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燕之家 / 问答 / 详情

徽商的历史

2023-07-03 11:50:21
TAG: 徽商
黑桃猪

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唐代,祁门茶市十分兴盛。南唐,休宁人臧循便行商福建。宋代,徽纸已远销四川。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元末,歙县商人江嘉在徽州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朱元璋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10万两。成化年间,徽商相继打入盐业领域,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受到严重打击,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国商界。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经商占70%,极盛时还要超过。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徽商除了从事多种商业和贩运行业外,还直接办产业。休宁商人朱云沾在福建开采铁矿,歙县商人阮弼在芜湖开设染纸厂,他们边生产边贩卖,合工商于一身。徽商经营多取批发和长途贩运。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一些富商巨贾,还委有代理人和副手。徽商还使用奴仆营商,休宁人程廷灏曾驱僮奴数十人,行贾四方。徽商在经营中注重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注重市场行情,实行灵活经营。有一业为主兼营它业的;有根据不同行情、季节变换经营项目的。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他们除以“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登第”作为攫取官位的途径外,还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监、天子的庇护,享有官爵的特权。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业,就督促子弟应试为官,自己也就成为官商。

清乾隆末年,封建统治日趋没落,课税、捐输日益加重,徽商处境愈来愈困难。1831年,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革除淮盐积弊,改行“票法”,靠盐业专利发迹的徽商开始衰败典当业也因左宗棠垄断及外国银行的侵入而中落。茶、木两商则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连年亏损。尤其是随着提帝国主义入侵,外资渗入,国外商品倾销,徽商经营的行业大多被其所替代。同时与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联系密切的广东、江浙财阀开始兴起,只掌握传统商业知识、技能的徽商,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其操纵、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开始走下坡路。

清末和民国时期,虽有个别徽商人物如黟县盐商李宗媚、歙县房地产商人程霖生等展露头角,但整体上挽救不了徽商的颓势。

一颗苹果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成“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成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喜靖以降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

民初,徽商渐趋衰落。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徽州素称“东南邹鲁”,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商,一个显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徽商的本质是儒商。徽商研究是徽州文化研究中的不配课题,向为海内外学者所关注。

徽商作为一支重要的商帮,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徽商不仅以自己的杰出实践实现了雄踞中国三百余年事业的辉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日俱增的人口和山多地少的客观环境压力,这正如明嘉靖年间微州一村妇所说的:"吾郡在山谷,即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

2、丰富的物产、便捷的水路交通刺激徽人经商;

3、徽人思变精神的内地动力加上当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外部契机。而其三者,最主要的也是最本质的是徽人的思变精神。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打“重农抑?quot;,冲破世俗偏见,才使许多徽民变为徽商,与正是这种转变才产生了徽商的鼎盛。

当然,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中之翘楚之一,是与它的贾而好儒的本质特点分不开的。

徽商的贾而好儒首先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如在黟县古民居村落西递村有这样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知难不难",从中便可看出徽从对儒与商的看重。徽商贾而好儒还表现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上,即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选择了一条捐赀买官的道路。

那么,徽商贾而好儒的原因是什么呢:

1、 徽商所在地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区;

2、为了获得与经济地位要称的社会地位需要以"儒"为外衣来包装自己。

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商帮,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大多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以义取得利,讲究诚信商德,不欺妄奸诈,货真价实。他们善于把握商机,权衡大道,在商海竞争中技高一筹。他们大多在致富后重视文化建设,捐资兴学,刻书藏书,修方志,邀讲学,培养子弟读书入仕,谋求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地方论的繁荣,孕育了一大批国家的杰出人才。自明清以来,徽商以自身的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业绩--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成就,同时形成了一种儒商精神,树立了一代儒商的形象。

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徽商的兴衰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但是,"儒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却仍然值得我们总结回味,它对于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世纪之交,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加快现代化步伐。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它的基础是经济自由、经济公平、平等竞争。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模仿,而两千多年的封建人治传统造成的是人们的法制观念普遍低下,一些素质不高的商家为利所驱使,采用了不正当的发财之道。近年来假冒、伪劣、坑蒙欺诈、非法牟利常有出现。对此我们一方面需加强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加强道德教育,重视商业文明建设也极为重要。历史上徽商铸造的儒商精神,把实践儒学道德规范作为商业理性的自觉追求,注重自身形象的树立,对今天行商富有启迪意义。

贾而好儒是哪个商帮的人格特征?()

贾而好儒是徽商帮的人格特征。徽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典型的儒商,贾而好儒是徽州商帮的主要特色。儒主要有四层内涵:指有文化、有学识的人,如儒生、儒士等。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泛指官员.如儒臣,儒将等。指学术、思想.如儒学、儒术等。指道德、人格,如儒道、儒雅等。
2023-07-03 02:43:571

贾道儒行什么意思

“贾道儒行”是指徽商在经营中崇尚儒家文化的一种精神,也叫“贾而好儒”。 地处江南群山中的徽州,浸润着浓厚的儒家文化传统。 从中原迁徙到徽州的移民无疑都携带着儒家文化的基因。它们保持着宗族的组织结构,传承着儒家文化的血脉。 宗族是传播理学思想的重要渠道。它是一种社会组织,它的控制者多为崇奉理学的乡绅。无论是修建祠堂、编纂家谱、祭祀祖先,这些行为既强化着宗族观念,也强化着理学家所提倡的“忠孝节义”的思想观念。在祭祀活动中,徽州的宗族尊崇的是朱熹撰写的《家礼》;在族规族训里,反复强调的也是理学家所倡导的各种道德准则。这些观念和准则通过组织化的宗族传递到了民间,成为支配整个徽州社会的思想。 儒家思想,是积淀于徽商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因子;徽商的文化性格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审察有关徽商的文献记载,他们的文化性格就凸现在我们的面前: 他们的身上有着浓厚的伦理色彩。徽商传记里,有很多的“事父并继母极孝”、“母早故,事父与祖母极孝”之类关于“孝”的记载,有很多的“周急济荒”、“赴人之急”、“慷慨尚义”乃至“见义勇为”之类的评价,有很多的“重然诺,敦信义”“待人接物,诚实不欺”之类的描述。总之,他们是道德君子,他们是伦理的化身。——他们是完全符合儒家文化标准的人。 由于徽州教育一直很发达,不少人小时候都读过书,但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走上经商的道路。清代婺源县的董邦直就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徽商的人生道路:先“业儒”——读书,后不得不经商,在经商的同时仍然读书不辍,最后在文化上还小有建树。他弟兄五人,本来都读书,但家庭生计需要他经商,在奔走之余,他没有丢掉书籍和爱好,借着经商足迹,他广交名流,自己也不断创作,编有诗集四卷、词集三卷。徽商是商人,但他们醉心于文化;他们是商人,却曾经读书。他们有很重的商人气,但也不乏书卷气。 徽商知道,“士”比“商”高出更多,让自己的子孙读书、做官,才是他们最可观的收益。因此他们发财之后,在投资教育上豪不吝惜,他们有的设立塾学,广请名师,以培养自己和宗族内的子弟,从而光大宗族。有的还设立义学,为贫寒的子弟提供上学读书的机会。从兴办塾学、义学到捐助县学、书院,他们出力最多,甚至还资助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路费、试卷费用等。正因为如此,徽州自宋代以来,社学、塾学、义学、县学、书院一直保持着稳定,在清代康熙年间,徽州的社学有462所;除了每县都有县学外,还有书院54所。真是十里之村,不废诵读之声! 徽商留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背影。他们不像莎士比亚笔下的精明、嗜钱如命的威尼斯商人。他们是商人,似乎又不是商人。除了比别人有钱,他们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传统文化中的个体。他们的身上,积淀着太多的传统文化的成分。与其他地方的商人相比,传统文化在徽商身上的烙印更深,更明显。
2023-07-03 02:44:231

中国古代徽商“贾儒结合”的实质是什么呢?

贾儒结合在古代经商中十分重要,它可以在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下保护商人的大多数利益
2023-07-03 02:44:333

“商而兼士,贾而好儒”的思想是怎么产生的

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就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重视商业,从事商业的人也不受重视。所以许多从事商业的人,在有了钱之后就想着可以当官以让人看重自己。
2023-07-03 02:44:412

胡适关于徽州的诗句

1.有关徽州的诗词、文化 徽州——历史地名,简称“徽”,古称歙州。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四大文化圈,四大文化圈合而为一,总称安徽文化、皖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有关徽州的诗词摘选如下:《赠总上人兼简无求居士二首》年代: 宋 作者: 刘子翚多谢徽州吴使君,新诗问劳意何勤。无求已得心空乐,更作无心出岫云。 《江东报英烈拟封二字侯喜成三绝》年代: 宋 作者: 钱时焕章飞报下徽州,英烈将褒二字侯。千古沉沉黄壤骨,一朝提上碧云头。 《张安国约同赋仇氏{匡去王加赣}瓮酒》年代: 宋 作者: 张栻人间炎热不可耐,君家瓮头春未央。想当醉倒卧永日,梦绕清淮归故乡。 后生那得识此酒,从君乞方还肯否。徽州作赋为欷歔,荆州诗来端起予。 《张提学寄先师文正公新集至代简为答》年代: 明 作者: 邵宝遗书新刻自徽州,千里缄来百拜收。自信叔孙知不朽,未应巢父得长留。 秘藏不作山中计,重购还供海外求。青眼独看张侍御,瓣香今有古风流。 《有友人怜予乏劝为黄山白岳之游》年代: 明 作者: 汤显祖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简介: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徽州地处黄山与天目山脉间,东临吴越故都杭州,与浙西的金、衢、严三州唇齿相依,风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墙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筑与之相得益彰。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古徽州钟灵毓秀,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有人把这里比作诞生了孔子孟子的山东曲阜和邹城,称徽州为“东南邹鲁”。 2.关于“水墨徽州”的诗词都有哪些 1、《有友人怜予乏劝为黄山白岳之游》——明代汤显祖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译文:沿着黄河长江之类的富饶之地旅游才能看到富丽堂皇的景象,一生吃痴到绝处,一辈子想去人间仙境,可做梦也没梦到人间仙境原来在徽州。 2、《徽州》——宋代赵师秀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 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 译文:山围绕着清溪,清溪水环绕着城,白云和青绿色如屏障的山峰只能目视,却不可附于丹青之上。各个地方的楼台都隐藏着郊野的景色,朗朗书声伴着星星灯火徘徊在静谧之中。 3、《夜泊屯溪记》现代郁达夫 新安江水碧悠悠, 两岸人家散若舟。 几夜屯溪桥下梦, 断肠春色似扬州。 译文:新安江水澄澈碧透,悠然地向东流去,两岸的乡村人家就像散落飘浮在水上的小舟,在云雾里若隐若现;这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新安江,宛若仙境,可与那令人赞不绝口的水乡扬州相比美。 4、《新安滩》——清代黄景仁 一滩复一滩,三百六十滩。 一滩高十丈,新安在天上。 译文:新安江内一滩又一滩,经过一滩好象增高十丈。要经过三百六十滩,那就是三千六百丈。那么,它的发源地——新安,就在天上。 5、《小桃源》——唐代李白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市向晡前散,山经夜后寒。 译文:皖南黟县乡村山水,犹如世外桃源,风景优美,山水景物可达百里。有好多有灵性的花草树木,人们都崇尚古风。集市很早就散了,夜里的山就冷冷清清的了。 3.胡适在徽州文化上的贡献有哪些 胡适曾漂洋过海,在欧风美雨中喝了不少洋墨水。 他一生为民主科学呐喊奋斗,是世人公认的地球村“世界公民”。胡适同时又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地地道道的徽州人。 不仅有少年时期九年的徽州家乡传统教育,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超乎常人的理解。即使他的白话文学改良的倡导,也和他从小受中国古典白话文学熏陶有关,朱熹“源头活水”的语录风格对他也有影响。 胡适一生,“我是徽州人”,“我们徽州”不离口,故乡徽州黄山白岳的钟灵毓秀,深入了胡适的脑海;故乡徽州厚实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融入了胡适的血液。胡适对徽州、徽州文化的痴情和热忱,胡适对徽州、徽州文化的宣扬和呵护,让我们所有土生土长的徽州人动情、感奋,胡适的“徽州情结”,鼓励着我们去思考、去自省、去努力。 当徽州休宁隆阜大学者戴震戴东原被诬窃书,学界一些顶级权威“以理杀人”,群起围攻,“戴袭赵”几成定谳,东原含冤莫白之时,胡适拍案而起,挺身而出,努力为这位徽州老乡辩冤白谤,他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用了极笨的死功夫,为东原平反,不仅纠正了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冤案,更为中国学术的发展推出了正确的治学方法。 胡适和梁启超等一道,为弘扬戴学付出了大的努力。 在徽州文化渐入中国学者视野之时,胡适也是早期“徽学”的研究和推动者之一。胡适关于“小绩溪”、“大绩溪”的精彩论述,为人们探讨“小徽州”和“大徽州”的互动开启了思路;胡适关于绩溪地方文献搜集整理的倡导,近一步推动了徽州文献资料系统整理研究之热潮;胡适关于徽州民谣的抢救工作是最早的徽州“非遗”发掘保护实事之一;胡适最早对徽商的成因、徽商的特色、徽商的经营进行了分析探究,那些关于“无徽不成镇”,“一世夫妻三年半”,“徽州馃”、“徽州朝奉”等等徽商话题的精彩评述,已成为今日徽商研究的经典内容;胡适对徽商精神“徽骆驼”的概括,胡适“努力做徽骆驼”的呼喊,胡适对徽商开拓性时代意义的评论,都发前人所未发,振聋发聩。 当蒋介石“为剿匪需要”,强行肢解徽州文化整体生态空间,划婺入赣、倒行逆施之时,胡适和所有徽州平民百姓一样,对这种割裂历史文化、违逆民心民意的举措强烈反对,指斥这是一种“帝国主义行径”。他奔走呼喊,多方努力,终于使婺源在1948年又重返徽州。 胡适不论走到哪里,对徽州老乡都非常热情和关心,即使到美国当大使,也不忘用“徽州一品锅”,“徽州馃”招待老朋友,一有机会,便津津有味地向世人介绍故乡徽州。在他晚年寓居台湾时,仍念念不忘“我从山中来”,对徽州故乡的兰花草饱含深情,一首在海峡两岸人们耳熟能详的校园歌曲“兰花草”,是胡适对徽州故乡深深的思念和记挂。 胡适至死不忘徽州土话,徽州习俗,徽州人文掌故。 胡适浓浓的“徽州情结”,绝对不是一种狭隘的、肤浅的乡土观念、地方主义、部落情结。 而是和朱熹、戴震、黄宾虹、陶行知等徽州先贤们一样,是基于对徽州、徽州文化的深刻理解。他们早已经发现:我们徽州,自秦始皇那时开始,就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而又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单元。 由于徽州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特别的大移民社会历史变迁情况,程朱阙里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徽商经济的强力支撑,徽州、徽州文化在明清时期区域总体全面发展。有着中华传统文化厚实积淀的徽州文化达到顶尖辉煌,成为中华文化在明清时期的典型代表。 胡适这样一些徽州先贤先哲,深刻地认识到传承、倡扬、呵护徽州和徽州文化,意义重大。 “徽学关系国学”,这就是他们的共识。 徽州人胡适对徽州文化的倡扬和呵护,是他对国学传承弘扬努力的一部分。 徽州人胡适对徽州的故乡情、血缘情、文化情、感人至深,催人奋起。 而今,徽州已被三分肢解,“徽州”之名也在纠结中前途未卜。 城镇化加速了徽州故园的消失,保护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的构想前路漫漫。 在大力回归中华文化的当下,徽州人胡适留给我们徽州人的有很多很多。“努力做徽骆驼”的叮嘱常响在我们耳畔。 先贤徽州人胡适仍在和我们一起为徽州、为徽州文化呐喊,胡适之魂常在。 摘抄:菲元 博客:徽州人胡适 ——写在胡适诞辰120周年 方利山。 4.山深不偏远,地少士商多 是形容徽州的一句话 徽州,即是现在的黄山市。 黄山市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纪,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人类就已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山区劳动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时期,这里就居住着一支叫山越的先民。 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这里为会稽郡属地。南朝时开始设置新安郡,郡府搬迁又始终未离开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称新安,其源盖出于此。 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诏改为徽州。现改名为黄山市 徽派文化底蕴丰富,内涵深广,是我国三大区域文化(藏学、敦煌学、徽学)之一,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多领域。 黄山市位于皖浙赣三省结合部,群山环抱之中,古代徽州历来有“山深不偏远,地少士商多”之说。每当中原战乱之秋,这里就成了藏龙卧虎之地,它既是乱世的世外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宝库。 古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因此历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灿若繁星。《辞海》的单列条目中,徽州名人有50多人,列全国各州府之首。 明清时代徽商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商贾而好儒,“官、贾、儒”三位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历史上各种人才应运而生,学术研究异彩纷呈。 徽州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纪,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人类就已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山区劳动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时期,这里就居住着一支叫山越的先民。 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这里为会稽郡属地。南朝时开始设置新安郡,郡府搬迁又始终未离开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称新安,其源盖出于此。 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诏改为徽州。关于徽州名称的起源,一说因其境内有徽岭、徽水、大徽村等,州则因地得名;另一说赵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对这一地区的失而复得。 此二说并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历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时候,就是摘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作为省名的。 徽派文化底蕴丰富,内涵深广,是我国三大区域文化(藏学、敦煌学、徽学)之一,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多领域。 黄山市位于皖浙赣三省结合部,群山环抱之中,古代徽州历来有“山深不偏远,地少士商多”之说。每当中原战乱之秋,这里就成了藏龙卧虎之地,它既是乱世的世外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宝库。 古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因此历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灿若繁星。《辞海》的单列条目中,徽州名人有50多人,列全国各州府之首。 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中进士542人,举人多达1513人,“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四世一品”者并不鲜见。明清时代徽商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徽商贾而好儒,“官、贾、儒”三位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历史上各种人才应运而生,学术研究异彩纷呈。例如,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升,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军机大臣许国(历仕明嘉靖、隆庆、万历)、曹振镛(历仕清乾隆、嘉庆、道光),富可敌国的大盐商鲍漱芳,著名戏剧家汪道昆,医学家汪机、汪昂,徽墨、歙砚高手李廷、李少微,新安画派的创立者和近代著名代表渐江、黄宾虹,哲学家戴震,理财家王茂荫(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珠算大师程大位,近代教育家、学者有陶行知、胡适,音乐家张曙,还有工程技术专家詹天佑、郑复光,孙中山元帅府秘书长、近代法学家徐谦等,都是徽州人。 同时,由徽商兴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砚、徽派建筑、徽雕、徽刻、徽剧、徽菜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现已发现地面文物4900多处,其中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45处。 直至今日,黄山大地上仍遍布古桥、古塔、古亭阁、古宗祠、古牌坊,犹如一座天然的历史大博物馆。 1949年设徽州专区,属皖南行署区。 徽州专署驻屯溪市,辖屯溪市及歙县(驻徽城镇)、旌德(驻旌阳镇)、绩溪、休宁(驻海阳镇)、祁门、黟县(驻碧阳镇)等6县。 1952年徽州专区属安徽省领导。 原池州专区所属太平、石埭2县及宣城专区所属宁国县划入徽州专区。辖1市、9县。 1953年屯溪市改由省直辖。 1955年屯溪市划归徽州专署领导。 1956年撤销徽州专区。屯溪市改由省直辖;将宁国、旌德、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石埭、太平9县划归芜湖专区。 1959年将屯溪市交由休宁县领导。 1961年复设徽州专区,专署驻屯溪市。 原属芜湖专区的歙县(驻徽城镇)、绩溪、旌德(驻旌阳镇)、宁国、休宁(驻海阳镇)、祁门、黟县(驻碧阳镇)、太平(驻甘棠镇)等8县划入徽州专区。1961年1月撤销屯溪市,改设为屯溪镇,划归休宁县领导;同年8月恢复屯溪市。 辖1市、8县。 1962年屯溪市改由省直辖。 1963年。 5.徽韵中赞扬徽州的诗词 《游黄山白岳不果》是明代汤显祖的一首诗作。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注释: ①乏绝:潦倒,困穷。 ②黄白:即徽州境内的黄山、白岳山。明代中期,徽州商业兴盛,商贾富甲天下。 诗序说明了汤显祖当时的生涯状态:乏绝者,潦倒也,困穷也。那么在穷困潦倒时他的朋友为啥要建议他去徽州。那可绝不是现在的休闲体验游哦,肚子没着落,休啥闲哦。无非希望到徽州寻求复出的机会,而这机会应该还是寄托在许国身上。 万历十九年(1591),许国就已退休回徽州歙县故里。只要看如今还矗立在歙县古城内的许国八脚牌坊,就知道许国当年在朝廷的身价地位。虽然退了休,但许国既曾是皇帝的老师又是重臣,只要他愿意推荐,汤显祖的人生就会发生变化。 所以汤显祖的友人吴序当是劝汤显祖到徽州去晋见许国,以消除隔阂,重修师生之谊,只要许国肯对皇帝说句话,就能改变自己的困境。诗句“黄白”,明指黄山、白岳(齐云山),暗喻黄金白银,即官位俸禄。 无论是什么原因使其黄白之游不果,都不能推断出汤显祖对徽州的赞美之意。 事实上,诗一开头就把徽州描述成一个充满铜臭味的地方:要沾财气,多半得到黄山白岳之间的徽州去。这也许还真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因为明清时期徽商名满天下,富可敌国,徽州自然也当是个俗人羡慕的流金之地。 但这一切与风光之美无关,与潦倒的剧作家又有啥关系呢?汤显祖那时被建议到徽州去,不是去求人,就是去求仙求道,人者许国也,仙道者齐云山也,而最现实的渠道自然是求人,所以截然和风景扯不上半点关系的。因此,这首诗如被理解为作者对徽州风光的赞美,就大错特错。 它应该表达作者不肯低头求人的一种心态:都说富贵在徽州,可惜我一辈子想都没想过要去徽州。 如果把“一生痴绝处”改为“一生痛绝处”,意思可能就更明朗了。这可不是我改的,见于北京大学校友网署名文章《数学泰斗江泽涵》,其原文是“大戏剧家汤显祖因向往徽州而留有“一生痛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句。” 这“痛”似乎是因为没有做梦到过徽州而来的,殊不知汤显祖后半生之痛来自徽州啊。如果他真想去徽州的话,他应该会模仿南朝民歌《西洲曲》的结尾两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不是徽州不美,是显祖先生生不逢时也。 不过,原来徽州治下婺源终于划在汤先生老家江西的名下了,也许算是对误解的补偿。 扩展资料: 《游黄山白岳不果》,诗题中的“白岳”,指的是休宁齐云山。齐云山与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江西龙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又与黄山并称“黄山白岳”。汤显祖在诗作中,“黄山白岳”便简作“黄白”。全诗四句,其实是写“因果”。即前两句写原因,后两句写结果。 全诗的主旨在前,而不是后人看重的后两句。从诗人的经历和品格来讲,这首诗既不是歌颂“黄白”景色的美丽,也不是表达向往去徽州,而是发出一生的感慨。诗人写这首诗时正是穷困潦倒的时候,朋友多次相邀劝告,希望他到徽州求得发达的机会,然而却都未成行。 诗句中的“黄白”,明指黄山、白岳山,暗喻黄金、白银,即官位俸禄。无论是何因使其不果,都不能推断出汤显祖对徽州的赞美之意。事实上,诗一开头就把徽州描述成一个充满铜臭的地方:要沾财气,多半要到黄山、白岳山间的徽州去。 这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明清时期徽商名满天下,富可敌国,徽州自然也当是个众人羡慕的流金之地。但这一切与风光之美无关,与潦倒的剧作家也无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肯低头求人的心态:都说富贵在徽州,可惜我一辈子想都没想过要去徽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游黄山白岳不果
2023-07-03 02:45:211

安徽旅游文化:徽商文化——徽商的儒学气质

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徽州,既是一个徽民"以贾代耕"、"寄命于商"的商贾活跃之区,又是一个"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文风昌盛之乡。在历,贾与儒密切联结,成为徽州商帮的一大特色。传统世代的儒化徽商,一方面促进了徽州故地的儒学繁荣,另一方面反过来又借助于儒学对徽商的商业经营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徽商之所以"贾而好儒",一则因为商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商品与货币的运动错综交织,商品供求关系变化万端,作为商品经营者须有相关的商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正确分析和把握市场形势,当机立断以获厚利。同时,随着商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同行业之间以及各行业之间的交往关系日益密切,这又需要商人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才干,方能在商海中大显身手。如此从贾就要与业儒结下不解之缘。二则因为商人自我完善人性品格的追求。徽州素称"礼让之国",尤其在宋代新安理学兴盛之后,崇儒重学的风气日益炽烈,这样的社会环境致使徽商潜移默化地受到熏染和影响,加上徽商中许多人自幼就接受比较良好的儒学教育,孔孟儒家的思想说教、伦理道德,自然就成为他们立身行事、从商业贾奉守不渝的指南。 明代歙商郑孔曼,出门必携书籍,供做生意间隙时阅读。他每到一个地方,商务余暇当即拜会该地文人学士,与其结伴游山玩水、唱和应对,留下了大量篇章。同乡人郑作,也嗜书成癖,他在四处经商时,人们时常见他"挟束书,而弄舟"。所以认识郑作的人,背后议论说:他虽然是个商人,但实在不象商人的样子。 还有同县西溪南的吴养春,是明代万历年间雄资两淮的显赫巨贾,祖宗三代书香袅袅,家筑藏书阁,终岁苦读。日本侵入高丽(朝鲜)时,朝廷出兵援助,其祖父吴守礼输银三十万两,皇赐"徵任郎光禄寺署正";其父吴时俸,皇赐"文华殿中书舍人";他和兄弟三人也同被赐赠,史书曾有"一日五中书"之称。 他们有的是在实践中雅好诗书,好儒重学,"贾名而儒行",抑或老而归儒,甚而至于在从贾致富使"家业隆起"之后弃贾就儒。有的在从贾之前就曾知晓诗书,粗通翰墨,从贾之后尚好学不倦,蔼然有儒者气象。如旌阳程淇美"年十六而外贸,……然雅好诗书,善笔丸,虽在客中,手不释卷。"(《旌阳程氏宗谱》)再如休宁商人江遂志行贾四方时,"虽舟车道路,恒一卷自随,以周览古今贤不肖治理乱兴亡之迹。" (《济阳江氏族谱》)有的则劝令子弟"业儒"攻读,以期张儒亢宗。于是徽商之家,多以"富而教不可缓也,徒积资财何益乎"的识见和态度,往往是"延购书籍不惜多金。"(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盼望子弟能够"擢高第,登仕籍",从而振家声,光门楣。正是"世族繁衍,名流代出。"与此同时,不少徽商还毫不吝惜地输金捐银,资助建书院兴私塾办义学,以"振兴文教"。 徽商以"贾者力生,儒者力学"为基点,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社会功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而集于一身,迭相为用,张贾以获利,张儒以求名。
2023-07-03 02:45:281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一25:兰因馆

兰因馆试注—— 1、 兰因馆 :①《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 春秋时郑文公侍妾燕姞梦见天女赠给她一朵清幽的兰花,不久她就与郑文公结成了夫妻的。所以“兰因”经常被用来比喻像兰花一样美好的前因。②陈文述所辑《兰因集》:得隙地于孤山巢居阁,西为菊香小青两女士修墓,并建兰因馆。其上为夕阳花影楼,楼左为绿阴西阁,以祀小青;右为秋芳阁,以祀菊香。先是为明女士杨云友修墓于智果寺西,因以附祀秋芳阁中。诗以纪事,并索海内诗人和焉。与其他咏叹、祭奠冯小青的文人活动所不同的是,这次文人唱和的主角并非仅小青一人。陈文述修冯小青、菊香、杨云友三人墓,时人并称“三女士墓” ,冯小青为其一也。(陈文述重修冯小青墓及《兰因集》修定考论) 2、 钱唐苏小是乡亲 : ①白香山应是指白居易,而这句诗却是出自唐·韩翃《送王少府归杭州》: 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 吴郡陆机称地主, 钱塘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 早晚重过鱼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 ②袁牧闲章:余戏刻一私印,用唐人“钱塘苏小是乡亲”之句。某尚书过金陵,索余诗册。余一时率意用之。尚书大加诃责。余初犹逊谢,既而责之不休,余正色曰:“公以为此印不伦耶?在今日观,自然公官一品,苏小贱矣。诚恐百年以后,人但知有苏小,不复知有公也。”一座冁然。(随园诗话) 3、 竹垞老人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清朝词人、学者、藏书家。 他博通经史,参加纂修《明史》,其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著有《曝书亭集》《日下旧闻》等。 4、 苏小墓 :西湖墓址最有名。几经毁建。选摘其一:《西湖新游记》却说“墓实系伪作。盖康熙南巡,偶向侍臣询及苏小小,浙抚乃连夜抔土西泠桥下,一夕成冢,以备御览。”5、 秀州 :嘉兴别称。古州名,包括旧嘉兴府(除海宁外的今嘉兴地区)与旧松江府(上海市的吴淞江以南部分)。6、 争墩之习 :谢安的表字与宋朝王安石的名正好相同,后来王安石退居金陵,买的宅院正好在谢安的府邸旧址,宅内有以谢安命名的“谢公墩”。王安石于是戏作诗道:“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时人评曰:“与死人争地。” 7、 小青 :(1595—1612)即冯玄玄。明万历武陵才女冯小青,生于扬州闺塾师家庭。年十六嫁为杭州冯生侧室,为正室不容。冯姻亲杨夫人劝其他适以脱困,小青婉拒,独居孤山梅屿。年十八病逝。逝后生平所作尽遭冯妻焚毁,仅残篇被后世文人编辑成集,以《焚馀》之名流传至今。 冯小青去世之同年,明万历壬子年仲秋,戋戋居士据其生平作《小青传》,从而拉开了明清两代延续三百余年的“冯小青现象”的序幕。期间,文人以“冯小青事”为主题进行的规模较大的诗文唱和共四次,始于清代乾隆年间,终于民国四年。 8、 陈云伯 大令 文述 :大令,古时县官多称令,后以大令为对县官的敬称。陈文述(1771-1843)初名文杰,字谱香,又字隽甫、云伯,英白,沈明,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时举人,官昭文、全椒等知县。诗学吴梅村、钱牧斋,博雅绮丽,在京师与杨芳灿齐名,时称“杨陈”,著有《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等。陈曼生从弟(堂弟)。 9、 杨妹子 :杨云友,(1567-1627)名成岫,又名慧林,号云道人,别号林下风。钱塘人,明末女画家、词人。人称“诗,书,画三绝噪于西泠”,“书法二王”,《明画录》、《无声诗史》等有记载。 她没有文集留存,流传下来的词仅有三阙。她的画受到董其昌、陈继儒、柳如是等人的重视。 李渔后来把她牵强附会写在《意中缘》里,又经后人误传,写成小传。 10、 菊夫人 :一作鞠夫人。宋人。善歌舞,妙音律。高宗时为仙韶院之冠,宫中号为“菊部头”。以不获际幸为恨,称疾告归,为宦者陈源以厚礼所聘,蓄于西湖适安园。后被召再入掖禁。其事被演而为曲,名曰《菊花新》。后世即称戏班或戏曲界为“菊部”。 11、 方稚韦 孝廉 懋朝 :方懋朝,字稚韦。钱塘人,举人。 12、 吴飞卿 女史 规臣 :吴规臣,字飞卿,一字香轮,号晓仙,江苏金坛人。朗斋女,吴县顾鹤妻。画花卉,得潘榕皋(奕隽)之传,性喜艺苑,每对花写照,风枝露叶,雅秀天然。兼精岐黄,通剑术。鹤令米脂,从征喀什噶尔,规臣留居吴门,夫家母家皆恃其往来金陵、维扬间鬻画供给。同时嘉兴沈谷山水,吴蕙花卉,南海黄之淑兰竹,并出冠时。13、 汪小韫 女史 端 :汪端(1793~1839), 清代女诗人。字允庄,一字小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湖北候补同知陈裴之(陈文述子)之妻。幼即能诗,熟于史事典故,喜高启、吴伟业诗。选明诗初、二两集,有《自然好学斋集》。女史:本为古代女官的名称,旧时借用为对妇女知识分子的尊称。 14、磵:古同“涧”。 高菊磵 :高翥(1170~1241)是南宋江湖派诗人中较有才情的一个,字九万,浙江余姚人(今匡堰镇高家村),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1岁那年,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代表作有《菊磵小集》,《南宋群贤小集》等。黄宗羲称高翥为余姚的诗祖,葛绍体称高翥“诗名空满浙江东”。 《清明日对酒》入选《千家诗》被广为流传。“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15、 翟晴江 :翟灏(?~1788)清藏书家、学者。字大川,改字晴江,自号巢翟子。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金华、衢州府学教授。性嗜藏书,自经史外,凡诸子百家、山经地志、稗史说部、佛乘道诰等书,广加收罗。建书楼三楹,储书检校,名“书巢”,藏书家杭世骏亦记其“环堵之室,而卷且盈万。”作有《书巢记》,记其储书经过。撰述勤奋,至老不倦。目录学之书有《汉书艺文补志》,著有《四书考异》、《尔雅补郭》、《湖山便览》、《艮山杂志》、《通俗编》、《无不宜斋诗集》、《说文算经证》、《周书考证》等。弟翟瀚,字莼江,亦好藏书,所收多善本。藏书印有“翟瀚之印”。 16、 谢芳姿 :约生活于晋穆帝永和至孝武帝太元(345~396)年间。晋中书令王珉嫂婢女。与王珉相爱,情好日笃,嫂笞挞甚苦。珉兄止之。芳姿善歌,嫂令歌一曲,当赦之。 芳姿以珉素喜执团扇乃应声歌《团扇》:“白团扇,辛苦五流连,是郎眼所见。”珉问讯来问,芳姿即改云:“白团扇,憔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后人因而歌之。事见《古今乐录》 《诗归》评论谢芳姿所作〈团扇歌〉诗曰:“清白得妙、两见字各一意,各有其妙、恨在羞字,为郎鹪顇却羞郎,又道破矣”。 17、 琼姬 :①传说芙蓉城中仙女名。借指美女。宋·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王迥字子高 ,族弟子立 ,为苏黄门壻,故兄弟皆从二苏游。 子高后受学於荆公 。旧有周琼姬 事, 胡徽之为作传,或用其传作《六幺》。 东坡复作《芙蓉城》诗,以实其事。” 元·张可久《小梁州·雪晴诗兴》曲:“ 琼姬争卷珠帘看。画船中歌舞吹弹。”参见“ 芙蓉城 ”。 ②指青女。主霜雪之神。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 琼姬 ,素衣,纷纷巧剪鹅毛细。” ③传说中春秋吴王夫差女名。元·杨维桢《夜行船序·吊古》套曲:“离宫废,谁避暑? 琼姬墓冷苍烟蔽。” 明·高启 有《夫差女琼姬墓》诗。 18、 毛驰黄 :毛先舒(1620年—1688年)明末清初文学家,西泠十子之一。原名骙,字驰黄,后改名先舒,字稚黄,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末诸生。入清,不求仕进,从事音韵学研究,也能诗文,其诗音节浏亮,有七子余风。毛先舒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称“浙中三毛,文中三豪”。作词喜用“瘦”字,在《玉楼春·闺晚》有“月明背着陡然警,我信我真如影瘦”,在《踏莎行·书来》有“空闺寂寂念相闻,书来默淡知伊瘦”,在《临江仙·写意》“鹤背山腰同一瘦,且看若个诗仙”;因这三首词中有三个瘦字,被沈东江嘲为“毛三瘦”。 著述宏富,有《东苑文钞》2卷、《东苑诗钞》1卷、《思古堂集》4卷、《匡林》2卷、《声韵丛说》、《韵问》、《南曲入声客问》、《南唐拾遗记》、《常礼杂记》、《家人子语》、《丧礼杂说》、《语子》、《稚黄子》、《谚说》、《撰书》、《小匡文钞》、《格物问答》、《诗辩坻》、《南曲正韵》等传于世。 19、 诸九鼎 :(约1659年清世祖顺治十六年前后在世)字骏男,一名昙,字铁庵,钱塘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工诗文,著有乐清集、铁庵集传于世。20、 茂漪 :卫夫人。卫铄,(272-349),号和南,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东晋时代著名女书法家,师承钟繇,高徒有王羲之。代表作有《笔阵图》《名姬帖》等。21、 临池 :指俯视溪池。典故源于晋卫恒的《四体书势》。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关。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表示刻苦学习曾巩的《墨池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其为故迹,岂信然邪?”22、翁大人 :公公。23、 墨琴夫人 :指卫夫人?未查到出处。24、 齐国淑妃 :冯淑妃冯小怜,北齐后主高纬妃嫔,北齐灭亡后成为北周代王的妾,自杀。25、 蒋家小妹 :即蒋小青,广陵人。26、 女弟紫云 :《西湖新志》卷九:“明女士广陵冯小青墓,在林公祠左,民国四年吴江柳亚子为冯伶春航立碑小青墓侧,云冯善演小青影事,又同是姓冯,凭吊之余,为留片石,志因缘也。小青有女弟曰紫云。”《湖船续录》:“小青有女弟曰紫云,后归维扬马髦伯,时偕髦伯寓居孤山,制湖舫,曰“烟波画船”,取汤玉茗词意。”27、 马髦伯 :见“紫云”注,余不详。28、 横波 :顾横波(1619年-1664年)原名顾媚,又名眉,字眉生,别字后生,号横波,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秦淮八艳”之一。工诗善画,善音律,尤擅画兰,能出己意,所画丛兰笔墨飘洒秀逸。作有《海月楼夜坐》、《花深深·闺坐》、《虞美人·答远山夫人寄梦》、《千秋岁·送远山夫人南归》等诗词,收入所著《柳花阁集》。受诰封为“一品夫人”。29、 杨娃 : 宋宁宗恭圣仁烈皇后杨桂枝之妹。以艺文供奉内廷,书法极似宁宗,马远画多其所题(《书史会要》卷六)。30、 容华 :初唐四杰杨炯之侄女,从小就擅长诗文,十三岁时曾经写过一首《新妆诗》:“宿鸟惊眠罢,房栊乘晓开。凤钗金作缕,鸾镜玉为台。妆似临池出,人疑向月来。自怜终不见,欲去复徘徊。”清丽婉转,流传甚广。31、 张遂辰《湖上编》 :张遂辰,字相期,号卿子,又号西农,祖籍江西,随父迁居浙江杭州。工诗文,董其昌、陈继儒称许为“奇才”。入国子监。明末隐居杭州改学医术,并成为一代名医,史料记载他“能探丸起人死,人争迎致之卜筑东城”。后人把他编辑的伤寒论称之为《张卿子伤寒论》。钱塘学派的开山祖,明末清初名医。代表作品有《湖上白下集》。其弟子以张开之、沈亮辰为最著名。《张卿子先生遗集四种(白下编、湖上编、蓬宅编、衰晚编各二卷 )》 32、 李笠翁 :(1611-1680),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市),字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世称“李十郎”,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李渔自幼聪颖,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并指导戏剧演出,主要作品有《闲情偶寄》《十二楼》《连城壁》等。 33、 意中缘 :清代戏剧家李渔的戏曲,李渔后来和其他作品合在一起成《笠翁十种曲》刊印,现存康熙年刻本。此剧系李渔将历史真实人物按照作者的才子佳人观扭合而作,他将林天素(即林雪)配于陈继儒,杨云友(即成岫)配于董其昌,后人多误传,以为是正史。 34、 谢逸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按〕恐是错解。 35、 谢彬 (1601—1681)明末清初画家,初名份,字文侯,号仙癯,上虞(今属浙江)人,后随父居钱塘(今杭州)。工写真。 《图绘宝鉴续纂》云:“彬善写小像,一经彼笔,世无俗面,至于数人合幅或举家全庆,神情浃洽,眉目照映,海内称首望焉!” 36、 林天素 :林雪,字天素,以字称林天素,明朝女书画家。闽(今福建)建宁人,自称是福建三山人,曾经寄居杭州西湖,生卒年不详。董其昌、陈继儒、李流芳、曹学佺、陈文述等人对她颇为青睐。林天素与名妓杨云友也是好友。38、 汪然明 :汪汝谦,(约一六一0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前后在世)字然明,歙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徽州巨贾,时人称其“贾而好儒”、“风雅典型”。移居武林,招集胜流,为湖山诗酒之会、其他事迹不详。汝谦有《绮咏》一卷,《绮咏续集》一卷,《四库总目》大抵为征歌选妓之作。 明代黄汝亭在《新安汪翁赞像》中为汪然明画像:“面满月,髯若林,醉五斗,散万金。”钱谦益称其“热肠侠骨,囊括一世之志气”。李渔更是在传奇《意中缘》和《亡姬陶楚生传》中,塑造了以汪然明为原型的黄衫客的侠义形象。 39、 春星堂 :或汪汝谦名下书坊,搜有多部古籍注春星堂刻本。汪汝谦玄孙汪师韩辑《春星堂诗集》。堂名出自唐·杜甫《夜宴左氏庄》 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40、 智果 :涅槃为断果,菩提为智果。41、 碧城 :仙人所居之处。《太平御览》卷六七四引《上清经》:“元始(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阙,碧霞为城。”李商隐有《碧城三首》。42、 坛坫 :diàn。这里引申指文坛。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康熙间,萧山毛西河奇龄、钱唐毛稚黄先舒、遂安毛会侯际可,俱以文章雄长东南坛坫。”蒋信《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箫心剑气总钟情,坛坫流传领袖名。”43、 绛纱 :①红纱。纱,绢之轻细者。 唐·韦应物《萼绿华歌》:“仙容矫矫兮杂瑶佩,轻衣重重兮蒙绛纱。” 明·徐渭《忆潘公》诗之二:“帐底画眉犹未了,寺丞亲着绛纱来。”②犹绛帐。对师门、讲席之敬称。 唐·刘禹锡《送赵中丞自司金外郎转官参山南令狐仆射幕府》诗:“相府开油幕,门生逐绛纱。” 宋·苏轼《仙游潭·马融石室》诗:“未应将军聘,初从季直游。绛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 清·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豫庭 《赠妇翁》云:‘喜我绛纱深有托,半为娇客半门生。"”参见“ 绛帐 ”。 44、 玉炉三涧雪 :词牌名。写者都道教内容。45、 一枝花 :唐话本, 已佚。又指李娃,长安娼女也。 字亚仙,旧名一枝花。又,散曲名。46、 小玉 :晋干宝《搜神记》载: 夫差小女紫玉,年十八,有童子韩重年十九,紫玉悦之,私交信问,许为之妻。重学于齐、鲁间,临去,属其父求婚,王怒,不与。紫玉结气死,葬阊门外。三年重归,往吊于墓,紫玉从墓侧形见,宛颈而歌曰:“南山有鸟,北山有罗。意欲从君,谗言孔多。悲结成疾,没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迩,何曾暂忘!”歌毕,欷流涕。要重还冢,与之宴饮三日夜,尽夫妇礼。临出,取径寸明珠及昆仑玉壶与之。重诣王,自说其事,王大怒,谓重发冢,托以鬼神,趣收重。紫玉忽来见,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求玉,大王不许,今名毁义绝,自致身亡,重远还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遗以珠玉,不为发冢。愿勿推治。”夫人闻之,出抱紫玉,忽如烟不见。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清·王闿运《采芬女子墓志铭》:“出郊而望,但见紫玉之烟;舞鹤还来,俱入泉台之镜。”47、 兰闾 :阖闾。
2023-07-03 02:45:341

明清时期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

晋商和徽商。明清时期晋商、徽商皆为当时势力最大的两个地方商帮,时至今日晋商、徽商之影响仍然不小,晋商大院已成为一种文化,徽商已成为徽学的重要内容,而晋商、徽商之经营之道、管理制度、兴衰历史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山西地区的商人,同徽州地区一样,由于山西地貌多为丘陵和山脉,因而也不适宜大规模的农作物种植,且在明朝洪武年间,山西人口达到了四百多万,山西的土地原先就无法充分满足种植需求,而如今人口剧烈膨胀,人多地少,在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山西地区开始出现的大规模经商的局面。由于山西地区大量河东盐以及冶铁业、丝绸棉布业十分发达,因而晋商最开始时以贩盐、铁、丝绸棉纺织为三大支柱,迅速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由于有着的雄厚的资本作为支撑,晋商更是一度垄断中国的票号汇兑业务。两商发展:由于徽商和晋商处中国一南一北,且二者富有程度为当时明清时期之最,因而有南徽北晋之称。南徽北晋之所以能发展的如此之大,除去当时社会安定以及经济繁荣,最主要的还是他们都重视“义利并重”以及诚信为本,因此才能获得买家的认可。二者除经营的商品有些不同外,对于儒和贾的认识也存在不同,徽商奉行行商和教育相结合,也就是儒贾相合,但更偏于“儒”的发展,即“贾而好儒”,因此在徽商活动的区域内“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而晋商则偏向于“贾”,通过经商在行儒,即“贾可习儒,用儒于贾”。
2023-07-03 02:45:411

徽骆驼的历史故事

“徽骆驼”与“绩溪牛”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四面群山环绕,层峦叠嶂,河流交叉,风景优美。长期以来它一直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民俗单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和民情。但是,这里可耕土地非常少,素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即使是耕地,也是土质非常差,“骍刚而不化”,不适于耕种。而且遇到雨水丰富的季节,山洪暴发,耕地就被淹没,庄稼被洪水横扫一空;而到雨水稀少的季节,耕地就会缺水干涸而龟裂,只要有十天不下雨,山民就要仰天而呼,求神祈祷下雨。耕地如此之少,但是到明清时期,这里的人口却迅速增加,大大地超过了有限耕地的承载力,造成了严重的地少人多的矛盾。正是在这种地少人多、农耕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造就了一群群 “徽骆驼”和“绩溪牛”。这里的“徽骆驼”和“绩溪牛”指的是走出家乡四处经商的徽州商人。以骆驼和牛来形容,一方面说明的是徽商创业的艰辛,另一方面指的是徽商具有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徽商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骆驼和牛是人们所熟知的两种哺乳动物。在风尘弥漫、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骆驼是主要的畜力;在田园阡陌、春耕秋耨的农耕地带,牛是人们得力的助手。日久天长,在人们眼中,骆驼和牛便象征着吃苦耐劳和勤恳努力,体现了敬业、执著、拼搏、进取、友爱、和谐等等优秀品质。明清以来,不少人在观察、了解、研究徽商后,都把徽商比作“徽骆驼”,这是对徽州商帮的形象概括,集中反映了徽商整体品质。不过,在徽州六县当中,绩溪徽商的兴起要比其他县商人晚一些,所以,当徽州其他县的商人日趋没落之际,绩溪徽商却方兴未艾。这种后继之秀、乱世中争雄的徽商余辉同样令人们关注,折射在绩溪徽商身上的“绩溪牛”精神,也已成为中外学者争相发掘、探索和研究的对象。如今更多的时候,人们已不仅仅局限于绩溪商人,而是把它同样地形容于所有的徽商后起之秀身上。无论是“徽骆驼”还是“绩溪牛”,它们都是对徽商精神的形象概括。在如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环境的优越远非明清时代所能比拟,然而,作为一种创业精神——徽商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探究、学习和借鉴。概括起来,徽商精神有下述要点:其一,卫国安民的爱国精神。从早期徽商不辞劳苦,运粮输边,到明中后期徽商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处处时时体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因为他们深知,没有国家的安定与统一,就不会有个人事业的兴旺发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中国历史上商人的爱国主义传统。其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穷困的生存环境迫使徽商走出家门,他们一般以小本起家,闯荡商海。商海浪涛汹涌,凶险异常,一不小心就会搁浅甚至是沉没。然而徽商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受到挫折之后,并非一蹶不振,从此便销声匿迹,而是义无反顾、百折不挠,不成功决不罢休。许多徽州大商人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后终于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态度决定了一切。其三,度势趋时的竞争精神。市场风云变幻莫测,活跃于市场的徽商必须时时细心预测市场,观察市场动向,分析市场行情,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商品种类的盈虚和供求情况,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去选择所经销的商品,并且能够使经营时间、地点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灵活机变。他们所从事的五大行业:食盐、粮食、木材、茶叶、典当无不是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而随机经营的。正是由于他们能够随时观察市场,根据市场变化审时度势,因此面对同行业的竞争,他们时时能走在同行业的前面,能够出奇制胜。其四,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徽商的和协精神不仅表现在家族中,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也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遍布各地的徽州会馆、同业公所的建立,就突出体现了这种精神,从而大大地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并在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五,惠而不费的勤俭精神。大多徽商是从小本起家,不畏艰难,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经过了一番奋斗拼搏,最后才建立了自己的基业,成为富商大贾的。“致富思源”,他们大多数人特别珍惜得来不易的财富。因此,他们虽然致富,但日常生活仍旧保持在家时的艰苦朴素的作风。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教育子孙。其六,以义制利的奉献精神。这突出表现在大量徽商发财致富后,以种种“义行”、“义举”来奉献社会。徽商由于“贾而好儒”,因而绝大多数人在经商活动中比较重视人文精神、讲求理性追求。虽然致富,但他们依然自奉俭约,克勤克俭。不过一旦当他们面对国难民困或旱荒水灾时,却又会慷慨解囊,将财富奉献给社会。其七,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贾而好儒”是徽商的显著特点。徽商很爱读书,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在路途中也是时时忘不了读书。爱读书给徽商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提高了徽商的文化素养、文化品位。这样,较高的文化素质就成为他们与官僚士大夫交往的“黏合剂”。同时也给徽商的商业经营同样带来了许多便利;二是由于读书,使得徽商善于从历史上汲取丰富的商业经验、智慧,促进自身商业的发展;三是增强了经商的理性认识,即他们能够以所谓的“儒道经商”,从而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徽商正是凭着他们特有的徽商精神,从而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乃至于发展为雄视天下的大商帮。这种精神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又被徽商进一步发扬光大。“徽骆驼”和“绩溪牛”所造就的徽商精神,不仅是徽商的巨大财富,更是徽商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其八,以众帮众的团队精神,徽商是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结成的商帮团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有着共同血缘或者地缘关系的徽商,有着很强的亲缘和地缘认同意识。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外地,不期然碰见了同族人或者家乡人,徽商往往会兴奋得忘乎所以。这种固有的“乡谊观念”和“宗族意识”,形成了徽商以众帮众、相互提携的传统。有一吴姓徽商家族,族里长辈就曾制定这样的族规:凡是族中有些子弟不能读书,并且家里又无田可耕的,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外做生意,那么族里诸位有经营经验的长辈在外要么提携他,要么在其他亲友处推荐他,好让他能有个稳定的职业,可供其糊口,千万不能让他在外游手好闲,以致衍生祸患。有位徽州商人名叫方用彬,他在经商过程中,结交了包括政府官僚、文人士大夫、缙绅商贾等等各界朋友。那么方用彬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儒商是怎样认识这么多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物的呢?他是怎样建立这样一个广泛的交际网络的呢?要知道在当时交通、通讯都远远不如今天发达。答案就是除了方用彬本人喜好交游而且文学书画无所不通外,他的同宗同乡关系给了他许多接触不同人物的机会。在徽商的乡族观念中包含着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和带有强制性的宗族族规,这些使徽商彼此之间有着很强烈的患难与共意识。这种意识客观上成为徽商之间信息传递的动力泉源。一首绩溪民谣这样唱道:有生意,就停留,没生意,去苏州。跑来拐去到上海,托亲求友寻码头。同乡肯顾爱,答应给收留。就拿歙县和休宁两县来说,明清时期,两县由于不少人在外经商,这些在外经商的人往往携带亲戚朋友出外共同经营。因此往往出现这种情况:一家创业成功,那么这家人不会独享,往往大家共同分享,规模大的甚至能携带千家百家,生意小的也能携带几家几十家共同致富。有位徽商叫许孟洁,这个人亲族观念极强,他在外生意做得非常红火,于是亲戚朋友纷纷去投靠他。凡来投靠者,他都加以提携,于是他的亲戚朋友也就个个致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徽商宗族之间是何等的休戚与共!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相互提携自然也就形成了一种团队精神,在商场竞争中造成了一个集体优势。近代徽州人胡适早就认识到徽商宗族团体的优势,他听说家乡绩溪准备编纂县志时,就说:“县志应该注重县里人移动转徙经商的分布与历史,县志不能够只见小绩溪,而不看见那更重要的‘大绩溪",若无那大绩溪,小绩溪早已不成个局面。”胡适所说的“大绩溪”实际上就是靠宗族纽带联系的散落于各地经商的绩溪人团体。宗族意识隐含的强制性在这里起着关键性作用。比如说,一旦出现一些不顾家乡的族人,族中一些长老就会百般对他们进行劝诫,说:“我们徽州家乡一直保留着千百年的祖墓,千百年的祠堂,千百户的乡村。这些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啊。假如你们背离了家乡,即使子孙可以长保富贵,但是他们在外地已成为孤家单亲,假设出现家业败落的情况,就会无依无靠。这种轻易背离家乡的事情,你可要谨慎地好好想想!”这些舆论说教再加上道德和宗族法规的制约,使宗族和乡缘之链坚实而牢靠,也就使徽商的团队精神愈加发扬,团队力量也就愈加壮大。正是由于徽商具有强大的团队精神,他们在挫败竞争对手后,凭自身实力往往进一步变一般经营为垄断经营,谋取高额利润。如两淮的盐业、北京的茶业、松江的布业等,差不多都是由徽商垄断的。此外,明清商人毕竟处在封建时代,由于封建意识的狭隘性,商业经营者之间往往对经验和技术相互加以保密。但是,在具有“以众帮众”团队精神的徽商内部,这种情况却很少存在。虽然商人深知商业经验的价值,一般不会轻易传人,但是徽商是通过血缘和地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商帮集团,经验的传授也就顺理成章了。再加上徽商的行业宗族化和行业地缘化的特点,商业的成败、兴衰直接与本族、本地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前人也就乐于向后人传授经验。这种以乡族亲缘为纽带的关系网络,使徽商具有同时期其他商帮所没有的信息交流优势。不做“茴香萝卜干”敬业精神是从业者对所从事职业具有的一种执著的信念和深深投入的意识。明清徽州地区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口很多,几乎超过全地区人口的一大半。明清笔记体小说《豆棚闲话》说:徽州风俗惯例,一般人一到16岁左右就要出门学做生意。徽州还有一则民谚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一般人家生活贫困,小孩长到十五六岁,就要随乡族长辈出外学做生意,寻觅谋生之路。一开始他们多半是在自己的长辈或亲戚的店铺里当学徒。学徒一般历时三年,三年的学徒生活是相当辛苦的。吃苦倒是小事,关键要能圆满结束学业,否则就要被人嘲笑。在外学徒以及日后独自做生意,最忌讳被人称作“茴香萝卜干”。因为“茴香”谐音为“回乡”,“萝卜”谐音为“落泊”,意为在外学无所成或者经营不善落泊回乡。所以徽商无论拜师学徒还是日后独自闯荡商海,他们都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旦生意不成功,他们宁愿客死他乡,也不愿轻易回家。徽商对商业的执著和专注,在中国商业史上可以说是相当罕见的。许多人离家别妻,一年到头奔波于外。明万历《休宁县志》说:休宁县百姓往往身揣资本,出外四处经商谋生。他们做生意一般讲究公平,往往以物美价廉取胜。他们在商海经营往往一直到老才罢休。经商期间,按照徽州的风俗,经营者一般每年回家探亲一次,然而那些离家远的三四年才能够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一次。探视之后又要出门继续经营生意。虽然如此年复一年地在外操劳,黑发出门白发回,但他们依然无怨无悔。甚至有的徽商外出,数十年而不归。“健妇持家身作客,黑头直到白头回。儿孙长大不相识,反问老翁何处来。”这首新安竹枝词就是徽人经商的真实写照。出门时孩儿还在襁褓中,回来时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他们脑中的父亲往往只是个概念而已,如今父亲回来了,他们自然不认识。民国《歙县志》说:“我县习俗重经商。经商必然远离家门。每每离开家门,往往几年才回来一次,有时甚至长年在外不回家的。刚刚结婚,丈夫就离家经商的情况,在这里比比皆是,都习以为常了。”清代婺源县有一位商人姓詹,他在儿子出生几个月后就离家出外经商,结果一别就是17年。儿子长大后决心追寻当年父亲的踪迹,把父亲给找回来。于是儿子深入四川、云南等山区,又遍寻湖北、四川成都等地,最终把父亲给找到,父子相携而归。还有一位歙县商人程世铎,六岁便随父亲出外经商,直到27岁才辗转回家。所以有人说,新安商人“出至10年、20年、30年不归,归则孙娶媳妇而子或不识其父”。徽州商人一生无怨无悔投身于商业经营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徽商的敬业精神,不仅仅表现在徽商个人的一生无悔投入商业的行为方面,更体现在商人家族对商业世代不懈、前赴后继的执著和追求。徽州居民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聚族而居,往往一村甚至一乡都是一个家族,所谓“千丁之族,未尝散处”。他们宗族观念浓厚,宗法成为维系家族关系的纽带。同样,在经商中,宗法在族人中同样起着重要的关联作用,往往出现“举族经商”的情况,族人之间在经商中相互提携、相互关照。举族经商的结果,是在徽州形成了一些著名的商人家族,譬如歙县的汪氏家族、江氏家族、鲍氏家族,休宁的吴氏家族,婺源的朱氏家族等等。这种举族上下成百上千人对商业的投入和专心,在明清时期的其他商帮中是不多见的。其中许多家庭都是几代人前仆后继,勤恳敬业,潜心经商。譬如祁门倪国树,颇具经商才能,曾贩木饶河,后不幸溺死在一处渡口。其子起蛰当时还在襁褓中,长大后立志继续父志,努力学习经商,经商中不图厚利,往往以义为利,声名远播,最后成为一名富商。在徽州《许氏家谱》中,还记载了一段更为感人的“家庭创业史”:许氏家族中有一人名叫许道善,年轻时曾在清源经商,因为他善于经营,赢利累至千金,在当地商人中名列前茅。后来中途回家,商业随之中断,家中逐渐困顿。道善看着儿子们渐渐长大,于是决心复出经商。他命儿子永京主持家事,自己只身前往临清经商。不久,因遇骚乱,道善所带资金耗竭,又染病不愈,竟客死异乡。其子永京为了振兴家业,毅然继承父志,告别母亲与妻儿,循着父亲的足迹出外经营。没想到他这一去就是几十年,最后也是死于异乡。永京的儿子长大成人后,母亲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命他继续出门经商,完成爷爷和父亲未竟的事业。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许家终于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家业重新振兴起来。这样的事例在徽商中还有很多。
2023-07-03 02:45:591

龙游商帮的悖论

后人在叹惋龙游商帮如此行色匆匆地消失于历史舞台时,多把原因归结为当时的交通变化及战乱。然而外在的条件变化并非根本,如二战过后的德、日两国仍然能于满目疮夷中复兴;温台地区的商业传统虽几经抑制却是“春风吹又生”。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归根到底靠的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底蕴。儒学氛围中崛起的龙游商帮,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准,这是与当时众多商帮的最大区别。明代与唐寅(伯虎)、文征明齐名的一代名士李维桢,即专为龙游商人李汝衡立传,题为《赠李汝衡序》;龙游商人童佩、胡贸也与一代名士王世贞、归有光等成莫逆之交。龙游商人能与这些清高自许的名士结交,若非气质相近是很难解释的。龙游商人“贾而好儒”之风可见一斑。然而文化优势能助龙游商帮成就一个个奇迹,接下来,传统文化的桎梏却注定龙游商帮走不了太远。地处南宗儒学中心的浙西地区,历代方志在记述商业和商人时,都是低调处理。浙西人从内心深处鄙视商业和商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农抑商,二是重仕轻商。在这样具有很强宗法色彩的儒文化观念的支配下,龙游商人大多始终未能培植出对商业的忠心。龙游商人中从商而终的极少,多数人无论是发了家或是赔了本,最终还是叶落归根,返回到以农为本的老路上来。一些富有的商人或把精力和财产投入官场竞逐;或如龙游叶氏家族将经商所得巨资悉数投入叶氏建筑群,而很少有人去投资产业扩大再生产。而值得深思的是,同样受南宗儒学滋养的温州、金华等浙东南地区,却批判地继承了朱子理学,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儒家文化的区域文化——“永嘉学派”和“金华吕学”、“永康之学”等流派。文化传统决定人们的价值选择,“永嘉学派”“金华吕学”讲究实效、注重功利的思想及其价值取向和逐利追求,又有力地塑造和强化了温州、金华等地的民间心理和区域文化传统,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遗传因子”。而衢州、龙游虽有柯山、清献、凤梧等大书院,但这些书院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也无一流名家学者,因此即便历史上因缘际会出现了龙游商帮这样大规模的商人群体,也未能与之结合,产生充满活力的重商文化,反而使浙西地区承受了太多儒家思想中庸保守文化传统的沉重负荷,使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受到了限制,以至几次与经济腾飞的契机错失交臂。当前,我市要从龙游商帮的衰落中汲取经验教训,就必须进一步强化现代商业文化的氛围,以求缩小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并争取在同一梯度地区中占据优势。要坚持不懈地导入现代商业文化的先进观念和相关知识,在干部和群众中开展教育、培训和传播,以新观念新知识逐步取代旧观念。迫切需要强化现代市场经济观念与知识、经济全球化观念与知识、现代社会法制和经济伦理观念与知识、现代商业道德观念与知识等的教化,克服小农经济意识、封建主义残余意识和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当全社会真正形成了有利于企业家生长的社会环境、体制环境、人文环境之时,龙游商帮的复兴也就为期不远了。时光流逝,冲淡了龙游商帮创立的辉煌业绩,只留下一个个散落在浙西大地上的民居大院。难道作为后人的我们,只能是缀串起这一个个珍珠,向世人炫耀我们的祖上也曾风光过就足了吗?什么时候才能重新迎来浙西新一代“商帮”的复兴?这才是当前研究龙游商帮历史的真实所在。
2023-07-03 02:46:121

徽式建筑插画-历史上徽派建筑产生的文化背景是什么样的?徽派建筑是怎么产生的?

徽式建筑的特点是什么?聚族而居,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徽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其源于东阳建筑,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传统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扩展资料1、选址徽州古民居在建筑选址上,讲究枕山、环水、面屏、朝阳,以使房屋群落与周围环境巧妙结合。2、外部造型特征对于徽州古民居来说,其外部造型特征无疑是粉壁、黛瓦、马头墙这三者了。徽州古民居以黑、白、灰的层次变化,组成统一的建筑色调,显得清新素雅,给人以强烈而独特的审美效果。3、立面设计徽州古民居的正立面设计,强调左右对称。作为出入口的门是徽州古民居立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装饰重点,形成了简易的或者复杂的门楼装饰,在实用功能上,门楼主要是防止雨水顺墙下溅到门上。参考资料来源:-徽式建筑徽派风格是什么?是怎么来的?一、徽派建筑风格是汉族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徽派建筑最初源于东阳,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历史上徽商在扬州、苏州等地经营,徽派建筑对当地建筑风格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二、徽派建筑的形成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古建筑流派之一,徽州的先辈在古徽州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在为改善居住环境而成年累月的劳动创造之中,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文化。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此后雄踞中国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唯一可以与财力雄厚的晋商平分秋色、鼎足而立的商贾大帮。与此同时,一批批富商大贾不断涌现,清代垄断盐经营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后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另外,徽州人“儒而后贾”、“贾而好儒”,广交官府、文士,有的本人就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因此“亦儒亦贾”,实现了“官”“贾”“儒”的三位一体。这些徽商为光宗耀祖、炫跃乡里而大兴土木,建豪宅、修祠堂、竖牌坊、造园林给徽州的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纯正天然的乡土气息;加之徽州盛产木材,民间向来就有雕刻、绘画传统,砖雕、木雕、石雕别具一格;同时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结构、内部装饰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内涵丰富,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大派系”。历史上徽派建筑产生的文化背景是什么样的?徽派建筑是怎么产生的?历史上徽派建筑产生的文化背景是什么样的?徽派建筑是在特定时光文化艺术状况下铸就出的物质实体,它主要表现出三大第二性征:应用性、代表性、自然环境性,从而形成独有的徽派建筑哲学理念:人和建筑、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人和人之间、人与大自然最实质、最直观的联络室内空间。它集自然之美、社会美、形式美于一体,充足体现了人和人之间、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徽派建筑主要有以下几个实际表现:一、夸夸其谈。城镇聚居地、民宅建筑与自然山水打成一片,相生相安。二、素雅简洁。建筑颜色——黑、白、灰,建筑原素——点、线、面。建筑空间——外实内虚。三、亲近怡人。建筑空间以民为本、限度适宜、至理人的本性、表情丰富、文化艺术融入。四、随意伸展。以露台室内空间为蔓延连接点,有形无形地变幻莫测着建筑体型结构,融入并合理利用地貌。五、有机整体。与自然地面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充斥着一种秩序感、层次感、统一感。表现出了合目的性的场所精神。六、对外开放兼得。体现在对外开放来文化包容和兼容并包,包含户外区域的开放式和室内空间的外向性。这种核心理念体现在安徽宏村牛形建筑空间、西递船型体系中及屏山村山、水相融中;体现在歙县斗山街、唐模水部位园林景观及街巷空间中;体现在休宁万安、五城古城的生活环境神态中不一而举。这种恰好是大家徽派建筑的文化韵致,都是徽派建筑的特性。徽派建筑是怎么产生的?徽州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主要的派系之一,关键时兴在古徽州地域。在徽州地域迄今还有很多徽式古典建筑遗址,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村庄中。徽派建筑的建立全过程,得到了徽州与众不同的历史时间地形地貌和人文思想的危害。这儿居然是古越人聚集地,其定居方式为了适应山区生活中的“干栏式”建筑。之后中原宗室大规模的入迁,增添了最先进的中原文化艺术。中原文明行为与古越文化艺术的沟通结合,立即体现在建筑内容上。初期徽派建筑中最典型的“楼顶厅”方式,楼顶起居室尤其轩敞,是许多人日常主题活动歇息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山区湿冷,为了避免瘴疠之气,而保存了越人“干栏式”建筑格局。与此同时,因为很多移民的涌进,人稠地狭,搭建房子也成了最好的选择,但多依山就势,紧凑一方。为了解决自然通风阳光照射难题,中原的“四合院”方式又发展变成融入凶险的山区自然环境,既密闭又顺畅的徽州“露台”。而山区木结构建筑的房子又便于遭到火灾事故,为了防止火情的迅速蔓延,便又形成了马头墙。早期徽派建筑方式,恰好是外界移民投资与土著居民文化交融时代的产物。明中期之后,徽商兴起。发家致富后徽州生意人,竞相在故乡建住房、园林景观,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院。因为徽商“贾而好儒”的特征,徽商们在建筑中赋予了自己对于建筑风水、构造、内部结构装饰设计、客厅布局的观点,促进徽派建筑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建筑管理体系,使徽派建筑不仅有着应用性,还蕴涵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2023-07-03 02:46:371

八卦村的鸿儒辈出

呈坎历史上科甲不断、英才辈出、人文会萃,呈坎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高官、隐士、高僧、巨贾、诗人、画家、史学家、制墨家、自然科学家;苏东坡在《罗氏族谱》题辞中有“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评说,如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安徽省第一部地方《新安志》作者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代朝议大夫罗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罗廷梅、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近现代钦点内阁中书孙中山秘书罗会坦、文物鉴赏家罗长铭、当代物理学家罗辽复等;其中,罗汝楫、罗愿、罗龙文、罗洪先、罗聘5人《中国名人大辞典》有载。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贾而好儒,贾德结合,儒政相通,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正如朱熹在《罗氏族谱》序中赞曰“以进士发科嗣世家业赫,为歙文献称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呈坎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兴旺发达、经久不衰,是当之无愧的文化村和江南第一村。
2023-07-03 02:46:441

中国四大商帮是哪四大

  中国的四大商帮不是商业省份分别是晋商; 徽商 ;潮商(潮汕帮) ;浙商(宁波帮)  晋商的创业者勤俭守朴,买卖争毫厘;合伙经营,分担风险、博采众智、同舟共济;“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且善于应变。但是明清晋商资本的运转方式,是与封建地主制经济结构完全协调的,是封建地主制经济的一个环节,是为封建地主制经济服务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晋商”随着封建制度在中国的消亡,其落后的封建的经营方式逐渐暴露出与时代的不合拍性。因而,其衰落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徽商贾而好儒,长袖善舞;“无处无商机,无行无商机”,无处不在,无行不干。但是小农意识是安徽商人最大的弱点。另外,徽商与其他商帮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儒”字。与一门心思做生意的晋商相比,追逐财富只是徽商的手段,求功名做官才是归宿。因此,尽管徽商把生意做得很大,却做得三心二意。  经得住历史考验的潮商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在近代潮商身上,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文化有效的结合与融合。而正是这种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也许才是潮商继晋商、徽商衰落之后仍能发展,并进一步成长的原因。  浙商吸收了以上三大商帮的许多精华,比如晋商的博大宽容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和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徽商仁义诚信的儒商文化;潮商的冒险精神和学习精神等等。无论晋商、徽商,其本质都是官商,而浙商是“民商”。 而所谓“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扛精神,也正是“民商”的精神。这也正是浙江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各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的原因
2023-07-03 02:46:591

徽文化特点是什么?

作为一个区域文化的特征,它所表现的是这个区域文化在一个时代由其特殊的精神需要、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所构成的精神特征.徽文化精神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精神实体,它正具体地存在于徽州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中,并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中那些普遍、恒久因素的积累、凝聚,而不断充实表现出来.那么,徽文化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概括和表述?其价值是什么?这是探索徽文化精神的中心问题. 这些年来,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有人认为“它所体现的那种理念或精神有:以义统利的义利观、公私兼顾的公私观、民富国强的家国观、遵守契约的诚信观、贾而好儒的人才观、冲突融合的和合观等”.这是徽州当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还有人结合徽州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认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时代,又在徽州这块土地上造就了一代儒商——徽商,他们不甘穷困,开拓进取,凭借较高的文化素养,贾而好儒的特色,雄居中国数百年,所谓“无徽不成镇”,造成了徽州物质文化的历史辉煌.徽商是鼎盛时期徽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他们除了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特征外,还具有冒险犯难、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徽骆驼精神”.研究徽文化精神,必须要讲“徽骆驼精神”:保旱乡土、严宗祠、尚祖祭、重教育、尚气好义、俭朴勤劳、文风昌盛、崇礼仪……还有人认为徽文化精神特征有:(1)保守僵化与开放创新并存(山的封闭与水的开放,理学的保守与徽商的创新,徽州工艺作品思想内容的封建落后与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等);(2)艺术与环境的结合(徽派版画、新安画派、徽州盆景、徽州方言、徽州文房四宝、徽派建筑、徽菜等都与徽州特别的山川环境紧密相关);(3)吸收外地文化和向外扩张徽州文化并举(如新安医学先驱师湖北、四川名家,徽剧吸纳弋阳腔、西秦腔精华;而徽商的开拓又将徽文化扩撒至四方,徽戏进京,促成京剧产生,徽州版画“独鳌艺林”等);(4)刚勇好强与文质彬彬兼备(徽州文化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的融合,兼具山越刚勇好强和土族衣冠尚气重礼的特性)等等. 其他学者还有从不同角度对徽文化精神阐述的,种种论述统计起来恐怕有几十条,真所谓“丹青难写是精神”,徽文化精神内涵之广大,也令人叹为观止. 我认为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徽文化精神,应找到贯穿于徽文化全部精神的本质的东西.徽文化的重要特点是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和汇聚,含有中华文化的一个标本和缩影.正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始终受到这个大系统制度文化的制约和支配,所以它具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方面是徽文化之最具代表意义的徽商,他们身上的“徽骆驼精神”是中华民族顽强的原始生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个生动体现.以徽商为代表的“徽骆驼精神”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并不乏开放、进取精神和冲破“停滞不变的社会”的能力,中华民族有能力创造历史,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一精神,体现在一大批从徽州走向世界的先哲先贤们的开风气之先的首创精神.这是徽文化精神的核心与动力,是最有价值的,是徽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是徽州作为“程朱桑梓”,程朱理学成为徽文化的指导思想,使徽文化深深打下了封建文化的烙印,我们相信随着徽精神的多层面开拓和探究,人们将进一步加深对徽文化的认识,了解它的地位,取其精华为现代化事业服务.
2023-07-03 02:47:061

大克鼎:央视带火的稀世国宝,禁止出国展览,它的3千年不简单

3000年前的贵族,死在了泥土里,3000年后的贵族,却活在了 历史 中。 华夏 历史 两个时代的连接,是一件国之重宝: 它藏身于乱世,又现身于乱世,带着290个字的 历史 信息,从时空深处缓缓走来。 3000年前,一个叫“克”的西周贵族男子,在香烟袅绕的祭台之前,为它赋予了生命,用它祭奠失去生命的祖先。 克用严密工整的金文铭刻下誓文: 也就是说:“我的祖父端正善良,心胸谦让,淡泊宁静,清醒智慧……” 辞藻浓酽华丽,深深刻在青铜鼎身,仿佛只有创造了青铜上的永垂不朽,才能纪念祖先的光辉。 宛如时光的速度,西周王朝灰飞烟灭。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一位妇人站在杂乱破旧的宅院里,对着这件国宝,心里只回想着:怎么把这件宝贝看好呢? 两句誓约,让这件国之重宝跨越时光,3000年的传奇熠熠生辉: 它就是在央视首季《国家宝藏》里走红的西周大克鼎,现藏上海博物馆,位列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名录。 大克鼎的珍贵之处在于,除了文物本身的非凡价值,它背后坎坷的前世今生,完美再现了华夏正礼的流传,盛满令人戳心感动的故事。 究竟有何特别呢? 让阿伦带你回到这首诗的现场,只见尘土飞扬之间,西周先祖正带领部族精锐筑田建家: 时间流转,当西周王朝跨越诗里的季节,来到创立两百多年后。 我们看见,上面这幅辛苦创业的 历史 ,仍在周人的口中代代传颂。 这种对祖先的崇敬深入文化骨血,不光流传在诗经里,还栖身西周的青铜器之上,成为了祭天祭地祭祀社稷时必定要刻下的颂词。 说到这里,你一定好奇,贵族家里那么多青铜器,这个时候最常用哪一件呢? 答案是:青铜鼎。 事实上,青铜鼎的 历史 远比西周王朝久远。 最初的时候,作为炊具的一种,鼎用来烹饪。 当然,要吃上炒肉丝之类的炒菜还得等上几千年,当时人们用鼎来把食物煮熟,约等于现在的锅。 这点从鼎的器型就能看出来,后人总结“鼎”这种器具的特点就是: 常见的鼎包括三足圆鼎,以及四足方鼎,纠纠站立在华夏文明微露的曙光里。 除了器型逐步固定下来,随着古代 科技 的发展,鼎的材质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最早期的鼎常见为黏土烧制。 青铜冶炼技术兴起后,中国的先民开始用青铜铸造,让鼎披上了光华灿烂的外衣。 与此同时,鼎的功用也渐渐走下灶台,披上宗教礼仪的神秘光芒。 从《史记》来看,青铜鼎与祭祀礼仪相联系,最早可起源于中华始祖黄帝。 铸成宝鼎后,黄帝成仙。 而根据一些传说记载,大禹创建夏朝后,收集天下金属铸造了“九鼎”,刻下了各地山水、珍禽异兽。 鼎从此成为“天命”象征,走上至高王权的宝座。 不过,虽然传说里的九鼎至今难觅踪影,但从考古发现来看,青铜鼎在华夏晨光微熹之时就已被统治者采用。 在被认为是夏都阳城遗存的二里头遗址,就曾出土过珍贵的青铜鼎。 这件如今看来走“极简风”的网格纹青铜鼎,虽然造型迷你,和此前的陶鼎非常类似,通高只有20厘米,但意义重大, 是我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里年代最早的青铜鼎。 从此,青铜鼎飞进上古时代的贵族礼仪,象征着刚刚萌生的权威。 而中国的青铜书页,从此徐徐打开。 当 历史 的车轮碾入商朝,伴随着青铜文明的繁荣,象征国命的青铜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段时期,王族祭祀必备青铜鼎。 在商朝,因为商人迷信鬼神,甚至采取血腥的人祭,因此威严、庄重、神秘成了青铜鼎的主要特征。 比如从商代中期开始流行的四足方鼎。 虽然论实用性,方鼎不如圆鼎,但方鼎往往更容易铸造复杂诡秘的图案。 因此那些兽面纹、云雷纹和夔纹之类的纹饰,从商代中晚期开始爬上鼎身,让人一眼望去繁复而瑰丽。 像是著名的后母戊鼎(又称作司母戊鼎),巍然森严,仿佛一头远古的青铜巨兽。 这种装饰,承载着商朝贵族希冀通过青铜鼎与神灵沟通的心愿,将青铜鼎的艺术形式推向了一个高峰。 等到武王克商,西周取代商朝,一切又变了。 西周时代,伴随着思想观念的发展,周朝 社会 不再像商代那样崇敬鬼神,而是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在家族血缘纽带的基础上,建立起礼乐高度发达的文明。 那么,所谓的礼乐都靠什么来传达呢? 其中的礼就包括青铜器的身影。 这时期的青铜鼎,作为珍贵的家业,被贵族们用来祭祀天上神灵与祖先。 于是鼎成了不可或缺的“礼器”。 如此一来,青铜鼎上铸造的花纹也进化出了新的模样,走出了商朝的袅绕迷雾,走进了西周的华夏正礼。 整体来看,西周的青铜鼎风格更为素净与简约。 圆鼎一般腹部向外倾斜,变得更浅,方鼎也不例外,鼎足比商朝纤细了不少,像是瘦身成功。 可见为了区别于殷商酒池肉林的奢靡,周人崇尚朴素简单的审美观念。 到了西周中期,这股简约风在青铜鼎上刮得更甚。 纹饰简化为朴素的重环纹或窃曲纹,最多在青铜鼎的柱足上装饰一些兽面纹。 除了风格和器型的变化,关于怎么使用“鼎”?西周的礼制还明确按贵族的身份分成了好几个等级。 这就是史书记载的“列鼎制度”: 后世所谓的“一言九鼎”,指的就是说话像天子一样有分量。 如此一来,青铜鼎赫然成了贵族家庭的“身份证”,用多少鼎、怎么用,完全取决于所处的 社会 阶级。 在西周王朝念诵祥和的贵族礼乐里,到了距今近3000年前的周孝王时期。 这天,一个叫“克”的贵族男人喜提周王赏赐,被封为“膳夫”,执掌宫廷饮食。 神厨从天而降!喜大普奔之下,他的家族铸造了神器“大克鼎”,用来感谢祖先的功德。 一件流传3000年的国之重器从此诞生。 这件神奇的大克鼎长的什么样呢? 首先器型上,大克鼎可以说是一件庞然大物。 高达约93厘米,重达200千克左右,拥有400多斤令人咋舌的重量。 与此同时,这样一幅厚实的身躯,被3只蹄足稳稳支撑着,再配上一对挺拔的大耳朵,显得格外敦厚可爱。 更加难得可贵的是,作为西周中期的青铜鼎代表作,大克鼎在纹饰上表达着时代变化下的风格转型。 比如在腹部,大克鼎铸刻了连绵宽广的波曲纹,与环状的纹饰紧密结合,大方简洁,与商代铜鼎遍布的华丽花纹截然不同。 除此之外,鼎耳和鼎足也没有留白。 大克鼎在鼎耳的地方精心雕刻了龙形纹,还在鼎足的部位装饰了突出的饕餮纹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大克鼎上无论龙形纹还是兽面纹,渐渐走下了商朝神秘的祭坛。 这些图纹建立在动物变形的基础之上,将商代的兽面纹简化为抽象的形态,一眼望去不再狰狞可怕,反倒多了几分萌萌哒的意味。 比如青铜鼎上的猛兽只剩下大大的双眼可以辨别。 除了风格和纹饰上的变化,大克鼎诞生的时代,正是列鼎制度走向成熟的时期。 作为贵族标志身份的宝物,在青铜鼎上刻下铭文也开始渐渐风行。 而大克鼎上留下的290字铭文,则向今天的人们传递着千年之前的华夏之礼。 周人循规蹈矩,铭文的上半部残留着方块格,每个方格里规规整整地填着一个字。 这些文字被刻在大克鼎的腹部内壁,分为28行,笔迹苍劲有力,圆润工整,是现存至今的金文代表作,在中国书法史地位超然。 这290个3000年前的文字,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分为两段。 第一段描写喜提“膳夫”岗位的克,饮水思源,穷尽自己能想到的美辞,热切赞扬祖父师华父对周朝辅佐的功绩。 这段记载印证了西周贵族代代相传的制度,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膳夫克继承的正是祖父的贵族身份,因为祖父曾担任“师”的官职,他才得以获得周王封赏。 而获得周王的任命后有何赏赐?都写在了第2段里。 既然是贵族,一定要有封地。周王赏给了他大片土地,包括“康地的田”、“寒山的田”等等。 除此之外,有了这样一块地盘,怎么能没有人呢? 于是伴随土地,周王还赏赐了克大批男女奴隶和基层官吏,当时贵族的生活里离不开音乐,还送了他一支乐队。 在大克鼎这本青铜之书上,这些铭文成了研究西周 社会 宝贵的一手资料。 对于西周时期的贵族制度、礼仪甚至土地制度等等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可以想象,钟鼓齐鸣的雅乐,养尊处优的生活,克的贵族人生,享受着钟鸣鼎食的特权,无需在意现实生活的风雨。 尽管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贵族的形态,注定让一些人活在了云上,另一些人活在了泥里。 殊不知,当克悠然享用着唾手可得的一切,有没有抬起过眼帘,看一眼窗外忙碌终年却仍旧一无所获的奴隶呢? 如果看不见,不知他是否曾听见奴隶内心的呐喊: 无论如何,后来的 历史 验证了,西周建立的礼乐并不能实现想象中的永恒。 在大克鼎铸成之后不久,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入西周都城镐京,第2年周平王在秦国等诸侯国保护下东迁洛阳。 当曾经的周天子换了新家,天下也彻底换了主人。 诸侯并起之间,礼崩乐坏、瓦釜雷鸣的春秋时代正式来临。 争霸的烽烟里,信奉的是强者为王。 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贵族礼乐被一次次破坏,最终渐渐退出了 历史 舞台。 大克鼎当然不能幸免。 应该是在西周末日来临前的某一天,战火烧到了克的封地。 一片慌乱之下,克的族人将大克鼎等家族珍宝埋入地下,随即背井离乡,踏上了漫漫的逃难之路。 在当时,像克这样埋下珍宝流落他乡的,一定还有很多其他贵族家族。 因为时至今日,出土西周青铜器最多的地方,除了墓葬,就是窖藏。 当这些贵族走向逃难时,也许曾想过有一天他们还能重返故乡。 但很显然他们没有,消失在了 历史 的深处。 就这样,大克鼎沉入黄土下的黑夜,直到将近3000年后,与另一位“真正的贵族”重逢在人间。 “慢点抬,当心啊!” 1937年的中秋节,苏州城里一点灯光也没有。 远方炮火隐约,毗邻的上海淞沪战事正激烈,日本人的飞机却先行一步,这天把苏州城的电厂都炸了。 十五的月亮,照在苏州潘家的这片小院。 能看见几个悉悉索索忙碌的人影,奋力往一个土坑里搬着重物,原来是潘家的当家人潘达于,还有几个家里的亲戚和木工。 而他们奋力藏匿的庞然大物,正是消失了3000年的大克鼎! 这消失千年的稀世珍宝,为何跑到了千里之外的姑苏? 事情缘起于几十年前的光绪年间,这一年在陕西扶风的法门镇,一处遗忘近3000年的青铜窖藏破土而出。 据说发现时,这处窖藏十分丰富。 出土了包括大克鼎、7件小克鼎、还有一套克钟在内的1000多件青铜器。 可令人揪心的是,当时正值清朝末年的混乱岁月,这批珍宝重见天日后,很快流落四方。 有的被卖给了洋人,有的彻底销声匿迹,无处可寻。 比如同期出土的7件小克鼎,国内目前收藏4件,其他3件都在出土后辗转流入了美国芝加哥美术馆、日本书道博物馆等等,再也无法重聚。 小克鼎尚且如此,更加珍贵显眼的大克鼎,自然让更多人惦记着它的归宿与命运。 消息不胫而走,不久后北京城里流传出了一条新闻,工部尚书、大收藏家潘祖荫集齐了“海内三宝”! 一时之间,无数人艳羡不已。 所谓的“海内三宝”,指的正是清朝末年出土的3件极品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大盂鼎和大克鼎,都是历经3000年风霜、重放光芒的国之重器! 那么,这赫赫有名的潘祖荫是何来头呢? 潘祖荫,出自苏州潘氏家族,祖上是徽商。 清朝前期的徽州曾有“周漆吴茶潘酱园”的说法,也就是说潘家以经营酱料起家。 而潘家在搬到苏州之后,除了传统的酱料业务,还积极从事海外贸易。 比如当时的清政府常购买东洋铜料铸造铜钱,潘家与对日贸易就曾联系紧密。 如此几世积累下来,潘家成为苏州巨商,积累财富无数。 而难得可贵的是,虽然常言道商人重利,但潘家“贾而好儒、富而好礼”,是江南一带著名的文化世家。 这个“礼”字,也道尽了潘家几代人的追寻与坚守。 首先,潘家历来重视子女教育。 潘氏家族虽然商贾起家,但走出了好几位政坛精英。 比如除了潘祖荫做到了工部尚书的高位,他的爷爷潘世恩当年也曾高中状元,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个时代半个多世纪,被称为四朝元老,显赫一时。 其次修身齐家,酷爱古典文化,潘氏家族在晚清的动荡岁月里耗尽家财,保护了大批珍贵文物。 因此,当潘祖荫偶然之间发现了大克鼎的踪迹,立刻耗费巨资买下了它。 但可惜的是,仅仅一年后他就离开了人世,将所有收藏归属弟弟潘祖年保管。 得到宝贝的潘祖年,没有辜负哥哥的信任,他坚持着家门的教诲,这些珍贵的青铜器没有丢失一件。 并且,眼见当时的北京城风雨飘摇,形势越发吃紧,潘祖年历经挣扎,带着大克鼎和大盂鼎等珍宝辗转回到苏州。 乱世之下人心惶惶,也许因为心力交瘁,不久后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可即便如此,临终前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家里的这些文物。 他对妻子潘达于说:“你一定要好好看着这些宝贝啊!” 正是这句话,让年轻的潘达于记了一辈子。 可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在接踵而至的战火里,要做到这点谈何容易! 一个女子,不但要抚养子女、撑起一个家,还要时时刻刻守着国宝,简直难于上青天。 可潘达于无论遭遇怎样的危险,遇到怎样的困难,不离不弃守护着这些国宝,从不曾想过抛弃或变卖。 事实上,当时各路势力都打过国宝的主意,形形色色的政客、掮客和骗子,络绎不绝登门造访,但都被潘达于巧妙地应对过去。 30年代中期,国民党派人带话给她,说在苏州盖了楼,想要“借”宝贝展览。 潘达于听出里面有诈,于是直接婉拒,后来面对威胁利诱,她也始终不为所动。 也许在她的心里,始终回响着丈夫临走前的嘱托:我要守好这些宝贝啊! 但更大的危险很快降临了。 1937年刚入秋,日军侵略踏过上海,眼见即将吞噬苏州。 十万火急之际,这年的中秋节,柔弱的潘达于带着家里亲戚和木工,赶紧在后厢房挖了大坑,把大克鼎小心装在木箱里埋了下去。 怕藏得不够隐蔽,埋下大克鼎后,她小心地把方砖铺在了上面,还用碎渣土撒了一遍。 所幸的是,这样过了7年安然无恙。 直到突然有天,家里人赫然发现地面猛然沉陷了一块,她心里一惊,赶紧让人悄悄挖出宝鼎。 上天保佑!大克鼎完好无损,只是木箱子腐烂。 虽然长舒了一口气,但眼见地下没法再藏,怎么办呢? 潘达于想来想去,又心生一计:事已至此,最危险的地方也许最为安全。 于是她把大克鼎挪到了厢房的一角,让孩子找来一大堆破衣烂衫,把鼎身遮盖得严严实实。 这样无论怎么看都只是一个杂物堆,和家里的陈旧正好融为一体,根本看不出来。 就这样,虽然每天提心吊胆,但外面兵荒马乱,这也算目下所及唯一的办法了。 大克鼎暂时安全了,可事实上更难的是,历经多年战乱,此时的潘家,昔日财富如流云飘散,早已不是从前贵族一般的生活。 这些年来,除了避难,她带着一双年幼的子女,借住在苏州城南石子街的旧宅里,艰苦维系着一家子的生活。 但是即便失了曾经富贵,生活于重压之下,只要看到墙角里静静卧着的大克鼎,尽管听不见鼎身上3000年前的贵族颂词,潘达于的心里还是暖暖的有一束光: 这件宝贝,还是保住了啊! 对着潘达于的“命根子”,渐渐也有人心生好奇:如此守着这座鼎,是要留给谁呢? 面对这些疑问,潘达于虽没有回答,但很快他们等来了答案。 1951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写道: 这封言辞恳切的信件,正是来自潘达于。 原来,潘达于决定,将毕生所藏、包括大克鼎和大盂鼎在内的国宝级青铜器,统统捐献给筹建中的上海博物馆。 随后大盂鼎1959年转入中国 历史 博物馆,也就是如今的国家博物馆。 面对潘达于的慷慨捐赠,收到稀世珍宝的文物部门备受感动,很快给她送来了两件东西: 2000万元(当时流通的旧币)奖励和一张奖状。 出人意料的是,潘达于退回了奖金,后来捐献为抗美援朝所用,她留下了那张奖状,在床头挂了50年。 在退钱的信里,潘达于还写道:“赐予奖状举行典礼已深感荣幸。” 对于她的义举,也有人表示不理解。 一天陪着亲戚去上海博物馆看鼎时,有人好奇地问她: 苦苦守了一辈子,为什么不继续留着这些宝贝呢? 对此,潘达于只淡然地说: “放在这里好,首先安全,另外大家都可以看,多值!” 除此之外,无怨无悔的她,一直教导着自己的子女: 可以说,跨越3000年的时光长河,被潘达于守护一生的大克鼎是幸运的。 它找到了冥冥中最懂它的人。 作为现存至今的中国青铜器转型期间的代表礼器: 大克鼎无论是器物本身的非凡价值,还是承载 历史 信息的珍贵铭文,都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礼仪之邦与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弥足珍贵的国之重宝。 与此同时,与大克鼎相守相伴的潘达于,则让我们看见: 3000年前的西周贵族,把华夏之礼刻在青铜,而3000年后的精神贵族,把华夏之礼刻在了心里。 如果说潘达于的前半生,守住了家族的“礼”,拼尽全力保住了家族的宝物。 那么她的后半生,则守住了家国的“礼”,为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无私捐出了毕生所藏。 浩瀚星河,川流不息,刻在青铜上的礼,也许会被 历史 遗忘,但刻在中国人心里的礼,在 历史 上永远闪耀生辉。 凡是过往,皆能打开序章! 近期分享连载中,查看往期可点击: 别羡慕日本茶道,这座中国古塔的倒塌,复活了美到逆天的茶道祖宗
2023-07-03 02:47:121

贾而好儒什么意思

贾而好儒是徽商特色之一。明代有人把徽商分为“儒贾”和“贾儒”两种。儒贾以经商为名而行儒教之事,贾儒以崇儒为名而行经商之事。两者都是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商人,或具有经商才干经验的文化人,是贾与儒的结合,是文与商的交融。出自《太函集》。徽商贾而好儒,受到较深的儒学教育,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使他们在经商中,善于运用心计,精干筹算,审时度势,决定取予。明代欲人黄镰,少时从儒就学,立下经世之志,后来弃儒经商,在闽、越。齐、鲁间进行商业活动。由于善于洞察“盈虚之数”,故精干“进退存亡之道”,获利甚多。清代款人叶天赐,生性聪颖,工诗词,擅书法,因家贫行贾,“料事十不失一”,一跃而为扬州富商。
2023-07-03 02:47:301

贾而好儒怎么读

应该是贾(gu)
2023-07-03 02:47:383

贾面好儒,商德至上的意思是什么

原句“贾而好儒”,徽商特色之一。明代有人把徽商分为"儒贾"和"贾儒"两种。儒贾以经商为名而行儒教之事,贾儒以崇儒为名而行经商之事。两者都是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商人,或具有经商才干经验的文化人,是贾与儒的结合,是文与商的交融。“商德至上”不言而喻就是要诚信至上,以诚实和道德作为第一要则。断乱为您真诚回答,请采纳!
2023-07-03 02:48:021

贾而好儒的概述

“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太函集》卷52)。徽商贾而好儒,受到较深的儒学教育,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使他们在经商中,善于运用心计,精干筹算,审时度势,决定取予。明代欲人黄镰,少时从儒就学,立下经世之志,后来弃儒经商,在闽、越。齐、鲁间进行商业活动。由于善于洞察盈虚之数,故精干进退存亡之道,获利甚多。清代款人叶天赐,生性聪颖,工诗词,擅书法,因家贫行贾,料事十不失一,一跃而为扬州富商。
2023-07-03 02:48:081

贾面好儒,商德至上的意思是什么

2023-07-03 02:48:221

为什么徽商贾而好儒

传统上,受重本抑末观念与相关制度的长期影响,身居士农工商之四民之末的商人虽能在经济层面占据一定优势,但在社会政治层面处处受排挤与打压,来自官府的种种贱商,辱商,抑商措施层出不穷,在日常生活中也难以摆脱奸诈形象。如果仅着眼于发家致富,很难从根本上摆脱缺乏安全感,精神受压抑的尴尬境地。 徽商江终慕曾言吾先世夷编户久矣,非儒术无以亢吾宗,孺子勉之,毋效贾竖子为也。其内心自卑感和崇儒入仕心态昭然若揭,纵使拥有巨额财富,也难免在内心里自我否定。有鉴于此,当商人或商人群体逐渐富有之后,就会设法通过资助当地教育、热衷慈善与公共事业、改善与官员或读书人的关系、购置土地实现身份地位转换等措施,以提升其社会认可度与社会地位,满足精神需求,亦可赖以保护财富。从而变得贾而好儒。
2023-07-03 02:48:311

贾而好儒什么意思

贾思勰的解释 北魏农学家。山东益都(今青州)人。曾任太守。 研究 大量的古代农业文献和农谚, 访问 老农,考察农业生产的情况。写成 《齐民要术》 一书,是 中国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词语分解 贾的解释 贾 (贾) ǎ 姓。 部首 :贝。
2023-07-03 02:48:371

谁知道徽商,晋商的发家之谜?

回答那么多真罗嗦主要是有头脑
2023-07-03 02:48:442

贾而好儒,商而兼士的繁体字

贾而好儒,商而兼士的繁体字
2023-07-03 02:48:511

徽商文化的儒商精神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日俱增的人口和山多地少的客观环境压力,这正如明嘉靖年间微州一村妇所说的:“吾郡在山谷, 即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2、丰富的物产、便捷的水路交通刺激徽人经商;3、徽人思变精神的内部动力加上当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外部契机。而其三者,最主要的也是最本质的是徽人的思变精神。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打破“重农抑商”,冲破世俗偏见,才使许多徽民变为徽商,与正是这种转变才产生了徽商的鼎盛。 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中之翘楚之一,是与它的贾而好儒的本质特点分不开的。 徽商的贾而好儒首先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如在黟县古民居村落西递村有这样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从中便可看出徽从对儒与商的看重。徽商贾而好儒还表现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上,即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选择了一条捐赀买官的道路。1、 徽商所在地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区;2、为了获得与经济地位要称的社会地位需要以“儒”为外衣来包装自己。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商帮,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大多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以义取得利,讲究诚信商德,不欺妄奸诈,货真价实。他们善于把握商机,权衡大道,在商海竞争中技高一筹。他们大多在致富后重视文化建设,捐资兴学,刻书藏书,修方志,邀讲学,培养子弟读书入仕,谋求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地方论的繁荣,孕育了一大批国家的杰出人才。自明清以来,徽商以自身的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业绩--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成就,同时形成了一种儒商精神,树立了一代儒商的形象。 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徽商的兴衰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但是,“儒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却仍然值得我们总结回味,它对于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它的基础是经济自由、经济公平、平等竞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模仿,而两千多年的封建人治传统造成的是人们的法制观念普遍低下,一些素质不高的商家为利所驱使,采用了不正当的发财之道。历史上徽商铸造的儒商精神,把实践儒学道德规范作为商业理性的自觉追求,注重自身形象的树立,对今天行商富有启迪意义。
2023-07-03 02:49:141

徽州儒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对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有何借鉴意义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成“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成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喜靖以降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徽州素称“东南邹鲁”,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商,一个显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徽商的本质是儒商。徽商研究是徽州文化研究中的不配课题,向为海内外学者所关注。徽商作为一支重要的商帮,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徽商不仅以自己的杰出实践实现了雄踞中国三百余年事业的辉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徽人经商,源远流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日俱增的人口和山多地少的客观环境压力,这正如明嘉靖年间微州一村妇所说的:"吾郡在山谷,即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2、丰富的物产、便捷的水路交通刺激徽人经商;3、徽人思变精神的内地动力加上当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外部契机。而其三者,最主要的也是最本质的是徽人的思变精神。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打“重农抑?quot;,冲破世俗偏见,才使许多徽民变为徽商,与正是这种转变才产生了徽商的鼎盛。当然,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中之翘楚之一,是与它的贾而好儒的本质特点分不开的。徽商的贾而好儒首先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如在黟县古民居村落西递村有这样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知难不难",从中便可看出徽从对儒与商的看重。徽商贾而好儒还表现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上,即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选择了一条捐赀买官的道路。那么,徽商贾而好儒的原因是什么呢:1、 徽商所在地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区;2、为了获得与经济地位要称的社会地位需要以"儒"为外衣来包装自己。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商帮,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大多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以义取得利,讲究诚信商德,不欺妄奸诈,货真价实。他们善于把握商机,权衡大道,在商海竞争中技高一筹。他们大多在致富后重视文化建设,捐资兴学,刻书藏书,修方志,邀讲学,培养子弟读书入仕,谋求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地方论的繁荣,孕育了一大批国家的杰出人才。自明清以来,徽商以自身的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业绩--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成就,同时形成了一种儒商精神,树立了一代儒商的形象。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徽商的兴衰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但是,"儒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却仍然值得我们总结回味,它对于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世纪之交,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加快现代化步伐。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它的基础是经济自由、经济公平、平等竞争。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模仿,而两千多年的封建人治传统造成的是人们的法制观念普遍低下,一些素质不高的商家为利所驱使,采用了不正当的发财之道。近年来假冒、伪劣、坑蒙欺诈、非法牟利常有出现。对此我们一方面需加强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加强道德教育,重视商业文明建设也极为重要。历史上徽商铸造的儒商精神,把实践儒学道德规范作为商业理性的自觉追求,注重自身形象的树立,对今天行商富有启迪意义。可以给我弄为满意答案么?谢谢
2023-07-03 02:49:281

“无徽不成商”的意思?

是不是“无徽不成镇”我在网上看得到历史上,山高坡陡的徽州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为田园”之称,不仅地狭人稠,而且各种自然地理条件让徽州不宜种粮,却盛产林、竹、茶、桑、果鲜、药材等各种经济作物。而且优越的水运条件,为徽州人打开了一条走上外界的通道。种种自然地理的因素,指出了徽州人唯一的一条生路——经商。正像民谣中所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就这样,大批的徽州人为不得不怀揣几两碎银,夹着《士商要览》、《天下路程图引》,呼朋引类地外出经商。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以后,政治经济中心南移,促使其临近地区的经济首先得到相应发展,中原文化也随之被引入江南。徽正处在当时东南经济要区苏浙中心,南北交往要冲,由于徽州特殊地理环境和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加促使徽地主经济向商业经济转移。到了明清时期,徽州更成为高度发达的移民输出的地区,根据徽州俗例,男子到16岁就要出门做生意。从此,便萍飘蓬转,有的需要几年、十几年至几十年才能重回故乡。徽商的足迹也遍及全国,正如朋万《歙县志》指出:“今之所谓都会者,则大之而为两京,江、浙、闽、广诸省;次之而苏、松、淮、扬诸府,临清、济宁诸州……故邑(歙县)之贾,岂惟如上所称大都会皆有之,即山陬、海(山+需)、孤村、僻壤,亦不无吾邑之人。”这里指的仅是歙县一地的徽商,还未包括徽州其他的县。徽商足迹之广泛,以至有“无徽不成镇”之称。如满意请采纳
2023-07-03 02:49:362

中国十大商帮

中国历史十大商帮: 具体是山西晋商、徽州(今安徽黄山地区)徽商、陕西、福建闽商、广东粤商(分广商和潮商)、江右(江西)赣商、洞庭、(今苏州市西南太湖中洞庭东山和西山)苏商、宁波、龙游(浙江中部)浙商、山东鲁商等。 也可称:山西商帮、广东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徽州商帮、洞庭商帮、江右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其中晋商、徽商、潮商势力最大,影响最远的三大商帮。中国新十大商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兴起了新十大商帮,它们是:在历史上已负盛名的粤商晋商和徽商,日渐崛起的浙商、苏商、沪商、京商、和闽商,正悄然发展的鲁商、豫商。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个商帮特点不同。北方善义,南方善商;北方厚重,南方灵活;北方重古典,南方更现代。
2023-07-03 02:49:452

现代中国五大商帮

中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目前已形成三大经济发展活跃区域。在这些区域形成了一批新的商帮,它们创造了目前中国和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如珠三角的电子产品,世界工厂、出口外贸。浙江的纺织、皮鞋和五金、闽南的运动鞋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广东商帮,浙江商帮、山东商帮、苏南商帮、闽南商帮、被并称为中国新五大商帮。五大商帮龙虎榜:1:广东商帮地域分布: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等地。2.浙江商帮地域分布:温州、宁波、台州、杭州等地。3.苏南商帮地域分布:苏州、无锡,常州等地。4.山东商帮地域分布:青岛、威海、烟台、济南等地。5.闽南商帮地域分布:泉州、漳州、厦门等地。
2023-07-03 02:49:542

徽派建筑的历史渊源

徽派建筑是汉族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徽派建筑最初源于东阳,是江南建筑的典型代表。历史上徽商在扬州、苏州等地经营,徽派建筑对当地建筑风格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据《寄园寄所寄》载:“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礼,彬彬合度。”黟县南屏全村共有30多座祠堂,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的祠堂群。村前横店街,200米长就有八座祠堂。“序秩堂”、“程氏宗祠”为两大宗祠,另有三座支祠和三座家祠,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封建宗法势力的博物馆。古徽州名门望族修祠扩宇、营建支祠,规模胜似琼楼玉宇,以显示家族的昌盛。这些大祠堂,用料硕大厚实,有的竟采用整块长达6.7米、高1米多,宽80公分的大木料作月梁;用整根圆周2.3米、高7.8米的大木料作厅柱;开凿出整块10米多长、5米多宽的大石板作台阶。祠堂的“享堂”、“寝堂”采用一色的名贵木材,如银杏等,称“白果厅”;也有重梁叠架,称“百梁厅”。祠堂大门多作“五凤楼”,高墙翘角。整座祠堂庄严肃穆,体现出族法族规的神圣威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呈坎罗东舒祠融“古、雅、美、大”于一体,共四进四院,后寝宝纶阁高达13.6米,面阔11开间。著名的祠堂还有龙川胡氏宗祠、黟县敬爱堂、棠樾清懿堂(罕见的女祠)等。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由于文风颇盛,当地居民"处之以学,行之以商。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商财力雄厚。“盛馆舍以广招宾客,扩祠宇以敬宗睦族,筑牌坊以传世显荣”。于是乎给后世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其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徽派三绝”——牌坊、祠宇、民居等建筑实体中。它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作为设计和实施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明清时代,徽商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明《五俎》云:“商贾之称雄者,江南首推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州邦的崛起,一批拥有资本十万、百万的富商大贾不断涌现,清代垄断盐经营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后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支援左宗棠平定新疆。再加上徽商贾而好儒,广交官府、文士,的本人就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徽商是官、贾、儒三位一体。因而出了大批官僚,有的成为朝中显贵,他们为荣宗光祖,炫耀乡里,除购置土地外,大部份用于奢侈性消费,大兴土木,建筑豪华的住宅、园林、书院、祠社、学校等。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乡土气息。加之徽州盛产木材,民间向有雕刻、绘画传统,砖、木、石雕别具一格,因而形成颇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大派系——徽派建筑。”
2023-07-03 02:50:233

属蛇人最苦命的出生时辰,福气之蛇几月的好

属蛇人最苦命的出生时辰 万以学 2022 年9月15日,安徽黄山风景区,游客观赏日出云海。视觉中国供图 2022 年10月11日,安徽黄山黟县宏村景区。视觉中国供图 2022 年11月10日,古徽州非遗民俗《轩辕车会》在安徽歙县古城表演。视觉中国供图 2022 年3月16日,一名集邮爱好者在江苏苏州展示刚购买的《刘海粟作品选》特种邮票之“黄岳人字瀑”。视觉中国供图 2022 年11月29日,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出现云海美景。视觉中国供图 2022 年8月22日,黄山天都峰远看近乎垂直的山路。 视觉中国供图 可以说,没有黄山就没有徽州文化。黄山是徽州文化生长发育的更大环境,是徽州文化的底色,是徽州文化的基础和灵。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山就是那养育了、庇荫了徽州人及其文化的一方水土。 对于黄山,我有种畏怯感。不论你攀登过多少次,选择过多少不同的路线,每一次游览下来,黄山都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觉得自己犹如一只蝼蚁,趴在黄山身上千万沟壑的某条褶缝里,好似在循着熟悉的路径前行,其实完全蒙圈,不知己所往,不知其万一。 在黄山风景区云谷黄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前厅,写有1990年黄山成为全球第17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时,教科文的评价: 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经受到广泛赞誉,以“震旦国中之一奇山”著称于世。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峰峦上的奇松、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闻名天下,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览者和艺术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自性黄山 约138亿年前,造物者按照自己的时间和逻辑,把世界安排得妥妥帖帖。在距今约50亿年前,他又把宇宙间乱七八糟的漂浮物聚拢在了一起,做了个小小的太阳系。至于这个地球,则是在距今约46亿年前,由松散的物质,凝结成的球体,并分层有了地核、地幔、地壳,还在地壳表面形成了一片大洋。大约从8亿年前的震旦纪开始,在地球的东方洋面下,聚拢和沉积起数万米厚的泥渣物质。又经过了数亿年,这个沉积层在海水中几起几落,几上几下,反复淬炼,最后慢慢,成为地壳的表皮,构成了地球温润的腹部——江南古陆。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地质运动,包括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等,地壳下面深处的熔融炽热的岩浆喷泻而出,射入了这片充满褶皱变形和断裂切割的地壳中,使其暗结珠胎。这粒花岗岩胚胎种子,在温暖的母腹中,慢慢成长发育。直到距今6500万年开始的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它才逐渐开始突破裹挟在身上的胎衣束缚,一次分娩成功,了地面。这就是黄山。 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过程,遗憾的是当时还没有人类来欣赏这个奇迹。然后,黄山在没有人围观的状态中,孤独地、自由地、骄傲地成长。 力量无穷大的造物者,在对地球进行了大开大阖的布局,安排好高山峻岭、海洋沙漠、雨林平原、长川丘陵后,又充满偏好,众长,花费时间,对北纬30度线上的黄山进行了精雕细刻。 黄来就是一砣地壳里长出来的石头,造物主给它舒筋通气,然后在这里切一下,那里凿一下,这里削一点,那里抻一点,硬是把一整砣的花岗岩,形塑成高逾千米的花岗岩奇峰和深切入地面的峡谷。还排列出峰峦七十二,簇聚如莲,纵横若列,再通过节理、劈理、断裂、流水、冰冻及风化等力量,进行深度整理和美化,使黄山诸峰外观展现出完美的穹状、锥状、脊状、柱状、箱状等峰林地貌。 如天都峰、峰等是由垂直的和倾斜的多组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顶部呈状锥形,底部基座与上部峰锥相连一体。蓬莱三岛、飞来石等是由密集发育的垂直节理经风化、崩塌形成的花岗岩石柱、石笋。既大气磅礴,亦石亦峰,顶天立地,又秀气雅致,玲珑剔透,岩壁峭拔。 最后“女大十八变”,伴随着距今约2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的作用,黄山盛装出镜,终于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先塑造型,立稳骨骼,再美其肌肤。造物者不怕黄山风姿太过,逼人眼目,又在其身上缀满金玉翡翠。在黄山丰富的动植物生态体系中,最为突出亮眼的当然是黄山松。它们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以坚石为母,云雾为乳,根系往往是树干长度的几倍、数十倍。一株小小的黄山松,成熟期5-80年,树龄多达几百年。小者如伴侍,依附在峰林怪石上,奇古多姿态。黄山松松冠扁平,飘逸多姿,针叶短密,而且海拔高度越高,松叶越短,越硬,越密,越绿。由于其针叶上有蜡状角质层,无论什么时候去看,它永远美丽弥新。 造物者沉浸在自己的创作游戏中,端详着初具形态的作品,又意犹未尽地轻轻吹了一口气。这口气,赋予黄山以生命,使得黄山云霞布满,永转,脉息充满,形胜无穷。高天大风,四时有别,朝夕迥异,气象万千。云海银浪,缥缈变幻于瞬息之间,忽而浩瀚汹涌,天地一色;忽而远近峰屿,偶露峥嵘。晴空万里时,则奇峰毕现。 黄山,可能是造物者故意留给人类的一点启示。想知道造物者的力量和世界自然的奇妙莫测吗?想知道这宇宙间世界上是不是真境梵宫吗?去看看黄山吧! 神性黄山 黄山是造物者的宠儿,是自然之子,它也是黄帝之山。今黄山脚下黄山区三口镇境内,有轩辕黄帝点。自从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需要说明的是,辟地的与造物者没有逻辑和生理上的关系。他开辟的是一条新的类人间的神话叙事传统。“三皇”有各种说法,唐代司马贞《三皇本纪》,补写了《史记》的阙如部分。确认“三皇”是伏羲、女娲和神农(神农即炎帝)。“三皇”被认为是神,可能因为时间久远不可考, 孔子认为他们都是虚妄的,把他们全部 了,编撰历史书时就从“五帝”开始。 五帝之首为黄帝。黄帝名公孙轩辕,他征伐天下,统一环宇,“日月所照,莫不砥属”,从而成为天下“共主”。他保国安民,发明创造了许多新技术,为改善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而成为万民的“共祖”。“黄帝以后,我族滋乳渐多,分布于中原”(梁启超),继而遍及海内外,形成以黄帝为中心,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大一统宗法 络,是谓炎黄子孙。 如今全国很多地方都有黄帝的遗迹,特别在中华文化发源地的中原地区,更是众多。长江之南,黄帝遗迹也遍布,如黄山、庐山、缙云山等,甚至还形成了黄帝游踪的“”。这说明夏商周各大部族,包括长江以南地带的楚人越人吴人,都把黄帝看成是自己的祖先祖宗。这是中华各族认祖归宗,寻求自我认同,自觉归队 位的一种努力。 对的考证,实证固然重要,但更要看其体现的集体心理形成和价值倾向。中国人是很自然地把对黄帝的崇敬与对山的崇拜结合在一起的。人类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只能通过大自然的外在表象。而大自然在地球上的突出表征物就是山岳。《说文解字》:山,宣也。谓能宣散气,生万物也,有石而高。山岳离近,距人间也不远,是人间与的自然中介。人在山上,才能成“”。《诗经》就把最美好的词献给了山岳: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坼不崩。 中国人的山岳崇拜,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五岳”的崇拜。五岳之东岳秦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更具“崇高”的象征意义,它们代表大地的整体,也代表着美好的希冀和寄托。“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以告天地”(应劭)。历代帝王家和家常把五岳与兴衰连接在一起,到巡守、封、活动绵绵不绝。在顶上筑土为坛以祭天,在下的小山头祭地,帝王家以此形象宣示天下:天下大定,瑞并臻,自己取得天下为天命所归,继承的是大道正统。同时祈求:本家王朝永固。为体现山岳地位崇高,祀之如神,历朝皇帝都很重视为山岳封号。 这个荣誉,当然首先得归之于黄帝。《洞天记》: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然后才是历朝历代的帝王。秦始皇将五岳等众多名山一并作为“名山川”纳入 行列。西汉宣帝正式将五岳从群山中划出,成为群山代表,体现,享受高规格待遇。唐明皇把五岳封为王:中岳为中,西岳为金,东岳为天齐王,天宝五年封南岳为司,北岳为安。唐朝还对天下名山进行封号,如十州三岛,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等,形成了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唐王朝的意志。 集造物者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黄山,没有进入“五岳”这个排名序列。因为它是“黄帝之山”。 黄山这名字从何时开始,现在并不可考。唐明皇名黄山,应该是黄山定名的结束,而不是开始。在那之前,应该有很长很长的酝酿时间。《列传》就说陵阳子明“上黄山,采五石脂”。更多的说法是,江南黟山,据得其中,云疑碧汉,气冠群山,有古木灵药,名花异果,瀑水飞泻,汤泉香温,是轩辕黄帝“栖真之地”。作为辅证材料,黄山包括其周边地区黄帝印迹众多,仅地名就留下了黄帝源、轩辕峰、浮丘峰、容成峰、炼丹峰、天都峰、洗药溪、峰等百余处。这些地名历史久远,不能确证其起始时代,但都与黄帝在黄山寻真访隐,求,“采露珠,集灵草,煮妙石,炼,沐汤泉,焕容颜”,最后乘龙与友人及臣僚等七十二人一同登天的有关。 现在,一年一度还在举办的黄山区“轩辕车会”,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透露的就是远古时期隐秘的地理人文信息。唐明皇在天宝六年名黄山,时间是在他封完五岳为王之后。把黄帝之名用之于一座山,是一举把祖先崇拜与山岳崇拜两誉赋于一身,使黄山在山岳的中,享有了黄帝在人神中享有的“共主、共祖”地位。这绝不是简单地采信官民言说,不是单纯的以景色论黄山。后世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或许多少猜中了唐明皇深的心思。他对的研究远超常人,有迹象表明这一名有考虑。如,天宝十一年即名黄山后不久,朝廷便单独建置了太平县,将黄山置于其中。这仿是为名黄山做的配套工程。 此外,可以佐证黄山地位崇高的是其“方位”。古代以东南西北中配青赤白黑黄,为。命黄山为“黄”,可能并不仅指其耸峙于群山之地理中心,更是指其处于人伦之中心。 知性黄山 物不自美,必因人而后彰。造物者的造化神功,人间皇帝的垂赏青睐,似乎没能避免黄山高蹈世外、人间罕闻的境地。黄山还需要巨儒名宦、逸士幽客的笔墨滋润洇染。山水有清音。没有了山水,中国文化之旅甚至无从起航。“秦汉封锢深,唐宋游屐广”(郑板桥)。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内心深处思念与渴盼就是山水。而险峰幽谷,路径通幽,松柏森森,溪流,吸引文人雅士高致远行的各种经典山水元素,黄山是应有尽有。 山中一日,世上千年。黄山如太古一样巍然屹立。且不说那些羽,如于黄山有开山之功。文人墨客 黄山,由来已久,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曾两游黄山。他两游黄山的时间分别是天宝十三年和天宝十五年,几乎与黄山受唐明皇名时间同步。通过考察,李白留下了四篇诗作,可知他的黄山足迹。李太白何许,他一瞥之下,就高吟:“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描摹黄山场景甚至比今天的卫星鸟瞰图还精准,直让人怀疑他真和造物者。他没能深入黄山核心区域,给后人留下“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这无法兑现的遗憾。 转眼就是16、17世纪了,中国文学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这个由安徽人创立的大明王朝,总的看,还是一个治理有方、国祚绵厚的朝代,对外伸张国格,维护尊严,文明之邦声名远播。如朱熹学说成为日本官学,日本则趋捧阳明学,甚至把明朝体制都拿去复制了,越南官服到20世纪,还沿用明朝服饰。明朝对欧洲的启蒙运动也产生了影响,利玛窦眼中的中国远比欧洲富裕,以至于今天还有一批“明粉”。 明朝,中国人特别是的血脉气质也得到了梳理,明朝文化保留和激扬了中国人的骨气、刚烈劲节之气。明朝遗民忠烈,甚至皇帝崇祯也以身殉国。国朝内部经济繁荣,业发展,城乡生活红红火火,市识觉醒,形成了新的商业阶层,出现了平民化和世俗化。越来越把“人”摆上重要地位,帝王、、僧道等悄悄褪色,出现了重视活人、重视现世的现象。文学艺术更是繁荣,诗词歌赋,戏曲,特别是如春花怒放,中国传统名著,三部出在明朝。学术思想、美术工艺等都相当发达,向世界展现了丰富的人文和器物文明。 正是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黄山被推到前台。这也就是教科文所谓的“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经受到广泛赞誉,以‘震旦国中之一奇山"著称于世”。发现黄山、推送黄山的主力是不可胜数的官宦儒士、僧道清客,即广义的“士”,或文化人读书人。他们走向黄山,更把黄山带出和推向了人世间。纷至沓来的文人墨客,面对黄山的绝世美景,惊叹于造物者的斧神工,感慨于生命的浮活渺小,莫不属文以彰显。 其中最著名的,当是16世纪(明万历年间)的行者徐霞客。他与李白一样,也是两游黄山,初游为雨雪所阻,仅至汤泉、慈光阁和北海,未能尽兴。第二次他为补偿夙愿再来,适逢秋高气爽,他徒步登临玉屏楼、天都峰、峰等,叹为“生平奇览”:黄山无不“宏博富丽”“藻绘满眼”,兼有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清秀。是时,徐霞客32岁,历游名山大川十多年,已是见多识广。在窥得黄山堂奥后,后有人问及“游历四海山川,何处最奇?”他毫不犹豫地回“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世诸贤,可能只有他,精神上接得李太白一丝半片衣钵。但他只下评语,没有发挥笔力,铺排词句,写诗署文,没有去费力描写黄山。他只是浩叹:观止矣!造物者在不经意间,给人类中的这些“知者”和“智者”,作了个思维测试:任你万般揣摩领会,词语堂皇,堆砌辞藻,构图营造,泼洒色调,也难得我真相、真貌、真谛。 人们很快发现,对黄山的描写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智力游戏,成为自己向自然“邀宠”的竞争秀,同时,更“智慧”的人则发现,只要自己有一点幸运,捕捉到黄山的一丝风韵,抓取到黄山的一鳞半爪,窥到黄山的一星半点秘密,都不会是平庸之作。 据黄山人统计,从唐至清约1200年间,以黄山为描摹对象的诗词两万多首, 1万多篇。可谓成千累万,但很遗憾,真正能够得黄山、流传下来的却是寥寥。 面对黄山,必须将“转山河归自己”的豪情转为“转自己归山河”的谦卑。文学上的一点执念,一点抒情,一点意趣,只能变成黄山上的一丝流云。至于歌曲,我不知道有多少,但你拿任何一首去黄山顶上试听一下,那感觉就是你一张口,嗓子就劈了、倒了。绘画似乎更直观、更直接、更有力,能够无限接近黄山的真相。画师们似乎职业位置最有利,“多留居山中,反复观赏”“搜尽奇峰打草稿”,只需要直接临摹下黄山的形态情状就好,其色彩、线条、、构图等“食材”不需要你蒸煮炖炒,直接拿来就足够。其中出类拔萃之辈,还形成了徽州文化的——“黄山画派”。他们抽象出别具风格的山水画:笔墨沉着简练,构图明快秀丽,风格清高悲壮,意旨深沉宏远,把最传统、更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山水画推向了新的高峰。 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渐江,是黄山脚下的徽州人,反清复明失败后,他削发为僧,在人生的后半段岁月里,他将内心的孤独、无助与寂寥,托付给了黄山,也把黄山的万千面貌一点一点向世人展露。后世还有黄宾虹九上黄山,张大千四上黄山,刘海粟十上黄山的故事。刘海粟自矜:他少时以黄山为师,耄耋之年傍黄山为友。 及至当代,人类工程技术发展神速,人们发现摄影比绘画更精准,可以在瞬息万变的黄山捕捉其真相。但很快就又失望了。无论多先进的摄影机,永远也赶不上黄山的变化。很多人近乎绝望地发现:他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甚至用同一型号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拿出来欣赏时都不一样。摄影方框里只有造物者那永恒的、善解人意的微笑!当然,那微笑,也是有时慈祥,有时顽皮的! 这是一幅看不到开始、也看不到终点的自然山水画卷,就其华美灿烂而言,只有更好,没有更好。观止矣! 对黄山的推送宣传的更大贡献者,主体是徽州人,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徽商。徽州人经商传统久远,至明成化、弘治年间已形成庞大的商业集团。到明万历年间,徽州人已经在吹嘘:今天下所谓大贾者,莫甚于吾邑。与其他商帮不同,徽商不仅钱多,他们还崇文重教,贾而好儒,很尊重读书人。“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在16世纪写的这首诗作,讲的就是当时有大批文人去徽州的风气。 董其昌、祝枝山、唐寅等大书画家,都曾流连在徽商人家。渐江反清失败回乡,每年上黄山,是从歙县坐船经岩、炕上进山,下山后在西溪南小住,接受那里的富商朋友馈赠,照顾其饮食起居,甚至这些富商还把家族中收的丰富画品供他学习。外有山水之资,内有伊蒲之供,是渐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创作、成就自己的重要支撑。徽州人汪道昆邀请三吴名士王世贞来观黄山,更率众乡亲与王世贞的三吴名士“斗法”,既是私人赞助对黄山的集体推销,更是黄山对山下的青睐与厚爱。 静心想想,黄山、徽州人,以及这里的万千动植物,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成就,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且看,隐在黄山千山万壑的徽州古村落,哪一个不得到黄山的荫庇,才卓立世间、世代赓续、福祚连绵呢。 山风吹拂去世俗的铜臭气,山泉洗涮去尘世的脂粉味。黄山就在“士”人的目光里,慢慢走近走到了我们的身边和心里。 共性黄山 黄山胜景,仅为硕儒公侯、隐流或名士骚客独享,显然并不合造物者的意思。他们的先行一步,只是为更多的平凡人去黄山探寻门径。世代以来,特别是当代,无数人为使我们大众能够脚踏实地接近黄山,做了大量芟除荆棘、开山辟路工作,使我们得以近距离走近她、亲近她,让我们目睹胜地、蓬莱境。 如今,到黄山不再有车辙难至之困,合(肥)铜(陵)黄(山)、杭(州)黄(山)、黄(山)祁(门)景(德镇)、扬(州)绩(溪)高速公路和(北)京福(州)高速铁路已经通车,池(州)黄(山)或九(江)黄(山)高速铁路等正在建设。围绕大黄山,大徽州内部则是密布的黑色化旅游公路连接。四通八达的交通已远非昔时可比。 黄山从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隐士羽客的兴趣玩赏物,回到的怀抱。走在百步云梯和峭壁栈,头顶蓝天,身着云裳,脚蹬玄虚。在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无边的风景中,也不得不低头赞叹脚下人类开拓的伟大工程,黄山登山达88.5公里,规范的石阶有6万个。这是黄山人给黄山这个天之娇宠戴上的壮丽花环,它可以方便地让更多的人前来,目睹黄山秀丽壮美风光。为增其荣耀,黄山人以对黄山的呵护与崇敬心情,还在她身上挂满了勋章。1982年,黄山成为之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成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0年,列合国教科文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目录;2004年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2008年,世界旅游、教科文在黄山设立了全球之一个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 。2013年在黄山成立了中国山岳旅游。这些都是至高荣誉。 今天,黄山迎客松,深潜在博大精深的徽文化之中、亦高扬在辉煌灿烂徽文化之上的与精灵,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已成为安徽也是中国热情友好的象征。 当你沐浴着夕阳,坐在光明顶上,调匀气息,真的不用想太多,看着诸峰构成的密集起伏的天际线,看着傍晚时云霭慢慢起来,就会完全明了。那些箱状峰、笋节峰,或飘浮在云海山岚之上,或竞列人前,将巉岩峭壁,万丈翠玉,神剜刻、铁画银钩般的几何线条,自然坦荡,纤毫毕现。有人认为那像欧洲的哥特式建筑,或像无数双直指苍穹的手,象征人间无数灵希望得到救赎的呼唤。但我想,它们其实更像一棵棵春天里的笋子,拔节而起,正在茁壮成长,充满着生命的韵律。又如燕巢里待哺的雏儿,一个个向上伸着尖嘴,在热切地呼唤着造物主的眷顾。 心境澄明,灵在飞升,忽然发觉,自己在山脚下生起的征服群山的雄心,刹那灰飞烟灭。黄山的日出,是旅行的。我们可以看到造物者如何把他的另一个作品——太阳,如同他的眼睛一样,聚焦到黄山上。拂晓,地平线上是浓重的紫灰色,峰林甚至不见。然后东方会现出一抹橙红光带,似要燃烧的模样。太阳从更低的、紫灰色乌云的底部浮出。幸运的人,会看到它突然地跃升,从半圆形到。随着它的上升,云霞散开,倏忽万变,朱红、橙黄、淡紫……无可名状。瞬间,它更上一层,光芒四射,令人不能张眼,待你定睛时,它已在通体的光亮中逐渐隐去身体,与宇宙溶成一体。而当太阳不显真容,它也会像炽烈的火焰,在烧煮一锅沸腾的水,让云层翻滚缠绕,变幻出千百种难以名状的天光云影,散发出一团团杂糅的云光宝气,让天宇充满豪光、奇光、、光,让你在明亮的天光下,用眼去触摸耸立的群山和它们那充满活力的肌肤与骨骼。奇妙的是,在洁净透明的晨曦之中,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明亮清晰、一览无余,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深邃神秘、不可测量,应该是完全固化的物理世界,但呈现的却是的精神现象。 本以为自己的探索会有新发现,会心潮澎湃,不大声无以抒怀,结果却异常寂静。心中似乎是鼓满,但口却不能言,一种类似管风琴中流淌出来的气息瞬时充满。极其绚烂、变幻莫测之中,是极其肃穆、虔敬、平淡、简单和宁静,甚至是带点儿温度的失落和忧伤。面对如此景色,最后发现的,只能是自己的无知,是自己的微小不足道。 没有什么好呼喊和声张的,更好的态度,就是膜拜,就是谦卑。大川横展,群峰相拥。踌躇地行走在一蹬一蹬的石阶上,那莫名的失落和忧伤也一点一点消失了,心境也随着天光渐渐地透明透亮起来。突然理解刘海粟与黄山为友的意思,那完全是和年龄岁月无关的。这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间多重关系的互动。没有至诚虔敬的心,怎么能理解黄山,怎么能看到这世界的奇妙与奇迹。天风浩荡,这是给你的,也是给你的提醒。“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者方知”(黄山狮子林楹联)。 :中国青年报 ( 2022 年11月16日 08 版) :中国青年报 以上就是与属蛇人最苦命的出生时辰相关内容,是关于黄山的分享。看完福气之蛇几月的好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7-03 02:50:421

如何评价儒商之道在现代经济中作用?

儒商文化使企业家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经营理念是企业家经营发展的立世之本,反映出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企业的发展走向,是企业价值观念具体化、现实化和可操作化的重要依据。儒商文化中的义利观对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发展目的,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儒商文化中“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体现了“义”的公正、合理,使现代市场经济中儒商主体更为理性。儒商文化中“义以生利”“义利合一”的思想,在承认谋利活动正当性的同时,强调以儒家伦理来规范谋利的行为,可促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谋利与守义、道义与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调控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失序现象,道德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使其符合社会公益和民众利益,这种观点与儒家思想的义利观一脉相承。以道德来确立商品经济的价值基础,能有效阻止经济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抑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2023-07-03 02:50:572

历史中有墨王靳开文吗

修正一下靳开文是没有,历史只有胡开文(1742) 字柱臣,号在丰,"胡开文"墨业创始人,清代四大徽墨宾之一,上庄村人。少年时去休宁县汪启茂墨店当学徒,诚实勤劳,精于店务,深得老板器重,被擢为推销员。在跑码头、奔商埠中含辛茹苦,为创业积蓄资金,后娶汪启茂之独生女为妻。乾隆三十年(1765)承顶汪启茂墨店,为创出高质量产品,挑选旧墨模中之精品,不惜巨资购买上等原料,聘良工刻模制墨。并取徽州府孔庙的"天开文苑"金匾中间两字,冠以姓氏,打出"胡开文墨庄"店号,在墨家如林中竞争,独占鳌头,获得厚利。后来又在屯溪设立销售分店,继而开设茶号、枣庄,置田产成为乡里巨富。 天注贾而好儒,致富后,捐资得从九品,赐封奉直大夫。生8子,长子幼殇,三、六、七子为国学生。
2023-07-03 02:51:051

徽商的发展史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帮”,是旧徽州府(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的总称。徽州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历代都有所发展,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以降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活动达到顶点。作为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甚至日本、暹罗(泰国)、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本之雄厚,经商人数之众多、活动区域之广阔、经营行业之多样、经营能力之强大,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称,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商,明显的特点是“贾而好儒”,“商儒结合”。徽商的本质是儒商。徽商是徽州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徽州人经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第一,与日俱增的人口和山多地少的客观环境压力。第二,丰富的物产、便捷的水路交通刺激徽人经商。第三,徽州人的思变精神加上当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契机。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徽州人的思变精神。正是因为他们敢于冲破“重农抑商”的世俗偏见,才使许多徽民变为徽商,也正是这种转变造成了徽商的兴盛。
2023-07-03 02:51:232

徽商的发展史有哪些?

徽商,即徽州商人,一般指徽州府所属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和婺源六县经商之人。多数学者认为,徽商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嘉靖,清代乾隆达到鼎峰,至嘉庆、道光年间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唐代,祁门茶市十分兴盛。南唐,休宁人臧循便行商福建。宋代,徽纸已远销四川。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元末,歙县商人江嘉在徽州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朱元璋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10万两。成化年间,徽商相继打入盐业领域,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受到严重打击,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国商界。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经商占70%,极盛时还要超过。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徽商除了从事多种商业和贩运行业外,还直接办产业。休宁商人朱云沾在福建开采铁矿,歙县商人阮弼在芜湖开设染纸厂,他们边生产边贩卖,合工商于一身。徽商经营多取批发和长途贩运。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一些富商巨贾,还委有代理人和副手。徽商还使用奴仆营商,休宁人程廷灏曾驱僮奴数十人,行贾四方。徽商在经营中注重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注重市场行情,实行灵活经营。有一业为主兼营它业的;有根据不同行情、季节变换经营项目的。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他们除以"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登第"作为攫取官位的途径外,还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监、天子的庇护,享有官爵的特权。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业,就督促子弟应试为官,自己也就成为官商。 清乾隆末年,封建统治日趋没落,课税、捐输日益加重,徽商处境愈来愈困难。1831年,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革除淮盐积弊,改行"票法",靠盐业专利发迹的徽商开始衰败典当业也因左宗棠垄断及外国银行的侵入而中落。茶、木两商则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连年亏损。尤其是随着提帝国主义入侵,外资渗入,国外商品倾销,徽商经营的行业大多被其所替代。同时与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联系密切的广东、江浙财阀开始兴起,只掌握传统商业知识、技能的徽商,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其操纵、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开始走下坡路。 清末和民国时期,虽有个别徽商人物如黟县盐商李宗媚、歙县房地产商人程霖生等展露头角,但整体上挽救不了徽商的颓势。
2023-07-03 02:51:301

面山背水 为什么风水好 ?

面山=出门受阻,交通不便背水=坐立无靠,寝食难安麻烦你把前门封死<<无后门>>,后门开大<<当前门>>更改后 : 前门有水<<水为财>>,前门开大<<广进财源>>,后门封死<<聚财绵延>> 背山面水才是绝佳的风水,《周礼》有云:前有照,后有靠,此风水之宝地。一般龙脉风水都是如此选择的。最大实例就是——当今首都北京,天子都城都是如此选择的,当然好!而且相当好!
2023-07-03 02:52:214

保护徽文化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古徽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明清时期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真实地记录着中国明清时期徽州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特点,蕴含着中国封建社会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卓绝的艺术、文化、科学成就,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典型代表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人们对博大深邃的徽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徽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所共同享有的人类文明成果,徽文化的研究如火如荼。我认为,徽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在社会主义市场下发扬徽商精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崛起于南宋,兴盛于明清的徽商,凭借较高的文化素养,贾而好儒的特色雄踞中国商界数百年,徽商经济是徽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坚实基础,徽商是鼎盛时期徽州文化的重要创造者。  徽州人走出去以后,为了在商海中开拓生存领域,表现出不甘穷困,矢志千里、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四海之内“其地无所不至”,他们不仅敢闯天下,还克勤克俭,特别能吃苦,“日行百里不为苦”,在商海中搏击,又有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在经商活动中,坚持儒学道德原则,以义为利,讲究良好的商业道德,“财自道生,利缘义取”,守城信,不欺诈,“仁中求利真君子,义中求利大丈夫”、“少时不欺客、畅时不抬价”等,这些在我县古民居的匾额、警句、楹联、格言中都有所体现,徽商正是凭借这些品德、修养在明清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徽商在发财以后,重文兴教、关心公益,奉献社会的精神,自己奉行俭约,却能慷慨地将财富奉献社会,黟县盐商李宗眉,黟县商人吴翥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慷慨奉献社会的义举不胜枚举。  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扬当年徽商的勇于开拓精神,重振我县经济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而徽商注重商业道德、讲究效益、诚信为本、树立品牌意识,勤俭立业的经营理念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借旅游这个平台,发扬徽骆驼精神,以开放的胸怀,面对海内外,诚招天下客,主动融入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加快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二、“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给城市化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借鉴作用。  古徽州的村落聚族而居,独具特色,这里白壁青瓦马头墙、水口园林,翠竹绿树掩映,美如图画,与大自然和谐地溶为一体,“天人合一”的古代生代思想在古徽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通常把“天”看作是自然,“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统一。  徽州的村落,它的选址极注重山川地理位置,差不多都有水口,园林、古桥、拦水坝、翠竹、绿树,虽与风水有关,但也具备了交通、蓄水、防风、绿化等多种美化生态环境的功能,使自然贴近人们的生活,满足居住其中的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的为了子孙文运昌盛,在水口处还建有文昌阁、奎星楼、书院、文庙等,如西递、宏村、黄村等,既充分反映了徽州人崇文重教的价值倾向,又使村落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中国民居博物馆”的西递的祖先,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建造了既有优美自然环境、又向往富裕安宁生活的船形村落。“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更是溶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汪氏祖先经过长期谋划,完成了一套科学的水系设计,充分利用山川地理优势,解决了村中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方便了居民生产与生活。那些生活在钢筋水泥车流铸成的丛林中的人们,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尘土的纷繁杂乱后,行走在青石板上,穿梭在古树、水圳、月沼、南湖组成的村落中,清澈潺潺的山泉在门前流淌吟唱,月沼边村妇在从容不迫地洗涤着,南湖岸荷叶涟涟、杨柳婀娜,人们潜意识里的那种人的自然属性被唤醒,无不惊讶,无不感叹,无不受到熏陶,无不受到感染。而这些可贵的生态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又得益于徽州人较早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古徽州的文书中,有“封山”、“禁渔”、禁止私伐树木的条文等。  徽州这种“天人合一”,保护生态环境、及整体规划布局的思想,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成果,对我们是一次生动的教育,人可以改造自然,使之符合人类需要,但反对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它会使森林锐减,水土保持破坏,气候反常,灾祸肆虐,人类遭到自然的处罚。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各种联系也日益密切,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物种灭绝等,都对人类提出了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一条文明的发展道路,即“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倡要爱护生命,爱护大自然,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清澈的天空,蔚蓝的大海,鸟语花香的生存空间,使他们有继续发展的机会。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不应建成一种模式,城市的生命力所在是应该传承和体现当地的民俗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黟县作为一个旅游县,徽派建筑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象。在建设的过程中,做好整体的规划,合理布局,确定好城市的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在建设的同时,要注意环境的保护,使黟县按“桃花源意境”来开发与开放,成为生态最佳,环境最美人居最适合的旅游城市。三、徽州人的一些优秀的品格与风貌,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素质教育题材。  徽州人在长期谋求生存的斗争中,很深刻地体会到,人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立足社会与自然得到发展的关键,于是重文兴教蔚然成风,书院私塾遍布城乡,重视对人才的教育,注重对人的智力的开发,成为悠久的传统,“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教育的普及促成了徽州的刻书、藏书的异样辉煌,造就了明清两代徽学科举的赫赫成就。徽商经济和徽州的教育,孕育了璀灿的古徽州文化。走近西递、宏村及众多的古村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学风扑面而来,在这里我们看到徽人对后辈的希望与告诫:“娇子不娇书、娇书如养猪”,“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家有黄金用斗量、不如送儿上学堂”。“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现在人类已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将是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读书何其重要,且不论徽州人重视读书的目的,书总归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无疑会扩充知识面,增强科技意识,加深个人的修养等。   徽州人敢于走出去的精神更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质教育题材,“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十二三岁的徽州少年迫于生存的无奈,离乡背井,到他乡异地去谋求生存,虽然是一句古谚语,但多少给了我们些启示,古徽州人使子女从小就有了一种自强自立意识。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主要是讲求知识上的教育,其他方面放任自流者多,事实上,现代的教育除重视知识的教育外,还应注重素质教育,诸如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和高尚品格的形成,情操的陶治等。徽州人闯荡商海,历经了多少艰辛与磨难,体现了不甘于贫困、追求发展,勇于冒险闯荡,开拓进取,相互协作的精神,铸就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以及回报社会的良好品格。虽然徽州人有他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和特定的历史背景,而我们今天从关注人的意志、道德、品格,理想及智慧、自尊等人格要素来看,知识是重要的,但它不是全部,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体验不畏艰难、奋斗不息的感受、使学生懂得人生除了追求各种成就之外,也会遇到挫折、失败、失望之苦,明白如何处逆境,如何相互合作与关爱。  四、徽文化是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通过对徽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现形式的拓宽来进一步促进我县旅游业发展壮大。  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黟县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境内至今保存有4000多幢徽派古民居。在“两山一湖”甚至华东旅游网络中,其旅游资源配置也独具特色和优势,是徽文化旅游典型代表。要实现合力构筑全国一流的旅游经济强县,使黟县成为观赏“徽文化的首选目的地”的奋斗目标,就必须使徽文化与我县旅游业紧密结合。而任何一种文化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因而徽文化的表现形式极其宽广,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体现特定的文化信息,而不单单是古民居、楹联、古建筑等。作为以深厚徽文化为内涵为资源的我县旅游业,只有创新徽文化,把徽文化融入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中,才能壮大旅游业,为此,除进一步开发保护好古民居,整治好各景区的旅游环境外,还要在旅游开发中创新徽文化,丰富其内容,如建设旅游文化广场,徽商研究中心,古黟工艺博物馆,古黟名人故居陈列馆,淋沥山仿古战场,黟县古村落救护中心,古碑园,对旅游工艺品、地方风味食品的研制开发等,根据游客返朴归真自然的心理,建一些展示古徽州农耕生活生态园,开展一些游客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如品正宗徽菜、欣赏新安画派作品,尝地方风味小食,模拟古黟婚嫁等民俗活动。根据新安医学原理开展一些养生游、健康游活动,总之在旅游开发中,多视角多方面拓宽徽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其内容。弘扬徽文化,借助旅游这个载体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人们在游玩中认识,感受徽文化的博大精深,寓教于娱,同时也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更显示出个性的、民族的才是具有生命力,才是世界的。作为徽文化,只有不断挖掘其内涵、丰富其内容,促进黟县作为一个旅游县的经济发展
2023-07-03 02:52:291

中国四大商业省份是哪些?

  中国的四大商帮不是商业省份分别是晋商; 徽商 ;潮商(潮汕帮) ;浙商(宁波帮)  晋商的创业者勤俭守朴,买卖争毫厘;合伙经营,分担风险、博采众智、同舟共济;“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且善于应变。但是明清晋商资本的运转方式,是与封建地主制经济结构完全协调的,是封建地主制经济的一个环节,是为封建地主制经济服务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晋商”随着封建制度在中国的消亡,其落后的封建的经营方式逐渐暴露出与时代的不合拍性。因而,其衰落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徽商贾而好儒,长袖善舞;“无处无商机,无行无商机”,无处不在,无行不干。但是小农意识是安徽商人最大的弱点。另外,徽商与其他商帮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儒”字。与一门心思做生意的晋商相比,追逐财富只是徽商的手段,求功名做官才是归宿。因此,尽管徽商把生意做得很大,却做得三心二意。  经得住历史考验的潮商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在近代潮商身上,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文化有效的结合与融合。而正是这种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也许才是潮商继晋商、徽商衰落之后仍能发展,并进一步成长的原因。  浙商吸收了以上三大商帮的许多精华,比如晋商的博大宽容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和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徽商仁义诚信的儒商文化;潮商的冒险精神和学习精神等等。无论晋商、徽商,其本质都是官商,而浙商是“民商”。 而所谓“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扛精神,也正是“民商”的精神。这也正是浙江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各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的原因
2023-07-03 02:52:361

江西婺源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说到婺源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是看油菜花最美的地方,那这里有2有着其他什么样的景点呢?这个地方有着古老的历史文化,且还有很多古镇,拨开一座绿色流动的丛林,你几乎一步就跨进了婺源深处的一个小乡村。 婺源没有凄美的传说、没有过于华丽的外表,它宛如一幅朴实却不乏诗意的水墨杰作点缀在赣浙皖三省交界之处。这里的山明水秀和安逸宁静是洗涤心灵的妙药,能洗刷所有的烦恼和疲惫。有什么好玩的景点赏油菜花海春天的婺源会变成油菜花的海洋,这也是婺源旅游最具魅力的时节。婺源可以赏油菜花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江岭梯田式的油菜花最为出名,每年3、4月份,这里的梯田都会铺上一层金黄色,摄影爱好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拍摄油菜花梯田和古村落。除此之外,婺源的月亮湾、庆源、篁岭也都是不错的油菜花海观赏地。婺源大鄣山卧龙谷江西婺源游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之卧龙谷。卧龙谷里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郁郁葱葱,秋季红枫尽染,冬季冰雕玉砌,景区四季变换不同的色彩,而高山峡谷里更是瀑布成群,飞龙吐玉;彩池连环、相映交辉,整个景区类似九寨沟海子的彩池何止成千上万,就这样,紫色的山、绿色的树、白色的瀑布、彩色的深潭构成一幅天然泼墨山水画。卧龙谷峡谷异常深幽,两岸是陡峭的山崖、石壁。随峡谷蜿蜒升入,形成层层飞瀑。谷内溪水急流汹涌,轰鸣震谷。奔泻的清泉,穿行于硕大的花岗岩石之间,历经千万年冲蚀,形成众多深潭、彩池,掩藏于原始次森林之中。 婺源彩虹桥彩虹桥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廊桥,建于南宋(1137年)规模最大——全长一百四十米,保存最完整,设计最科学的一座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婺源上千年隶属古徽州,她的文化、建筑、民俗、菜系等都属徽州范畴。从古村落看,西递、宏村已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成为皖南古村落的代表。婺源的任何村落,山水、田园难以代表自己的特点,而彩虹桥在整个徽州,乃至中国仅此一桥,她是徽州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婺源的象征,是婺源标志性的建筑。彩虹桥的桥面部分是木质,不可能永久保存,它面临自然腐化。先辈们考虑到将来的维修,所以整座桥没有雕梁画栋,做工都显得粗糙、不清细。用随时可请的普通木工来建造,只要做到厚重、结实、耐用就行。因此,八百多年来。历代都有维修,充分体现了越简单实用的工艺,越容易传承与延续的哲学思想。彩虹桥的木质部分是古人围绕后人易于维修而设计的。彩虹桥是文化与生态、动与静、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一个风景区。有厚重的桥文化,历史古迹及古人留存的生产工具,又有生态较好的自然环境,是最具婺源特色的高品位文化与生态旅游区。 婺源思溪延村思溪延村享有“儒商第一村”的美誉,清晨的思溪仿佛被浸在水汽之中,让原本就似水墨画般的村庄更多了一份润色后的美。踱步在青石板道上,寻觅于深幽古巷间,去探访一代儒商的风采。丰收时节,一盘盘铺满辣椒、玉米、花生、稻子的园匾错落有致地晒晾在屋顶上、空地上,红艳艳的辣椒、黄澄澄的玉米??与粉墙黛瓦的古民居构成一幅独具魅力的景象。思溪延村位于婺源北思口镇西南侧,背山面水,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村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山水互为点缀,如诗如画,意境神美。村中现保留着136幢以商宅和官宅为主的古民居,一代儒商贾而好儒的风范在这表现得淋漓尽致。村内用青石板铺成的古巷道纵横交错,幽深而漫长,走在上面,仿佛穿越百年历史。从高处眺望思溪,可以看到村内空地、屋檐下随处可见的园匾,上面铺满了辣椒、花生、玉米、米枣等各种果物。园匾虽多却错落有致,果物色彩鲜艳,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就是思溪的“晒秋”。“晒秋“也是婺源民间流传下的一种风俗习惯。 赏秋好去处石城古枫成林,村舍聚集。清晨雾气或炊烟中的火红枫树美得惊人。5点至9点,石城晨雾和光影美轮美奂,变化多端,不知迷倒了多少人??很多人曾经一眼便喜欢上的婺源仙境照,那便是来自石城村!这里曾一度被国内众多媒体评选“中国最具人气的赏枫地”,位居榜首!每到11月中下旬,枫树开始变红,就会有人从凌晨拍到黄昏。长溪长溪是一个秋色极好但也很偏的小村,位于婺源与浮梁的交界,是过去安徽与江西的交界。千山万壑的巍巍高山环抱着美丽的长溪村,村内一湾潺潺河水流经村中,全长有37公里,村称为长溪河,故村子也命名长溪村。驿道古枫,世外桃源!深秋时节,村子周围二百多棵百年香枫便呈现一片火红,高大古老的红枫和粉墙黛瓦掩映交融,一派别致的乡野田园秋色乍泄眼前,实在美得叫绝! 篁岭秋天的篁岭因“晒秋”而闻名遐迩,也因春天那层层铺陈的水墨梯田而摄人心魂。百栋徽派古民居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坡面上,每到收获季节,屋间成了晒簟的世界,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的屋顶,层层叠层层,一派别开生面的景象。来到篁岭村,可以住下来体验晒秋,体验“朝晒暮收”、晒台“话桑麻”的田园生活,体验“晒秋人家”的农俗乐趣。 秋天的婺源到处都是温暖的颜色,这时的红叶与秋色让婺源美得很有层次。长溪和石城是红叶的最佳观赏地,长溪的美在于夕阳,而石城的美则在于朝雾。选上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登上村庄旁边的小山坡,不管是在这里取景拍照,还是仅仅在这里驻足观望,都可以让人体验到婺源的秋之美。
2023-07-03 02:52:431

合肥有哪个全日制会计专业学校?

合肥财经学院简介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学院面向全国招收国家计划内专科统招生。学院位于合肥大学城内,北区座落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芙蓉路650号,主校区南区座落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汤口路,北临安徽大学,毗邻合肥工业大学,占地500亩。校园建筑布局形态以人为本、环境优美宁静。规划建筑总面积25.5万平方米,是具有超前设计和适宜年轻学子学习生活的“生态园林式”校园。08年在校生逾万人。学院现有商务学院、会计学院、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农商学院五个二级学院,设置统招专业为商务经纪与代理、营销与策划、会计与审计、机电一体化等22个专业,同时开设自考助学专业。学院院长由中国著名的会计学、审计学专家南京审计学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凤鸣教授担任,其曾撰写学术论文80余篇,著作36部,主持多项省、部级重点课题研究工作,特别是在企事业内部审计、会计制度设计等方面研究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被誉为“中国内部控制第一人”。由他领衔一批管理类、财经类专家为领导班子,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聘请了60多位教授、副教授、高级经济师、工程师来校任教。各种不同文化背景、学术流派相互交融,形成了学院学术文化深厚的底蕴。同时近年来加大从国内“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引进硕士生作为专职教师,提升教学内涵。学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方针,坚持以创新型职业教育、高度关心学生就业为使命,倡导“锥形人才”教育模式,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提出“教育多层次,求学多渠道,就业多方向”的“立交桥式”教育模式,建立传统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结合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双方面的优势,全力打造高技能、实用型、创新型人才。“贾而好儒”的特色使徽州成为文风昌盛之地,又对其商业经营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合肥财经学院秉承这一优良的徽商传统,并结合今天的时代特征,将其升华为“励志明德,攻术践行”的校训,它是投资者教育报国思想体现,也是合财学子求学立身的宣言。★合肥财经学院用人观合肥财经学院采用企业家办学,专家治校的模式,以先进的办学理念著称,三年的时间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在进入新的三年规划中,合肥财经学院提出了以内涵建议、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新的阶段性任务、将致力于打造高素质、高效能的核心管理团队与教学团队。合财人才的五要素:忠诚、敬业、核心专业能力、学习力、沟通协调能力
2023-07-03 02:53:031

广州和上海哪个城市好?

见仁见智了,不过作为上海人我当然还是要推荐上海啦O(∩_∩)O
2023-07-03 02:53:125

与印度人做生意风险是不是很大?

他们比较敌视中国人想详细聊聊的话qq378219969 MSNpeng_baiyu@hotmail.com
2023-07-03 02:53:325

朱熹理学为什么能成为宋官方的正统儒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便于统治者统治
2023-07-03 02:53:491

贾代儒和贾府之间是什么关系?贾代儒这个人物该怎么评价?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上的族学中有一个严厉的夫子,他就是贾代善,作为一个代字辈的老人,贾代儒的辈分是很高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几乎算的上是一个悲剧,尤其是在他的孙子死后,未来的结局相比会十分悲惨,那么贾代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一起来看看吧。  贾代儒和贾府之间是什么关系?  贾代儒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配角,小角色。他的一生都被刻上了悲剧二字,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实在是大大的不幸。他自卑又自负,想自立却无法自立,想做一件事情却无法下定决心去处理,这其实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那么接下来看看,贾代儒和贾府的关系。贾代儒既然也是姓贾的,其实追根溯源,他也是贾府中的代字辈的老者,他的兄弟有贾代善、贾代化两人。贾代善继承了荣国公的世袭爵位,而贾代化则是宁国公的世袭爵位,作为贾代儒因非嫡出,所以一生均无大的成就,最终只得依靠贾府过日子,沦为贾府家族的一位教书先生。  贾代儒认为自己十分有学问,常常倚老卖老,十分爱面子。因为信奉儒家,所以为人显得十分迂腐顽固。宝玉作为贾府的心肝宝贝,也曾经两次进入私塾跟随贾代儒学习,可以说贾代儒是贾宝玉的第一任师傅。  贾府,对于贾代儒来说,是他的衣食父母,如果离开了贾府,贾代儒将一文不名,而且无法生存,尤其是他还要抚养那年幼的孙儿贾瑞。  贾府,对于贾代儒来说,也是他的慢性毒药,正是有了指望,所以希望不劳而获,正是有了凤姐,贾代儒那年幼孙儿贾瑞因此折了命。  贾代儒这个人物该怎么评价?  曹先生笔下的《红楼梦》,真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有形色各异的主角人物们,也有无数看似可有可无,但实则举足轻重的小人物们。红楼梦贾代儒便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他就像是孔乙己一样,让人又可怜来又可嫌。为何有人会这样评价红楼梦中的贾代儒呢?  说贾代儒可怜是有如下理由的。  其一,贾代儒自己的身世是有一定的可怜成分在内的,他虽然也是贾家的子弟,但却因为是庶而非嫡,所以就注定了他此生无法扬名,无法继承世袭传承,也无法接受家族荣光,外加上自己本身也非一块读书的好料子,只能依靠贾家的安排而成活。  其一,贾代儒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在他的人生中只剩下一个幼孙,与他相依为命。奈何最终其孙被王熙凤给勾了魂,活活害了性命,作为白发人的贾代儒又送走了孙子,从此以后,孤苦无依,聊以度日。  那为何有人又说贾代儒可嫌呢?  其一,曹先生真真是一个妙人儿,在给贾代儒取名时便对此人的性格做下了批注,贾代儒,即假代儒,意思就是这是一个伪君子,真小人也。  其二,贾代儒不思进取,不明是非,在唯一的一个孙儿的教育上如此的大意,如此的不堪,使得孙儿被美色所惑而死,最可悲的却是,直到孙儿死去,那贾代儒还弄不清楚孙儿为何而死,实乃可嫌。
2023-07-03 02:53:561

想知道,在红楼梦中贾代儒到底是个什么人?和贾政是什么关系?

看过脂砚斋批评本甲戌本的就知道拉,"护官符"上就明说拉自宁荣二公后公有20房,贾代儒是在都中的8房中之一的,不是远亲的.是宁府一脉的.是贾政的堂叔.而他在贾家教书是始祖所立,是怕日后族中子弟有穷不能上学这样就有一个寄托,都是请族中年长有德之人来掌管的.
2023-07-03 02:54:473

贾代儒,为何被说是红楼梦里最可怜的老人?

儿子早早去世,家中失去了中流砥柱,自己要养一大家子的人,孙子还不争气,最后连孙子也失去了。
2023-07-03 02:54:553

红楼梦中贾代儒与与贾政有血缘关系吗?为什么都姓贾?

远亲,有点血缘关系
2023-07-03 02:55:326

贾代儒和贾母是一辈上的,为什么在他们家住的那么寒酸呢

因为刘姥姥投了贾母的喜,凤姐为了拍贾母的马屁对她好一点是理所当然的。贾代儒虽和贾代善贾代化同辈,却只粘了一个贾字,不是近枝,因才学好,加着一个贾姓,方得入贾家司塾,更是依附着贾家,而贾家上上下下一双富贵眼睛,又怎会瞧得起他,何况凤姐又有贾瑞的风流帐,能让贾代儒好得了吗?
2023-07-03 02:55:542

葡萄酒庄园的介绍

葡萄酒庄园也可以称为红酒庄园就是相当于葡萄酒厂,葡萄酒庄园指一个陆地单位,通常归土地占有者,在土地上进行酿酒所需原料的种植。酒的酿造和贮存、灌装等全部过程都在酒庄内进行。目前来看一般指以酿制葡萄酒为主,兼顾一定旅游的葡萄酒庄。一般来讲酒庄有自己的葡萄种植园,种出来的葡萄自己酒庄就有酿酒师酿成酒。葡萄酒厂相当于酒庄。酒庄(Chateau)一词来源于法国波尔多,
2023-07-03 02:50:021

北京纳帕溪谷社区基础配套

北京湾六大配套北京湾斥亿巨资,倾建六大配套,其中8万平米私属公园曰“兰亭”。1488棵原生树木草木昌荣,亭、台、阁、榭相映成趣,以独特立意,拟出7大主题景观;南山书院位于兰亭公园风景之中,青砖黛瓦的仿古建筑、古色古香的实木陈设,书院以儒风传世,内设夫子讲堂、大夫膳房、御厨房、御书房、养心厢房等主题空间;中式养生会所总建筑规模5300平米,休闲、娱乐、养生、商务、交际等功能,包括国医堂、药浴SPA、中西餐厅、洗衣房、超市、红酒雪茄吧等;私家马术俱乐部占地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设置有苏格兰风情大型马术俱乐部,包括室内马术馆、室外马场,专业马厩30间;北京湾拟建设专属青少年高尔夫练习基地,为业主休闲运动场所,设60个标准打位、10个VIP贵宾室,配有专业青少年高尔夫教练及系统教程;红酒庄园以欧式城堡风格建造,拟原版引进法国“勃艮第”大片酿造名贵红酒的葡萄种植园,并拟建设绿色生态种植园、主题休闲区、专业地下酒窖、红酒品尝中心等相关高尚功能区,品酒交际之中,优雅生活原味呈现。
2023-07-03 02:4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