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可云
-
白酒
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的1%-2%)作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却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又称典型性,指酒的香气与口味协调平衡,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质量. 其中酸、酯、醇、醛等这些并没有多少有营养的,只是香味而已!
现试验证明白酒1/3热量补偿肝脏消化能量,2/3的热量在肝外参加蛋白质、碳水化物等营养素能量代谢.乙醇化学能的70%可被人体利用,1克乙醇供热能5千卡.饮适量白酒,使循环系统发生兴奋效能.有失眠症者睡前饮少量白酒,有利于睡眠,并能刺激胃液分泌与唾液分泌,起到健胃作用.白酒有通风、散寒、舒筋、活血作用,例如红花酒治疗血淤性痛经症,龟肉酒治疗多年咳嗽,蛇血酒补养气血,桔子酒、桃仁酒治疗肾虚腰痛等.
顺便提醒以下白酒里的有害成分
在白酒生产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有害杂质,有些是原料带入的,有些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对于这些有害物质,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它们在白酒中的含量.
(一)杂醇油
杂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一,但含量过高,对人们有毒害作用,它的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强,能使神经系统充血,使人头痛,其毒性随分子量增大而加剧.杂醇油在体内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在机体内停留时间较长.
杂醇油的主要成分是异戊醇、戊醇、异丁醇、丙醇等,其中以异丁醇、异戊醇的毒性较大.原料中蛋白质含量多时,酒中杂醇油的含量也高.杂醇油的沸点一般高于乙醇(乙醇沸点为78℃,丙醇为97℃,异戊醇为13l℃),在白酒蒸馏时,应掌握温度,进行掐头去尾,减少成品酒的杂醇油含量.
(二)醛类
酒中醛类是分子大小相应的醇的氧化物,也是白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低沸点的醛类有甲醛、乙醛等,高沸点的醛类有糠醛、丁醛、戊醛、己醛等.醛类的毒性大于醇类,其中毒性较大的是甲醛,毒性比甲醇大30倍左右,是一种原生质毒物,能使蛋白质凝固,10克甲醛可使人致死.在发生急性中毒时,出现咳嗽、胸痛、灼烧感、头晕、意识丧失及呕吐等现象.
糠醛对机体也有毒害,使用谷皮、玉米芯及麸糠做辅料时,蒸馏出的白酒中糠醛及其它醛类含量皆较高.
白酒生产中为了降低醛类含量,应少用谷糠、稻壳,或对辅料预先进行清蒸处理.在蒸酒时,严格控制流酒温度,进行掐头去尾,以降低酒中总醛的含量.
(三)甲醇
果胶质多的原料来酿制白酒,酒中会含有多量的甲醇,甲醇对人体的毒性作用较大,4—10克即可引起严重中毒.尤其是甲醇的氧化物甲酸和甲醛,毒性更大于甲醇,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而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白酒饮用过多,甲醇在体内有积蓄作用,不易排出体外,它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是甲酸和甲醛,所以极少量的甲醇也能引起慢性中毒.发生急性中毒时,会出现头痛、恶心、胃部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继续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中枢麻痹,昏迷甚至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粘膜刺激症状、眩晕、昏睡、头痛、消化障碍、视力模糊和耳鸣等,以致双目失明.
甲醇产生的数量与制酒原料有密切关系,为了降低白酒的甲醇含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原料 过熟的或腐败的水果、薯类以及野生植物(如橡子),果胶质含量较高,用这些原料来酿酒,甲醇含量会高.应选择含果胶质少的原料来酿酒,以便降低甲醇的含量.
(2)使用黑曲作糖化剂时,由于黑曲霉所含果胶酶较多,因此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高.若使用黄曲作糖化剂,由于它所含果胶酶少,因而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低.
(3)利用甲醇在酒精浓度高时易于分离的特点,可通过增加塔板数或提高回流比的方法,提高酒精浓度,把甲醇从酒精中提取出来.精馏时,若控制回流比在1∶10—1∶20,可把甲醇分离出来.例如含有0.18—0.2%甲醇的白酒,只要分馏出3%的酒精,即可把甲醇含量降低到0.12%以下.也可另设甲醇分馏塔除掉甲醇.
(四)铅
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含量0.04克即可引起急性中毒,20克可以致死.铅通过酒引起急性中毒是比较少的,主要是慢性积蓄中毒.如每人每日摄入10毫克铅,短时间就能出现中毒,目前规定每24小时内,进入人体的最高铅量为0.2—0.25毫克.随着进入人体铅量的增加,可出现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手的握力减弱、贫血、腹胀便秘等.
白酒含的铅主要是由蒸馏器、冷凝导管、贮酒容器中的铅经溶蚀而来.以上器具的含铅量越高,酒的酸度越高,则器具的铅溶蚀越大.
为了降低白酒的含铅量,要尽量使用不含铅品金属来盛酒或制作器具设备.同时要加强生产管理,避免产酸菌的污染,因为酒的酸度越高,铅的溶蚀作用愈大.对于含铅量过高的白酒,可利用生石膏或麸皮进行脱铅处理,使酒中的铅盐[Pb(CH3COO)2]凝集而共同析出.在白酒中加入0.2%的生石膏或麸皮,搅拌均匀,静置1小时后再用多层绒布过滤,能除去酒中的铅,但这样处理会使酒的风味受到影响,需再进行调味.
(五)氰化物
白酒中的氰化物主要来自原料,如木薯、野生植物等,在制酒过程中经水解产生氢氰酸.中毒时轻者流涎、呕吐、腹泻、气促.较重时呼吸困难、全身抽搐、昏迷,在数分钟至两小时内死亡.
去除方法:应对原料预先处理,可用水充分浸泡,蒸煮时尽量多排汽挥发.也可将原料晒干,使氰化物大部分消失.也可在原料中加入2%左右的黑曲,保持40%左右的水分,在50℃左右搅拌均匀,堆积保温12小时,然后清蒸45分钟,排出氢氰酸.原料粉碎得细,排除效果较好.
(六)黄曲霉毒素
麦类、大米、玉米、花生等由于霉烂变质,会污染上黄曲霉,有些黄曲霉菌会代谢产生出有毒物质,人们食用这些原料制成的食品后,会产生致癌物质,对于发酵食品尤其要引起注意.发酵食品中黄曲霉毒素(以黄曲霉毒素B1计)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
对原料要采取妥善的管理措施,防止发霉变质,超过黄曲霉毒素允许量的原料不可直接使用.发酵用的菌种应经有关部门鉴定,确认无毒产生,才能使用.
- 贝勒
-
酒中的有害物质多是酿酒原料带入的,或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酒中的有害物质若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或饮酒过量将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杂醇油是在酿酒过程中由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分解而成的。含量过高,或饮酒过多将对人体造成损害。最常见的是产生头痛,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头”。为保障安全,国家卫生标准规定,每100毫升白酒中含醇油(以戊醇计)不得超过0.15克。
醛类含量极少时,可增加芳香。
但如果每升酒液中的含量达30毫克,对粘膜就会产生刺激作用。醛类急性中毒时,会出现咳嗽、胸痛、烧灼感、头晕、意识丧失、呕吐等现象。每100毫升白酒中醛类不可超过0.02克。
甲醇对人体有很大的毒害作用。
食用4~10克就可引起严重中毒。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