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迁
-
据史料记载,源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王莽建立新朝后,倒行逆施,欺压百姓。新莽地皇三年,皇族刘秀决定兴兵于宛(今河南南阳市),推莽兴汉。一日,在宛东小镇一刘记酒馆,召集众贤能人士,商议举义大事。酒馆刘老板拿出好酒招待。酒至半酣,计议商定,唯缺帅旗。刘秀抬眼望外,只见酒馆酒幌子正迎风招展,中间一斗大的“刘”字耀眼分明。不仅大喜曰:天助我也!遂赊酒旗为帅旗,兴兵南阳,大战昆阳,逐鹿河北,最后定都洛阳。称帝后,刘秀念及刘老板赊旗有功,遂封酒馆为赊旗店,酒为赊店老酒。该镇亦因此而改名赊店镇,并一直沿用至今。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在皇宫待客,总拿出两把酒壶。一把是金质的,一把是银质的。金壶装的是绍兴黄酒,银壶装的是赊店老酒。史载:赊店老酒是好酒,妇孺皆知皇宫有。由此可见,赊店老酒当时已成为宫廷招待用酒了。
东汉大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是南阳人。他最爱喝家乡的赊店老酒。在自己的名篇《南都赋》中,他还生动地记载了赊店的酒风俗:“若全家聚宴,或纪念祖先,或招待远方朋友,宾主按礼节就座。珍品美玉,琳琅满目;招待人员,姿态迷人;传杯送盅,行动敏捷;赠送礼物,礼节端庄;吹笛弹琴,乐器齐鸣;清角微鸣,听者增哀;酒后客人辞行,主人踏露相送;宾主日夜欢宴,真乃其乐无穷。”
医圣张仲景也是南阳老乡。他不仅爱喝赊店老酒,而且还经常用赊店老酒炮制药酒,为百姓起解沉疴,深得乡邻爱戴。
隋朝时,南阳大诗人刘斌应邀赴赊店游玩,朋友奉之以赊店老酒。刘斌饮后,顿觉齿生异香,不禁诗兴大发,随搦管挥毫,天成佳句:“纵觞畅饮赵河边,始知佳酿出赊店。愿学曹植箜篌饮,文思泉涌诗百篇。”更为赊店老酒平添了几多文豪之气。
明永乐二年(公元 1404年),南阳设藩。崇祯六年(公元 1633年),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进入南阳。崇祯八年,他与李自成共商反明大计,席间谈至兴高处,张献忠大呼曰:拿酒来,拿赊店好酒来!(见姚雪垠《李自成》)
赊店镇位于汉水支流——唐河上游的潘、赵二河河汊之间,属南阳盆地东沿。该镇“依伏牛而襟汉水,望金盆而掬琼浆,”航运发达。清代乾嘉年间,赊店经济达到鼎盛,一时成为“地濒赭水,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豫南巨镇”,与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齐名,为全国四大商业重镇之一。在此发迹的山陕商贾,捐资在镇中心修建了可与皇宫媲美的山陕会馆( 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他们“通商情,叙乡谊,敬关公,崇忠义”之地。据传,该会馆还被慈禧太后列为第七行宫。慈禧太后所题“龙”、“虎”二字至今仍镶嵌在大殿檐下的墙壁上。
公元 1736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中原,乘船于赊店靠岸。见这里良田美景,商贾云集,酒业非常发达,酒馆鳞次栉比,遂开“永隆统”酒店隐身。因其不以营利为目的,生意异常火爆。乾隆离开赊店后,将酒店交于刘姓伙计经营,规模越做越大,一直成为行业龙头。光绪年间,永隆统第三代传人已成为中原第一酿酒大户,率“永禄美”、“工泉美”等十大酒馆成立了行业协会——酒仙社。酒仙社还为山陕会馆捐银数百两,并赠送“浩然正气”金匾,至今仍悬于会馆大拜殿正中。
赊店老酒始于夏,兴于汉,盛于明清,从“仪狄造酒杯康润色”到“刘秀赊旗”,可谓源源流长。赊店老酒在生产上自始至终采用古老的传统工艺,运用当地上等高粱、优质小麦为原料,入三百年泥池老窖、优质矿泉水加浆,久储自然老化,科学降度,精心酿制而成。酒体丰满,清澈透明,浓郁芳香,醇和协调,纯正爽净。酒度高而不烈,低而不淡之特色。特别是不加化学香料,顺其自然,喝后不上头、不口渴,在强手如林的白酒行业中更是独树一帜。国内外酿酒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被誉为“酒中之秀”、“中原之佳酿”。历年来被评为“南阳市行业排头兵”、“河南省轻工税利大户”、“河南省经济效益显著企业”、“河南省先进食品企业”、河南省工业20强第十名、省五一劳动奖状、“中国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中国500家最大饮料制造企业 赊店老酒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赊店人的酿酒业可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末期,夏禹时代。 西汉末年,诸侯争霸,群雄大战。西汉皇族刘秀顺应民心,满怀光复汉室的雄心,率领强兵骁将在古宛城起兵,征战厮杀,以平天下。一场大战过后,寡不敌众,带领一队人马落魄而逃,人困马乏,逃至一古镇,见一酒馆,众将狂饮,精神倍增,共议再举大事,酒过三巡,大计商定,唯缺帅旗。刘秀走出酒店,抬头见一酒幌在潇潇北风中飘荡,正中一个大“刘”宇,大喜:“天助我也!”遂除酒幌为帅旗,一路征战,所向披靡,起兵南阳大战昆阳,建都洛阳。称帝后念“刘”记小店赊旗有功,封此小店为赊旗店,酒为“赊店老酒”,此镇称“赊店镇”。此后。赊店老酒名扬天下,皇宫上下,王侯将相,骚客文人,黎民百姓,皆饮此酒。
刘秀之妹湖阳公主设宴迎宾饮酒,使用两把酒壶,一把金质的,一把银质的,金壶盛的绍兴黄酒,银壶装的赊店老酒。据史载:“赊店酒是好酒,老幼皆知皇宫有”。可见当时的赊店酒已为宫廷饮用之佳品。 隋末唐初,在瓦岗起义中,唐太宗李世民收复信阳,进军裕州(今方城)。途经赊店,镇内酒香四溢,旗幡林立,不禁闻香下马,以赊店酒犒劳将将士,与军同庆。李世民饮酒后,齿唇生香,精神大振,连声称赞:“好酒,好酒!”此后,连年派忠臣魏征把该酒送往宫廷,并亲赐为‘皇封御酒”。
农民领袖张献忠更是餐餐必饮除店酒。明崇祯八年,闯王李自成与张献忠共商推翻明王朝大计。席间谈至投机之处,张献念大呼:“快拿赊店老酒来!”
至明清,赊店空前繁荣,工商业极度发达。经济发展为鼎盛时期,七十二条街,经营分工极细,九省通衢,水旱码头,大贾巨商,络绎不绝,是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赊店地濒赭水,北走涉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尤多素晋盐茶大贾。山西、陕西的客商南下经商发迹后捐资修造了宏伟壮观的山陕会馆。雕梁画栋,飞檐悬空。慈禧太后南下巡游,发现此佳地,亲书“龙”、“虎”二字,誉为“第七行宫”。
山陕会馆坐落在古镇中心,楼台栉比,殿阁高耸,气势宏伟,前后有九龙壁、悬鉴楼、大拜殿、春秋楼等一座座宫殿式建筑。大有春秋楼,巍然屹立,高耸入云,民众赞曰:“赊店有个春秋楼,半截钻到云里头”。
太平天国后期,捻军进入赊店强行霸市,民不聊生。山西与陕西的大富商驻在赊店,捻军向他无定额的要税,使富商们在无法逃身时,躲在春秋楼上,捻军无奈,收集百姓槁被、沾桐油火烧了春秋楼。 建国后,党和人民非常重视赊店酿酒业的发展,在“酒仙社”、“永隆统”、“永禄美”酒馆的基础上,成立了赊旗酒厂。为扩大生产,南阳专署将唐河县源潭酒厂和南阳县的龙泉寺酒厂并入赊店酒厂。一九六五年十一月经国务院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名建立社旗县,意寓社会主义旗帜,赊店酒厂并列为国营企业。通过并入后的赊旗酒厂为提升产品质量,逐年扩大规模,增加酿酒设备,壮大科技队伍,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一九八零年至今赊店老酒连续荣获“河南省优质产品”、“国家优质白酒”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给赊店酒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她以几千年的酿造工艺、独特的口味,改朝换代,经久日衰,可谓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