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萦
-
杨家大院位于银子市街中段路东,是根据电视连续剧《旱码头》的剧情需要建设的,是该剧的主要拍摄地。2006年,由中央电视台、山东影视制作中心和周村区委区政府联合摄制的电视连续剧《旱码头》,以周村百年商埠为背景,以主人公杨瑞清的从商经历为主线,反映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创业史。电视剧《旱码头》总投资1500万元,是陈杰先生继《大染坊》之后的又一呕心沥血之作,剧中的主人公杨瑞清由著名演员张丰毅扮演,夏稚琴由范智博扮演,四胜由吴军扮演。两边的展板是《旱码头》的剧情简介和一些剧照。陈杰先生怀着对周村这段特殊历史的无限创作激情,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深入民间采风调查,最终完成《旱码头》电视剧的剧本,在电视剧杀青之时陈杰先生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周村为什么称为旱码头呢?据嘉庆三年邑人王衍霖《周村重修兴隆桥碑记》记载:“周村烟火鳞次,泉货充牣,居人名为旱码头。码头者,商贾往来停泊之所,若汉口、佛山、景德、朱仙镇之属,以其不通水路,无巨舰飞帆破浪翻风之概,故别之曰旱码头……”。
清末民初,周村五行八作齐全,三教九流咸集,主要经营物品为生丝、瓷器、茶叶等物品,全部由代表官宦势力的王家把持,形成了所谓的“奉旨经营”的局面。本剧主人公杨瑞清是一举人,为人聪颖,极具商业头脑,但厌倦仕途。其父经营一蚕丝小作坊,但每年只能在王家收完蚕茧后才能收茧。他痛恨这不公平的交易,趁父外出之际,与另一蚕茧供货商破规收蚕茧。王家大为恼怒,视为大逆不道,在一月黑风高之夜,火烧杨府作坊,杨瑞清之父忧愤而死。杨瑞清迫于无奈,辞别恋人桂花,只身闯荡上海滩,投身洋行,踏入商界。杨瑞清从商如鱼得水,在上海洋行很快崭露头角,至1904年周村开埠后,携妻夏稚琴回到周村,与王家官商势力进行较量。王家虽财力雄厚,但是面对杨瑞清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及新式机器的使用,很快败下阵来。王家眼看旧的经营模式跟不上时代潮流,主动示好杨瑞清,杨瑞清不计前嫌,视为商业伙伴,共同创办了新式缫丝厂、瓷厂、发电厂,并把产品远销到海内外,民族资本开始主导商业大潮,但好景不长,清帝逊位,军阀混战,使刚刚萌芽的民族工商业惨死于襁褓之中,成为憾事。《旱码头》一剧故事曲折,人物众多,既有鲁商文化的诠释——诚信、宽恕,亦有主人公与两个女人间的爱情纠葛,也有商战机巧变化,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杨家大院是一个二进深的院落,总占地面积约2亩地。南面是桂花小姐的起居室,桂花是杨瑞清青梅竹马的恋人,由于两家门不当、户不对,所以两人没有走到一起。杨瑞清被迫到上海经商后,认识了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夏小姐,最终结为连理。发家后又回到家乡周村,杨瑞清非常重情重义,看到桂花生活非常窘迫,于是在杨府内为她修建了这么一处房子。由于杨瑞清经常和洋人做生意,思想比较西洋化,因此房子的结构也具有中西合壁的风格,但桂花传统思想却比较浓厚。请看墙上的这块图匾,它的上联是“五福骈临起祥光”,下联是“叁星拱照增瑞气”。图画上还有几个字“五福今日来”。这块五福图匾正体现了桂花这一封建传统思想。
对面北屋是字画展厅,迎门大家看到的这些苍劲有力的字是周村书法家,原淄博丝绸职业学院的老校长李慎善先生书写的,近80岁了,字写得相当漂亮,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这是北宋苏轼所作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李先生的书法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
前面的这间中厅,是杨瑞清接待客户,洽谈生意的地方,迎门悬挂着四字牌匾“至诚如神”,诚信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以诚为本,诚信天下”是杨家经商遵循的原则也是待客之道,也是对周村商人的真实写照,现在是古玩精品展厅。走进这间展厅,咱们可以看到两边用作隔断的屏风,上面全是镂空的雕刻。旁边橱柜里展示的这些古董,是一些私人收藏品。有商周时期的三足鼎,唐代手工制作的金杯、金盅,清朝的珊瑚红描金花瓶。最值得观赏的是这块重达一吨的俄罗斯白玉。2007年经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组鉴定价值千万元以上。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这块白玉上雕刻的人物、风景都非常逼真。右边橱窗里展示的是一些铜镜,还有一对紫砂麒麟。
走出这间展厅,到后院参观一下。杨瑞清到上海以后,认识了上海的一位大家闺秀——夏稚琴。这位夏小姐给了杨瑞清很大帮助,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结为夫妇。到1904年周村开埠,杨瑞清携夏稚琴回到周村。这间北屋就是他们的起居室。左边的小圆门,这是一上海风格的建筑;再看后墙上的几块牌匾,上面是“海纳百川”,下面是“仁、义、道、德”。仁、义、道、德四个字各为一块匾,并对每个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从这几块牌匾,我们不难看出,一代儒商杨瑞清的博大胸怀和诚信待客的经营理念。
下面参观的这间展厅,是杨瑞清父亲的起居室。走进这间展厅迎面可以看到几个大字“儒商助国”,这是清末官员张之洞所题,意在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右边是杨瑞清父亲的卧室,里面有一土炕。这种土炕在北方特别实用,冬天在炕下烧火,白天可坐在炕上取暖,晚上躺在上面睡觉非常暖和,特别适合老年人。左边是一书房,是杨瑞清学习的地方。杨瑞清自幼聪颖,16岁中举人,但是他厌倦仕途,最后走上了经商之路。
杨家大院内精致的四合院式布置、喜庆的婚礼洞房成为山东传统民俗婚礼的样板基地。自2009年1月11日在周村古商城内举办了“爱在齐鲁,情定古城”民俗婚礼以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举办婚礼。周村古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古色古香的百年建筑与传统民俗婚礼互相映衬,为婚礼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婚礼过程,火红的花轿、喜庆的凤冠霞帔、过火盆、跨马鞍、喝交杯酒等环节让新人感到惊喜。在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崇尚复古的潮流中,参加一场可遇不可求的民俗婚礼,穿上一身经常在影像中看到的凤冠霞帔,体验一场穿越时空的嫁娶,留下一册美好回忆的外拍相册,周村古商城会让你美梦成真。
周村古商城目前也是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2008年的开年大戏《闯关东》的4-6集就是在杨家大院和大染坊拍摄的。这古色古香的房子、牌匾、辘辘,脚下的石子路,还有中厅旁的小圆门,都在镜头中出现过,大家可以仔细回想一下。周村古商城被影视剧组看中,作为影视拍摄基地,是从1993年张艺谋拍摄《活着》开始的。据说,当年张艺谋定下《活着》的拍摄计划后,就四处寻找合适的外景地,但由于影片的时间跨度很大,一直没有满意的地方。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朋友向他推荐山东周村大街,并找来资料片让他欣赏——长长的石板路,林立的店铺,具有上个世纪色彩的深宅大院,使他喜出望外。当来到现场考察时,更是欣喜若狂。这里有飞檐斗拱的传统建筑,也有阿拉伯风格的商店遗存,又有清末中国洋务派改革的痕迹。那错落有致的格局,变化多端的门面,还有丰富多彩的匾额和招牌,简直就是典型的中国古商业街市的活标本。他当即表示:这样的街市,全国只有这一处了。现在大街南首的牌楼就是当年张艺谋拍摄电影《活着》时耗资十几万元重新修建的,原先是“九达通衢”的牌楼。牌楼高7米,宽10米,一个正门两个旁门,既体现了山东牌楼的凝重庄严,又具有中国其他地方牌楼精巧华丽的特点。它的主要材料是木料和水泥,但经过艺术家们刷色、彩绘、作旧处理后,连经验丰富的老艺人见了,也以为是地地道道的古建筑。1993年8月17日,在这座新落成的牌楼下,张艺谋、巩俐、葛优等举行了《活着》的开拍典礼。
后来,《谁为梦想买单》、《王尽美》、《黑白往事》、《悬天涯事件》、《闯关东》、《娘》、《中国商人》等影视剧组纷纷走进周村古商城,这里的集贸市场、客店、酒肆、民宅都保持着特定年代的原始风貌,醒目的布幌、整洁的青石板路、飞檐斗拱的传统建筑、长长短短的街巷胡同、大大小小的天井都仿佛让游客瞬间回到明清古朝。历经百年依旧繁华的街市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十分理想的拍摄外景地,长盛不衰的百年老字号店铺则是最好的内景棚,剧组来此取景,完全不需另行购置和搭建。因此,一些剧组的工作人员说,在周村古商城,古街市不需搭建就有景;选群众演员,生活在这里的普通百姓不用化妆就有型。原汁原味的明清风情让人感觉,戏就在身边,人就在戏里,古商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景,每一个角度都可入镜。天赋的“古”、原色的“古”,塑造出一个不可多得的原生态影视拍摄基地。2009年,山东影视文化学会、山东影视剧制作中心等单位联合授予周村古商城为“山东省十大影视拍摄基地”。
- 苏州马小云
-
你说的泉州西街里面的杨家大院可能是文魁巷中的明万历太仆寺少卿杨廷相故居(与广东提学副使擢湖广参政陈鸣华家族共用)。
泉州西街另一处与杨姓有关的是董杨大宗祠。
另一处知名的杨家大院在石狮市永宁镇的后杆柄村,有一座名为“六也亭”大洋楼,因内设房间过百,俗称“九十九间”。是民国时期华侨杨邦梭所建。
据杨氏族谱记载,家族第14世至19世辈分取名为:国、家、邦、荣、祖、德。杨邦梭的父亲属于“家”字辈,家里还有5个弟弟。上世纪20年代,随着闽南人往菲律宾谋生大潮的出现,在永宁以种地、赶驴子为生的杨邦梭,跟随十来个叔伯兄弟来到菲律宾,从码头搬运工做起,开始了艰难的异乡生活。
凭借着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头脑,以及精诚的团结,杨氏家族在菲律宾创办了一家卷烟厂,并慢慢发家,成为菲律宾闻名的富商。随着家族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长子嫡孙的杨邦梭果断的摆脱家族式企业的管理模式,对烟草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明智的经商头脑让杨邦梭成为当时菲律宾的十大企业家之一。
光宗耀祖的思想深深的影响着杨家人,杨氏家族于上世纪20年代,决定在家乡祖厝旁建造6幢大楼,分别给“家”字辈的6大家族居住。后因当时社会动乱等原因,又改为6家族共盖一幢大楼,也因此命名为“六也亭”。
- 瑞瑞爱吃桃
-
泉州西街杨家大院,位于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的后杆柄村,这是一座鹤立鸡群、傲然矗立于闽南民居群中的大楼。杨家大楼,也被乡人称为“九十九间古大厝”。杨家大楼之所以称为“九十九间古大厝”,顾名思义,是因为这座大楼规模宏大,传说当中拥有多达九十九间的房间。
大楼主体由四栋传统民居、四栋洋楼构成,左边是始建于清代的杨家祖厝,至今仍保留“五间张”、“两进”、“双护龙”式的闽南传统古建筑特色;右边则是有着中西合璧风格的“六也亭”大楼。
由旅菲侨胞杨氏家庭集团建造的这座“古大厝”(当地人语),不仅是泉州规模最大的华侨民居之一,也是民国时期闽南华侨建筑的典范。
杨家大院建筑中,最著名的是高耸蓝天的“六也亭”楼,西洋式的外观引人注目。虽历经近百年的苍海桑田与风雨侵蚀,墙壁伤痕斑驳,但整栋大楼看上去仍然气宇轩昂,威风不减。1930年,杨氏家族集团返乡建设“六也亭”,当时钢筋水泥建筑在闽南还非常罕见,杨家大楼的图纸设计、主要建筑材料均由杨家的公司由美国进口运往大陆。历时数年,“六也亭”终于1933年完工。 “六也亭”规模宏大,从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就有7处,二楼也有4个楼梯通往三楼。整栋主厝一至三楼皆为连廊相通。在“六也亭”主楼旁,还有一排守更楼、佣人房。“六也亭”人丁兴旺时,曾四代同堂,有200多嫡亲人口,加上一两百号佣人,共有300多人。
你若有时间,可以到福建去看看土楼,游游鼓浪屿,逛逛杨家大楼,在南普陀寺净化净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