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萦
-
有关茶的典故:
洞庭碧螺春
江苏太湖的洞庭山上,出产一种"铜丝条,螺旋 形,浑身毛,吓煞香"的名茶,叫"碧螺春"。据清王彦奎《柳南随笔》载:"洞庭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初未 见异。康熙某年,按候而采,筐不胜载,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者争呼吓煞人香。吓煞人吴俗 方言也,遂以为名。自后土人采茶,悉置怀间,而朱元正家所制独精,价值尤昂。己卯,车驾幸太湖,改名曰 碧螺春。"
说起碧螺春茶的来历,民间有两个动人的传说。
一是说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 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姑娘喜欢唱歌,又有一副清亮圆润的嗓子,唱起歌来像甘泉直泻,逗得 大伙非常欢乐。这歌声打动了隔水相望的东洞庭山 上的一个小伙子,名叫阿祥。这阿祥长得魁梧壮实,武艺高强,以打渔为生,为人正直,又乐于助人,方圆 数十里,人们都夸他、爱他。碧螺常在湖边结网唱歌,阿祥老在湖中撑船打鱼,两人虽不曾有机会倾吐爱慕之情,但心里却已深深相爱,乡亲们也很喜欢这两个人,因为他们给乡亲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有一年初春,灾难突然降临太湖。湖中出现一条 凶恶残暴的恶龙,狂风暴雨,兴妖作怪,还扬言要碧螺姑娘做他的"太湖夫人",搞得太湖人民日夜不得 安宁。阿样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保护洞庭山人民的 生命安全,也保护心爱的碧螺姑娘免遭魔难!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阿祥操起一把大渔叉,悄 悄潜到西洞庭山,见恶龙行凶作恶之后正在得意地 休息,阿祥乘其不备猛窜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把手中渔叉直刺恶龙背脊。恶龙受了重伤,挣扎了一下,就张开血放大口,加倍凶狠地向阿祥扑来。阿祥高举渔叉勇猛迎战,于是一场恶战展开了,从晚上杀到天明,从天明又杀到晚上,杀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那山上、湖里留下了斑斑的血迹,直到斗了七天七夜, 阿祥的鱼叉才刺进了恶龙的咽喉,这时双方都身负 重伤,精疲力竭了,恶龙的爪子再也拾不起来,而阿祥的鱼叉也举不动了,跌倒在血泊中昏了过去。
乡亲们怀着深深感激和崇敬的心情,把阿祥拾 了回来,碧螺姑娘一看心如刀绞,为了报答阿祥救命之思,她要求把阿祥抬进自己家中,由她亲自照料。 碧螺姑娘千方百计为他治疗,日夜陪伴在床边,细心 加以照料,当阿祥痛苦的时候,还轻轻地哼着最动听的歌。可是,阿祥的伤势仍一天天恶化。阿祥知道碧 螺姑娘日夜陪在他身边,感到莫大快慰,他有多少话要向姑娘倾诉啊,可是虚弱的身体使他说不出话来,他只能用无限感激的目光凝视着姑娘。
碧螺姑娘更是焦急万分,她在乡亲们的帮助下, 访医求药,仍不见效。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搏斗过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和恶龙搏斗的见证,应该把 它培育好,让以后的人们知道阿祥是如何为了人民 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而不惜流血牺牲的!接着就给小茶树加上些肥,培了些土。以后她每天跑去看看, 惊蛰刚过,树上就长出很多芽苞,春意盎然,非常可 爱,在寒冷的气温下,碧螺怕芽苞冻着,就用小嘴含住芽苞,这样每天早晨都去含一遍。至清明前后,芽 苞初放,伸出了第一片、第二片嫩叶。姑娘看着这些 嫩绿的芽叶,自言自语地说:"这棵茶树是阿样的鲜血滋润的,是我会唱歌的嘴含过的,何不采些回去给 阿祥喝,也表达我的一番心意。"于是采摘了一把嫩梢,揣在怀里,回家后泡了杯茶端给阿祥。说也奇怪, 这茶刚倒上开水,就有一股纯正而清馥的高香直沁 心脾,阿祥闻了精神大振,一口气把茶汤喝光。香喷喷、热腾腾的菜汤,好像渗透到了他身上每一个毛 孔,感到有说不出的舒服。他试着抬抬手,伸伸腿,惊 奇地说:"好怪啊!我简直可以坐起来了!这是什么妙药,真比仙丹还灵呢。"姑娘见此情景,高兴得热泪 直流,也来不及拿竹篮盛器,飞奔到茶树边,一口气又采了一把嫩芽,揣入胸前,用自已的体温使芽叶萎 蔫,拿到家中再取出轻轻搓揉,然后泡给阿祥喝。如此接连数日,阿祥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终于坐起来了,拉着姑娘的手倾诉自己爱慕和感激之情,姑娘羞答答地也诉说自己对阿祥的敬爱之心。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 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憔悴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一天她倒在阿祥怀里,带着甜 蜜幸福的微笑,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 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繁殖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 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二是说很早以前,东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种奇异 的香气,人们误认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一天,有位胆大勇敢、个性倔强的姑娘去莫厘蜂砍柴,刚走到 半山腰,确闻到一股清香,她也感到惊奇,就朝山顶 观看,看来看去没有发现什么奇异怪物,为好奇心所驱,她冒着危险,爬上悬崖,来到山峰顶上,只见在石 续里长着几棵绿油油的茶树,一阵阵香味好像就从 树上发出来的。她走近茶树,采摘了一些芽叶揣在坏里,就下山来,谁知一路走,怀里的茶叶一路散发出 浓郁香气,而且越走,这股香气越浓,这异香薰得她 有些昏沉沉。回到家里,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从怀里取出茶叶,但觉满屋芬芳,姑娘大叫"吓煞人哉,吓 煞人哉!",一边撮些芽叶泡上一杯喝起来。碗到嘴边,香沁心脾,一口下咽,满口芳香;二口下咽,喉润 头清;三口下咽,疲劳消除。姑娘喜出望外,决心把宝贝茶树移回家来栽种。第二天,她带上锄头,把小茶 树挖来,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脚下,加以精心培育。几年以后,茶树长得枝壮叶茂,茶树散发出来的香气,吸引了远近乡邻,姑娘把采下来的芽叶泡茶招待 大家,但见这芽叶满身茸毛,香浓味爽,大家赞不绝口,因问这是何茶,姑娘随口答曰:"吓煞人香。"从 此,吓煞人香茶,渐渐引种繁殖,遍布了整个洞庭西山和东山,采制加工技术也逐步提高,逐步形成现今 具有"一嫩三鲜"(即芽叶嫩,色、香、味鲜)特点,碧绿 澄清,形似螺旋,满披茸毛的碧螺春茶。至于吓煞人香怎么改名为碧螺春?据说是皇帝 下江南时,品尝此茶,见其香气芬芳,味醇回甘,碧绿 清澈,爱不释手,因"吓煞人香"茶名太俗,才赐名为 "碧萝春"。以后因其形如卷螺,又称"碧螺春"了。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按山势高低,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产区。紧邻齐头山的金寨县齐山、响洪甸、鲜花苓,六安市黄涧河、独山、龙门冲,霍山县诸佛庵等地,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为内山瓜片产地,茶树多生长高崖石隙,山涧峡谷,终年云雾弥漫,土质肥沃,茶叶品质优异。除此都属外山瓜片产地。瓜片产区茶园面积为 1333余公顷,历年产量25万千克左右。六安瓜片产量以六安市最多,占总产量80%以上;品质以金寨县齐山、黄石、里冲、六安市黄巢尖、红石等地为最佳;“齐山名片”(又叫齐山云雾瓜片、金寨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头山一带,原属六安故称六安瓜片,1954年建响洪甸水库时,齐山、响洪甸、鲜花岭地域划归金寨县管辖。
片茶产区地处大别山北麓,属淮河水系,海拔一般在100-600米。由于流水切削作用,地貌出现了多种景观,有深山、盒地、低山、丘陵。内山区林地多,耕地少,茶园坡度多在25度以上,外山区与丘陵相接,峰园坡缓,耕地面积较多。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总体温和,但各地温差较大,雨量适中,却分配不匀,光照充足,无霜较长。
齐头山属大别山支脉,一是云山,海拔804米,顶方四平,故曰齐头山。山体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翠,流泉水瀑,云雾笼罩。山中有水晶庵、中庵、白云洞、龙潭、雷公洞、蝙蝠洞、观音岩、童子洞、魁子岩诸胜迹。《六安县志》曰:"在齐头山,峭壁数十丈,岩石覆檐,中空数韫,境极幽雅,又上二三十里为中庵,相传为梁僧志公说法处,产仙茶数株,香味异常,今称齐头山茶,口味最美,商人争购之。
武夷岩茶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东南”之誉,自古以来武夷山之所以蜚声中外,除碧水丹山、风光奇秀外,还在于它茶武夷岩茶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之奇而奇。”
武夷岩茶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帝王将相所珍爱的奇茗。宋代文豪范仲淹诗云:“年春自动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西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苏东坡赞武夷岩茶的诗中写道:“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把武夷岩茶比作绝代佳人,确是生花妙笔。武夷岩茶之所以闻名天下,声誉日隆,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独处岩骨花香之胜地,品饮时有妙不可言的“岩韵”。
什么是岩韵?初品着感到玄妙莫测,不好琢磨,高明的茶师把武夷岩茶的“岩韵”归纳总结为“香、清、甘、活”四个字。
香: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 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纯辛锐,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清:指的是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种的凡品。
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香而不甘的茶为“苦茗”。
活:指的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须从“舌本辩之”,并注意“厚韵”、“嘴底”、“杯底流香”等。
正因为武夷岩茶具有”清、香、甘、活”,妙不可言的“岩韵”,所以蜚声四海,誉满九州,林古往今来的茶人爱的如醉如痴。
清代才子袁枚在武夷赏茶一文中写道:“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刃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可见“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是感悟武夷岩茶之“活”的不二法门。
武夷茶艺的程序有二十七道,合三九之道。二十七道茶艺如下:
恭请上座 客在上位,主人或侍茶者沏茶、把壶斟茶待客。
焚香静气 焚点檀香,造就幽静、平和的气氛。
丝竹和鸣 轻播古典民乐,使品茶者进入品茶的精神境界。
叶嘉酬宾 出示武夷岩茶让客人观赏。"叶嘉"即宋苏东坡用拟人笔法称呼武夷茶之名,意为茶叶嘉美。
活煮山泉 泡茶用山溪泉火为上,用活火煮到初沸为宜。
孟臣沐霖 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乌龙入宫 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悬壶高冲 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高冲可使茶叶翻动。
春风拂面 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泡沫,使茶叶清新洁净。
重洗仙颜 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洗净壶外表,又提高壶温。"重洗仙颜"为武夷山一石刻。
若琛出浴 即烫洗茶杯。若琛为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贵茶杯喻为若琛。
玉液回壶 即把已泡出的茶水倒出,又转倒入壶,使茶水更为均匀。
关公巡城 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水。
韩信点兵 壶中茶水剩下少许时,则往各杯点斟茶水。
三龙护鼎 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
鉴赏三色 认真观看茶水在杯里的上中下的三种颜色。
喜闻幽香 即嗅闻岩茶的香味。
初品奇茗 观色、闻香后开始品茶味。
再斟兰芷 即斟第二道茶,"兰芷"泛指岩茶。宋范仲淹诗有"斗茶香兮薄兰芷"之句。
品啜甘露 细致地品尝岩茶,"甘露"指岩茶。
三斟石乳 即斟三道茶。"石乳",元代岩茶之名。
领略岩韵 即慢慢地领悟岩茶的韵味
敬献茶点 奉上品茶之点心,一般以咸味为佳,因其不易掩盖茶味。
自斟漫饮 即任客人自斟自饮,尝用茶点,进一步领略情趣。
欣赏歌舞 茶歌舞大多取材于武夷茶民的活动。三五朋友品茶则吟诗唱和。
游龙戏水 选一条索紧致的干茶放入杯中,斟满茶水,恍若乌龙在戏水。
尽杯谢茶 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武夷茶艺中便于表演的为18道:即焚香静气、叶嘉酬宾、活煮山泉、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游龙戏水、尽杯谢茶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东南”之誉,自古以来武夷山之所以蜚声中外,除碧水丹山、风光奇秀外,还在于它茶武夷岩茶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之奇而奇。”
武夷岩茶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帝王将相所珍爱的奇茗。宋代文豪范仲淹诗云:“年春自动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西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苏东坡赞武夷岩茶的诗中写道:“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把武夷岩茶比作绝代佳人,确是生花妙笔。武夷岩茶之所以闻名天下,声誉日隆,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独处岩骨花香之胜地,品饮时有妙不可言的“岩韵”。
什么是岩韵?初品着感到玄妙莫测,不好琢磨,高明的茶师把武夷岩茶的“岩韵”归纳总结为“香、清、甘、活”四个字。
香: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 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纯辛锐,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清:指的是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种的凡品。
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香而不甘的茶为“苦茗”。
活:指的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须从“舌本辩之”,并注意“厚韵”、“嘴底”、“杯底流香”等。
正因为武夷岩茶具有”清、香、甘、活”,妙不可言的“岩韵”,所以蜚声四海,誉满九州,林古往今来的茶人爱的如醉如痴。
清代才子袁枚在武夷赏茶一文中写道:“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刃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可见“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是感悟武夷岩茶之“活”的不二法门。
安溪铁观音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林木繁多,终年云雾缭绕,山青水秀,适宜于茶树生长,而且经过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茶树良种“铁观音”树势不大,枝条披张,叶色深绿,叶质柔软肥厚,芽叶肥壮。采用“铁观音”良种芽叶制成的乌龙茶也称“铁观音”。因此,“铁观音 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名。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乡,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两种历史传说,一说是西坪茶农魏饮做了一个梦,观音菩萨赐给的一株茶树,挖来栽种而成;另一说是安溪尧阳一位名叫王士让的人在一株茶树上采叶制成茶献给皇上,皇上赐名“铁观音”而得。
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采来的鲜叶力求新鲜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和包揉(用棉布包茶滚揉),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后,再经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品饮铁观音茶,必备小巧精细的茶具,茶壶、茶杯均以小为好。将茶叶放入茶壶中达五分满,沸水冲泡洗茶后,再续水正式冲泡2—3分钟,倒入小杯品饮,以后可连续续水冲泡。品饮铁观音先闻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饮量虽不多,但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 朽月十八
-
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
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1、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2、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说 西汉.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
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哺。涤杯整案。园中拔蒜。斫苏切脯。筑肉臛芋。脍鱼炰 鳌。烹茶尽具。哺已盖藏。舍后有树。当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煎主。为府椽求用钱
。推纺恶败。傻索绵亭。买席往来都洛。当为妇女求脂泽。贩于小市。归都担枲。转出旁蹉。牵牛贩鹅。武阳买茶。杨氏池中担荷。往来市聚。慎护奸偷。
“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已有饮茶习俗。
4、六朝说
中国饮茶起于六朝的说法,有人认为起于“孙皓以茶代酒”,有人认为系“王肃茗饮”而始,日本、印度则流传饮茶系起于“达摩禅定”的说法。然而秦汉说具有史料证据确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说的正确性。
(1)达摩禅定: 传说菩提达摩自印度东使中国,誓言以九年时间停止睡眠进行禅定,前三年达摩如愿成功,但后来渐不支终于熟睡,达摩醒来后羞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于地上。不久后掷眼皮处生出小树,枝叶扶疏,生意盎然。此后五年,达摩相当清醒,然还差一年又遭睡魔侵入,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食后立刻脑清目明,心志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达摩采食的树叶即为后代的茶,此乃饮茶起于六朝达摩的说法。故事中掌握了茶的特性,并说明了茶素提神的效果。
(2)孙皓以茶代酒: 根据《三国志.韦曜传》中说,吴国皇帝孙皓率群臣饮酒,规定赴宴的人至少得喝七升,而韦曜酒力不胜,只能喝二升,孙皓便常密赐茶荈以代酒。由此可知三国时代,当时上层社会饮茶风气甚盛,同时已有“以茶代酒”的先例了。
(3)王肃茗饮: 唐代以前人们饮茶叫做「茗饮」,就和煮菜而饮汤一样,是用来解渴或用来佐餐的。这种说法可由北魏人杨衔之所着洛阳伽蓝记中的描写窥得。书中记载说当时喜欢「茗饮」的,主要是南朝人,北方人日常则多饮用酪浆,书中尚记载了一则故事:北魏时,南户齐朝的一位官员王肃向北魏称降,刚来时,不习惯北方吃羊肉、酪浆的饮食,便常以鲫鱼羹为饭,渴则饮茗汁,一饮便是一斗,北魏首都洛阳的人均称王肃为“漏厄”,就是永远装不满的容器。几年后,北魏高祖皇帝设宴,宴席上王肃食羊肉,酪浆甚多,高祖便问王肃:“你觉得羊肉比起鲫鱼羹来如何?”王肃回答道:“莒附庸小国,鱼虽不能和羊肉比美,但正是表兰秋菊各有好处。只是茗叶熬的汁不中喝,只好给酪浆作奴仆了。”这个典故一传开,因此茗汁方有“酪奴”的别名。这段记载说明了,茗饮是南人时尚,上至贵族朝士,下至平民均有好者,甚至是日常生活之必须品,而北人则歧视茗饮。其次当时的饮茶属牛饮,甚至有人饮至一斛二升,这与后来细酌慢品的饮茶大异其趣。
- 西柚不是西游
-
洞庭碧螺春
江苏太湖的洞庭山上,出产一种"铜丝条,螺旋 形,浑身毛,吓煞香"的名茶,叫"碧螺春"。据清王彦 奎《柳南随笔》载:"洞庭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初未 见异。康熙某年,按候而采,筐不胜载,因置怀间,茶 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者争呼吓煞人香。吓煞人吴俗 方言也,遂以为名。自后土人采茶,悉置怀间,而朱元 正家所制独精,价值尤昂。己卯,车驾幸太湖,改名曰 碧螺春。"
说起碧螺春茶的来历,民间有两个动人的传说。
一是说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 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姑娘喜欢唱歌,又 有一副清亮圆润的嗓子,唱起歌来像甘泉直泻,逗得 大伙非常欢乐。这歌声打动了隔水相望的东洞庭山 上的一个小伙子,名叫阿祥。这阿祥长得魁梧壮实, 武艺高强,以打渔为生,为人正直,又乐于助人,方圆 数十里,人们都夸他、爱他。碧螺常在湖边结网唱歌, 阿祥老在湖中撑船打鱼,两人虽不曾有机会倾吐爱慕之情,但心里却已深深相爱,乡亲们也很喜欢这两个人,因为他们给乡亲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有一年初春,灾难突然降临太湖。湖中出现一条 凶恶残暴的恶龙,狂风暴雨,兴妖作怪,还扬言要碧 螺姑娘做他的"太湖夫人",搞得太湖人民日夜不得 安宁。阿样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保护洞庭山人民的 生命安全,也保护心爱的碧螺姑娘免遭魔难! 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阿祥操起一把大渔叉,悄 悄潜到西洞庭山,见恶龙行凶作恶之后正在得意地 休息,阿祥乘其不备猛窜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把手 中渔叉直刺恶龙背脊。恶龙受了重伤,挣扎了一下, 就张开血放大口,加倍凶狠地向阿祥扑来。阿祥高举渔叉勇猛迎战,于是一场恶战展开了,从晚上杀到天明,从天明又杀到晚上,杀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那山上、湖里留下了斑斑的血迹,直到斗了七天七夜, 阿祥的鱼叉才刺进了恶龙的咽喉,这时双方都身负 重伤,精疲力竭了,恶龙的爪子再也拾不起来,而阿 祥的鱼叉也举不动了,跌倒在血泊中昏了过去。
乡亲们怀着深深感激和崇敬的心情,把阿祥拾 了回来,碧螺姑娘一看心如刀绞,为了报答阿祥救命 之思,她要求把阿祥抬进自己家中,由她亲自照料。 碧螺姑娘千方百计为他治疗,日夜陪伴在床边,细心 加以照料,当阿祥痛苦的时候,还轻轻地哼着最动听 的歌。可是,阿祥的伤势仍一天天恶化。阿祥知道碧 螺姑娘日夜陪在他身边,感到莫大快慰,他有多少话要向姑娘倾诉啊,可是虚弱的身体使他说不出话来, 他只能用无限感激的目光凝视着姑娘。
碧螺姑娘更是焦急万分,她在乡亲们的帮助下, 访医求药,仍不见效。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搏斗过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 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和恶龙搏斗的见证,应该把 它培育好,让以后的人们知道阿祥是如何为了人民 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而不惜流血牺牲的!接着就给 小茶树加上些肥,培了些土。以后她每天跑去看看, 惊蛰刚过,树上就长出很多芽苞,春意盎然,非常可 爱,在寒冷的气温下,碧螺怕芽苞冻着,就用小嘴含 住芽苞,这样每天早晨都去含一遍。至清明前后,芽 苞初放,伸出了第一片、第二片嫩叶。姑娘看着这些 嫩绿的芽叶,自言自语地说:"这棵茶树是阿样的鲜 血滋润的,是我会唱歌的嘴含过的,何不采些回去给 阿祥喝,也表达我的一番心意。"于是采摘了一把嫩 梢,揣在怀里,回家后泡了杯茶端给阿祥。说也奇怪, 这茶刚倒上开水,就有一股纯正而清馥的高香直沁 心脾,阿祥闻了精神大振,一口气把茶汤喝光。香喷 喷、热腾腾的菜汤,好像渗透到了他身上每一个毛 孔,感到有说不出的舒服。他试着抬抬手,伸伸腿,惊 奇地说:"好怪啊!我简直可以坐起来了!这是什么 妙药,真比仙丹还灵呢。"姑娘见此情景,高兴得热泪 直流,也来不及拿竹篮盛器,飞奔到茶树边,一口气 又采了一把嫩芽,揣入胸前,用自已的体温使芽叶萎 蔫,拿到家中再取出轻轻搓揉,然后泡给阿祥喝。如 此接连数日,阿祥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终于坐起来了,拉着姑娘的手倾诉自己爱慕和感激之情,姑 娘羞答答地也诉说自己对阿祥的敬爱之心。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 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憔悴 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一天她倒在阿祥怀里,带着甜 蜜幸福的微笑,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 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繁殖培 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 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二是说很早以前,东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种奇异 的香气,人们误认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一天,有 位胆大勇敢、个性倔强的姑娘去莫厘蜂砍柴,刚走到 半山腰,确闻到一股清香,她也感到惊奇,就朝山顶 观看,看来看去没有发现什么奇异怪物,为好奇心所 驱,她冒着危险,爬上悬崖,来到山峰顶上,只见在石 续里长着几棵绿油油的茶树,一阵阵香味好像就从 树上发出来的。她走近茶树,采摘了一些芽叶揣在坏 里,就下山来,谁知一路走,怀里的茶叶一路散发出 浓郁香气,而且越走,这股香气越浓,这异香薰得她 有些昏沉沉。回到家里,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从怀 里取出茶叶,但觉满屋芬芳,姑娘大叫"吓煞人哉,吓 煞人哉!",一边撮些芽叶泡上一杯喝起来。碗到嘴 边,香沁心脾,一口下咽,满口芳香;二口下咽,喉润 头清;三口下咽,疲劳消除。姑娘喜出望外,决心把宝 贝茶树移回家来栽种。第二天,她带上锄头,把小茶 树挖来,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脚下,加以精心培育。几年以后,茶树长得枝壮叶茂,茶树散发出来的香 气,吸引了远近乡邻,姑娘把采下来的芽叶泡茶招待 大家,但见这芽叶满身茸毛,香浓味爽,大家赞不绝 口,因问这是何茶,姑娘随口答曰:"吓煞人香。"从 此,吓煞人香茶,渐渐引种繁殖,遍布了整个洞庭西 山和东山,采制加工技术也逐步提高,逐步形成现今 具有"一嫩三鲜"(即芽叶嫩,色、香、味鲜)特点,碧绿 澄清,形似螺旋,满披茸毛的碧螺春茶。 至于吓煞人香怎么改名为碧螺春?据说是皇帝 下江南时,品尝此茶,见其香气芬芳,味醇回甘,碧绿 清澈,爱不释手,因"吓煞人香"茶名太俗,才赐名为 "碧萝春"。以后因其形如卷螺,又称"碧螺春"了。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按山势高低,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产区。紧邻齐头山的金寨县齐山、响洪甸、鲜花苓,六安市黄涧河、独山、龙门冲,霍山县诸佛庵等地,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为内山瓜片产地,茶树多生长高崖石隙,山涧峡谷,终年云雾弥漫,土质肥沃,茶叶品质优异。除此都属外山瓜片产地。瓜片产区茶园面积为1333余公顷,历年产量25万千克左右。六安瓜片产量以六安市最多,占总产量80%以上;品质以金寨县齐山、黄石、里冲、六安市黄巢尖、红石等地为最佳;“齐山名片”(又叫齐山云雾瓜片、金寨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头山一带,原属六安故称六安瓜片,1954年建响洪甸水库时,齐山、响洪甸、鲜花岭地域划归金寨县管辖。
片茶产区地处大别山北麓,属淮河水系,海拔一般在100-600米。由于流水切削作用,地貌出现了多种景观,有深山、盒地、低山、丘陵。内山区林地多,耕地少,茶园坡度多在25度以上,外山区与丘陵相接,峰园坡缓,耕地面积较多。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总体温和,但各地温差较大,雨量适中,却分配不匀,光照充足,无霜较长。
齐头山属大别山支脉,一是云山,海拔804米,顶方四平,故曰齐头山。山体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翠,流泉水瀑,云雾笼罩。山中有水晶庵、中庵、白云洞、龙潭、雷公洞、蝙蝠洞、观音岩、童子洞、魁子岩诸胜迹。《六安县志》曰:"在齐头山,峭壁数十丈,岩石覆檐,中空数韫,境极幽雅,又上二三十里为中庵,相传为梁僧志公说法处,产仙茶数株,香味异常,今称齐头山茶,口味最美,商人争购之。
武夷岩茶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东南”之誉,自古以来武夷山之所以蜚声中外,除碧水丹山、风光奇秀外,还在于它茶武夷岩茶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之奇而奇。”
武夷岩茶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帝王将相所珍爱的奇茗。宋代文豪范仲淹诗云:“年春自动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西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苏东坡赞武夷岩茶的诗中写道:“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把武夷岩茶比作绝代佳人,确是生花妙笔。武夷岩茶之所以闻名天下,声誉日隆,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独处岩骨花香之胜地,品饮时有妙不可言的“岩韵”。
什么是岩韵?初品着感到玄妙莫测,不好琢磨,高明的茶师把武夷岩茶的“岩韵”归纳总结为“香、清、甘、活”四个字。
香: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 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纯辛锐,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清:指的是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种的凡品。
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香而不甘的茶为“苦茗”。
活:指的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须从“舌本辩之”,并注意“厚韵”、“嘴底”、“杯底流香”等。
正因为武夷岩茶具有”清、香、甘、活”,妙不可言的“岩韵”,所以蜚声四海,誉满九州,林古往今来的茶人爱的如醉如痴。
清代才子袁枚在武夷赏茶一文中写道:“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刃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可见“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是感悟武夷岩茶之“活”的不二法门。
武夷茶艺的程序有二十七道,合三九之道。二十七道茶艺如下:
恭请上座 客在上位,主人或侍茶者沏茶、把壶斟茶待客。
焚香静气 焚点檀香,造就幽静、平和的气氛。
丝竹和鸣 轻播古典民乐,使品茶者进入品茶的精神境界。
叶嘉酬宾 出示武夷岩茶让客人观赏。"叶嘉"即宋苏东坡用拟人笔法称呼武夷茶之名,意为茶叶嘉美。
活煮山泉 泡茶用山溪泉火为上,用活火煮到初沸为宜。
孟臣沐霖 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乌龙入宫 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悬壶高冲 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高冲可使茶叶翻动。
春风拂面 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泡沫,使茶叶清新洁净。
重洗仙颜 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洗净壶外表,又提高壶温。"重洗仙颜"为武夷山一石刻。
若琛出浴 即烫洗茶杯。若琛为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贵茶杯喻为若琛。
玉液回壶 即把已泡出的茶水倒出,又转倒入壶,使茶水更为均匀。
关公巡城 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水。
韩信点兵 壶中茶水剩下少许时,则往各杯点斟茶水。
三龙护鼎 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
鉴赏三色 认真观看茶水在杯里的上中下的三种颜色。
喜闻幽香 即嗅闻岩茶的香味。
初品奇茗 观色、闻香后开始品茶味。
再斟兰芷 即斟第二道茶,"兰芷"泛指岩茶。宋范仲淹诗有"斗茶香兮薄兰芷"之句。
品啜甘露 细致地品尝岩茶,"甘露"指岩茶。
三斟石乳 即斟三道茶。"石乳",元代岩茶之名。
领略岩韵 即慢慢地领悟岩茶的韵味
敬献茶点 奉上品茶之点心,一般以咸味为佳,因其不易掩盖茶味。
自斟漫饮 即任客人自斟自饮,尝用茶点,进一步领略情趣。
欣赏歌舞 茶歌舞大多取材于武夷茶民的活动。三五朋友品茶则吟诗唱和。
游龙戏水 选一条索紧致的干茶放入杯中,斟满茶水,恍若乌龙在戏水。
尽杯谢茶 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武夷茶艺中便于表演的为18道:即焚香静气、叶嘉酬宾、活煮山泉、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游龙戏水、尽杯谢茶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东南”之誉,自古以来武夷山之所以蜚声中外,除碧水丹山、风光奇秀外,还在于它茶武夷岩茶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之奇而奇。”
武夷岩茶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帝王将相所珍爱的奇茗。宋代文豪范仲淹诗云:“年春自动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西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苏东坡赞武夷岩茶的诗中写道:“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把武夷岩茶比作绝代佳人,确是生花妙笔。武夷岩茶之所以闻名天下,声誉日隆,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独处岩骨花香之胜地,品饮时有妙不可言的“岩韵”。
什么是岩韵?初品着感到玄妙莫测,不好琢磨,高明的茶师把武夷岩茶的“岩韵”归纳总结为“香、清、甘、活”四个字。
香: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 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纯辛锐,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清:指的是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种的凡品。
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香而不甘的茶为“苦茗”。
活:指的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须从“舌本辩之”,并注意“厚韵”、“嘴底”、“杯底流香”等。
正因为武夷岩茶具有”清、香、甘、活”,妙不可言的“岩韵”,所以蜚声四海,誉满九州,林古往今来的茶人爱的如醉如痴。
清代才子袁枚在武夷赏茶一文中写道:“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刃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可见“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是感悟武夷岩茶之“活”的不二法门。
安溪铁观音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林木繁多,终年云雾缭绕,山青水秀,适宜于茶树生长,而且经过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茶树良种“铁观音”树势不大,枝条披张,叶色深绿,叶质柔软肥厚,芽叶肥壮。采用“铁观音”良种芽叶制成的乌龙茶也称“铁观音”。因此,“铁观音 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名。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乡,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两种历史传说,一说是西坪茶农魏饮做了一个梦,观音菩萨赐给的一株茶树,挖来栽种而成;另一说是安溪尧阳一位名叫王士让的人在一株茶树上采叶制成茶献给皇上,皇上赐名“铁观音”而得。
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采来的鲜叶力求新鲜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和包揉(用棉布包茶滚揉),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后,再经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品饮铁观音茶,必备小巧精细的茶具,茶壶、茶杯均以小为好。将茶叶放入茶壶中达五分满,沸水冲泡洗茶后,再续水正式冲泡2—3分钟,倒入小杯品饮,以后可连续续水冲泡。品饮铁观音先闻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饮量虽不多,但满口生香,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