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t白
-
龙井茶,浙江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龙井茶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品质,在众多茗茶中独具一格,冠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
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早,二嫩,三勤。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龙井茶还以采摘细嫩而著称,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
传统的龙井炒制有十大手法:抛、抖、搭、煽、搨、甩、抓、推、扣和压磨,不同品质的茶叶又有不同的炒制手法。
扩展资料:
产地环境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
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极端最高气温44.1℃,极端最低气温-17.4℃;
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 nicf
-
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称于世的龙井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神奇的传说,其中有关“龙井”和“十八棵御茶”的传说可以反映龙井茶的历史由来。 传说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各地神仙应邀赴会,神童仙女,吹奏弹唱,奉茶献果,往返不绝。正当地他捧着茶盘送茶时,忽听善财童子嚷道:“地仙嫂得了重病,在床上翻滚乱叫,快快去!”一不留神,茶盘一歪,一只茶杯骨碌碌地翻落到尘世间去了。地仙惊得魂出窍,脸煞白,三步并着两步地往宫里走。这时,吕洞宾一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忙接过地仙的茶盘,把仅有的七杯茶分给七洞神仙,自己面前空着,并掏出一粒神丹对地灿说道:“快拿去救了你娘子就下凡找茶杯去吧,这儿我暂时替你照应着”。地仙非常感激,道谢后就走了。 “天上一日,人间数载。”地仙一个筋斗下到凡间,落到了杭州,变成一个和尚,到西边山上寻茶杯。这天,他看见有座山象只狮子蹲着,秀石碧壑,山间竹林旁有座茅草房,门口坐着一位80多岁的大娘。地仙上前施礼问道:“老施主,这儿是啥地方?”老大娘答到:“叫晖落坞。听先辈说,有天晚上,突然从天上‘忽隆隆"地落下万道金光,从此这儿就叫做晖落坞了。”地仙听了心里又惊又喜,赶紧东张张,西望望,忽然眼睛一亮,那不是我的茶杯吗? 原来大娘房旁有口堆满垃圾的旧石臼,里面长满了苍翠碧绿的青草。有根蜘蛛丝晶莹闪亮,从屋檐边直挂到石臼里。地仙明白了,这只蜘蛛精在偷吸仙茗呢,忙说:“老施主,我用一条金丝带换你这石臼行吗?”大娘说:“你要这石臼子吗?反正我留着也无用,你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马鞭草织一条九丈九尺长的绳子捆住才好拎走。地仙刚离去,大娘心想,这石臼儿脏呢,怎么沾手呀!于是找来勺子,把垃圾都掏出,倒在房前长着十八棵茶树的地里,又找块抹布来指揩干净。没想惊动了蜘蛛精,蜘蛛精还道有人来抢他茗呢!一施魔法,“喀喇喇”一声巨响,将石日打入了地底深层。地仙带绳回转一看,石日不在了,只好空手回天庭。后来,被打入地下的天宫“茶杯”成了一口井,曾有龙来吸仙茗,龙去了,留下一井水。这就是传说中的龙井。 苍海桑田,历史变迁,原来大娘居住的茅屋改建成了老龙井寺,后又改名为现在留存的龙井村胡公庙。庙前的十八棵茶树经过仙露的滋润,长得越来越茂盛,品质超群。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来到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老和尚陪着乾隆皇帝游山观景时,忽见几个村女喜洋洋地正从庙前十八棵茶树上采摘新芽,不觉心中一乐,快步走入茶园中,也学着采起茶来。刚采了一会,忽然太监来报:“皇上,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太后有病,不觉心里发急,随即将手中茶芽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宫中向太后请安。其实,太后并无大病,只是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中不适。忽见皇儿到来,心情好转,又觉一股清香扑面而至,忙问道:“皇儿从杭州回来,带来了什么好东西,这样清香?”乾隆皇帝也觉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带东西,哪来的清香?仔细闻闻,确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来自袋中。他随手一摸,原来是在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来的一把茶叶,几天后已经干燥,并发出浓郁的香气。太后想品尝一下这种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扑鼻,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3杯之后,眼肿消散,肠胃舒适。当时太后可乐了,称杭州龙井茶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自己也乐得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自己亲手采摘过茶叶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专门采制,进贡太后。从此,龙井茶的名气越来越大。十八棵御茶虽经多次换种改植,但这块“御茶园”却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龙井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苏东坡“白云山下两旗新”的诗句中,是否可以认为,在北宋时,杭州上天竺白云峰下出产的茶叶具有龙井茶的雏形,“两旗”可否表明是茶叶冲泡时的外观特征。元朝虞集《游龙井》诗中写道:“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这反映了当时龙井茶区的采制时期和茶叶的色泽、形状特点。明朝于若瀛的《龙井茶》诗云:“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飞流密汩写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拄杖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铜瓶试取烹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中顶无须忧兽迹,湖州岂惧涸金沙。漫道白芽双井嫩,未必红泥方印嘉。世人品茶未尝见,但说天池与阳羡。岂知新茗煮新泉,团黄分冽浮瓯面。二枪浪自附三篇,一串应输钱五万。”更是详细记述了龙井茶的产地、自然环境、品质特点和泉水,知名度虽不如“天池”和“阳羡”,但确十分珍贵,价值甚高。表明龙井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 到了清代,龙井茶的名气与日俱增,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曾巡游了杭州的上天竺、下天竺、龙井、云栖等地,敕封了龙井“十八棵御茶”,并留下了不少有关龙井茶的诗词,使得龙井茶的名声越来越好。龙井茶的出名,推动了龙井茶的发展,西湖周围的乡村开始发展茶园。大约在19世纪末,杭州西湖附近的寺院如虎跑寺、龙井寺等以及部分村民开起了茶叶店,开始自产自销龙井茶。后来,杭州城里的一些商人看到经营龙井茶有利可图,便相继来到龙井茶产地,投资办茶场,开茶行,如龙井狮峰的茂记茶场(公司)、里鸡笼山的达山茶场(公司)、九溪五云山的胡景泰公司等。这些公司的规模都较小,仅有茶园几十亩到几百亩,当时最大的茂记公司,在九溪、梅家坞附近虽设有3个分场,但也只有300余亩茶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龙井茶的发展,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陈毅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到龙井茶区视察,鼓励茶区人民多产龙井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日益增加,炒制工艺和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龙井43等新品种的育成推广和龙井茶炒制机械的研制应用,对提高龙井茶的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众多名茶中,龙井茶已成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享誉海内外的名品,被选为国宾礼茶。前几年,杭州市西湖区茶园面积约9000亩,年产龙井茶500余t。杭州西湖乡1978年茶园面积4597亩;1997年茶园面积3300亩,年产龙井茶185t;近几年,由于区域开发、工程建设、景点扩建等原因,龙井茶园已减少到目前的2700亩左右。 对龙井茶的称谓,也经历了发展、变化以至今后将达到规范的这样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其称呼也各异。1949年前,因龙井茶的产地不同, 炒制方法略有差异,产品各具特色,分别用“狮、龙、云、虎、梅” 5个字号来称呼,如“狮字龙井”、“云字龙井”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狮、龙、梅” 3个品类,产于西湖乡龙井村的称为“狮字龙井”或“狮峰龙井”,其自然品质最好;产于西湖乡梅家坞、梵村、云栖、外大桥一带的称为“梅字龙井”或“梅均龙井”,做工精湛;西湖乡其余地方生产的称为“龙字龙井”或“西湖龙井”。1965年国家采用统一收购标准样,统称西湖龙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 的大环境中,随着名优茶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龙井茶品种的大力推广应用和炒制技术的培训、传播扩散,尤其是龙井茶机械和机制工艺技术的日趋完善,使得龙井茶历史产区以外的地方,如杭州市的余杭、萧山、富阳以及浙江的新昌、嵊州等地也相继按龙井茶的采制方法生产出扁形茶,从而就有了“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之称。 最近,根据欧盟国家有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规定,对其产品实行原产地保护后,全球其他任何新产品都不能涉及该新产品品牌,品名相同的其他产品须强制退出市场。我国从保护国家特色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出发,将龙井茶列为首批原产地保护的两个民族精品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是用“龙井茶”还是用“西湖龙井茶”的名称来申报原产地保护,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较大的争论。
针对这个问题,国家有关部委专 门在杭会同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进行协调,并组织专家进行了专题讨论。专家认为,应以“龙井茶”的名称申报,原产地的范围应由有关政府部门确定。据悉,关于龙井茶原产地保护的国家标准不久将发布实施。
- 站长在线
-
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称于世的龙井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神奇的传说,其中有关“龙井”和“十八棵御茶”的传说可以反映龙井茶的历史由来。 传说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各地神仙应邀赴会,神童仙女,吹奏弹唱,奉茶献果,往返不绝。正当地他捧着茶盘送茶时,忽听善财童子嚷道:“地仙嫂得了重病,在床上翻滚乱叫,快快去!”一不留神,茶盘一歪,一只茶杯骨碌碌地翻落到尘世间去了。地仙惊得魂出窍,脸煞白,三步并着两步地往宫里走。这时,吕洞宾一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忙接过地仙的茶盘,把仅有的七杯茶分给七洞神仙,自己面前空着,并掏出一粒神丹对地灿说道:“快拿去救了你娘子就下凡找茶杯去吧,这儿我暂时替你照应着”。地仙非常感激,道谢后就走了。 “天上一日,人间数载。”地仙一个筋斗下到凡间,落到了杭州,变成一个和尚,到西边山上寻茶杯。这天,他看见有座山象只狮子蹲着,秀石碧壑,山间竹林旁有座茅草房,门口坐着一位80多岁的大娘。地仙上前施礼问道:“老施主,这儿是啥地方?”老大娘答到:“叫晖落坞。听先辈说,有天晚上,突然从天上‘忽隆隆"地落下万道金光,从此这儿就叫做晖落坞了。”地仙听了心里又惊又喜,赶紧东张张,西望望,忽然眼睛一亮,那不是我的茶杯吗? 原来大娘房旁有口堆满垃圾的旧石臼,里面长满了苍翠碧绿的青草。有根蜘蛛丝晶莹闪亮,从屋檐边直挂到石臼里。地仙明白了,这只蜘蛛精在偷吸仙茗呢,忙说:“老施主,我用一条金丝带换你这石臼行吗?”大娘说:“你要这石臼子吗?反正我留着也无用,你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马鞭草织一条九丈九尺长的绳子捆住才好拎走。地仙刚离去,大娘心想,这石臼儿脏呢,怎么沾手呀!于是找来勺子,把垃圾都掏出,倒在房前长着十八棵茶树的地里,又找块抹布来指揩干净。没想惊动了蜘蛛精,蜘蛛精还道有人来抢他茗呢!一施魔法,“喀喇喇”一声巨响,将石日打入了地底深层。地仙带绳回转一看,石日不在了,只好空手回天庭。后来,被打入地下的天宫“茶杯”成了一口井,曾有龙来吸仙茗,龙去了,留下一井水。这就是传说中的龙井。 苍海桑田,历史变迁,原来大娘居住的茅屋改建成了老龙井寺,后又改名为现在留存的龙井村胡公庙。庙前的十八棵茶树经过仙露的滋润,长得越来越茂盛,品质超群。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来到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老和尚陪着乾隆皇帝游山观景时,忽见几个村女喜洋洋地正从庙前十八棵茶树上采摘新芽,不觉心中一乐,快步走入茶园中,也学着采起茶来。刚采了一会,忽然太监来报:“皇上,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太后有病,不觉心里发急,随即将手中茶芽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宫中向太后请安。其实,太后并无大病,只是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中不适。忽见皇儿到来,心情好转,又觉一股清香扑面而至,忙问道:“皇儿从杭州回来,带来了什么好东西,这样清香?”乾隆皇帝也觉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带东西,哪来的清香?仔细闻闻,确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来自袋中。他随手一摸,原来是在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来的一把茶叶,几天后已经干燥,并发出浓郁的香气。太后想品尝一下这种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扑鼻,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3杯之后,眼肿消散,肠胃舒适。当时太后可乐了,称杭州龙井茶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自己也乐得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自己亲手采摘过茶叶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专门采制,进贡太后。从此,龙井茶的名气越来越大。十八棵御茶虽经多次换种改植,但这块“御茶园”却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龙井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苏东坡“白云山下两旗新”的诗句中,是否可以认为,在北宋时,杭州上天竺白云峰下出产的茶叶具有龙井茶的雏形,“两旗”可否表明是茶叶冲泡时的外观特征。元朝虞集《游龙井》诗中写道:“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这反映了当时龙井茶区的采制时期和茶叶的色泽、形状特点。明朝于若瀛的《龙井茶》诗云:“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飞流密汩写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拄杖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铜瓶试取烹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中顶无须忧兽迹,湖州岂惧涸金沙。漫道白芽双井嫩,未必红泥方印嘉。世人品茶未尝见,但说天池与阳羡。岂知新茗煮新泉,团黄分冽浮瓯面。二枪浪自附三篇,一串应输钱五万。”更是详细记述了龙井茶的产地、自然环境、品质特点和泉水,知名度虽不如“天池”和“阳羡”,但确十分珍贵,价值甚高。表明龙井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 到了清代,龙井茶的名气与日俱增,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曾巡游了杭州的上天竺、下天竺、龙井、云栖等地,敕封了龙井“十八棵御茶”,并留下了不少有关龙井茶的诗词,使得龙井茶的名声越来越好。龙井茶的出名,推动了龙井茶的发展,西湖周围的乡村开始发展茶园。大约在19世纪末,杭州西湖附近的寺院如虎跑寺、龙井寺等以及部分村民开起了茶叶店,开始自产自销龙井茶。后来,杭州城里的一些商人看到经营龙井茶有利可图,便相继来到龙井茶产地,投资办茶场,开茶行,如龙井狮峰的茂记茶场(公司)、里鸡笼山的达山茶场(公司)、九溪五云山的胡景泰公司等。这些公司的规模都较小,仅有茶园几十亩到几百亩,当时最大的茂记公司,在九溪、梅家坞附近虽设有3个分场,但也只有300余亩茶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龙井茶的发展,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陈毅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到龙井茶区视察,鼓励茶区人民多产龙井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日益增加,炒制工艺和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龙井43等新品种的育成推广和龙井茶炒制机械的研制应用,对提高龙井茶的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众多名茶中,龙井茶已成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享誉海内外的名品,被选为国宾礼茶。前几年,杭州市西湖区茶园面积约9000亩,年产龙井茶500余t。杭州西湖乡1978年茶园面积4597亩;1997年茶园面积3300亩,年产龙井茶185t;近几年,由于区域开发、工程建设、景点扩建等原因,龙井茶园已减少到目前的2700亩左右。 对龙井茶的称谓,也经历了发展、变化以至今后将达到规范的这样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其称呼也各异。1949年前,因龙井茶的产地不同, 炒制方法略有差异,产品各具特色,分别用“狮、龙、云、虎、梅” 5个字号来称呼,如“狮字龙井”、“云字龙井”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狮、龙、梅” 3个品类,产于西湖乡龙井村的称为“狮字龙井”或“狮峰龙井”,其自然品质最好;产于西湖乡梅家坞、梵村、云栖、外大桥一带的称为“梅字龙井”或“梅均龙井”,做工精湛;西湖乡其余地方生产的称为“龙字龙井”或“西湖龙井”。1965年国家采用统一收购标准样,统称西湖龙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 的大环境中,随着名优茶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龙井茶品种的大力推广应用和炒制技术的培训、传播扩散,尤其是龙井茶机械和机制工艺技术的日趋完善,使得龙井茶历史产区以外的地方,如杭州市的余杭、萧山、富阳以及浙江的新昌、嵊州等地也相继按龙井茶的采制方法生产出扁形茶,从而就有了“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之称。 最近,根据欧盟国家有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规定,对其产品实行原产地保护后,全球其他任何新产品都不能涉及该新产品品牌,品名相同的其他产品须强制退出市场。我国从保护国家特色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出发,将龙井茶列为首批原产地保护的两个民族精品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是用“龙井茶”还是用“西湖龙井茶”的名称来申报原产地保护,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较大的争论。
针对这个问题,国家有关部委专 门在杭会同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进行协调,并组织专家进行了专题讨论。专家认为,应以“龙井茶”的名称申报,原产地的范围应由有关政府部门确定。据悉,关于龙井茶原产地保护的国家标准不久将发布实施。
龙井茶是绿茶的一种,不经过发酵而得到的。龙井茶的品质特点为色绿光润,形似碗钉,藏锋不露,匀直扁平,味爽鲜醇。因产地不同,品质风格有不同,狮峰所产色泽较黄,如糟米色,香高持久。梅家坞所产色泽较绿润,味鲜爽口。
- 左迁
-
龙井茶素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驰名中外,是名茶中的珍品,凡真正品尝过西湖龙井茶的人都能体会到色、香、味、形四绝的独特品质。西湖龙井茶清代被指定为皇室贡品,新中国成立之后列为国家礼品茶。西湖龙井茶生产历史悠久,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天竺、灵隐二寺产茶。那时按林洞山峰产地称茶名,叫“香林茶”、“白云茶”、“宝云茶”。
以龙井称茶名始于宋朝,到清朝才真正扬名。历史上,按产地分狮、龙、云、虎、梅五个字号,建国后合并为狮、龙、梅三个字号,五十年代茶叶实行统购统销后统称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独特的品质,是特殊环境水气土壤条件孕育和独特加工工艺制作而成。龙井茶区东临西湖,南向钱塘江,西北环山,恋峰起伏,群山叠翠,古木参天,溪涧径流遍布;茶树长年处于“不雨山长涧,无云水自阴”的水气生态环境中。由“西湖石英”岩的残坡积物和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风化而成的白砂土与黄红壤土,所含微量元素适宜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
龙井茶是以泉名冠茶名,龙井村上有龙井泉,一年四季取水不干。相传龙井泉直通东海,早在三国时代,人们就在井旁祭神求雨。明朝驻浙总兵李德领兵驻扎在凤篁岭下,正统十三年(1448年),杭州天大旱,兵卒到龙井取水,一时流量不足,李令兵士掏井,掏出吴国赤乌年号银条、玉佛,北宋时金元宝等祭神之物;再掏,忽然乌云密布,泉水汹涌。后来李德在龙井泉旁建寺,以泉名冠寺名,称龙井寺,也就是现在的龙井茶室。
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视察龙井茶区,品茶作诗,赐封狮峰山下胡公庙前十八棵茶为御茶。四次作诗对龙井茶的采摘、炒制、形状品质及茶农的辛苦都作了深刻的描述,在《坐龙井上烹茶偶成》一诗中,更是对龙井泉水冲龙井新茶品味,独特的烹茶方式,茶叶土壤、采摘季节作了刻划,特别是称赞其高雅的品质,把凤团御茶给比下去了。诗全文为:
龙井新茶龙井泉, 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出自烂石上, 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名, 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辩才在, 笑我依然文字禅。
辩才:天竺寺主持,姓徐名无象,法号辩才,1091年80岁圆寂于龙井。
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龙井茶大加赞誉,现已发现的专著有40余篇。苏东坡、唐韬的绝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如此湖山归得去,诗人不许做茶农”,反映出历代文人对龙井茶的酷爱。
建国后,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邓小平、江总书记、李鹏委员长等多次到茶区视察,关心龙井茶的生产。毛主席写有“龙井茶、虎跑水,天下一绝”的词句。朱德委员长写有《看西湖茶区》“狮峰龙井产名茶,生产小队一百家;开辟斜坡四百亩,年年收入有增加。”的诗。周恩来总理曾五次到龙井茶区的梅家坞村视察指导龙井茶生产,两次亲自修改由著名作曲家周大风先生创作的《采茶舞曲》。现梅家坞村建有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已成为茶区的一个旅游点。
《采茶舞曲》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歌词中写道“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表达了西湖龙井茶在物资短缺的时代,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当我们乘列车即将进入杭州站时,可以听到列车上播放的一曲《采茶舞曲》的优美旋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梅家坞,带到了当年的龙井寺,倾听周总理的教诲,共商共和国的建设大计;与爱新觉罗·弘历对饮西湖龙井茶,谈古说今论英雄。
- 豆豆staR
-
龙井茶是绿茶的一种,不经过发酵而得到的。龙井茶的品质特点为色绿光润,形似碗钉,藏锋不露,匀直扁平,味爽鲜醇。因产地不同,品质风格有不同,狮峰所产色泽较黄,如糟米色,香高持久。梅家坞所产色泽较绿润,味鲜爽口。
- 寻云
-
卍
- gitcloud
-
《龙井问茶》
扬眉
巍峨的南高峰挡住了东海咸涩的气旋,
绵延的棋盘山阻隔了朔国冷酷的寒流,
五老峰的石崖切断了西子清凉的湖风,
把潮湿的雾团遗留在了狮子山的山凹。
风篁岭前的下龙井,
坐落着古老的禅院,
曲折的龙泓涧,
携带着一湾清幽的寒雾倾泻下来,
冲刷着斑驳陆离的古老水道。
走石坊、过板桥、踱进青砖殿堂,
香烟缭绕于雕梁画栋的大雄宝殿,
葛玄燃烧丹炉的青烟还在御书楼旁飘渺;
踏激流、抚烟云、撇入灰脊房廊,
拱雀错落在红莲碧藻的观音仙阁,
葛洪配制仙药的残渣尚在龙涎井边堆砌。
低矮的古井雕饰着精美的石壁,
地面由杂乱的石板来铺就;
浅晰的井膛流动着甘冽的泉水,
身旁是清瘦的湖石来堆积。
轻盈的泉液从长满香樟的翁家山渗漉,
携带清幽的气息在水层上快速地滑过;
明亮的泉水从惊涛骇浪的海龙宫走来,
裹挟着厚重的龙涎在地表稳健地涌出。
枝条滑过清幽的水面,
上下流层便撞击出波痕;
木棍点入混沌的水体,
游龙戏珠便翻滚在水面。
戏云:
龙井漱玉双流层,
暗河飞泻默无声;
一竿挑起宝石岭,
腾云起雾走江宁。
古老的香樟茂密参天,
遮蔽了俊俏的山岭;
一片云下的风篁岭,
坐落着翠峰阁掩藏了方圆庵。
新发的竹叶青翠漫岭,
飘荡着稀薄的迷雾;
龙泓涧流经过溪亭,
拍打着神运石进入了涤心沼。
平整的青石板院,
散落着黝黑的石桌、枯黄的竹椅,
光润的石桌台面,
摆放着紫砂的茶壶、花梨的杯具。
娇羞的茶姑端坐于上方,
舞动纤细的玉指点演一带江山,
戏说乾隆爷六巡江南、四临龙井的艳遇,
吴侬软语历数前朝文人对龙井的赞誉。
痴情的茶客围坐在四周,
凝视风情的场面品尝明前春茶,
调侃弘历帝八点翁山、六书风簧的龙恩,
南腔北调说历代墨客对青茶的鉴赏。
一、问山:
一方水土一方树,
一方树产一方茶,
一方茶有一方味,
一方味现一方情。
含羞带露娥眉轻,
红腮浅窝绿云青,
细说品类与手法,
已解风情秋水凝:
群体只长狮峰山,
祥云玉带腰身缠,
低温湿气生长缓,
二八闺女挎竹篮。
龙井九溪十八涧,
春光明媚仙气宣,
起承龙恩雨露降,
衣带婆娑步履姗。
平阳树生白云栖,
枝多芽密株距稀,
香高气远色泽淡,
娇羞媚娘雀舌含。
白佛古寺深处藏,
一芽二叶春光朗,
吸收虎跑涧中水,
蕴涵清幽满山香。
浙农忙碌梅家岗,
片片茶园树成行,
采集担担翡翠绿,
送与天下宾客尝。
二、问水:
低眉弄盏摊芭蕉,
酥胸起伏玉树摇,
红润朱唇轻轻嘬,
娇缜细把茶介绍:
一级娇羞女儿茶,
二级丰韵媳妇茶,
三级温和婆婆茶,
特级黄花闺女茶。
明前无雨吸山泉,
嫩芽才发出严寒,
原浆汁液绽新绿,
入口淳厚香气宽。
雨前已被水雾薄,
芽开叶放型婆娑,
少了羞涩多春色,
另有丰韵娇娘娜。
夏片采于六月天,
骄阳似火红山峦,
叶薄枝弱单宁苦,
可解烦躁衣带宽。
秋叶收在月圆时,
枝粗体茂叶多汁,
甘苦凝涩沾玉齿,
已无风韵扣门迟。
三、问茶:
鸟鸣山幽溪多声,
娥眉轻扫齿露情,
云袖翻转峰峦上,
玉指拨弄水云间。
狮龙云虎梅排开,
峰井栖跑坞站稳,
细说慢语用心言,
点评龙井数茗仙:
一说:
狮峰山上云雾缭,
四十八顷山茶娇,
古往今来皆贡品,
都因山高水气潮。
解茶:
外形:挺阔尖削,扁平厚实,质腊光滑,苗锋含露;
色泽:杨黄翠绿;
香气:蚕花豉香,清郁悠长;
滋味:丰腴宽厚,唇齿逸香,清苦回甘;
汤色:甘黄明亮;
体态:芽匀旗枪。
二说:
龙井村里乾隆来,
凤喜龙悦供茶栽,
十八御树山岗立,
草炭沙土山水排。
解茶:
外形:挺秀尖削,扁平冲实,质感光滑,苗锋显露;
色泽:明黄艳绿;
香气:豌花雅香,清幽绵长;
滋味:丰裕淳厚,唇齿溢香,清苦回甘;
汤色:翠绿清亮;
体态:芽匀成蕾。
三说:
云栖山中洗心池,
竹韵清幽祥云湿,
山径蜿蜒泉声杳,
夜半归来月影迟。
解茶:
外形:挺拔尖削,扁平坚实,质地光滑,苗锋出露;
色泽:青黄浓绿;
香气:黄花浓香,清幽回长;
滋味:丰满甘醇,唇齿流香,清苦回爽;
汤色:清绿光亮;
体态:芽整成朵。
四说:
虎跑涧中钟声鸣,
禅房古寺佛烟轻,
山深林密涌净水,
兰香溪短荷花婷。
解茶:
外形:挺直尖削,扁平坚实,质地光滑,苗锋外露;
色泽:青黄满绿;
香气:兰花幽香,清纯绵长;
滋味:丰厚甘醇,唇齿留香,清苦回长;
汤色:苍绿幽亮;
体态:芽齐成丛。
五说:
民风纯朴天下扬,
青砖黛瓦掩青墙,
群山常绿溪流远,
十里梅坞蕴茶香。
解茶:
外形:挺齐尖削,扁平坚实,质地平滑,苗锋泄露,
色泽:青黄纯绿;
香气:槐花芳香,清净绵长;
滋味:醇和爽利,唇齿有香,清苦回净;
汤色:碧绿油亮;
体态:芽齐成枝。
四、问茶道:
天色微明上山岗,
二八姑娘采茶忙,
云雾笼罩龙井村,
家家户户炒茶香。
七分炉火七星灶,
三分手法三尺锅,
抖带甩挺用心拓,
扣抓压磨最后挤。
梨木白炭紫铜釜,
煮沸龙水仙气出,
倾入公道杯中顿,
高冲低倒半盏估。
腾烟起雾香气鸾,
娇羞笑语口含丹,
招徕客人仙茗品,
细把茶道问几还:
一弄龙井夜光杯,
华清入池撒翠薇,
一旗一枪威风展,
婀娜多姿草上飞。
二弄龙井透光杯,
沐浴瑶池两度催,
风姿翩跹惹人爱,
不舍娇柔揽怀归。
三弄龙井瓷盖杯,
竹林听雨湿衣归,
再添七分龙脉水,
倒入寸盏一池晖。
一盏闻香嗅芬芳,
少吸几许神志爽;
二盏品味细思量,
缓慢入喉略清苦;
三盏回味咽肚肠,
清热败火幽韵长。
五、问情:
烟雨江南草木青,
诗画西湖古风凝。
翁家岭上九溪水,
烟缠雾绕雀舌鸣;
狮峰山下十八涧,
云卷雨舒莲心轻。
扬眉做歌留后世,
叩问龙井一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