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桃猪
-
日湖小憩
---山水人
月照屋檐水在游,
风吹柳梢美不休。
待到人无忧愁处,
江南江北可泛舟。
坐在宁波日湖的长椅上,看到月光洒在屋檐和水面上,流水慢慢流着,微风吹动柳梢,让人和景的融合之美不言而喻。看到这些,想到自己的事业还刚刚开始,立下个目标,将来不要为生活和事业犯愁,一定可以带着家人到处划划船,游览山水。
八斗文学(http://www.8dou.net)
珠峰铭志
---山水人
远上寒途入深山,
千山万水如等闲。
王者殊途无人声,
绝色风光在峰险。
踏上雪山开始了深山之旅,沿途的山水都变成了那么平常,特别是跟珠峰比较。当到达那些很少有人到的地方,想问问路都找不到人,虽然这样,到达了山的顶峰看到了其他人看不到的风景,那肯定是绝色风景。
八斗文学(http://www.8dou.net)
钱湖龙舟
---山水人
艄公劲舞龙舌桨,
水蛟狂飙江上舟。
千帆一抹红云去,
万人齐口没鼓锣。
龙舟上艄公们使出浑身力气,舞动着船桨拼命的划,龙舟在水上摇摆的冲向前方。看着这么多的龙舟一下子就冲了很远,象一片红云一样漂向远方,这时岸上成千上万围观的人们齐声喝彩,敲锣打鼓为参赛者加油助威。(一年一度东钱湖龙舟节)
八斗文学(http://www.8dou.net)
刘公岛遐思
---山水人
碧玉静卧一水仙,
苍琼婀娜威海湾。
刘公未逞金戈起,
后人尽享风雨传。
甲午幻景风声厉,
黄海又舞新硝烟。
风景伴君无寂寞,
绝色染心不思还。
坐落在威海的刘公岛俨然象个美丽的天仙女一样静静的躺在那里,苍穹下的绿色小岛风姿宜人,在威海的怀抱中。刘公刘母一家人都从来没逞想到这里后来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正是这些风风雨雨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甲午海战的博物馆里仿佛又来到了海战现场,感觉弹炮呼啸的样子。马上又来到了黄海战役等场景,x硝烟弥漫。在刘公岛不仅能看到秀丽的自然风景,更能体会她那沁人心脾的爱国教育,让人乐不思蜀。
八斗文学(http://www.8dou.net)
《夜西湖》
---山水人
桂香淑女迷,
夜光苏堤睡。
峰塔方景好,
金山远方对。
许白千古情,
莫怪宋帝怜。
不求红颜媚,
只为西湖醉。
八月桂花香香阵阵,让很多绝色的佳人为此陶醉,在夜光下的苏堤已经没有白天那么热闹了,这时的雷峰塔(后来修建的)却正是景色最漂亮的时候,霓虹闪烁,分外漂亮,可是金山寺却远隔几百里的镇江。说到这里谁不会想起许先和白蛇的千古恋情,这里是情感浓重的地方,就不要责怪南宋的皇帝是那么可怜了。其实并不是为了这里的美女而花天酒地,其实还是留恋西湖之美才是真正的理由
- ardim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是:春天的天气时雨时晴,杏花开时的蒙蒙细雨落在身,衣服欲湿未湿,柔和的杨柳,春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
- 康康map
-
明代北京志中提到"京师之烧刀与棣之纯棉也"。
京城酿酒技师在蒸酒时将第一锅流出的酒头去掉,第三锅流出的酒尾也去掉,取第二锅流出的中段酒,称之为"掐头去尾截取中段"工艺,这是我国最早以工艺命名的白酒,是我国酿酒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后世白酒质量的稳定起了重大作用,几百年来被继承发扬并流传至今俗称"二锅头"。
吴延祁在诗中赞道,“自古人才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 将二锅头比作“甘醴”。
- cl
-
北京是中国五朝古都,二锅头酒是京城酒文化的典型代表,已有800年的历史。它是由烧酒发展而来的,明代北京志中提到 "京师之烧刀与棣之纯棉也"。京城酿酒技师在蒸酒时将第一锅流出的酒头去掉,第三锅流出的酒尾也去掉,取第二锅流出的中段酒,称之为"掐头去尾截取中段" 工艺,这是我国最早以工艺命名的白酒,是我国酿酒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这是古诗?
古你妹!
- 一颗苹果
-
“京师之烧刀与棣之纯棉也
明代北京志中提到 "京师之烧刀与棣之纯棉也"。京城酿酒技师在蒸酒时将第一锅流出的酒头去掉,第三锅流出的酒尾也去掉,取第二锅流出的中段酒,称之为"掐头去尾截取中段" 工艺,这是我国最早以工艺命名的白酒,是我国酿酒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几百年来被继承发扬并流传至今俗称"二锅头"。
“自古人才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
北京酿制白酒的历史悠久。金朝将北京定为“中都”,传来了蒸酒器,酿制烧酒古钟二锅头。到了清代中期,京师烧酒作坊为了提高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革。在蒸酒时用作冷却器的称为锡锅,也称天锅。蒸酒时,需将蒸馏而得的酒汽,经第一次放入锡锅内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头”和经第三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它处理,因为第一锅和第三锅冷却的酒含有多种低沸点和沸点的物质成分,所以只摘取经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故起为“二锅头”。是一种很纯净的好酒,也是质量最好的酒。 现在各地的白酒厂蒸酒时所采取的“掐头去尾”、“按质取酒”的方法就是沿承“二锅头”工艺原理而来的。清代末期,二锅头的工艺已传遍北京各地,颇受文人墨客赞誉。吴延祁在诗中赞道,“自古人才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将二锅头比作“甘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