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朽月十八
-
说起这几年,西安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城市的形象。曾经,在很多外地人的眼中,西安更像一座大规模的县城,灰头土脸;但短短几年,西安就洗去了满脸的尘埃,展露出千年古都的神韵和现代大都市的风采。
1.没想到城建投资从16亿到了100亿
2001年,西安的城建投资规模还仅仅是16亿元。此后的5年,从2002年的23亿元到2003年的61亿元,然后是2004年的82亿元,再到2005、2006年的两个100亿元。5年增长5倍多,年均增长58.8%,增幅在西部城市名列前茅,投资规模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三位。
大规模的城建投资带来的是城市的巨大变化。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拉开了城市骨架,座座立交畅通了古城血脉,大街小巷分散了车流,天桥通道方便了行人,广场绿地愉悦了市民。随着路、气、水的设施日益完善,更多的城建资金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治理这些市民看不见但体会得到的方向投入。
2.没想到西安也建地铁了
2006年9月29日,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试验段开工建设了。历经数届政府班子努力,西安人盼望了20多年的地铁项目终于从梦想变为现实,这座千年古都也进入了地铁时代。
到2010年,地铁2号线铁路北客站-长延堡段将建成通车。从城北到城南,乘坐地铁只需39分钟,快捷、便利的地铁最先让市民感受到的就是这个城市变小了。从另一个角度看,西安的城市空间因为地铁而有效拓展,为城市中心逐步外移、市政府北迁、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密集客流的疏导创造了有利条件。
地铁的建设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也是一个城市实力的证明。西安修建地铁,本身也标志着西安的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目标迈进新里程。
3.没想到城墙上能转圈了
2004年12月26日上午,周长13.74公里的西安城墙全线连通。明城墙火车站段的顺利连接,标志着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西安古城墙以完整、雄伟的身姿展现在中外游人面前。西安城墙的第三次大规模修复工作宣告基本结束。
西安城墙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70~1378年),在隋唐皇城的遗址上扩建而成,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垣。西安北城墙的尚德门、尚俭门地段有530余米的城墙,也就是城墙火车站段,在2003年底以前是西安城墙唯一的“缺口”。这次连接工程对火车站广场段进行了连接,对东到尚勤路东侧、西到火车站广场东侧的城墙墙体进行了修复,修复复原和保护文物相结合,充分体现了西安城墙的整体风貌。
如今,城墙、城河、环城公园、顺城巷构成了西安独一无二的景观,而在城墙之上看西安,每个角度都能感受到不同的风韵。
4.没想到西安有了25条国际航线
作为一个内陆城市,西安通过近年来的加大投入,具备了公路、铁路和国内航空交通网络,但直到2005年上半年,西安还只有通达亚洲城市的10条航线,国际航线少已成为制约西安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
从2005年9月底到2006年1月,西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开通了15条经北京、上海抵达欧美亚各大城市的15条国际航线,成为西部拥有国际航线最多的城市,并跃居中国第四大空中交通枢纽,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
这些国际航线都采取统一代码、一票到底、行李直达的国际国内联程运输模式。旅客只需要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办理海关通关、行李托运等手续后即可登机,经中转地换机直飞世界主要城市。 25条国际航线,为西安的国际化插上了翅膀。
5.没想到大雁塔周围变样了
大雁塔北广场的音乐喷泉、大唐芙蓉园的雍容气象、西安海洋馆的蓝色风情、雁塔东苑、西苑、南苑……这些大雁塔周围众多的旅游新景点不仅是现在的西安向游人必做的介绍,也是西安市民举家休闲的首选。
已经有不少人想不起大雁塔周边在2004年以前是什么样了。孤零零的一座古塔与周边的春晓园、蔷薇园、盆景园,被低矮的民房和风格各异的建筑环绕着,割裂着。景致混乱、人车混流、环境脏乱,让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大雁塔难睹真容。
三年间,曲江巨变。这改变是西安城市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这些变化体现的是一种速度,短短的十个月后,大雁塔北侧的彩钢板被美轮美奂的广场与喷泉所取代,给西安所带来的震撼让人至今难忘。这些变化体现的是一种理念,“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这是曲江的立区之本,也是西安的发展之道。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然而,没有求真创新的理论,一切的社会行动也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而没有切合实际而志向远大的理念,我们的社会实践也不会那么顺畅通达。近年来,西安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坚持“四化”发展理念,在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道路上,创新前行,一幕幕有声有色、壮观辉煌的活剧,在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上演。我们的城市和乡村,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在一天天发生变化,变得更加理想和美好……
6.没想到西安有“白皮书”了
在“百度”上搜索“西安白皮书”字样,相关文章达到18.8万篇。人们说,这是我国首部城市白皮书,2005年2月,市委、市政府以白皮书的形式公布了《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报告全文2.7万多字,系统阐释了“四化”发展理念,被称作是指导当前和今后十到二十年西安发展的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文件。社会学家评价说,“白皮书”犹如这座城市保存完好的城墙,将那些浮躁、短视全都阻挡于城下,不允许其轻易越雷池一步。
追求城乡和谐发展,保护遗址文物,建设创新型城市,关注弱势群体,以及举办欧亚论坛、丝绸之路投资论坛,地铁二号线开工,行政中心北迁,实施“大水大绿”,举办《2006·盛典西安》和糖酒会、餐博会,建设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西大街等,无不有着“白皮书”和“四化”理念的印记,而这样振奋人心的印记会越来越多……
7.没想到行政中心北迁了
去年,对于西安市民来说,行政中心北迁终于尘埃落定。而伴随着行政中心的北迁,在西安城北地区,关乎西安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项目也陆续实施,如西安地铁二号线开工、道北地区改造、铁路北环线建设、城北客运站建设、渭河流域治理等,城北地区已被推到西安发展的潮头浪尖,展现出美好壮观的发展前景!
市政府领导对此评价说,这标志着西安城北地区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整个城市的发展将更加和谐、均衡。未来,以行政中心北迁为契机,将扩大西安发展辐射面,形成北到三原,东到渭南,西到杨凌,南到长安的经济辐射圈,西安北部区域将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
8.没想到西安还会有这么多的水
曾几何时,让西安人为之自豪的“八水绕长安”美景不再,成为人们永远的呼唤。于是,我们开始实施大水工程,拉开了再造美丽生态新西安的宏伟蓝图。2001年“五一”前夕,第一座橡胶坝蓄水运行,东郊浐河300亩水面碧波荡漾。紧接着,
灞河拦河造湖综合治理掀起高潮,目前,这里已建成12座橡胶坝,形成水面1.5万亩。去年“十一”期间,前来参加“见证灞成长”活动的市民群众无不惊叹:没想到东郊还会有这么多的水,没想到浐灞的变化这么大!
目前广运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届时将形成水域面积13平方公里。同时,我省第一个南水北调工程———引乾济石工程胜利竣工,西安人的饮用水里也有了长江水系的分子,河城市段治理全线贯通,漕运明渠、团结水库、南湖、幸福渠等一批重点治理工程相继开工,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启动。与此相伴的,宏伟的“大绿工程”已为城市增加了60万亩森林植被。
9.没想到西安这个大城市“创卫”了
历史欠账太多,基础设施不足,客观条件欠佳……面对这种种现实情况,当市委、市政府宣布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群众为之咋舌,就连许多干部也为之摇头。可是,今天当他们看到整洁的街道、清新的绿地、蔚蓝的天空,也都由衷地说:“这都是创卫带来的变化!”
正是在创卫的历程中,我们的城中村变样了,大街小巷的厕所增多了,厕所档次也提高了,占道经营和马路市场少了,背街小巷也干净了,还安上了路灯。整个古城路宽了,地绿了,天蓝了,空气清新了……2005年年底,西安顺利通过验收,拿下了“省级卫生城市”的牌子!紧接着,西安又开始了“四城联创”的奋斗:“十一五”期间,在创卫基础上,逐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卫,将载入西安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史册。
10.没想到网民、小学生的建议也会受到重视
2005年年初,网民“秦透社”在网上发起“西安发展十大教训”评选,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大网民纷纷参与,市政府领导“积极肯定热情回应”,相关部门迅速提出整改措施。去年2月8日起,市政府网站首次设立“网上建议”栏目,向关心西安建设发展的网民征集民意。社会学家认为,这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快速通道”,实现了政府与市民的良性互动,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及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民意支撑。
不止是网民,去年,我市小学生杨谨如同学的一封信,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广大学生中展开“认识西安、热爱西安”活动,并将此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重庆小学生张新薇的一封信,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我市由此掀起了“知荣辱、除陋习、树新风”的活动。戴名炎老人的三万言书进一步明确“只有在重民意、纳民言的基础上,政府的决策才能更加趋于合理,西安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少走弯路”。西安是属于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居民的。小学生、网民乃至广大市民群众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政府的积极回应,政府的施政理念才能更加坚固、充实和完备,西安的建设发展才能更加切合民意,这正是社会走向民主的一个具体体现。
我们是一个拥有800万人口的大城市,我们正在新城建设与老城保护中探索,我们正在努力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品位。近年来,西安的城市管理者正在通过开创性的、人性化的、科学的方式,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感到舒适,让观光客们爱上这座城市。
11.没想到西安的冬天不再灰蒙蒙
说起西安过去的空气质量,不少老西安肯定会想起那一个个“太阳像月亮”的冬天。作为北方城市,因为采暖而带来的粉尘是空气污染的最大元凶。为此,爱干净的女同志也养成了出门戴口罩的习惯,一笔即将落地的投资也最终因此“移情改嫁”。空气质量不仅影响到市民的生活,也已经影响到了西安的投资环境!
对症下药,2002年8月9日,一场高规格、大规模燃煤锅炉改造启动!市委、市政府明确表态:坚决拆改,斩乌龙!不拔烟囱,就摘乌纱。近年来,西安市先后累计拆改燃煤锅炉3700余台,减少燃煤超过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7.5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2.4万吨。此外,治理汽车尾气、整治建筑工地扬尘一系列综合整治都在展开。一面堵,一面疏。历时3年的大绿工程今年将完成建设,60万亩森林环绕城市已经形成了一道道天然屏障阻风固沙,大范围的扬沙天气开始渐渐远离西安。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良好天数也在逐年递增,短短五年,多了140天,达到290天!悠悠蓝天回来了。
12.没想到沣河岸边又能钓鱼了
2002年,西安的“清水行动”拉开帷幕。作为“元凶”之一的造纸行业成为了治理重点。如何才能让曾经获得丰厚利益的企业主们心甘情愿地关闭工厂?市上领导亲自带领老板专门来到河两岸老百姓家里喝被污染的地下水。特殊的“教育方式”,让“清水行动”取得了了巨大的成效,并被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
据了解,从2002年~2005年,全市共关闭造纸企业211家。目前,西安市仅剩造纸企业61家。今年年底,还将再关闭淘汰12家造纸企业,明年再关闭淘汰11家……西安的“清水行动”将永不落幕。如今,一些河流已经恢复了昔日的碧波荡漾。在沣河岸边,村里的姑娘们又开始在河边洗衣服了,而小伙子们又能钓鱼了。他们说,“5年前,这里的水还脏得很,你看,现在多清!”
13.没想到“废水”也能喝
你能想象从工厂管子里喝“废水”吗?不久前,陕西省、西安市两个环保局长就在我市的一家啤酒厂里上演了这一幕。当然他们的惊人举动拥有科学支持,因为其饮用的“废水”经过深度处理,俗称“中水”,而且达到了饮用水标准。虽然这里的中水并不是直接饮用,而是用来冲洗酒瓶。
位于西郊的西安北石桥中水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唯一一家面向社会服务的中水供应单位,如今西郊热电厂每天采用中水5000到8000立方米;丰庆公园利用中水更换了部分湖水;环城西苑每天采用500立方米中水,做景观用水和绿化灌溉用……什么原因,让中水得到大家青睐?除了宣传,通过政策引导让使用者看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成为了节水管理中的一个高招。按照我市核定的价格,西安目前自来水价位,每立方米生活用水价格为2.45元,工业用水2.90元,经营服务用水3.65元,洗车等特种行业用水更是高达14.00元。而中水的价格,即使是含税供应也不过是1.32元/立方米,实惠显而易见。
14.没想到二环内没有工业黑烟囱了
1个观光客=6个工作机会。作为历史古都,西安正在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可以想象若干年后,明城墙内的11.2平方公里,将是一个会说故事的城市。当然,这样的城中,必须没有工业,没有污染……早在2002年8月,刚刚开始实施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已明确规定,“古城墙以内区域的保护,应当体现历史风貌,其城市功能应当以商贸、旅游为主”,“不适应城市功能的企事业单位,应当限期调整或者外迁”。
当然工业企业迁出二环,这绝不仅仅是站在城市布局的高度做出的决策。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外迁无疑也能使其解除因地处繁华而带来的运输不便、场地有限等诸多尴尬。在实际运作中,为了解决他们在外迁中可能遇到的资金不足等诸多原因,我市出台多项政策予以支持。如:对于二环及二环沿线实施政府主导性和政府引导性搬迁企业,实行土地出让金先征后返政策;凡由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出资收购企业土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在工业用地基准地价的基础上提高20%以上;对政府引导性搬迁企业新厂区需要的建设用地指标,首先从市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给予安排等。
15.没想到城管也有女队员了
看到自行车随意停放,她们上前摆放整齐;一位老人坐着轮椅要上人行道,她们赶紧扶一把并叮嘱说“多加小心”;发现有人随意散发宣传品,当即制止、进行教育并没收宣传品……身着豆绿色制服,头戴大檐帽,个个英姿飒爽,她们就是西安市首支城管执法女子中队,15名队员人人都是大学毕业。
在过去西安市民的眼中,城管的印象无外乎是:着装混乱、办事蛮干,执法中吃拿卡要比比皆是,他们的言行已经严重影响了西安的城市形象。为了理顺城市管理机制,2005年9月25日,集中了规划、建设、公安、环保、市政、市容园林、工商等7个部门的部分或全部行政处罚权的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揭牌成立,一年多来,1970名城管人员正在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古城的各个角落,并在以自己的人性化执法,带给人们不断的惊喜:执勤时不插手吸烟;面对首次违章的游客或市民,不进行罚款,而以劝说为主;对于一些生活有困难的占道经营商贩,他们还主动帮助其办理低保……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规范人性化的执法正在赢得社会的尊重,如今女城管的出现,正是对执法环境改善的肯定,也是对于文明执法更高程度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