的工作频率为133MHz,这样AGP 2X的传输带宽就达到了266MB/s×2(触发次数)=533MB/s的高度。AGP 4X仍使用了这种信号触发方式,只是利用两个触发信号在每个时钟周期的下降沿分别引起两次触发,从而达到了在一个时钟周期中触发4次的目的,这样在理论上它就可以达到266MB/s×2(单信号触发次数)×2(信号个数)=1066MB/s的带宽了。在AGP 8X规范中,这种触发模式仍然使用,只是触发信号的工作频率变成266MHz,两个信号触发点也变成了每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单信号触发次数为4次,这样它在一个时钟周期所能传输的数据就从AGP4X的4倍变成了8倍,理论传输带宽将可达到266MB/s×4(单信号触发次数)×2(信号个数)=2133MB/s的高度了。常用AGP接口 目前常用的AGP接口为AGP4X、AGP PRO、AGP通用及AGP8X接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AGP3.0显卡的额定电压为0.8—1.5V,因此不能把AGP8X的显卡插接到AGP1.0规格的插槽中。这就是说AGP8X规格与旧有的AGP1X/2X模式不兼容。而对于AGP4X系统,AGP8X显卡仍旧在其上工作,但仅会以AGP4X模式工作,无法发挥AGP8X的优势。
PCI Express接口
接口简介 PCI Express是下一代的总线接口,而采用此类接口的显卡产品,也将在2004年晚些时候正式面世。早在2001年的春季“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英特尔公司就提出了要用新一代的技术取代PCI总线和多种芯片的内部连接
PCI Express显卡插槽
,并称之为第三代I/O总线技术。随后在2001年底,包括Intel、AMD、DELL、IBM在内的20多家业界主导公司开始起草新技术的规范,并在2002年完成,对其正式命名为PCI Express。串行连接 PCI Express采用了目前业内流行的点对点串行连接,比起PCI以及更早期的计算机总线的共享并行架构,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而且可以把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频率,达到PCI所不能提供的高带宽。相对于传统PCI总线在单一时间周期内只能实现单向传输,PCI Express的双单工连接能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质量,它们之间的差异跟半双工和全双工类似。PCI Express的接口根据总线位宽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X1、X4、X8以及X16(X2模式将用于内部接口而非插槽模式)。较短的PCI Express卡可以插入较长的PCI Express插槽中使用。PCI Express接口能够支持热拔插,这也是个不小的飞跃。PCI Express卡支持的三种电压分别为+3.3V、3.3Vaux以及+12V。用于取代AGP接口的PCI Express接口位宽为X16,将能够提供5GB/s的带宽,即便有编码上的损耗但仍能够提供约为4GB/s左右的实际带宽,远远超过AGP 8X的2.1GB/s的带宽。 PCI Express规格从1条通道连接到32条通道连接,有非常强的伸缩性,以满足不同系统设备对数据传输带宽不同的需求。例如,PCI Express X1规格支持双向数据传输,每向数据传输带宽250MB/s,PCI Express X1已经可以满足主流声效芯片、网卡芯片和存储设备对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但是远远无法满足图形芯片对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 因此,必须采用PCI Express X16,即16条点对点数据传输通道连接来取代传统的AGP总线。PCI Express X16也支持双向数据传输,每向数据传输带宽高达4GB/s,双向数据传输带宽有8GB/s之多,相比之下,目前广泛采用的AGP 8X数据传输只提供2.1GB/s的数据传输带宽。 尽管PCI Express技术规格允许实现X1(250MB/秒),X2,X4,X8,X12,X16和X32通道规格,但是依目前形式来看,PCI Express X1和PCI Express X16将成为PCI Express主流规格,同时芯片组厂商将在南桥芯片当中添加对PCI Express X1的支持,在北桥芯片当中添加对PCI Express X16的支持。除去提供极高数据传输带宽之外,PCI Express因为采用串行数据包方式传递数据,所以PCI Express接口每个针脚可以获得比传统I/O标准更多的带宽,这样就可以降低PCI Express设备生产成本和体积。另外,PCI Express也支持高阶电源管理,支持热插拔,支持数据同步传输,为优先传输数据进行带宽优化。
AGI与AGU接口
因为节省购买系统成本的原因,有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主板产品的时候,都选择了集成显示芯片的主板产品,但是由于部分集成显示芯片的主板(如:使用Intel865GV/845GV芯片组的主板)不具备AGP插槽,使得用户在想升级显卡的时候非常的麻烦。因为虽然也有PCI接口的显卡,但是比较少见,不容易购买,并且价格也比较高。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方便用户今后升级,一些主板厂商自己开发了一些可以兼容AGP显卡的接口,实现在这样的主板上使用独立的AGP显卡,目前主要有华擎的AGI(ASRock Graphics Interface)接口和倍嘉的AGU
通过AGI技术可以实现独立显卡
(Advanced Graphics Upgrade)接口。 这种接口外形和AGP接口一样,可以兼容AGP8X/4X规格显卡,支持微软DirectX 9.0标准,甚至可以使用配套的技术实现独立显卡和主板集成显卡同时工作,可以作为简易的双头显示升级方案。有了这样的接口就可以在Intel865GV/i845GV平台上升级外接显卡,灵活的升级系统,提高系统性能,提升主板的价值。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接口兼容AGP8X/4X规格,但并不是真正的AGP接口。插上AGP显卡后性能方面比真正的AGP显卡差一些,并且建议使用者为带有这样显卡接口的主板购买显卡时参考主板厂商提供的显卡兼容性列表,以免出现兼容方面的问题。不论是AGI接口还是AGU接口,它们更注重的是在尽量不增加成本的同时给用户提供新的功能,便于使用市场主流显卡,提高系统的性能。[2]
- 康康map
-
这个就是PCI-E显卡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