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
-
宣统帝退位诏书保存在中国家博物馆。
清宣统退位诏书由张謇拟稿,经南京临时参议院讨论后,由袁世凯转交清廷公布。原收藏者张朝墉题名《逊清四诏》,纵21.5cm、横分别为40.5cm、4353cm,连轴纵27cm,横545cm,毛笔书写。原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收藏,1975年 拨交中国革命博物馆。
四诏分别为:令商议优待诏、同意优待条件诏、令袁世凯全权协商退位办法诏、退位安民诏。每一件诏书都有内阁总理大臣等内阁阁员的亲笔署名。
这组《诏书》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结束的历史见证,是清王朝覆灭的直接的重要法律文书,是辛亥革命胜利的带有标志性意义的文献。
扩展资料
背景故事:
公元1912年2月12日,也就是宣统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养心殿里举行了清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仪式。
这一天,摄政王载沣已退归藩邸,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则称病不入朝,他委派了外交大臣胡惟德作为自己的代表,令其领着民政大臣赵秉钧、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司法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度支大臣绍英、工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等前去朝见。随后由胡惟德领着,一起向养心殿走去。
等到了大殿后,大臣们发现宝座上空无一人,唯有内务府大臣世续和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早早的在殿中等候。那些带刀的侍卫倒像往常一样,依旧是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
片刻后,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太后驾到!”
各大臣齐齐转身,只见隆裕太后在两个太监的引领下,牵着六岁的小皇帝溥仪进了殿,慢慢的走向了宝座。因这是最后一次朝见,也就不按以前的规矩,隆裕太后也不用垂帘,大臣们也不必向皇帝三叩九拜,只是由胡惟德领着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三鞠躬,就算是给太后和皇上行大礼了。
待隆裕太后和小皇帝在宝座上坐定后,胡惟德上前启奏:“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因病不能上朝,特委托臣等前来向皇上和皇太后请安。”隆裕太后听后点点头,说:“袁世凯为国家鞠躬尽瘁,为皇室也出了不少力。他能为皇室争取到如此的优待条件,也实在不容易。今天我就按照南北议和的条件,颁布诏书,实行退位,让袁世凯去做好善后事宜。”
说到“退位”二字,隆裕太后还是忍不住眼圈一红,几乎又要掉下泪来。底下的那些大臣们见了,也是心有戚戚,但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一群人只是局促站在那里,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尴尬异常。
好在这时御前太监将早已准备好的退位诏书捧至御案,隆裕太后拿起诏书看了数行,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她也顾不得太后的体面,终于当众抽泣起来。隆裕太后满怀悲痛,心想祖宗这二百六十多年的江山,最终在自己手里断送,日后如何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想到这里,隆裕太后由抽泣变成嚎啕大哭,嘴里还喊着:“祖宗啊祖宗……”
她将退位诏书紧紧的攥在手里,泪珠儿几乎就要把诏书给打湿。这时,胡惟德想起他袖里还有一份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发来的电报,于是急忙从袖中取出,故作惊慌的奏道:“太后,你先别哭,我这里还有南方革命党发来的一份紧急电文,要向太后奏报!”
隆裕太后一听“革命党”这三个字,忍不住又打了个冷战,慌忙止住哭声,她带着哭腔问:“电报里说什么,是不是革命党又要变卦?”
胡惟德见“革命党”起了作用,他心里一乐,便故作镇静展开电报念道:“万急。南方伍廷芳代表电:今日经参议院同意,如15日下午12点之前清帝不逊位,则收回优待条件。此布,即转北京。”
隆裕太后听后也顾不上抹泪了,便慌忙将退位诏书交出,命世续和徐世昌赶紧用御玺用印,生怕晚了真的要收回优待条件。
在念完诏书后,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便宣告结束,胡惟德拿着诏书,领着各大臣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再次三鞠躬,随后便退出殿外,从此就不再是清朝的大臣了。
隆裕太后愣愣的看着这些人走出殿外,而身边的小皇帝溥仪仍旧像往常一样懵懵懂懂的,他哪里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等大家都走了后,溥仪便也要急着跳下宝座,想走出这阴森的大殿出去玩耍。
隆裕太后见后,急忙将小皇帝抱下,不料刚才哭得过于伤心,两人差点摔倒在地,好在太监们急忙赶过来扶住。在太监们的扶掖着,隆裕太后和小皇帝溥仪随后怆然还宫。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档案局-清宣统皇帝溥仪退位诏书
- 小n
-
清帝的退位诏,与其他两道懿旨和1912年2月3日授权袁世凯和南京临时政府谈判的诏书合称《逊清四诏》,后被内阁中书张朝墉收藏。张殁后,由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购得,1975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现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1912年2月12日,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夏历),颁布退位诏书,作统治之最后结束。
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因此由隆裕皇太后(孝定景皇后)临朝称制。退位诏书共三道,图片为辞位正文。
扩展资料:
共和国虽然诞生了,但清朝皇帝宣统却一直在位。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便以中华民国总统的职位要约,谁能将满清皇帝赶下台,谁就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此时,北方重臣,手握兵权的袁世凯出面,将宣统皇帝逼下皇位。那么,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是谁写的呢?
这个重任要落到晚清状元,江苏首富张謇身上。此时,张謇已经弃官从商多年,但由于张謇的政治和社会声望实在太耀眼。
虽然张謇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于是,退位诏书就让张謇起草了。于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帝逊位诏书》便出现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帝退位诏书
- 牛云
-
现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1912年2月12日,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夏历),颁布退位诏书,作统治之最后结束。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因此由隆裕皇太后(孝定景皇后)临朝称制。
全文如下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诸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扩展资料
史料记载
同日,颁布《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优待皇室条件》。《清宣统政纪》记载其主要内容是:
甲、关于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国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如左:
一、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二、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三、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四、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五、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六、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七、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八、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乙、关于清族待遇之条件:
一、清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二、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公权及私权,与国民同等。
三、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
四、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
设在太和殿的隆裕太后灵堂
丙、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今因满、蒙、回、藏各民族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所以待遇者如左:
一、与汉人平等。
二、保护其原有之私产。
三、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四、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
五、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biàn)俸饷,仍旧支放。
六、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
七、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以上条件,列为公文,由两方代表照会各国驻北京公使,转达各国政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宣统帝退位诏书
- mBeta
-
清帝的退位诏,与其他两道懿旨和1912年2月3日授权袁世凯和南京临时政府谈判的诏书合称《逊清四诏》,后被内阁中书张朝墉收藏。张殁后,由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购得,1975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现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1912年2月12日,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夏历),颁布退位诏书,作统治之最后结束。
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因此由隆裕皇太后(孝定景皇后)临朝称制。退位诏书共三道,图片为辞位正文。
扩展资料:
共和国虽然诞生了,但清朝皇帝宣统却一直在位。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便以中华民国总统的职位要约,谁能将满清皇帝赶下台,谁就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此时,北方重臣,手握兵权的袁世凯出面,将宣统皇帝逼下皇位。那么,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是谁写的呢?
这个重任要落到晚清状元,江苏首富张謇身上。此时,张謇已经弃官从商多年,但由于张謇的政治和社会声望实在太耀眼。
虽然张謇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于是,退位诏书就让张謇起草了。于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帝逊位诏书》便出现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帝退位诏书
- 北境漫步
-
清帝的退位诏,与其他两道懿旨和1912年2月3日授权袁世凯和南京临时政府谈判的诏书合称《逊清四诏》,后被内阁中书张朝墉收藏。张殁后,由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购得,1975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现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 LuckySXyd
-
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