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云
-
槟榔
我的收藏
[ bīng lang ]
基础释义
1.常绿乔木,树干很高,羽状复叶。果实可以吃,也供药用。生长在热带地方。 2.这种植物的果实。
详细释义
木名。棕榈科常绿乔木,产于热带。羽状复叶。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槟榔》:“槟榔树,高十馀丈,皮似青桐,节如桂竹……实大如桃李。” 清 吴伟业 《滇池饶吹》诗之一:“谁唱太平 滇海 曲,槟榔花发去年红。”
指槟榔树的果实。可供药用,有消食、驱虫等功效。
《南史·刘穆之传》:“﹝ 穆之 ﹞食毕求槟榔。 江 氏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觉胸间嘈杂不可耐,乃以槟榔末取石榴根东引者,煎汤调服之。暴下如倾,得虫数斗。”《红楼梦》第六四回:“妹妹有槟榔赏我一口吃。”
带你了解槟郎
槟榔
棕榈科槟榔属植物
共3个含义
槟榔(学名:Areca catechu L.),棕榈科槟榔属植物, 槟榔茎直立,乔木状,有明显的环状叶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种子卵形。槟榔属温湿热型阳性植物,喜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常见散生于低山谷底、岭脚、坡麓和平原溪边热带季雨林次生林间。其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形态特征
槟榔
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叶簇生于茎顶,长1.3-2米,羽片多数,两面无毛,狭长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顶端有不规则齿裂。
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轴粗壮压扁,分枝曲折,长25-30厘米,上部纤细,着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单生于分枝的基部;雄花小,无梗,通常单生,很少成对着生,萼片卵形,长不到1毫米,花瓣长圆形,长4-6毫米,雄蕊6枚,花丝短,退化雌蕊3枚,线形;雌花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圆形,长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长圆形。
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长3-5厘米,橙黄色,中果皮厚,纤维质。种子卵形,基部截平,胚乳嚼烂状,胚基生。花果期3-4月。[1]
主要品种
世界已知的槟榔品种有36种,不同地区人们对这些栽培种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海南农民根据花序和结果情况将槟榔分为长蒂种与短蒂种,不同品种的槟榔产量、生物碱种类和含量、药用价值及生物生态学特征都有较大差异 。
生长习性
槟榔属温湿热型阳性植物,喜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常见散生于低山谷底、岭脚、坡麓和平原溪边热带季雨林次生林间,也有成片生长于富含腐殖质的沟谷,山坎、疏林内及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质壤土荒山旷野。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8°之间,最适气温在10-36℃,最低温度不低于10℃、最高温度不高于40℃,海拔0-1000米,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的地区均能生长良好。
分布范围
槟榔原产马来西亚,[2]槟榔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亚洲热带地区、东非及欧洲部分区域,太平洋地区主要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斐济、瓦努阿图以及密克罗尼西亚,零星分布在皮纳佩岛、美属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夏威夷群岛槟榔种植仅用作观赏。
繁殖栽培
繁殖方法
1.选种
药用槟榔药用槟榔药用槟榔8张
药用槟榔
一般采用海南本地种,果型以椭圆形、长卵形为佳,严禁从槟榔黄化疫苗区选种或购进种苗。选树龄20年左右的海南本地种作为留种树,且生长健壮、茎干粗壮一致、节间均匀且短、叶片8片以上且青绿、叶梢下垂、每年4蓬以上果穗、年结果多而稳定。果穗宜选择5-6月间充分成熟、结果大且多、果大小均匀的第2、3穗。
2.育苗
热带雨林温室的槟榔树
种子处理:由于槟榔种子有1个后熟期,采收后应将槟榔种子摊晒5-7天,果皮略干,使其完全成熟后再进行催芽。用编织袋将晒好的槟榔种子装入编织袋中,放在阴凉处,每天早上或晚上浇水1次,连续15-20天,待果皮松软,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接着催芽。
催芽:选择荫蔽地,作宽130厘米、高10厘米的苗床,床底铺1层河沙。将清洗好的槟榔果实果蒂向上,按3厘米行距排好,表面盖5厘米的土层,再盖上稻草等保湿物,每天浇水1次。25-30天后槟榔种子开始萌芽,此时剥开果蒂,发现白色生长点即可育苗。
育苗:用高20厘米、宽15厘米的营养袋装入3/5细塘泥或营养土(表土、火烧土、土杂肥按6:2:2混合),然后放进萌芽的槟榔种子,芽点向上,再用细塘泥或营养土将营养袋装满,后在营养袋顶端盖草。用水淋全湿为止。
- 北境漫步
-
槟榔(学名:Areca catechu L.),棕榈科槟榔属植物, 槟榔茎直立,乔木状,有明显的环状叶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种子卵形。槟榔属温湿热型阳性植物,喜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常见散生于低山谷底、岭脚、坡麓和平原溪边热带季雨林次生林间。其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形态特征
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叶簇生于茎顶,长1.3-2米,羽片多数,两面无毛,狭长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顶端有不规则齿裂。
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轴粗壮压扁,分枝曲折,长25-30厘米,上部纤细,着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单生于分枝的基部;雄花小,无梗,通常单生,很少成对着生,萼片卵形,长不到1毫米,花瓣长圆形,长4-6毫米,雄蕊6枚,花丝短,退化雌蕊3枚,线形;雌花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圆形,长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长圆形。
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长3-5厘米,橙黄色,中果皮厚,纤维质。种子卵形,基部截平,胚乳嚼烂状,胚基生。花果期3-4月。[1]
主要品种
世界已知的槟榔品种有36种,不同地区人们对这些栽培种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海南农民根据花序和结果情况将槟榔分为长蒂种与短蒂种,不同品种的槟榔产量、生物碱种类和含量、药用价值及生物生态学特征都有较大差异 。
生长习性
槟榔属温湿热型阳性植物,喜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常见散生于低山谷底、岭脚、坡麓和平原溪边热带季雨林次生林间,也有成片生长于富含腐殖质的沟谷,山坎、疏林内及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质壤土荒山旷野。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8°之间,最适气温在10-36℃,最低温度不低于10℃、最高温度不高于40℃,海拔0-1000米,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的地区均能生长良好。
- CarieVinne
-
槟榔,是单子叶植物纲、初生目、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种子卵形,花果期3-4月。
槟榔危害
经常嚼槟榔,除了严重损害牙齿,导致牙齿变红变黑,甚至提前脱落外,还有很高的致癌风险。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已经将槟榔认定为一级致癌物。
医学界认为经常嚼食槟榔会造成口腔溃疡、牙龈退变、黏膜下纤维化,进而导致口腔癌变,医学研究发现咀嚼槟榔令口腔癌的风险上升8.4-9.9倍,槟榔果中的槟榔素和槟榔碱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槟榔的花、藤都含有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等。美国和日本曾用槟榔提取物进行实验,发现会导致鼠类癌变。
“十个口腔癌,九个嚼槟榔”已经是一个客观的事实。2018年4月14日,湖南湘雅医院官网发文称,在口腔颌面外科46病室,现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2011年《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发表研究称,在流行嚼槟榔流行的国家和地区中,口腔癌的发病率名列前茅。世界上槟榔消耗最大的国家是印度,该国的口腔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位。居世界第二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该国接近60%的居民咀嚼槟榔。中国台湾地区也是咀嚼槟榔成风,每10万男性居民中就有27.4例口腔癌患者。医学界已发现槟榔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有明显相关。
槟榔危害:
⒈对牙齿本身不好:长期嚼槟榔,对牙齿磨耗严重,导致牙齿变红变黑,甚至提前掉牙。
⒉对牙周不好:槟榔汁跟石灰混在一起,容易形成牙结石,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牙周健康。槟榔纤维粗硬,还可能会刺伤牙龈或堵塞牙缝,造成牙龈的压迫而发炎。
⒊对口腔黏膜不好:轻则可能引起粘膜病变,重则演变为口腔癌。
⒋对颞下颌关节不好:长期咀嚼会加大颞下颌关节负重,引起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关节盘穿孔。
⒌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槟榔部分成分会损害味觉神经与唾液分泌,影响消化功能。此外,槟榔渣也刺激胃壁,严重可导致胃粘膜发炎甚至穿孔。
药用
据药监部门透露,我国有225个药品含有槟榔。传统医学认为,槟榔具有“杀虫,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的功效,曾被用来治疗绦虫、钩虫、蛔虫、绕虫、姜片虫等寄生虫感染。
由槟榔与乌药、人参、沉香组成的四磨汤主治“七情气逆,上气喘急,妨闷不食”,民间有在婴儿出生一周后服用四磨汤的传统,据说有利于孩子肠胃,以后不闹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