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t白
-
我一直觉得宏观分析很难,其实并不是难在理解宏观数据背后的影响关系,而是你很难从数据中找到衡量它的标尺,得出真正正确的结论。而且,更难的是,市场上你可以找到很多标尺……简单举个例子,2020我国GDP同比增长了2.3%,那这个宏观数据好不好呢?如果拿去年6%的同比增长比一下,2.3%好像有点不够看?但毕竟遭遇全球性突发疫情灾害,放到国际上对比一下,这个2.3%又是GDP前十的国家中唯一正增长国家,这可很了不起,但最终我又要如何给这个数值下一个定论呢?答案就是没有一个定性的答案, 你可以随意解读它,好与坏都可以有无数种解释的可能,你总能找到支撑观点的标尺和数据,你只能找到最符合逻辑、最客观的说法去对它的两面性进行综合评价。 所以我也挺不喜欢看宏观分析报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确实容易把自己套进去。
但我仍然需要先去分析宏观市场,去知道这个市场存在的各种可能性,构建一个属于当下的宏观市场认知。 因为我们接下来讨论的价值,恰恰包含在大大小小的多个宏观维度的市场里。我需要尊重庞大社会意志运算系统得到的宏观数据结果,它永远正确地反映着市场的现状。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保持着高质量、高速发展。将A股最悠久的上证指数年K线图打开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指数整体趋势笔直往右上增长,按年化增长率看,上证指数的年化增长率约为12%,确实很好地反映出我国经济的稳定上升趋势。
但从上证指数经历的牛熊市角度来看,这个“晴雨表”中途可能并不平静。有从1990年12月开始17个月近14倍的巨幅增长,也有过2008年次贷危机开始,从6124点一路狂泻造成的73%巨大跌幅。实际上我国整体经济运行并没有如股市异常夸张的波动,一直以来决定A股上下波动幅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流动性与预期 ,流动性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它和央行货币政策有关,预期则是产生波动的强催化剂。 流动性相当于一根杆子,经济政策决定了他一定时间内斜往上指抑或斜向下,而预期就是套在这杆子上那条皮筋的大小与弹性 ,而股票市场上蹿下跳的表现,正是皮筋在这杆子上不断移动,被上或下拉伸留下的曲线。
当你理解了杆子与皮筋的概念,那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说过的:“长期来看股票市场是个称重机,而短期它是个投票机。”这句话也可以轻松理解了。它的意思其实就是“价格会长时间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在我们国家的股票市场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着市场整体价值中枢的变化,预期则对价格影响比较明显。
Ok,聊完杆子与皮筋的事,得引入一个重要的概念——经济周期。他给出了杆子所指的方向,又解释了皮筋上下波动的节奏,这里我直接引用一篇论文的框架与案例作为参考。
论文先分别对经济周期与上市公司盈利相关关系与货币供给周期与上市公司估值之间关系展开实证研究,分析所选某些宏观经济指标与上市公司盈利与估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经济周期、货币供给周期对A股市场影响作用机制,并得到了“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周期”三者之间形成动态循环时形成A股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内在驱动力。而“经济周期——上市公司盈利周期——A股市场周期”、“货币供给周期——上市公司估值波动周期——A股市场周期”时驱动A股市场周期性波动的作用机制。下图为在此机制下作者通过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得到2006-2011年两轮牛熊中,经济周期与A股市场周期的划分
这篇论文从实证分析中得到一些极其有效的经济周期判断指标,分别有: GDP当季同比指标、CPI当月同比指标、M1同比指标。 我也采用相同的判断方法对11年至今的A股市场作出经济周期的划分。(注:这里代表市场的指数收盘价选择了我最爱的中证全指)
我认为在11年以后的经济周期判断上,CPI数据因未纳入房价这一重要参考指标,在这段期间内并未发挥较好作用,故,附上易居研究院收集整理出自国家统计局的70城房价指数环比涨幅数据(2013-2021), 并手动预估模拟与CPI指数结合后(蓝线)的效果(绝对不是因为我不想花时间处理这个CPI+70城房价指数(处理起来实在太费时间,下图将就看着呗))然后还加入一个特别有用的宏观指标:PPI(生产者物价指数)配合食用。
在经过衰退期一轮熊市调整,上市公司平均PE已回落至10~15水平,PPI持续走低,企业盈利能力堪忧,真实CPI(也就是我画的那条)同时走低,政府尝试提高货币供给(M1)水平刺激经济情况下,GDP增速下降势头有所减缓,但当前宏观经济中消费及投资呈现低迷态势,内需不足,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市场维持极低通胀水平,房地产指数进入负增长区间。从M1来看央行并没有采取较为宽松政策,但证监会与2014年5月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放宽了创业板首发条件以及建立创业板再融资制度,杠杆资金环境宽松,为后续牛市做好了政策铺垫。
从2014年7月起,融资融券余额增长超500%,最终高达22000亿。我始终认为从经济周期来看,这轮牛市行情只是整个增长周期的一部分,杠杆牛掩盖了由“货币供给周期——上市公司估值波动周期——A股市场周期”传导模式下,由货币政策引导,企业利润、估值双轮驱动的牛市起点。从宏观指标角度看,在去库存的政策下,楼市复苏,带动真实CPI(包括楼市)回升,并在2016年年低见顶。而PPI的继续走低迫使央行提供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并不是常说的救市而为,在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后,GDP增长率于2015年年低见底回升,PPI同步回升,企业利润情况好转。2016年2月开始的上涨仍属于本轮增长周期。
过热期的筑顶阶段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加速,GDP增速见顶,通胀水平见顶,PPI水平处于高位M1增长率维持在高位。
滞涨期主要体现在M1增长率回落,经济政策收紧,PPI数据回落,企业利润见顶收缩,CPI维持在高位水平。
衰退期体现在CPI维持高位,PPI下降,企业盈利能力继续下降,全市场杀估值,平均PE回到12~14左右,持续紧缩政策使得,GDP增速等经济指标有所下滑
货币政策转弯,经济实现软着陆,部分企业估值进入历史新低,部分行业利润水平开始好转恢复,通常走低,维持在合理区间,投资方面仍然低迷。
本轮牛市属于结构性牛市,也催生了“抱团”的概念,涨势主要体现在茅指数、宁指数等高成长、盈利稳定且好预估的企业/行业/板块上,新冠疫情对部分行业利润影响巨大,但并未影响投资者“抱团取暖”的趋势,2020年整年热门板块涨幅巨大,头部效应明显,但市场整体PE相对来说并不算太高,维持在18~25之间,指数因成分结构原因,难反应出结构性牛市的独特涨势(具体可以看第一篇文章)。在疫情的影响下,央行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原材料价格也一直走高,工业制品出厂价格随即带动上游企业恢复利润水平,投资方面较为活跃。
得益于疫情优秀的防控措施,中国经济快速走出疫情影响,今年GDP增速有望恢复较高水平。但受到消费羸弱的影响,通胀水平维持低位,中下游企业利润受到较大影响。央行采取稍宽松货币政策,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并强调政策操作上不急转弯,强调了可能收紧的货币政策预期。从目前M1、M2、社融数值来看均有明显回落。PPI增速已经维持在高位,但未传导至CPI,主要原因是消费水平恢复较差,企业整体利润水平也可能见顶,市场有出现过热/滞涨的征兆。
在花了较大篇幅分析宏观经济,并梳理出了当下可能的经济周期处境及演变之后,我们该如何给现在的茅台定位?
我们都知道茅台依靠着高毛利、利润增速高、ROE高等特点,备受投资者青睐,经历新冠疫情的2020年,茅台在消费持续低迷的状态下,依然保持利润的增长,展示出其强大的利润“护城河”,在资金追捧茅台的高确定性业绩中,茅台走出了远超指数表现的抱团行情。2020年茅台的的企业利润与估值齐涨,股价走出远超指数的收益,企业市值一度突破3万亿,PE一路飙升至72,回到2007年牛市较高估值水平。
但走进2021年,在消费持续低迷,货币政策尚存在收紧可能性的时候,茅台当下的高估值的持续性会面临极大的考验,年初至今茅台已从最高位跌超过30%,而PE值仍在40附近,超过历史同期70%时间点。并不是说茅台会就此脱离其保持已久的上升趋势,但目前茅台需要回答两方面的问题: 1、经济周期中继续给与茅台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估值预期合理吗? 2、茅台的利润增速可以支撑现在的估值吗?
其实重点就在于市场上不是没有好企业,而是估值确实偏高了,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加大了。在这种情况下, 寄希望于长期利润高确定性的白酒行业确实是个稳妥的选择。
传统的PE百分位估值在牛市行情中只会告诉你,这玩意太贵了,但是贵归贵,他居然还能涨,这就很离谱。而在PE百分位估值低的时候,又可能会续创新低,非常折磨,亦或者蜻蜓点水一下,立马从低估飙回来高估,这些都是很常见的。PE百分位估值的方法从历史数据角度来看靠谱,但大部分时候只能看着干着急。这部分就把我前面提到的杆子和皮筋的理论拿过来,给茅台也找一根杆子,把茅台套上去看看估值大概几何。
我们先把茅台自身的趋势中轴做成杆子(对数处理),以月度数据与趋势均轴的标准差作为皮筋活动的范围分别来看看茅台的股价、市值与利润增长情况。
不难看出,茅台上市至今都保持在指数增长区间内,从目前这几个数据来看,我们确实没办法得到 “茅台不能涨了” 这个答案。图一图二代表的股价与市值维持在趋势中轴,图三代表的利润增速已经处于趋势中轴与下轴区间。近几年利润增速与2012~2014年状况相近,不同的是当时茅台的股价是处于横盘窄幅波动的时期,近几年茅台股价大幅上涨,从PE值的对比上也能看出, 目前茅台估值水平已经有较大提升。
如果按去年的利润增长情况预估,今年年末,茅台净利润大概在514亿上下,同比增长仅3.8%,按照中证全指当前PE为低,茅台市值仅为一万亿出头。这个市值水平距离当前还有近50%的跌幅。
那如果今年利润悲观预期至趋势下轨,则今年剩下两季度只需要完成156亿的利润水平即可,按以往的利润水平看,今年的盈利状况不至于差至此。
如果将3年后的下轨作为市值与PE估算预期,3年后的2024年第二季度TTM利润应达到772亿水平,年复合增长率需回升达到16.5%,此增长比例与2019年相当,个人认为有可能达成。那按当前20000亿市值估算,如三年后利润水平达标,PE可以给到26,属于合理稍高范围。
如果把时间再拉长,5年后保持趋势下轨水平,TTM利润需要达到1298亿,复合增长率需要提高到21.6%。个人认为以目前消费水平,及茅台的产能上限,5年时间内必须有经营、销售或产品利润上的突破,否则很难达成这个利润水平。那么如果按这个利润水平,20000亿市值PE大概在15左右,属于偏低水平。 这也简单验证了坤坤为什么会说用5·10年后的市值贴现回当年才可能有一个较好的回报率吧。
再次介绍一下这个我编制的市场价值指数
上一篇文章有分析到,中证全指很适合作为代表A股全市场的指数,因此我采用中证全指的预期回报率(皮筋)和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标尺or杆子)作为比较编制而成。
也因此采用中证全指给茅台做标尺再合适不过了,我考虑的逻辑是这样的:杆子与皮筋的原理就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对于市场整体,存在一根杆子供皮筋在经济周期内上下波动,而对于某个上市公司个体,也存在一根属于它的杆子,也就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企业内在价值,而代表企业当前价格的皮筋是会同步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的,与市场皮筋产生相同波动。那么在这个模型当中, 像茅台长时间保持良好成长性,业绩具有高确定性的上市公司,其内在价值也自然有稳定高于市场平均的增长水平。 如下示意图,红色橙色曲线代表了中证全指隐含的内在价值和跟随经济周期波动的价格,而斜率更高的直线代表了茅台拥有更高盈利增长水平,价格则围绕斜率更高的曲线展开波动。
故而,构建茅台&中证全指基于PE比与价值比指数,编制原理:用茅台PE/中证全指PE衡量茅台价格与市场价格的高/低估程度,利用茅台收盘价/中证全指收盘价(对数处理、回归处理)作为茅台对中证全指价值的溢价水平,以05年上升期开端、07年过热期开端PE比作为基准制定高/低估线,利用溢价水平调整基准线。
可以看出目前茅台与全指PE比仍处于高估区间。从历史角度看,09年PE比回撤原因是金融危机影响,茅台股价下跌速度快于全指,PE指跌至接近全指水平;12-13年PE比下跌原因为茅台利润增速增加,PE下跌,该时期开始茅台核心投资价值凸现,但无奈市场萧条,没有给与茅台充足上涨动能,以至于13-16年间茅台均处于低估阶段。本轮PE比回撤主要原因为茅台价格下跌导致,按历史角度看,需要注意该指数是否会跌破上涨趋势颈线,而目前正在确认突破的时期。
至此,上篇——宏观环境/价格指数篇完结,下篇将从茅台实际的产能、销量出发,预估茅台的增长趋势与规模上限,并采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计算茅台的合理估值( 这大概就是坤の方法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