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勒
-
大舰下水的最后礼仪“掷瓶礼”。“掷瓶礼”是一个舶来品,而这个舶来品也有源于一段凄美的传说。发展到后来,尤其是大量运用高技术的今天,航海事故日渐式微;人们便用摔碎酒瓶的方式祝愿海难不再发生,祈祷每一个出海的人都能平安归来。
2017年6月28日,在中国海军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的下水仪式上,有一个很洋气的项目——“掷瓶礼”。这并不是中国海军第一次玩这个“洋玩意”,至少在4月26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01A下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掷瓶礼”。
“掷瓶礼”是一个舶来品,而这个舶来品也有源于一段凄美的传说。很久以前,航海是一项既艰苦又高危的职业。由于造船业并不发达,海上的导航技术也极为落后,所以当船只遭遇海难时,听天由命是海员们唯一的选择。在面对大自然的风暴时,无能为力的海员们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将最后想说的话写在纸上,装入酒瓶,并将其封口后抛入大海……在那个时代,大海中的漂流瓶并没有今人想象中的浪漫,它装载的仅仅是一名海难者最后的遗言。发展到后来,尤其是大量运用高技术的今天,航海事故日渐式微;人们便用摔碎酒瓶的方式祝愿海难不再发生,祈祷每一个出海的人都能平安归来。
复杂的海况是所有航海者都要面对的“敌人”
今天中外船舶的“掷瓶礼”虽都使用香槟,却仍有一定的差别。在“掷瓶礼”刚出现的时候,掷瓶的人通常都是一名德高望重的男性(皇室、贵族、官员等),而后逐渐演变为女性(皇室成员、贵族、官员的配偶或女儿)实施“掷瓶礼”。
不过,在中国航海造船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这种“碎碎平安”的祈福方式。当时的人们往往会在船的龙骨和主桅杆之间放置一枚铜钱作为祝福信物,以祈祷这艘船的航行平安。到了近现代,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掷瓶礼”也作为一项海洋传统在国内流传开来,不过与国外不同的地方在于,国内掷瓶的人通常是与这艘船有着直接关系的男性。
中国船舶的下水仪式上,有一个与“掷瓶礼”相似的步骤——砍缆。最早是由造船的工人英模代表,手持斧头砍断固定船台和新船的主缆,但是砍缆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逐渐演变成了象征性地砍断一根系在船台和新船之间的绳子。
图为2008年国产11万吨油轮“凯达”轮下水仪式上招商轮船黄少杰总经理举斧砍缆
不过,以上不少只是一些传说,真正意义上的“掷瓶礼”可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1610年世界上第一艘三层甲板的“皇家王子”号战舰下水时,主持下水仪式的威尔士王子按照惯例拿起金酒杯象征性的喝了一口酒,然后将剩余的酒洒在了船上并顺势将金酒杯扔下了船,谁捡到这只金酒杯谁就将获得好运。在重商主义盛行的时代,位于英伦三岛的英国需要更多的船只来维持自己的海洋贸易,于是英国造的船越造越多,被扔掉的金酒杯也越来越多。如此巨大的损耗,对于早已取代西班牙成为“海洋霸主”的英国而言已经是入不敷出,哪怕是后来在全世界掳掠成为了“日不落帝国”也无法承担如此惊人的“损耗”。于是到了17世纪末,这种败家行为在英国就被叫停了,取而代之的方式就是“掷瓶礼”,酒瓶也从贵金属换成了相对廉价的玻璃。
但在“掷瓶礼”诞生之初,瓶子里装的却并不都是香槟。例如在美国海军服役了二百多年的“宪法”号在当年下水的时候,砸向舰首的就是一瓶白葡萄酒;甚至某些特殊时期,美国人在新船的下水仪式上甚至用装有果酱的瓶子为新船举行“掷瓶礼”。
1797年,“宪法”号下水时砸向其舰首的是一瓶玛德拉白葡萄酒
有砸酒瓶图喜庆的,自然也就有触了霉头的。例如前苏联K-19潜艇在下水仪式中,砸向它的酒瓶被完好无损的弹了回来。之后这艘潜艇的服役生涯可谓是历经坎坷(2001年上映的美国电影《K-19:寡妇制造者》就是根据K-19的一次反应堆事故改编)……除此之外,在2007年12月,英国丘纳德轮船公司邀请查尔斯王子的第二任妻子卡米拉参加“维多利亚女王”号客轮的下水仪式。在施“掷瓶礼”时,香槟瓶未被砸破。巧合的是“维多利亚女王”号在处女航中爆发了疫情……不过,巧合毕竟只是巧合,并不是所有没砸破香槟的船只都会倒霉。比如说2016年3月5日,美国海军SSN-787“华盛顿”号核潜艇在下水仪式的当天,就被同一瓶香槟酒砸了两次才完成“掷瓶礼”。
- 大鱼炖火锅
-
大舰下水的最后礼仪“掷瓶礼”。“掷瓶礼”是一个舶来品,而这个舶来品也有源于一段凄美的传说。发展到后来,尤其是大量运用高技术的今天,航海事故日渐式微;人们便用摔碎酒瓶的方式祝愿海难不再发生,祈祷每一个出海的人都能平安归来。
- cl
-
大舰下水的最后礼仪“掷瓶礼”。“掷瓶礼”是一个舶来品,而这个舶来品也有源于一段凄美的传说。发展到后来,尤其是大量运用高技术的今天,航海事故日渐式微;人们便用摔碎酒瓶的方式祝愿海难不再发生,祈祷每一个出海的人都能平安归来。
2017年6月28日,在中国海军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的下水仪式上,有一个很洋气的项目——“掷瓶礼”。这并不是中国海军第一次玩这个“洋玩意”,至少在4月26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01A下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掷瓶礼”。
“掷瓶礼”是一个舶来品,而这个舶来品也有源于一段凄美的传说。很久以前,航海是一项既艰苦又高危的职业。由于造船业并不发达,海上的导航技术也极为落后,所以当船只遭遇海难时,听天由命是海员们唯一的选择。在面对大自然的风暴时,无能为力的海员们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将最后想说的话写在纸上,装入酒瓶,并将其封口后抛入大海……在那个时代,大海中的漂流瓶并没有今人想象中的浪漫,它装载的仅仅是一名海难者最后的遗言。发展到后来,尤其是大量运用高技术的今天,航海事故日渐式微;人们便用摔碎酒瓶的方式祝愿海难不再发生,祈祷每一个出海的人都能平安归来。
复杂的海况是所有航海者都要面对的“敌人”
今天中外船舶的“掷瓶礼”虽都使用香槟,却仍有一定的差别。在“掷瓶礼”刚出现的时候,掷瓶的人通常都是一名德高望重的男性(皇室、贵族、官员等),而后逐渐演变为女性(皇室成员、贵族、官员的配偶或女儿)实施“掷瓶礼”。
不过,在中国航海造船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这种“碎碎平安”的祈福方式。当时的人们往往会在船的龙骨和主桅杆之间放置一枚铜钱作为祝福信物,以祈祷这艘船的航行平安。到了近现代,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掷瓶礼”也作为一项海洋传统在国内流传开来,不过与国外不同的地方在于,国内掷瓶的人通常是与这艘船有着直接关系的男性。
中国船舶的下水仪式上,有一个与“掷瓶礼”相似的步骤——砍缆。最早是由造船的工人英模代表,手持斧头砍断固定船台和新船的主缆,但是砍缆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逐渐演变成了象征性地砍断一根系在船台和新船之间的绳子。
- 豆豆staR
-
2017年6月28日,在中国海军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的下水仪式上,有一个很洋气的项目——“掷瓶礼”。这并不是中国海军第一次玩这个“洋玩意”,至少在4月26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01A下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掷瓶礼”。
“掷瓶礼”是一个舶来品,而这个舶来品也有源于一段凄美的传说。
很久以前,航海是一项既艰苦又高危的职业。由于造船业并不发达,海上的导航技术也极为落后,所以当船只遭遇海难时,听天由命是海员们唯一的选择。在面对大自然的风暴时,无能为力的海员们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将最后想说的话写在纸上,装入酒瓶,并将其封口后抛入大海……在那个时代,大海中的漂流瓶并没有今人想象中的浪漫,它装载的仅仅是一名海难者最后的遗言。
发展到后来,尤其是大量运用高技术的今天,航海事故日渐式微;人们便用摔碎酒瓶的方式祝愿海难不再发生,祈祷每一个出海的人都能平安归来。
- 西柚不是西游
-
时间,2017年6月28日,在中国海军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的下水仪式上,有一个很洋气的项目——“掷瓶礼”。这并不是中国海军第一次玩这个“洋玩意”,至少在4月26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01A下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掷瓶礼”。
这个“掷瓶礼”是一个舶来品,而这个舶来品也有源于一段凄美的传说。很久以前,航海是一项既艰苦又高危的职业。由于造船业并不发达,海上的导航技术也极为落后,所以当船只遭遇海难时,听天由命是海员们唯一的选择。在面对大自然的风暴时,无能为力的海员们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将最后想说的话写在纸上,装入酒瓶,并将其封口后抛入大海……在那个时代,大海中的漂流瓶并没有今人想象中的浪漫,它装载的仅仅是一名海难者最后的遗言。发展到后来,尤其是大量运用高技术的今天,航海事故日渐式微;人们便用摔碎酒瓶的方式祝愿海难不再发生,祈祷每一个出海的人都能平安归来。
今天中外船舶的“掷瓶礼”虽都使用香槟,却仍有一定的差别。在“掷瓶礼”刚出现的时候,掷瓶的人通常都是一名德高望重的男性(皇室、贵族、官员等),而后逐渐演变为女性(皇室成员、贵族、官员的配偶或女儿)实施“掷瓶礼”。
不过,在中国航海造船史上,并没有出现过这种“碎碎平安”的祈福方式。当时的人们往往会在船的龙骨和主桅杆之间放置一枚铜钱作为祝福信物,以祈祷这艘船的航行平安。到了近现代,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掷瓶礼”也作为一项海洋传统在国内流传开来,不过与国外不同的地方在于,国内掷瓶的人通常是与这艘船有着直接关系的男性。
中国船舶的下水仪式上,有一个与“掷瓶礼”相似的步骤——砍缆。最早是由造船的工人英模代表,手持斧头砍断固定船台和新船的主缆,但是砍缆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逐渐演变成了象征性地砍断一根系在船台和新船之间的绳子。
不过,以上不少只是一些传说,真正意义上的“掷瓶礼”可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1610年世界上第一艘三层甲板的“皇家王子”号战舰下水时,主持下水仪式的威尔士王子按照惯例拿起金酒杯象征性的喝了一口酒,然后将剩余的酒洒在了船上并顺势将金酒杯扔下了船,谁捡到这只金酒杯谁就将获得好运。在重商主义盛行的时代,位于英伦三岛的英国需要更多的船只来维持自己的海洋贸易,于是英国造的船越造越多,被扔掉的金酒杯也越来越多。如此巨大的损耗,对于早已取代西班牙成为“海洋霸主”的英国而言已经是入不敷出,那怕是后来在全世界掳掠成为了“日不落帝国”也无法承担如此惊人的“损耗”。于是到了17世纪末,这种败家行为在英国就被叫停了,取而代之的方式就是“掷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