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rieVinne
-
6
对于 汽车 行业,李书福有过很多惊人之语。
他说, “ 汽车 业有暴利”,“宾利每辆赚500万” ,而他就是要打破这种暴利,让老百姓都买得起车。这话听起来像是炒作,但确实戳到了中国人的痛处。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由于缺乏自主造车能力,轿车主要靠进口。为了控制进口轿车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国家规定对进口轿车征收高达200%以上的关税,但还是供不应求。直到1994年,为了配合中国复关谈判,国家才将3.0以下轿车的关税降到110%。
当年改革开放后,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为了发展中国的 汽车 工业,我们开始采用CKD(完全散件组装)的方式。简单说,CKD就是把进口整车改为进口关税更低的散件,再利用国内的廉价劳动力组装成整车。
但不要以为这样,老百姓就买得起轿车了。
在上世纪90年代,一辆上海桑塔纳的CKD价格不过3万多元,在国内组装后,成本是7万多元,国家售价为12万多。但经过各级机电公司层层加价,市场价高达22万。不仅如此,由于外资方完全控制着国内的经销商,所以4S店的所有维修配件都由外资方指定。
比如说,外资控制的国内一家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某个产品出厂价是300元,经“出口转内销”后,这个产品的价格立马变成了3800元。
所以,一位知名 汽车 领域的专家说: 这TM不是生意,这是抢劫。
因此,当时很多人都反对“中外合资”的方式来“市场换技术”,其中就有李书福,他曾公开表示: “合资就是抽鸦片!”
李书福想的是: “ 汽车 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张沙发吗?” 既然这么简单,完全可以自己造啊。而且他认为,1997年是造 汽车 的最佳时机,迟两年不行,早两年也不行。因为早了拿不到生产 汽车 的牌照,而晚了的话,国门已经打开,国产车很难有喘息的机会。
李书福造出第一辆吉利豪情后,对他来说,万事俱备,就差牌照了。
当时想拿牌照只有两条路,要么收购国有企业,要么把企业做成国家的试点。
为了拿到生产执照,李书福跑遍了各个部门: “给我一个失败的机会吧!” 但没人搭理他,最后,李书福想出了一个办法——和德阳某监狱的下属 汽车 厂合作。
这家 汽车 厂,取名为“四川波音 汽车 制造有限公司” , 李书福注资获得了70%的股份。但这次合作并不愉快,和监狱合作虽然能获得生产资格和廉价的劳动力,但效率实在是太低。
而且更重要的是很不方便,一次有客户想去参观,听到地点后有些恼怒: 你是在开老子玩笑吗?
不久之后,主管 汽车 厂的监狱长不幸去世,李书福寻找各种门路,最后终于买下了另外30%的股份,吉利 汽车 这时才真正开始起步。
李书福把吉利的第一款轿车——吉利豪情,定价在5万之下,比8万的夏利还低了几万,所以对当时的消费者吸引力很大。在1999年,李书福就卖出了1000多辆吉利豪情,到了2000年,又卖出了一万辆。
不过,到了2001年,夏利进行了一次跳水式的降价,最高降幅达1.5万。2004年,为了夺回“中国市场最低价格轿车”之名,夏利继续把价格降到了3.18万。
李书福跟着把吉利豪情的价格降到了2.99万,创下了中国轿车史上的最低价。
那年良叔我正好去深圳香蜜湖 汽车 市场看车,一位吉利销售拉住我,唾液横飞:不到3万一台啊,比特么一堆废铁还便宜,小兄弟快入手啊......
我看了看自己的手表,摇了摇头,走开了。那销售很不服地说:你不买,有大把人买!
后来听说,吉利豪情果然脱销了,所以无论何时,低价永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营销。
不过,李书福代价也不小。
据吉利的一名高管说,仅从经营上看,如果用丰田发动机,那么每销售一辆豪情,吉利就会亏损3800元。
当然,“亏损”二字要看怎么理解,传统商人会觉得这是真傻,但是像雷军这类新商人,会说这是“折价换流量”,比打广告还有效。
7
2003年,当吉利想以低价迅速攻占市场,中国的 汽车 界却迎来了“跨界井喷之年”。美的、奥克斯、五粮液、云南红塔集团……都嚷着要造车。
那一年,马斯克尚未入主特斯拉,他还在琢磨着移民火星的事,而比亚迪也主要是给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制造商供应电池,做做代工。
王传福之所以突然想造车,是因为他意识到,迟早有一天,比亚迪会走向衰落,毕竟此时比亚迪在电池领域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
王传福想的是,如果比亚迪要转型,就必须去玩家少、门槛高的行业。
他想了一圈:手机业务是在和自己的客户竞争;家电业竞争太激烈;房地产业门槛低,玩家又多……
最后,他想到了 汽车 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传福得知,陷入困境的西安秦川 汽车 正在寻求买家。
当王传福提出想收购西安秦川 汽车 ,大家都反对,香港投资人的反应更加激烈,他们在电话里朝王传福吼道:“我们要抛你的股票。抛死为止!”
也有人劝他:“我们电池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碰 汽车 ? 汽车 的技术壁垒太高了……”
王传福对此表示不屑一顾: “技术壁垒都是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恐惧,是逼你放弃的纸老虎。”
2003年1月,王传福花2.7亿收购了陕西秦川 汽车 77%的股份。此消息一出,比亚迪的股价暴跌,两天之内,市值蒸发了27亿。
此时的王传福却雄心勃勃,他从上汽挖人,并砸了2个亿,研发出了一款代号为“316”的车型。当经销商从全国各地赶来看车,结果当场被这款车给丑哭了。
王传福痛定思痛,果断砍了“316”项目,和李书福一样,他也决定从“模仿”开始。
2005年9月,比亚迪推出了一款全新的车型——F3。这款车不仅外观酷似丰田花冠,很多零部件也可以通用。
有些车主一买回去就抠下BYD的车标,换上丰田花冠的。而它的价格不足7万,只有丰田花冠的一半。结果不出一年,这款车就卖出了10万台。
为了搞清楚为什么F3能卖这么便宜,据说丰田还专门弄了一辆回去研究。
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王传福又使出了他的杀手锏:能用人手的,绝不用机器。
之后,比亚迪又用同样的方式推出了模仿通用凯越的F3R,以及模仿雅阁和凯美瑞的F6。对于造车底子薄的国家来说,模仿确实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路,当年的日本,其实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技术流出身的王传福也是很无奈呀,但没办法。
用人工代替机器,同样也是出于无奈。
王传福很喜欢谈“人海战术”。所谓“人海战术”,就是利用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来代替昂贵的机器。
据2009年的统计,深圳的平均工资已经超过了4000元/月,而当时比亚迪的普通员工每月只能拿到1500元左右,即使是本科生,月薪一般也只有3000元,研究生4000元。
早在比亚迪创立之初,王传福就说了一句心里话: “一个设备20万美元,按照5年折旧,等于一个月2万人民币,用这些钱,我能请多少工人(当时工人的月薪才几百元)?”
后来他又说: “我说2025年我们要做到世界第一大乘用车产销企业。我凭什么?凭的就是人!30万的劳动大军和庞大的工程师队伍,这就是我的资本。”
“我就是要用我们的人力优势击垮竞争对手,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决定了我们必将成为世界第一!”
在“抄作业”这一点上,比亚迪也受过很多诟病。
2007年,富士康就状告过比亚迪侵犯商业机密。
富士康称,自从邀请王传福参观了自己的手机生产线,比亚迪就挖走了自己400多名员工,大量保密文件也随之外流,不久之后,比亚迪的工厂里就出现了与富士康极其相似的产品线。
刚开始造 汽车 的时候, 比亚迪也是一路“抄作业”过来的。
业内有个故事广为流传:“据说王传福买了好几辆宝马,让手下技术人员拆。大家都不敢,王传福抡起锤子先砸了上去。然后说,好了,你们可以开始了。”
在造车领域,这一直就是个公开的秘密,但这也解释了一个现象:为什么国产 汽车 脸都长得不错,而屁股却很难看?
原来脸都是别人的,只有屁股是自己的。
8
除了偶出“狂言狂语”,王传福总体上还是保留了“技术宅男”的气质。
他的办公室看起来不像总裁的办公室,倒像是一个工程师的办公室,里面摆满了技术书籍和机械模型。
虽然管理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王传福还是会把大量的时间泡在研究院里琢磨技术。
他的低调,让外界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在这一点上,李书福恰恰相反。
李书福有过两次“出圈”的经历,一次是炮轰中国足球,另一次是收购沃尔沃。
2001年,李书福收购广州足球队,成立了广州吉利足球俱乐部。
此举的目的有二:一是利用球队的冠名权做营销;二是获取广州市政府的好感,借此换取他们的支持,让吉利打入当地的出租车市场。
但在广州队对战江苏队的一场比赛中,李书福包括全场球迷都对裁判的一些判罚表示强烈不满。
比赛结束后,李书福公开表示,他有四句话不吐不快:
"千年铁证越秀山,浑身正气天长眼。
狗吹黑哨满天飞,吉利直扑鬼门关。”
后来广州吉利冲A失败,李书福一气之下,干脆宣布退出足坛。
在退出仪式上,李书福放下了事先准备的讲稿,又开始炮轰足坛。
不怕事大的李书福当众爆了很多猛料,以前的一些报纸杂志还有记载,现在互联网普及了,反而找不到了,大概是主流背景音不太希望出现这些不和谐的东西。
所以, 这里也不太方便写出来,你只需要知道,事情闹得很大,有人下课,有人入狱,有人病死狱中......
然而,时间终归会冲洗一切,再大的风波也会平息,大千世界还是原来的样子。
中国足球延续着让人瞠目结舌的表演,而李书福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出圈”。
2010年3月28日,吉利宣布收购沃尔沃。
此消息的劲爆,堪比癞蛤蟆吃上了天鹅肉,小花蛇生吞了非洲象,李书福又跟着“出圈”了。
其实早在2009年,在北京的一场饭局上,李书福就悄悄么地告诉一位媒体朋友: “告诉你吧,我们要收购沃尔沃了。”
此人呵呵一笑:“老李,你这个新闻炒作好像整得大了点。”
虽然被人当做笑料和段子,但收购沃尔沃,李书福一直是认真的。
早在2002年,吉利刚拿到 汽车 生产许可证,李书福就向员工宣布: “我们要收购世界名牌沃尔沃!” 大家以为老板在画饼,都没当回事。
2007年9月,李书福第一次给福特美国总部写信,申请收购沃尔沃。
沃尔沃虽然出身于欧洲,但1999年的时候,美国福特 汽车 就收购了沃尔沃的轿车业务。收到李书福的信后,福特的财务总监克莱尔一脸懵逼地表示:“我们现在不卖!你知道沃尔沃一年有多少销售额吗?150亿,美元!”
2008年1月,在底特律车展上,李书福好不容易见到了克莱尔。
当时两人的交流时间只有半小时,花了28分钟,翻译才让克莱尔明白谁是吉利。克莱尔问李书福有何高见?
李书福对翻译说: “告诉他,我要收购沃尔沃。”
克莱尔冷冷地回敬了一句: “沃尔沃是不打算卖的。”
克莱尔这么傲慢不是没理由的,欧美的商界是讲血统和圈子的,就像盖茨比的悲剧,不仅仅是钱的事儿。
所以,当半路杀出不入流的吉利,说要收购有90年 历史 的沃尔沃,怎么看都像一个暴发户在壁咚一个落了难的女明星。
李书福回答得倒很真诚:“ 我除了胆儿什么也没有!”
当然,血统和圈子的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找中间人。
李书福找的中间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在签署了合作协议后,罗斯柴尔德银行大中华区的CEO俞丽萍,陪同李书福前去拜会福特全球总裁穆拉利。
那一次,她见识到了李书福是怎么不按套路出牌的。
当时,李书福正在卖力地推销他的吉利,穆拉利却一直心不在焉地把玩着名片,没太把他放眼里。
“我是你的粉丝。” 李书福突然大声说。
穆拉利好奇地抬起头,李书福开始大谈特谈穆拉利在担任波音飞机总裁时的扭亏战绩,并且告诉对方,自己的第一家 汽车 公司,名字就是“四川吉利波音 汽车 制造有限公司”(就是和监狱合作的那家)。
“我很崇拜你,所以用了波音当公司名字,波音的人还来找过我打官司,所以,应该十年前,你就知道我了。”
你看,这爱听好话,是全世界人民的共性,穆拉利遇到小“迷弟”,马上来了精神,开始“想当年”......
谈判开始变得顺利,当时正值金融风暴的档口,福特需要一大笔钱渡过危机,放眼欧美,各家都自身难保,而在中国的吉利,却没受此影响,可以拿出巨资来完成收购。
最终,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协助下,双方最终签订了收购协议。
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时,工会往往是一个很难绕过的坎,李书福同样面临过这样的局面。
因为如果工会不同意,收购也很有可能给搅黄,所以,在与工会的一次谈判中,气氛异常紧张,工会代表问李书福: “你能不能用三个字形容你为什么比其他竞争者更好?”
面对这道题,一般人脑子里估计会冒出 “MMP”“TMD”之类的三字经,这明摆着是在为难人啊。
当时连福特的人都看不下去,想替他解围,说三个字实在太少,能不能多说几个字,但李书福当即表示: “我可以。”
紧接着,他用蹩脚的英语说出了三个字:“I Love You!”(我爱你)
结果,严肃的代表们,一下子也没憋住,纷纷哈哈大笑。
这一关,李书福又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