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
-
中国茶具介绍
有了好茶好水,还要好做茶具。选用雅观,优质的茶具、衬托茶汤的液色,保持浓郁的茶香,是领略品茗情趣不可缺少的条件。
所谓茶具,是指与泡饮茶叶有关的专门器具。人类最初煮饮茶叶,都使用当时日常的饮食器具,没有专用茶具。到了饮茶盛行以后,才发明了茶壶、茶杯、茶碗、茶盘等等茶具。
中国的陶瓷业的发展
我国茶具历史悠久,并与陶瓷业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相传陶器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兼用茶具就是用陶土制成的缶(肚大口小的容器)。云南、四川的烤茶罐是用砂陶制成,可以证明。砂陶茶具后来发展为釉陶茶具,这种釉陶茶具沿用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西汉王褒《僮约》中记载的「烹茶尽具」的「具」,可能就是釉陶器一类的茶具。到南北朝,饮茶之风已较普遍,但饮茶风尚的盛行却始自唐代。
唐代贵族家庭多用金属茶具,而民间卸以用陶瓷茶碗为主。当时瓷制茶碗主要有青釉、白釉两种。由於饮茶盛行,茶具需要量大增,促进了当时瓷器生产的发展。宋代饮茶多用茶盏,盏是一种小型茶碗,口敞底小,有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及白釉等多种,而以黑釉为主
元代青白釉茶具较多,黑釉茶盏已逐步被青白釉茶盏所代替。明代盛行白茶盏,中期以后又出现了用瓷壶和紫砂壶的风尚。
到了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器等茶具相继而起,但仍以「景瓷」「宜陶」为贵,即瓷质茶具以江西景德镇白瓷为首,陶质茶具以江苏宜兴紫砂为最。这时瓷茶具中的茶壶造型有了变化,品种也有了增加,既有青花的,又有粉彩和各种颜色釉的。款待客人用的盖碗茶具也开始出现。宜兴紫砂壶的制作也有很大的进步,出现了不少名工巧匠。
中国的茶具,有史以来出现过的有陶器、瓷器、铜器、锡器、金器、银器、玉器、玛瑙器、漆器,还有玻璃器、搪瓷器等等,真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丰富多采。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著名茶具:
景德镇白瓷茶具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这裏生产的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当时当地的胜梅亭窑已能烧制胎釉洁白的茶碗。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一OO四年),真宗赵恒下令,在浮梁县昌南镇建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当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裏泛青,雅致悦目,而且已有多彩施釉和各种彩绘。当时彭器资《送许屯田诗》曾有这样的评价:「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宋代的青白盏茶具以景德镇为主要产地。
到元代,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於世。青花瓷茶具,淡雅滋润,不仅为国内所共珍,而且远远销国外。特别是日本,因「茶汤之祖」珠光特别喜爱这种茶具,后来便把青花茶具定名为「珠光青瓷」。
明朝时,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在生产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先后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小巧,胎质细腻,彩色鲜丽,画意生动,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被视同拱璧,十分名贵。明代刘侗、于奕正著的《帝京景物略》一书中有「成杯一双,值十万钱」之说。当时产品畅销海外,名噪天下,国际上誉我国为「瓷器之国」。
清代景德镇白瓷茶具的生产十分繁荣,各地制瓷名手云集於镇,制瓷技术又有不少创新。康熙年间,除继续生产五彩瓷外,还创造了珐琅、粉彩两种新的釉上彩。珐琅彩瓷,是仿照当时铜胎珐琅器的色彩和纹饰烧制的。到雍正时,珐琅彩瓷茶具胎质洁白,薄如蛋壳,已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但当时仅供宫中享用,民间绝少流传。
宜兴紫砂茶具
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已异军崛起,成为在各种名瓷之外别树一帜的茶具,它不仅具有造型简炼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色,还具有良好的保味功能: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而且使用的年代越久,色泽越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越加醇郁芳馨。因此,寸柄之壶,盈握之杯,往往被人视若珍宝,贵如金玉。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谁买谁麻烦,质量真的很差,我刚买了一个紫砂壶,后悔死了
- 黑桃猪
-
陶瓷的茶具吗?小心运输环节和包装环节就好了,其他的推广看淘宝论坛吧。
- 站长在线
-
注意别赚太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