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颗苹果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训练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 代长于 山水田园 题材的诗人 孟浩然 。他与王维齐名。 2,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语:⑴欲济无舟楫(船桨) ⑵徒有羡鱼情(白白地) 3,下列各项中,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思想感情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表现了诗人内心还潜藏着强烈的入世愿望,希望在政治上得到别人携领的心情。 B.本诗表露作者积极出世的愿望和希冀在仕途上得到援引的迫切心情。 C.作者的人生态度有积极进取的一面,有对于功名事业的向往和期待。 D.孟浩然决心隐居,回避丑恶的现实和残酷的政治,明哲保身。
4,下列各项中,对诗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八月湖水平”,“平”字写出八月秋水大涨,水天相连的景象。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是咏洞庭的仅存的名句。(不是“仅存”的) C.“欲济无舟楫”用比喻,表面是想渡洞庭湖而没舟楫,实则希望出仕却无人援引。 D.“坐观垂钓者”,垂钓者指执政者如能礼贤下士,贤者自当为朝廷效力。 5,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律诗)
B.第一层(前四句),写洞庭湖波涛浩淼、气势蒸腾的景象。
C.第二层(后四句),由眼前景象抒发情怀,设喻表达心曲。
D.这是一篇有求于人却又含蓄委婉,不卑不亢,不落俗套的干谒之作。
6,“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两句,写洞庭湖氤氲的水气,笼罩整个云梦泽,湖水汹涌震撼岳阳城。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训练题】
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 唐 代伟大的 现实 主义诗人 杜甫 。他的诗歌有“ 诗史 ”之称,他被后人尊为“ 诗圣 ”,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 2,杜甫的这首诗是写东岳 泰 山的。
3,这首诗的题目叫“望岳”,“ 望 ” 成为贯穿全诗的线索。
4,解释诗句中的划线词语: 一览众山小 ( 把……看得小 )
5,下列各项中,对《望岳》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描写了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
B.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C.洋溢着诗人蓬勃的生气。
D.写出诗人登上东岳,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思想感情。
6,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诗以问起句,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初见泰山时的兴奋、仰慕和惊叹之情。 B.“齐鲁青未了”,写泰山横跨齐鲁大地,绵延阔大。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远望泰山那种神奇秀丽和巍然耸立的形象。(近)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强烈愿望,表达了诗人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的雄心,显示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训练题】
1,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北宋 时期著名文学家 苏轼 。他字子瞻,号 东坡 居士,与父 苏洵 、弟 苏辙 ,合称“三苏”。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词,开 豪放 派先河,与 辛弃疾 并称“苏辛”。
2,这首诗歌是吟咏 西湖 的诗歌。
3,《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婀娜风姿,表现了对西湖的 热爱 之情。
4,“ 水光潋滟 ”、“ 山色空蒙 ”贴切地写出西湖不论晴、雨,都是那么美妙绝伦。在沉醉西湖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实在是“ 晴方好 ”、“ 雨亦奇 ”。
5,“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里作者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因此西湖又称作“ 西子湖 ”。
6,“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西子”是指 A 。
A.西施。 B.西门庆。 C.西门豹。 D.西楚霸王。
7,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一句,描写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温润秀美的西湖,湖面波光粼粼,十分动人。
B.第二句,描写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烟雨迷蒙,若隐若现,非常曼妙。 C.第三句,诗人用奇妙新颖而贴切的比拟,把西湖之美比作古代美女西子。(比喻) D.第四句,写西湖不管晴姿潋滟还是雨态空蒙,总像西子一样颇有风神韵味。 8,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抓住夏季 时晴时雨 的特征,正面勾勒西湖的 山光水色 ,刻画西湖的风采神韵的诗句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训练题】
1,《黄鹤楼》的作者是 唐 朝的 崔颢 。
2,“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一联是写作者登上黄鹤楼看到的景致。这一景致,触发了他的 思乡 之情。
3,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4,诗中表现了思乡之情的词语有“ 日暮乡关 ”、“ 烟波江上 ”等。
5,第三联描写繁荣的景致,作用是: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6,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黄鹤楼》是登高远望之作,描绘了忘我超脱的空游画面。
B.《黄鹤楼》是言外传情,抒发此时此地的情感,表达了伤感、孤独的感情。 C.《黄鹤楼》因传达出诗人独特的人生感受而具有非凡的艺术力量。
D.《黄鹤楼》是杂言古诗,格律严谨,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借景述怀。(七言律诗) 7,下列各项中,对“芳草”的意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幸福。“芳草萋萋”,则形容非常幸福。
B.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愁思。“芳草萋萋”,则形容愁思浓郁。
C.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花卉。“芳草萋萋”,则形容花卉茂盛。
D.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痛苦。“芳草萋萋”,则形容痛苦浓郁。
8,“江南三大名楼”指下列的是 ABD 三座古楼。
A.《黄鹤楼》B.《岳阳楼》
C.《醉翁亭》D.《滕王阁》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训练题】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唐 朝 山水田园 诗派的代表、著名画家 王维 。他颇有盛名,有“天下文宗”和“ 诗佛 ”的美称。
2,对“空山新雨后”的“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空”只是一个空间概念。
B.“空”显示了山野间的安静与宽阔。
C.“空”它展现了一幅静谧、空灵的山间图景。
D.“空”与作者希望远离尘嚣、俗世的空寂愿望吻合。
3,对“空山新雨后”的“新”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新”突出秋雨之后山野的明丽与清新。
B.“新”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C.“新”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D.“新”表现了作者对“莲动下渔舟”的喜欢。( “山居秋暝” )
4,诗中,表现欢快的生活场景的句子是“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5,诗中,“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两句照应题目“秋暝”。
6,诗中哪些句子描绘静景,哪些句子描绘动景?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静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动景。 )
7,诗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8,“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想要回归 纯朴田园 生活的愿望。特别是“王孙自可留”一句,表达了诗人寄情于 山水 的理想。
9,《山居秋暝》中作者表达了对尘嚣俗世的 厌恶 思想,对宁静、恬淡、清新的田园生活的 热爱 和 留恋 的感情。
10,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两句是写人。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群自在的女子打破了山谷的寂静。 B.这两句似乎是写“竹喧”与“莲动”,实际上是以“喧”和“动”衬托“静”。 C.偶尔的喧闹和动静都能表现出来,更能显示出山林的幽静。
D.这是以静写声,以静写动。( 以声写静,以动写静 )
11,下列各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前四句,写空寂的山,初霁的雨,略寒的风,皎洁的月光在松林之间闪闪晃动,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淙淙流淌。
B.五六句,是写竹、莲等植物。(写人)
C.七八句,是诗人表达心志的诗句。
D.前两联,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清新、静谧、空灵而生机盎然的山间图景,有声有色,错落有致,叫人向往和陶醉。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训练题】
1,这首《送友人》的作者是 李白 ,字 太白 ,素有“ 诗仙 ”之美誉。他是唐代最伟大的 浪漫主义 诗人,与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 合称“李杜”。 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他的诗歌 《月下独酌》、《行路难》 等。
2,《送友人》中,离别之情寄托在 “孤蓬”“浮云”“落日”“班马” 景物中。 3,“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不但对偶工整,而且色彩明丽,组成一幅有声有色、
有情有意的郭外送别图。
4,孤蓬是借喻远行的朋友将要像蓬草那样 随风飞逝,踪迹难寻 。
5,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一二句,写明送别之地。 B.三四句,点明题目。
C.五六句,表达喜爱“浮云”“ 落日”的情意。 D.七八句,友人挥手告别。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训练题】
1,这首《登高》诗的体裁是 七律 ,作者是 唐 朝的 杜甫 。
2,诗中“无边”、“不尽”传达了诗人 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的感慨和 悲怆 情绪。 3,秋天本身并无悲喜之分。杜甫的《登高》为什么用“悲”字写秋?
( 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触景生情,联想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所以生发无限悲愁的情绪。 )
4,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四句,将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
B.通过与悲情相一致的悲景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
C.抒发积郁于心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
D.充满社会衰落的哀叹、个人际遇的感伤、时光流逝的无奈。( 时光流逝的感慨 ) 5,下列各项中,对《登高》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登高》通过与悲情相一致的悲景,抒发了积郁于心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
B.前四句以写景为主,以不凡的气势将秋天特有的寥廓与肃杀展示出来。
C.后四句写出杜甫因为生活窘迫、四处漂泊而潦倒颓唐。
D.《登高》充满了社会衰落的哀叹、个人际遇的感伤、时光流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壮,尤其是渗透行间的“悲”字,渗人肌骨,动人心魄。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训练题】
1,《卖炭翁》的作者 白居易 ,字 乐天 ,号 香山 居士,是 唐 朝三大著名诗人之一,是 中唐 时期影响最大的诗人。
2,为下列各字注音:辗(zhǎn) 辙(zhé) 敕(chì) 叱(chì) 直(zhí)。 3,“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为后面 宫使掠夺木炭 的罪行作有力的铺垫。
4,《卖炭翁》许多语句具有对照意义。对此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表明老人度日艰难,病入膏肓,神志不清了。( 表明老人度日艰难,而这车炭对他的生活有极大的关系 )
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与“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对比,揭示宫使骄横霸道的样子,暴露宫市制度的不合理。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与“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对比,揭露宫市的残酷,揭示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贫困的真正原因是封建剥削制度。
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与“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对比,更加显示出老翁的可悲、可怜。
7,《卖炭翁》描写了 卖炭翁 谋生艰难和劳动果实被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
8,下列各项中,对《卖炭翁》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卖炭翁》是白居易叙事诗的代表作。
B.《卖炭翁》通篇采用了对照写法,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C.《卖炭翁》抨击秦朝时期“宫市”对百姓的肆意盘剥。(中唐)
D.本诗通过一个卖炭老翁的遭遇,揭示了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
9,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刻画了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入木三分地刻画老人急于卖炭为生的心理。 C.“夜来城外一尺雪”,写天遂人愿,老人的心愿一定能实现。
D.诗没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但通过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与愤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训练题】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 唐 朝诗人 刘禹锡 酬答 白居易 的诗歌。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酬”是 酬答 的意思。“乐天”是指 白居易 。 3,本诗的韵脚有: 身、人、春、神 。
4,诗中引用“烂柯人”的典故,意图是暗示自己 贬谪时间长久 ,又表现了 世态的变迁 ,以及回归之后 生疏而怅惘的 心情。
5,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惆怅,却又相当的达观。
B.这也是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
C.诗句对世事的变迁和宦途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D.诗句对世事的冷暖和人心的冷漠,进行了含蓄的批评。
6,今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被赋予新的意义,说明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
7,“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两句,表示诗人 要振作起来 ,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 坚韧不拔 的意志 。
8,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第一联,写自己谪居在荒凉的巴山楚水已经三十二年了。(二十三)
B.第二联,用典故说此番回来恍如隔世,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C.第三联,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变迁和宦途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D.第四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训练题】
1,《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是 唐 朝的 常建 。
2,为下列各字注音:籁( lài ) 磬( qìng )。
3,诗中“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两句,描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的幽深景象。 4,诗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两句,描写了山和水。
5,“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两句,突出了古寺 肃静、幽深、脱俗、纯净 特点。 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地的 喜爱 之情和希望 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逸 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