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也不做站长了
-
清凉寺汝官窑制。
小篆这样写
还可以这样写
方篆是这样的
相关推荐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位于哪儿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凉寺汝瓷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中及村南河旁台地上。地处伏牛山东麓、四面环山、窑址所处地势平坦,有小河环绕西、南,制瓷原料丰富,煤炭、高岭土、玛瑙石等制瓷原料就地可取,是个原料丰富的制瓷场地,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该遗址于1987年,经省文物研究所试掘,发现了作坊、窑炉、排水沟、灰坑、水井、澄泥池等重要遗迹、出土了汝官窑的典型器物及大量瓷片,因此,省文物局于同年发出了《关于加强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保护意见》的文件,指示对该遗址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此后,又先后五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根据大量的遗迹及出土文物证明,该遗址是一处北宋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汝官窑遗址。汝窑系我国五大名窑之一,它作工精细,胎坚质密,釉层深厚,清澈蕴润,其精湛的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由于它传世器极少,故其价值连城,国际市场上拍出天价。汝官窑的发现不仅为汝瓷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而且为考古界寻找了半个世纪的汝官窑遗址之谜的悬案得以了结。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0年被评为河南省二十世纪十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共分四个区域(用罗马数字表示)。清凉寺村南台地为Ⅰ区,韩庄村为Ⅱ区,小石桥西为Ⅲ区,清凉寺村为Ⅳ区。天青釉中心烧造区位于Ⅳ区西北部。1987年至2001年经过7次试掘和发掘,该遗址文化内函十分丰富。地表窑具、瓷片俯拾皆是,民窑区地层堆积一般在2—3米左右,最厚处达6米以上。官窑区地层堆积0.25米至1.2米,最厚处近2米。发掘出的遗迹和遗物:民窑区主要遗迹有窑炉、窖藏、作坊、灰坑、排水沟、水井等遗迹。主要遗物有碗、盘、碟、盏托、盂、器盖、三彩枕、炉、匣钵、支钉架、垫圈、印模等,同时出土的还有御用汝瓷鹅颈瓶、折肩瓶、细颈小口瓶、洗等。其产品类型有白釉、豆青釉和淡灰釉,黑釉和酱釉,钧瓷、三彩等。官窑区主要遗迹有作坊、过滤池、澄泥池、窑炉、灰坑、水井、排水沟等。主要遗物有瓷器、模具、窑具三大类,还有少量钱币。出土的瓷器据不完全统计,天青釉汝瓷占99%。器种有碗、盘、碟、盏、盏托、器盖、钵、洗、盆、套盒、瓶、炉、壶等。釉色以天青、淡天青、月白为主,青绿、淡青绿釉也占一定比例。出土的模具多为轮制,有花纹的刻制,花纹复杂的对合而成。分两型。A型,皆轮制,B型,莲花炉外模。出土的窑具有匣钵、支烧器座、试烧插饼、垫饼、垫圈等。出土的钱币主要有“元丰通宝”和“元符通宝”两种。文化层一般在2-3米左右,最厚处达6米,可划分为七层。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及出土器物类型、胎质、釉色和装饰技法的发展变化,可划分为五期:第一期:以六、七层为代表。出土瓷片中白釉占绝大多数,其次为豆青釉和淡灰釉,少量的黑釉和酱釉。代表器物有:豆青釉侈口印花小碗、豆青釉敞口小碗、豆青釉唇口盏、淡灰釉白口边碗、白釉外撒坦腹碗、白釉大口瓜棱罐、白釉直腹瓜棱注子、白釉敞口浅腹碟、黑釉颈白釉腹小瓶和酱釉双耳鼓腹罐。本期年代为北宋早期,即宋太祖至宋真宗时期。第二期:以五层为代表。白釉为大宗、青釉数量明显增多,黑釉较少,淡灰釉趋于衰落。代表器物有:豆绿釉牡丹纹印花碗、豆绿釉刻莲纹小碗、豆青釉团菊纹印花小碗、豆青釉花式口杯、豆青釉圆捉手器盖、白釉珍珠纹地划牡丹纹枕、白釉直口双耳瓜棱罐、白釉斜平沿喇叭座灯、白釉敞口斜腹碗。本期年代为北宋中期,即仁宗、英宗、神宗时期。第三期:以三、四层为代表。青釉数量猛增,几乎与白釉相等,其次为三彩釉,黑釉较少,淡灰釉消失。代表器物有:豆绿釉内印花外刻花碗、豆绿釉印花龙纹盘、豆绿釉六分凸线纹碗、豆绿釉刻牡丹花盘、豆绿釉象鼻钮刻花器盖、豆绿釉交枝牡丹小盘、白釉葵口深腹盘、白釉敞口曲腹碗、白釉双耳瓜棱罐、白釉喇叭口度长腹注子、三彩贴塑莲瓣纹深炉、三彩划荷花叶形枕、黑釉竹叶纹酱花炉、天青釉敞口圈足洗、天青釉筒形器、越窑划花小碗等。本期年代为北宋晚期,即哲宗、徽宗、钦宗时期。天青釉主要见于本期,这进一步证明了汝州烧宫廷用瓷的时间是在哲宗和徽宗时期的二十年左右。第四期:以二层的部分器物为代表。主要器形:青釉印花缠枝牡丹纹碗、青釉印花交枝牡丹纹盘、白釉敞口浅腹碗、白釉浅腹碗、白釉浅腹圈足盘、酱釉唇口盏、酱釉白内腹碗、黑釉双耳凸线纹罐等。本期为金入主中原到金来亡这段时期。第五期:以开口于二层下的一水井0土器物为代表。以青釉、白釉为主,还有一定数量的钧釉,这期代表器物有青褐釉双耳鼓腹罐、青褐釉敞口深腹碗、青褐釉浅腹盘、天蓝釉红斑直口小碗、素胎深腹盘、白釉草书“青”字碗和白地黑花盘等。这期年代为元代。由此可见清凉寺汝瓷窑址创烧于宋初,北宋晚期发展至鼎盛时期,金、元继续烧造,停烧于元代末年。清凉寺村:清凉寺村2023-07-19 06:36:501
北宋汝窑的窑口分布及各个主要特点,你了解多少
1、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2、钧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禹县,此地唐宋时为钧州所辖而得名。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至元代衰落。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至今仍生产各种艺术瓷器。 3、定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北曲阳润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唐代已烧制白瓷,五代有较大发展,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五代、北宋时期承烧部分宫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铭文。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 4、南宋官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室南迁后设立的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前期设在龙泉(今浙江龙泉大窑、金村、溪口一带),后期设在临安郊坛下(今浙江杭州南郊乌龟山麓)。两窑烧制的器物胎、釉特征非常一致,难分彼此,均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铁足”之称。16世纪末,龙泉青瓷在法国 场上出现,轰动整个法兰西,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称呼它,只得用欧洲名剧《牧羊女》中女主角雪拉同所披的青色长袍来比喻,于是“雪拉同”成为青瓷的代名词。当今龙泉窑又有新的发展。杭州南宋官窑遗址建立了南宋官窑博物馆。 5、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至今遗址尚未找到。有的文献上将浙江龙泉官窑称为哥窑,实为讹传。传世的哥窑瓷器,胎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以灰青色为主,也有米黄、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有大小纹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俗称“金丝铁线”。从瓷器的釉色、纹片、造型来看,均不同于宋代龙泉官窑。2023-07-19 06:37:003
汝窑的历史价值
汝窑,北宋五大名窑之首。是中国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因产于汝州得名。汝窑又是宋代伟满足宫廷特殊需求而设立的窑厂,又称汝官窑,自北宋以来就是品鉴家竟相珍藏的对象。 汝窑的由来: 汝州历史悠久,资源丰富,隋文帝开皇初置临汝为伊州,炀帝大业初始改为汝州《汝州之名从此始》。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伊州 ,领承休、梁、郏城三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以废鲁州之鲁山县来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伊州为汝州,领梁、郏城、鲁山三县。证圣元年《公元695年》置武兴县。先天年《公元712年》在令临汝镇置临汝县。到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又以梁县西界二乡补充之,并移治于石壕驿。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以仙州之叶县来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许州之襄城来属。改汝州为临汝郡,属河南道,领梁县、叶县、襄城、郏城、鲁山、龙兴(今宝丰)、临汝七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汝州。 五代时,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废临汝县《变为镇》,划归梁县。 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升为陆海军节度,属京西北路,领梁、襄城、叶、鲁山、宝丰《原叫过武兴、龙兴》五县《郏县于崇宁四年,即公元1105年划归颍昌府》。到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汝州被金占领。 金废军事建制,州、县仍隶河南路,汝州仍领梁、郏城、鲁山、宝丰四县。 从盛唐时期,汝州所辖临汝、郏县、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从蟒川坡上的严和店到东南的罗圈、桃沟、清凉寺直到鲁山断店,方圆百里之遥,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这里的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勤劳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制作陶器生活器皿时,由于火候过高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为世上少见。激发了汝州制陶艺人们的聪慧技能,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使这一发现愈来愈成熟。 物产丰富的汝州本是商贾集聚之地,文化积淀由来已久,贞观盛世使汝州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汝州陶器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业的兴盛,从汝州瓷业的兴盛说明汝州早在远古时代,造瓷工艺已较先进。 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微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 北宋时间,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公元1102—1127年)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据《中国美术史》记载)。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炉达到了300多处,影响扩及到内乡、宜阳、新安及黄河以北等地,是汝窑生产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方烧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下,但制作时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区出土的大多是汝窑新窑器,多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还生产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 唐代,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汝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其产品称之为“汝窑”。“汝窑”出现的时期在越窑衰败之后,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汝窑胎质细润,多数象点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汝瓷釉汁莹润,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通体有细片,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是支烧的痕迹。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汝窑弦纹尊(奁)、洗”,是古陶瓷中罕见的珍品。 宋·周辉《清波杂志》、陆游《老学庵笔记》、周密《武林旧事》、杜绾《石谱》、欧阳修《归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论》、《正德汝州志》等书,曾记载有汝瓷的始况。“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清说郛本,曾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的赞语。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虽然元、明、清历代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民国27年到30年(1938至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亦未成功。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正如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诗人对汝瓷作了高度评价,但也表达了他对汝瓷失传的感慨之情。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叶喆民为汝窑题诗两首: 漫道汝钧不可分,神前神后地毘邻。 天青釉色虽相近,各有千秋自超群。 亦见青瓷似窑州,花纹釉质岂同论。 历来名窑多品种,独具风格无比伦。 2002年3月30日,《中国陶瓷——汝窑瓷器》特种邮票首发式将在我市举行。为让读者更多地了解汝瓷的历史、特点、现状等,本版今明两天特刊出两篇相关文章——《汝瓷史话》、《古瓷新花放异彩》,请读者关注。 中国自古就以陶瓷工艺名扬于世,在英语中China(中国)的原意就是瓷器。名列宋代五大名瓷的汝瓷,因产自汝州而得名,其创烧、形成与发展几起几落,历时数百年,博采众家之长,荟萃陶艺精华,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汝瓷瑰宝——汝官瓷,作为宋代宫廷用品,自公元1086年到公元1106年,仅短短20年间昙花一现,便消隐于战乱的尘烟。因为是御用品,不得流传民间;又因其以玛瑙为釉,在特定的光线下七彩纷呈,灿若星辰,被认为阳刚之气太盛,帝王公卿也不敢用它陪葬,更使之成为稀世之珍。当今世界上藏有宋代汝瓷的博物馆不足10家,藏品不到70件,遂有“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件”之说。1992年秋,一件直径仅为8厘米的宋汝窑盘在纽约拍卖,成交价高达154万美元。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宋汝窑三牺尊又以5000万元港币的身价物易其主! 价值连城的汝瓷国宝,在源远流长的中华陶瓷文化史上,又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 悠久的历史 丰厚的物华 中国名瓷“汝、钧、官、哥、定”,河南有其三。汝瓷出自平顶山。就目前的考证看,陶瓷古窑址在现今平顶山所辖的汝州、鲁山、宝丰、郏县及洛阳的汝阳南北150多公里内广有分布,大致分为两个自然区和6个生产区。 汝河东南区包括“严和店汝窑区”、“大营清凉寺汝窑区”和“段店、梁洼汝窑区”。其中严和店区目前已发现26个古汝窑场,产品以汝瓷豆绿釉刻印花为主,也有大量的天蓝釉、天青釉、月白釉、黑釉、花釉、棕红釉、挂彩和白釉等。遗物丰厚,器皿多样,为宋代汝窑早期遗址。 段店、梁洼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产品有缸、罐、壶、瓶、腰鼓等民用瓷。花釉具多,胎如坚石,釉质细润,蓝如宝石,云絮飘动,观之赏心悦目,史称花瓷,又曰“唐钧”,是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工艺品。唐代烧造花瓷的窑址迄今只发现五处,四处在河南,其中两处在平顶山。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黑釉蓝斑腰鼓和一件黑釉斑点壶,已被有关专家根据唐代《羯鼓录》中有关记载和对段店窑址出土物的调查,证实为“鲁山花瓷”。这一区域以鲁山段店为中心,接连白象店和桃花店,与梁洼明清时期兴起的汝窑相呼应,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集生产工艺、产品开发、烧成技术、经营管理之大成,鼎盛时商贾云集,对后期汝窑的兴起和我国陶瓷技术的开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促进作用。 汝河东南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宝丰大营清凉寺汝窑遗址(宝丰曾为汝州地域)。该窑址北距汝州25公里,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瓷片和窑具堆积如丘,窑址毗邻交错,遗物丰厚,既有汝瓷,又有钧瓷、唐三彩、河南黑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考古试掘,就发现了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在一个小窑藏坑内,一次出土较完整的各类瓷器20余件,其中汝窑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青釉汝瓷盘,粉青釉刻莲花茶盏等,均为汝瓷传世佳品。其色青翠如脂,润泽似玉,细碎的冰裂纹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被认定为汝瓷传世珍品。此次开掘揭开了汝官窑口之谜研究的序幕,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陶瓷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为进一步探寻汝官窑所在地,1988年秋和1989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凉寺窑址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出土各类完整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两千余件,其中的窑藏品与传世汝官瓷对照,胎釉完全一致。1999年,该所在清凉寺居民住宅便道上再次进行试掘,收获汝官瓷片上千片。2000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所对这一遗址进行了第六次发掘,在475平方米的区域内,清理出汝官窑炉15座,作坊2处,大型澄泥池2个,釉料坑2个,灰坑22个,还有一眼水井和大批形状比较完整、品种比较丰富的汝官窑瓷器和匣钵、垫饼、垫圈、支烧等烧具。同时出土的一枚“元丰通宝”,为汝官瓷的历史上限提供了重要依据。同年10月18日,省文物管理局、宝丰县人民政府在清凉寺召开了汝官窑遗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古陶瓷研究会近20名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专家们高度赞扬了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的发掘成果,认为该成果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陶瓷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神秘的土地 稀世的珍藏 1978年冬季的一天,汝州市纸坊乡阎村的几个村民无意中挖出几件陶器。其中一件就是如今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彩陶缸——《鹳鱼石斧图》。经碳十四测定,这件国宝为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之遥。 位于郏县西北10公里的黄道汝窑生产区,早在唐代中叶,就盛产瓷器。窑址分布于黄道村东的马蹄河畔,总面积1050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3米。产品主要有白、黑、青、月白、天蓝、紫红等釉色。有的碗、罐上还绘有花草图案,写着“风花雪月”、“春夏秋冬”等字样,釉色浑厚质朴,光彩夺目,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都有黄道窑的花釉白斑罐。黄道窑的产品常以白斑花釉、黑釉、黄褐釉、天蓝釉、及茶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窑变出多种色彩,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工艺开辟了先河。而位于郏县西北15公里处的谒主沟汝窑遗址,是一处宋、金、元时期的古窑址,总面积约18000平方米,产品多为民间用品,釉色有天青、天蓝、月白等,同时兼烧钧瓷釉色,如玫瑰红、葛花紫、龙肝、马肺、雨后红霞等。这里的山岭上到处都是优质的制瓷原料高岭土和釉料,至今禹州钧窑还来此购料。全国著名陶瓷专家叶喆先生有诗曰:“漫道汝钧不可分,神前神垕地昆邻,天青釉色虽相近,各有千秋自超群。” 汝河东北自然区另外两个生产区,一处位于大峪乡嵩箕山脉西侧。东侧便是禹州神垕镇,是生产钧瓷的重要基地。此地有72座汝瓷窑之称,已被文物部门发掘的窑场就有14个。产品主要是生活用瓷、文具、工艺品等。造型精致,光素无纹较多,釉色天蓝、天青为主,清雅庄重,汁水莹泽,釉面呈细碎冰裂纹,产品曾在开封宋宫遗址多次被发现。另一处位于汝州市内及郊区,这一带发现遗址8处,出土的古瓷片,有豆绿刻印花和天青、天蓝、月白等釉色。2000年5月,省文物局在汝州市中大街和张公巷的交汇处开沟发掘,出土了大量匣体钵片,其中两件保存完好。同时出土了大量独特的青釉瓷片,和清凉寺的天青釉汝官瓷完全一样。其色清雅莹润,釉呈冰裂纹薄如蝉翼,多为餐具、茶具、酒具、文具、工艺品。工艺考究,薄釉薄胎。一起出土的还有古钱币和粉碎的玛瑙釉料、刻花用的玻璃棒、雕塑用的骨器,素烧过的坯片等。 2001年6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张公巷进行第二次挖掘,掘面40平方米,发现大量素烧胎片,除个别胎片能看出底部形状为传世水仙盆外,其他多不能辨别器型。出品胎片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不但继承了清凉寺汝窑的卷足支烧工艺,且有所发展,足部直、窄、矮和宋代其他瓷都不一样,匣钵种类繁多,桶式、碗式、盘式等应有尽有,底部和口沿儿涂有碱土。经过对出土釉料的试烧,成色和发掘出的瓷片一致,烧成温度在1250摄氏度,和史书记载汝官瓷烧造工艺相符。 2005年5月,一户居民在汝州市张公巷发现一层独特的物质瓷片,面积约40平方米,经汝瓷专家李廷怀试烧,各界考古学家认定为北宋官窑。该址出土的瓷片与张公巷的瓷片样品,从釉色和冰裂纹及器皿制作的精美程度看,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碗奁极相似。同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2001年汝州年会暨汝瓷国际学术研究会在汝州召开,专家根据对宝丰清凉寺和汝州文庙、张公巷出土瓷片的科学测试,断定汝州可作为汝官瓷新窑器目标考查发掘地。2023-07-19 06:38:081
如何鉴别汝官窑
汝窑。河南省是我国北方瓷器的重要产区,不少瓷窑集中在豫中地区。宋代这里先后出现了几个驰名于时的瓷窑,临汝窑就是其中之一。 一部分烧宫廷用瓷,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另一部分烧民间用瓷,为便于区别,今称为临汝窑。 汝窑的特点主要是: 一、釉色青而润泽。 二、开创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 三、通体有极细的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 四、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这是由于汝窑改变了定窑复烧的做法,用细小支钉托住。 官窑。据说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曾下令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建窑烧瓷,供宫廷使用,这就是所谓“官窑”。 为了与南宋的官窑相区别,有时又称为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釉内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 北宋汴京官窑随着北宋朝灭亡而终结,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新窑,这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 南宋时候,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有两处官窑。一在凤凰山下的后苑修内司,世称修内司官窑;另一处在郊坛下,称为郊坛下官窑。《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相类。2023-07-19 06:38:161
什么才是北宋汝官窑
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南宋前期九华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烧青瓷,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日官窑”的记载。叶寘讲的“汝窑为魁”无疑是指北宋后期前段汝官窑。而被后世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亦将汝窑排在首位。因此,汝官窑在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中,特别是对于两宋官窑瓷器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在已知的65件汝窑传世品中,除北京故宫博物院11件未公开发表外,其余54件中,洗类器占16件,盘14件,另有椭圆水仙盆5件,尊2件、樽2件、碗3件、3件、碟3件,纸追瓶2件,莲花式碗1件,盏托1件,深腹洗1件。器底有三个支钉的占18件,5个支钉的14件,6个支钉的3件,残存1个支钉的1件,无支钉的18件。在釉色上,粉青27件,天青12件,卵青10件,不明5件。在这次汝官窑烧造区出土的大量瓷器中,除包含以上所有传世品外,还出土不少在传世品中不曾见到的器形。如出土量较大的有套盒,荷花口平底盘、盏等,同出土的还有钵、罐、盂等,工艺品鸟首,龙形器和仿早期青铜器的方壶,圆壶等等。2023-07-19 06:38:251
为何汝窑能被称为官窑之首呢?
古时窑口多数以州为瓷器定名,因汝窑在河南宝丰县境内,五代至晚清,宝丰县皆属汝州管辖,故有汝窑之名。宋时名窑林立,各有千秋,以“汝、钧、官、哥、定”最负盛名,从南宋人叶真的《坦斋笔衡》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以此我们可以确定,在这五大名窑里,以汝窑最为世人所称道,并为统治者所青睐,因此有“汝窑为魁”的说法。汝窑亦称汝官窑,有别于临汝窑,是专为皇室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口,宋哲宗元澈元年(1086)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约二十年间,北宋朝庭认为定窑的白瓷因覆烧而露芒口,不好用,于是下令在汝州建窑烧制御用瓷器。这是历朝以来,由皇家指定的真正意义上的官窑,专供御用,而非好则上贡的贡窑,简称汝窑。其实当时烧汝瓷的窑口众多,也因其天青釉色的出色表现,而使其它窑口竞相仿烧。根据部份考古资料显示以及考古工作者的研究推断,北宋早中期宫廷用瓷主要来自越窑、耀州窑、定窑的进贡,到了北宋晚期,徽宗执政,由于对“雨过天青”之美的追求,汝窑延袭了后周柴窑的特点,满足徽宗之所好,以供朝廷之用。柴窑是以五代时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之姓命名的窑口,是历史上著名的御窑。据明人曹昭写的《格古要论》记载,是后周显德时(公元954——959年),世宗柴荣在郑州一带建立的。据说当窑建成后烧数窑不成,最后移到新郑以南才烧成功,当时制瓷工匠向皇帝请示烧造款式和对产品的具体要求时,柴荣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据史载,柴窑瓷器滋润细腻、有细纹(即细小开片),技艺精绝,为当时诸窑之冠,曾有“片柴值千金”之说。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中写道“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2023-07-19 06:38:311
汝窑瓷器特点有哪些?
汝窑瓷器特点: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汝窑瓷器胎质情况: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因胎土中含有微量铜,使胎色呈现"赤色",又叫"铜骨"。加之釉层莹厚如堆脂,釉面沙眼显露了蟹爪纹和芝麻花。马未都曾经讲过,从科学角度讲,汝窑是个夹生胎,就是不能把它烧熟了,如果烧熟了,那个釉色就达不到那么漂亮了。“玉覆面”、“香灰胎”、"铜骨"、“芝麻挣钉”、“蟹爪纹”等,均是鉴别汝窑瓷器的重要依据。2023-07-19 06:38:592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1999年,根据清凉寺村民提供的线索及多年积累的发掘经验,专家们把寻找汝官窑址的目光锁定在清凉寺村内的村民居住区。2000年终于在4户村民的房屋底下,发现了厚达10厘米的汝官瓷地层,收获汝官瓷上千片,清理出汝官窑窑炉15座、作坊2处、灰坑22个,以及2个大型澄泥池、2个釉料坑、1眼水井和匣钵、垫饼、支钉、试烧片等窑具和大型建筑构件。令人惊喜的是,此次挖掘的出土器物中,发现大量的生活用具,改变了传统上认为汝窑只烧制玩赏、陈设品的看法。有的器物如熏炉等形状很大,“汝瓷无大器”的传统说法也遇到了挑战。与传世品不同的是,在一些出土器物的表面还刻有纹饰,尤以莲纹为最常见,这在以釉色取胜的汝窑传世品中非常罕见。2023-07-19 06:39:212
宋汝官窑官汝窑的特点有哪些
官窑,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供御捡退,在当时俗称"官窑“。官窑,毛公洞第一(今 江苏扬州一带)。南宋官窑瓷器沿袭北宋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另外”肉腐留骨“(露胎处象死人骨头,俗称”骨董“)也是那时所造。汝窑,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器。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2023-07-19 06:39:311
汝窑瓷器特点
在众多的宋朝文化中,汝瓷文化更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汝窑瓷器也同样以精湛的工艺水平、秀美的造型风格、高雅素净的神韵让一批又一批的收藏者们为之倾倒。汝窑瓷器有以下六大特点:在其瓷器的艺术造型上以简约为主;汝窑瓷器在其整体的重量上是十分轻盈的;汝窑瓷器在其胎体断面之处接近之处产生香灰色,香灰胎是汝窑瓷器所独有的特点之一;汝窑瓷器的釉层面十分轻薄,这也是与其他瓷器最大的不同之处;汝窑瓷器的碎片化;汝窑瓷器的底色呈现出粉红色。一、汝窑瓷器的特点:1、在其瓷器的艺术造型上以简约为主。在汝窑瓷器发展的三十年间,一直都秉承极简的设计理念。在其瓷器的造型上主张整体的协调性,十分追求一种浑然天成之感。因此作为收藏的我们会发现,在收藏汝瓷的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造型怪异,或者是轮廓十分复杂的瓷器器型。而这一点正好也是收藏者们,用来鉴别汝窑瓷器真伪的一种辨别方法,因为在宋以后瓷器,由于过度的追求瓷器的造型美,反而没有汝窑的简约之美。2、汝窑瓷器在其整体的重量上是十分轻盈的。汝窑瓷器自出现以来,就一直以金银器的造型风格为主,甚至有部分汝瓷的精致程度完全可以与金银器相媲美了。汝窑瓷器在整体的烧制过程中,对其瓷器的重量把控的是十分苛刻的,瓷器之间的误差也都是控制在百克左右。因此总体来看,宋汝瓷的重量要比我们所常见的一般瓷器轻许多,并且此瓷壁也是十分的轻薄光滑,光泽感十足。3、汝窑瓷器在其胎体断面之处接近之处产生香灰色,香灰胎是汝窑瓷器所独有的特点之一。汝窑瓷器出现香灰胎的主要原因是在于,瓷器还原烧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了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从而导致瓷器胎体上颜色深浅的变化,除了会出现香灰胎,还有部分汝瓷的胎底之处会呈现出火石红的颜色。4、汝窑瓷器的釉层面十分轻薄,这也是与其他瓷器最大的不同之处。据相关资料记载,以及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汝窑瓷器的釉层面一般在两毫米到三毫米之间,即使是大件的汝窑瓷器,其底部的釉层面也不过才五毫米左右,并且不会超过这一上限。这一特征的出现,同样成为了收藏者们鉴别汝窑瓷器真伪的关键因素。5、汝窑瓷器的碎片化。总的来说,汝窑瓷器的开片分为有规则和无规则。其中规则化指的就是瓷器的冰裂化,如果是圆形的冰裂片可以叫作雪花片,如果是半圆形的冰裂化可以叫作蟹脚纹。而不规则化则指的就瓷片的细碎化,这类瓷器几乎不会出现大开片的现象,十分容易将两者分别开来。6、汝窑瓷器的底色呈现出粉红色。在收藏汝器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在其底部会出现类似红色的胎色,这是一种十分特别的烧制方法。如果在其烧制的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都不足以形成底部的粉红色,这也因此成为了汝瓷的特别之处。二、汝窑瓷器的定义: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汝州市张公巷和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均发现汝窑烧造。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南宋、明朝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可与商彝周鼎比贵。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明代汝窑水平。从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三、汝窑瓷器的形态特征1、特征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工艺精巧,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论》里这样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这说出了汝窑的一些基本特征。2、造型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3、胎釉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蝉翼纹”。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4、支钉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5、仿品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蝉翼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唐英时的仿品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窑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6、开片纹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像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四、汝窑瓷器的工艺特色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此樽仿汉代铜樽造型,器形规整,仿古逼真,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瓷樽始于宋,汝窑、定窑、龙泉窑均有烧造,是陈设用品。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以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汝窑烧制的汝瓷因为其绝妙的色泽、独特艺术价值,深得帝王欢心,有“宋瓷之冠”的美誉。汝窑又与同期官窑(河南开封)、哥窑(浙江龙泉)、钧窑(河南禹县)、定窑(河北曲阳)合称“宋代五大名窑”,位居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以传承艺术为己任,采用传统手工制作陶瓷方法,制作一个陶瓷的工序高达十三道,包括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成瓷缺陷的修补,做工精细,设计唯美、承艺汝瓷以“釉色层”领先,器型古朴典雅得当,光润有度,由于汝瓷釉层厚,常有开片如鱼鳞、蝉翼状,久用之后茶色会着附于裂纹处,形成不规则的变换交错的花纹,故而手感润滑如脂,似玉非玉之美。宋人欧阳修在《归田集》中对汝窑的论述:汝窑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就是今所说的翠青色。而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显,器身不透光亮,因此不排除后人把珍品当作“陶”而丢弃,故存世甚稀。而《清波杂志》里宋人周辉对汝窑的精述,汝瓷以釉取胜,当代青瓷不能同比,真品釉色青中泛滥、纯净、温润,釉面隐现出一种柔和含蓄的光泽,它既不同钧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窑的脂光,而是一种类似古玉般内蕴的光泽。当时汝瓷是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现从文献可知,汝瓷也可民用,绝非“严禁民用”之说。对自藏汝窑瓷及由此对整个汝窑作较全面简述的则是明代学者高濂的《燕闲清赏笺》中提及,“汝窑,余尝见之,实为玛瑙末入釉,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还有葱绿和天蓝等。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釉面可视碧玉,也不为过。所有历代青瓷应以汝窑为冠。”五、史料记载1、南宋南宋叶寘《坦斋笔衡》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说明汝窑在接受宫廷的任务,烧造汝官窑器,使北方青瓷的技术成为全国之冠。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窑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由上可知,汝窑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同时又吸收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含玛瑙末,产生特殊色泽,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往往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和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称誉。釉屋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釉面有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2、明代明代学者高濂在其《燕闲清赏笺》中对自藏汝瓷和由此对整个汝瓷进行了评价:"汝窑,余尝见之,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针,余藏一蒲芦大壶,圆底,光若僧首,圆处密排挣针数十,上如吹埙收起,咀若笔帽,仅二寸,直塑向天,壶口径四寸许,上加罩盖,腹大经尺,制亦奇矣,又见碟子大小数杖,圆浅瓮腹,磬口、釉足,底有细钉,以官窑较之,质制滋润"。3、清代清代学者梁同书在其《古窑器考》一书中的记载:"汝窑,宋时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窑,屑玛瑙为釉,如哥而深,微带黄,有似卵白,真所谓淡青色也。汁水莹厚如堆脂。……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土脉质制较官窑尤滋润。薄者难得。时唐即耀诸州悉有窑,而以汝为冠。"六、汝窑的釉色1、青如天汝官窑天青釉色为主。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平常体会,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彻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2、面如玉关键是半乳浊状的结晶釉,这种结晶釉对色与光极敏感,青绿釉却能从内反射出红晕。釉子稍厚处,如凝脂般将青翠固化,又如腊滴微趟,将玛瑙融化之后而又将其垂固。釉子稍薄处,如少女羞涩面现昏红,又如晨曦微露,将薄云微微染红。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汝瓷釉面的光泽,不如官、哥瓷晶莹,更逊于龙泉青瓷,与同为贡御性质并亦为出土的定瓷、龙泉瓷标本作比较,汝釉的光泽度,大抵只及后者三分之一略强。这说明,玛瑙入釉,致汝釉的玻化程度及釉质的抗腐蚀性均有所下降。反过来则说明,缺乏明显玻璃质感,是玛瑙为釉的一个重要特征; 釉质肥厚莹润若堆脂,釉面因施釉不匀、显高低不平、久平整,并有少量气泡和缩釉现象, 蝉翼纹: 用"蝉翼纹"来形容汝官釉面的开片最为形象。前人用"蟹爪纹"来形容,这里有二种说法。其一"汁中棕眼隐若蟹爪",是说釉面上因气泡破裂而产生的棕眼犹如螃蟹走过沙滩而留下的蟹爪印。其二是形容瓷器表面开片的长短无序,呈不规则交错犹如蟹爪。笔者看法:所谓"蟹爪纹"是在瓷器开片的一条主纹上,另生出一条次纹,形成一个"Y"型(蟹爪),然后在次纹的一边又生出一条次次纹,形成又一个小一点的"y"型(蟹爪),......就像一棵树主干生出大枝,大枝生出中枝,中枝生出小枝,小枝生出小小枝一样。其实中国画技法中创始于宋初的枯树画法的一种方法,就叫做蟹爪技法。用蟹爪技法来解释瓷器开片的主次、走向,最简单不过了。不过用蟹爪纹来形容汝官釉面开片却有不足,因为它只形容了开片的主次及走向,却无法形容汝官釉面中的斜开片。因而有人在考虑这方面时就用"鱼鳞纹"或者"冰裂纹"来形容。因此用"蟹爪纹"、"鱼鳞纹"、"冰裂纹"来解释汝官釉面的开片都是只抓住了一点而没有顾及其余。而蝉翼纹既包含了蟹爪纹又包含了鱼鳞纹或冰裂纹,是形容汝官釉面的最形象比喻。蟹爪纹,形容瓷。器开片的主次、走向3、晨星稀汝窑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大的如星斗。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汝瓷在其胎体的釉层间,有一排肉眼可见的大小气泡,这类同宋龙泉、南宋官窑等青瓷体系釉内气泡排列有异的景象,属玛瑙釉为釉的又一特征。同时表明,玛瑙的粘度很强,以致釉内与胎体中的空气,在烧制过程中无法正常溢出,较多的被封闭在釉的下层;芝麻支钉釉满足:。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汝窑是钉痕大部分如芝麻粒那么大,这是其它瓷窑所少有的。棕眼:釉面的气泡在窑中焙烧时爆破后未经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4、蝉翼纹蝉翼纹是指在汝瓷釉面上的开片纹细如蝉翼。对汝瓷的开片有各种形容,如蟹爪纹,冰裂纹,蝉翼纹,鱼子纹等,但我觉得用蝉翼纹来形容是恰如其分。而汝瓷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曰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青,有的如长虹悬空,都是一些美丽的形象比喻,有点夸张。说到底就是釉面中泛起的红斑块显露在青色的釉面上,好像鱼子飘浮在水面上,仅此而已,我甚至觉得,这是汝瓷的缺陷。不过对汝瓷来说,又多了一个非典型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有铜骨无纹者”为珍品、上品,非判断是否属汝窑之标准。七、宋代五大名窑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因此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2023-07-19 06:39:401
汝瓷一般较小,口径超过30厘米的几乎没有,什么是“汝窑无大器”?
是因为汝瓷越大的话就会很容易碎掉,而且原材料很稀缺,也不可能用这么多的原材料最后弄出一个。2023-07-19 06:42:065
宋代汝窑的特点?
1、香灰胎。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2、天青色。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3、蟹爪纹。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俗称为“蟹爪纹”。4、刻字。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应为后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2023-07-19 06:44:144
汝窑瓷器特点是什么,其实你也不知道!
钧瓷是北宋末年在河南禹州烧制成的一种高品质青瓷产品,钧釉的主要呈色剂仍是铁,铁还原率与汝瓷类似(70%以上),同时含有少量铜(铜还原后呈红色),钧釉特点是大面积青蓝乳光釉面上分布着一块或几块紫红色斑,被称作“窑变”,钧瓷以“窑变釉”著称,是以“釉”为审美主体的又一种青瓷样本。钧瓷的出现受汝瓷影响很大,禹州和宝丰地理位置接近,汝瓷出现后,禹州一些窑场对汝瓷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学习和模仿,采用本地原料烧出了钧瓷。1975年,河南省博物馆对禹州钧台窑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钧台窑是一个综合性窑场,窑区内既烧制汝瓷,也烧制钧瓷,钧瓷工艺采用了汝窑首创的先素烧后釉烧的二次烧成法与厚釉技术[5]。2001-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河南考古研究所共同发掘了禹州神垕镇刘家门钧窑遗址,发现刘家门钧窑的工艺技术手法与汝窑一脉相承。2023-07-19 06:44:212
宋代汝官窑瓷器拍卖成交价格,怎么鉴定真伪
汝窑,作为中国古代五大名窑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现存于世的仅有68件。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共30件,基本上占了一半,另外大威德博物馆也收藏的有。汝窑这么稀有,靠的不是什么炒作,其用料也是颇为讲究,据说是用玛瑙添加到釉里面做调色用。我们都知道玛瑙价值也是不菲,这样做出来的瓷器价值自不必说,基本上是有价无市。下面是景德镇王掌柜记录的部分宋汝窑瓷器拍卖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0354 宋 汝窑B型盏托 4,500.00-4,500.00万 5,175.00万 2012-12-280620 北宋 天青釉汝窑水仙盆 3,800.00-3,800.00万 4,370.00万 2014-06-080284 宋 汝窑水仙盆 3,800.00-3,800.00万 4,370.00万 2013-06-230055 宋代 汝窑影青釉三足洗 800.00-1,588.00万 4,368.00万 2013-09-010174 北宋 汝窑天青釉镂空莲花 2,500.00-3,500.00万 3,800.00万 2011-05-282459 北宋 汝窑粉青釉盖盒 3,100.00-3,100.00万 3,520.00万 2008-10-260420 宋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 2,500.00-3,500.00万 3,200.00万 2010-12-250302 北宋 汝窑瓷片 (一箱2 1,500.00-1,500.00万 2,875.00万 2012-12-280582 北宋 汝窑八莲花瓣三足香 2,300.00-2,300.00万 2,645.00万 2014-06-08019 宋 汝窑天青釉琮式瓶 2,300.00-2,800.00万 2,600.00万 2011-05-280284 北宋 汝窑天青釉莲花尊 1,500.00-1,800.00万 2,600.00万 2010-12-250138 汝窑三足洗 2,350.00-4,700.00万 2,400.00万 2014-07-260461 宋代 汝窑莲瓣龙纹碗 2,300.00-2,300.00万 2,300.00万 2009-12-060189 北宋 汝窑笔洗 2,000.00-2,000.00万 2,300.00万 2014-11-300180 汝窑天青釉双耳绶带瓶 1,500.00-1,800.00万 2,200.00万 2010-12-250465 宋 汝窑天青釉碗 1,200.00-1,600.00万 2,200.00万 2010-12-250120 宋代 汝窑洗 480.00-680.00万 2,185.00万 2012-06-030516 北宋 天青釉汝窑洗 1,800.00-1,800.00万 2,070.00万 2014-06-080369 北宋 汝窑天青釉六方六足 680.00-780.00万 1,900.00万 2010-12-250107 宋 汝窑月白釉八方竹节弦 1,680.00-1,880.00万 1,900.00万 2010-12-250470 北宋 汝窑天青釉倭角深腹 1,800.00-2,200.00万 1,900.00万 2011-05-280116 宋 汝窑三足洗 1,400.00-1,800.00万 1,840.00万 2010-04-250161 北宋 汝窑月白釉菊瓣纹碟 1,500.00-1,500.00万 1,725.00万 2013-06-230418 宋 汝窑多棱方口洗 1,200.00-1,500.00万 1,500.00万 2010-10-300515 北宋 天青釉汝窑三足洗 1,300.00-1,300.00万 1,495.00万 2014-06-08下面来看下鉴定汝窑的几个方法。一、看造型,汝窑瓷器造型分别有盘、碗、瓶、洗、尊、盏托、盆等。其中瓶的造型最多,比如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许多种。二、胎釉,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有深有浅,所以又称“香灰胎”。他的基本色调基本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诉称“鸭蛋壳青色”。釉层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及细纹片,又叫“蟹爪纹”。三、仿品宣德时期官窑曾经仿造过汝窑,但是署有宣德官窑款,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鱼子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唐英时的仿品十分精细,但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窟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当代仿汝窑较为成功者为河南地区的窑厂,他们的仿品是迄今为止仿的最成功的。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仿出了汝窑特有的那种“鸭蛋壳青”釉色。他们的许多产品被文物贩子买去,作旧后,流散到市面上,常冒充真品,如果不仔细辨认,还真会上当。其仿品与真品的差距主要在造型和支烧工艺上,仿品造型多系现代工艺制成,与传统手工工艺有很大差别,尤其罐的内底角处,曲线变化二者决然不同,支烧痕迹,真品均为细小的芝麻酱色支钉痕,新仿者支钉痕过大。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均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三件刻“奉华”和二件刻“蔡”字铭文的汝窑瓷器,分别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望采纳,谢谢2023-07-19 06:44:301
宋代汝窑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汝官窑”。汝窑烧造时间不长,仅从宋哲宗到宋徽宗烧造了20年。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俗称为“蟹爪纹”。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应为后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装饰,但汝窑烧造贡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产品,如宝丰汝窑遗址曾发掘出刻花鹅颈瓶,当为汝窑成为官窑以前的产品。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因此易鉴别真伪。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汝窑烧造官窑瓷以前也曾生产青瓷,同时也生产磁州窑类型产品,真正的汝官窑产品,传世的仅见70余件。尤其是汝窑青釉器也有类似汝官窑的,但那是民窑所产,与汝官窑是两码事。2023-07-19 06:44:403
汝窑有几个产地啊?
汝州汝瓷(原产地) 清凉寺汝瓷(多为仿古器型)德化汝窑 景德镇汝窑 台湾汝窑2023-07-19 06:44:494
汝窑的特点是啥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后曾名临汝县,古称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晚期在临汝县烧造的称为临汝窑,其中有「奉华」二字的是宋高宗刘妃的堂号,也有人称是后人补刻的。 南宋叶真《坦斋笔衡》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说明汝窑在接受宫廷的任务,烧造汝官窑器,使北方青瓷的技术成为全国之冠。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窑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 由上可知,汝窑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同时又吸收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含玛瑙末,产生特殊色泽,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往往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和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釉屋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釉面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汝瓷的烧制,以小支钉满釉支烧。 汝窑是北宋官窑,是供宫廷使用之器,在市场和民间中流传甚少。南宋时有文献记载:“汝窑……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及”。说明当时其身价已非同一般。其产品,首先最好者当然上供皇室,不合格者方许在市场出售,因此汝窑大部分产品是用来供奉朝廷使用的。 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说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汝州一带民间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口碑广为流传。 官汝窑大约共烧造了20年左右,传世品极少,所以物以稀为贵。根据目前的统计,汝窑器传世大约分布于以下几个地方:北京故宫博物院20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共计67件半。 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汝窑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寻找汝窑,直到80年代才在河南省宝丰县发现。经过中央和河南地方文物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找到了为北宋宫廷烧造的御用汝瓷的窑口。 从1987年开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试掘,首次发现了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从而使这一重大历史悬案有了答案。到目前为止,对汝窑址已进行了五次发掘,发掘品中除了与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还出土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如镂空香炉,乳钉器及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为传世汝窑器鉴定与鉴赏提拱了可行的实物依据及新资料。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汝窑将会有更多的发现。[编辑本段]汝窑的历史 从盛唐时期,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从蟒川坡上的严和店到东南的罗圈、桃沟、清凉寺直到鲁山断店,方圆百里之遥,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这里的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勤劳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制作陶器生活器皿时,由于火候过高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为世上少见。激发了汝州制陶艺人们的聪慧技能,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使这一发现愈来愈成熟。 物产丰富的汝州本是商贾集聚之地,文化积淀由来已久,贞观盛世使汝州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汝州陶器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业的兴盛,从汝州瓷业的兴盛说明汝州早在远古时代,造瓷工艺已较先进。 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从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微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 北宋时期,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公元1102~1127年)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据《中国美术史》记载)。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炉达到了300多处,影响扩及到内乡、宜阳、新安及黄河以北等地,是汝窑生产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方烧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下,但制作时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区出土的大多是汝窑新窑器,多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还生产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 唐代,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汝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其产品称之为“汝窑”。“汝窑”出现的时期在越窑衰败之后,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汝窑胎质细润,多数象点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汝瓷釉汁莹润,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通体有细片,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是支烧的痕迹。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汝窑弦纹尊(奁)、洗”,是古陶瓷中罕见的珍品。 宋·周辉《清波杂志》、陆游《老学庵笔记》、周密《武林旧事》、杜绾《石谱》、欧阳修《归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论》、《正德汝州志》等书,曾记载有汝瓷的始况。“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清说郛本,曾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的赞语。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虽然元、明、清历代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民国27年到30年(1938至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亦未成功。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正如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诗人对汝瓷作了高度评价,但也表达了他对汝瓷失传的感慨之情。 汝官窑址在何处?是一大悬案。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为寻找汝官窑遗址,曾在汝州市、联郏县、鲁山、宝丰、宜阳、新安等10多个县市,发现多处窑址,均属于民窑系统。 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厚2~3米。最厚者在6米以上。窑址附近盛产玛瑙石,是汝窑特殊色泽的釉料。所烧青瓷,色泽莹润,并有美丽的开片。宋哲宗元祜年间,在青岭镇设巡检司,专管坑治。试掘中,出土20多件宫廷御用汝瓷,有鹅颈瓶、折肩壶、细颈小口瓶、碗、盘、洗、盂、茶盘托、器盖等。这一考古新发现,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找到了北宋五大名窑之魁的汝窑遗址。[编辑本段]汝窑的釉色 青如天: 汝官窑天青釉色为主。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平常体会,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彻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面如玉:关键是半乳浊状的结晶釉,这种结晶釉对色与光极敏感,青绿釉却能从内反射出红晕。釉子稍厚处,如凝脂般将青翠固化,又如腊滴微趟,将玛瑙融化之后而又将其垂固。釉子稍薄处,如少女羞涩面现昏红,又如晨曦微露,将薄云微微染红。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汝瓷釉面的光泽,不如官、哥瓷晶莹,更逊于龙泉青瓷,与同为贡御性质并亦为出土的定瓷、龙泉瓷标本作比较,汝釉的光泽度,大抵只及后者三分之一略强。这说明,玛瑙入釉,致汝釉的玻化程度及釉质的抗腐蚀性均有所下降。 反过来则说明,缺乏明显玻璃质感,是玛瑙为釉的一个重要特征; 釉质肥厚莹润若堆脂,釉面因施釉不匀、显高低不平、久平整,并有少量气泡和缩釉现象, 蝉翼纹: 用"蝉翼纹"来形容汝官釉面的开片最为形象。前人用"蟹爪纹"来形容,这里有二种说法。其一"汁中棕眼隐若蟹爪",是说釉面上因气泡破裂而产生的棕眼犹如螃蟹走过沙滩而留下的蟹爪印。其二是形容瓷器表面开片的长短无序,呈不规则交错尤如蟹爪。笔者看法:所谓"蟹爪纹"是在瓷器开片的一条主纹上,另生出一条次纹,形成一个"Y"型(蟹爪),然后在次纹的一边又生出一条次次纹,形成又一个小一点的"y"型(蟹爪),......就像一棵树主干生出大枝,大枝生出中枝,中枝生出小枝,小枝生出小小枝一样。其实中国画技法中创始于宋初的枯树画法的一种方法,就叫做蟹爪技法。用蟹爪技法来解释瓷器开片的主次、走向,最简单不过了。不过用蟹爪纹来形容汝官釉面开片却有不足,因为它只形容了开片的主次及走向,却无法形容汝官釉面中的斜开片。因而有人在考虑这方面时就用"鱼鳞纹"或者"冰裂纹"来形容。因此用"蟹爪纹"、"鱼鳞纹"、"冰裂纹"来解释汝官釉面的开片都是只抓住了一点而没有顾及其余。而蝉翼纹既包含了蟹爪纹又包含了鱼鳞纹或冰裂纹,是形容汝官釉面的最形象比喻。 蟹爪纹,形容瓷器开片的主次、走向。 晨星稀:汝窑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大的如星斗。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汝瓷在其胎体的釉层间,有一排肉眼可见的大小气泡,这类同宋龙泉、南宋官窑等青瓷体系釉内气泡排列有异的景象,属玛瑙釉为釉的又一特征。同时表明,玛瑙的粘度很强,以致釉内与胎体中的空气,在烧制过程中无法正常溢出,较多的被封闭在釉的下层;芝麻支钉釉满足:。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汝窑是钉痕大部分如芝麻粒那么大,这是其它瓷窑所少有的。 棕眼,釉面的气泡在窑中焙烧时爆破后未经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 鱼子纹:鱼子纹是指在汝瓷釉面上有片状泛黄有异于汝瓷天青釉面的色块。 对鱼子纹的解析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釉面细小的开片细若鱼子。许之衡<>中写道:”汝窑在河南汝州,北宋时所创设也。土脉细润,如铜体,有厚薄,汁水莹润。有铜骨无纹者,有铜骨鱼子者……”。对汝瓷的开片有各种形容,如蟹爪纹,冰裂纹,蝉翼纹,鱼子纹等,但我觉得用蝉翼纹来形容是恰如其分。而汝瓷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曰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都是一些美丽的形象比喻,有点夸张。说到底就是釉面中泛起的红斑块显露在青色的釉面上,好像鱼子飘浮在水面上,仅此而已,我甚至觉得,这是汝瓷的缺陷。不过对汝瓷来说,又多了一个非典型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有铜骨无纹者。所以,鱼子纹是汝瓷的非典型特征。 "蔡"字款铭文,涂紫褐护胎釉,色泽深沉。当属宋朝蔡京{(1047~1126年) 字元长,仙游(今属福建)人。官至司空,拜太师。蔡京的文房用品。蔡京为北宋"米蔡苏黄"书法四大家之一,所用的文房以及其他用品当属地方官员所送。大家熟悉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中: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生辰纲就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玩器等物,送上东京,与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可见当时全国各地官员贿赂蔡京的情形。蔡京乱政专权达二十年之久。鼓吹"丰亨豫大",耗竭国库资财,把北宋拖到了灭亡的边缘。史载蔡京在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在北宋将灭逃离京城时,把他平日所积金银珠宝、文房清玩用船运走,装了满满一大船。为了防备盗匪抢夺,蔡京还将其中的四十担金银珠宝寄放到浙江海盐的族人家中,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宋钦宗将蔡京贬为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韶州(今广东韶关)安置,路上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汝州与宝丰之间 就是汝瓷的遗址! 希望大家多了解汝瓷![编辑本段]莲花式温碗 汝窑莲花式温碗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 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宋·汝窑〉 粉青釉 . 天青釉,宋微宗时代的汝窑瓷器,是现下世界上最珍贵的人间国宝之一,也是瓷器史的里程碑,代表了北宋整个精致文化的水平。 汝窑是单色青釉系统根据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记载,汝窑的青釉中掺了玛瑙粉末,玛瑙的成份为二氧化硅,正是配釉的原料之一。2023-07-19 06:45:141
什么是汝窑
问题一:什么是汝窑? 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故名。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两部分,其一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 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 也列汝窑为第一。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质量比耀州逊色,烧瓷历史比耀州晚,明显受到该窑影响,属耀州窑系。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后曾名临汝县,古称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晚期在临汝县烧造的称为临汝窑,其中有「奉华」二字的是宋高宗刘妃的堂号,也有人称是后人补刻的。 南宋叶真《坦斋笔衡》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说明汝窑在接受宫廷的任务,烧造汝官窑器,使北方青瓷的技术成为全国之冠。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窑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 由上可知,汝窑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同时又吸收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含玛瑙末,产生特殊色泽,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往往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和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釉屋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釉面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汝瓷的烧制,以小支钉满釉支烧。 汝窑是北宋官窑,是供宫廷使用之器,在市场和民间中流传甚少。南宋时有文献记载:“汝窑……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及”。说明当时其身价已非同一般。其产品,首先最好者当然上供皇室,不合格者方许在市场出售,因此汝窑大部分产品是用来供奉朝廷使用的。 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说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汝州一带民间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口碑广为流传。 官汝窑大约共烧造了20年左右,传世品极少,所以物以稀为贵。根据目前的统计,汝窑器传世大约分布于以下几个地方:北京故宫博物院20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共计67件半。 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汝窑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寻找汝窑,直到80年代才在河南省宝丰县发现......>> 问题二:什么样的汝窑比较好? 首先是审美上,汝窑先是玩釉面,越接近玉的质感发色的越好,要自然,那种很粉的感觉很有可能是色剂,要有汝窑特有的橘皮纹路,不能太过哑光,或是太贼亮,好的汝窑是酥油感很强,有很自然的橘皮纹理。再是做工上,最好的是全手工,如果半手工能够做到十分精美也是可以的,大气规整,流畅有气韵。再就是名气上可以参考一下,石桥的很不错,天予窑,晓芳窑不用说的,个人感觉素器汝窑的柴窑蒲石款的釉面非常好,养出来像玉石。 问题三:汝窑茶具什么牌子好? 见过许多汝窑牌子,每一个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汝窑都是不同消费者,就好比有钱人买跑车买名表名包,普通人买普通小轿车,买普通牌子衣服。两者都是消费者只是消费观不同,在普通人里面也有很多是买的起名车名表的但是他们都很低调,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同样有些人买晓芳这种昂贵汝窑,晓芳汝窑模仿是很到位.但是终究还是仿,已经没有古人那种烧窑意境了。相比普通人你要他买这种晓芳的汝窑,一个杯子少不了要几千,贵的上万,那么他们就会觉的不值得。当然我相信中国很多收藏家都舍的花这点钱,其实我要说的就是买汝窑不要刻意的追求品牌,大多数品牌都是人为炒作出来的。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只是为了把玩到汝窑。那么为何不退而弃舍,选择想对于更性价比的汝窑呢?我观察过市场大部分仿汝,觉的聚宝龙、柏采是想对于晓芳最接近的。价格确是晓芳的十分之一,我来说说聚宝龙跟柏采把。 聚宝龙汝窑 比柏采起点低没有什么名人的创立,但是聚宝龙幕后的团队也是台湾那边非常优秀陶瓷艺术家,本着对汝窑的热爱,使品质,外形特点都被国内客户认可。从而使汝窑工艺在国内几乎达到了顶尖。一个人不能因为他多有名而舍弃原来的面貌,不追求名利。聚宝龙汝窑就是本着一颗爱好汝窑的心,才把最美好的汝窑重现与人世面前。也许有些人都没听过聚宝龙汝窑,但是你可以亲自拿在手里细细把玩,聚宝龙汝窑的釉面细腻,釉色晶莹水润,厚如堆脂,观其色清爽顺眼,切不同光下会呈现不同颜色,端在手内则温婉如玉,与经典的宋代传世汝窑一样都是采用亚光釉。 我希望大家没有亲手触摸看过的东西,不要听信网上的炒作片面之词。只有你真正用过才能用心去评价一件商品。聚宝龙汝窑就是这样本着为普通人都能看到传世汝窑而奋斗着,聚宝龙汝窑价格比柏采便宜,那是因为前期为了发展而最接近成本价的向广大客户销售,不能说他的品质有问题,或者说是垃圾。我看到很多说别人品牌垃圾的你是否真正用心去把玩一见商品。 柏采汝窑 柏采汝窑的传始人是何柏辉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了,这几年秉着对汝窑技术研发,造型工艺被广大客户所认可,也使得柏采品牌在国内被大多数人所知,但是这几年御茶园代理柏采汝窑,流入市场的商品其工艺水准只是一般。柏采汝窑的确是不错的,但是何柏辉只是陶瓷艺术家,他只是把他自己的产品做出来让大家欣赏,国内市场的柏采汝窑都是代工生产的,所以我们就很难看到一等品的柏采汝窑。柏采汝窑跟聚宝龙汝窑一样都是采用亚光釉,历史上的汝窑都是亚光釉的。 这里我还要说市面上很多汝窑都是化工釉的打着都是仿什么古代汝窑,什么牌子咱这就不说了,对汝窑把玩时间长的人都知道。化工釉川要是因为陶土里掺杂了玛瑙粉,同时还混入了其他化学矿物质用来润釉色,这种杯子对喝茶来说百害而无一利。而真汝窑作品未使用前,其外观是亚光的,冰裂细纹几乎隐约不可见,只有慢慢使用后,才会出现冰裂细纹的开片等,上等汝窑会持续开片长达十年之久。 问题四:汝窑茶具哪个牌子好 不知道这位朋友预算多少?简单说入门的可以看看东道的和衡连的,批量生产线,做的很规矩。再高一些的可以看看柏采和问鼎两个品牌,釉色很不错。再高端的有许德家或吴远中的工作室手工作品,别具一格。然后是老衡连的东西,市面上比较少了,胎很薄,强光可以透亮。高端的晓芳窑的值得收藏,有色温润。另外还有一些台湾名家个人作品,不一一例举,希望能帮到你。 问题五:现代汝窑的釉是什么材质 三味瓷轩 淘宝上搜下,也许可以找到你要的答案,网址就不记的了 问题六:汝窑怎么养,开片是什么意思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因此开裂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宋代的汝、官、哥窑都有这种产品。以宋代哥窑产品最为著名。开片又称冰裂纹,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现在市面上一般以开大片为准,聚宝龙汝窑的产品对裂纹大小形状都是可以控制的,技术工艺上更胜一筹。杯子可开大片和小片,茶壶开大片。贰体你可以搜一下聚宝龙汝窑资料看看【汝瓷的养】1、把玩时应将汝瓷内外洗净,避免有油污接触汝瓷;2、使用时可用养壶笔沾茶汁滋润汝瓷表面,欣赏汝瓷表面蝉翼纹之逐渐形成和变化,长期使用后纹理更具古韵;3、使用后,应将茶渣清除干净,即用清水冲洗晾干;4、在未使用时,可静置于干燥、清洁的雅室之内。 问题七:哥窑和汝窑的区别是什么 青瓷兰亭色不舒服。感觉略粗糙。东道颜色挺漂亮,但是据说只是形似汝窑。 查看原帖>> 问题八:汝窑茶具用什么茶叶养开片好 开片是注定的 你选杯子的时候它就已经注定是小开片还是大开片了 跟茶叶没关系 问题九:汝窑和汝瓷有什么分别,和特点呢 汝窑烧制的瓷器叫汝瓷。现代的茶具汝瓷只是延续了工艺,并不是汝窑烧制的。 问题十:什么是汝窑,汝窑是什么做的,他的价格贵不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之首。窑址在今天河南宝丰县清凉寺。因为烧造时间极短,也就二十多年。现在存世量相当稀有,据相关统计,全世界可以确定汝窑真品的大约六十多件。全世界呀!可见有多少。汝窑的瓷胎没什么奇怪的,就是瓷土烧造的。烧成后胎成:香灰色,质坚细,胎骨较薄。汝窑的釉很神秘,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可见不一般。釉正宗色是天青色,青中闪蓝。釉色很滋润。有的釉面有极细开片。汝窑以支钉支烧,器底留有支钉痕迹,支钉细小,痕迹小如芝麻,分部多不规则。简单谈谈说错勿怪,供您参考!2023-07-19 06:45:231
中国宋代四大名窑分别叫什么?
钧 瓷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汝 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官 瓷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定 瓷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哥 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2023-07-19 06:45:332
宋代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各有什么特色?
宋汝窑应该有多个窑口,专家不应该一概而论,定在一个概念上,封杀了其它的窑口产品,这是不对的2023-07-19 06:45:4315
汝窑青花历史上多见吗?
汝窑青花你听说过吗?就是汝窑上画有青花的瓷器,你会说:大哥你喝多了,汝窑怎么能和青花扯在一起?汝窑是汝窑青花是青花,河水不犯井水,两码事儿,怎么扯到一起了?但是现实就是现实,古代宋朝时期一位古人在汝窑碗壁上居然用毛笔沾上钴料画上了,你能把他怎么样?我搞到了汝窑青花,汝窑上画有青花。唐代有唐青花,宋代有宋青花,为什么汝窑没有青花呢?唐代有毛笔吗?答案是肯定的,宋代有毛笔吗?也是肯定的;唐代有唐青花、宋代有宋青花,那么唐宋时期肯定有钴料了,那么宋代有个人,拿起毛笔沾上钴料,往汝窑上涂抹,会不会犯法呢?唐宋时期法律均无禁止此项的规定。所以宋代人往汝窑瓷器上涂抹釉料钴料的事件肯定会发生。就像唐青花宋青花的出现一样。我有了,我找到了汝窑青花瓷,在汝窑外壁上有青花的瓷器我找到了。2023-07-19 06:46:592
怎么鉴别仿汝窑茶杯?
当时金国攻打北宋,抢走了大量的宫中器物,一直藏在康德山庄和金国故宫,这些器物一直传到民国,装了6000多箱,后来由于战乱,全部留向民间。张学良将军知道此事。另外清凉寺附近的老人说,从民国开始,汝窑附近有不少人去挖古瓷器卖钱,所以说北宋汝窑瓷器存世几百个的谎言纯是扯淡!2023-07-19 06:47:082
抖音宋廷御瓷汝官窑是真的吗
是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抖音已经做过官方认证2023-07-19 06:47:152
中国古代瓷窑影响最大的是在宋代的五大窑都是什么?
宋代5大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2023-07-19 06:47:254
汝窑的特征
靖康二年,女真族出兵将北宋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等3000多人,还有宋朝皇帝的宝玺礼器,浑天仪等文物尽数迁徙到北国,保护起来。其中皇宫礼器汝窑器的保护,尤其小心。历代封存密藏,貌似任何人不得染指,女真后人乾隆帝也没见着这批珍品,一直保存到辛亥革命。后来转手受让北洋财团,由于张学良易帜,民国尊重东北势利的财富,将女真族盛京故宫和承德山庄的6066箱文物集中,区别于故宫的13427箱。后来由于战乱 ,不幸流失民间。甄别这些稀世珍宝,是当务之急。2023-07-19 06:47:352
如何鉴定宋朝官窑
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立新窑,为南宋官窑。宋叶《坦斋笔衡》载“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宛,号邵局,袭故宫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古所珍。后效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此文表明,南宋初营建的“官窑”有二:一是“修内司官窑”,亦称“内窑”,明高濂《遵生八笺》说,修内司官窑的地点在杭州凤凰山下,但确切的窑址尚未发现;二是“郊坛官窑”,位于杭州市南郊乌龟山一带,亦称“乌龟山官窑”。1930年发现窑址,1956、1985年冬至1986年春先后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发掘出龙窑与作坊遗迹,并获得大量标本。在中国陶瓷史中,“官窑”和“官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官窑产品专供宫廷。以宫廷生活用瓷与陈设瓷为主。流传至今的官窑瓷器有碗、盘、碟、盏托、洗、瓶、炉、尊等,样式多种。以瓶为例,有弦纹瓶、直颈瓶、瓜棱瓶、贯耳瓶、胆式瓶、八方瓶、盘口瓶等,造型各有特点。官窑传世品今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有少数的精美作品,已于早年流失国外。1、器型和概貌:宋代造型。大多用来祭祀或陈设,也有部分日用品。一般概括为厚胎厚釉、厚胎薄釉、薄胎薄釉、薄胎厚釉以及胎不太厚(3.5毫米左右)釉也不太厚(0.8毫米左右)适中型等。釉色纷繁。釉质莹润如玉。釉面开片,大片纹者多。里外披釉并有纹。类似哥窑瓷容易混肴,但仔细看能辨清。在烧制方法上为垫烧(使用匣钵装烧,底部有垫圈)或裹足(釉将底足全部包住不露胎)支钉烧。支钉烧制底部留有支钉痕,支钉数为三、五、七个或更多不等。2、胎色和胎骨:宋官窑瓷胎色从传世和窑址出土两种情况看,为黑、黑紫、灰黑、香灰、浅赭、灰(含深灰)、灰白(有的趋白)、土黄(含褐黄红)。黑胎数量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为香灰、灰、灰白等色。制成的宋官窑瓷胎骨有厚薄两种,厚者5毫米左右,薄者3毫米左右。宋官窑瓷胎土细腻温润,特别是一些精品由黑或紫黑土烧成胎后其质如同古代笔砚(端砚石类),有笔砚胎之说。如用砂纸打磨可感十分细腻滑润,绝不含砂,玉质感直追或类似古笔砚的效果。这一点,在南宋叶寘《坦斋笔衡》的书中对宋官窑瓷所用胎土已经说得很明白:“澄泥为范,极其精致”,就是指宋官窑瓷胎是用澄泥所做,特别细腻精致。而澄泥,特别是古澄泥这种极细之物是专门用来制作澄泥砚的,其弥足珍贵至今已无法找到。所以要仿出细腻如笔砚效果的宋官窑瓷胎对于现代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3、釉层和釉质:釉层有厚薄两种,薄者小于1毫米,厚者大于1毫米,但都比哥窑瓷和汝窑瓷厚。釉质分三类。第一类为失透润泽型。即釉层透明已很弱或消失,釉呈玉质态似凝脂或堆腊,有一层较明显的酥油光闪烁或呈腊光,显得十分温润玉泽。第二类为失透晶莹型,是指在第一类基础上一些器物在失透的釉层外含一层极薄莹亮的釉水,在玉态的外表上,有如酥光浸润,呈现出玻质般的晶莹华贵感,或用行话说,就是釉好。第三类为莹润型。这类釉层清明玉润,有光泽感,略显些微透明,釉层薄厚均有。在第一、二类失透润泽型或晶莹型中,釉层趋厚者多,也有趋薄的;有的光泽稍多一些,有的光泽稍弱一些。特别是部分真品器物釉表面还带有类似芝麻花弥漫形态的点点发白或带黄闪蓝的土沁花斑点,擦不掉,这是由于釉中含有玛瑙缘故,在汝瓷中也有此现象。以上凡釉层厚者,均是经多次施釉烧制而成,其难度极大,因烧制中厚釉屯留很困难而易流散,今天我们所见的一些精品其釉厚如凝脂般光润,特别是其呈现出的如玉似腊的酥光宝晕效果,是后世仿品无法做到的。4、釉色:因两宋窑口多而不同,颜色纷繁复杂,粉青、虾青、米黄、蜜腊黄、翠绿、月白等色居多,其中以粉青、米黄、蜜腊黄、翠绿等色最为引人。以上各色中,都有或深或浅的颜色品种。另还有其它多种颜色。5、开片:分大开片、小开片,有大器小片者为贵,小器大片者为奇之说。具体分三种,第一种为开大小片,即藏家所说的文武片,即在同一器物釉表开大小两种纹片,大片很大且稀疏,小片很小而集中。开片的角边为三角、四角、五角、六角或三边、四边、五边、六边,形成没有规则的不等形。开片的边弯曲回旋多变化,开片的角或钝或尖形状各异。第二种为全大片、全中片或全小片,开片大小相差不太大,开片角边情况同第一种(此第二种开片情况可以布满器物全身或大部)。第三种为开冰裂片(类似冰或云母层层开裂)、百圾碎片,属于纹片较小面积差不多琐碎且光泽感强的一类(从近年出土遗存和传世品看,其中有一些较特殊的明显带有汝窑性质和宋官窑特征的冰裂纹、百圾碎纹器物,被藏界借称做汝官窑瓷。官窑中的汝官瓷同大众熟称的汝窑中的汝官瓷或官汝瓷不同,这种叫法不一定合适)。这类器物釉层比通常汝瓷稍厚一点,带有一定光泽和略微透明度,胎色为香灰,烧制方法也是支钉或垫烧,裹足或露足.6、纹路:开片裂纹不断延长弯曲或回旋形成的纹线。最有代表性的为蟹爪纹,即纹路从一点向多方幅射延伸弯曲支展的形态。被人称做“九曲十八弯”。有的器物常有一条纹从底部曲折延伸到顶部不断,或中途又折返回来到底部,也有称这种纹为牛毛纹的(除颜色如下一条所述的牛毛色外,更强调的是其形态多变化)。但大多为普通的开片纹,有称其为龟背纹,依据开片大小走势形成,或其包围面积大小差不多,或差异较大。但总体上说,纹路状态比较活泛。7、纹色:鳝血、鱼籽黄、血黑、黑、金丝铁线、白裂等颜色。最著名为鳝血色或牛毛色,即色如鳝鱼之污血或牛毛色,是千百年来于裂纹中自己从内部逐渐生成的,是自然变化的结果,即胎内老色长久渗出所为,在放大镜下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就像深夹于缝隙间的褐色的已凝结的老锈(褐色偏红或偏黄有深浅,属于牛毛纹的其色有的线段深、有的线段浅、有的线段变白,如同牛毛的自然态),其间或伴有新生成的白裂纹,再过几百年也会逐渐生成鳝血的颜色(如一些器物鳝血纹并未全布满或连续生成,其中不少白裂纹正处在延续生成变化中)。鳝血色这种老锈感对鉴定非常有效,往往对一件真品的属性起到极关键的作用。此外,白裂纹器物也不少,其纹色属白或无色态。8、汽泡:以失透润泽型为例。其特点如古人形容该类宋官窑瓷汽泡时所说的“聚沫攒珠”形态,放大镜下可见如吹出的液体沫般一个泡紧挨一个泡,如下面三种:1)细密形。汽泡极细小密集。30倍放大镜下仿佛密集细小针尖紧挤在一块儿。80倍放大镜下,如煮米粥,汽泡分多层,上层汽泡仿佛从被煮烂雾化的米粒肚子中钻出,而下层有更小汽泡浸在模糊雾状背景之中。(2)雾态形(难见汽泡型)。30倍放大镜下平润模糊如雾态。能见一些极小汽泡浮出表面或难看到汽泡。80倍放大镜下可见深处球形白色雾团中埋藏有数量不多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的汽泡。比正常的“聚沫攒珠”汽泡量少得多,也有专把这类在30倍放大镜下看不到多少汽泡的定为无汽泡型。(3)密集形。30倍放大镜下可见汽泡密集紧挨如阵,泡比第一种略大些,个别偶尔可见一两个大汽泡在某一区域,可称为“寥若晨星”。80倍放大镜下可见多层泡,大泡于上,中小泡于下,泡外均为雾态充斥粘连。需要提示的是,宋官窑瓷汽泡的“聚沫攒珠”态,在80倍放大镜下可见深浅大小层次,而在30倍放大镜下则显平齐、紧密,这种两重性特点或称做有“立体感”,是现代仿所达不到的。还有一些属于黑胎器物中的露紫黑或灰褐色足脚的器物,因年代久远其足脚底常含有一种褐黄色土沁(一种洇在胎骨中的带褐黄色的土锈,含氧化铁所致)由里向外渗透出,擦不掉,可在底足见渗印到表面的土沁呈黄红色或褐黄色。靠近足脚的胎釉结合处往往屯积厚釉,有两种情况:(1)结合处釉层边缘一圈修整得大体上看去较齐整,但仔细看仍有或上下或左右或薄厚或多少的偏差之处,给人的感觉是既认真,又随意,有点信手拈来的意思。这一种情况和清代不同,清代仿品胎釉结合处修得过于认真刻板齐整,其一圈看下来平直如一条线。再就是这种情况的宋官窑瓷胎釉结合处以下露出的足墙宽度有的器物为1至2毫米左右,有的为2至3毫米左右,最宽的北宋器物有达5至6毫米左右不等。(2)结合处釉层边缘齐整型。这一种往往由于施釉过足墙直达足脚底边,釉屯至足脚边缘一圈嘎然而止,似乎把足墙一圈齐齐埋住,细看却还留有一线尚存,即所留足墙宽度最多不过1毫米左右。此种情况的结合处一圈很齐整,所屯之釉厚而不淌,其工艺相当高超,和清代的刮釉修整是两回事,可说是一个不解之谜。这一点在和清代器物的比较时一定要认真看。9、口部特征:宋官窑瓷口部大多呈上扬状态,口部边沿比较尖薄,有刮手或挡手感,釉汁下淌微露胎色或胎体。黑胎器物则呈现一圈微黑或紫黑色,被称做“紫口”。有一些器物由于历史阶段造型工艺不同或口沿较平润不能使釉汁下淌则没有明显紫口。灰胎器物也没有紫口。“紫口”一般只在黑胎器物上得以表现。有的口部釉下淌较多在口部以下还形成一圈很明显的屯釉现象。极个别器物还在口部的芒口部位如同定窑那样略施酱色护胎釉进行装饰。2023-07-19 06:47:501
汝窖 官窖 哥窖 钧窖 定窖 的特点是什么?
在华夏陶瓷文明的发展长河中,产生了“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于是产生了“天下陶瓷,汝窑为魁”的说法。下面我就五窑之首的汝窑的汝瓷做一下介绍,高人勿笑,权当抛砖引玉^ 在苏轼的《石中山记》中有“舟行适林如”之句,这里的“林如”即现在的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汝瓷简介: 缘何成名——帝王专用 汝瓷,是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之一,为北宋宫廷专用瓷,在中国古陶史上曾有"汝瓷为魁"之称,时间很短,仅有二十年。因为是御用品,不得流传民间;又因其以玛瑙为釉,在特定的光线下七彩纷呈,灿若星辰,被认为阳刚之气太盛,帝王公卿也不敢用它陪葬,被历代帝王视为吉祥之物,镇宫之宝,更使之成为稀世之珍。 北宋末年出个个才情皇帝,他便是创造"瘦金体"书法的宋微宗赵佶.微宗在治理国家方面无甚建树,却是一个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大师.文人皇帝自然多了些文人气息.他对宫使用的器皿超出了常人的思维.他认为定州的白瓷,有芒而不可用,遂命汝州造青瓷,他要求烧制的瓷器颜色必须是"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种刻意追求的艺术效果不知难倒了多少能工巧匠.在瓷业发达的河南汝州,官府召集能工巧匠,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使用名贵的玛瑙作为原料,经过无数次试烧,终于成功烧制出了汝官瓷. 俗话说,货出地道,汝州的水土似乎特别适应汝瓷的烧成需要.汝窑瓷中的使用玛瑙末为釉的精品、贡品,,不仅制作讲究,工艺精湛,而且釉药浑厚,光泽柔和,其釉面装饰独具特色。以玛瑙入釉,骨胎坚硬,色泽浑厚,含水欲滴,釉面斑斑小点,若津梨之皮,面隐细纹,似蝉翼,又似螃蟹爬过留下的痕迹,其支钉仅有芝麻大小,所以就有"梨皮 蟹爪 芝麻支钉"之说.其色光泽莹润多变,釉面的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器表还有鱼鳞状的开片,更显得造型古朴。釉面在阳光下观察,釉中多布红斑,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象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挂,真可谓珠联璧合,巧夺天工。汝瓷追求的是"天工与清新"的境界,它古朴浑厚,天然朴拙,柔丽静雅,婉若处子,浑然天成,一下子倾倒了那位不会治国的风流皇帝,这就是史称汝官司瓷的诞生背景. 皇宫专用了,汝瓷自然就身价百倍,然而随着金兵入侵,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后,国破,汝窑自然窑空烟冷,一代名窑,从盛到衰,仅有二十年光景,到南宋时,已"近尤难得".成为稀世珍宝,历代皇帝视为吉祥之物,汝瓷成为官宦人家的宝贵相征.历朝历代的昌平盛世(元、明、清)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民国27年到30年(1938至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由于汝瓷的配釉独特,亦未成功。所以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发出了"人巧久绝天难留,窑空烟冷其奈何"的衷叹.汝瓷虽然失传了,世人对汝瓷的钟情却与日俱增,著名的国画大师李若禅先生感叹:"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而当今世界上的博物院数以千计,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能登上拍坛的汝官窑更屈指可数,不要说有历史记载的完整成器,就是一些汝窑碎瓷片也都价值不菲。” 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 何以名贵——玛瑙入釉,烧制条件苛刻 汝窑之所以名贵,在于其独特的釉料配方、复杂的制作工艺、近乎苛该的烧成范围,而且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汝瓷釉料配方独特,在较低温度(摄氏1200度)下就能融熔(现代很多瓷器的烧成温度在摄氏1250度以上),而胎体不完全瓷化,具有较强的支撑力,保证产品不变形。因而汝瓷小巧玲珑、十分精致. 由于汝瓷的特殊配方,釉层具有很强的着色能力,即使釉层很薄也能使釉面凝脂似玉,厚重感强,因为釉层薄,器型灵巧,故而瓷器显得尢其规整。 汝官瓷釉料配方很独特,高温黏度大,流动性不强,因而产品的口沿及凸起部位的釉层厚度差别不大,釉色基本一致.凹陷部位也不会堆积釉料,因而产品规整而且釉色均匀. 汝官瓷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如晨星闪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汝官瓷成品率极低,只有在合适的温度、压力、烧成气氛等条件下才能炼制出理想的产品。合格的产品选送入皇宫,残次品全部砸碎深埋,防止流入民间。虽然汝官瓷烧制20来年,但是流传下来的却微乎其微。 汝官瓷器型规整,胎体和釉层很薄,通体釉色均匀纯正,历代皇室贵族,官宦人家都视汝瓷为珍宝,民间也流传有“家有汝瓷一片,胜过家财万贯"。现在,烧制汝瓷虽然采用新工艺胜过家财万贯”。现在,烧制汝瓷虽然采用新工艺但是合格率仍很低,特别是理想的汝瓷更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巧”,烧制好的汝瓷作品非常不容易。 增值潜力——物以稀为贵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成为举世公认的稀世珍宝。 在已知的65件汝窑传世品中,除北京故宫博物院11件未公开发表外,其余54件中,洗类器占16件,盘14件,另有椭圆水仙盆5件,尊2件、樽2件、碗3件、3件、碟3件,纸追瓶2件,莲花式碗1件,盏托1件,深腹洗1件。器底有三个支钉的占18件,5个支钉的14件,6个支钉的3件,残存1个支钉的1件,无支钉的18件。在釉色上,粉青27件,天青12件,卵青10件,记载不明确的5件。 1992年香港佳士德拍卖行一件汝窑三牺尊以5000万港币成交;苏富比拍卖行一件直径8厘米,汝窑小盘以154万美元成交。2004年,郑州日信拍卖有限公司一件汝窑粉青釉鸳鸯水注(体宽4.2厘米,高6.2厘米)以1050万元人民币成交。2006年4月,一件玉兰瓶拍出1亿6千万人民币的高价,创下了国内单件文物拍卖最高纪录。汝瓷的鉴定——七管齐下 一看釉色。汝瓷的釉料在不同的浇成温度、烧成气氛下形成月白、天青、天蓝、豆绿等釉色,非常复杂。但是真品的釉色都很滋润,釉色纯正,如天青色,是一种绿蓝色的复合色,绿中有蓝、蓝中有绿,釉色自然,而加入化学品(氧化钴)的则表现为直蓝(不带绿色)。二看釉质。真品的釉面长期与空气接触,釉面有一种古旧感,而有些仿品经药物腐蚀等做旧手段,产生古旧感但是通过釉质还能鉴别,釉面匀净,气泡寥若晨星,而且釉内没有绒毛状的流动流迹者为真品,反之则为仿品。 三看边沿口部。真品边沿口部的釉色与其他部位相比稍浅淡,差别不大,而仿品的釉料在高温下会向下滑动,因而边沿及口部的釉色很浅(俗称脱口也称露白),甚至变成无色透明的玻璃体。 四看手感。真品重量适中,仿品较重。 五看支钉痕。真品的支钉痕小,形如芝麻,呈白色。 六看釉内结构。通过30倍以上放大镜观看,真品内气泡清晰可见,仿品气泡堆积的肥皂泡。 如果是残器,可以看断面。真品胎呈得灰胎(断茬白里泛灰),而且胎质没有瓷化,不致密。真品的断茬呈直线状,而仿品呈锯齿状。真品的釉层很薄,仿品釉层厚。 虽然仿古者该意模仿,在某些方面似乎与真品非常接近,但是由于工艺、原料、浇成方法的不同,因而总会顾此失彼,在另一些方面出现偏差,只要掌握以上几方面的鉴别方法,综合考虑,就能鉴别其真伪。2023-07-19 06:48:012
宋清凉寺汝窑有几个窖口?
梁氏乳要有几个腰口应该有三个。2023-07-19 06:48:304
北宋汝瓷的绝对特征
北宋汝瓷的绝对特征为:鬃眼、泛红晕现象、表面气泡“寥如晨星”。1、鬃眼:明代鉴赏家高濂看清楚了汝瓷的“鬃眼”特征,还与“蟹爪痕”(蟹爪纹)进行了对比。故有“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的精辟论断 。其实,高濂是纠正了曹昭的论断。高濂认为曹昭是把鬃眼当成蟹爪痕一样看待了,可能是曹昭老先生他那时没有眼镜的缘故吧。高濂看清楚了汝瓷上的“鬃眼”,并说明了鬃眼是汝瓷表面的另一种缩釉现象,与“蟹爪纹”的那种缩釉现象是不同的。同时也说明白了蟹爪纹不是指汝瓷的开片纹。2、泛红晕现象:北宋汝瓷对着太阳光,从某个角度可以看到表面局部釉色泛紫红色的“红晕”现象 。也就是泛红晕,这也是北宋汝瓷具有的绝对特征之一 。3、表面气泡“寥如晨星”:如用10倍放大镜观察,即可看到釉中气泡稀疏有如晨星一般寥寥无几,故此一向使用“寥若晨星”来形容。若是倍数过高则釉中气泡大小纷呈,混淆一片,反而不易辨识 。汝窑和汝官窑对比: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因地处汝州而得名,以生产青瓷而著称,同时兼烧仿制的其他窖口的产品。汝瓷瓷土土质细腻,胎质坚硬呈香灰色,釉色以天青色为贵,还有粉青、天蓝、卵白、豆青、虾青、葱绿等,釉色润泽。汝官窑,即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的窑口,烧制时间较短,产品精良,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官窑生产的瓷器造型丰富,品种齐全,主要器形有碗、盘、盂、钵、瓶、尊、炉、洗、碟、盖、盏托、盆、套盒等,既有生活日用品,又有观赏陈设用品。制品胎薄,釉色莹润,有天青、粉青、卵青、天蓝、月白等,釉面有细小的开片,造型精美,底部有芝麻粒大小的支钉痕。2023-07-19 06:48:391
汝瓷的历史地位及价值如何?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汝瓷,即 汝窑 产品,中国古代著名窑厂,北宋时期在汝州创办,并以其生产地命名。汝窑天青釉弦纹尊北宋晚期,原为民间生产印花青瓷的汝窑被垄断为官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因此汝窑包含汝官窑和汝民窑两部分。汝官窑烧制的时间短暂,不久後就毁於宋金战火,所以汝瓷极为罕见。南宋时期就有人感叹其难得,後世更进一步将汝官窑列为北方青瓷之首、五大名窑之冠,故今天多以汝窑作为汝官窑的代称。20世纪後半叶以来,陆续有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州市张公巷和文庙等3处被认定为汝窑可能的窑址,其中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被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汝瓷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河南省汝州市现辖行政区域和宝丰县大营镇、肖旗乡、商酒务镇、赵庄乡、城关镇、杨庄镇、石桥镇、张八桥镇等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北宋汝窑之天青、卵青、粉青瓷器之典范,经常成为後代瓷器仿制作品的对象,南宋官窑、元、明、清御窑[2]等皆有仿制之作品,甚至影响部分高丽青瓷制作,其中又以清朝仿制为大,乾隆曾命唐英以汝窑为典范进行仿制[2]。建於北宋汝窑之後的南宋官窑,所生产的瓷器有很多是学习汝窑的,包含器底有小支钉,薄胎,追求满釉,天青的釉色等。例如青瓷三足尊釉色,外型上就与汝窑相似,也有开片,但除了模仿以外还蓄意多层施釉,产生釉层开片堆叠的层次变化。讲到最喜爱汝窑的皇帝,非清朝乾隆皇帝莫属。他收藏了很多汝窑的作品,而且多附有乾隆的御制诗。他还将锺爱的陶瓷珍品绘成图、编成册,并加上亲笔对作品的描述。除此以外,他亦要求自家的窑坊追求汝窑,把汝窑当作理想官窑的典范,如仿水仙盆。现今常见仿汝窑作品分为三大类:一为台湾陶艺家的陶瓷工作室烧制,二为中国大陆仿制,三为界於哥窑及汝窑之间的青瓷仿汝。在现代的瓷器制造上,有些会进行仿汝,并将之作为其作品的特色。开片部分,陶艺家透过控制釉料和胎土的冷热收缩比例去达成不同的开片效果,在开片还没完成的时候可以加以染色,强化开片的效果,把「瑕疵」放大,作为作品特殊的风格。支钉方面,现代仍然有陶艺家使用支钉,让作品尽量满釉。但即便有现代仪器的辅助以及陶艺家多年的经验,还是会因为无法准确预估胎土烧造时的变化而出现许多失败的作品。另外,为了弘扬汝瓷文化,1950年代以来,中国河南当地政府十分关心恢复汝窑作品。经过政府的大力扶持,恢复宋代汝窑的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仿汝窑天青釉以及汝窑豆绿釉推版窑一次烧成获得成功。但在1987年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址发掘证实之前,所有仿汝作品均不知道汝窑烧制过程中釉内掺有玛瑙,因此现代仿汝作品的内部结构与宋代汝窑有较大差异:宋代官汝为「寥若晨星」,新仿品则为「繁星密布」,而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说。特徵与生产工艺釉色汝窑之不凡在其釉色,釉色以天青为主要颜色,亦包含天蓝、粉青、月白等色,有「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的美誉。汝民窑的釉色则丰富多彩,不同釉色间有明显的地域性,即同种釉色的汝瓷主要由某一地区所生产。器形从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汝官窑瓷片分析,器型主要有碗、盤、钵、瓶、洗、盏、水仙盆、尊、盖等几类。采用手拉坯的方法制作,技法熟练。碗、盤为日常生活器皿,故造型简单大方,仅以十瓣瓜棱形或莲口式予以点缀,美观实用。钵造型成敛口,下有凹圈足或矮圈足,小巧典雅,富有生趣。瓶、洗两类造型多样,线条流畅。茶盏托造型讲究,富於装饰。而水仙盆分椭圆形和海棠式两种,设计精巧,显示了皇家的审美意趣。汝民窑主要生产民间生活用瓷,造型多样,采用多种装饰技法。各窑口在装饰方法和装饰纹样上各有其长处。开片传世的汝官窑瓷大多器表有纹片,无纹片者极少见。汝瓷釉面的开片是在烧制过程中因为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一而出现的开裂纹片,这本来属於瑕疵,但在文人眼里却成了艺术效果,皇宫贵族也相当崇尚。关於开片,文献纪载∶「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目前公布的汝窑传世品中,无纹片的只有一件,即是收藏於国立故宫博物院的青瓷无纹水仙盆。由於汝窑以玛瑙作为釉料,所以不管是冰状纹片、浅开片或白色短纹片等,皆为鱼鳞状开片,没有纹线较长的大开片,这是汝窑与其他瓷釉面开片不同的地方。支钉汝官窑施釉技法精湛,多采裹足支烧,支钉很小,因此有「芝麻支钉」之说,使器表和器底全施满釉。另外也有少数采用垫饼垫烧法,器表和器底均施釉,圈足底则露胎无釉。支钉的多少因器形大小而定,多者五个,少者三个,惟椭圆洗、海棠洗和水仙盆采用六支钉,四支钉者极为罕见。汝民窑以垫饼烧制为主,少数为全满釉支钉烧制。相较之下,汝民窑的支钉稍大,如绿豆瓣。2023-07-19 06:50:042
汝窑在宋代以后就没了,现在的临汝地区仍然有烧制,为何会失传了?
汝窑瓷器位居宋代五大名瓷(汝、官、哥、定、钧)之首,为北宋宫廷专用瓷,但就是这么的一个名贵瓷种,窑口在世很短时间就失传了。据权威专家推测,汝窑只烧制了20年左右便窑毁人亡了,到南宋时候就很难找到汝窑的瓷器了。 汝瓷在中国古陶瓷史上享有极高赞誉,有『汝窑为魁』的美誉,历代帝王都把汝窑看做是吉祥之物、镇宫之宝,并规定世代相传不做冥器陪葬。正是因为这样汝窑瓷器成为了众多收藏家梦寐以求的收藏对象。那么汝瓷的烧制为什么戛然而止,技术也失传了呢? 在汝州市严和店,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宋室皇宫在使用汝瓷后,不但发现了汝瓷的精美,而且还发现汝瓷器皿盛放食物不易发馊。宋徽宗突发奇想,如果睡在汝瓷做的床上会不会也不生病、长生不老呢?于是他下诏让汝窑工匠限期制作一张龙床,供其使用。 我们知道,汝瓷大不盈尺,烧制汝瓷的窑炉根本不可能烧出龙床大小的瓷器来。结果可想而知,期限到了,皇命不可违,窑工被杀头,汝窑自此失传。 当然这种传说属无稽之谈,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汝窑毁于宋金战乱,汝窑工匠随宋室南迁,在临安(今杭州)建成南宋官窑。汝窑工匠带去了新的技术,所以南宋官窑瓷器还带有汝瓷的工艺特征。 大家知道,一一二五年十月,金太宗下诏攻宋,次年攻到开封。汝瓷停烧于一一○六年,北宋灭亡,宋室南迁是在一一二七年。如果说汝窑工匠是随皇室南迁,那么其间还有长达二十一年的时间,汝瓷产地汝州还在北宋政权的统治之下,应该有能力继续为皇室生产汝瓷用品。可见说汝窑毁于宋金战乱是站不住脚的。 汝瓷技术失传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也请教了许多专家,没有找到可以信服的解释。二○○六年,笔者与汝州市荣华汝瓷研究所工程师韩琴探讨这一问题,她从技术角度提出一种全新的观点,仔细想来,颇有道理。 她认为,汝窑的停烧,缘于制作汝瓷的一种原料的枯竭。 从二○○一年开始研究汝窑以来,笔者与韩琴工程师先后探访了清凉寺汝窑遗址和汝州张公巷窑遗址(张公巷是和清凉寺汝窑一脉相承的)。从遗址开挖的废料中,分拣出制瓷的几种原料。两处遗址中有一种共同的原料,呈浅绿色。经过试烧、分析,证明这种原料在汝瓷制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六年荣华汝瓷研究所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用遗址出土的原料进行试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这种浅绿色的长石能使釉面发出莹润的绿色光泽,呈现滋润的玉石感。 二○○○年,韩琴工程师跑遍了汝州、宝丰及周边县境内的矿石产地,访问了许多地质专家,都没有找到这种原料。韩琴工程师认为,宋代的汝瓷工匠利用窑址附近这种原料配制釉料,烧出了名闻天下的汝瓷。可是原料毕竟有限,终究有用完的一天。在古代科学技术落后的条件下,汝窑工匠即使努力地用其他原料代替这种浅绿色的原料,却怎么也烧不出美轮美奂的汝瓷作品了。 一代名窑——汝窑,就这样失传了。也许汝窑的失传还会有其他的因素,但是根据考究原料的缺失也许是汝窑失传的最根本也是最主要因素了。2023-07-19 06:51:064
汝、官、哥、钧、定?
汝、官、哥、定、钧”闻名于世,其中“汝、官、哥、钧”为官窑,“定”为民窑。“汝、官、哥、定、钧”瓷器存世量稀少,精美绝伦,弥足珍贵。 传世官窑有人疑伪 宋代官窑瓷器世上极其罕见,原因在于宋代官窑瓷器的私密性、非商品化生产等特点。宋代官窑瓷器不做随葬品,所以在宋代墓葬发掘中没有发现。因此对于传世的宋代官窑瓷器的真伪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有位山东学者认为传世的宋代官窑瓷器都是赝品。此说一出,引起瓷界广泛争论。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传世宋代官窑瓷器是真品,也是珍品。 宋官窑不带“官”字款 市场上有一些带“官”字款的瓷器明显是赝品。宋代官窑瓷器没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窑瓷器都是单色釉,另外,官窑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没有“官”款是一般规律。五大窑中定窑有“官”字款,因为它是民窑,专为皇家烧造瓷器,是应该有个标志的。钧瓷多为花盆宋徽宗喜欢养花,建了一个大花园,花盆多用钧窑。钧窑瓷器的特点是釉厚,形成了特有的纹路,叫做“蚯蚓纹”。这种纹路,后仿的瓷器很难做到。钧窑瓷器上面的编号,从1到10号,1号最大,10号最小。而后仿的“钧瓷”,其编号正与之相反。 图片欣赏: http://beautifulthing.bokee.com/4456050.html2023-07-19 06:51:154
南宋官窑是什么胎质?
总的来说区别不是很大,北宋官窑在宋徽宗时期才开始大规模烧造,所以南宋与其之间的时间间隔很短。而且南宋人在瓷器烧造上沿袭北宋旧制,力图恢复北宋的遗风,所以二者的区别并不是十分明显。但一般来说,北宋官窑瓷器与南宋官窑瓷器鉴定区别,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主要包括两点:其一,在胎体方面,北宋官窑较厚重,而南宋官窑较轻薄;其二,因为南宋官窑的釉要薄,所以南宋官窑的“紫口铁足”与北宋相比更加明显。所谓“紫口铁足”指的是口沿处釉层较薄,泛出比黑胎稍浅的紫色,底足无釉处则呈现胎的颜色,如铁一样。大致上可以根据这两种方法来区分。北宋官窑瓷用的都是石灰釉。色调单一。釉薄胎体比南宋厚重。釉薄处常露出胎体本色叫紫口,露胎处呈黑色叫铁足。南宋瓷色调丰富,汝官窑追以清釉。哥窑追求冰裂铁线,钧窑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定窑是白色瓷纹饰多样,且有芒口。这是二者的区别,在鉴定时可以从此入手。2023-07-19 06:51:251
为什么有的汝窑瓷器价格不高
有的汝窑瓷器价格不高原因:一,传世瓷器有暇疵,或破损、或底部有剌角、或有缺口。二,传世瓷器是修复瓷器。三,有的传世汝窑瓷器非汝官窑而汝民窑所制,两者差距很大。有的高品汝窑传世的价位也很高的!2023-07-19 06:51:345
哥窑和汝窑有什么区别?
湾仔:湾仔瓷器,如“最糟糕的”色,保湿和可爱的,我也十分珍惜。传曰:“天的颜色,薄如纸,明如镜,如磬的声音”不同的系统。胎足,如米黄色细腻的色彩加努献演,其精彩意会不能言传。谚云:“柴瓷值千金何挂现代的稀缺。古董确定犯罪嫌疑人”云:周柴窑其季节性最好的,不仅胎质与黄土足够的黄土。 茹:茹妖气的颜色差异造成的。天青,月柔软的白色,浓绿色的粉白。列举的种类的多端困难的。或深或浅,拥有一批童话色彩的气体。传世宝也。不能被描述的神口里所出的美丽。看到坚实的罚款,并在思想,心概念。每天看到的图案,如粉红色的灯,看到一个模式,如金黄色,如黄色和黄如红不红。密的小钉的轮胎,有芝麻花。在轮胎周围喜欢鳝鱼黄,细坚。釉水的日子,如闪光的钻石。细晶粒片美丽如画的模式,这似乎是釉水釉水。银蟹爪夹模式的最。釉的颜色,如日落反映了山上的精神和异常。地图内肢体上的颜色紫犹他最。 “古董认识到云计算:你的窑特别是模式好,无釉称为”铜骨 - 因为其含有的铁在土壤中,它是粉红色的颜色,类似的下游羊肝;到如果脂肪的奶油熔化的上半部分的设备,因为其釉厚多凝析油和凝析油在中途显示各种砾石般的眼泪,釉汁在明确的不满。宋代的龙泉窑,非精仿汝稍微做多不容易辨别,也即:粗茹轮胎麸龙泉硬以下的罚款;汝釉薄清,龙泉厚的混合汝釉瓦屑龙泉,如果是养肝的颜色,汝釉光通过关闭这些材料,没有光保湿龙泉若欲汝净资产收益率螃蟹爪,龙泉你绝对鱼子纹 - 两个不同的点左右。弟弟:哥哥瓷器的色彩质量??的几种绿色是更好的。釉肥油腻的眼睛相当大的运行播放。粮食冰梅片上,然后用虚线,大片大片的粮食。模式是美国的罚款。粉蓝色的淡蓝色的颜色占据了大部分的油灰色。哥窑伟大的燕子光,内管。铁脚肢微带红色的耳朵。底部的黑色指甲和伪造和更优质的粗釉水不干燥,无运行温度图案片黑色和强大的意志不坚,釉水比脂肪多,体重不消。的“古董分辨率疑问”云:哥窑(也被称为冲绳岛田窑弟窑称的龙泉章窑),细润土壤釉主要分布在绿色色调,薰衣草或没有图案的黄色米色,一些紫口铁足的类似官窑,著名的虚线,破解多号曰“百件垃圾”,也鱼子纹,虽然时尚裂纹,但还是最好的釉水纯。后人模仿,尤其是在亨利·唐,元,明,清仿制品是最有名的,虽然可能不是自然道奇气味也消耗的审查也非常相似。仿哥窑??:永久口窑,机身较厚,米色,粉蓝色和其他颜色2023-07-19 06:51:528
汝窑是什么 汝窑是什么东西
1、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和汝州市张公巷均发现汝窑烧造。2、古代文献上所说的“汝窑”,系指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造天青色釉青瓷的窑场,即狭义上的汝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中的“汝官窑”。根据考古调查和发掘情况表明,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广义上的汝窑系指宋代汝州境内的所有窑场。2023-07-19 06:52:461
汝窑你了解多少
汝窑你了解多少?汝窑以玛瑙入釉,质美蕴蓄,青雅素净,光泽柔和,富有水色,视之如雨过天青。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汝窑在早晨,色泽最美,青中有淡淡的紫菲色,色调青亮;下午,青中泛黄,色调浑厚;在光亮中和光暗处,在晴天阴天,青刘天在冷色光、自然光、暖色光下,同一物品色泽变化都有所不同。面如玉汝窑与普通瓷器如般晶莹的质感不同。因为加入玛瑙石,其釉质肥厚莹润若堆脂,釉面滋润柔和,触之如酥油,抚之如绢,温雅古朴。色泽滋润内敛,器表程蝉翼纹般斜裂开片,深浅交互交织叠错,给人以灵动有序的层次感。辰星稀细观汝瓷,可见釉中半透明模糊的气泡,聚散有序自然,每粒气泡结构的外围发光形成圆光圈,中间出现一个小圆点,粒粒真切。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时隐现,似星闪烁。汝官窑瓷施釉比其他瓷器肥厚数倍,甚至有釉厚于胎的情况。由于釉和胎冷热膨胀程度不同,烧成冷却后,便逐渐出现了大小不等的独特斜向开片,光线折射效果如蝉翼的纹理。开片温润内敛,细如发丝,即使经过多年,仍然会有新的清脆悦耳的开片声缓慢发生。汝窑在烧成工艺上,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不过芝麻般大小,这是其它瓷窑所少有的。现在瑞百盛少量底足小的茶器以圈足制器。2023-07-19 06:52:521
汝窑起源于哪个朝代 汝窑起源于什么朝代
1、汝窑起源于唐朝。 2、盛于北宋,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 3、衰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虽然元、明、清历代中国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 4、传世的汝窑瓷常见器型有碗、盘、洗、瓶、尊等日用品。汝窑制品素面多,极少以花纹作装饰。造型端庄,釉色晶莹似玉。汝官窑的烧制时间短,作为贡品,中国民间流传甚少,南宋时已属“难得”之物。清雍正前后有仿汝器出现,然而仿造者只重釉色,胎骨呈白色,造型也不及宋时古雅大方。2023-07-19 06:53:571
宋代有哪四代名窑
中国五大名窑:汝窑 官窑 钧窑 定窑 哥窑中 国 汝 窑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过去一直以为汝窑窑址在临汝县境内,则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临汝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发掘工作后,仍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1986年底,考古工作者再一次进行实地调查,终于在与临汝相邻的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汝窑窑址,并出土了宫廷使用的完整瓷器22件,从而揭开了汝宫瓷之谜。宝丰县在宋时属汝州,故名。 汝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特殊需要而设立的窑场,又称汝官窑。陆游《老学庵笔 记》内曾有“故都时,定窑不入禁中,惟用汝器”的记载。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 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北宋出现“弃定用汝”,可能与宋微宗赵佶个人的审美观有关。因为他信奉道教, 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青色的幽玄,正合微宗之意,史籍中曾有赵佶作青词的多种记载。“弃定用汝”正是这种崇尚青色的审美观的反映。 汝宫窑的特点是胎质细腻,俗称“香灰胎”。釉色天青,开有细小纹片,通体施釉,底部有用细钉支烧的痕迹。传世的汝窑器常见器型有碗、盘、洗 、瓶、尊等日用品。盘有大小深浅之区分, 以卷足者为多,也有的卧足。 洗有敞口和直口两种,前者圈足外卷,后者口与底垂直,至近底处则为内敛平底,其中有椭圆形的四足洗,这类洗在其它窑尚未见过。 汝窑制品素身多,极少以花纹作装饰。造型端庄,釉色晶莹似玉。 汝宫窑的烧制时间短,一直都作为贡品,所以民间流传甚少,南宋时已属“难得”之物,视为珍品。清雍正前后有仿汝器出现,然而仿造者只重釉色,胎骨呈白色,造型也不及宋时古雅大方。 为了区别宝丰和临汝两地产品,现称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为汝窑或汝官窑,而 后者称为临汝窑。中 国 官 窑官窑瓷器,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官窑迄今尚未发现窑址。公元1127年,宋室南迁临安(今杭州)后,为了满足宫廷和达官贵人的用瓷需要,先后建立了修内司官和郊坛官窑。历代对官窑评价很高,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赞美道:“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有识之者。”南宋官窑制品造型端庄,线条挺健,釉色有粉青、月白、油灰和米黄等多种, 以粉青为上,浑厚滋润,如玉似冰。其釉面上布满纹片,这种釉面裂纹原是瓷器上的一种缺陷,后却成为别具一格的装饰方法,因而名噪一时。纹片形状有冰裂纹、流水纹、鱼子纹、百圾碎等,以冰裂鳝血纹为上,梅花片,墨纹片次之。这种瓷器的底足部为铁褐色,口部隐呈紫色,称为“紫口铁足”。典型的官窑器,坯体的厚度仅为釉层的三分之一左右,坯薄釉厚。釉层中还攒聚着的重要特征之一。官窑器物除了碗、盘、瓶、洗、沪外,仿商、周、秦、汉铜器及玉器者甚多,这是受北宋徽宗提倡的仿古复古风气的影响。这类仿古器物是宫廷的陈设和观赏品。由于修内司官窑迄今尚未发现窑址,有的古陶瓷学家认为,传世哥窑就是南宋修内司官窑产品,这一论断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中 国 钧 窑在宋代青瓷独占瓷坛的时候,钧窑烧造的一种复杂的花釉瓷,是一支异军突起的名窑,它的窑址在河南省禹县的钧台及八卦洞。宋徽宗会把钧瓷定为御用珍品, 足见非同一般。钧瓷的胎质细腻坚实,造型端庄古朴。其釉色除天蓝、月白外,并创烧成功铜红釉,看来五彩斑谰、璀璨夺目。它不是人工涂染,而是通过“窑变”,形成了各种自然、神妙的图画。线条明快,极富流动感,有的宛若去雾高山,又似峡谷飞瀑、翠竹生烟,光怪陆离,引人入胜。诗人用“夕阳紫翠忽成岚”这样动人的词句来扬誉它色泽的丰富多彩。钧台窑是一座官办窑。北宋后期,为供应皇室需要,取浙中珍异花木竹石以进, 号曰“花石纲”。为此,朝廷在禹县设立了官钧窑,烧制各式花盆、奁、鼓钉洗等陈设用瓷,用来盛装精美的花木竹石,可谓相得益彰。当时制作要求十分严格。器物底部都刻以数字,以示器物大小,或使盆和托对号入座,不致相混。官钧窑生产规模小,烧造时间也短,随着宋朝廷的南迁而衰败。钧窑用的是一种乳浊釉,釉的着色剂主要是铜元素。当时烧成技术较为熟练。然而,铜红釉对温度和烧成时窑内气氛十分敏感,稍一偏离就得不到正常的红色,这种“窑变”却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神奇色彩,故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由于釉阍诟稍锸被蛏粘沙跗诜⑸干裂,后在高温阶段釉料流动填补空隙,形成了如同“蚯蚓走泥”般的纹痕,这种缺陷美也是在鉴别时的重要依据?/P>钧瓷的传世品以尊、炉、瓶、洗、花盆、盆托居多。中 国 定 窑定瓷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由于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于下白。”以烧造白瓷著名的定窑瓷器质地洁白细腻,造型规整而纤巧。装饰以风格典雅的白釉刻、划花和印花为主,此外尚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北宋早期定窑刻花的构图,纹样简单,以重莲瓣纹居多, 仿似浅浮雕,十分优美。北宋中晚期的刻花更趋精妙,用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 刻划出各种线条构成的物象,生动自然,富有立体感。装饰图案有花卉、禽鸟、去龙、游鱼、婴戏等。定瓷的纹饰布局严谨、线条清晰,常见器型有碗、盘、瓶、罐、 炉、枕、壶等。在已发现的定窑瓷器上,有的还刻有“官”、“新官”、“奉华”、“禁苑”等字样,说明当时有一部分定窑白瓷已供宫廷使用。北宋以后曾风靡一时的定瓷,由于战乱的影响,逐渐衰败。然而,由于定窑是当时具有相当规模的产瓷区,产量极大,故而传世的器物甚丰。提到定窑产量,与当时的烧制工艺有关。通常一个耐火容器——匣钵内只能装烧一件器物,定窑工匠采用覆烧法,一个匣钵内利用多层垫圈可放数件器物,这种方法既能提高产量,又能节约大量燃料。但是这种方法烧成的瓷器盘碗口无釉,俗称“芒口”。为弥补此不足,往往在口部镶上金、银或铜,迄今我们仍可以看到这些镶金属的传世作品。中 国 哥 窑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据史料记载,浙江龙泉南宋时有章家二兄弟,均以陶为业,各主一窑,兄所主之窑名哥窑,弟窑亦称龙泉窑。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属于青瓷系的哥窑器,以釉色取胜。鉴定哥窑瓷主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等方面着眼。它的胎质呈黑色,细腻、坚实。釉面浑厚滋润,釉面开有大小纹片。器物以瓶、炉、洗、碗、罐为主。60年代时,浙江省文物考古单位曾对龙泉大窑等几处窑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不少黑胎片纹青瓷,大部分为日常生活用瓷。但与另一部分传世的哥窑器物相对照, 这二种哥窑的造型、胎色、釉面和纹片均有不同之处。为此,文物界将这些原藏于宫廷、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流散于民间和国外的这类哥窑器称之为 “传世哥窑”。传世哥窑瓷器以仿古代青铜器造型的器物为主。如鱼耳炉、乳钉五足炉、胆式 瓶、八方穿带瓶、弦纹瓶等,也有盘、碗、洗之类。它的胎骨较厚、胎质细腻,胎色呈黑灰、深灰或土黄不一。釉色有灰青、月白、深灰、米黄等。釉色有灰青、月白、深灰、米黄等。釉面滋润,多有缩釉小坑,开有不规格的细纹片,纹片呈黑、 黄二色,俗称“金丝铁线”。烧练时大部分在器底用支钉,而目前发现的龙泉哥窑是不用支钉烧成的。这一闻名世界的传世哥窑的产地迄今还未发现,尚待文物考古学者的分晓了。2023-07-19 06:54:113
汝瓷原产地是什么地方
现今是在宝丰清凉寺村,那里有十大考古发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和闻名世界的汝窑博物馆,权威机构和新闻媒体都可以查实。宋代宝丰清凉寺隶属汝州。2023-07-19 06:54:206
汝窑的特点是啥?
青澹汝窑,可以了解下,淘宝上都有卖,属于中高端的汝窑,不能说他是最好的,但想找个比青澹好的,也很难。釉面每个人审美不一样不好定标准,但从工艺和成品标准,确实比任何品牌更胜一筹。买过他家大大小小二十多件,没发现一件有瑕疵的,单凭这一点,就觉得很满意。开片也漂亮,自然,而且都是慢慢滋养开片的。2023-07-19 06:54:567
什么是汝窑?
瓷烧器的2023-07-19 06:55:285
汝官窑的汝官窑区别
有几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传世品中与发掘所获得的大量器物标本有所区别。其一,清凉寺汝官窑出土的所有器物开片绝大多数细密,开片好者罕见。釉色粉青者极少。其二,清凉寺汝官窑出土的洗类器中圈足洗占相对多数,胎质较传世品薄。器形的大小差异较明显,尽管如此,绝大多数采用五个支钉艺,并且五个支钉往往紧贴于圈足内侧四周,这些皆与上海博物馆藏传世品中的4件和英国达维德基金会的1件留足洗工艺有所不同。其三,北京故宫博物院院藏的1件粉青平底深腹洗和三足洗其造型工艺也有别于清凉寺窑址出土的深腹平底洗、三足洗。其四,目前所知,传世的无纹汝窑器,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1件“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这些问题值得研究者关注。2023-07-19 06:56:231
汝窑瓷器是什么样的?
汝窑瓷器汝窑是中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宝丰清凉寺),故名汝窑。是中国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汝瓷胎色如香灰,极细腻,骨坚壁薄,胎骨迎光可见微微红色。汝瓷满釉支烧,在盘、碗、瓶等的底部,可见细如胡麻的小支钉痕迹,五至七枚不等。宋人评价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中文名:汝窑外文名:Ru Kiln别名:汝白汝窑位置:洪江时期:北宋后期属性:麻仑土瓷石与甜白型瓷地位:宋五大名窑之首特点:朴实、有典雅、华贵的一面。价值:稀有的古典艺术品。1汝窑的特征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论》里这样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这说出了汝窑的一些基本特征。造型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胎釉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蝉翼纹”。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支钉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器型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仿品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蝉翼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唐英时的仿品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窑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开片纹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2汝窑的釉色青如天汝官窑天青釉色为主。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平常体会,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彻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面如玉关键是半乳浊状的结晶釉,这种结晶釉对色与光极敏感,青绿釉却能从内反射出红晕。釉子稍厚处,如凝脂般将青翠固化,又如腊滴微趟,将玛瑙融化之后而又将其垂固。釉子稍薄处,如少女羞涩面现昏红,又如晨曦微露,将薄云微微染红。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汝瓷釉面的光泽,不如官、哥瓷晶莹,更逊于龙泉青瓷,与同为贡御性质并亦为出土的定瓷、龙泉瓷标本作比较,汝釉的光泽度,大抵只及后者三分之一略强。这说明,玛瑙入釉,致汝釉的玻化程度及釉质的抗腐蚀性均有所下降。反过来则说明,缺乏明显玻璃质感,是玛瑙为釉的一个重要特征;釉质肥厚莹润若堆脂,釉面因施釉不匀、显高低不平、久平整,并有少量气泡和缩釉现象,蝉翼纹:用"蝉翼纹"来形容汝官釉面的开片最为形象。前人用"蟹爪纹"来形容,这里有二种说法。其一"汁中棕眼隐若蟹爪",是说釉面上因气泡破裂而产生的棕眼犹如螃蟹走过沙滩而留下的蟹爪印。其二是形容瓷器表面开片的长短无序,呈不规则交错犹如蟹爪。笔者看法:所谓"蟹爪纹"是在瓷器开片的一条主纹上,另生出一条次纹,形成一个"Y"型(蟹爪),然后在次纹的一边又生出一条次次纹,形成又一个小一点的"y"型(蟹爪),……就像一棵树主干生出大枝,大枝生出中枝,中枝生出小枝,小枝生出小小枝一样。其实中国画技法中创始于宋初的枯树画法的一种方法,就叫做蟹爪技法。用蟹爪技法来解释瓷器开片的主次、走向,最简单不过了。不过用蟹爪纹来形容汝官釉面开片却有不足,因为它只形容了开片的主次及走向,却无法形容汝官釉面中的斜开片。因而有人在考虑这方面时就用"鱼鳞纹"或者"冰裂纹"来形容。因此用"蟹爪纹"、"鱼鳞纹"、"冰裂纹"来解释汝官釉面的开片都是只抓住了一点而没有顾及其余。而蝉翼纹既包含了蟹爪纹又包含了鱼鳞纹或冰裂纹,是形容汝官釉面的最形象比喻。蟹爪纹,形容瓷器开片的主次、走向。晨星稀汝窑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大的如星斗。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汝瓷在其胎体的釉层间,有一排肉眼可见的大小气泡,这类同宋龙泉、南宋官窑等青瓷体系釉内气泡排列有异的景象,属玛瑙釉为釉的又一特征。同时表明,玛瑙的粘度很强,以致釉内与胎体中的空气,在烧制过程中无法正常溢出,较多的被封闭在釉的下层;芝麻支钉釉满足:。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汝窑是钉痕大部分如芝麻粒那么大,这是其它瓷窑所少有的。棕眼:釉面的气泡在窑中焙烧时爆破后未经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蝉翼纹蝉翼纹是指在汝瓷釉面上的开片纹细如蝉翼。对汝瓷的开片有各种形容,如蟹爪纹,冰裂纹,蝉翼纹,鱼子纹等,但我觉得用蝉翼纹来形容是恰如其分。而汝瓷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曰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青,有的如长虹悬空,都是一些美丽的形象比喻,有点夸张。说到底就是釉面中泛起的红斑块显露在青色的釉面上,好像鱼子飘浮在水面上,仅此而已,我甚至觉得,这是汝瓷的缺陷。不过对汝瓷来说,又多了一个非典型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有铜骨无纹者”为珍品、上品,非判断是否属汝窑之标准。3汝窑的产地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誉。汝窑瓷器一般都较小,盘、洗、碗等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超过20厘米的极其个别,超过30厘米的几乎没有,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汝窑位于哪个省?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后曾名临汝县,古称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个着名的青瓷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特殊需要而设立的窑场,又称汝官窑。汝官窑瓷的特点是胎质细腻,俗称“香灰胎”。传世的汝窑瓷常见器型有碗、盘、洗、瓶、尊等日用品。汝窑制品素面多,极少以花纹作装饰。造型端庄,釉色晶莹似玉。汝官窑的烧制时间短,作为贡品,中国民间流传甚少,南宋时已属“难得”之物。清雍正前后有仿汝器出现,然而仿造者只重釉色,胎骨呈白色,造型也不及宋时古雅大方。官汝窑大约共烧造了20年左右,传世品极少,所以物以稀为贵。根据统计,现汝窑器传世大约分布如下几处: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共计67件半。4汝窑瓷器的鉴别方法制作真品为手拉坯捏制,并经慢轮修整,工艺精细,线条流畅,棱角自如,形体得当。而仿品多为注浆模制,做工粗放,工艺欠佳,棱角突出,修痕显着。造型真品庄重大方,古朴典雅,胎壁较薄,秀丽潇洒。而仿品注浆成型,胎壁较厚,外型秀丽,比例失调。装饰真品刻、划、印花,技术娴熟,构图严谨,疏密有致。刀法流畅,形象逼真,风格随意不拘谨,线条自如有神韵。而仿品为刻意效仿,以临摹为主,刀法生硬,画意呆板,花卉图案,缺乏神韵,画风粗糙,比例失调。汝窑瓷器的鉴别有何方法。釉色真品汁水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柔和蕴润。而仿品则清澈透明,光亮如镜,刺目耀眼,釉色单纯。尤其重要的是,真品以玛瑙作釉料,形成特殊色泽,由于玛瑙结晶体的分离,器表出现鱼鳞状的细小开片。若用40倍放大显微镜观察,釉内玛瑙结晶体则呈现珍珠状,布在气泡的周边,寥若晨星,十分奇特。而仿品的表面则利用胎、釉的收缩比的差异,出现一些开片,但大多为直道道,呈网状布满器表,缺乏真品的自然韵致。仿品的胎、釉配方,与宋代失传的配方不一致,所以釉色单调,不够蕴润,更缺乏玉润之感。5汝窑茶具如何保养采用汝窑烧制而成的茶具,不仅具有釉色怡人、造型古朴、手感润滑的特点,还能够很好地将醉人茶色展现出来、与茶融为一体;更值得称奇的是,经过长时间使用的汝窑茶具,茶色会附着于开片处,形成不规则的花纹、增强其观赏性和润滑度,这也是许多人喜欢使用汝窑茶具的原因之一。当然,要想把汝窑茶具养得色泽温润明亮、金线花纹均匀雅致,还是需要有些讲究的。避免接触清水和茶水之外的物质为了保持茶具的清洁、无异味,无论什么材质的茶具都应该尽量避免接触清水和茶水之外的物质;像汝窑这种有开片、吸附性相对较强的茶具,更是应该避开有油污、异味大的地方。曾经看到有人拿汝窑杯去装酱油,简直是暴殄天物啊;比较常见的是拿汝窑杯去装果汁的……你中枪了吗?及时清理,保持干净要养好汝窑茶具,很关键的一点是不能偷懒——在喝完茶的时候就要及时进行清理,不然茶渍会附着于茶具表面的不同地方,等到风干之后就不容易清洗,长此以往会造成茶具表面色泽不均匀。在及时清理茶具的时候,切忌使用钢丝线、毛刷之类的东西对茶具进行清洗,防止对茶具表层造成损伤;只需借用清水手洗、然后将茶具倒扣沥干,就能保证茶具的干净整洁。闲置可耻,常用光荣有些人觉得汝窑茶具比一般茶具更为可贵,所以拿到手后舍不得用——事实上,长时间闲置的汝窑茶具,色泽会渐渐变得暗淡,只有经常使用才能越养越润。所以,如果手里有比较好的汝窑茶具,记得要经常使用才能发挥其价值。其实,养好汝窑茶具说起来也没那么难,只需注意一些细节、却无需过分讲究——因为,我们使用汝窑茶具是为了更好地泡好一壶茶,而不是为了养好茶具才去泡茶。2023-07-19 06:56:391
清凉寺汝官窑址的文物
在已知的65件汝窑传世品中,除北京故宫博物院11件未公开发表外,其余54件中,洗类器占16件,盘14件,另有椭圆水仙盆5件,尊2件、樽2件、碗3件、3件、碟3件,纸追瓶2件,莲花式碗1件,盏托1件,深腹洗1件。器底有三个支钉的占18件,5个支钉的14件,6个支钉的3件,残存1个支钉的1件,无支钉的18件。在釉色上,粉青27件,天青12件,卵青10件,不明5件。在这次汝官窑烧造区出土的大量瓷器中,除包含以上所有传世品外,还出土不少在传世品中不曾见到的器形。如出土量较大的有套盒,荷花口平底盘、盏等,同出土的还有钵、罐、盂等,工艺品鸟首,龙形器和仿早期青铜器的方壶,圆壶等等。2023-07-19 06:57:241
汝窑瓷器有什么特征?
目前从馆藏的汝窑瓷器照片上看,各家都有不同,但是瓷器专家说法也是各有不同,这些专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怕仪器鉴定,因为仪器是采集了各馆汝窑瓷器的参数,鉴定结果是100%正确。这就打了许多半瓶子的瓷器专家!!!!2023-07-19 06:57:4014
经典的汝窑瓷器有什么你不知道的特征?
汝瓷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公元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因专为宫廷 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汝瓷制作工艺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独特,烧成技艺高超,由于铁还原达到了最佳效果,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而失传。元以来,历代仿烧不断均难成功,所以弥足珍贵,成为稀世珍宝。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汝窑烧造历史极短,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到微宗三年(1106),仅20年左右。 我们都知道,汝瓷是没有任何装饰图案的,所以靠的全是器型与釉色层来展现它的“端庄与含蓄”之美!精品汝瓷首先是在釉色层上达到标准,即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如堆脂。 香灰色 然后是器型要达到汝瓷的特点,器型端庄内敛,含蓄不锋芒。器型基本都是比较实用类型的器型,比如茶杯,茶洗,茶盘,碟子等! 北宋汝窑青瓷椭圆洗 汝瓷的颜色有天青和香灰色,但是要烧制藏品征集131,,0171..(3004)出好的发色非常难,泥料配不好,窑温控制不好,很难烧出理想的发色。只有匠人心中理想发色,才能配上他们做出来的器型。能够颜色与器型完美搭配的才是精品好汝瓷。 关乎于汝窑的瓷器就这么一个说法: “芝麻支钉釉满足” 。 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瓷盘,看到盘底那三个细小的支钉痕了吗? 制作汝窑瓷器时,工人们为了提高它的颜值,决定将底部尽可能全部上釉。但是稍微动动脑筋就知道,底部上满釉的瓷器不能直接放在窑里或者匣钵里烧。如果大喇喇往窑里、匣钵里一放,烧成之后,器物和窑底、匣钵共同经受了烈火的考验,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粘在一起分不开,那就尴尬了。 因此,在烧制之前,汝窑的窑工会用细小的支钉撑住瓷器底部,不让它与匣钵或窑接触,并在支钉周围全部上釉,烧成之后再敲掉支钉。这样一来,瓷器底部就会留下米粒或者芝麻大小的断痕。 台北故宫藏汝窑“奉华”款纸槌瓶,底部有5个细小的支钉痕。这么小的支钉居然连瓶子都能撑起来,厉害了我的钉! 芝麻钉的特征在传世的汝窑器物中比较常见。而在窑址出土的器物中,既有用芝麻钉支烧的瓷器,也有用垫饼垫烧或搓个泥条垫烧等老办法烧制的瓷器,而且用老办法烧制的器物还不少。芝麻钉支烧,或许是赵佶同志的特别定制要求吧。 比如说清凉寺窑址出土的这个碗,肯定不是用芝麻钉支烧的 目前传世的汝窑器物不足百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以及美国、日本、香港等私人收藏家手中。明前期景德镇御窑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帝授意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官大量仿制,其中有乱真者,但多数只仿釉色,器形则为清式。 雍正仿品有汝釉大碗、花盆、象耳弦纹瓶、贯耳瓶、长颈扁腹瓶;乾隆仿品有高足盘、五孔尊、菱花式花盆、三联葫芦瓶、水丞、四方贯耳瓶、八方花盆、双环尊、蒜头瓶、三牺梅瓶、花口缸等。现代仿汝窑器物形、釉均仿,有出戟尊、三足尊、莲花式碗和各式瓶、盘、碟、洗等。2023-07-19 06:58:532
有关汝瓷的一些知识,各位高人请来赐教吧.....急需,感谢ing......
加我QQ吧40794912023-07-19 06:59:027
汝窑在哪些地方有产出?
汝窑是五大名窑之首,也是青瓷之魁。如今汝窑国内的四大产地:1,河南汝州。是全国汝瓷大产区,以天青釉,卵青釉,豆绿釉为主。各种花瓶摆件为主。文化依托张公巷窑遗址。2,河南宝丰清凉寺。釉色相比之下最为接近北宋汝窑,现代工艺品仿古件,可以假乱真。工匠精神的作坊生产大量存在。仿古器为主。文化依托《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览馆》《中国宝丰汝窑博物馆》。3,福建德化。工艺精美,创新造型丰富,机械程度高,产量大,产品性价比高。4,江西景德镇,品类丰富,全国汝窑集散中心,品牌较多,多为生活用瓷,茶具为主。汝窑的历史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两部分,其一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 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 也列汝窑为第一。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属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2023-07-19 06:59:161
著名的汝窑位于哪个省?
河南临汝2023-07-19 06:59: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