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懂运营
-
分类: 电脑/网络 >> 硬件
问题描述:
请问ATI显卡的驱动和催化剂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解析:
一、了解催化剂家族
这里先简单讲述一下ATi驱动的发展。起初,ATi自身对于驱动的开发速度,以及促使显卡性能得以提高上并没有什么要求,倒是由于自身产品线的扩张(如:率先推出All-in-Wonder显卡和TV Wonder电视卡)而不停地在显卡的多媒体集成驱动上下功夫,在这方面ATi至今仍是一个领先者。后来NVIDIA推出了大名鼎鼎的雷管系列驱动,随着用户对雷管驱动的赞誉四起,终于ATi坐不住了,也推出了自己系列显卡集成驱动,并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Catalyst催化剂。
催化剂驱动的发布形式比较特殊,有整合版本也有分离版本(即将显示驱动和控制面板等分开发布。当显示驱动有了小版本号改进时,我们只要升级显示驱动就可以了,不必再次下载控制面板。只有当出现3.8到3.9这种小数点首位的版本升级时才需要升级控制面板。对于分离版本,要求大家首次下载时需要注意显示驱动和控制面板同时下载,这是很多初级用户容易忽略的地方)。完整的催化剂驱动并不仅仅包含显示驱动和控制面板,这恐怕是很多中高级用户都没有注意到的。就拿最新的催化剂3.9来说,应该包括显示驱动7.95、多媒体中心Multimedia Center 8.7、双头显示控制软件HydraVision 3.21、双头显示控制软件基础版HydraVision Basic Edition 3.25、遥控器控制软件Remote Wonder 2.1和视频捕捉驱动WDM version 3.09,共6部分。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驱动的安装顺序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忽视往往会造成显卡工作不正常、游戏花屏跳出、电脑死机频繁等。在安装操作系统后,我们推荐先装SP补丁(Win2000安装SP4、WinXP安装SP1);如果是旧系统要更新驱动程序,那要先将老驱动卸载干净。一种是在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删除程序中卸载,一种是使用ATi专门发布的卸载程序Cat-Uninstall(mydrivers/dir78/d31388)来删除,后者可以删除全系列的镭驱动,甚至包括多媒体控制中心MMC这些驱动。所以我们推荐使用后一种方法;然后就要安装主板驱动(如Intel的inf驱动和VIA的4in1驱动);接着是安装DirectX9;安装DirectX9后,我们再安装视频捕捉驱动WDM version和显卡驱动。在最后两者的安装顺序上,如果使用的系统是Win98可以先安装WDM version;如果使用的系统是Win2000或WinXP,那就可以随意了。
二、选择适合的驱动程序
ATi最近推出的催化剂驱动不仅增加了很多功能,而且基本上都通过了微软WHQL认证。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最新版催化剂3.9版驱动在速度上也有提升。所以对普通用户我们推荐全系列镭显卡都使用催化剂3.9驱动。
但对于发烧友、硬件爱好者。我们还有一个推荐,那就是改版驱动。早期改版驱动大都是以提升显卡性能为目的,所以又把这些改版驱动称之为加速版驱动。它们的出现是因为一些用户对厂商提供的驱动在性能或参数设置上不太满意,或者是因为一些其他原因导致厂商不再对其产品提供技术支持,一些第三方团体或者个人出于需求和兴趣爱好就开始在官方驱动的基础上自己动手修改驱动。
目前流传最广的有3款:第一款,是伴随Radeon显卡同时出现的Omega加速版驱动(mydrivers/dir80/d32062)。Omega驱动在对ATi系列显示核心的支持上做得相当不错,一些不在官方驱动支持列表上的显示芯片都可以在Omega驱动中找到,例如Radeon 9600 TX和ATi主板芯片组整合显示核心IGP 340M、IGP 345M、IGP 320M,还有部分移动显示核心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Radeon 9800SE等等。它还集成了众多超频、锁定刷新率等工具,功能很全。
第二款NeutralCatalyst是由韩国网友制作的(.mydrivers/dir80/d32048),安装界面很有风格,它也集成了软改9800驱动(即通过驱动对9800进行改造)、WDM驱动、超频、锁定刷新率、测试等工具。
第三款是荷兰发烧友的DNA加速版驱动(mydrivers/dir80/d32298),它没有自带的安装程序,安装步骤和公版驱动类似。从它们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改版驱动不仅简化了安装,改进了公版驱动不支持超频的弱点,又提供了现成软改卡驱动等公版绝不会提供的东东,而且经过我们的测试,如老牌的Omega驱动甚至在游戏速度上对于公版驱动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对于希望最大限度发挥系统性能,喜爱追新的朋友,或者有特殊需求的读者(比如通过驱动改造显卡),我们推荐使用Omega驱动。
三、催化剂3D选项详解与优化
下面我们就开始介绍如何设置优化催化剂驱动的各个选项,以及针对不同级别的ATi显卡该如何设置。从催化剂3.8开始,在驱动控制面板上作了很大改进,将Direct3D和OpenGL控制页面合二为一为“3D选项卡”,在该选项卡里我们可设置Direct3D和OpenGL的全屏抗锯齿FSAA和各向异性过滤AF。在设置前,我们首先要确定是对Direct3D还是OpenGL进行设定,对谁进行设定就要在“3D设置”下点选相应的选项,这一步是万万不能忘记的。接着我们看3D选项卡上方的性能滑杆,它可拖动,共有高性能、性能、均衡、质量、优化质量5个级别。而且在拖动性能滑杆时,在选项卡中央会有这一级别的具体设置介绍,包括抗锯齿、分辨率、各向异性过滤、纹理、垂直同步等几乎所有的可设置的3D选项,对于初级用户来说,调整极为方便。一般来说不论Direct3D还是OpenGL游戏,Radeon 9200及其以下显卡都应该选择均衡或性能这两个级别,Radeon9500及其以上显卡可以使用均衡或质量这两个级别,只有Radeon9800PRO或Radeon9800XT我们才推荐在条件允许时尝试一下优化质量这个级别的 *** ,毕竟此时已经4倍抗锯齿、16倍各向异性过滤了。这仅仅是粗略的优化,要想把显卡的潜力进行最大化的挖掘,还是要进行自定义设置。
1.D3D自定义设置
点选“使用自定义设置”再点“自定义”按钮就切换到自定义页面。从Radeon 8500开始ATi就使用SMOOTHVISION来命名自己画质增强技术,到Radeon9800XT它已经发展到了2.1版。包括了全屏抗锯齿(就是驱动中命名的“消除混叠”)和各向异性过滤两个主要方面。
在ATi驱动的具体设置中,如果我们勾选了“应用程序首选项”就说明要将全屏抗锯齿和各向异性过滤的级别设置交给3D程序来处理,同时也意味着已经将驱动中的全屏抗锯齿和各向异性过滤加以关闭。如果我们将勾选取消,就可在驱动中自由设定两者级别。ATi驱动的全屏抗锯齿最高只能到6倍,而且在使用6倍抗锯齿时,可使用的最大分辨率也被控制在了1920×1200。看似这个级别比nVIDIA驱动最高可用的8倍抗锯齿小了一些,但这实际上是两种显卡设计思想的差异,显卡可用抗锯齿的最高级别并不和显卡的抗锯齿性能成正比。而且过高的抗锯齿会带来游戏性能的急速衰减,它的技术展示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所以ATi的工程师们把最高抗锯齿级别定在了6倍这个还有实际意义的数值上。在实际应用中Radeon9200及其以下显卡就不要开什么抗锯齿了,适当使用高分辨率才是这类低端卡提高画质的解决方法。而Radeon9500及其以上的中高端显卡可以适当使用2倍、4倍抗锯齿。至于6倍抗锯齿偶尔用来欣赏一下画质也就罢了。
各向异性过滤对显卡的资源消耗要比抗锯齿小得多,而且它能够有效地减少纹理混叠,提供更精确的贴图方式和更清爽的材质表现,从而提高画质。各向异性过滤的滑杆上方的性能和质量选项其实就是对应双线性过滤和三线性过滤,虽然使用双线性过滤可以轻微提高速度,但综合考虑还是推荐大家选择质量选项使用三线性过滤,来获得更逼真的画面效果。至于各向异性过滤的级别设定,Radeon9200及其以下显卡可以设置2倍,对于老游戏可以开到4倍,Radeon9500及其以上的中高端显卡可以尝试8倍或者16倍的各向异性过滤。但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当各向异性过滤开得过高时会导致部分游戏中文字笔画粘连,分辨不清。所以开高级别各向异性过滤时也要考虑好游戏类型哦。
纹理首选项:它定义了贴图纹理的细腻程度,分为高质量、质量、性能、高性能4个级别。降低它的质量对画质影响比较大,而且对速度的提升并不一定明显,所以我们推荐显卡设置都保持在质量这一级别上,即使是低端卡要追求速度,最差也要保证在性能这一水平上。高端卡统统使用高质量吧。
Mipmap详细程度:在3D游戏中,根据景物距离游戏者的远近差异,显卡会自动调用不同细节大小的纹理贴图,避免不同距离使用相同大小纹理引起的景深失真。在这里它同样也分为4个级别,基于与设置纹理首选项的相同原因,我们建议大家都使用质量级别,高端卡可以使用高质量级别。
等待垂直同步信号:此项打开时显示驱动在进行缓冲区交换时会等待显示器的垂直同步信号,也就是说游戏的帧数将受到显示器的屏幕刷新率的影响。所以这项我们要坚决关掉。不过关掉后可能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画面抖动、键盘鼠标输入延迟。好在这种情况产生的几率极小,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即可。
TRUFORM:这个曾经是Radeon 8500年代ATi大肆渲染的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将人物角色的轮廓在使用多边形数目一定的情况下变得更为圆滑,比如肩部、关节肘部。本来这是一个不错的技术,但由于接受这个技术的游戏厂商并不多,而且它在实行圆滑命令时,往往不容易分清对象,将很多不该处理的部分也进行了变化,制造出游戏中圆圆的枪身这类可笑的效果,所以逐渐没落了。还有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技术在Radeon 8500上是硬件支持的,但据说它以后的显卡上这项技术因为支持厂商不多,而被ATi改为了软件支持。所以打开它后也会拖慢游戏速度。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把这项设置为始终关闭最好。只有在玩明确标明支持这项技术的游戏时可以打开试试。
以上的选项我们是以Radeon 9800XT为蓝本来解释的,而Radeon 9200之类的低档卡在驱动设置界面上会有少许不同。其中全屏抗锯齿和各向异性过滤的级别没有什么变化,但各向异性过滤从SMOOTHVISION中分离了出来,而且SMOOTHVISION也没有了版本号,这意味着它是1.0版本。2倍抗锯齿最大分辨率也从2048×1536降到了1280×1024。其他选项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我们再来看D3D中的SMARTSHADER特效。这也是催化剂3.8中开始新加入的好玩东西。ATi把自己的渲染技术统称为SMARTSHADER,它利用了DX9的像素渲染特性,可以对渲染之后的显存帧缓存进行着色,为游戏添加有趣的效果。D3D下一共有黑白、古典、反转颜色等6种效果,特效各异,别有一番风味。而且开启这些特效对于游戏速度的影响并不大,大家都可以来试一试。不过特效的数量是随着显卡等级的降低而减少的。到Radeon 9200以下的显卡在D3D下就没有SMARTSHA DER特效了。
在3D选项页面中还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兼容性设定。在它的里面会根据显卡的不同有不同兼容性设定。Radeon 9200这一级别显卡的选项反而比Radeon 9800XT要多,看来核心的改进的确提高了兼容性。其中“支持32位Z-缓冲深度”在3D环境中每个像素都会用一组数据来定义显示时的纵深,从而正确显示物体的前后位置。高级显卡可以支持到32位的Z-缓冲深度,在复杂场景中有助于避免闪烁现象的发生。但它会降低一定的游戏速度,所以低档卡还是默认关闭为好,而高档卡如Radeon 9800XT已经取消了这个选项,直接默认打开。还有一种“支持W缓冲”兼容设置,在游戏出现远景剪切交错的错误时,可以用它来代替Z-缓冲,但代价也是降低游戏速度。“Alpha抖动方式”在默认的“错误扩散”方式下可以解决好Alpha混合时的色斑过渡现象,但也有少数需要采用“有序的”方式才有更好的效果。“支持DXT纹理格式”这是昔日的显卡大佬S3最早提出的纹理压缩方式,后来被微软接受,成为了DirectX的标准之一。它可以有效降低纹理需求并最低限度减少画质损失,所以推荐打开。“替代像素中心”可以消除某些3D游戏在纹理周围显示垂直和水平线的问题,在出现这些问题时才推荐打开,因为它有可能会引起其它问题出现。
2.OpenGL自定义设置
下面我们来看OpenGL设定,它的设定基本上和D3D一致,所以各个推荐设定也是相同的。只不过OpenGL的SMAR TSHADER特效数目要多于D3D,增加了格式化-彩色、素描、白色ASCII、绿色ASCII四种。Radeon 9200显卡这次也有了4种SMARTSHADER特效,虽然少了点,也聊胜于无。
OpenGL的兼容性设定和D3D不同。Radeon 9800XT有两项,Radeon 9200有3项。“强制Z-缓冲深度”的作用我们前文已经讲过,在这里就是可以强制精确设定Z-缓冲的深度,对于大多数游戏还是设定为禁止好。“三重缓冲”是从催化剂3.7开始增加的一个选项,启用它可以在启用垂直同步时略微提高游戏帧速度,不过要求此时帧速度要低于垂直同步刷新速度。而且在内存较少时,启用它反而会降低游戏性能,因为纹理和几何数据可用的帧缓存较少。三重缓冲是存储在主内存中的,如果内存不足以支持它运行,它便会被自动禁用。而且由于我们早已推荐关闭垂直同步刷新,所以这项也是推荐关闭。最后一个是“Alpha抖动方式”,我们已经讲述过,这里不再赘述。
3.保存优化设置
相信每一个游戏爱好者都不仅仅喜爱一个游戏,而且每个游戏的最佳优化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这么多优化选项,难道我们每换一个游戏就要重复设置一遍么?当然不是,ATi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并允许我们为每个游戏设置不同优化并保存。下面我们以建立UT2003的配置文件为例,讲述配置文件的建立步骤。
①单击3D页面,点击Direct3D引擎。
②在当前的配置文件框内单击,输入配置文件名UT2003(名字可以自定)。
③勾选自定义配置,在自定义配置里的Direct3D页面里打开4×FSAA和8×AF,再保存。至此一个配件文件建立完成,这是不是很简单呢?读者可以举一反三,为自己喜欢的游戏建立多个配置文件。启用配置文件很简单,在当配置文件下拉框中选择要应用的配置文件,再点击应用按钮即可。
在玩游戏时,用户从一个游戏切换到另外一个游戏,想在游戏中应用适合自己的性能配置,只需切换一下配置文件,对读者来说确实是个很实用的功能。OpenGL的配置文件建立、应用和修改方法和Direct3D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