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ven
-
你们真的明白什么是勾兑吗?
勾兑,从字面理解就是有目的地把某些相同类别、不同来源的成分相互掺和、掺兑、混合。白酒的勾兑工艺应该完整地表述为:勾兑和调和。但一般都简单地说“勾兑”,如果要细分,则是:组合和调味,简称:勾调。
勾兑也叫:组合,是按百分比,把同一段时间内生产的酒液组合到一起,起到平衡品质、酒精度和风格,成为基础酒。因为每个窖池、每个甑桶、每个班组、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生产的白酒、风格和品质都存在差异。所以,需要进行组合平衡。调味:则是对基础酒进行最后的弥补、提升和烘托特点。
勾兑和调味能使白酒的品质更加完善、达到预期的风格和品质量统一。特别是现代化的勾兑,是按预期的风格和质量标准对微量香味成分进行综合平衡的一种特殊工艺。
所有的酒都要勾兑
不论白酒、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葡萄酒等,可以说所有的酒都要经过勾兑调和,才能满足每一次的出品风格的统一。
哪怕是单桶装瓶的威士忌,在进入橡木桶之前也有勾兑调和的工序。
几乎所有的威士忌配料表中都有水和焦糖色。威士忌赤裸裸的“液态发酵”+“勾兑”,大家都热捧,为啥“勾兑”到了白酒这里就成了洪水猛兽,成了造假酒呢?我觉得这是对白酒的不公平。
市面上我们见得最多的一些威士忌品牌:芝华士、百龄坛、尊尼获加等威士忌,本身就是“调和型威士忌”——Blended Whisky,我没有见到谁去反对他们的“调和”——Blended。你可能会说人家是不同的威士忌之间的调和。难道我们的白酒的“勾兑”不是酒勾酒吗?
勾兑酒的误解——媒体推波助澜
本来“勾兑”是行业术语,却成了消费者口中的热词。缘起“山西朔州假酒案”:1998年春节期间发生在山西文水县的特大假酒案,造假者用甲醇兑水制成的散装白酒导致27人死亡。此事件震惊全国,全国各大媒体跟进报道:将作假工艺描述为“勾兑”假酒。就这样“勾兑”和“假酒”成了一对。此事件,将汾酒直接从行业老大的地位拉了下来,整个白酒行业也进入10年寒冬。
后来,在1999年的一次白酒研讨会上有专家谈到:目前采用食用酒精生产的新工艺白酒达到70%。新工艺白酒,本来是合法合规的白酒,只是区别传统白酒,但价格更优惠,更省成本。不过一些媒体报道却不是说“新工艺白酒”,而是说:“目前我国70%的白酒系勾兑”。让消费者认为误会、联想。“勾兑酒”彻底成为“假酒”的代名词。
白酒企业再也不敢提“勾兑”,于是粮食酒、纯粮酒、原浆酒、年份酒等层出不穷,白酒行业就越来越脱离依据实际工艺对酒的命名了,消费者对白酒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那个火爆的“野格”就是食用酒精做的,卖你100多,你喝着那么香。难道没有人看配料表吗?
传统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都要用“勾兑”技术,造假也用“勾兑”技术。
所以认知白酒,关键不是“勾兑”,而是工艺。是大曲酒?小曲酒?还是其他工艺的白酒?还是液态法?还是调制的?看原料,看执行标准。当然,目前白酒行业确实没有把这些弄得很清楚,方便它们浑水摸鱼,伤害了整个白酒行业。
- CarieVinne
-
、剑南春
剑南春的酿造,是严格采取传统工艺,在千年老窖中微生物固态自然发酵而成,窖香浓郁,浑然天成,非假以数十上百年时日,不能达此境界。
2、五粮液
五粮液运用600多年的古法技艺,集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等之精华,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下酿造而成。
3、茅台酒
茅台酒的酿制技术被称作“千古一绝”。茅台酒有不同于其它酒的整个生产工艺,生产周期7个月。蒸出的酒入库贮存4年以上,再与贮存20年、10年、8年、5年、30年、40年的陈酿酒混合勾兑,最后经过化验、品尝,再装瓶出厂销售。
4、西凤酒
西凤酒是用土窖池发酵,窖池每年更新一次,去掉窖壁、窖底、老窖皮,再换上新土,这样既有生长己酸菌的条件,又能给予严格的控制,使其所产酒中的己酸乙酯等成分受到限制(西凤酒中的己酸乙酯含量一般在20—10毫克/100毫升)控制在浓香不露头的程度。
5、洋河大曲
洋河大曲以优质黏高粱为原料,再用小麦,大麦,豌豆培养的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以美人泉之水酿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