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ira
-
榷茶使的读音是:quècháshǐ。
榷茶使的拼音是:quècháshǐ。结构是:榷(左右结构)茶(上下结构)使(左右结构)。
榷茶使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唐代职官名。
关于榷茶使的成语
扬榷古今茶饭无心端茶送客清茶淡饭浪酒闲茶榷酒征茶
关于榷茶使的词语
茶饭无心端茶送客榷酒征茶扬榷古今浪酒闲茶清茶淡饭酒后茶余酒后茶馀三茶六礼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榷茶使的详细信息
相关推荐
北宋政府为何重拾榷茶制?
因为宋朝自立国起,一直处于财政紧张的境地。榷茶制的巨大利益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宋代是历代土地兼并最激烈的一个朝代,早在立国之初,富民买田而不受税额,贫民卖田而不推税额,这样的封建赋税制度鼓励了兼并,同时使得田赋越来越少。而在另一方面,宋代却是历代政府开支中最大的朝代,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逐渐造成了冗兵、冗员、冗费的局面。自雍熙用兵以后,更有了巨额的边费,而此后对辽夏的岁币更是让宋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仁宗庆历以后,每年入不敷出,差额在三百万以上,以后每况愈下。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财政急需寻找出路,而征榷的巨大利益,恰恰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榷茶制的影响:纵观榷茶制,自唐到清,其作为一种国家的税制,代表的是各个封建朝代的经济政治观,虽略有改动,终穷逃不出封建社会所赋予的剥削特征。历史证明,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封建统治者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将茶叶由自由通商改变为禁榷法。使原来可以自由买卖的茶叶变成政府专卖之物,这种做法虽然开始有积极的一面,但最终必然会促使统治集团的腐败,激化社会阶级矛盾,加速各封建王朝的崩溃。2023-07-30 05:23:481
榷茶场的意思榷茶场的意思是什么
榷茶场的词语解释是:政府规定的茶叶专营专卖场所。榷茶场的词语解释是:政府规定的茶叶专营专卖场所。结构是:榷(左右结构)茶(上下结构)场(左右结构)。拼音是:quècháchǎng。榷茶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关于榷茶场的成语榷酒征茶打圆场浪酒闲茶走过场清茶淡饭逢场作趣端茶送客茶饭无心逢场竿木扬榷古今关于榷茶场的词语清茶淡饭走过场端茶送客榷酒征茶浪酒闲茶酒后茶余三茶六礼逢场竿木风月场逢场作趣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榷茶场的详细信息2023-07-30 05:24:031
榷茶的衰于清代
禁榷制度的理论在西汉建立起来之后,即为后代封建统治者所赞赏并竭力推行。榷茶制度在唐代形成之后,即为历代相沿袭,直到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中叶才告消失。南宋、元、明和清代前期,虽有时也实行税茶或其它榷茶方法,但基本上都沿用北宋的引制。如元朝,在长引、短引外,只增加一种专门批发给卖零茶者的“茶由”。明清时,分腹引、边引和土引三种,名称不同,但实际性质相近。腹引限销内地,边引运销边疆,土引专行土司所领地区。清咸丰(1855-1861)后,因太平天国革命和鸦片战争后允许外商在腹地设栈开厂,引法渐废,榷茶才最后为征收厘金或其它捐税所替代。2023-07-30 05:24:101
榷茶的历史作用
唐代榷茶的目的,最主要是增加国库收入,晚唐”西川富强,只因北路商旅,托其茶利,赡彼军储”,四川茶利足以弥补唐王朝巨大军费开支。第二,榷茶为了茶马互市,回屹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第三,榷茶为了抑商,禁榷制度是抑商政策的重要支往。2023-07-30 05:24:241
榷茶场的成语榷茶场的成语是什么
榷茶场的成语有:打圆场,逢场竿木,清茶淡饭。榷茶场的成语有:逢场作趣,打圆场,浪酒闲茶。2:结构是、榷(左右结构)茶(上下结构)场(左右结构)。3:拼音是、quècháchǎng。榷茶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政府规定的茶叶专营专卖场所。关于榷茶场的词语茶饭无心酒后茶馀端茶送客浪酒闲茶走过场逢场作趣榷酒征茶清茶淡饭风月场逢场竿木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榷茶场的详细信息2023-07-30 05:24:391
榷茶的兴于宋代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积贫积弱”封建王朝,与契丹(辽)、西夏(党项)、女贞(金)烽火不息,财政困难、战马短缺是两大难题,“困扰着皇室宫廷,故入宋以后,倍加重视榷茶制度。宋代是中国茶叶生产飞跃发展时期,茶的种植面积和区域有所扩大,产量大有增加,测算有5300多万斤,较唐代增长2倍多。茶已成为南宁极其重要的经济作物。据《宋会要·兵》记载,买马经费的来源是“布、帛、茶、他物充其值”,茶课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高宗末年国家财政收入为5940余万贯,茶利占6.4%;孝宗时为6530余万贯,茶利占12%,由此可见茶课之丰厚。而由于“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茶成了博马的必需物资。茶的政治属性已远远超过商品属性,故入宋后皇帝、大臣、经济学家都直接参与茶法的制定和修订,而且争论非常激烈,变更也很频繁,使茶法日臻完善。北宋建都开封,受契丹、西夏军事威胁,而国家财政主要依靠东南。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开始禁榷东南各省茶叶,于汴京、建安、汉阳等地置榷货务,后调整为六个,“令商人人金帛京师,执引诣沿江给茶”,“令民折茶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而下送官及私藏者,、没入之”,并禁园户(茶农)“毁败茶树”和卖“伪茶”,官吏私贩者同罪。另外,又在淮南设立十三场,在其管辖内的园户隶属于山场,山场是征收茶租、收购茶叶和贩卖茶叶的场所。这样,形成了“天下茶皆禁,唯川峡两广听民自卖,禁其出境”的局面。尔后,于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驰禁,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复禁。神宗即位,有所振作,力图富国强兵,采纳了王韶招抚蕃族,进图西夏的建议,要在与四川接壤的熙河打仗,需要军饷,这就不可能舍近求远(东南),故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在四川成都府设立市马务,川茶官榷,卖茶博马,历史上的“茶马法”即从这一年开始。川茶禁榷后就一直没有驰禁,造成嘉祐四年后“天下茶法既通商,而两川独行禁榷”的局面。宋代茶法,虽然作过多次改变,但概括起来,不外交引榷茶和贻射通商两种办法流行行使,在两宋期间极其复杂、曲折。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或许有人会说,榷茶和茶马互市,不是在唐代就有了吗?是的,唐文宗时,王涯为司空,兼任榷茶使,大和九年十月颁令榷茶,但十一月王涯被杀,榷茶刚刚开始就夭折了。所以,榷茶和茶马互市,虽提出和见之于唐,但实际成制于宋。榷茶作为一种比较固定的制度,始行于宋代初年。乾德二年(964),“令京师、建安(今福建建瓯县)、汉阳、蕲口(今湖北蕲春县)并置场榷茶”,开宋代榷茶之始。乾德三年,又以苏晓为准南转运使,“榷薪、黄、舒、庐、寿五州茶,置十四场,笼其利,岁入百余万缗。”宋朝开始设立的这些榷货务和山场,经不断调整变化,最后至太平兴国年间,才相对稳定为六务十三场。六个榷货务是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县)、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汉阳、无为(今安徽无为县)和蕲州的蕲口;江淮间所设的十三个山场是薪州的王祺、石桥、洗马、黄梅,黄州的麻城,庐州的王同,舒州的太湖、罗源,寿州的霍山、麻步、开顺口,光州的商志愿、子安等。榷制规定,园户生产茶叶,先向山场领取“本钱”,采制以后,除交纳租税和本钱的茶叶外,余额也全部交售给山场。商人买茶,先向榷货务交付金帛,然后凭证到榷货务或指定的山场兑取茶叶。宋代榷茶的政策或制度,由于其政权长期处在一种动乱中,所以变化很大。如开始榷茶,只限江淮、东南一带,“川峡、广南,听民自买卖,禁其出境”。嘉祐四年(1059),废榷茶改行通商法(徽宗崇宁元年又复榷东南茶);至熙宁七年(1074),“天下茶法既通,而两川独行禁榷”,在原来不榷茶的川峡地区,增设提举司,榷川茶以换取边马。又如商人向榷货务购茶,先后只须交付金帛,雍熙(948)后,由于军需紧缺,改令商人输粟京师,或纳粮刍于边塞,然后按值付券兑取荆湘、江淮茶叶。这也就是北宋榷茶中一度推行过的贴射、三说和四说诸法。再如徽宗以前榷茶制度变化多而乱,崇宁四年(1105),推行引法,榷制才相对稳定下来。引法分长引、短引二种。短引限于产地邻近州县出售:长引在商人纳银钱和边粮后,由榷货务发引,自买于园户,然后贩销指定的较远州军。2023-07-30 05:24:531
榷茗的解释 榷茗的解释是什么
榷茗的词语解释是:犹榷茶。 榷茗的词语解释是:犹榷茶。 拼音是:què míng。 注音是:ㄑㄩㄝ_ㄇ一ㄥ_。 结构是:榷(左右结构)茗(上下结构)。榷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犹榷茶。参见“榷茶”。引唐白居易《昆明春水满》诗:“吴兴山中罢榷茗,鄱阳坑里休封银。天涯地角无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二、网络解释榷茗榷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uèmíng,是指榷茶。关于榷茗的成语伯道无儿沉博绝丽杯茗之敬不为已甚扬榷古今不名一钱榷酒征茶仓皇出逃长夜漫漫不齿于人关于榷茗的词语榷酒征茶成人之美扬榷古今不齿于人不期而然杯茗之敬不为已甚仓皇出逃沉博绝丽草庐三顾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榷茗的详细信息2023-07-30 05:25:071
宋朝的茶法交引发为何实施不下去?
东南地区榷茶最初实行的是交引法。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始榷茶,其后陆续在淮南产茶最多的蕲(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黄州)、庐(今安徽合肥)、光(今河南潢川)、舒(今安徽安庆)、寿(今安徽寿县)六州建十三场,在沿江茶叶集散地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真州(今江苏仪征)、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汉阳军(今湖北武汉市汉阳)、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和蕲州的蕲口设置六榷货务,官府把各地收买的全部茶叶集中于十三场和六榷货务、统一发售。令商人在京师榷货务和沿江榷货务缴纳茶款,或西北沿边入纳粮草、从优折价,发给文券,称为交引,凭引到十三场和沿江榷货务领取定额茶叶贩运出卖。其后商人操纵粮价,亏损国课,而沿边居民领取交引后,又不能到东南领茶,只得把交引贱价卖给京师交引铺,倍受剥削,故不愿入纳粮草领取交引,致交引法难以施行。2023-07-30 05:25:161
客滞原文_翻译及赏析
粹容成槁木,浮迹类流萍。天地春明净,江山晚晦冥。花芒环野茜,柳桁接檐青。淹滞知何事,思归梦短亭。——宋代·董嗣杲《客滞》 客滞 粹容成槁木,浮迹类流萍。 天地春明净,江山晚晦冥。 花芒环野茜,柳桁接檐青。 淹滞知何事,思归梦短亭。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 候虫啧啧泣秋清,节物还令壮士惊。人在九原谁可作,月横千里自增明。诗坛尚幸从盟约,句法于今识老成。自愧枯肠如罄室,只愁有债未宽征。——宋代·杜范《和宗司法与郑府判韵》 和宗司法与郑府判韵 候虫啧啧泣秋清,节物还令壮士惊。 人在九原谁可作,月横千里自增明。 诗坛尚幸从盟约,句法于今识老成。 自愧枯肠如罄室,只愁有债未宽征。花中近侍盛江都,艳朵低攒意态殊。白传词工谁续得,刘郎谱在可修无。翻阶媚雨娇红软,压砌迎风醉粉腴。二十四桥春事老,而今难觅玉盘盂。——宋代·董嗣杲《芍药花》 芍药花 花中近侍盛江都,艳朵低攒意态殊。 白传词工谁续得,刘郎谱在可修无。 翻阶媚雨娇红软,压砌迎风醉粉腴。 二十四桥春事老,而今难觅玉盘盂。归来慰我思,山畴稻田熟。雨骤不终朝,水退出平陆。梅庐暮色黯,欲入足尚缩。月地举深杯,杯光泛纤菊。灯明不藉辉,来去绝惭恧。所恨怀宝迷,失计资薄禄。鄙人更旷纵,肯作阮途哭。有时得亲书,多是不再读。——宋代·董嗣杲《闻赵芳洲已归武康梅廨》 闻赵芳洲已归武康梅廨 归来慰我思,山畴稻田熟。 雨骤不终朝,水退出平陆。 梅庐暮色黯,欲入足尚缩。 月地举深杯,杯光泛纤菊。 灯明不藉辉,来去绝惭恧。 所恨怀宝迷,失计资薄禄。 鄙人更旷纵,肯作阮途哭。 有时得亲书,多是不再读。2023-07-30 05:25:371
王安石调任江南东路提典弄狱后,发现当时榷茶法存在着哪些弊端?又做了哪些改善?
嘉佑三年(1058)春,王安石调任江南东路提典弄狱,到任后,王安石发现现行的榷茶法存在着严重弊端:官卖的茶叶,质劣且贵。因而他上疏仁宗,请求罢榷茶法,改为商人运销、官府抽税的办法,这样可使民间得到好茶和贱茶。此法经实施,收效非常好。2023-07-30 05:25:441
《宋史》卷三百七十四 列传第一百三十三(4)
九年,金人归我三京,命迨为京畿都转运使。孟庾时为权东京留守,潜通北使。迨察其隐微,庾不能平,讼于朝,且使人告迨曰:"北人以兵至矣。"迨曰:"吾家食国家禄二百年,荷陛下重任,万死不足报。吾老矣,岂能下穹庐之拜乎?首可断而膝不可屈也。如果然,吾将极骂以死。"告者悚然而去。降圣节,庾失于行礼,为迨所持,庾自劾,迨因此求罢去,乃落职与祠归,而庾以京师降于金人。 迨寻复龙图阁待制、知洪州。十六年,以疾丐祠。十八年卒。 赵开,字应祥,普州安居人。登元符三年进士第。大观二年,权辟廱正。用举者改秩,即尽室如京师,买田尉氏,与四方贤俊游,因诇知天下利病所当罢行者。如是七年,慨然有通变救弊志。 宣和初,除礼制局校正检阅官。数月局罢,出知鄢陵县。七年,除讲议司检详官。开善心计,自检详罢,除成都路转运判官,遂奏罢宣和六年所增上供认额纲布十万匹,减绵州下户支移利州水脚钱十分之三,又减蒲江六井元符至宣和所增盐额,列其次第,谓之"鼠尾帐",揭示乡户岁时所当输折科等实数,俾人人具晓,乡胥不得隐匿窜寄。 尝言:"财利之源当出于一,祖宗朝天下财计尽归三司,诸道利源各归漕计,故官省事理。并废以还,漕司则利害可以参究,而无牵掣窒碍之患矣。"因指陈榷茶、买马五害,大略谓:"黎州买马,嘉祐岁额才二千一百余。自置司榷茶,岁额四千,且获马兵逾千人,犹不足用,多费衣粮,为一害。嘉祐以银绢博马,价皆有定。今长吏旁缘为奸,不时归货,以空券给夷人,使待资次,夷人怨恨,必生边患,为二害。初置司榷茶,借本钱于转运司五十二万缗,于常平司二十余万缗。自熙宁至今几六十年,旧所借不偿一文,而岁借乃准初数,为三害。榷茶之初,预表茶户本钱,寻于数外更增和买,或遂抑预表钱充和买,茶户坐是破产,而官买岁增。茶日滥杂,官茶既不堪食,则私贩公行,刑不能禁,为四害。承平时,蜀茶之入秦者十几八九,犹患积压难售。今关、陇悉遭焚荡,仍拘旧额,竟何所用?茶兵官吏坐縻衣粮,未免科配州县,为五害。请依嘉祐故事,尽罢榷茶,仍令转运司买马,即五害并去,而边患不生。如谓榷茶未可遽罢,亦宜并归转运司,痛减额以苏茶户,轻立价以惠茶商,如此则私贩必衰,盗贼消弭,本钱既常在,而息钱自足。" 朝廷是其言,即擢开都大提举川、陕茶马事,使推行之。时建炎二年也。于是大更茶马之法,官买官卖茶并罢,参酌政和二年东京都茶务所创条约,印给茶引,使茶商执引与茶户自相贸易。改成都旧买卖茶场为合同场买引所,仍于合同场置茶市,交易者必由市,引与茶必相随。茶户十或十五共为一保,并籍定茶铺姓名,互察影带贩鬻者。凡买茶引,每一斤春为钱七十,夏五十,旧所输市例头子钱并依旧。茶所过每一斤征一钱,住征一钱半。其合同场监官除验引、秤茶、封记、发放外,无得干预茶商、茶户交易事。 旧制买马及三千匹者转一官,比但以所买数推赏,往往有一任转数官者。开奏:"请推赏必以马到京实收数为格,或死于道,黜降有差。"比及四年冬,茶引收息至一百七十余万缗,买马乃逾二万匹。 张浚以知枢密院宣抚川蜀,素知开善理财,即承制以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开见浚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稍存赢余,而贪猾认为己有,互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 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于是大变酒法,自成都始。先罢公使卖供给酒,即旧扑买坊场所置隔槽,设官主之,曲与酿具官悉自买,听酿户各以米赴官场自酿,凡一石米输三千,并头子杂用等二十二。其酿之多寡,惟钱是视,不限数也。明年,遂遍四路行其法。又法成都府法,于秦州置钱引务,兴州鼓铸铜钱,官卖银绢,听民以钱引或铜钱买之。凡民钱当入官者,并听用引折纳,官支出亦如之。民私用引为市,于一千并五百上许从便增高其直,惟不得减削。法既流通,民以为便。 初,钱引两料通行才二百五十万有奇,至是添印至四千一百九十余万,人亦不厌其多,价亦不削。 宣司获伪引三十万,盗五十人,浚欲从有司议当以死,开白浚曰:"相君误矣。使引伪,加宣抚使印其上即为真。黥其徒使治币,是相君一日获三十万之钱,而起五十人之死也。"浚称善,悉如开言。 最后又变盐法,其法实视大观东南、东北盐钞条约,置合同场盐市,与茶法大抵相类。盐引每一斤纳钱二十五,土产税有增添等共纳九钱四分,所过每斤征钱七分,住征一钱五分,若以钱引折纳,别输称提勘合钱共六十。初变榷法,怨詈四起,至是开复议更盐法,言者遂奏其不便,乞罢之以安远民,且曰:"如谓大臣建请,务全事体,必须更制,即乞札与张浚照会。"诏以其章示浚,浚不为变。 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 吴玠为四川宣抚副使,专治战守,于财计盈虚未尝问,惟一切以军期趣办,与开异趣。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开亦自劾老惫,丐去。朝廷未许,乃特置四川安抚制置大使之名,命席益为之。益前执政,诏位宣抚司上,朝论恐未安,仍诏张浚视师荆、襄、川、陕。 六年,罢绵州宣抚司,玠仍以宣抚治兵事,军马听玠移拨,钱物则委开拘收。寻除开徽猷阁待制,加玠两镇节钺。复降旨,都转运使不当与四路漕臣同系衔,成都、潼川两路漕臣与都转运使坐应副军支钱物愆期,各贬二秩。朝廷故抑扬之,使之交解间隙、趣办饷馈也。而开复与席益不和,抗疏乞将旧来宣抚司年计应副军期,不许他司分擘支用。又指陈宣抚司截都漕运司钱,就果、阆籴米非是。又言应副吴玠军须,绍兴四年总为钱一千九百五十五万七千余缗,五年视四年又增四百二十万五千余缗。蜀今公私俱困,四向无所取给,事属危急,实甚可忧,气许以茶马司奏计诣阙下,尽所欲言。 朝廷既知开与玠及席益有隙,乃诏开赴行在,以李迨代之。会疾作不行,提举江州太平观。七年,复右文殿修撰、都大主管川陕茶马。开已病,累疏丐去,诏从所乞,提举太平观。十一年卒。 论曰:秦桧执国柄,其误宋大计,固无以议为也。张九成之策,胡铨之疏,忠义凛然。廖刚请复用德望之人,岂苟阿时好者哉?李迨、赵开所谓可使治其赋也欤?2023-07-30 05:25:511
志·卷二十九原文_翻译及赏析
志·卷二十九 沈昫等 食货下 武德八年十二月,水部郎中姜行本请于陇州开五节堰,引水通运,许之。永徽 元年,薛大鼎为沧州刺史,界内有无棣河,隋末填废。大鼎奏开之,引鱼盐于海。 百姓歌之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 滂被!”咸亨三年,关中饥,监察御史王师顺奏请运晋、绛州仓粟以赡之。上委以 运职。河、渭之间,舟楫相继,会于渭南,自师顺始之也。大足元年六月,于东都 立德坊南穿新潭,安置诸州租船。神龙三年,沧州刺史姜师度于蓟州之北,涨水为 沟,以备奚、契丹之寇。又约旧渠,傍海穿漕,号为平虏渠,以避海难运粮。 开元二年,河南尹李杰奏,汴州东有梁公堰,年久堰破,江淮曹运不通。发汴、 郑丁夫以浚之。省功速就,公私深以为利。十五年正月,令将作大匠范安及检行郑 州河口斗门。先是,洛阳人刘宗器上言,请塞汜水旧汴河口,于下流荥泽界开梁公 堰,置斗门,以通淮、汴,擢拜左卫率府胄曹。至是,新漕塞,行舟不通,贬宗器 焉。安及遂发河南府、怀、郑、汴、滑三万人疏决开旧河口,旬日而毕。 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上便宜事条曰:“江南户口稍广,仓库所资,惟出租 庸,更无征防。缘水陆遥远,转运艰辛,功力虽劳,仓储不益。窃见每州所送租及 庸调等,本州正二月上道,至扬州入斗门,即逢水浅,已有阻碍,须留一月已上。 至四月已后,始渡淮入汴,多属汴河干浅,又般运停留,至六七月始至河口。即逢 黄河水涨,不得入河。又须停一两月,待河水小,始得上河。入洛即漕路干浅,船 艘隘闹,般载停滞,备极艰辛。计从江南至东都,停滞日多,得行日少,粮食既皆 不足,欠折因此而生。又江南百姓不习河水,皆转雇河师水手,更为损费。伏见国 家旧法,往代成规,择制便宜,以垂长久。河口元置武牢仓,江南船不入黄河,即 于仓内便贮。巩县置洛口仓,从黄河不入漕洛,即于仓内安置。爰及河阳仓、柏崖 仓、太原仓、永丰仓、渭南仓,节级取便,例皆如此。水通则随近运转,不通即且 纳在仓,不滞远船,不忧久耗,比于旷年长运,利便一倍有余。今若且置武牢、洛 口等仓,江南船至河口,即却还本州,更得其船充运。并取所减脚钱,更运江淮变 造义仓,每年剩得一二百万石。即望数年之外,仓廪转加。其江淮义仓,下湿不堪 久贮,若无船可运,三两年色变,即给贷费散,公私无益。”疏奏不省。至二十一 年,耀卿为京兆尹,京师雨水害稼,谷价踊贵,玄宗以问耀卿,奏称:“昔贞观、 永徽之际,禄廪未广,每岁转运,不过二十方石便足。今国用渐广,漕运数倍,犹 不能支。从都至陕,河路艰险,既用陆运,无由广致。若能兼河漕,变陆为水,则 所支有余,动盈万计。且江南租船,候水始进,吴人不便漕挽,由是所在停留。日 月既淹,遂生窃盗。臣望于河口置一仓,纳江东租米,便放船归。从河口即分入河、 洛,官自雇船载运。三门之东,置一仓。三门既水险,即于河岸开山,车运十数里。 三门之西,又置一仓,每运至仓,即般下贮纳。水通即运,水细便止。自太原仓溯 河,更无停留,所省钜万。前汉都关中,年月稍久,及隋亦在京师,缘河皆有旧仓, 所以国用常赡。”上深然其言。至二十二年八月,置河阴县及河阴仓、河西柏崖仓、 三门东集津仓、三门西盐仓。开三门山十八里,以避湍险。自江淮而溯鸿沟,悉纳 河阴仓。自河阴送纳含嘉仓,又送纳太原仓,谓之北运。自太原仓浮于渭,以实关 中。上大悦。寻以耀卿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江淮、河南转运都使。 以郑州刺史崔希逸、河南少尹萧炅为副。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陆运之佣四十万 贯。旧制,东都含嘉仓积江淮之米,载以大舆而西,至于陕三百里,率两斛计佣钱 千。此耀卿所省之数也。明年,耀卿拜侍中,而萧炅代焉。二十五年,运米一百万 石。二十九年,陕郡太守李济物,凿三门山以通运,辟三门巅,逾岩险之地,俾负 索引舰,升于安流,自齐物始也。 天宝三载,韦坚代萧炅,以浐水作广运潭于望春楼之东,而藏舟焉。是年,杨 钊以殿中侍御史为水陆运使,以代韦坚。先是,米至京师,或砂砾糠纰,杂乎其间。 开元初,诏使扬掷而较其虚实,“扬掷”之名,自此始也。十四载八月,诏水陆运 宜停一年。 天宝以来,杨国忠、王鉷皆兼重使以权天下。肃宗初,第五琦始以钱谷得见。 请于江、淮分置租庸使,市轻货以救军食,遂拜监察御史,为之使。乾元元年,加 度支郎中,寻兼中丞,为盐铁使。于是始大盐法,就山海井灶,收榷其盐,立监院 官吏。其旧业户洎浮人欲以盐为业者,免其杂役,隶盐铁使。常户自租庸外无横赋。 人不益税,而国用以饶。明年,琦以户部侍郎同平章事,诏兵部侍郎吕諲代之。宝 应元年五月,元载以中书侍郎代吕諲。是时淮、河阻兵,飞挽路绝,盐铁租赋,皆 溯汉而上。以侍御史穆宁为河南道转运租庸盐铁使,寻加户部员外,迁鄂州刺史, 以总东南贡赋。是时朝议以寇盗未戢,关东漕运,宜有倚办,遂以通州刺史刘晏为 户部侍郎、京兆尹、度支盐铁转运使。盐铁兼漕运,自晏始也。二年,拜吏部尚书、 同平章事,依前充使。晏始以盐利为漕佣,自江淮至渭桥,率十万斛佣七千缗,补 纲吏督之。不发丁男,不劳郡县,盖自古未之有也。自此岁运米数千万石,自淮北 列置巡院,搜择能吏以主之,广牢盆以来商贾。凡所制置,皆自晏始。广德二年正 月,复以第五琦专判度支铸钱盐铁事。而晏以检校户部尚书为河南及江淮已来转运 使,及与河南副元帅计会开决汴河。永泰二年,晏为东道转运常平铸钱盐铁使,琦 为关内、河东,剑南三川转运常平铸钱盐铁使。大历五年,诏停关内、河东、三川 转运常平盐铁使。自此晏与户部侍郎韩滉分领关内、河东、山、剑租庸青苗使。至 十四年,天下财赋,皆以晏掌之。 建中初,宰相杨炎用事,尤恶刘晏。炎乃夺其权。诏曰:“朕以征税多门,郡 邑凋耗,听于群议,思有变更,将致时雍,宜遵古制。其江淮米准旨转运入京者, 及诸军粮储,宜令库部郎中崔河图权领之。今年夏税以前,诸道财赋多输京者,及 盐铁财货,委江州刺史包佶权领之。天下钱谷,皆归金部、仓部。委中书门下简两 司郎官,准格式条理。”寻贬晏为忠州刺史。晏既罢黜,天下钱谷归尚书省。既而 出纳无所统,乃复置使领之。其年三月,以韩洄为户部侍郎,判度支;金部郎中杜 佑权勾当江淮水陆运使。炎寻杀晏于忠州。自兵兴已来,凶荒相属,京师米斛万钱, 官厨无兼时之食。百姓在畿甸者,拔谷挼穗,以供禁军。洎晏掌国计,复江淮转运 之制,岁入米数十万斛以济关中。代第五琦领盐务,其法益密。初年入钱六十万, 季年则十倍其初。大历末,通天下之财,而计其所入,总一千二百万贯,而盐利过 半。李灵耀之乱,河南皆为盗据,不奉法制,赋税不上供,州县益减。晏以羡余相 补,人不加赋,所入仍旧,议者称之。其相与商榷财用之术者,必一时之选。故晏 没后二十年,韩洄、元琇、裴腆、包佶、卢征、李衡相继分掌财赋,出晏门下。属 吏在千里外,奉教如目前。四方水旱,及军府纤芥,莫不先知焉。其年诏曰:“天 下山泽之利,当归王者,宜总榷盐铁使。” 三年,以包佶为左庶子、汴东水陆运盐铁租庸使,崔纵为右庶子、汴西水陆运 盐铁租庸使。四年,度支侍郎赵赞议常平事,竹、木、茶、漆尽税之。茶之有税, 肇于此矣。贞元元年,元琇以御史大夫为盐铁水陆运使。其年七月,以尚书右仆射 韩滉统之。滉殁,宰相窦参代之。五年十二月,度支转运盐铁奏:“比年自扬子运 米,皆分配缘路观察使差长纲发遣。运路既远,实谓劳人。今请当使诸院,自差纲 节级般运,以救边食。”从之。八年,诏:东南两税财赋,自河南、江淮、岭南、 山南东道至于渭桥,以户部侍郎张滂主之;河东、剑南、山南西道,以户部尚书度 支使班宏主之。今户部所领三川盐铁转运,自此始也。其后宏、滂互有短长。宰相 赵憬、陆贽以其事上闻,由是遵大历故事,如刘晏、韩滉所分焉。 九年,张滂奏立税茶法。自后裴延龄专判度支,与盐铁益殊涂而理矣。十年, 润州刺史王纬代之,理于朱方。数年而李锜代之,盐院津堰,改张侵剥,不知纪极。 私路小堰,厚敛行人,多自锜始。时盐铁转运有上都留后,以副使潘孟阳主之。王 叔文权倾朝野,亦以盐铁副使兼学士为留后。 顺宗即位,有司重奏盐法,以杜佑判盐铁转运使,理于扬州。元和二年三月, 以李巽代之。先是,李锜判使,天下榷酤漕运,由其操割,专事贡献,牢其宠渥。 中朝柄事者悉以利积于私室,而国用日耗。巽既为盐铁使,大正其事。其堰埭先隶 浙西观察使者,悉归之;因循权置者,尽罢之;增置河阴敖仓;置桂阳监,铸平阳 铜山为钱。又奏:“江淮、河南、峡内、兖郓、岭南盐法监院,去年收盐价缗钱七 百二十七万,比旧法张其估一千七百八十余万,非实数也。今请以其数,除煮之外, 付度支收其数。”盐铁使煮盐利系度支,自此始也。又以程异为扬子留后。四月五 日,巽卒。自榷筦之兴,惟刘晏得其术,而巽次之。然初年之利,类晏之季年;季 年之利,则三倍于晏矣。旧制,每岁运江淮米五十万斛,至河阴留十万,四十万送 渭仓。晏殁,久不登其数,惟巽秉使三载,无升斗之阙焉。六月,以河东节度使李 鄘代之。 五年,李鄘为淮南节度使,以宣州观察使卢坦代之。六年,坦奏,每年江淮运 米四十万石到渭桥,近日欠阙太半,请镟收籴,递年贮备。从之。坦改户部侍郎, 以京兆尹王播代之。播遂奏:“元和五年,江淮、河南、岭南、峡中、兖郓等盐利 钱六百九十八万贯。比量改法已前旧盐利,时价四倍虚估,即此钱为一千七百四十 余万贯矣,请付度支收管。”从之。其年诏曰:“两税之法,悉委郡国,初极便人。 但缘约法之时,不定物估。今度支盐铁,泉货是司,各有分巡,置于都会。爰命帖 职,周视四方,简而易从,庶叶权便。政有所弊,事有所宜,皆得举闻,副我忧寄。 以扬子盐铁留后为江淮已南两税使,江陵留后为荆衡汉沔东界、彭蠡已南两税使, 度支山南西道分巡院官充三川两税使。峡内煎盐五监先属盐铁使,今宜割属度支, 便委山南西道两税使兼知粜卖。”峡内盐属度支,自此始也。七年,王播奏去年盐 利除割峡内盐,收钱六百八十五万,从实估也。又奏,商人于户部、度支、盐铁三 司飞钱,谓之“便换”。八年,以崔倰为扬子留后、淮岭已来两税使;崔祝为江陵 留后,为荆南已来两税使。十三年正月,播又奏,以“军兴之时,财用是切。顷者 刘晏领使,皆自按置租庸,至于州县否臧,钱谷利病之物,虚实皆得而知。今臣守 务在城,不得自往。请令臣副使程异出巡江淮,其州府上供钱谷,一切勘问。”从 之。闰五月,异至江淮,得钱一百八十五万贯以进。其年,以播守礼部尚书,以卫 尉卿程异代之。十四年,异卒,以刑部侍郎柳公绰代之。长庆初,王播复代公绰。 四年,王涯以户部侍郎代播。敬宗初,播复以盐铁使为扬州节度使。文宗即位,入 觐,以宰相判使。其后,王涯复判二使,表请使茶山之人移植根本,旧有贮积,皆 使焚弃。天下怨之。九年,涯以事诛。而令狐楚以户部尚书右仆射主之,以是年茶 法大坏,奏请付州县而入其租于户部,人人悦焉。开成元年,李石以中书侍郎判收 茶法,复贞元之制也。三年,以户部尚书同平章事杨嗣复主之,多革前监院之陈事。 开成三年至大中壬申,凡一十五年,多任以元臣,以集其务。崔珙自刑部尚书拜, 杜忭以淮南节度领之,既而皆践公台。薛元赏、李执方、卢弘正、马植、敬晦五人, 于九年之中,相踵理之,植亦自是居相位。 大中五年二月,以户部侍郎裴休为盐铁转运使。明年八月,以本官平章事,依 前判使。始者,漕米岁四十万斛,其能至渭仓者,十不三四。漕吏狡蠹,败溺百端, 官舟之沉,多者岁至七十余只。缘河奸犯,大紊晏法。休使僚属按之,委河次县令 董之。自江津达渭,以四十万斛之佣,计缗二十八万,悉使归诸漕吏。巡院胥吏, 无得侵牟。举之为法,凡十事,奏之。六年五月,又立税茶之法,凡十二条,陈奏。 上大悦。诏曰:“裴休兴利除害,深见奉公。”尽可其奏。由是三岁漕米至渭滨, 积一百二十万斛,无升合沉弃焉。 武德元年九月四日,置社仓。其月二十二日诏曰:“特建农圃,本督耕耘,思 俾齐民,既康且富。钟庾之量,冀同水火。宜置常平监官,以均天下之货。市肆腾 踊,则减价而出;田穑丰羡,则增籴而收。庶使公私俱济,家给人足,抑止兼并, 宣通壅滞。”至五年十二月,废常平监官。贞观二年四月,尚书左丞戴胄上言曰: “水旱凶灾,前圣之所不免。国无九年储畜,《礼经》之所明诫。今丧乱之后,户 口凋残,每岁纳租,未实仓廪。随时出给,才供当年,若有凶灾,将何赈恤?故隋 开皇立制,天下之人,节级输粟,多为社仓,终于文皇,得无饥馑。及大业中年, 国用不足,并贷社仓之物,以充官费,故至末涂,无以支给。今请自王公已下,爰 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至秋熟,准其见在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稻麦之乡, 亦同此税。各纳所在,为言义仓。若年谷不登,百姓饥馑,当所州县,随便取给。” 太宗曰:“既为百姓预作储贮,官为举掌,以备凶年,非朕所须,横生赋敛。利人 之事,深是可嘉。宜下所司,议立条制。”户部尚书韩仲良奏:“王公已下垦田, 亩纳二升。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贮之州县,以备凶年。”可之。自是天下 州县,始置义仓,每有饥馑,则开仓赈给。以至高宗、则天,数十年间,义仓不许 杂用。其后公私窘迫,渐贷义仓支用。自中宗神龙之后,天下义仓费用向尽。 高宗永徽二年六月,敕:“义仓据地收税,实是劳烦。宜令率户出粟,上上户 五石,余各有差。”六年,京东西二市置常平仓。明庆二年十二月,京常平仓置常 平署官员。开元二年九月,敕:“天下诸州,今年稍熟,谷价全贱,或虑伤农。常 平之法,行之自古,宜令诸州加时价三两钱籴,不得抑敛。仍交相付领,勿许悬欠。 蚕麦时熟,谷米必贵,即令减价出粜。豆谷等堪贮者,熟亦准此。以时出入,务在 利人。其常平所须钱物,宜令所司支料奏闻。”四年五月二十一日,诏:“诸州县 义仓,本备饥年赈给。近年已来,每三年一度,以百姓义仓糙米,远赴京纳,仍勒 百姓私出脚钱。自今已后,更不得义仓变造。”七年六月,敕:“关内,陇右、河 南、河北五道,及荆、扬、襄、夔、绵、益、彭、蜀,汉、剑、茂等州,并置常平 仓。其本上州三千贯,中州二千贯,下州一千贯。”十六年十月,敕:“自今岁普 熟,谷价至贱,必恐伤农。加钱收籴,以实仓廪,纵逢水旱,不虑阻饥,公私之间, 或亦为便。宜令所在以常平本钱及当处物,各于时价上量加三钱,百姓有粜易者, 为收籴。事须两和,不得限数。配籴讫,具所用钱物及所籴物数,申所司。仍令上 佐一人专勾当。” 天宝六载三月,太府少卿张瑄奏:“准四载五月并五载三月敕节文,至贵时贱 价出粜,贱时加价收籴。若百姓未办钱物者,任准开元二十年七月敕,量事赊粜, 至粟麦熟时征纳。臣使司商量,且粜旧籴新,不同别用。其赊粜者,至纳钱日若粟 麦杂种等时价甚贱,恐更回易艰辛,请加价便与折纳。”广德二年正月,第五琦奏: “每州常平仓及库使司,商量置本钱,随当处米物时价,贱则加价收籴,贵则减价 粜卖。” 建中元年七月,敕:“夫常平者,常使谷价如一,大丰不为之减,大俭不为之 加。虽遇灾荒,人无菜色。自今已后,忽米价贵时,宜量出官米十万石,麦十万石, 每日量付两市行人下价粜货。”三年九月,户部侍郎赵赞上言曰:“伏以旧制,置 仓储粟,名曰常平。军兴已来,此事阙废,或因凶荒流散,饿死相食者,不可胜纪。 古者平准之法,使万室之邑,必有万钟之藏,千室之邑,必有千钟之藏,春以奉耕, 夏以奉耘,虽有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人者,盖谓能行轻重之法也。自陛下登极以 来,许京城两市置常平,官籴盐米,虽经频年少雨,米价未腾贵,此乃即自明验, 实要推而广之。当军兴之时,与承平或异,事须兼储布帛,以备时须。臣今商量, 请于两都并江陵、成都、扬、汴、苏、洪等州府,各置常平,轻重本钱,上至百万 贯,下至数十万贯,随其所宜,量定多少。唯贮斛斗疋段丝麻等,候物贵则下价出 卖,物贱则加价收籴。权其轻重,以利疲人。”从之。赞于是条奏诸道津要都会之 所,皆置吏,阅商人财货。计钱每贯税二十,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十一税 之,以充常平本。时国用稍广,常赋不足,所税亦随时而尽,终不能为常平本。 贞元八年十月,敕:“诸军镇和籴贮备,共三十三万石,价之外,更量与优饶。 其粟及麻,据米数准折虚价,直委度支,以停江淮运脚钱充,并支绫绢、纟ue4c6、绵, 勿令折估。所籴粟等,委本道节度使监军同勾当别贮,非承特敕,不得给用。”十 四年六月,诏以米价稍贵,令度支出官米十万石,于两街贱粜。其年九月,以岁饥, 出太仓粟三十万石出粜。是岁冬,河南府谷贵人流,令以含嘉仓粟七万石出粜。十 五年二月,以久旱岁饥,出太仓粟十八万石,于诸县贱粜。元和元年正月,制: “岁时有丰歉,谷价有重轻,将备水旱之虞,在权聚敛之术。应天下州府每年所税 地子数内,宜十分取二分,均充常平仓及义仓,仍各逐稳便收贮,以时出粜,务在 救人,赈贷所宜,速奏。”六年二月,制:“如闻京畿之内,旧谷已尽,宿麦未登, 宜以常平、义仓粟二十四万石贷借百姓。诸道州府有乏少粮种处,亦委所在官长, 用常平、义仓米借贷。淮南、浙西、宣歙等道,元和二年四月赈贷,并且停征。容 至丰年,然后填纳。”九年四月,诏出太仓粟七十万石,开六场粜之,并赈贷外县 百姓。至秋熟征纳,便于外县收贮,以防水旱。十二年四月,诏出粟二十五万石, 分两街降估出粜。其年九月,诏诸道应遭水州府,河中、泽潞、河东、幽州、江陵 府等管内,及郑、滑、沧、景、易、定、陈、许、晋、显、苏、襄、复、台、越、 唐、随、邓等州人户,宜令本州厚加优恤。仍各以当处义仓斛斗,据所损多少,量 事赈给。十三年正月,户部侍郎孟简奏:“天下州府常平、义仓等斛斗,请准旧例 减估出粜,但以石数奏申,有司更不收管,州县得专达以利百姓。”从之。 长庆四年二月,敕出太仓陈粟三十万石,于两街出粜。其年三月制曰:“义仓 之制,其来日久。近岁所在盗用没入,致使小有水旱,生人坐委沟壑。永言其弊, 职此之由。宜令诸州录事参军,专主勾当。苟为长吏迫制,即许驿表上闻。考满之 日,户部差官交割。如无欠负,与减一选。如欠少者,量加一选。欠数过多,户部 奏闻,节级科处。”大和四年八月,敕:“今年秋稼似熟,宜于关内七州府及凤翔 府和籴一百万石。”大中六年四月,户部奏:“诸州府常平、义仓斛斗,本防水旱, 赈贷百姓。其有灾沴州府地远,申奏往复,已至流亡。自今已后,诸道遭灾旱,请 委所在长吏,差清强官审勘,如实有水旱处,便任先从贫下不支济户给贷。”从之。 建中四年六月,户部侍郎赵赞请置大田:天下田计其顷亩,官收十分之一。择 其上腴,树桑环之,曰公桑。自王公至于匹庶,差借其力,得谷丝以给国用。诏从 其说。赞熟计之,自以为非便,皆寝不下。复请行常平税茶之法。又以军须迫蹙, 常平利不时集,乃请税屋间架、算除陌钱。间架法:凡屋两架为一间,至有贵贱, 约价三等,上价间出钱二千,中价一千,下价五百。所由吏秉算执筹,入人之庐舍 而计其数。衣冠士族,或贫无他财,独守故业,坐多屋出算者,动数十万。人不胜 其苦。凡没一间者,仗六十,告者赏钱五十贯,取于其家。除陌法:天下公私给与 货易,率一贯旧算二十,益加算为五十。给与他物或两换者,约钱为率算之。市牙 各给印纸,人有买卖,随自署记,翌日合算之。有自贸易不用市牙者,验其私簿。 无私簿者,投状自集。其有隐钱百者没入,二千杖六十,告者赏十千,取其家资。 法既行,而主人市牙得专其柄,率多隐盗。公家所入,曾不得半,而怨惸之声,嚣 然满于天下。至兴元二年正月一日赦,悉停罢。 贞元九年正月,初税茶。先是,诸道盐铁使张滂奏曰:“伏以去岁水灾,诏令 减税。今之国用,须有供储。伏请于出茶州县,及茶山外商人要路,委所由定三等 时估,每十税一,充所放两税。其明年以后所得税,外贮之。若诸州遭水旱,赋税 不办,以此代之。”诏可之,仍委滂具处置条奏。自此每岁得钱四十万贯。然税无 虚岁,遭水旱处亦未尝以钱拯赡。 大和七年,御史台奏:“伏准大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赦文,天下除两税外,不 得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令御史台严加察访者。臣昨因岭南道擅置 竹綀场,税法至重,害人颇深。伏请起今已后,应诸道自大和三年准赦文所停两税 处科配杂榷率等复却置者,仰敕至后十日内,具却置事由闻奏,仍申台司。每有出 使郎官御史,便令严加察访。苟有此色,本判官重加惩责,长吏奏听进止。”从之。 九年十二月,左仆射令狐楚奏新置榷茶使额:“伏以江淮间数年以来,水旱疾疫, 凋伤颇甚,愁叹未平。今夏及秋,稍较丰稔。方须惠恤,各使安存。昨者忽奏榷茶, 实为蠹政。盖是王涯破灭将至,怨怒合归。岂有令百姓移茶树就官场中栽,摘茶叶 于官场中造?有同儿戏,不近人情。方有恩权,无敢沮议,朝班相顾而失色,道路 以目而吞声。今宗社降灵,奸凶尽戮,圣明垂佑,黎庶各安。微臣伏蒙天恩,兼授 使务,官衔之内,犹带此名,俯仰若惊,夙宵知愧。伏乞特回圣听,下鉴愚诚,速 委宰臣,除此使额。缘国家之用或阙,山泽之利有遗,许臣条流,续具奏闻。采造 欲及,妨废为虞。前月二十一日内殿奏封之次,郑覃与臣同陈论讫。伏望圣慈早赐 处分,一依旧法,不用新条。惟纳榷之时,须节级加价,商人转抬,必较稍贵,即 是钱出万国,利归有司,既无害茶商,又不扰茶户。上以彰陛下爱人之德,下以竭 微臣忧国之心。远近传闻,必当咸悦。”诏可之。先是,盐铁使王涯表请使茶山之 人,移植根本,旧有贮积,皆使焚弃,天下怨之。及是楚主之,故奏罢焉。 开成二年十二月,武宁军节度使薛元赏奏:“泗口税场,应是经过衣冠商客金 银、羊马、斛斗、见钱、茶盐、绫绢等,一物已上并税。今商量,其杂税并请停绝。” 诏许之。 大中六年正月,盐铁转运使裴休奏:“诸道节度、观察使,置店停上茶商,每 斤收搨地钱,并税经过商人,颇乖法理。今请厘革横税,以通舟船,商旅既安,课 利自厚。今又正税茶商,多被私贩茶人侵夺其利。今请强干官吏,先于出茶山口, 及庐、寿、淮南界内,布置把捉,晓谕招收,量加半税,给陈首帖子,令其所在公 行,从此通流,更无苛夺。所冀招恤穷困,下绝奸欺,使私贩者免犯法之忧,正税 者无失利之叹。欲寻究根本,须举纲条。”敕旨依奏。其年四月,淮南及天平军节 度使并浙西观察使,皆奏军用困竭,伏乞且赐依旧税茶。敕旨:“裴休条流茶法, 事极精详,制置之初,理须画一。并宜准今年正月二十六日敕处分。”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2023-07-30 05:25:581
文同原文_翻译及赏析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文同 艺术成就 绘画 文同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 文同对竹子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故其画竹法度谨严,同时作为文臣,其作品又有着区别于职业画家的新意。《图画见闻志》说他的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宣和画谱》则进一步指出其作品“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战”。 看到了文同墨竹画中所具有的特质。可以说文同这类作品的出现,是文人画开始兴起的标志之一。文同的墨竹作品给当时苏轼、金代王庭筠父子、元代李刊等诸多画家以重要影响,墨竹逐渐成为中国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 文同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所写竹叶,自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洋州有筼筜谷,多竹林,时往观察,因而画竹益精。与表弟苏轼诗词往来唱和,确立了四君子题材。其画竹,“深墨为面,淡墨为背”。其后画竹者多从其学,世有“湖州竹派”之称。至元代画墨竹蔚为风尚,如李衎、赵孟頫等名家,皆湖州派之继承者,对后世影响极大。也喜作古木老槎,并写山水。 四川仁寿县黑龙潭石壁有一铺所谓的隐形碑,灰白色的石面光滑无迹,泼水后却呈现出一枝墨竹,当地人相传是文同作品。苏轼:《苏东坡集》卷三二《文与可画贺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署名吴镇的《文湖州竹派》一文,列举文同之后的墨竹画家二十五人,画派形成于文同的亲朋好友中,如文同的妻侄、子女、外孙以及表弟苏轼等。湖州竹派在宋以后的八百多年间,影响一直不衰,其中最著名的受惠者有元代高克恭、赵孟頫、李衎、柯九思、吴镇,明代王绂,清代郑燮等人。 文同传世作品极少,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竹图》为其真迹,画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实,笔法严谨。广东博物馆藏有《墨竹图》一轴,系此轴临本。《墨竹图》此墨竹画轴,无名款,但钤有文同二印:静闲画室。文同与可。画悬崖垂竹,主干曲生,至末端而微仰,寓屈伏中隐有劲拔之生意。枝叶甚密,交相间错,向背伏仰各具姿态,画叶之墨色浓淡相依,正如米芾论文同画竹云:“以墨深为面,淡墨为背,自与可始也。”墨竹于北宋仍属初兴之画艺,与当时尚工笔写实之花卉犹有时代性之相关,故未见“介”、“爪”式的撇叶,也未见竹节间的书法连笔。通幅画法在“画”、“写”之间,与元代及此后的文人写竹相异其趣。 诗文 文同与苏轼 兄弟情深 北宋另一位全才是苏东坡。他与文同齐名,巧的是二人不仅是亲家,情同手足,并且同为“竹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既是自况,也是评点自己那位亲家。据说,苏东坡画竹,追根溯源,也是受文同“传染”,并且还是文同授之以技法。 文同任洋州(今陕西洋县)太守时,别人都觉得那里是穷乡僻壤,但文同却十分惬意于此地,因为这里满山满谷都是竹林。一日,文同与夫人同去观竹,晚饭仅有竹笋下饭。正吃间,收到东坡信札。东坡除了照例嘘寒问暖外,还附了一诗: 汉刀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胸中。 文同读罢诗句,忍俊不禁,放怀大笑,喷饭满桌。有如此亲家,“清贫太守”倍感生活的滋润。他经常坦言:世无知己者,唯子瞻(东坡的字)识吾妙处。 东坡也公开表示:与可于予亲厚无间,一日不见,使人思之。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文同曾送东坡一帧墨竹册页。次年正月,61岁的文同奉调出任湖州(今浙江吴兴)太守,不幸于二十一日病逝于赴任途中的陈州(今河南淮阳)驿舍。东坡得知噩耗,以手摩拳画册,挥泪不止。 怀念文章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文同游历 文同在大邑 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文同三十四岁,春,以通判邛州摄浦江县令。后于夏秋之际,改摄大邑县令。文同撰《重序九皋集》:“大邑缺令,余以郡从事摄知其治”。 文同在大邑任内,“乐其少讼而多暇”,常游邑中名山胜迹,或访县之古寺高僧,每有所得,即吟咏成章,或作墨竹于壁。 药师岩游历: 文同摄大邑令时曾来药师岩游览,并赋五律诗一首:“此景又奇绝,半空生曲栏。蜀尘随眼断,蕃雪满襟寒。涧下雨声急,岩头云色干。归鞍休报晚,吾待且盘桓。”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眉阳程绩又经手把文同此诗勒石,并写有题记。文同诗和程绩的题记现仍保存完好。 鹤鸣山游历: 文同《重序九皋集》云:在摄大邑令期间,乐其少颂而多暇,辄游邑之名山胜迹,每有所得,则吟咏成章,虽一山一水,不或遗也。在鹤鸣山著长短句数章,绘墨竹画数幅,均载《丹渊集》。清《大邑县志》收载,惟墨竹壁画旧废”。 雾中山游历: 在游雾中山时,著有《题雾中山碧玉潭》七绝一首:“千岩角逐互吞吐,一峰拔起矜崔嵬。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 文同在汉中 古代汉中及所属各州县,任知府知县者多多矣,但如北宋汉中知府、洋州知州文同之风流倜傥,诗文书画俱佳,又能体恤百姓、为民请命者,却是凤毛麟角。 北宋熙宁五年(1072)文同调任兴元府(今汉中)知府,次年三月赴任。任内先兴办学校,挑选品行学问最优秀的人主事,并多方劝勉百姓送子弟上学;公事之余常亲自到学校训导,于是汉中求学者日渐增多。他还亲自草拟《奏为乞置兴元府学教授状》,上奏朝廷,建议设立汉中府学教授一职,专抓教育,使汉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当时,有盗贼横行街市,关中一带不少恶徒在褒斜道间剽掠抢劫,人民深受其害。文同派吏卒侦捕,严加整治,从此盗不敢犯,使社会安定,人民安乐。文同任内常革除民间杂徭等积弊,解民疾苦。 熙宁八年(1075)10 月,任满后调任洋州(辖今洋县、佛坪、西乡、镇巴县)知州。因州城年久失修,境内山高林深,时有盗贼出没。文同上奏朝廷,重修洋州城,增添兵丁,民赖以安。洋州产茶叶,当时朝廷实行榷茶法(专卖),每年洋州须上解茶40万斤,由茶农肩挑背驮至州郡上缴。其余茶叶,限运四川销售,而四川也盛产茶,遂致价贱难卖,积压霉变, 茶农怨声载道。文同上奏朝廷,废“榷茶法”,洋州民大悦。他还向朝廷上《论官场榷盐宜预为计度状》,解决州民缺盐之难。朝廷遂下令:“尽行榷盐,不许私商兴贩。” 洋州城北有筼筜谷(今洋县纸坊乡砚台山与文家坪之间),茂林修竹,文同暇日常携妻来此悠游,观竹、画竹,品尝竹笋。“自谓偷闲太守,人呼窃绿先生”。多年的观竹与画竹,使文同终于悟出了画竹之真谛。他告诉表兄苏轼说:“画竹者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文同画竹的至理名言,经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的转述而广为流传,后来被衍化为脍炙人口的“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成语。一天,文同与妻子在筼筜谷中赏竹,烧笋晚食。忽然,衙役送来苏轼的信,文同拆开一看,原来是苏轼写给他的一首诗:“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文同读后,不觉大笑,喷饭满案,成为一段文坛佳话,从而又衍化成了“失笑喷饭”成语。 文同的诗文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宋代·文同《北斋雨后》 北斋雨后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写景 , 山居生活学成九章开方诀,诵得一行乘除诗,自然天性晓绝艺,可敌国手应吾师。窗前横榻拥炉处,门外大雪压屋时,独翻旧局辨错著,冷笑古人心许谁?——宋代·文同《送棋僧惟照》 送棋僧惟照 宋代文同 萧萧风色弄寒威,见尽郊原向晚晖。昨夜星霜和月落,满林红叶隔烟飞。已嗟北渚莲初老,更惜东篱菊渐稀。休感岁华伤节物,眼前樽酒重相违。——宋代·文同《残秋郊外》 残秋郊外 萧萧风色弄寒威,见尽郊原向晚晖。 昨夜星霜和月落,满林红叶隔烟飞。 已嗟北渚莲初老,更惜东篱菊渐稀。 休感岁华伤节物,眼前樽酒重相违。查看更多文同的诗文>>2023-07-30 05:26:231
宋史太祖乾德二年八月记载了什么?
《宋史.太祖本纪》记载了这样一件史实:宋太祖乾德元年八月壬午,殿前都虞候张琼以陵侮军校史珪、石汉卿等,为所诬谮,下吏,琼自杀。说的是殿前都虞候张琼欺辱军校史珪、石汉卿等人,被他们联手诬告。张琼被送交有关部门审查,审查期间自杀身亡。 对这件事,《宋史》之外,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及清人毕沅《续资治通鉴》都有记载,以李焘《长编》的记载最为详细。当时,张琼的职务是“殿前都虞候、嘉州防御使”。防御使是寄禄官,代表他的品阶为防御使(略低于节度使,五品官),殿前都虞候(掌军中司法,从五品)才是他的实际职务。史珪和石汉卿都是没有品阶的小校,且隶属于殿前司,是张琼的部下。按《长编》记载,张琼性格暴躁,御下严厉。当时史珪和石汉卿正受赵匡胤宠幸,张琼很轻视他们,称其为“巫媪”(老巫婆)。二人恨之入骨,于是诬告张琼“养部曲百余人,自作威福,禁旅畏惧。且巫毁皇弟光义为殿前都虞候时事”(私养部曲百余人,作威作福,禁军将士都惧怕他。而且他还污蔑、诋毁皇弟赵光义担任殿前都虞候时的事。)宋太祖招张琼当面讯问,张琼不承认指控。太祖大怒,命人拷打他。石汉卿用铁挝(铁制兵器,头部形似手掌)猛击张琼头部,张琼被打的气息奄奄(仍不认罪),拖出去交给御史府继续审问。张琼自知不免于死,遂解下所配玉带留给母亲,随即自杀身亡。谢谢仅供参考。2023-07-30 05:26:3514
张忠定知崇阳县,民以茶为业……立庙报之翻译意思
:2023-07-30 05:27:042
《宋史》卷一百八十四 志第一百三十七(3)
自熙宁十年冬推行茶法,元丰元年秋,凡一年,通课利及旧界息税七十六万七千六十余缗。帝谓稷能推原法意,日就事功,宜速迁擢,以劝在位,遂落权发遣,以为都大提举茶场,而用永兴军等路提举常平范纯粹同提举。久之,用稷言徙司秦州,而录李杞前劳,以子珏试将作监主簿。蒲宗闵更请巴州等处产茶并用榷法。 五年,李稷死永乐城,诏以陆师闵代之。师闵言稷治茶五年,百费外获净息四百二十八万余缗,诏赐田十顷。而师闵榷利,尤刻于前,建言:"文、阶州接连,而茶法不同,阶为禁地,有博马、卖茶场,文独为通商地。乞文、龙二州并禁榷;仍许川路余羡茶货入陕西变卖,于成都府置博卖都茶场。"事皆施行。初,群牧判官郭茂恂言,卖茶买马,事实相须,诏茂恂同提举茶场。至是,师闵以买马司兼领茶场,茶法不能自立,诏罢买马司兼领;令茶场都大提举视转运使,同管干视转运判官,以重其任。贾种民更立茶法,师闵论奏茶场与他场务不同,诏并用旧条。初,李杞增诸州茶场,自熙宁七年至元丰八年,蜀道茶场四十一,京西路金州为场六,陕西卖茶为场三百三十二,税息至稷加为五十万,及师闵为百万。 元祐元年,侍御史刘挚奏疏曰:"蜀茶之出,不过数十州,人赖以为生,茶司尽榷而市之。园户有茶一本,而官市之,额至数十斤。官所给钱,靡耗于公者,名色不一,给借保任,输入视验,皆牙侩主之,故费于牙侩者又不知几何。是官于园户名为平市,而实夺之。园户有逃而免者,有投死以免者,而其害犹及邻伍。欲伐茶则有禁,欲增植则加市,故其俗论谓地非生茶也,实生祸也。愿遣使者,考茶法之敝,以苏蜀民。"右司谏苏辙继言:"吕陶尝奏改茶法,止行长引,令民自贩,每缗长引钱百,诏从其请,民方有息肩之望。孙迥、李稷入蜀商度,尽力掊取,息钱、长引并行,民间始不易矣。且盗贼赃及二贯,止徒一年,出赏五千,今民有以钱八百私买茶四十斤者,辄徒一年,赏三十千,立法苟以自便,不顾轻重之宜。盖造立茶法,皆倾险小人,不识事体。"且备陈五害。吕陶亦条上利害,诏付黄廉体量;未至,挚又言陆师闵恣为不法,不宜仍任事。诏即罢之。先是,师闵提举榷茶,所行职务,他司皆不得预闻,事权震灼,为患深密。及黄廉就领茶事,乃请凡缘茶事有侵损戾法,或措置未当及有诉讼,依元丰令,听他司关送。十一月,蒲宗孟亦以附会李稷卖茶罢。 明年,熙河、秦凤、泾原三路茶仍官为计置,永兴、鄜延、环庆许通商,凡以茶易谷者听仍旧,毋得逾转运司和籴价,其所博斛斗勿取息。七年,诏成都等路茶事司,以三百万缗为额本。 绍圣元年,复以陆师闵都大提举成都等路茶事,而陕西复行禁榷。师闵乃奏龙州仍为禁茶地,凡茶法并用元丰旧条。师闵自复用,以讫哲宗之世,其掊克之迹,不若前日之著,故建明亦罕见焉。 茶之在诸路者,神宗、哲宗朝无大更革。熙宁八年,尝诏都提举市易司岁贾商茶,以三百万斤为额。元祐五年,立六路茶税租钱诸州通判转运司月暨岁终比较都数之法。七年,以茶隶提刑司,税务毋得更易为杂税收受。绍圣四年,户部言:"商旅茶税五分,治平条立输送之限既宽,复虑课入无准,故定以限约,毋得更展。元祐中,辄展以季,课入漏失。且茶税岁计七十万缗,积十年未尝检察,请内外委官,期一年驱算以闻。"诏听其议,展限令出一时,毋承用。 崇宁元年,右仆射蔡京言:"祖宗立禁榷法,岁收净利凡三百二十余万贯,而诸州商税七十五万贯有奇,食茶之算不在焉,其盛时几五百余万缗。庆历之后,法制浸坏,私贩公行,遂罢禁榷,行通商之法。自后商旅所至,与官为市,四十余年,利源浸失。谓宜荆湖、江、淮、两浙、福建七路所产茶,仍旧禁榷官买,勿复科民,即产茶州郡随所置场,申商人园户私易之禁,凡置场地园户租折税仍旧。产茶州军许其民赴场输息,量限斤数,给短引,于旁近郡县便鬻;余悉听商人于榷货务入纳金银、缗钱或并边粮草,即本务给钞,取便算请于场,别给长引,从所指州军鬻之。商税自场给长引,沿道登时批发,至所指地,然后计税尽输,则在道无苛留。买茶本钱以度牒、末盐钞、诸色封桩、坊场常平剩钱通三百万缗为率,给诸路,诸路措置,各分命官。"诏悉听焉。 俄定诸路措置茶事官置司:湖南于潭州,湖北于荆南,淮南于扬州,两浙于苏州,江东于江宁府,江西于洪州。其置场所在:蕲州即其州及蕲水县,寿州以霍山、开顺,光州以光山、固始,舒州即其州及罗源、太湖,黄州以麻城,庐州以舒城,常州以宜兴,湖州即其州及长兴、德清、安吉、武康,睦州即其州及青溪、分水、桐庐、遂安,婺州即其州及东阳、永康、浦江,处州即其州及遂昌、青田,苏、杭、越各即其州,而越之上虞、余姚、诸暨、新昌、剡县皆置焉,衢、台各即其州,而温州以平阳。大法既定,其制置节目,不可毛举。四年,京复议更革,遂罢官置场,商旅并即所在州县或京师给长短引,自买于园户。茶贮以笼篰,官为抽盘,循第叙输息讫,批引贩卖,茶事益加密矣。 大观元年,议提举茶事司须保验一路所产茶色高下、价直低昂,而请茶短引以地远近程以三等之期。复虑商旅影挟旧引,冒诈规利,官吏因得扰动,以御笔申饬之。又以诸路再定茶息,多寡或不等,令后各增钱十。三年,计七路一岁之息一百二十五万一千九百余缗,榷货务再岁一百十有八万五千余缗。京专用是以舞智固权,自是岁以百万缗输京师所供私奉,掊息益厚,盗贩公行,民滋病矣。 政和二年,大增损茶法。凡请长引再行者,输钱百缗,即往陕西,加二十,茶以百二十斤;短引输缗钱二十,茶以二十五斤。私造引者如川钱引法。岁春茶出,集民户约三岁实直及今价上户部。茶笼篰并皆官制,听客买,定大小式,严封印之法。长短引辄窜改增减及新旧对带、缴纳申展、住卖转鬻科条悉具。初,客贩茶用旧引者,未严斤重之限,影带者众。于是又诏凡贩长引斤重及三千斤者,须更买新引对卖,不及三千斤者,即用新引以一斤带二斤鬻之,而合同场之法出矣。场置于产茶州军,而簿给于都茶场。凡不限斤重茶委官司秤制,毋得止凭批引为定,有赢数即没官,别定新引限程及重商旅规避秤制之禁,凡十八条,若避匿抄札及擅卖,皆坐以徒。复虑茶法犹轻,课入不羡,定园户私卖及有引而所卖逾数,保内有犯不告,并如煎盐亭户法。短引及食茶关子辄出本路,坐以二千里流,赏钱百万。 重和元年,诏:"客贩输税,检括抵保,吏因扰民,其蠲之。"未几,复输税如旧。大抵茶、盐之法,主于蔡京,务巧掊利,变改法度,前后相逾,民听眩惑。初,令茶户投状籍于官,非在籍者,禁与商旅贸易,未几即罢。初,限计斤重,令买新引,茶有赢者,即及一千五百斤,须用新引贴贩,或止愿贩新茶带卖者听;未几,以带卖者多,又罢其令。 陕西旧通蜀茶,崇宁二年,始通东南茶。政和中,陕西没官茶令估卖,继以妨商旅,下令焚弃。俄令正茶没官者听与贩,引外剩茶及私茶数以给告者。长引限以一年,短引限以半岁缴纳。久之,令已买引而未得于园户者,期七年,许民间同见缗流转,长引听即本路住卖,以二浙盐香司有言而止。其科条纤悉纷更,不可胜记,虑商旅疑豫,茶货不通,乃重扇摇之令。于时掊克之吏,争以赢羡为功,朝廷亦严立比较之法。州郡乐赏畏刑,惟恐负课,优假商人,陵轹州郡,盖莫有言者。独邠州通判张益谦奏:"陕西非产茶地,奉行十年,未经立额,岁岁比较,第务增益,稍或亏少,程督如星。州县惧殿,多前路招诱豪商,增价以幸其来,故陕西茶价,斤有至五六缗者,或稍裁之,则批改文引,转之他郡。及配之铺户,安能尽售?均及税农,民实受害,徒令豪商坐享大利。"言竟不行。 然自茶法更张,至政和六年,收息一千万缗,茶增一千二百八十一万五十一百余斤。及方腊窃发,乃诏权罢比较。腊诛,有司议招集园户,借贷优恤,止于文具,奸臣仍用事,蠹国害民,又虑人言,扇摇之令复出矣。靖康元年,诏川茶侵客茶地者,以多寡差定其罪。 初,熙宁五年,以福建茶陈积,乃诏福建茶在京、京东西、淮南、陕西、河东仍禁榷,余路通商。元丰七年,王子京为福建转运副使,言"建州腊茶,旧立榷法,自熙宁权听通商,自此茶户售客人茶甚良,官中所得惟常茶,税钱极微,南方遗利,无过于此,乞仍旧行榷法。建州岁出茶不下三百万斤,南剑州亦不下二十余万斤,欲尽买入官,度逐州军民户多少及约邻路民用之数计置,即官场卖,严立告赏禁。建州卖私末茶,借丰国监钱十万缗为本。"并从之;所请均入诸路榷卖,委转运司官提举:福建王子京,两浙许懋,江东杜伟,江西朱彦博,广东高镈,然子京盖未免抑配于民。 时远方若桂州修仁诸县、夔州路达州有司皆议榷茶,言利者踵相蹑,然神宗闻鄂州失催茶税,辄蠲之。建州园户等以茶粗滥当剥纳,为钱三万六千余缗,虑其不能偿,令准输茶。初,成都帅司蔡延庆言邛部川蛮主苴克等愿卖马,即诏延庆以茶招来,后闻边计蛮情非便,即罢之。哲宗嗣位,御史安惇首劾王子京买腊茶抑民,诏罢子京事任,令福建禁榷州军视其旧,余并通商。桂州修仁等县禁榷及陕西碎卖芽茶皆罢。 崇宁二年,尚书有言:"建、剑二州茶额七十余万斤,近岁增盛,而本钱多不继。"诏更给度牒四百,仍给以诸色封桩。继诏商旅贩腊茶蠲其税,私贩者治元售之家,如元丰之制。腊茶旧法免税,大观三年,措置茶事,始收焉。四年,私贩勿治元售之家,如元符令。政和初,复增损为新法。三年,诏免输短引,许依长引于诸路住卖,后末骨茶每长引增五百斤,短引仿此;诸路监司、州郡公使食茶禁私买,听依商旅买引。六年,诏福建茶园如盐田,量土地产茶多寡,依等第均税。重和元年,以改给免税新引,重定福建末茶斤重,长引以六百斤为率。 元丰中,宋用臣都提举汴河堤岸,创奏修置水磨。凡在京茶户擅磨末茶者有禁,并许赴官请买。而茶铺入米豆杂物揉和者募人告,一两赏三千,及一斤十千,至五十千止。商贾贩茶应往府界及在京师,须令产茶山场州军给引,并赴京场中卖,犯者依私贩腊茶法。诸路末茶入府界者,复严为之禁。讫元丰末,岁获息不过二十万,商旅病焉。 元祐初,宽茶法,议者欲罢水磨。户部侍郎李定以失岁课,持不可废;侍御史刘挚、右司谏苏辙等相继论奏,遂罢。绍圣初,章惇等用事,首议修复水磨。乃诏即京、索、大源等河为之,以孙迥提举,复命兼提举汴河堤岸。四年,场官钱景逢获息十六万余缗,吕安中二十一万余缗,以差议赏。元符元年,户部上凡获私末茶并杂和者,即犯者未获,估价给赏,并如私腊茶获犯人法。杂和茶宜弃者,斤特给二十钱,至十缗止。 初,元丰中修置水磨,止于在京及开封府界诸县,未始行于外路。及绍圣复置,其后遂于京西郑、滑、颍昌府,河北澶州皆行之,又将即济州山口营置。崇宁二年,提举京城茶场所奏:"绍圣初,兴复水磨,岁收二十六万余缗。四年,于长葛等处京、索、潩水河增修磨二百六十余所,自辅郡榷法罢,遂失其利,请复举行。"从之。寻诏商贩腊茶入京城者,本场尽买之,其翻引出外者,收堆垛钱。裁元丰制更立新额,岁买山场草茶以五百万斤为率。客茶至京者,许官场买十之三,即索价故高,验元引买价量增。三年,诏罢之。2023-07-30 05:27:111
什么是茶引?
对于传统控制大宗商品交易的盐茶榷,朱元璋当然不能放过。明代盐茶两业仍然实行禁榷。其做法也仍然是统购统销,政府于产地收购盐、茶,然后出售给零售盐、茶商人“盐引”、“茶引”,相当于许可证,商人凭引贩运到销地零售。明代禁榷森严,《大明律》中的私盐 康定,旧称打界炉,地处青藏高原东麓的门户,清初政府在此设关收税,茶业勃兴,汉藏商人云集,四十八家锅庄也应运而生,边茶的兴盛给康定带来繁荣,逐渐成为汉藏贸易的总汇。4= 千百年来,在藏汉贸易中,运输边茶等货物的骑驮,历尽艰难险阻,逐渐开辟了川藏大道,因此历史上人们习惯地把川藏大道称为“茶道”,即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分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两路。南路边茶以雅安为起点,经天全、泸定、康定、雅江、里塘、义敦、巴塘、宁静、察雅、昌都、恩达、硕督、嘉黎、太昭等地至拉萨,全长2700余公里;西路边茶以灌县(今都江堰市)为起点,经威州、茂县、松潘至川西北、甘南、青海等地藏区。一般茶包由汉商运至康定、松潘,再由藏商转销藏区,所以康定、松潘成为边茶的集散地。d;A_Kk 清代以来,打界炉成为川藏交通的枢要,汉商贸易迅速发展和繁荣,汉藏商人云集,因而在汉藏民族贸易中形成了一种中介商人,沟通商业信息和汉藏之间的贸易,在康定被称为“锅庄”(松潘则被称为“歇家”)。锅庄类似内地的货栈,供藏商食宿,其主人是藏汉贸易的经纪人。历史上以边茶为大宗的汉藏贸易,都是通过锅庄中介得以完成。:ui 历史上四川的边茶生产和贸易,主要实行“官府专卖”和“茶马交易”,达到统治者“以茶治边”的作用。清乾隆年间,对边茶贸易制度进行了改革,即改“官营”或“官商合营”为“商营”,改单纯的“茶马贸易”为“茶货交易”,推行一种产、销对口的茶叶“引岸”贸易制。所谓“引岸”制的“引”是茶引,“岸”是口岸。凡是商人经营各类茶叶都须纳税请领茶引,按茶引定额在划定的地区范围内采购,卖茶也要在指定的专岸销售或易货。一张茶引,可购销茶叶100斤,另附茶14斤不纳引税。嘉庆年间,四川边茶引额159026张,以每引114斤计,销量多达18万担2023-07-30 05:27:192
曹家沙阻风与朱一夔步入庐江县原文_翻译及赏析
剩浪淮南接,疏篷岸北留。联镳入荒市,扶杖涉虚洲。有侣同寻醉,无歌可遣愁。风花犹未息,却望隔江舟。——宋代·董嗣杲《曹家沙阻风与朱一夔步入庐江县》 曹家沙阻风与朱一夔步入庐江县 剩浪淮南接,疏篷岸北留。 联镳入荒市,扶杖涉虚洲。 有侣同寻醉,无歌可遣愁。 风花犹未息,却望隔江舟。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 猜您喜欢风露木叶飞,崖谷清气足。不知月中花,几番破粟玉。深岩得秋易,香味真绝俗。幽人领此妙,况寄虎溪曲。花放怯衣单,只叹岁时促。折来浸瓦瓶,夜赏欠醽醁。——宋代·董嗣杲《庐山折桂一枝》 庐山折桂一枝 风露木叶飞,崖谷清气足。 不知月中花,几番破粟玉。 深岩得秋易,香味真绝俗。 幽人领此妙,况寄虎溪曲。 花放怯衣单,只叹岁时促。 折来浸瓦瓶,夜赏欠醽醁。移来菊本已成丛,潦退园篱失笑空。梦蝶自应知境幻,问牛谁谓可年丰。渺茫天地浮秋水,寂压溪山截暮虹。蛩咽莫禁莎砌湿,万愁愁付酒杯中。——宋代·董嗣杲《水退小园散步时垂替感赋》 水退小园散步时垂替感赋 移来菊本已成丛,潦退园篱失笑空。 梦蝶自应知境幻,问牛谁谓可年丰。 渺茫天地浮秋水,寂压溪山截暮虹。 蛩咽莫禁莎砌湿,万愁愁付酒杯中。离别孤山十八年,重来忍见讲堂泉。当时同出师门下,今日多伤井屋前。取重欧公名有自,肯教勤老迹空传。此铭此意留千古,凿石为庵不可眠。——宋代·董嗣杲《六一泉》 六一泉 离别孤山十八年,重来忍见讲堂泉。 当时同出师门下,今日多伤井屋前。 取重欧公名有自,肯教勤老迹空传。 此铭此意留千古,凿石为庵不可眠。2023-07-30 05:27:251
暑中宴张穆父第原文_翻译及赏析
席地莫禁流汗体,阴阴竹树埋虚堂。夜分几传逡巡酒,暑甚一沃沆瀣浆。不听哀弦知兴逸,才舒清簟觉心凉。青瓜碧李凝冰齿,万萼南花吹湿香。——宋代·董嗣杲《暑中宴张穆父第》 暑中宴张穆父第 席地莫禁流汗体,阴阴竹树埋虚堂。 夜分几传逡巡酒,暑甚一沃沆瀣浆。 不听哀弦知兴逸,才舒清簟觉心凉。 青瓜碧李凝冰齿,万萼南花吹湿香。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 企望邻邦百里余,一时文物数名家。惊人议论铿苍佩,落笔词章粲彩霞。此日相逢真有幸,何年重会恐无涯。雇余何以为君别,多愧新诗屡拜嘉。——宋代·杜范《次陈友韵》 次陈友韵 企望邻邦百里余,一时文物数名家。 惊人议论铿苍佩,落笔词章粲彩霞。 此日相逢真有幸,何年重会恐无涯。 雇余何以为君别,多愧新诗屡拜嘉。经帷谏阁竟云何,且著莲花峰下么。书院凄凉安处问,庐山突兀为谁高。依依松柏经年好,泛泛莺花逐日过。万世清芬悬日月,元来得失一毫毛。——宋代·度正《谒江州易彦章》 谒江州易彦章 经帷谏阁竟云何,且著莲花峰下么。 书院凄凉安处问,庐山突兀为谁高。 依依松柏经年好,泛泛莺花逐日过。 万世清芬悬日月,元来得失一毫毛。复添三叹处,回泊四安时。野市人言犷,官坊酒味醨。聚船要价重,涤釜待粮迟。客况那通遣,终身厌路岐。——宋代·董嗣杲《四安舟上》 四安舟上 复添三叹处,回泊四安时。 野市人言犷,官坊酒味醨。 聚船要价重,涤釜待粮迟。 客况那通遣,终身厌路岐。2023-07-30 05:27:431
卢仝原文_翻译及赏析
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卢仝 轶事典故 卢仝是范阳人。最初隐居在少室山,号玉川子。他的家及其贫困,只有图书堆积。后来以占卜选择住在洛城,只有破屋几间而已。有一仆人留着长胡子,不用头巾裹头;一奴蜱也光脚,且老掉了牙。终日苦吟,靠附近僧人送米维持生活。朝廷了解到他有清高耿介的节操,共两次以周到的礼节召他为谏议大夫,他都没有出仕。当时韩愈做河南行政长官,欣赏他的节操,很尊敬地对待他。卢全曾经被恶少恐吓,向韩愈诉说,韩愈要为他评理,卢仝考虑到不法之人会恨韩愈,不想再追究此事,韩愈更加佩服他的度量。元和年间,逢月蚀,卢仝赋诗一首,意在讥讽当道宦官结成的党羽,韩愈非常赞赏其文辞精巧,其他很多人都很不满。 等到甘露祸起之时,卢仝恰巧与宰相王涯的几位幕僚在相府的书馆中吃饭,于是留宿在此,吏卒秘密行捕,卢全说:“我是卢山人,和大家没有结怨,(我)有什么罪?”官吏说:“既然是山人,来宰相的宅院,难道不是有罪吗?”仓促忙乱中自己也不能辩解清楚,竟然一同遭受了甘露之祸。卢仝年老没有头发,太监就在他的脑后订个钉子(以行刑)。先前卢仝生个儿子取名“添丁”,人们认为是中了预示吉凶的隐语。卢仝性格清高不俗耿介偏执,见识高远不凡。唐代诗体都有创作,却与他人所作不同,自成一家,用词推崇奇崛怪异,一般读的人不理解,了解他的人还是容易领会明白的。后世的人效仿模拟他,于是成为独具一格的一代宗师。有文集一卷传至今。古诗写到:“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与,相戒慎出入。”这是说要防备重蹈前面的覆辙。卢仝情志如霜雪一样纯洁,节操可与松柏媲美,修养已深深达到无咎无誉的境界,还在乎什么失去门庭户院。 生平 卢仝少有才名,未满20岁便隐居嵩山少室山,不愿仕进。朝廷曾两度要起用他为谏议大夫,均不就。曾作《月食诗》讽刺当时宦官专权,受到韩愈称赞(时韩愈为河南令)。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兼领江南榷茶使王涯家,与王涯同时被宦官所害——“卢仝老无发,阉人于脑后加钉而死”。 据清乾隆年间萧应植等所撰《济源县志》载:在县西北十二里武山头有“卢仝墓”,山上还有卢仝当年汲水烹茶的“玉川泉”。好友贾岛有《哭卢仝》诗:“平生四十年,惟着白布衣。” 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且奇诡险怪,人称“卢仝体”,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最为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 生。……" 与陆羽茶经齐名。茶的功效,和卢仝对茶饮的审美愉悦,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也。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至今河南济源市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 祖籍 卢仝生于济源,葬于济源,但“卢仝故里”之名鲜为人知。这大概与卢仝惨死不无关系。 公元835年,长安发生“甘露之变”,卢仝受到连累。他的好友贾岛曾在《哭卢仝》一诗里写道:“长安有交友,托孤遽弃移。”也就是说,卢仝临刑前,长安的好友去送别,卢仝委托友人照顾自己的孩子。 据卢仝的第四十七代嫡系子孙卢和平讲,卢氏后人将卢仝的尸骨偷运回济源安葬,后担心受到牵连,在安葬卢仝之后,就举家南迁。此后几百年间,卢仝就在故乡销声匿迹了。 卢和平老人拿出祖传的《卢氏族谱》显示,南迁之后,卢姓一族分为两支,一支定居于江南,另一支则在明代辗转返回济源定居。 据《卢氏族谱》记载:“先祖卢公讳伯通,山西洪洞城十里铺人。明洪武初年,怀府洗县,田园荒芜,人烟绝迹三十二年流离者悉归故土,我先祖伯通思祖宗,怀望故乡。遂携四子:大公、二公、**、四公和弟伯元,回归故里济邑玉川乡武山头村。初迁时,二代祖有难色,先祖告之曰:吾本济人唐贤全号玉川裔也。子侄欣然从来,立整建庙。” 由唐至明,几经变迁,济源人也渐渐忘记了这位“茶仙”,卢仝墓也淹没在许许多多平民墓冢之间,乡村百姓,除了卢氏后人,谁也不曾想到这里曾是一代茶道大师的出生和葬身之地。 直到清代,卢仝故里的名声才再次被人们记起。在思礼村村头,有一块石碑,上书“卢仝故里”四个大字,石碑两侧有两行小字——“贤才工诗与日月同辉,德泽润野使荟草争妍”。这块石碑立于清代末期,为当时的广东道监察御史刘迈园所题。 据《济源县志》记载,刘迈园毕生以品茗为乐,有一年回故乡济源探亲,想拜谒卢仝。当他问当地士绅和卢氏后人卢仝墓冢在何处时,回答说墓冢已经被平了,碑文等也找不到踪影。刘迈园大怒:“世人尚还尊敬先贤卢仝,你们是后裔,竟不尊敬先祖,真乃大不敬也,不懂事理。” 卢仝的诗文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唐代·卢仝《有所思》 有所思 唐代卢仝 展开阅读全文∨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 爱情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镟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唐代·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代卢仝 展开阅读全文∨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镟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 去年留不住,年来也任他。当垆一榼酒,争奈两年何。老来经节腊,乐事甚悠悠。不及儿童日,都卢不解愁。——唐代·卢仝《守岁二首》 守岁二首 去年留不住,年来也任他。当垆一榼酒,争奈两年何。 老来经节腊,乐事甚悠悠。不及儿童日,都卢不解愁。查看更多卢仝的诗文>>2023-07-30 05:27:501
上太宗乞罢榷山行放法作者
《上太宗乞罢榷山行放法》的作者:张洎2023-07-30 05:28:056
《元史》卷九十七 志第四十五下(3)
至正元年,运使霍亚中又言:“两淮、福建运司,俱有余盐,已行住免。本司系同一体,如蒙依例住煎三万引,庶大课易为办集。”中书省上奏,得旨权将余盐三万引倚阁,俟盐法通行而后办之。 二年十月,中书右丞相脱脱、平章铁木儿塔识等奏:“两浙食盐,害民为甚,江浙行省官、运司官屡以为言。拟合钦依世祖皇帝旧制,除近盐地十里之内,令民认买,革罢见设盐仓纲运,听从客商赴运司买引,就场支盐,许于行盐地方发卖,革去派散之弊。及设检校批验所四处,选任廉干之人,直隶运司,如遇客商载盐经过,依例秤盘,均平袋法,批验引目,运司官常行体究。又自至元十三年岁办盐课,额少价轻,今增至四十五万,额多价重,转运不行。今户部定拟,自至正三年为始,将两浙额盐量减一十万引,俟盐法流通,复还元额,散派食盐,拟合住罢。”有旨从之。 福建之盐:至元六年正月,江浙行省据福建运司申:“本司岁办额课盐,十有三万九引一百八十余斤,今查勘得海口等七场,至元四年闰八月终,积下附余增办等盐十万一千九百六十二引二百六十二斤。看详,既有积攒附余盐数,据至元五年额盐,拟合照依天历元年住煎正额五万引,不给工本,将上项余盐五万,准作正额,省官本钞二万锭,免致亭民重困。本年止办额盐八万九引一百八十余斤,计盐十有三万九引有奇,通行发卖,办纳正课。除留余盐五万余引,预支下年军民食盐,实为官民便益。”本省如所拟,咨呈中书省。送户部参详,亦如所拟。其下余盐五万一千九百六十二引,发卖为钞,通行起解。回咨本省,从所拟行之。 至正元年,诏:“福建、山东表卖食盐,病民为甚。行省、监察御史、廉访司拘该有司官,宜公同讲究。”二年六月,江浙行省左丞与行台监察御史、福建廉访司官及运使常山李鹏举、漳州等八路正官讲究得食盐不便,其目有三:一曰余盐三万引,难同正额,拟合除免。二曰盐额太重,比依广海例,止收价二锭。三曰住罢食盐,并令客商通行。 福建盐课始自至元十三年,见在盐六千五十五引,每引钞九贯。二十年,煎卖盐五万四千二百引,每引钞十四贯。二十五年,增为一锭。三十一年,始立盐运司,增盐额为七万引。元贞二年,每引增价十五贯。大德八年,罢运司,并入宣慰使司恢办。十年,立都提举司,增盐额为十万引。至大元年,各场煎出余盐三万引。四年,复立运司,遂定额为十三万引,增价钞为二锭。延祐元年,又增为三锭,运司又从权改法,建、延、汀、邵仍旧客商兴贩,而福、兴、漳、泉四路桩配民食,流害迄今三十余年。本道山多田少,土瘠民贫,民不加多,盐额增重。八路秋粮,每岁止二十七万八千九百余石,夏税不过一万一千五百余锭,而盐课十三万引,该钞三十九万锭。民力日弊,每遇催征,贫者质妻鬻子以输课,至无可规措,往往逃移他方。近年漳寇扰攘,亦由于此。运司官耳闻目见,盖因职专恢办,惠无所施。如蒙钦依诏书事意,罢余盐三万引,革去散卖食盐之弊,听从客商八路通行发卖,诚为官民两便。其正额盐,若依广海盐价,每引中统钞二锭,宜从都省区处。 江浙行省遂以左丞所讲究,咨呈中书省,送户部定拟,自至正三年为始,将余盐三万引,权令减免,散派食盐拟合住罢。其减正额盐价,即与广海提举司事例不同,别难更议。十月二十八日,右丞相脱脱、平章帖木儿达失等,以所拟奏而行之。 广东之盐:至元二年,御史台准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咨备监察御史韩承务建言:“广东道所管盐课提举司,自至元十六年为始,止办盐额六百二十一引,自后累增至三万五千五百引,延祐间又增余盐,通正额计五万五百五十二引。灶户窘于工程,官民迫于催督,呻吟愁苦,已逾十年。泰定间,蒙宪台及奉使宣抚,交章敷陈,减免余盐一万五千引。元统元年,都省以支持不敷,权将已减余盐,依旧煎办,今已三载,未蒙住罢。窃意议者,必谓广东控制海道,连接诸蕃,船商辏集,民物富庶,易以办纳,是盖未能深知彼中事宜。本道所辖七路八州,平土绝少,加以岚瘴毒疠,其民刀耕火种,巢颠穴岸,崎岖辛苦,贫穷之家,经岁淡食,额外办盐,卖将谁售。所谓富庶者,不过城郭商贾与舶船交易者数家而已。灶户盐丁,十逃三四,官吏畏罪,止将见存人户,勒令带煎。又有大可虑者,本道密迩蛮獠,民俗顽恶,诚恐有司责办太严,敛怨生事,所系非轻。如蒙捐此微利,以示大信,疲民幸甚。”具呈中书省,送户部定拟,自元统三年为始,广东提举司所办余盐,量减五千引。十月初九日,中书省以所拟奏闻,得旨从之。 广海之盐:至元五年三月,湖广行省咨中书省云:“广海盐课提举司额盐三万五千一百六十五引,余盐一万五千引。近因黎贼为害,民不聊生,正额积亏四万余引,卧收在库。若复添办余盐,困苦未苏,恐致不安。事关利害,如蒙怜悯,闻奏除免,庶期元额可办,不致遗患边民。”户部议云:“上项余盐,若全恢办,缘非元额,兼以本司僻在海隅,所辖灶民,累遭劫掠,死亡逃窜,民物凋弊,拟于一万五千引内,量减五千引,以舒民力。”中书以所拟奏闻,得旨从之。 四川之盐:元统三年,四川行省据盐茶转运使司申:“至顺四年,中书坐到添办余盐一万引外,又带办两浙运司五千引,与正额盐通行煎办,已后支用不阙,再行议拟。卑司为各场别无煎出余盐,不免勒令灶户承认规划,幸已足备。以后年分,若不申覆,诚恐灶户逃窜,有妨正课。如蒙怜悯,备咨中书省,于所办余盐一万引内,量减带办两浙之数。”又准分司运官所言云:“四川盐井,俱在万山之间,比之腹里、两淮,优苦不同,又行带办余盐,灶民由此而疲矣。”行省咨呈中书省,上奏得旨,权以带办余盐五千引倚阁之。 茶法 至元二年,江西、湖广两行省具以茶运司同知万家闾所言添印茶由事,咨呈中书省云:“本司岁办额课二十八万九千二百余锭,除门摊批验钞外,数内茶引一百万张,每引十二两五钱,共为钞二十五万锭。末茶自有官印筒袋关防,其零斤草茶由帖,每年印造一千三百八万五千二百八十九斤,该钞二万九千八十余锭。茶引一张,照茶九十斤,客商兴贩。其小民买食及江南产茶去处零斤采卖,皆须由帖为照。春首发卖茶由,至于夏秋,茶由尽绝,民间阙用。以此考之,茶由数少课轻,便于民用而不敷,茶引课重数多,止于商旅兴贩,年终尚有停闲未卖者。每岁合印茶由,以十分为率,量添二分,计二百六十一万七千五十八斤。算依引目内官茶,每斤收钞一钱三分八厘八毫八丝,计增钞七千二百六十九锭七两,比验减去引目二万九千七十六张,庶几引不停闲,茶无私积。中书户部定拟,江西茶运司岁办公据十万道,引一百万,计钞二十八万九千二百余锭。茶引便于商贩,而山场小民全凭茶由为照,岁办茶由一千三百八万五千二百八十九斤,每斤一钱一分一厘一毫二丝,计钞五千八百一十六锭七两四钱一分,减引二万三千二百六十四张。茶引一张,造茶九十斤,纳官课十二两五钱。如于茶由量添二分,计二百六十一万七千五十八斤,每斤添收钞一钱三分八厘八毫八丝,计钞七千二百六十九锭七两,积出余零钞数,官课无亏,而便于民用。”合准本省所拟,具呈中书省,移咨行省,如所拟行之。 至正二年,李宏陈言内一节,言江州茶司据引不便事云:“榷茶之制,古所未有,自唐以来,其法始备。国朝既于江州设立榷茶都转运司,仍于各路出茶之地设立提举司七处,专任散据卖引,规办国课,莫敢谁何。每至十二月初,差人勾集各处提举司官吏,关领次年据引。及其到司,旬月之间,司官不能偕聚。吏贴需求,各满所欲,方能给付据引。此时春月已过。及还本司,方欲点对给散,又有分司官吏,到各处验户散据卖引。每引十张,除正纳官课一百二十五两外,又取要中统钞二十五两,名为搭头事例钱,以为分司官吏馈饣尽之资。提举司虽以榷茶为名,其实不能专散据卖引之任,不过为运司官吏营办资财而已。上行下效,势所必然。提举司既见分司官吏所为若是,亦复仿效迁延。及茶户得据还家,已及五六月矣。中间又存留茶引二三千本,以茶户消乏为名,转卖与新兴之户。每据又多取中统钞二十五两,上下分派,各为己私。不知此等之钱,自何而出,其为茶户之苦,有不可言。至如得据在手,碾磨方兴,吏卒踵门,催并初限。不知茶未发卖,何从得钱?间有充裕之家,必须别行措办。其力薄者,例被拘监,无非典鬻家私,以应官限。及终限不能足备,上司紧并,重复勾追,非法苦楚。此皆由运司给引之迟,分司苛取之过。茶户本图求利,反受其害,日见消乏逃亡,情实堪悯。今若申明旧制,每岁正月,须要运司尽将据引给付提举司,随时派散,无得停留在库,多收分例,妨误造茶时月;如有过期,别行定罪。仍不许运司似前分司自行散卖据引,违者从肃政廉访司依例纠治。如此,庶茶司少革贪黩之风,茶户免损乏之害。”中书省以其言送户部定拟,复移咨江西行省,委官与茶运司讲究,如果便益,如所言行之。2023-07-30 05:28:221
榷茶的意思榷茶的意思是什么
榷茶的词语解释是:官府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卖的措施。榷茶的词语解释是:官府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卖的措施。拼音是:quèchá。结构是:榷(左右结构)茶(上下结构)。注音是:ㄑㄩㄝ_ㄔㄚ_。榷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官府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卖的措施。宋高承《事物纪原·治理政体·榷茶》:“起于唐建中正元(贞元)之间。参阅《宋史·食货志下》。引赵赞、张滂建议,税其什一。一云德宗正元八年,张滂奏收茶税一云穆宗时王涯始榷茶。”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宋太宗时,实行‘榷茶"法,由博买务强行收购。大批‘采茶货卖,以充衣食"的茶农因而失业。”二、国语词典自唐朝以后,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专卖措施。见《新唐书.卷五四.食货志四》。三、网络解释榷茶中国唐代以后各代所实行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榷茶起始于唐。《旧唐书·穆宗本纪》载,长庆元年(821),“加茶榷(茶叶专卖税),旧额百文,更加五十文”。表明此时中国某些地区或已开始榷茶。文宗太和九年(835)十月,王涯为相,极言“榷茶之利”,乃置榷茶使,征购民间茶园,规定茶的生产贸易,全部由官府经营。结果民怨沸,推行不久,因王涯被诛而废止。关于榷茶的诗句犹恐傍人议榷茶榷茶独喜焚明诏我脱富池榷茶责关于榷茶的成语清茶淡饭残茶剩饭茶余饭饱扬榷古今如花如茶端茶送客榷酒征茶对花啜茶浪酒闲茶三茶六饭关于榷茶的词语端茶送客酒后茶余榷酒征茶扬榷古今三茶六饭残茶剩饭浪酒闲茶三茶六礼清茶淡饭茶饭无心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榷茶的详细信息2023-07-30 05:28:461
榷茶的词语榷茶的词语是什么
榷茶的词语有:端茶送客,残茶剩饭,茶饭无心。榷茶的词语有:三茶六饭,榷酒征茶,清茶淡饭。2:注音是、ㄑㄩㄝ_ㄔㄚ_。3:拼音是、quèchá。4:结构是、榷(左右结构)茶(上下结构)。榷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官府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卖的措施。二、引证解释⒈官府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卖的措施。宋高承《事物纪原·治理政体·榷茶》:“起于唐建中正元(贞元)之间。参阅《宋史·食货志下》。引赵赞、张滂建议,税其什一。一云德宗正元八年,张滂奏收茶税一云穆宗时王涯始榷茶。”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宋太宗时,实行‘榷茶"法,由博买务强行收购。大批‘采茶货卖,以充衣食"的茶农因而失业。”三、国语词典自唐朝以后,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专卖措施。见《新唐书.卷五四.食货志四》。四、网络解释榷茶中国唐代以后各代所实行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榷茶起始于唐。《旧唐书·穆宗本纪》载,长庆元年(821),“加茶榷(茶叶专卖税),旧额百文,更加五十文”。表明此时中国某些地区或已开始榷茶。文宗太和九年(835)十月,王涯为相,极言“榷茶之利”,乃置榷茶使,征购民间茶园,规定茶的生产贸易,全部由官府经营。结果民怨沸,推行不久,因王涯被诛而废止。关于榷茶的诗句强颜榷茶课犹恐傍人议榷茶榷茶独喜焚明诏关于榷茶的成语三茶六饭榷酒征茶清茶淡饭茶余饭饱茶饭无心对花啜茶扬榷古今浪酒闲茶端茶送客如花如茶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榷茶的详细信息2023-07-30 05:28:531
榷茶的网络解释榷茶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榷茶的网络解释是:榷茶中国唐代以后各代所实行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榷茶起始于唐。《旧唐书·穆宗本纪》载,长庆元年(821),“加茶榷(茶叶专卖税),旧额百文,更加五十文”。表明此时中国某些地区或已开始榷茶。文宗太和九年(835)十月,王涯为相,极言“榷茶之利”,乃置榷茶使,征购民间茶园,规定茶的生产贸易,全部由官府经营。结果民怨沸,推行不久,因王涯被诛而废止。榷茶的网络解释是:榷茶中国唐代以后各代所实行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榷茶起始于唐。《旧唐书·穆宗本纪》载,长庆元年(821),“加茶榷(茶叶专卖税),旧额百文,更加五十文”。表明此时中国某些地区或已开始榷茶。文宗太和九年(835)十月,王涯为相,极言“榷茶之利”,乃置榷茶使,征购民间茶园,规定茶的生产贸易,全部由官府经营。结果民怨沸,推行不久,因王涯被诛而废止。结构是:榷(左右结构)茶(上下结构)。注音是:ㄑㄩㄝ_ㄔㄚ_。拼音是:quèchá。榷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官府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卖的措施。二、引证解释⒈官府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卖的措施。宋高承《事物纪原·治理政体·榷茶》:“起于唐建中正元(贞元)之间。参阅《宋史·食货志下》。引赵赞、张滂建议,税其什一。一云德宗正元八年,张滂奏收茶税一云穆宗时王涯始榷茶。”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宋太宗时,实行‘榷茶"法,由博买务强行收购。大批‘采茶货卖,以充衣食"的茶农因而失业。”三、国语词典自唐朝以后,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专卖措施。见《新唐书.卷五四.食货志四》。关于榷茶的诗句犹恐傍人议榷茶榷茶独喜焚明诏我脱富池榷茶责关于榷茶的成语茶余饭饱残茶剩饭茶饭无心三茶六饭榷酒征茶如花如茶对花啜茶浪酒闲茶清茶淡饭扬榷古今关于榷茶的词语三茶六礼残茶剩饭酒后茶馀榷酒征茶三茶六饭端茶送客浪酒闲茶茶饭无心清茶淡饭茶余饭饱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榷茶的详细信息2023-07-30 05:28:591
榷茶的介绍
中国唐代以后各代所实行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榷茶起始于唐。《旧唐书·穆宗本纪》载,长庆元年(821),“加茶榷(茶叶专卖税),旧额百文,更加五十文”。表明此时中国某些地区或已开始榷茶。文宗太和九年(835)十月,王涯为相,极言“榷茶之利”,乃置榷茶使,征购民间茶园,规定茶的生产贸易,全部由官府经营。结果民怨沸,推行不久,因王涯被诛而废止。2023-07-30 05:29:061
古代的茶税和榷茶最初始于哪个朝代
茶税时 间唐德宗建中元年宋 初实行榷茶制2023-07-30 05:29:192
榷茶的始于唐代
唐王朝茶叶生产大发展,物资丰富,商人业茶可以致富,而国家又出现了财政危机,因而效法禁榷制度。宰相赵赞建议税天下茶,十取其一。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张滂创立税茶法,形成定制。“(太和九年十月乙亥),王涯献榷茶之利,乃以涯为榷茶使,茶之有榷,自涯始也。”到武宗时期“禁民私卖”,榷茶形成制度。2023-07-30 05:29:261
榷茶使的意思榷茶使的意思是什么
榷茶使的词语解释是:唐代职官名。榷茶使的词语解释是:唐代职官名。拼音是:quècháshǐ。结构是:榷(左右结构)茶(上下结构)使(左右结构)。榷茶使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关于榷茶使的成语浪酒闲茶榷酒征茶端茶送客扬榷古今茶饭无心清茶淡饭关于榷茶使的词语扬榷古今茶饭无心酒后茶馀榷酒征茶浪酒闲茶酒后茶余清茶淡饭三茶六礼端茶送客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榷茶使的详细信息2023-07-30 05:29:391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掌管茶叶的衙门叫什么
明察秋毫 明镜高悬 光明2023-07-30 05:29:482
榷茗的引证解释 榷茗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榷茗的引证解释是:⒈犹榷茶。参见“榷茶”。引唐白居易《昆明春水满》诗:“吴兴山中罢榷茗,鄱阳坑里休封银。天涯地角无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 榷茗的引证解释是:⒈犹榷茶。参见“榷茶”。引唐白居易《昆明春水满》诗:“吴兴山中罢榷茗,鄱阳坑里休封银。天涯地角无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 结构是:榷(左右结构)茗(上下结构)。 拼音是:què míng。 注音是:ㄑㄩㄝ_ㄇ一ㄥ_。榷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犹榷茶。二、网络解释榷茗榷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uèmíng,是指榷茶。关于榷茗的成语不期而然长夜漫漫仓皇出逃不名一钱杯茗之敬扬榷古今参差不齐不齿于人伯道无儿榷酒征茶关于榷茗的词语草庐三顾榷酒征茶伯道无儿不齿于人仓皇出逃不为已甚扬榷古今不期而然沉博绝丽不名一钱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榷茗的详细信息2023-07-30 05:30:061
客寓即事原文_翻译及赏析
树头梅豆小,水际荻茅鲜。老客携名酒,顽胥纳俸钱。喜寻临晚兴,恨入惜春联。不似西湖乐,东风荡画船。——宋代·董嗣杲《客寓即事》 客寓即事 树头梅豆小,水际荻茅鲜。 老客携名酒,顽胥纳俸钱。 喜寻临晚兴,恨入惜春联。 不似西湖乐,东风荡画船。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 负得刘王侍女称,何年钟作冢魂英。月娥暗吐温柔态,海国元标悉茗名。翠髻云鬟争点缀,风香露屑斗轻盈。分明削就梅花雪,谁在瑶台醉月明。——宋代·董嗣杲《素馨花》 素馨花 负得刘王侍女称,何年钟作冢魂英。 月娥暗吐温柔态,海国元标悉茗名。 翠髻云鬟争点缀,风香露屑斗轻盈。 分明削就梅花雪,谁在瑶台醉月明。绝涧移来近市园,又还移入卖花分。体蟠一簇皆心匝,肤裂千梢尚手痕。试问低回随俗态,何如峭直抱孤根。岁寒风节应无恙,鲁兀须知自有尊。——宋代·杜范《和花翁盆梅》 和花翁盆梅 绝涧移来近市园,又还移入卖花分。 体蟠一簇皆心匝,肤裂千梢尚手痕。 试问低回随俗态,何如峭直抱孤根。 岁寒风节应无恙,鲁兀须知自有尊。几年题笔决文围,妙手元堪补衮衣。不讦不谀持正大,能经能济洞几微。天高且作茶星现,地迥行亲海月辉。万岁池塘神兴逸,总教西子赋东归。——宋代·度正《上茶使赵伯川》 上茶使赵伯川 几年题笔决文围,妙手元堪补衮衣。 不讦不谀持正大,能经能济洞几微。 天高且作茶星现,地迥行亲海月辉。 万岁池塘神兴逸,总教西子赋东归。2023-07-30 05:30:121
赵开的人物生涯
宣和初,除礼制局校正检阅官。数月局罢,出知鄢陵县。七年,除讲议司检详官。开善心计,自检详罢,除成都路转运判官,遂奏罢宣和六年所增上供认额纲布十万匹,减绵州下户支移利州水脚钱十分之三,又减蒲江六井元符至宣和所增盐额,列其次第,谓之“鼠尾帐”,揭示乡户岁时所当输折科等实数,俾人人具晓,乡胥不得隐匿窜寄。尝言:“财利之源当出于一,祖宗朝天下财计尽归三司,诸道利源各归漕计,故官省事理。并废以还,漕司则利害可以参究,而无牵掣窒碍之患矣。”因指陈榷茶、买马五害,大略谓:“黎州买马,嘉祐岁额才二千一百余。自置司榷茶,岁额四千,且获马兵逾千人,犹不足用,多费衣粮,为一害。嘉祐以银绢博马,价皆有定。今长吏旁缘为奸,不时归货,以空券给夷人,使待资次,夷人怨恨,必生边患,为二害。初置司榷茶,借本钱于转运司五十二万缗,于常平司二十余万缗。自熙宁至今几六十年,旧所借不偿一文,而岁借乃准初数,为三害。榷茶之初,预表茶户本钱,寻于数外更增和买,或遂抑预表钱充和买,茶户坐是破产,而官买岁增。茶日滥杂,官茶既不堪食,则私贩公行,刑不能禁,为四害。承平时,蜀茶之入秦者十几八九,犹患积压难售。今关、陇悉遭焚荡,仍拘旧额,竟何所用?茶兵官吏坐縻衣粮,未免科配州县,为五害。请依嘉祐故事,尽罢榷茶,仍令转运司买马,即五害并去,而边患不生。如谓榷茶未可遽罢,亦宜并归转运司,痛减额以苏茶户,轻立价以惠茶商,如此则私贩必衰,盗贼消弭,本钱既常在,而息钱自足。”朝廷是其言,即擢开都大提举川、陕茶马事,使推行之。时建炎二年也。于是大更茶马之法,官买官卖茶并罢,参酌政和二年东京都茶务所创条约,印给茶引,使茶商执引与茶户自相贸易。改成都旧买卖茶场为合同场买引所,仍于合同场置茶市,交易者必由市,引与茶必相随。茶户十或十五共为一保,并籍定茶铺姓名,互察影带贩鬻者。凡买茶引,每一斤春为钱七十,夏五十,旧所输市例头子钱并依旧。茶所过每一斤征一钱,住征一钱半。其合同场监官除验引、秤茶、封记、发放外,无得干预茶商、茶户交易事。旧制买马及三千匹者转一官,比但以所买数推赏,往往有一任转数官者。开奏:“请推赏必以马到京实收数为格,或死于道,黜降有差。”比及四年冬,茶引收息至一百七十余万缗,买马乃逾二万匹。张浚以知枢密院宣抚川蜀,素知开善理财,即承制以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开见浚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稍存赢余,而贪猾认为己有,互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于是大变酒法,自成都始。先罢公使卖供给酒,即旧扑买坊场所置隔槽,设官主之,曲与酿具官悉自买,听酿户各以米赴官场自酿,凡一石米输三千,并头子杂用等二十二。其酿之多寡,惟钱是视,不限数也。明年,遂遍四路行其法。又法成都府法,于秦州置钱引务,兴州鼓铸铜钱,官卖银绢,听民以钱引或铜钱买之。凡民钱当入官者,并听用引折纳,官支出亦如之。民私用引为市,于一千并五百上许从便增高其直,惟不得减削。法既流通,民以为便。初,钱引两料通行才二百五十万有奇,至是添印至四千一百九十余万,人亦不厌其多,价亦不削。宣司获伪引三十万,盗五十人,浚欲从有司议当以死,开白浚曰:“相君误矣。使引伪,加宣抚使印其上即为真。黥其徒使治币,是相君一日获三十万之钱,而起五十人之死也。”浚称善,悉如开言。最后又变盐法,其法实视大观东南、东北盐钞条约,置合同场盐市,与茶法大抵相类。盐引每一斤纳钱二十五,土产税有增添等共纳九钱四分,所过每斤征钱七分,住征一钱五分,若以钱引折纳,别输称提勘合钱共六十。初变榷法,怨詈四起,至是开复议更盐法,言者遂奏其不便,乞罢之以安远民,且曰:“如谓大臣建请,务全事体,必须更制,即乞札与张浚照会。”诏以其章示浚,浚不为变。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吴玠为四川宣抚副使,专治战守,于财计盈虚未尝问,惟一切以军期趣办,与开异趣。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开亦自劾老惫,丐去。朝廷未许,乃特置四川安抚制置大使之名,命席益为之。益前执政,诏位宣抚司上,朝论恐未安,仍诏张浚视师荆、襄、川、陕。六年,罢绵州宣抚司,玠仍以宣抚治兵事,军马听玠移拨,钱物则委开拘收。寻除开徽猷阁待制,加玠两镇节钺。复降旨,都转运使不当与四路漕臣同系衔,成都、潼川两路漕臣与都转运使坐应副军支钱物愆期,各贬二秩。朝廷故抑扬之,使之交解间隙、趣办饷馈也。而开复与席益不和,抗疏乞将旧来宣抚司年计应副军期,不许他司分擘支用。又指陈宣抚司截都漕运司钱,就果、阆籴米非是。又言应副吴玠军须,绍兴四年总为钱一千九百五十五万七千余缗,五年视四年又增四百二十万五千余缗。蜀今公私俱困,四向无所取给,事属危急,实甚可忧,气许以茶马司奏计诣阙下,尽所欲言。朝廷既知开与玠及席益有隙,乃诏开赴行在,以李迨代之。会疾作不行,提举江州太平观。七年,复右文殿修撰、都大主管川陕茶马。开已病,累疏丐去,诏从所乞,提举太平观。十一年卒。2023-07-30 05:30:191
王安石是怎么解决茶叶问题的?
嘉祐3年(1058年)春,王安石调任江南东路提典弄狱,到任后,王安石发现现行的榷茶法存在着严重弊端:官卖的茶叶,质劣且贵。因而他上疏仁宗,请求罢榷茶法,改为商人运销、官府抽税的办法,这样可使民间得到好茶和贱茶。此法经实施,收效非常好。2023-07-30 05:30:331
国榷是什么意思
榷茶的解释官府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卖的 措施 。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治理政体·榷茶》 :“起于 唐 建中 正元 ( 贞元 ) 之间 。 赵赞 、 张滂 建议 ,税其什一。一云 德宗 正元 八年, 张滂 奏收茶税……一云 穆宗 时 王涯 始榷茶。” 范 文澜 蔡美彪 等 《 中国 通史》 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宋太宗 时,实行‘榷茶"法,由博买务强行收购。大批‘采茶货卖,以充衣食"的茶农因而失业。”参阅 《宋史·食货志下》 。 词语分解 榷的解释 榷 è 渡水的横木。 专卖:榷货。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榷税(专卖业的税)。 商讨 : 商榷 。 部首 :木; 茶的解释 茶 á 常绿灌木,叶长椭 圆形 ,有锯齿,经加工制为饮料,就是茶叶; 秋末 开花,白色; 种子 可榨油;木质致密,供雕刻用:茶树。茶农。 特指“茶叶”:绿茶。红茶。花茶。沱茶。龙井茶。乌龙茶。 用茶叶沏成的饮料:2023-07-30 05:30:401
宋代"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是什么官
提举茶盐公事,宋代职官名,仅在北宋末、南宋初短期存在。崇宁元年,蔡京恢复榷茶以来,常平、茶、盐三司分合无常,政和二年至宣和七年,实行钞引茶盐法,各路置“提举盐香茶矾事司”,主官称“提举盐香茶矾事”,简称“提举”、“提盐”、“盐香”、“盐香茶”、“茶盐”等,其官名十分混乱。宣和七年二月,诏令改“提举盐香茶矾事”为“提举茶盐公事”。南宋绍兴五年,诏令常平司并入茶盐司。绍兴十五年,规范其主官名为“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其管理单位名称为:提举常平茶盐司“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就是“提举常平茶盐司”的主管。这个司,分为2-3部分,分别为管理平常税收、管理茶叶税收、管理盐业税收(或盐茶一起管理)。这个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福建路(现在的福建省)税务主管。2023-07-30 05:30:491
岑参小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 岑参小传翻译求详细 岑参(715—770年),南阳新野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其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天宝八年(749年),岑参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三年后回长安。天宝十三年(754年),又作安西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之乱后,至德二年(757年)回朝后,由杜甫等人推荐任右补阙等官职。大历元年(766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 岑参生活在唐代盛期,但不愿以文章换取功名,而向往到边塞去建功立业,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他的许多优秀诗篇就是这时创作的。他不愧为盛唐时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岑参的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和《天山雪歌》等名诗。诗歌题材广泛,其中边塞诗数量很多,且质量很高。有《岑嘉州诗》传世,《全唐诗》中收录其诗400余首。今人有《岑参诗校注》等。 2. 李长吉小传阅读答案 李贺小传(李长吉小传) 作者:李商隐 原文: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上弥下女)(mí)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火孛)(火孛)(bóbó)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译文: 京兆杜牧替李长吉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很是详尽,这就是世上流传的。长吉的姐姐嫁姓王的,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详尽。 李长吉为人纤瘦,双眉相连,长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被昌黎韩愈知道。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最为密切,长吉每天都与他们一同出游。从没有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常常骑着驴子,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古旧破烂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取囊中所有,见所写很多,就怨怒地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吗?”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从婢女那里取出书, 研墨拿纸补成完整的诗,投入其他囊中。不是大醉及吊丧的日子全都如此,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扬敬之等随时来从囊中取出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偶有诗作,随意丢弃,放在沈子明家的仅是所剩下的四卷罢了。 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骑着红色的有角的龙,拿着一块木片,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前去。”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立即召你为楼写记。天上的差事很快乐,不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卧室的窗子里,有烟气向上冒,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长吉的姐姐是不会编造出长吉这些事来的,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唉,碧蓝幽深的天啊,是那样的高,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天的高远,帝的尊严,也应该有人的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噫,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奇才,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27岁,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奇才,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人们反到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3. 吴承恩小传文言文翻译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 他除勤奋好学外,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或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移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 4. 《文言文传记阅读孙长卿附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天禧中,巽守雍,命随所取浮图像入见。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 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 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 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 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 “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 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历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 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 ”议者谓楚水多风波,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 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 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 ”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改陕西都转运使。 逾年,知庆州。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长卿凿百井,皆及泉。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 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加集贤院学士、河东都转运使,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留再任。 明年,卒,年六十六。 长卿无文学,而长于政事,为能臣。 性洁廉,不以一毫取诸人。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 既没,诏中使护其丧归葬。 (节选自《宋史u2022列传第九十》)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宗方权听天下事 听:听凭。 B.推首恶一人诛之 推:审问。 C.自淮趣高邮 趣:通向。 D.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 征:赋税。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长卿“长于政事”的一组是(3分) .①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②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③岁漕米至八百万 ④凿百井,皆及泉⑤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 ⑥定州当得因利八十万,悉归之公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长卿善于处理突发事件。 他担任河南府通判时,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城中哗然。为稳定军心,孙长卿赶去安抚士兵,斩杀首恶,并夜宿军营,终使众人心安。 B.孙长卿断案如神。在他担任和州知州时,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的弟弟,孙长卿察觉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了他两个问题,就断定是他杀了弟弟。 经审问,此人认了罪。C.孙长卿敢于直言。 朝廷要开放茶禁,召其商议。孙长卿认为当初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西北边事购买军粮,而今开放茶禁所得不足补助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会使国用损耗,所以拒绝执行。 D.孙长卿关心民生疾苦。 泥阳的罗川、马岭一带,山上有一条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 孙长卿寻访到一条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辟为一条通途。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官,辞以母疾。 (2)州据险高,患无水,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18分)瓶庵小传魏禧吴门枫江之 【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C【小题4】于是去 /倡建始祖祠 /修五世以上墓 /拜故旧之陇而酹之 /不令其子孙知【小题5】(1)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2)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 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 【答案解析】【小题1】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才德”【小题2】①②都是用。 A项:①结构助词;②动词。到。 B项:①代词,他的②语气副词,表反问。D项: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转折“却”【小题3】是有人借魏忠贤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而不是魏忠贤自己“仗势压人”【小题4】略【小题5】(1) “是”、“安”,倒装句式,各1分。 共3分(2) “如己出”、“孝友”,语意连贯,各1分。共3分古文翻译苏州枫江市集中,住着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瓶庵”。 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停止了学业,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 所以,讲德行的读书人都认为瓶庵有才德。别人遇到急迫患难的事,他总是喜欢帮助人家。 瓶庵曾经雇下一只小船,他问船夫:“船钱多少? ”对方回答说多少多少钱,瓶庵听了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 ”就增加了船钱。 所以,背负肩挑做买卖的小贩也说瓶庵是道德高尚的长者。 苏州高风亮节之士徐枋,生活困难,瓶庵常赠送周济他,徐枋也不拒绝。瓶庵六十岁那年,家里人要请客摆酒为他作寿,瓶庵说:“我将回故乡去,拿这笔钱做修整祖宗祠堂坟墓的费用吧。 我六十岁了,容易患病,不趁这个机会去拜一拜先人的墓地,更待何时呢? ”于是离开苏州,回乡倡议修建了始祖的祠堂,修整了五世以上先辈的坟墓,拜望了已故亲友的墓园并洒酒祭奠,但不让自己的子孙们知道。 办完事,他带病勉力游览了黄山,然后返回家中。 邻居间发生了纠纷,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是非,连市井无赖或不讲道理的士兵都听他的话。有人说:“瓶庵的父亲到扬州寄居时,正赶上反逆的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有人借他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先生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一度处境很危险,后来总算平安无事。 ”瓶庵很有父亲的风格,他的父亲曾割下大腿肉为父治病,瓶庵的父亲生病了,他也割下大腿肉为自己的父亲治病。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 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所以无论远近的人士来到苏州,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 6. 郭仍小传文言文翻译 《郭伋传》 伋jí,古人名用字,善思,思考敏捷,又可以做姓氏。 原文: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译文: 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您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 摘自《百度·》2023-07-30 05:30:561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九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2)
太和七年,罢邠宁行军司马,入京师。御史李款阁内弹之曰:"郑注内通敕使,外结朝官,两地往来,卜射财货,昼伏夜动,干窃化权。人不敢言,道路以目。请付法司。"旬日内,谏章十数,文宗不纳。寻授注通王府司马,充右神策判官,中外骇叹。八年九月,注进药方一卷,令守澄召注对浴堂门,赐锦彩。召对之夕,彗出东方,长三尺,光耀甚紧。其年十二月,拜太仆卿、兼御史大夫。 注起第善和里,通于永巷,长廊复壁。日聚京师轻薄子弟、方镇将吏,以招权利。间日入禁军,与守澄款密,语必移时,或通夕不寐。李训既附注以进,承间入谒;而轻浮躁进者,盈于注门。九年八月,迁工部尚书,充翰林侍讲学士。召自九仙门,帝面赐告身。时李训已在禁庭,二人相洽,日侍君侧,讲贯太平之术,以为朝夕可致升平。两奸合从,天子益惑其说。是时,训、注之权,赫于天下。既得行其志,生平恩仇,丝毫必报。因杨虞卿之狱,挟忌李宗闵、李德裕,心所恶者,目为二人之党。朝士相继斥逐,班列为之一空,人人惴栗,若崩厥角。帝微知之,下诏慰谕,人情稍安。 训、注天资狂妄,偷合苟容,至于经略谋猷,无可称者。初浴堂召对,上访以富人之术,乃以榷茶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直分,命使者主之。帝惑其言,乃命王涯兼榷茶使。又言秦中有灾,宜兴工役以禳之。文宗能诗,尝吟杜甫《江头篇》云:"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始知天宝已前,环曲江四岸,有楼台行宫廨署,心切慕之。既得注言,即命左右神策军差人淘曲江、昆明二池,仍许公卿士大夫之家于江头立亭馆,以时追赏。时两军造紫云楼、彩霞亭,内出楼额以赐之。注言无不从,皆此类也。 九月,检校尚书左仆射、凤翔尹、凤翔节度使。盖与李训谋事有期,欲中外协势。十一月,注闻训事发,自凤翔率亲兵五百余人赴阙。至扶风,闻训败,乃还。监军使张仲清已得密诏,迎而劳之,召至监军府议事。注倚兵卫即赴之,仲清已伏兵幕下。注方坐,伏兵发,斩注,传首京师,部下溃散。注家属屠灭,靡有孑遗。初未获注,京师忧恐。至是,人人相庆。 注两目不能远视,自言有金丹之术,可去痿弱重膇之疾。始李愬自云得效,乃移之守澄,亦神其事。由是中官视注皆怜之,卒以是售其狂谋。而守澄自贻其患,复致衣冠涂地,岂一时之沴气欤?既籍没其家财,得绢一百万匹,他货称是。 王涯,字广津,太原人。父晃。涯,贞元八年进士擢第,登宏辞科。释褐蓝田尉。贞元二年十一月,召充翰林学士,拜右拾遗、左补阙、起居舍人,皆充内职。元和三年,为宰相李吉甫所怒,罢学士,守都官员外郎,再贬虢州司马。五年,入为吏部员外。七年,改兵部员外郎、知制诰。九年八月,正拜舍人。十年,转工部侍郎、知制诰,加通议大夫、清源县开国男,学士如故。十一年十二月,加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十三年八月,罢相,守兵部侍郎,寻迁吏部。 穆宗即位,以检校礼部尚书、梓州刺名、剑南东川节度使。其年十一月,吐蕃南北倚角入寇,西北边骚动,诏两川兵拒之。时蕃军逼雅州,涯上疏曰:"臣当道出军,径入贼腹有两路:一路从龙州清川镇入蕃界,径抵故松州城,是吐蕃旧置节度之所;一路从绵州威蕃栅入蕃界,径抵栖鸡城,皆吐蕃险要之地。"又曰:"臣伏见方今天下无犬吠之警,海内同覆盂之安。每蕃戎一警,则中外咸震,致陛下有旰食轸怀之忧,斯乃臣等居大官、受重寄者之深责也。虽承诏发卒,心驰寇廷,期于为国讨除,使戎人芟剪。昼夜思忖,何补涓毫?所以凄凄愚心,愿陈万一。臣观自古长策,昭然可征。在于实边兵,选良将,明斥候,广资储,杜其奸谋,险其走集,此立朝士大夫皆知,不独微臣知之也,只在举行之耳。然臣愚见所及,犹欲布露者,诚愿陛下不爱金帛之费,以钓北虏之心。临遣信臣,与之定约曰:犬戎悖乱负恩,为边鄙患者数矣,能制而服之者,唯在北蕃。如能发兵深入,杀若干人,取若干地,则受若干之赏。开怀以示之,厚利以啗之,所以劝耸要约者异于他日,则匈奴之锐,可得出矣。一战之后,西戎之力衰矣。"穆宗不能用其谋。 长庆元年,幽、镇复乱,王师征之,未闻克捷。涯在镇上书论用兵曰: 伏以幽、镇两州,悖乱天纪,迷亭育之厚德,肆豺虎之非心。囚系鼎臣,戕贼戎帅,毒流列郡,衅及宾僚。凡在有情,孰不扼腕?咸欲横戈荷戟,问罪贼廷。伏以国家文德诞敷,武功继立,远无不服,迩无不安。矧兹二方,敢逆天理?臣窃料诏书朝下,诸镇夕驱,以貔貅问罪之师,当猖狂失节之寇,倾山压卵,决海灌荧,势之相悬,不是过也。 但以常山、燕郡,虞、虢相依,一时兴师,恐费财力。且夫罪有轻重,事有后先,攻坚宜从易者。如闻范阳肇乱,出自一时,事非宿谋,情亦可验。镇州构祸,殊匪偶然,扇动属城,以兵拒境。如此则幽、蓟之众,可示宽刑;镇、冀之戎,必资先讨。况廷凑亹茸,不席父祖之恩;成德分离,人多迫胁之势。今以魏博思复雠之众,昭义愿尽敌之师,参之晋阳,辅以沧、易,掎角而进,易若建瓴,尽屠其城,然后北首燕路。在朝廷不为失信,于军势实得机宜。臣之愚忠,辄在于此。 臣又闻用兵若斗,先扼其喉。今瀛、莫、易、定,两贼之咽喉也,诚宜假之威柄,戍以重兵。俾其死生不相知,间谍无所入,而以大军先迫冀、赵,次下井陉,此百举百全之势也。臣受恩深至,无以上酬,轻冒陈闻,不胜战越。 洎涯疏至,卢士玫已为贼劫,陷瀛、莫州,凶势不可遏。俄而二凶俱宥之。 三年,入为御史大夫。敬宗即位,改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盐铁转运使,俄迁礼部尚书,充职。宝历二年,检校尚书左仆射、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就加检校司空。 太和三年正月,入为太常卿。文宗以乐府之音,郑卫太甚,欲闻古乐,命涯询于旧工,取开元时雅乐,选乐童按之,名曰《云韶乐》。乐曲成,涯与太常丞李廓、少府监庾承宪、押乐工献于黎园亭,帝按之于会昌殿。上悦,赐涯等锦彩。 四年正月,守吏部尚书、检校司空,复领盐铁转运使。其年九月,守左仆射,领使。奏李师道前据河南十二州,其兖、郓、淄、青、濮州界,旧有铜铁冶,每年额利百余万,自收复,未定税额,请复系盐铁司,依建中元年九月敕例制置,从之。2023-07-30 05:31:201
《宋史》卷一百八十四 志第一百三十七(4)
明年,改令磨户承岁课视酒户纳曲钱法。五年,复罢民户磨茶,官用水磨仍依元丰法,应缘茶事并隶都提举汴河堤岸司。大观元年,改以提举茶事司为名,寻命茶场、茶事通为一司。三年,复拨隶京城所,一用旧法。政和元年,京城所请商旅贩茶起引定入京住卖者,即许借江入汴,如元丰旧制;其借江入汴却指他路住卖者禁,已请引者并令赴京。二年,以课入不登,商贾留滞,诏以其事归尚书省。于是尚书省言:"水磨茶自元丰创立,止行于近畿,昨乃分配诸路,以故至弊,欲止行于京城,仍行通客贩,余路水磨并罢。"从之。四年,收息四百万贯有奇,比旧三倍,遂创月进。 高宗建炎初,于真州印钞,给卖东南茶盐。当是时,茶之产于东南者,浙东西、江东西、湖南北、福建、淮南、广东西,路十,州六十有六,县二百四十有二。霅川顾渚生石上者谓之紫笋,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建炎三年,置行在都茶场,罢合同场十有八,惟洪、江、兴国、潭、建各置场一,监官一。罢食茶小引,捕私茶法视捕私盐。二十一年,秦桧等始进《茶盐法》。先是,臣僚或因事建明,朝廷亦因时损益,至是审订成书,上之。 孝宗隆兴二年,淮东宣谕钱端礼言:"商贩长引茶,水路不许过高邮,陆路不许过天长。如愿往楚州及盱眙界,引贴输翻引钱十贯五百文;如又过淮北,贴输亦如之。"当是时,商贩自榷场转入虏中,其利至博,几禁虽严,而民之犯法者自若也。乾道二年,户部言:"商贩至淮北榷场折博,除输翻引钱,更输通货侩息钱十一缗五百文。"八年,减输翻引钱止七缗,通货侩见钱止八缗。淳熙二年,以长短茶引权以半依原引斤重钱数,分作四缗小引印给,而翻引贴输钱随小引输送。光宗绍熙初,漳州守臣朱熹奏除属邑科茶七千余缗。臣僚申明长短小引相兼,从人之便。户部言给卖小引,除金银、会子分数入输,余愿专以会子算请者听。 宁宗嘉泰四年,知隆兴府韩邈奏请:"隆兴府惟分宁县产茶,他县无茶,而豪民武断者乃请引,穷索一乡,使认茶租,非便。"于是禁非产茶县不许民擅认茶租。 建宁腊茶,北苑为第一,其最佳者曰社前,次曰火前,又曰雨前,所以供玉食,备赐予。太平兴国始置,大观以后制愈精,数愈多,胯式屡变,而品不一,岁贡片茶二十一万六千斤。建炎以来,叶浓、杨勍等相因为乱,园丁亡散,遂罢之。绍兴二年,蠲未起大龙凤茶一千七百二十八斤。五年,复减大龙凤及京铤之半。十二年,兴榷场,遂取腊茶为榷场本,凡胯、截、片、铤,不以高下多少,官尽榷之,申严私贩入海之禁。议者请鬻建茶于临安,移茶司事于建州买发。明年,以失陷引钱,复令通商。自是上供龙凤、京铤茶料,凡制作之费、篚笥之式,令漕司专之。 蜀茶之细者,其品视南方已下,惟广汉之赵坡,合州之水南,峨眉之白牙,雅安之蒙顶,土人亦珍之,但所产甚微,非江、建比也。旧无榷禁,熙宁间,始置提举司,收岁课三十万;至元丰中,累增至百万。建炎元年,成都转运判官赵开言榷茶、买马五害,请"用嘉祐故事尽罢榷茶,而令漕司买马。或未能然,亦当减额以苏园户,轻价以惠行商,如此则私贩衰而盗贼息。"遂以开同主管川、秦茶马。二年,开至成都,大更茶法,仿蔡京都茶场法,以引给茶商,即园户市茶,百斤为一大引,除其十勿算。置合同场以讥其出入,重私商之禁,为茶市以通交易。每斤引钱春七十、夏五十,市利头子钱不预焉。所过征一钱,所止一钱五分。自后引息钱至一百五万缗。至十七年,都大茶马韩球尽取园户加饶之茶为额,茶司岁收二百万,而买马之数不加多。 乾道末年,青羌作乱,茶司增长细马名色等钱岁三十万。淳熙六年以后,累减园户重额钱十六万,又减引息钱十六万。至绍熙初,杨辅为使,遂定为法。成都府、利州路二十三场,岁产茶二千一百二万斤,通博马物帛岁收钱二百四十九万三千余缗。朝廷岁以一百一十三万缗隶总领所赡军,然茶马司率多难之;乾道以后,岁拨止一二十万缗,至淳熙十年,遂以五十万缗为准。 自熙、丰以来,茶司官权出诸司之上。初,元丰开川、秦茶场,园户既输二税,又输土产;隆安县园户二税、土产兼输外,又催理茶课估钱;建炎元年立为额,至宁宗庆元初,始除之。六年,诏四川产茶处岁输经总制头子钱五千四十一道有奇,又科租钱三千一百四十道有奇。 宋初,经理蜀茶,置互市于原、渭、德顺三郡,以市蕃夷之马;熙宁间,又置场于熙河。南渡以来,文、黎、珍、叙、南平、长宁、阶、和凡八场,其间卢甘蕃马岁一至焉,洮州蕃马或一月或两月一至焉,叠州蕃马或半年或三月一至焉,皆良马也。其他诸蕃马多驽,大率皆以互市为利,宋朝曲示怀远之恩,亦以是羁縻之。绍兴二十四年,复黎州及雅州碉门灵犀砦易马场。乾道初,川、秦八场马额九千余匹,淳熙以来,为额万二千九百九十四匹,自后所市未尝及焉。2023-07-30 05:31:281
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一·洪福源
洪福源 洪福源,其先中国人,唐遣才子八人往教高丽,洪其一也。子孙世贵于三韩,名所居曰唐城。父大宣,以都领镇麟州,福源为神骑都领,因家焉。岁丙子,金源、契丹九万余众窜入高丽。丁丑九月,夺江东城池据之。戊寅冬十二月,太祖命哈赤吉、紥剌将兵追讨,大宣迎降,与哈赤吉等共击之,降其元帅赵冲。壬午冬十月,又遣着古与等十二人窥觇纳款虚实,还,遇害。辛卯秋九月,太宗命将撒里答讨之,福源率先附州县之民,与撒礼塔并力攻未附者,又与阿儿秃等进至王京。高丽王皞乃遣其弟怀安公请降,遂置王京及州县达鲁花赤七十二人以镇之,师还。壬辰夏六月,高丽复叛,杀所置达鲁花赤,悉驱国人入据江华岛,福源招集北界四十余城遗民以待。秋八月,太宗复遣撒礼塔将兵来讨,福源尽率所部合攻之,至王京处仁城,撒礼塔中流矢卒,其副帖哥引兵还,唯福源留屯。癸巳冬十月,高丽悉众来攻西京纽璘简介,屠其民,劫大宣以东。福源遂尽以所招集北界之众来归,处于辽阳、沈阳之间,帝嘉其忠。甲午夏五月,特赐金符,为管领归附高丽军民长官,仍令招讨本国未附人民。又降旨谕高丽之民,有执王〈酉及〉元构难之人来朝者,与洪福源同于东京居之,优加恩礼擢用,若大兵既加,拒者死,降者生,其降民令福源统之。 乙未,帝命唐古拔都儿与福源进讨,攻拔龙冈、咸从二县,凤、海、洞三州山城及慈州,又拔金山、归、信、昌、朔州。己亥春二月,入朝,赐以铠甲弓矢,及金织文段、金银器、金鞍勒等。乙巳,定宗命阿母罕将兵与福源共拔威州平虏城。辛亥,宪宗即位,改授虎符,仍为前后归附高丽军民长官。癸丑,从诸王耶虎攻禾山、东州、春州、三角山、杨根、天龙等城,拔之。甲寅,与紥剌台合兵攻光州、安城、忠州、玄凤、珍原、甲向、玉果等城,又拔之。戊午,福源遣其子茶丘从紥剌 *** 。会高丽族子王綧入质,阴欲并统本国归顺人民,谮福源于帝,遂见杀,年五十三。后赠嘉议大夫、沈阳侯,谥忠宪。子七人,俊奇、君祥最知名。 俊奇,小字茶丘,福源第二子也。幼从军,以骁勇受知,世祖尝以小字呼之。中统二年秋,茶丘雪父冤,世祖悯之,诏谕之曰:“汝父方加宠用,误絓刑章,故于已废之中,庸沛维新之泽。可就带元降虎符,袭父职,管领归附高丽军民总管。”至元六年,高丽权臣林衍叛。冬十一月,诏以其军三千从国王头辇哥讨平之,迁江华岛所有臣民,复归王京。十二月,帝命茶丘率兵往凤州等处,立屯田总管府。八年二月,入朝,赐钞百缗。林衍余党裴仲孙等,立高丽王禃亲属承化侯为王,引三别抄军据珍岛以叛。五月,茶丘奉旨,偕经略使欣都进兵讨之,破其军,杀承化侯,其党金通精率余众走耽罗。帝遣侍卫亲军千户王岑与茶丘议征取之策,茶丘表陈:“通精之党,多在王京,可使招之,招而不从,击之未晚。”从之。俄奉旨往罗州道监造战船,且招降耽罗。茶丘得通精之侄金永等七人,俾招之。通精不从,留金永,余尽杀之。十年,诏茶丘与欣都率兵渡海,击破耽罗,获通精,杀之,悉免其胁从者,高丽始平。 十一年,又命监造战船,经营日本国事。三月,授昭勇大将军、安抚使,高丽军民总管如故。己卯,命茶丘提点高丽农事。八月,授东征右副都元帅,与都元帅忽敦等领舟师二万,渡海征日本,拔对马、一岐、宜蛮等岛。十四年正月,授镇国上将军、东征都元帅,镇高丽。二月,率蒙古、高丽、女直、汉军,从丞相伯颜北征叛臣只鲁瓦歹等。四月,至脱剌河,猝与贼遇,茶丘突阵无前,伯颜以其勇闻,赐白金五十两、金鞍勒、弓矢。十七年,授龙虎卫上将军、征东行省右丞。十八年,与右丞欣都将舟师四万,由高丽金州合浦以进,时右丞范文虎等将兵十万,由庆元、定海等处渡海,期至日本一岐、平户等岛合兵登岸。兵未交,秋八月,风坏舟而还。十九年十月,命茶丘于平滦黑埚儿监造战船七百艘,以图后举。二十一年十一月,复授征东行省右丞。二十三年,命往江浙等处遣 *** 复业。 二十四年,乃颜叛,车驾亲征,赐以翎根甲、宝刀,命率高丽、女直、汉军扈从。猝遇乃颜骑兵万余,时茶丘兵不满三千,众有惧色。茶丘夜令军中,多裂裳帛为旗帜,断马尾为旄,掩映林木,张设疑兵,乃颜兵大惊,以为官兵大至,遂降。帝闻之,厚加旌赏。凯还,授辽阳等处行尚书省右丞。二十七年,以疾辞。叛王哈丹等窜入高丽,侵挠其国西京,距辽阳二千里皆骚动,中书省特起茶丘镇辽左,帝遣阇里台孛罗儿赐以金字圆符,命茶丘以便宜行事。二十八年,以疾卒,年四十八。子四人,长曰万。 君祥,小字双叔,福源第五子也。年十四,随兄茶丘见世祖于上京,帝悦,命刘秉忠相之,秉忠曰:“是儿目视不凡,后必以功名显,但当致力于学耳。”令选师儒诲之。至元三年,籍高丽民三百人为兵,令君祥统之。从秃花秃烈、伯颜等军,筑万寿山,复从开通州运河。帝亲谕之曰:“尔守志忠勤,朕所知也。”帝尝坐便殿,阅江南、海东舆地图,欲召知者询其险易纽璘简介,左丞相伯颜、枢密副使合达以君祥应旨,奏对详明,帝悦,酌以巨觥,顾谓伯颜曰:“是儿,远大器也。” 六年,林衍叛,从头辇哥征之。八年,戍河南。九年,掠淮西,破其大凹城。十年,从元帅孛鲁罕袭淮东之射阳湖,俘其男女牛马。十一年,入朝。帝命伯颜伐宋,朝议以宋之兵力多聚两淮,闻我欲渡江,彼必移师拒守,遂命右卫指挥使秃满歹率轻锐二万攻淮安,以牵制之,君祥以蒙古汉军都镇抚从行。后伯颜既渡江,帝命秃满歹还军萧县。时君祥奉使伯颜军中,宋黄州制置使陈奕降,其子知涟水军,伯颜遣三十骑往招之,因令君祥入奏,帝曰:“卿可急还,陈知府降,即偕来也。”及与俱入朝,宴劳甚厚。从元帅孛鲁罕攻清河,拔之。海州安抚丁顺约降,孛鲁罕令君祥以闻,时伯颜方朝上京,见君祥,甚喜,遂从南伐。伯颜克淮安,至扬州,分兵攻淮西。宋制置夏贵遣牛都统以书抵伯颜曰:“谚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愿勿废国力,攻夺边城。若行在归附,边城焉往。”伯颜遣君祥以牛都统入见,留三日,还军中。仍传旨谕伯颜曰:“事难遥度,宜临机审图之。”伯颜师次镇江,谍报有宋洪都统者,为都督府将,伯颜谓君祥曰:“汝同姓,可往招致也。”洪都统即欣然来见,君祥因厚遇之。师进,次临平山,距临安五十里,洪都统来报曰:“宋丞相陈宜中、殿帅张世杰皆已逃去,惟三宫未行,宜早定计,以活生民。”伯颜遂令洪都统护宋三宫,令君祥随之。宋降,升武略将军、中卫亲军千户。十五年,命佥江南民兵。还,升明威将军、中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十七年,进昭勇大将军。十九年,授枢密院判官。二十三年,转昭武大将军、同佥枢密院事。 二十四年,乃颜叛,从世祖亲征。每驻跸,君祥辄以兵车外环为营卫,布置严密,帝嘉之。凯还,加辅国上将军。类次车驾起居,为《东征录》。二十八年,授辽阳行省右丞,用枢密院留,复居旧职。俄加集贤大学士,依旧同佥枢密院事。议者欲自东南海口辛桥开河合滦河,运粮至上都,奉旨与中书右丞阿里相其利害,还,极言不便,罢之。复奉使高丽,还,改佥书枢密院事。 成宗即位,诏裁减久任官,知枢密院暗伯等奏:“君祥在枢密十六年,最为久者。”帝曰:“君祥始终一心,可勿迁也。”大德二年,诏使高丽,台臣劾君祥以他事,中道追回,已而事罢。三年,奉使江浙,问民间疾苦。使还,退居昌平之皇华山,绝口不论时事者五年。大德九年,擢司农,俄拜中书右丞。十年春,改江浙行省右丞。秋,改辽阳右丞,请于朝:宜新省治,增巡兵,设儒学提举官、都镇抚等员,以兴文化,修武备。事未成,会武宗即位,征为同知枢密院事,进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事,改辽阳行省平章政事,俄改商议行省事。至大二年卒。子迈,奉训大夫、同知开元总管府事。 万小字重喜。至元十三年,入宿卫。十八年,袭职,为怀远大将军、安抚使、高丽军民总管,仍佩父茶丘所佩虎符。二十四年,乃颜叛,率兵征之。六月,至撒里秃鲁之地,同都万户阇里铁木儿与乃颜将黄海战,大败之。又从世祖与塔不台战,又败之。是月,至乃颜之地,奉旨留蒙古、女直、汉军镇哈剌河。复选精骑扈驾,至失剌斡耳朵,从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儿讨乃颜。七月,至紥剌麻秃,与金家奴战,败之,追至蒙可山、那兀江等处,遂平金家奴、塔不台等。九月,师还。哈丹、八剌哈赤再叛,十月,重喜从诸王爱牙哈赤、平章塔出、都万户阇里铁木儿征之。十二月,次木骨不剌。时诸王脱欢、监司脱台以兵四千余人与其党战,稍却,重喜率骑兵援之,冒锋陷阵,大破其众。又从诸王乃蛮带、爱牙哈赤、平章薛阇干,与叛王兵战于兀术站,又战于黑龙江,又战于贴满哈处,皆败之。二十五年,重喜又从玉速帖木儿出师,五月,至贴列可,与哈丹秃鲁干战,获功。至木骨儿抄剌,又战。八月,至贵列河,重喜率兵先涉与战,胜之。十月,又从玉速帖木儿往征木八兰。十二月,与古土秃鲁干战,克之。二十七年六月,赐白金五十两、甲一袭。九月,至禅春,与哈丹秃鲁干战。二十八年二月,从平章薛阇干至高丽青州。五月,与哈丹战八日,又战,大败之。六月,班师,授昭勇大将军,佩三珠虎符,职如故。十月,薛阇干以重喜入朝,且以其功闻,帝嘉之,赐玉带一、白金五十两,授龙虎卫上将军、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二十九年,仍佩元降虎符,总管高丽、女直、汉军万户,兼安抚使、高丽军民总管。六月,改资德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右丞。大德十年,以其叔父君祥代之。十一年,武宗即位,重喜朝于上都。七月,复授辽阳行省右丞。至大二年,谪漳州,行至杭,遇赦而止。明年卒。子滋,袭爵。 郑鼎 郑鼎,泽州阳城人。幼孤,能自立,读书晓大义,不妄言笑。既长,勇力过人,尤善骑射。初为泽、潞、辽、沁千户。岁甲午,从塔海绀不征蜀,攻二里散关,屡立战功,还屯秦中。未几,宋将余侍郎烧绝栈道,以兵围兴元,鼎率众修复之,破宋兵,解兴元之围。乙巳,迁阳城县军民长官。庚戌,从宪宗征大理国,自六盘山经临洮,下西蕃诸城,抵雪山。山径盘屈,舍骑徒步,尝背负宪宗以行。敌据扼险要,鼎奋身力战,敌败北,帝壮之,赐马三匹。至金沙河,波涛汹涌,帝临水傍危石,立马观之。鼎谏曰:“此非圣躬所宜。”亲扶下马,帝嘉之。俄围大理,昼夜急攻,城陷,禽其主,大理平。师还,命鼎居后,道经吐蕃,全军而归。辛亥,入朝,帝问以时务,鼎敷对详明,帝嘉纳之,赐名曰也可拔都。己未,赐白金千两。从世祖南伐,攻大胜关,破之。继破台山寨,禽其守者胡知县,乘胜独进,前陷泥淖,遇伏兵突出葭苇间,鼎奋击,连杀三人,余众遁去。帝急召鼎还,使者以闻,帝曰:“为将当慎重,不可恃勇轻进。”遂分畀卫士三百人,以备不虞,且戒之曰:“自今非奉朕命,毋得轻与敌接。”秋九月,帝驻跸江浒,命诸将南渡,先达彼岸者,举烽火为应,鼎首夺南岸,众军毕渡。进围鄂州,战益力。别攻兴国军,遇宋兵五千,力战破之,擒其将桑太尉,责以懦怯,不忠所事,斩之。 中统元年,以功迁平阳、太原两路万户。阿蓝答儿、浑都海之乱,鼎分率本道兵讨之。二年,诏鼎统征西等军,戍雁门关隘。迁河东南、北两路宣抚使。三年,改授平阳太原宣慰使。至元三年,迁平阳路总管。是岁大旱,鼎下车而雨。平阳地狭人众,常乏食,鼎乃导汾水,溉民田千余顷,开潞河鹏黄岭道,以来上党之粟。修学校,厉风俗,建横涧故桥以便行旅,民德之。七年,改佥书西蜀四川行尚书省事,将兵巡东川。过嘉定,遇蜀兵,与战江中,擒其将李越,悉获战船。八年五月,改军前行尚书省事。十一年,从伐宋。十二年,镇黄州。夏四月,改授淮西宣慰使。十三年,加昭毅大将军,赐白金五百两。十四年,改湖北道宣慰使,移镇鄂州。夏五月,蕲、黄二州叛,鼎将兵讨之,战于樊口,舟覆溺死,年六十有三。十七年,董文忠等奏:“郑也可拔都遇害,其叛人家属物产,宜悉与其子纳怀。”帝从之。赠中书右丞,谥忠毅。后加赠宣忠保节功臣、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潞国公,谥忠肃。子制宜。 制宜小字纳怀,性聪敏,庄重有器局,通习国语。至元十四年,袭父职太原、平阳万户,仍戍鄂州。时鄂阙守,俾摄府事。十九年,朝廷将征日本,造楼船何家洲。洲地狭,众欲徙旁居民,制宜不从,改授宽地,居民德之。城中屡灾,或言于制宜曰:“恐奸人乘间为变,宜捕其疑似者,痛治之。”制宜曰:“吾但严守备而已,奈何滥及无辜!”不笞一人,灾亦遂息。有盗伏近郊,晨暮剽劫,流言将入城。俄有数男子自城外至,顾盼异常,制宜命吏缚入狱,问之无验,行省疑其非,将释之,不从。明日,再出城东,遇一人,乘白马,貌服殊异,制宜叱下,讯之,乃与前数男子同为盗者,遂正其罪,一郡帖然。 二十四年,扈驾东征乃颜,请赴敌自效。帝顾左右曰:“而父殁王事,惟有一子,毋使在行阵。”制宜请愈力,乃命从月儿吕那颜别为一军,以战功授怀远大将军、枢密院判官。明年,车驾幸上都。旧制:枢府官从行,岁留一员司本院事, *** 不得与。至是,以属制宜。制宜逊辞,帝曰:“汝岂 *** 比耶!”竟留之。二十八年,迁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陛辞,帝曰:“汝父死王事,赏未汝及。近者,要束木伏诛,已籍没其财产人畜,汝可择其佳者取之。”制宜对曰:“彼以赃败,臣复取之,宁无污乎!”帝贤其所守,赐白金五千两。未几,征拜内台侍御史。安西旧有牧地,圉人恃势,冒夺民田十万余顷,讼于有司,积年不能理。制宜奉诏而往,按图籍以正之,讼由是息。 三十年,除湖广行枢密副使。湖南地阔远,群寇依险出没,昭、贺二州及庐陵境,民常被害。制宜率偏师徇二州,道经庐陵永新,获首贼及其党,皆杀之。茶乡谭计龙者,聚恶少年,匿兵器为奸,既捕获,其家纳赂以缓狱事,制宜悉以劳军,斩计龙于市,自是湖以南无复盗贼。元贞元年,有制:行枢密院添置副使一员,与制宜连署。制宜以员非常设,先任者当罢。俄入朝,特授大都留守,领少府监,兼武卫亲军都指挥使,知屯田事。 大德八年,晋地大震,平阳尤甚,压死者众,制宜承命存恤,惧缓不及事,昼夜倍道兼行,至则亲入里巷,抚疮残,给粟帛,存者赖之。成宗素知其名,眷遇殊厚,每侍宴,辄不敢饮,终日无惰容。帝察其忠勤,屡赐内酝,辄持以奉母,帝闻之,特封其母苏氏为潞国太夫人。十年,制宜以疾终,年四十有七。赠推忠赞治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泽国公,谥忠宣。子阿儿思兰嗣。 李进 李进,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杞之三叉口,时荆山之西九十里曰龙冈者,宋境也。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戊午,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时为河南经略大使,选诸道兵之骁勇者从,遂命进为总把。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远七星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环堡东流。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入者二十人。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不以为病。悬门俄闭,诸军不得入,进与二十人力战,杀伤三十人。后兵走上堡,进乃毁悬门,纳诸军,追至上堡,杀伤益众,宋兵不能敌,弃走。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进以功受上赏。己未春二月,天泽兵至行在所,围合州钓鱼山寨。夏五月,宋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六月,战山之东,有功。秋七月,宋兵战舰三百余泊黑石峡东,以轻舟五十为前锋。北军之船七十余泊峡西,相距一里许。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天泽乃号令于众曰:“听吾鼓,视吾旗,无少怠也。”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八月,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受上赏。 世祖即位,入为侍卫亲军。中统二年,宣授总把,赐银符。三年,从征李璮有功。至元八年,领兵赴襄阳。十二年,从略地湖北、湖南。宋平,以兵马使分兵屯鄂州。十三年,领军二千,屯田河西中兴府。十四年,加武略将军,升千户。十五年,移屯六盘山,加武毅将军,赐金符。十七年,升明威将军、管军总管。十九年,赐虎符,复进怀远大将军,命屯田西域别石八里。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领军至洪水山,进与力战,众寡不敌,军溃,进被擒。从至掺八里,遁还。至和州,收溃兵三百余人,且战且行。还至京帅,赏金织纹衣二袭、钞一千五百贯。二十五年,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卒。 子雯,袭授武德将军、左翼屯田万户,佩虎符。皇庆二年,加宣武将军。延祐六年,仁宗念其父进尝北征被掠,特赐雯中统钞五百锭以恤之。泰定元年春,以疾辞。子朵耳只袭。 石抹按只 石抹按只,契丹人,世居太原。父大家奴,率汉军五百人归太祖。岁戊午,按只代领其军,从都元帅纽璘攻成都。时宋兵聚于灵泉,按只以所部兵与战,大败之,杀其将韩都统。又从都元帅按敦攻泸州,按只以战舰七十艘至马湖江,宋军先以五百艘控扼江渡,按只击败之。时宋兵于沿江撤桥据守,按只相地形,造浮桥,师至无留行。宋欲挠其役,兵出辄败,自马湖以达合江、涪江、清江,凡立浮桥二十余所。及四川平,浮桥之功居多。己未,宋以巨舰载甲士数万,屯清江浮桥,相距七十日。水暴涨,浮桥坏,西岸军多漂溺。按只军东岸,急撤浮桥,聚舟岸下,士卒得不死,又援出别部军五百余人。先锋奔察火鲁赤以闻,宪宗遣使慰谕,赏赐甚厚。叙州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按只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破其军,夺其渡口,为浮桥以济师。中统三年,授河中府船桥水手军总管,佩金符,以立浮桥功也。至元四年,从行省也速带儿攻泸州,按只以水军与宋将陈都统、张总制战于马湖江,按只身被二创,战愈力,败之。六年正月,也速带儿领兵趋泸州,遣按只以舟运其器械、粮食,由水道进。宋兵复扼马湖江,按只击败之,生获四十人,夺其船五艘。复以水军一千,运粮于眉、简二州,军中赖之。九年,从征建都蛮,岁余不下,按只先登其城,力战,遂降之。军还,道病卒。行省承制以其子不老代领其军。 不老从攻嘉定,以巨舰七十艘载勇士数千人,据其上流,于府江红崖滩造浮桥以渡。十二年,嘉定降,宋将鲜于都统率众遁,不老追至大佛滩,尽毙之。行院汪田哥攻取紫云、泸、叙等城,不老功最多。及诸军围重庆,不老先以战舰三百艘列阵于观滩,绝其走路。十三年,领随翼军五百人,会招讨药剌海,竖栅于白水江岸以为备。不老乘夜袭宋军,直抵重庆城下,攻千斯门。宋军惊溃,溺死者众,生擒三十余人,获其旗帜甲仗以献。宋涪州守将率舟师来援,不老击败之于广阳坝,生获六十余人,夺其船十艘。十四年,从攻泸州,不老勒所部兵攻神臂门,蚁附以登,斩首五十级。明日复战,破之。十五年,复攻重庆太平门,不老先登,杀其守陴卒数十人,宋都统赵安以城降,总管黄亮乘舟遁,不老追擒之,及其兵士五十人,夺战舰五十艘。十六年,命袭父职,为怀远大将军、船桥军马总管,更赐金虎符,兼夔路镇守副万户。十八年,大小盘诸峒蛮叛,命领诸翼蒙古、汉军三千余人戍施州,既而蛮酋向贵誓用等降,其余峒蛮之未服者悉平,遂以为保宁等处万户。 谒只里 谒只里,女直人也。大父昔宝味也不干,登金进士第,金亡,归太宗。谒只里幼颖悟,能记诵,及长,以孝友闻。事世祖潜邸,得备宿卫。中统初,命参议陕西行枢密院事,以商挺佐之。比行,入奏曰:“关陕要地,军务非轻,阿脱仰剌国之元臣,陛下方委任之,伏虑临时议论不协,必误大计,傥有异同,臣请得以上闻。”帝可其奏,赐宴而遣之。未几,改行省断事官,复入宿卫。李璮平,朝议选宿卫之士监汉军,谒只里佩虎符,监军于毗阳。至元七年,命为监战,以所领诸军围襄阳,筑一字堡以张军势,一时名将唆都、刘国杰、李庭等皆隶麾下。攻樊城,率其军先登,破之,所受赏赐,悉分将士。十一年,从丞相伯颜次郢州,将数骑而出,与宋兵遇,有部卒堕马,为其所得,谒只里单骑横戈,直入其军,取之以还,因杀获四人。时粮储不继,诸将以为忧,谒只里乃西攻江陵龙湾堡,取其粟万石,众赖以济。元兵东下,宋将夏贵迎战于阳逻洑,伯颜未至,众欲少俟之,谒只里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宜及其未定而击之。”遂直前冲贵军,获战船百余,贵败走。伯颜上其功,加定远大将军。十二年,攻常州,谒只里造云梯绳桥以登,遂克之。奉省檄徇安吉诸州,皆下。十三年,宋降,伯颜命谒只里监守其宫,号令严肃,秋毫无犯。入朝,录功,迁昭勇大将军。未几,拜镇国上将军、浙东宣慰使,镇守绍兴。十九年卒,年四十二。 子亦老温,袭为万户,累迁江东廉访使;脱脱,淮东宣慰使。 郑温 郑温,真定灵寿人。初从中书粘合南合南征,有功,为合必赤千户。从丞相史天泽,为新军万户镇抚。宪宗征西川,温四月不解甲,天泽以温见,具言其功,帝曰:“朕所亲见也。”赐名也可拔都,赏以鞍勒。还至阆州,奉旨分军守逻青居、钓鱼等山,天泽命温统四千人,警逻钓鱼山。中统元年,佩金虎符,为总管。三年,李璮叛,诏温以军还讨。至济南,大军围其城,贼将杨拔都等乘夜斫营,温力战至黎明,贼退,诸王哈必赤、丞相史天泽厚赏之。七月,城破,命温率兵三千,往定益都。以功复受上赏,命为侍卫亲军总管。至元六年,进怀远大将军、右卫副都指挥使。九年,诏温统蒙古、 *** 、女直、高丽诸部军万人,渡海征耽罗,平之。十二年,升右卫亲军都指挥使,率三卫军万人,从攻岳州、江陵、沙市、潭州,皆有功,平章阿里海涯赏银十锭。十四年,入朝,迁昭勇大将军、枢密院判官。十八年,改辅国上将军、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杭民饥,出米二十万石粜之。俄赐以常州官田三十顷。二十二年,召还。二十三年,升江浙左丞,命以新附汉军万五千,于淮安云山白水塘立屯田。二十八年卒,年八十一。 子钦,利用监丞;釭,榷茶都运使;铨,右卫亲军千户;镛,袁州路判官。2023-07-30 05:31:361
明清时期全国最大的农村商贸特区竟然是羊楼洞
羊楼洞茶区,包括鄂南的蒲圻、崇阳、通城、通山、咸宁等县以及湖南的临湘、江西的修水,由于羊楼洞是国内外著名的茶叶贸易集散与制造中心,从而形成了明清时期全国最大的农村商贸特区。 到19世纪70至80年代羊楼洞茶业鼎盛期,先后有俄、英等外商和晋商、粤商及本省商人来此投资经营茶庄,茶庄多达两百家,还有商人们争先恐后来到此地办工厂、制利市、设银行、开酒店、兴洋行,镇上人口超过4万,使得这弹丸之地的古镇,一时繁华似锦,人流如潮,日日生意兴隆,夜夜灯火辉煌,其繁华已超过蒲圻县城,有“小汉口”之称。 据《茶业通史》(中国农业出版社):“羊楼洞茶区在1850年前后的最盛时期,有70多家茶号,出产红茶达30万箱,每箱25公斤,都被英俄洋行抢购一空。” 仅从《蒲圻志》大事记的部分片断,就可以领略羊楼洞的文明与繁荣:1904年(光绪三十年),羊楼洞设立高等小学;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广东人魏鉴彬首次在羊楼洞用手摇发电机发电放映无声电影;1913年,蒲圻县公立女子学校在羊楼洞创办;1914年,粤汉铁路武汉机务段段长饶生阶运来电报机一台,在羊楼洞开展电报业务;1920年,武昌至羊楼洞长途电话线架成通话;羊楼洞“长盛川”茶庄老板张仲山从武汉购得旧火车头1部,供压制砖茶动力之用……。 羊楼洞特区兴于茶,毁于战乱。曾国潘湘军与太平天国决战,曾将羊楼洞作为重要战场;1921年军阀王占元、赵恒惕之间的湘鄂之战也是首战在羊楼洞。真正使羊楼洞毁于一旦的是日本侵略者。1938年11月中旬,日军烧毁羊楼洞观音口到湾上沿港两旁房屋上千间,拆毁栗树咀茶坊街全部房屋…… 如今这里昔日茶叶贸易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没有了店铺和客商,整个街道虽有镇民居住,但人烟稀少,一片寂静,完全看不到历史上“小汉口”的痕迹。唯有石板路上被独轮车碾出的深槽,似乎还在无言地诉说着小镇从前的繁华。 据冯祖祥等人著的《湖北茶市》记载:“自古以来,羊楼洞盛产红、黑二茶。 康熙22年,额定湖北行230引,羊楼洞是纳税请引地区之一。一些清廷官吏奏称:湖北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羊楼洞,每年征收茶厘银约二十余万两,该处所出红茶专销外洋及东西各口。” 由于羊楼洞茶区的特殊地位,早在唐宋,朝廷就对这一地区予以高度关注和政策扶持,将这里辟为“户园”、“榷茶”之地。从元、明开始,朝廷就在这里常驻武官,设司管理,名曰“羊楼司”。 咸丰五年(1855年),清政府见羊楼洞茶市生意兴隆,于羊楼洞设立厘金专局,并在岛口、蒲圻、崇阳、通口、柏敦、杨芳周边产茶县镇设立分局,抽收茶税。是年额征银十八万三千八百两、钱十一万四千九百串有奇。为了提高种茶、产茶效益,1909年,清政府还在羊楼洞设立模范茶场,附设茶业讲习所,当时在全国少有。 除了厘金专局,清朝湖北地方政府还在羊楼洞设立了由省直管的邮政局、电报局、警察所、民众教育分馆和高等学堂,有些机构的规格远超出蒲圻县城的同类机构。 1905年,湖北省官钱局在羊楼洞设立代理处,委托当地比较有实力的茶庄兴隆茂、德泰康、义兴等代行兑换或汇兑台票。1936年《史地社会论文摘要月刊》[第2卷,第5期]上刊登的《湖北羊楼洞区之茶业(陈启华)》一文,在谈到“金融”载:“囊者晋商赴峒镇办茶,系运估宝作货币。斯宝每锭重五十一二两。如有零星尾数则付以碎银或当地百枚之铜元纸票及铜钱。自海外通商以远,渐以银洋代估宝。迨纸币盛行,银币亦渐少。茶商运茶往张家口及蒙古等处着,销售后,多兑换牛羊毛革,而转售与毛革贩户。其售得之款复由银行压至汉口钱庄存储。及办茶需款之时,可随时书三联汇票卖与当地大商店。商店持汇票可往汉兑款采办货物,运峒镇销售。售得货款则付与茶号办茶。” 1936年1月,这里还设立了民众教育馆羊楼洞分馆,并创办了全国少有的“羊楼洞工人教育实验区”。 1914年3月,粤汉铁路武昌至蒲圻段快要竣工前夕,湖北专门设立武羊(武昌、羊楼洞)火车货捐局,规定凡由铁路装运至武昌的茶叶,每包(150斤)纳捐铜元580枚。 在湖北有这样一种说法:“先有小汉口,才有大汉口”。 美国作家威廉u2022乌克斯写于20世纪初叶的《茶叶全书》记载:“制造销往俄国的砖茶,在中国以羊楼洞及汉口为中心,这种工业起源于古代,当时陆地上以骆驼为交通工具。为了方便起见,便制成这种砖块茶。” 清朝时期,汉口茶商刘子敬是中国最大的茶商,是汉口和蒲圻的首富,他家曾经长时间独占世界茶叶市场。庞大的茶产业链使茶产地羊楼洞的繁华程度超过了所有的县城,同时也让茶叶边贸中转站汉口商贾云集。话剧家何祚欢的书评《汉口第一“刘”》,作家方方近著《汉口沧桑往事》,都记载了这段历史。 羊楼洞石板街是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老街很窄,宽不足3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全部由青条石铺就,街两边是一幢幢两层的青砖布瓦板门屋,一家一户紧紧挨着,这里曾是寸土寸金之地。即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羊楼洞还算是一个繁华的建制小镇。那里有全市唯一的师范学校,有远销海外的扇筷厂,有观音泉宾馆,有多家小商店和饭馆……。 早在100多年以前,湖北省的版图上最为知名的两个地方,其一为汉口,其二就是以制茶、种茶闻名于世的羊楼洞。在《大清皇舆全图》上,羊楼洞的标记与汉口是一样规格。 (冯晓光)2023-07-30 05:32:371
宋朝的茶马法是如何实施的?
宋朝蜀地榷茶,于宋神宗熙宁七年行茶马法。于成都置都大提举茶马司主其政。产茶州县置买茶场,全部收买民茶,由官府直接将茶叶搬运至熙(今甘肃临洮)、秦(今甘肃天水)等地卖茶场和买马场;或召商人在四川官场买茶,产茶州县发给长引,每引按茶价征收十分之一的引税,免除过税,运至熙、秦等地区卖给卖茶场和买马场。然后卖茶场和买马场再用这些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战马或卖给少数民族,茶利作边防经费。购买四川沿边少数民族战马,亦实行茶马法。同时官府还利用垄断对西南、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作为控驭少数民族的物质手段。行销四川内地的茶叶,则由买茶场将收买园户的茶叶,取息十分之三,直接卖给商人,准予贩行川峡四路充民用食茶,但不得与少数民族交易。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赵开又废除了行销四川内地茶叶的官买官卖,行茶引法,准允商人买引向园户买茶出售。至此,除茶马法所需的茶叶仍由官买官卖外,其余都实行商买商卖的茶叶专卖制度。2023-07-30 05:32:441
五代十国的茶法是怎样的?
五代十国时期,全国分裂割据,茶法不复统一。南方产茶地区的南唐和后蜀等割据政权实行榷茶专卖;湖南地区则听民采茶、允许卖于华北,设置回图务,征收高额茶税。北方五代诸国,因不产茶,所需茶叶都从江淮以南输入,则设置场院,征收商税。2023-07-30 05:32:531
“商榷”是什么意思?“榷”字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商量、讨论的意思。】 《广雅》中有:“商,度也;榷,粗略也。言商度其粗略。” 商榷shāngquè 〖discuss〗商讨 提出几点意见,与诸位商榷 我们所发表的意见,都允许大家讨论、商榷。——《要造成一种民主空气》 【近义词】商讨、商谈 注:用于比较正式的函件。比如一些学术讨论的文本,经常出现商榷的字眼。2023-07-30 05:33:011
“商榷”是什么意思?“榷”字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商量、讨论的意思。】 《广雅》中有:“商,度也;榷,粗略也。言商度其粗略。” 商榷shāngquè 〖discuss〗商讨 提出几点意见,与诸位商榷 我们所发表的意见,都允许大家讨论、商榷。——《要造成一种民主空气》 【近义词】商讨、商谈 注:用于比较正式的函件。比如一些学术讨论的文本,经常出现商榷的字眼。2023-07-30 05:33:142
乌龙茶艺持杯方法喻为
乌龙茶艺持杯方法喻为三龙护鼎。乌龙茶制作技艺是福建省安溪县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史载,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安溪县茶农吸取了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茶原理,结合安溪铁观音的实际,创造出一套乌龙茶铁观音“半发酵”的独特制茶工艺,并根据季节、气候、鲜叶等不同情况。采用灵活的“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技术。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的起源,有了美丽的“乌龙打猎”、“乌龙太子”传说,以及如今已妇孺皆知的“魏说”与“王说”。安溪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 清初时主要分布于西坪、虎邱、芦田、感德等乡镇,至清末已传遍全境。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薪火日盛,制作工艺日益成熟,由最初的脚揉手捻,发展为采摘、初制、精制三大部分。其中初制含晒青、揉捻、烘干等先后十道工序;精制部分含筛分、烘焙、包装等六道工序。如今发展成为一项惠民的竞技。2008年6月7日,乌龙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我们所见的形似方砖的赵李桥砖茶,是在清代中后期形成。它的出现,和鄂南地区悠久的茶业发展史密不可分。传说三国时,东吴士燮、庞统、神医华陀曾在鄂南地区采茶作药。魏晋时,茶业已在此初步发展。唐代饮茶之风盛行,鄂南地区茶产业开始繁荣。宋代由于实行茶马交易及榷茶(茶叶国家专卖)的制度,鄂南产茶更盛。当时国家规定茶叶主要品种有“散茶”、“片茶”二类,“片茶”就是将茶叶蒸后压成饼状,是当今赵李桥砖茶的雏形。2023-07-30 05:33:261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什么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历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西部国际贸易古通道之一。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乾元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2023-07-30 05:34:291
成竹在胸描写什么的词语
1.成竹在胸是四个字的词语 成竹在胸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解释: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例子: 他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容不迫,~。 谒后语: 谜语: 成语故事: 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文同都擅长画竹,苏轼习惯画墨竹,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文同在自家宅前种了很多竹子,每天观察竹子的成长变化,因此画出的竹子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画家晁补之称赞文同画竹是“成竹已在胸”。 2.成竹在胸这个四字词语故事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成竹在胸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语出】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人物】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以善画竹著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人称“文湖州”,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 北宋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今陕西汉中市洋县)知州。在任三年期间为官勤政,体察民情,他看到茶农负担过重,上书朝廷革除“榷茶法”中弊端,给茶农带来实惠。同时,加筑州治城坦,重视教育事业,受到百姓拥戴。文同善诗文书画,尤擅长画墨竹。画竹的高超技艺来源于他长期对竹子的仔细观察和写生。当时,洋州筼筜谷(今洋县纸坊乡)生长着大片竹林。“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于此。 3.成竹在胸是四个字的词语 成竹在胸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解释: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例子: 他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容不迫,~。 谒后语: 谜语: 成语故事: 宋朝文人画家苏轼和文同都擅长画竹,苏轼习惯画墨竹,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中。文同在自家宅前种了很多竹子,每天观察竹子的成长变化,因此画出的竹子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画家晁补之称赞文同画竹是“成竹已在胸”。 4.成竹在胸格式完全一样的成语 胸有成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百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形容人做事很有谋略。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辨形】竹;不能写作“足”。 【近义词度】成竹在胸、心中有数 【反义词】心中无数、茫无头绪 【辨析】回~和“心中有数”;都有“心中已有打算”的意思。但~偏重于事前对问题已有全面的考虑和解决办法;或因心中有了主意而办事神态镇定;沉着;“心中有数”偏重于对客答观情况已有所了解。 【例句】 (1)我发愁这次完不成任务;老武~地说:“没问题"。 (2)事前充分准备;事发才能~;不会慌乱。 5.成竹在胸的成语作用 ,成语积累,积累运用 〖解释〗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 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示例〗他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容不迫,成竹在胸。〖其他成语〗 胸有成竹【典故】典出洋县北宋文学家、画家文同喜欢咏竹、画竹,以言志表其气节。 他所墨竹意趣天成,独树一帜,被画坛称作“湖州画派”。文同主张,画竹时必先有成竹在胸。 “成竹在胸”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汉中洋县。北宋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 在任三年期间为官勤政,体察民情,他看到茶农负担过重,上书朝廷革除“榷茶法”中弊端,给茶农带来实惠。同时,加筑州治城坦,重视教育事业,受到百姓拥戴。 文同善诗文书画,尤擅长画墨竹。画竹的高超技艺来源于他长期对竹子的仔细观察和写生。 当时,洋州筼筜谷(今洋县纸坊乡)生长着大片竹林,文同有《筼筜谷》诗赞曰:“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两岸烟蒙蒙。寻幽直去行渐野,宛尔不似在尘中。” 他还在此谷建一“披锦亭”,闲暇常去谷中探幽观竹,吟诗作画,有时还携爱妻前往赏竹、植竹。长年累月,心胸中已烙下各种竹子的形态,积累无数画稿。 画竹实践中,他首创画竹叶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笔法,画技日臻精益,所画墨竹栩栩如生,潇洒清秀,他主张画竹要“成竹在胸”。后来画竹者学他笔法的很多,被称着“湖州竹派”。 文同在汉中洋州曾给他表弟苏轼赠《偃竹图》一幅,喜欢画竹的苏轼十分珍爱。苏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写道:“与可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振笔直遂,以追其所思……”同时代的文学家、画家晁补之在《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中,也有“与可画竹时,成竹已在胸”的诗句,这样文同画竹时“成竹在胸”就成为典故。 “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本意是说画家在画竹子时,头脑中要有一个具体生动的竹子形象,那么就会得心应手,画出的竹子就真切自然。后来这句成语已不拘泥于画竹,泛指人们在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头脑中已有成熟的主张和办法。 6.请问,成竹在胸的成语故事 典出洋县北宋文学家、画家文同喜欢咏竹、画竹,以言志表其气节。他所墨竹意趣天成,独树一帜,被画坛称作“湖州画派”。文同主张,画竹时必先有成竹在胸。“成竹在胸”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汉中洋县。 北宋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在任三年期间为官勤政,体察民情,他看到茶农负担过重,上书朝廷革除“榷茶法”中弊端,给茶农带来实惠。同时,加筑州治城坦,重视教育事业,受到百姓拥戴。文同善诗文书画,尤擅长画墨竹。画竹的高超技艺来源于他长期对竹子的仔细观察和写生。当时,洋州筼筜谷(今洋县纸坊乡)生长着大片竹林,文同有《筼筜谷》诗赞曰:“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两岸烟蒙蒙。寻幽直去行渐野,宛尔不似在尘中。”他还在此谷建一“披锦亭”,闲暇常去谷中探幽观竹,吟诗作画,有时还携爱妻前往赏竹、植竹。长年累月,心胸中已烙下各种竹子的形态,积累无数画稿。画竹实践中,他首创画竹叶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笔法,画技日臻精益,所画墨竹栩栩如生,潇洒清秀,他主张画竹要“成竹在胸”。后来画竹者学他笔法的很多,被称着“湖州竹派”。 文同在汉中洋州曾给他表弟苏轼赠《偃竹图》一幅,喜欢画竹的苏轼十分珍爱。苏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写道:“与可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振笔直遂,以追其所思……”同时代的文学家、画家晁补之在《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中,也有“与可画竹时,成竹已在胸”的诗句,这样文同画竹时“成竹在胸”就成为典故。“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本意是说画家在画竹子时,头脑中要有一个具体生动的竹子形象,那么就会得心应手,画出的竹子就真切自然。后来这句成语已不拘泥于画竹,泛指人们在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头脑中已有成熟的主张和办法。2023-07-30 05:34:361
元朝赋税制度南北异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元朝赋税制度南北异制,就是同一地区的赋税,制度也有很大差别。同时,元代由于商业的繁盛,使商税无论是品类还是数额都有明显增加,成为元朝财政的主要收入之一。此外,因为元代货币经济发达,政府以钞为法定通货,因此在赋税中采取征钞的办法。这些有别于前代的赋税特点,体现在元代各个方面的赋税法规中。元太宗即位之初,接受耶律楚材建议,初定地税之法,地税的税率“上田亩税3.5升,中田3升,下田2升,水田5升。”元世祖时,除江东、浙西外,其他地区只征收秋税。1282年,江南税粮按宋旧制折纳绵绢杂物。1296年,才开始确定在江南征收夏税,以木棉、布、绢、丝等物交纳。元世祖之初,曾多次进行括田,履亩征税。这种括田,虽有增加田赋的意义,但以均平田赋为主。1314年,元世祖采用大臣奏议,实行经理法,旨在括隐田,增赋税。首先张榜,晓谕百姓,限40天内,将其家所有田产田赋,自己向官府呈报,如有作弊,告发得实,或杖或流,所隐田产没官。元代初年,继续实行盐专卖,盐利是元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元朝对其所属盐场实行不同的税率制度,因地而异。政府对盐实行定额税,以白银交纳。元代的茶税也是国家的一项大宗收入。元代茶税制度基本上是因袭了南宋旧制,实行茶专卖,间或在某一时期或地区征税,或两者并行。1288年,元朝颁布《榷茶条画》,其主要内容有:茶园不得纵头匹损坏;差官巡绰出差札者,不得夹带私茶;蒙古万户、千户头目人等,无得非理婪索榷茶酒食撒花等物等。除上述盐茶专卖外,元对酒醋等也实行专卖并课税。元代对酒醋征税始于1230年正月。当时的规定是酒醋同税,税率为十取其一。由于征收困难,特别是为了保证粮食的基本用途,所以实行官制官卖,设立了酒醋务坊场官,专管酒醋制造和买卖事宜。至元代后期,实行榷征的办法,并大兴造酒场所。元代的酒醋税大都以银钞缴纳,这就是“赋税征钞”的特点。但偶尔也征收实物,如粮食。酒醋税一直是元代重要的财政来源,减免情况甚少,加上大多实行专管,收入比较稳定。元代时期的牲畜税在当时称之为“羊马抽分”,是元代建立以前就有的蒙古最古老的税种。有资料记载的元代牲畜税始于1229年8月,当时由于战争的需要,规定凡蒙古人有马百匹者及有牛、羊百头者,各纳其一。这种办法一直持续至元代建立以后,前后近70年没有大的变化。元代还实行市舶课税法。元承宋制,对国内与海外诸国往还贸易的商舶及海外诸国来华贸易的船只,统称市舶。对中外船舶所载货物的抽分与课税,叫市舶课。元代市舶课制度,初期沿袭宋朝旧制,实行抽分法,即对进出口货物抽取定量实物。抽分之后,随客商买卖,在贩卖时另征商税。为鼓励土货出口,曾实行双抽、单抽之法,对土货实行单抽,对蕃货实行双抽,即加倍征收。元代商税是一种交易税,收入主要来自全国三四十处大中城市,但在财政收入的钱钞部分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仅次于盐课。1270年正月,忽必烈立尚书省,以回族人阿合马平章尚书省事。阿合马长于理财,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国库收入。阿合马规定了应征商税的总额,这成为有元一代通行的制度。2023-07-30 05:34:461
榷是什么意思
榷是某些商品的专营专卖;商讨的意思。【拼音】què。【释义】本义是活动独木桥,引申为某些商品的专营专卖;商讨。【出处】《说文》:“榷,水榷横木,所以渡者也。”【示例】清·周亮工《寿汪生伯六十序》:“细民千里贸易,利止锱铢,比加榷税,苦不聊生。”明·张居正《赠水部周汉浦榷竣还朝序》:“荆州榷税,视他处最少。”左思《吴都赋》:“剖判庶士,商榷万俗。”宋·曾巩《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算,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用法】作谓语。榷造句1、这件企划案经董事会决议将在近日内执行,如箭在弦,已无商榷的余地。2、这个问题是值得商榷的。3、全国远识之士,惠然肯来,共相商榷。4、榷茶法是禁榷法的一种,起源于唐,兴于宋。5、这件传言有待商榷,不可完全听信。6、除空压机自身因素外,列车风源系统的设计思路值得商榷。7、结婚我还没做好准备,谈恋爱倒是可以商榷一下。8、谨以此文与同人共同商榷,并为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2023-07-30 05:3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