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ho
-
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汉元帝时期宫女。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王昭君被选入宫,成为宫女。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时为匈奴单于的呼韩邪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王昭君奉命嫁与其为妻,号为宁胡阏氏。二人共同生活三年,育有一子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王昭君去世后,葬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入宫待御
王昭君出生于南郡秭归县(今湖北兴山县)的一户平民之家,汉元帝时,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汉宣帝时,匈奴发生内乱,五个单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有一个呼韩邪单于,被别的单于打败,逃到汉朝来,亲自朝见汉宣帝。呼韩邪单于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出塞和亲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请求娶汉人为妻。元帝遂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公元前33年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右日逐王。
匈奴生涯
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大阏氏之子雕陶莫皋被立为
复株累单于。依照匈奴婚俗,父死,子可以娶后母,于是昭君又嫁给了复株累单于。
(据《后汉书》记载,呼韩邪单于死后,复株累单于想娶昭君为妻。昭君上书汉成帝,请求返回中原,成帝拒绝了她的请求,敕令昭君遵从匈奴习俗。)
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昭君与复株累单于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生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
婚后
王昭君先后被迫嫁给匈奴王父子。昭君嫁三年,呼韩邪单于去世,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习俗昭君应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于是昭君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两人被迫再次共同生活十一年,复株累单于去世。
抵达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并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婚后的第三年,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逝世。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前20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三岁,正是绚烂的盛年,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两年之后,即西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抛下娇妻幼子撒手人寰。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新即位的复株累大单于。生育了两个女儿,但昭君的悲剧并未到此为止,十一年后,第二个丈夫也先她而去了。正史中,王昭君一直活到53岁,在当时可算十分长寿。
身后之事
元始二年(2年),王莽掌握朝政,取得王太后,赏赐乌珠留若鞮单于,令其送昭君长女须卜居次返回中原,进宫服侍王太后。初始元年(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次年,王莽换单于玺,改授新匈奴单于章,匈奴不满,遣将兵众万骑,屯兵塞下,汉匈关系恶化。
天凤元年(14年),须卜居次夫妇劝单于议和,汉廷派昭君侄王歙为和亲侯。次年,汉匈议和,王莽改匈奴为“恭奴”,单于称“善于”,赐以印绶。
泰始二年(266年),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追尊司马昭为文帝,为避司马昭的讳,王昭君被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 陶小凡
-
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中国绍兴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西施也与南威并称“威施”,均是美女的代称。
西施
西施,原名施夷光,浙江诸暨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后裔生活在浣纱溪畔。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溪。在当年西施浣纱之处。系一巨大方石,古朴苍褐。上镌“浣纱”二字。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笔。南北朝刘宋孔灵符《会稽记》云:诸暨苎萝山,有西浣纱石。《舆地志》、《十道志》、《嘉泰会稽志》亦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纱石”。历代文人学士喜作歌骊之行,唐大诗人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云:“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浣纱石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名胜辞典》列有条目。1964年原《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游览苎萝后时,写有“浣纱石上留踪迹,越女英名传四方”长律一首。如今在浣纱石上方,重修了古色古香的浣纱亭,又修建了游步道和栈桥,还有着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西施浣纱处”摩崖。
人物生平
曹颖版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同范蠡同卒于陶(定陶)。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吴灭后西施随着吴王而去。因那时西施已爱上吴王。
施夷光世居越国苎萝。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苎罗山下临浣纱溪,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得临浦苎萝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越王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由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举手投足间,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结局吴王在姑苏自刎后,西施也一头撞在了吴王身边的岩石上,昏绝了过去。
西施缺点
西施大脚。素有“沉鱼”之誉的西施虽然美丽,但是脚却比一般人的大,于是她想方设法地掩盖这个缺点,
西施图片欣赏(20张)因为她喜欢跳舞,所以她经常穿长裙,又为自己特制了一双木屐,结果因为鞋子高了一块,不但看不出来脚大,还因为走路时左右摇摆,加之长裙飘飘,反而格外地突出了娉婷身材,翩翩风姿。
- kven
-
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墓,就在呼和浩特市南十七公里处。墓冢土丘高三十三米,顶有望乡亭,墓前立有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并辔骑马的铜像及墓道上的碑亭。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之时,唯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故名“青冢”。“青冢拥黛”是呼市旧时八景之一。
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三十三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愿结翁婿之好。元帝以五名宫女赐予呼韩邪,其中就有王昭君。
后昭君被匈奴立为宁胡阏氏(相当于皇后)。昭君出塞的几十年中,胡汉安宁。历史上对昭君出塞褒贬不一,北宋王安石的《明妃曲》写道:“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自今。”王安石在这里还真有点写自己的味道。关于昭君出塞的故事却富有戏剧性。王昭君入宫后,因为貌美且
性格倔强,不愿贿赂宫庭画师毛延寿,所以毛延寿故意把王昭君画得不美。汉元帝看图选妃时,王昭君落选了。后来,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和亲,元帝便将包括王昭君在内的五名宫女赐给了匈奴单于。在送别大会上,元帝发现王昭君光彩照人,靓丽无比,惊为天仙。然而圣旨已下,后悔晚矣,眼看着美人一路远去。皇帝盛怒之下,杀了毛延寿,而且,“画工皆弃市”。
遥望青冢上的郁郁青草,心想:一个生长在温暖湿润的长江边的美丽柔弱女子,要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草原上去生活,是何等地不易呵!这是民族与民族,南方与北方,炎热与寒冷,细腻与粗犷的碰撞与融合。如今,大青山脚下的这座青冢,已经成为一个美好的历史文化符号了。
王昭君和亲远嫁匈奴,历来被认为是件极其悲惨的事。王昭君本人的想法具体如何已经不要紧,倒是透过后人对此事的解读,能看出历朝历代的婚姻观、地域观和审美观等。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 真可云
-
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这四大美女,妇孺皆知,有各种浪漫的故事流传,正式中如何记载呢,接下来一一列举。
先说记载最多的杨贵妃。
杨贵妃
杨贵妃确有其人,新唐书和旧唐书均有记载。但是,这两本正史都没记载她的名字,就连白居易的《长恨歌》也只说是杨家之女,并没有说她的姓名。真正提到她的名字是一本叫做《明皇杂要》的书,这本书是在杨玉环死后一百多年的时候写的。看看这个名字,大概就是像现在的八卦新闻一样,捕风捉影的概率大一些。后代也就延续了这本书中提到的杨玉环这个名字。或许我们叫了一千多年的这个名字本身都极可能是错的。
既然说多四大美女,那就看看《新唐书》中关于她的美貌的写法吧。
新唐书原文如下:
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幼孤,养叔父家。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帝大悦,遂专房宴,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
原文翻译:
玄宗贵妃杨氏,是隋代梁郡通守杨汪的四世孙女。其家后来徙居入籍蒲州,便成了永乐县人。杨氏幼孤,养于叔父家。起初成为寿王之妃。开元二十四年(736),武惠妃逝世,后廷妃嫔中没有合于玄宗心意的人。有人上言说寿王妃容貌秀美,天生丽质,可以充入后宫,便召她进入禁中,玄宗大为称异,便命杨玉环自请度为女道士,给予宫中女官之职,号为“太真”。另为寿王娶韦昭训之女为妃,而太真从此得到玄宗的宠幸。她能歌善舞,精通音律,而且聪明颖悟,智算过人,先事迎逢,合于上意。玄宗大喜,于是受宠专房,宫中号称“娘子”,礼仪与皇后相等。
新唐书中关于杨贵妃的传记也就是几百字,不到一千字,关于容貌的就这么多。貌似也没写长得多么的夸张呀。李隆基第一次见到杨玉环的时候,李隆基56岁,杨玉环22岁。这个年纪相差太大了。估计李隆基早已经将后宫中的各位嫔妃们看腻歪了,来一个新鲜的,长的差不多的估计就很喜欢了吧。针对杨玉环,后世有夸大之嫌。
至于杨贵妃的其他事迹,跟流传的差不多,再次就不赘述了。
王昭君
虽然杨贵妃的容貌史书中并没有写多少,但是最起码还写了将近一千个字来记录这个人。但是王昭君可就惨了。《汉书》关于王昭君的描写出现在《匈奴传下》(汉书将匈奴传分了上下两篇)关于王昭君的描写就几十个字。
王昭君,名墙(后汉书写作嫱)字昭君。匈奴呼韩邪单于求一个汉家女子来通婚,汉元帝从宫中选良家女子王昭君给匈奴单于,这个女子就是王昭君,然后呼韩邪单于封了王昭君为宁胡阏氏(yan zhi 阏氏是匈奴管他们的皇后的称呼,宁胡吗,就是是胡人安宁,胡人是匈奴的自称,可不是贬义),给王昭君的这个称呼可不是呼韩邪单于唯一的皇后,最大的皇后是大阏氏,也就是说王昭君在匈奴后宫不是地位最高的。王昭君跟呼韩邪单于生了个儿子,后来被封为匈奴右渠王,这个地位还比较高,在匈奴单于儿子中,算得上第二第三的位置了。后来呼韩邪单于死了,王昭君又做了呼韩邪单于的继任者,也就是呼韩邪单于的大儿子的老婆,又生了两个女儿。后来汉朝还派王昭君的哥哥出使匈奴,王昭君的各个被封为和亲侯。后来王昭君的女儿还作为人质,在汉哀帝时期进入汉朝侍奉过太后。
好了,《汉书》中关于王昭君的描写就这么多了,没其他的了。关于容貌只字未提,像什么让画师作画,没给钱之类的说法更是只字未提。
再说一下,昭君出塞的大背景。其实昭君出塞的时候,匈奴已经很弱了,完全被汉朝压制。不是像历史演义的那样,昭君是担负了什么历史使命。如果昭君不去,汉朝就要被匈奴吞并了一样。那会的匈奴单于是向汉朝求和来的,匈奴单于是希望汉朝赏赐一个汉女给他。如果真的是和亲,王昭君的地位根本不够啊。即使不是公主,最起码也得是一个翁主(汉朝规定,只有皇帝的女儿才可以称公主,诸侯王的女儿称翁主)。
《后汉书》关于昭君的文字多一点,而且也写的详细一点,请参考如下: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这里还写了一点王昭君的容貌。但是背景交代的很清楚,匈奴单于来朝,就是匈奴都到了低三下四的要来汉朝拜大哥了。《汉书》的作者是班固,东汉人。《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南朝宋人。范晔距离昭君都好几百年了,估计范晔也有很大的演绎成分。在此以汉书为准,后汉书的仅供参考。
好了,剩下的两位就很简单了。
貂蝉
正史无记载。任何的正史,包括《三国志》均无记载。如果真的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样,对除掉董卓,勾引吕布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三国志》不可能一个字都没提。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处于晋朝初年,曹魏的废帝还没死呢。陈寿距离三国是很近的。如果真有貂蝉其人,陈寿不可能如此的忘却。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大概提过貂蝉的来龙去脉。貂蝉不是一个人名,是负责管理貂蝉冠的一个女官的官名。关于貂蝉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元杂剧。好了,说到这里,大家就可以很确定的认为,貂蝉完全是虚构的了。
西施
西施也很简单,正史无记载,只字未提。关于西施生活的年代,史料就很少,再加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留下来的就更少了。能参考的就一本《史记》。最起码太史公先生,对西施只字未提。跟范蠡离开越国,泛舟海上什么的。关于范蠡的这些事情,太史公在《越王勾践世家》中做了详细的记载,但是就没提范蠡还有个红颜知己。关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大美女西施的,俺不知道,也没做过考证,也没见到那个专家的考证。但是最起码在宋朝就有了,因为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是提到西施了。或许西施真有其人吧,而且也漂亮,只是我们现在的史料太少了。如果考古能找到范蠡的墓,可以考证一下,范蠡身边是不是还有一个西施,再还原一下,看看是不是个大美女。
四大美女在正史中就是这样记载的。也不知道是谁,拼凑了这四个人为四大美女。或许这四位美女,不仅仅是长的漂亮吧。更主要的是这四位美女都有政治使命,都肩负了一个国家的兴旺。王昭君初始匈奴,西施灭了吴国,貂蝉离间了董卓和吕布,挽救汉家江山,杨贵妃的正面意义差了点,是让唐朝由盛转衰的,但是或许也可以做一个反面的很好的例子吧,毕竟杨贵妃也不像妲己那样穷凶极恶。
- Chen
-
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这四大美女,妇孺皆知,有各种浪漫的故事流传,正式中如何记载呢,接下来一一列举。
先说记载最多的杨贵妃。
杨贵妃
杨贵妃确有其人,新唐书和旧唐书均有记载。但是,这两本正史都没记载她的名字,就连白居易的《长恨歌》也只说是杨家之女,并没有说她的姓名。真正提到她的名字是一本叫做《明皇杂要》的书,这本书是在杨玉环死后一百多年的时候写的。看看这个名字,大概就是像现在的八卦新闻一样,捕风捉影的概率大一些。后代也就延续了这本书中提到的杨玉环这个名字。或许我们叫了一千多年的这个名字本身都极可能是错的。
既然说多四大美女,那就看看《新唐书》中关于她的美貌的写法吧。
新唐书原文如下:
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幼孤,养叔父家。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帝大悦,遂专房宴,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
原文翻译:
玄宗贵妃杨氏,是隋代梁郡通守杨汪的四世孙女。其家后来徙居入籍蒲州,便成了永乐县人。杨氏幼孤,养于叔父家。起初成为寿王之妃。开元二十四年(736),武惠妃逝世,后廷妃嫔中没有合于玄宗心意的人。有人上言说寿王妃容貌秀美,天生丽质,可以充入后宫,便召她进入禁中,玄宗大为称异,便命杨玉环自请度为女道士,给予宫中女官之职,号为“太真”。另为寿王娶韦昭训之女为妃,而太真从此得到玄宗的宠幸。她能歌善舞,精通音律,而且聪明颖悟,智算过人,先事迎逢,合于上意。玄宗大喜,于是受宠专房,宫中号称“娘子”,礼仪与皇后相等。
新唐书中关于杨贵妃的传记也就是几百字,不到一千字,关于容貌的就这么多。貌似也没写长得多么的夸张呀。李隆基第一次见到杨玉环的时候,李隆基56岁,杨玉环22岁。这个年纪相差太大了。估计李隆基早已经将后宫中的各位嫔妃们看腻歪了,来一个新鲜的,长的差不多的估计就很喜欢了吧。针对杨玉环,后世有夸大之嫌。
至于杨贵妃的其他事迹,跟流传的差不多,再次就不赘述了。
王昭君
虽然杨贵妃的容貌史书中并没有写多少,但是最起码还写了将近一千个字来记录这个人。但是王昭君可就惨了。《汉书》关于王昭君的描写出现在《匈奴传下》(汉书将匈奴传分了上下两篇)关于王昭君的描写就几十个字。
王昭君,名墙(后汉书写作嫱)字昭君。匈奴呼韩邪单于求一个汉家女子来通婚,汉元帝从宫中选良家女子王昭君给匈奴单于,这个女子就是王昭君,然后呼韩邪单于封了王昭君为宁胡阏氏(yan zhi 阏氏是匈奴管他们的皇后的称呼,宁胡吗,就是是胡人安宁,胡人是匈奴的自称,可不是贬义),给王昭君的这个称呼可不是呼韩邪单于唯一的皇后,最大的皇后是大阏氏,也就是说王昭君在匈奴后宫不是地位最高的。王昭君跟呼韩邪单于生了个儿子,后来被封为匈奴右渠王,这个地位还比较高,在匈奴单于儿子中,算得上第二第三的位置了。后来呼韩邪单于死了,王昭君又做了呼韩邪单于的继任者,也就是呼韩邪单于的大儿子的老婆,又生了两个女儿。后来汉朝还派王昭君的哥哥出使匈奴,王昭君的各个被封为和亲侯。后来王昭君的女儿还作为人质,在汉哀帝时期进入汉朝侍奉过太后。
好了,《汉书》中关于王昭君的描写就这么多了,没其他的了。关于容貌只字未提,像什么让画师作画,没给钱之类的说法更是只字未提。
再说一下,昭君出塞的大背景。其实昭君出塞的时候,匈奴已经很弱了,完全被汉朝压制。不是像历史演义的那样,昭君是担负了什么历史使命。如果昭君不去,汉朝就要被匈奴吞并了一样。那会的匈奴单于是向汉朝求和来的,匈奴单于是希望汉朝赏赐一个汉女给他。如果真的是和亲,王昭君的地位根本不够啊。即使不是公主,最起码也得是一个翁主(汉朝规定,只有皇帝的女儿才可以称公主,诸侯王的女儿称翁主)。
《后汉书》关于昭君的文字多一点,而且也写的详细一点,请参考如下: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这里还写了一点王昭君的容貌。但是背景交代的很清楚,匈奴单于来朝,就是匈奴都到了低三下四的要来汉朝拜大哥了。《汉书》的作者是班固,东汉人。《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南朝宋人。范晔距离昭君都好几百年了,估计范晔也有很大的演绎成分。在此以汉书为准,后汉书的仅供参考。
好了,剩下的两位就很简单了。
貂蝉
正史无记载。任何的正史,包括《三国志》均无记载。如果真的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样,对除掉董卓,勾引吕布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三国志》不可能一个字都没提。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处于晋朝初年,曹魏的废帝还没死呢。陈寿距离三国是很近的。如果真有貂蝉其人,陈寿不可能如此的忘却。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大概提过貂蝉的来龙去脉。貂蝉不是一个人名,是负责管理貂蝉冠的一个女官的官名。关于貂蝉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元杂剧。好了,说到这里,大家就可以很确定的认为,貂蝉完全是虚构的了。
西施
西施也很简单,正史无记载,只字未提。关于西施生活的年代,史料就很少,再加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留下来的就更少了。能参考的就一本《史记》。最起码太史公先生,对西施只字未提。跟范蠡离开越国,泛舟海上什么的。关于范蠡的这些事情,太史公在《越王勾践世家》中做了详细的记载,但是就没提范蠡还有个红颜知己。关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大美女西施的,俺不知道,也没做过考证,也没见到那个专家的考证。但是最起码在宋朝就有了,因为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是提到西施了。或许西施真有其人吧,而且也漂亮,只是我们现在的史料太少了。如果考古能找到范蠡的墓,可以考证一下,范蠡身边是不是还有一个西施,再还原一下,看看是不是个大美女。
四大美女在正史中就是这样记载的。也不知道是谁,拼凑了这四个人为四大美女。或许这四位美女,不仅仅是长的漂亮吧。更主要的是这四位美女都有政治使命,都肩负了一个国家的兴旺。王昭君初始匈奴,西施灭了吴国,貂蝉离间了董卓和吕布,挽救汉家江山,杨贵妃的正面意义差了点,是让唐朝由盛转衰的,但是或许也可以做一个反面的很好的例子吧,毕竟杨贵妃也不像妲己那样穷凶极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