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dim
-
前几年写过一篇文章叫《收藏希望》,是在得到一枚“希望工程”(NGCpf68分)精制评级纪念币后,喜不自胜时写的。并参与了当时《现代钱币网》举办的有奖征文,得了奖证和奖品。如今偶尔再看,就只剩下一连串的感叹了……
喜欢收藏的人不少,而且每个人的收藏取向也不尽相同,钱币、邮票、古玩(玉器、瓷器、木器、青铜器和字画)、徽章、火机、唱片、门票、烟标、酒标、火花以及老唱机、老电话、老爷车、老照片、老相机、旧报纸、旧杂志、古旧善本典籍……千奇百怪、异彩纷呈。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在继续衍生出新的收藏类别,如限量版CD、电筒甚至U盘等等,数不胜数、不胜枚举。而影响力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无疑就是邮币了。这些由国家权威部门以国家名义公开发售的宠儿,自从一问世,就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捷足先登者,如今大多成了藏界大腕或名流。并影响了一代代继往开来者,使无数国之瑰宝以这种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形式得以传承下来。
所谓收藏,就是收聚储藏、分类鉴赏。因此,收藏的品种,大多都带有很浓重的时代特征和文化信息,藏品本身要么是材质贵重、工艺精湛;要么是存量稀少、难得一见;要么是孤品珍品、技艺绝佳;要么就是制作精美、文化及时代气息浓郁,众人都趋之若鹜……事实上,很多藏品都兼具以上这些特点而成为世人争相雪藏的珍品。
俗话说:乱世藏金、盛世收藏,这又是一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命题。看来,也只有在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基础之上,才谈得上收藏自己的所喜所好。这是人们原始欲望得到满足之后的精神需求和升华,代表了藏家的思想文化素养,当然更是彰显藏家家道殷实的标志。
所以无藏不金、无金不藏,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藏品的珍罕程度和品位,这是无法逆转的因果关系。这就是决定了要搞收藏,必须是有较高经济来源的世家子弟或政商新贵,普通百姓,当然只能是望藏兴叹了。
而进入现代社会,英国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出现,打破了这个格局,邮票是国家政府部门向全民大众发售的有价证券,是为了加快信息交流的基本媒介,所以是普世的、没有等级制约的日常通讯用品。这就给广大百姓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收藏领域,当然,这都是在邮票诞生使用多年后才被人无意中收藏的。在日常流通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藏品本身具有的制作精美、时代特征明显、承载信息量大、文化意味浓郁等特征,更由于易于收集、管理等特点,就点燃了他们的收藏热情,备受藏家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邮票逐渐演变成为大众参与人数最多的藏品。那一个个主题各异的方寸之间,浓缩了政治历史人文和艺术、科技、自然等几乎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被称为方寸之间的百科全书。
就是在这些邮票的印制、流通过程中,一些有识之士以敏锐的视角、睿智的眼光,窥破了小小方寸蕴藏的巨大收藏价值,在绝大多数人都熟视无睹的时候,就悄然开始收集、珍藏那些已经越来越难得一见的邮票。就是这样,集邮,渐渐在全世界蔓延开来,成为最受大众喜闻乐见的收藏形式之一,由于其对专业知识以及财力的要求门槛较低,又易于兴趣培养等缘故,迅速成为一个类别多样、系统完整的收藏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新中国邮票为例,就已经诞生了单枚价值超过十万以上的十大珍邮,如:名气最大的“全国山河一片红”、“蓝军邮”、“黑题词”等等,其他价值万元以上的邮品可以说俯拾皆是,如老纪特中的很多邮票都超过万元,还有“从小爱科学”型张、普五以及十二生肖之首的“猴”票等。
而钱币的收藏却历史悠久的多,当现代纸币、机制币还远远没有诞生时,中外不少藏家就开始关注并收藏各种版本、材质的钱币了。随着现代机制纸币、硬币制作工艺及发行流通的日臻完善,在它们本身充分体现了经济杠杆作用的同时,人们的收藏热情也愈加浓厚了。尤其是建国后现代钱币的收藏,已经形成了有早中期纸币、流通硬币两大门类,有纸币、纪念钞、纪念流通硬币、分币、普制和精制流通硬币等各种分类的收藏项目,其中如建国后发行的第一、二版纸币;精制流通硬币和长城硬币等都已经成为钱币收藏界的珍品了,其稀缺性和珍罕性由于水涨船高的缘故,不少钱币已经动辄几十万,其价值已经达到了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节节攀升的价值,在我国爆发了几次邮币的收藏高潮,亿万资金如潮水般涌进邮币市场,淘金的热望以前所未有的炽烈,席卷了整个邮币收藏界。原本洋溢着浓重文化色彩的圣地,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所有怀揣梦想的天堂,好像无论是谁,只要肯投资,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于是,一个个神话被炮制出来,一个个奇迹也接连诞生,在人们被利益冲昏头脑的时候,人为堆积的泡沫,已然开始悄然破灭,灾难,正以诡异的方式,在无声无息中逼近。直到无数四处突围想解套的人们欲罢不能,直到债台高筑无力偿还者欲哭无泪。一些稍微聪明的才明白一个道理,邮币不是急功近利者的天堂而只能是地狱。
十多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邮票已经基本退出了通讯领域,其基本属性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邮资凭证变身成为纯粹的收藏品。当时我就说过,当邮票脱离了邮政属性,就已经失去了收藏意义了。现在,终于一言成谶,邮政部门无论怎样缩量并想方设法提升人们的收藏热情,可是依然鲜有人问津了,当年风光已不再,门前冷落无人问。新邮,已经逐渐被藏家弃若敝履了。而早中期邮票依然不为市场潮起潮落所动,始终稳中有升,充分彰显了物以稀为贵的法则。
当年我为什么会有邮票终将一落千丈的预言?其实没有细究,如今想来,邮票一纸方寸,非金非银,草木纸也,无论印制多么精美,毕竟材质低廉,毫无价值。唯一有价值的就是它独有的邮政属性,和它本身承载的纪念、文化价值,那么为什么要在邮票上印制各种有着纪念、文化意蕴的内容呢?正因为它独特的流通传播渠道,可以迅速把各种有特定意义的信息传递给四面八方。可如今,它着唯一的功能已经丧失殆尽了,所以就谈不上什么价值了。邮政部门发行邮票的意义已经成了纯粹收藏,傻子都知道人手一份永远没有消耗的纸片有没有升值潜力,无论发行多少的量,那么存量就等于发行量,会有增值潜力吗?花纸头而已!
所以,当人们的价值欲望严重受挫之后,痛定思痛,再愚蠢的人也再也不敢涉足这片沼泽了。
写到这里,就无需再阐述事实本身了,试试透过现象看本质吧。
综上可以看出,大多数邮币收藏者只能算是投机者,有利就来了,无利不早起。其行为是与收集、鉴赏完全不搭边的,可是,正是这些人,构成了我国邮币收藏的主力,有些成功者成为了邮币商人,有些在头破血流之后就谈邮色变,再也不会去投入精力集藏了。这种收藏现象,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层面就能看出,我国的整体文化素养水平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仍将处于较低的层次,利益至上、功利主义的熏染,是收藏事业发展的真正阻力,而政府有些机构,如邮币的发行部门,居然受市场的影响,也积极参与其中,充当了市场大潮的幕后推手,真的应该深入反思了。
如今,流通纪念币已经以每套五亿的天量横空出世,那些囤积居奇者、假公济私者的利润空间被瞬间挤干,所以,尽管采取了四大银行统一网络预订发售的办法,可响应者寥寥,导致整个钱币市场打入冷宫,财富神话打破了,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作用就显现出来,总算可以堂而皇之从正当渠道以等值形式买到纪念币了,可是,收藏的欲望淡了,因为毕竟,大多数人的收藏,首先考虑的就是能否为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
利益至上、金钱万能的社会,注定一切都会扭曲的,只是扭曲的程度不同,形式各异罢了。
无论做什么,当你的内心被利欲占据,那么你的价值观、世界观就会变形,你就无法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等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时候,恐怕就悔之晚矣!
收藏界有不少大家,他们的藏不仅仅是束之高阁的收集或者整理,更是对藏品精深的探究,对藏品承载的文化精益求精的研讨,他们探索的是藏品的价值的核心。这种收藏,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收藏,怡情益智,广采博识,这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这才是收藏事业的希望所在。
收藏希望,希望却时常与幻想、狂想毗邻,得失寻常事、佛魔一念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的思想高远与否,也决定着人的格局大小,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得失。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瞬即逝,当你与真理越来越远的时候,也是即将步入痛苦深渊之时,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