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木生
-
文献记录拉图尔酒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331年。在1331年的10月18日,卡斯蒂隆(Castillon)的领主庞斯(Pons)批准当时梅道克地区一个极为富有的家族Gaucelmede Castillon,在圣兰伯特(Saint-Lambert)建造堡垒。在15世纪中期,这里建造了用于河口防御的瞭望塔,被称为“圣莫伯特塔”(Saint-Maubert Tower),位于距吉伦特河岸大约300米的地方,是一个至少有2层的方形瞭望塔。
拉图尔酒庄正牌葡萄酒与第二酒就分别是根据以前的圣莫伯特塔和当时堡垒的建筑设计的。这个被称为圣莫伯特塔的建筑早已经不存在了,矗立在拉图尔酒庄内的圆形白色石塔原来是一个鸽子房,建于1620至1630年之间。从此,这座白色石塔,拉图尔酒庄的标志性建筑,就在那里目睹了300多年酒庄的沧桑变幻。
拉图尔被开垦成葡萄园大约是16世纪的事情。1670年,法国国王路易14的私人秘书德·夏万尼(de Chavannes)买下了这片葡萄园。1677年由于婚姻关系,酒庄成为de Clausel家族的产业。到了1695年,de Clausel家族的女儿玛丽特·礼斯(Marie-Therese)嫁给了西刚家族(Segur)的亚历山大侯爵(Alexandre de Segur),从此拉图尔便在西刚家族手中被掌管了将近300年。当时西刚家族是波尔多地区的名门望族,当时拥有拉斐特(Lafite),拉图尔(Latour),武当王(Mouton),凯龙(Calon-Segur)等几所著名的酒庄。亚历山大侯爵的儿子尼古拉更有“葡萄酒王子”的美称。
1755年,这位享誉一时的“葡萄酒王子”仙逝,却从此彻底地改变了拉图尔酒庄的命运。因为在此之前,尼古拉的主要心思放在另外一所名庄园拉斐特酒庄的身上。侯爵死后,拉图尔由于继承关系,转为侯爵儿子的3个妻妹所有,并与拉斐特正式分家,从此才得到应有的细致照料并发出无穷潜质。虽然酒庄的产权被分割,但是其中有相当部分掌握在西刚家族后裔手中。
拉图尔酒庄在18世纪已经是非常有名望的酒庄,在当时,很多贵族与富贾大户都热衷于波尔多几个著名酒庄的名酒,拉图尔酒庄就是其中之一。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出任法国大使期间,最喜欢的四个波尔多酒庄之中,也有拉图尔酒庄的名字。1855年,波尔多对酒庄进行等级评定,拉图尔酒庄名列顶级一等酒庄(Premier Grand Cru Classe)的行列可谓名至如归。19世纪中叶,由于波尔多毗邻吉伦特河水道的地理优势,葡萄酒贸易在这里得到飞速发展,并且推动欧洲的消费者,越来越喜爱波尔多的好酒。此时一瓶拉图尔的价格可以高达其他普通波尔多酒的20倍,进入了酒庄的黄金时期。
1963年,西刚家族出售了拉图尔酒庄75%的股份,将股权卖给两家英国公司,哈维(Harveysof Bristol)和皮尔森(Pearson Group)。消息传来,法国举国为之哗然,认为这是卖国行径。后来哈维公司被联合利昂(Allied Lyons)集团收购,联合利昂集团于1989年3月又斥资将近2亿美元将皮尔森集团手中的拉图尔酒庄股份买下。1993年联合利昂将拉图尔酒庄全部股份卖给法国零售业巨头巴黎春天百货(Printemps)的老板弗朗索瓦·皮诺(Francois Pinault),拉图尔酒庄终于在英国人手里飘零了30年后回到法国人手中。
好在英国人在掌握拉图尔股权的时候,对于酒庄事物不作过多干预,完全委派给当时著名的酿酒师让-保罗·加德尔(Jean-Paul Gardere)。加德尔先生不负众望,上任伊始,就对酒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1963年拉图尔酒庄收购了庄园周围共计12.5公顷的两块葡萄园,并开始铲除过于老化的植株。1968年他开始致力于改进葡萄园下面的排水系统,并在葡萄园管理中适当地采用机械化作业。最重要的改革则是在1964年,加德尔先生力排众议,率先在梅道克顶级酒庄中采用控温不锈钢发酵罐代替老的木制发酵槽。英国股东对酒庄资金的注入和任人唯贤的管理,让拉图尔酒庄迅速摆脱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进入另一个黄金时代。 1855年,已赫赫有名,一级酒庄排行榜上少了它,权威性就要受质疑。除知名红酒外,Haut-BrionBlanc白酒也是波尔多公认最顶级白酒之一。英国启蒙大师洛克及美国杰弗逊总统都曾笔记中记述造访经历。享有盛名200年后,1855波尔多官方分等系统针对梅多克区红酒,五级别61列级名庄中,60个都在美度区。唯一例外就是格雷夫欧-布里昂庄园,与拉图尔、拉菲特、玛尔戈园共享一等顶级酒荣耀。红颜容庄被评波尔多列级名庄四个一级名庄之一。红颜容是出自格拉夫碧莎Pessac村。欧-布里昂庄园得此殊荣另一个原因是,成功逃过格雷夫区肆虐根瘤蚜虫病,唯一幸存葡萄园,“格雷夫之王”美誉。
红颜容是1855年被列为一级特级的酒庄中,葡萄园占地最小、历史最悠久的酒庄。
考古资料显示,红颜容酒庄这一带早在罗马时代就已开始栽种葡萄,然而关于葡萄园最早的正式记载则出现在1423年以后,当时的酒均以村庄的名称命名。以红颜容为例,当时的庄主邦达克就首先以其姓氏为自家的酒命名,后来由于佳酿的声名日益昭著,酒庄之名便取代了姓氏。
似水流年
红颜容酒庄土地上,十四世纪已开始种植酿酒葡萄,开辟葡萄园。欧-布里昂庄园历史悠久,变化莫测波尔多南部格雷夫区,1520年属利邦市市长。名副其实成为酿酒酒庄始于1525年。奥比安庄园1935年起为美国人所拥有。 奥松酒庄的中世纪历史名望显赫,但在其近代历史,如二十世纪中叶所出产的葡萄酒被普遍认为质量有所下滑。但在70年代,酒庄聘请帕斯卡得贝克(Pascal Delbeck)后,奥松酒庄又重新回到了历史的显著地位。得贝克从1976年开始负责酒庄,直到1995年,虽然他不再亲历酿酒的过程,但他仍然掌管着葡萄园。
葡萄园种植的主要为梅洛(占50%),其余卡本内苏维浓和卡本内弗朗各占30%和15%。奥松酒庄出产的葡萄酒在圣艾美浓备受推崇。通常需要至少10年陈酿才能成熟,而且从葡萄采摘一般也要20年之后才会变得更好。年轻的酒也许会含有非常浓的丹宁,随着酒的陈年,葡萄干、红树梅,黑加仑子的味道便开始浮现。奥松酒庄还出产另外一种葡萄酒叫做奥松副牌(Chapelle d"Ausone)。 玛高区在1855年的美度评级中占有22个之多,是唯一由第一级庄园到第五级都有的产酒区。而玛高区的一级庄园正是以此名字为名的庄园。玛高庄园历史悠久,因此物业转手也特别严重,玛高产区在13世纪曾建有一座防卫海盗的城堡。它跟拉图城堡一样是美度区最早的建筑物,后来逐渐演变成葡萄园。在15世纪“玛高庄园”的产权就在当地贵族中间转来转去。约在1860年,玛高庄园落在贵族达拉狄(D"Aulede)家族手中。到了1755年园主成为玛高男爵,并有一个侯爵封号。之后此园又在贵族复杂的婚姻关系中经常易手。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一直都在贵族手中。法国大革命后的腥风血雨也蔓延至玛高庄园。园主德忌确侯爵(D"Agricourt)亡命海外,妻子及岳父全被推上断头台。玛高庄园被革命政府充公拍卖,1802年由哥伦利那侯爵(B . de la Conlonilla)买下。他筑了一个类似美国白宫的希腊式建筑物,并于1810年落成,成为波尔多最优雅的庄园。
1836年又转到西班牙银行家阿古度(De. Aguado)手中。半世纪之后,于1879年又被法兰西银行家威尔伯爵(De Pillet Will)将它收购,直至1921年玛高庄园再度易手后,接连数次的转手,但每次转手后不久又再转手,相信是转手次数最多的庄园。1935年玛高庄园被爱士图尔庄园的园主杰斯德(F.Ginestet)他于1949年收购,随后他入住玛高庄园。1970年代,世界性经济不景,特别在1973年及1974年间,杰斯德家族不堪负荷。到最后想将玛高庄园售与美国国家酿酒公司(国家蒸馏酒)之际,法国政府以“维护重要文化遗产”为由阻止了这宗买卖,但玛高庄园终在1977年卖给希腊裔的安帝万斯洛普路(Andre Mentzelopoulous),他是法国最大葡萄酒连锁店尼古拉的最大股东,已入藉法国.因此,玛高庄园总算落入法国人手中。他花了大笔款项来修复庄园的一切,并礼聘波尔多大酿酒师埃米.菲洛(Emile Peynaud)为顾问。玛高庄园经此耳目一新,并于1978年获得丰硕的成果。安帝先生也于1980年去世,那时他才66岁,产业由女儿及妻子继承。
1992年意大利的阿内里家族(Agnelli)买下万斯洛普路家族拥有的皮尔雅(Perrier)集团,也就是说玛高庄园的部分产权已落入意大利人手中。但万斯洛普路家族还拥有相当的股份,也享有玛高庄园的经营权。玛高庄园除了生产红葡萄酒外,还有12公顷葡萄园是生产白葡萄酒的。玛高庄园的一级庄园副牌红酒(Second Wine )为(Pavillon Rouge Du ChateauMargaux)只有红酒才可称为玛高副牌酒。而玛高庄园的白葡萄酒(PavillonBlanc Du Chateau Margaux)不能称为玛高庄园副牌。白葡萄酒只能称之为玛高庄园生产的白葡萄酒. 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