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
-
背景: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
(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4年“公车上书”)
(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蹈、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短暂政治改革运动,变法由光绪皇帝领导,深入经济、教育、军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个层面,希祈清国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然而后期遭到慈禧太后与守旧派的反扑,发动了戊戌政变,戊戌变法仅经历了103日就告终(又称“百日维新”)。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出中国,许多维新人士被追捕杀害,光绪帝则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太后重新当政。变1898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
由于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企图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争取国家富强。维新派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设立学堂,宣传变法主张,受到少数官僚赞助。光绪接受维新派改革方案,1898年6月11日发布《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维新。在103天里颁布数十条维新诏令。新政主要内容为倡办新式企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学校,提倡西学;裁汰冗员,削减旧军,重练海陆军。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法失败亦引发了民间支持更为激烈的改革主张,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 北有云溪
-
背景:(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4年“公车上书”)(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蹈、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引http://chat.pep.com.cn/lb5000/topic.cgi?forum=15&topic=5676
- 一颗苹果
-
一、背景
1、民族危机的加深。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德、俄、奥、意、日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侵略,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侵略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被分割成了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整个国家已呈豆剖瓜分之势。
2、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步丧失的厄运。甲午战争的惨败更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二、性质
戊戌变法的性质其实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最为官方的解释,历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的性质其实是具有争议性的有一部分人认为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场社会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只不过革命的结果是失败的而已。
三、目的
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四、时间
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1898年9月21日结束。
五、意义
1、动摇了清朝政治乃至中国政治的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2、确立西方学说,西方价值观和西方标准的地位。
3、使新型知识分子出现,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权。
4、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六、影响
1、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
2、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维新派只敢讲“民权”,承认人民有参与管理政治的权利,但是不敢讲“民主”,不肯承认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戊戌维新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
3、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戊戌维新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
七、内容:
著书立说;设立学会学堂;办报,进行论战;颁布一系列法令,主要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才。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放新式学堂,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
扩展资料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戊戌变法不仅是一场政治变革,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着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冲击了陈旧腐朽的酒文化。
康有为、梁启超、眼福、谭嗣同的争论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天演论》传达的进化论思想在学术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维新运动在反对旧学、提倡新学,批判中学、提倡西学的同时,新的思想内容,新的形势风格,在许多思想文化领域都开创了新的局面。
“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机而起,形成了广泛的文艺革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具有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重要意义,依次为起点,资产阶级文化大破了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并逐渐发展为文化主流。
- xinz
-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是朝廷腐败无能。但是皇帝想改变社会现状,他是一个维新派的人士。他想尽快的改变朝廷现状。但是他的权力不如慈禧的权力大。
- 还要旺仔
-
1.政治上,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上,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5.国际环境,工业文明的冲击资本主义的市场发展潮流
- 可品
-
社会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名族危机严重
经济原因: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和康梁变法思想的成熟
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学会成立
领导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梁个人努力
- 我不懂运营
-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派因蕴而生
- ardim
-
背景: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
(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4年“公车上书”)
(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蹈、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短暂政治改革运动,变法由光绪皇帝领导,深入经济、教育、军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个层面,希祈清国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然而后期遭到慈禧太后与守旧派的反扑,发动了戊戌政变,戊戌变法仅经历了103日就告终(又称“百日维新”)。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出中国,许多维新人士被追捕杀害,光绪帝则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太后重新当政。变1898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