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辉
-
1. 文言文阅读 李子雄,渤海修人也.祖伯愤,魏谏议大夫.父桃枝,东平太
是这个吗?
【刺史。子雄少慷慨有壮志,弱冠从周武帝平齐,以功授帅都督。高祖作相,从韦孝宽破尉迟迥于相州,拜上开府,赐爵建昌县公。高祖受禅,为骠骑将军。伐陈之役,以功进位大将军,历郴、江二州刺史,并有能名。
仁寿中,坐事免。汉王杨谅之作乱也,炀帝将发幽州兵以讨之。时窦抗为幽州总管,帝恐其有二心,问可任者于杨素。素进子雄,授大将军,拜廉州刺史,驰至幽州,止传舍,召募得千余人。抗恃素高价,不时相见。子雄遣人谕之。后二日,抗从铁骑二千,来诣子雄所。子雄伏甲,请与相见,因擒抗。遂发幽州兵步骑三万,自井陉以讨谅。时谅遣大将军刘建略地燕、赵,正攻井陉,相遇于抱犊山下,力战,破之。迁幽州总管,寻征拜民部尚书。
子雄明辩有器干,帝甚任之。新罗尝遣使朝贡,子雄至朝堂与语,因问其冠制所由。其使者曰:“皮弁遗象。安有大国君子而不识皮弁也!”子雄因曰:“中国无礼,求诸四夷。”使者曰:“自至已来,此言之外,未见无礼。”宪司以子雄失词,奏劾其事,竟坐免。俄而复职,从幸江都。帝以仗卫不整,顾子雄部伍之。子雄立指麾,六军肃然。帝大悦曰:“公张ue19d变侯才也。”寻转右武侯大将军,后坐事除名。辽东之役,帝令从军自效,因从来护儿自东平将指沧海。会杨玄感反于黎阳,帝疑之,诏锁子雄送行在所。子雄杀使者,亡归玄感。玄感每请计于子雄,及玄感败,伏诛,籍没其家】
2. 隋书李子雄全文阅读及答案
【译文】
李子雄,渤海艹..县人。
祖父李伯贲,魏国谏议大夫,父亲李桃枝,东平太守,与同乡人高仲密一起归顺北周,官至冀州刺史。
李子雄少小时,慷慨有大志。
成人后随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因战功授为帅都督。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李子雄随韦孝宽在相州打败尉迟迥,授为上开府,赐建昌县公的爵位。
高祖受禅后,他为骠骑将军。
平定陈国后,他因功升为大将军、历任郴州、江州二州刺史,都有能干之名。
仁寿中(601~604),因事被免职。
汉王杨谅造反,炀帝将调幽州兵马以讨伐他。
当时窦抗为幽州总管,炀帝怕他有二心,问杨素谁可任用。
杨素推荐李子雄,于是授李子雄为大将军,廉州刺史。
李子雄赶到了幽州,住在传舍里,召募了一千多人。
窦抗仗着一向显贵,不按时来拜见。
李子雄派人去告诉他。
两天后,窦抗带着两千铁骑,到李子雄的住处来。
李子雄埋伏下甲兵,请窦抗相见,因此抓了窦抗。
于是调幽州的步兵骑兵三万,从井陉道讨伐杨谅。
当时杨谅派大将军刘建经略燕、赵,正攻打井陉,两下相遇于抱犊山下。
子雄力战破敌。
迁任幽州总管,不久授为民部尚书。
李子雄明辨有才,炀帝很信任他。
新罗国曾派使者上贡,子雄在朝廷上与使者交谈,因而问起新罗国冠制的由来。
新罗使者说:“皮弁遗象,哪有大国君子而不识皮弁的呢?”子雄说:“中原无礼,所以求之于四夷。”使者说:“从我到这儿以来,除了你刚才这番话外,还未见什么无礼。”司法部门因子雄说话失言,弹劾其事,他因此被免职。
不久复职,随炀帝到江都。
炀帝因仪仗卫队不整肃,让李子雄去组织指挥。
子雄马上指挥,六军整肃。
炀帝很高兴,说:“你真有诸葛武侯的将才呀!”不久转任右武侯大将军,后因事除名为民。
辽东战争开始后,炀帝让他从军效力。
他因此随来护儿从东平将到沧海去,适逢杨玄感在黎阳造反。
炀帝怀疑他,下诏押解子雄到炀帝处。
子雄杀了使者,逃归杨玄感。
玄感每每向子雄讨教,事情记载在《杨玄感传》里。
玄感失败后,子雄被杀,家产被登记没收。
3. 文言文阅读 鲍宣,字子都, 渤海高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
好学,通晓经术,做过县乡啬夫、束州守丞。
后做都尉太守功曹,推荐孝廉时做了郎,因病离官,又做州从事。
大司马卫将军王商征召鲍宣,推荐做议郎,后来又因病离开。
哀帝初,大司空何武拜宣为西曹掾,很敬重他,推荐宣做谏大夫,调任豫州牧。
一年多,丞相司直郭钦向皇上进言说“:鲍宣措施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判决诉讼案件,考察条款超出六条之外。
外出巡视乘车不驾六马,而驾一马,只宿于乡间公舍,被众人非议。”鲍宣因犯错误被免官。
归家几个月,又被征召做谏大夫。
鲍宣每逢处在谏大夫的位置,常上书直言规劝,他的言辞质朴。
这时哀帝祖母傅太后打算与成帝母一起称尊号,给亲属封官爵,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开始坚持正义,违背傅太后的旨意,都被免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
【答案】【小题1】B【小题1】C【小题1】C【小题1】(1)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
夙、奇、异各1分,语句通顺2分。(2)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
其、因、隙、兴各1分,语句通顺1分。 【答案解析】【小题1】(形容词意动,以之为善,“认为……好”的意思。)
【小题1】(②句是世祖的行为,④句是说黑子被世祖疏远了)【小题1】(“因向皇帝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与原文不符,原文说“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看来黑子这次只是被皇上疏远了,被杀是后来“因别的事”造成的。
属于移花接木。)【小题1】略附参考译文: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
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赞叹道:“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十几岁时,为祖父奔丧,回到家乡,把家产交给两个兄弟管理,而自己作了和尚,法名法净。
不久就还俗了。他生性喜欢文史典籍,身背书籍,远到千里之外拜师求学,学有所成,精通儒家经典和天文历法占卜等,特别喜欢《春秋公羊》。
魏世祖召高允谈论刑法和政务,高允的话很合世祖的心意。于是世祖问:“国家众多事务中,哪一件是首先应该做的?”这时国家常占据良田而且京城中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很多,高允于是说:“我从小出身微贱,知道的只是种田,请允许我讲一讲农事。
古人说,方圆一里地有田地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就有田三万七千顷。如果辛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
方圆百里一减一增,粮食就有二百二十万斛之数,况且这么广大的天下呢 ?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即使遇上荒年又有什么可担忧呢 ?”世祖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就解除了田禁,把良田都拿出来分给百姓。 辽东公翟黑子受世祖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级一千匹布的贿赂,不久被发觉。
黑子向高允请教应付的办法,说:“皇上问我,我是坦白自首呢,还是隐瞒 ?”高允说:“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这又能表明自已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 ”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都说主动讲实话,治罪是很严重的,应该隐瞒这些事。
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和自己亲近,反而对高允怨怒,说:“按你说法,是诱骗我去死,你多么不正派啊 !”于是和高允继绝了关系。黑子因为不老实回答皇上被世祖疏远了,后来终于获罪被杀。
给事中郭善明,性情奸诈,想表现自已的才能,就怂恿高宗大造宫室。高允劝谏说:“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
现在建国已久,宫室已经齐备,永安前殿完全可以用来使各国朝见,西温室完全可以使皇上用来安居,紫楼上登高远望,完全可见远近之风景奇观的壮丽殿堂应该慢慢来完成它,不可一时实现。 计算一下,砍伐木材,运土石及各种杂工要二万人,又有人充当工匠,老人孩子送饭,总计要四万人,半年才能完成。
古人有句话:“一个男人不种田,就有人因此而受饥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因她而受饥寒。况且几万人,那荒废损耗的数量,也就很多了。
用古人的道理来推论,有今人的事实来证明,都是这种结果。 这的确是圣明的君主应该考虑的。”
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5.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
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 未久而罢。
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 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
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
遂除田禁,悉以授民。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
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
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
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
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
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
高宗纳之。(选自《魏书》,有删节)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孤夙成,有奇度 夙:早B.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 C.为首为讳乎 首:首先D.不勤则亩损三斗 损:减少9.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⑥10.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犯了受贿之罪,被世祖发觉,翟黑子向高允请求应对的办法,高允认为应该实话实说,这样会免于判罪,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
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
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②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参考答案:8.C首:主动坦白,自首9.D【①非有远见,只是很合世祖的心意;②为世祖所做的事,并非高允远见;③④为预测翟黑子之结果,说明其有远见;⑤为高祖的做法;⑥为有远见】10.C【“被皇上杀了”错,原文为“竟为世祖所疏”】11①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这又能表明自已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 【得分点:帷幄:喻指帝王,朝廷;诏:指皇上的问话;宜:应该;罪,治罪之事;虑:担忧。】
②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是趁着农闲时候,是不建造的。【得分点:其,营立,因,农隙,兴】附参考译文: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
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赞叹道:“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十几岁时,为祖父奔丧,回到家乡,把家产交给两个兄弟管理,而自己作了和尚,法名法净。
不久就还俗了。他生性喜欢文史典籍,身背书籍,远到千里之外拜师求学,学有所成,精通儒家经典和天文历法占卜等,特别喜欢《春秋公羊》。
魏世祖召高允谈论刑法和政务,高允的话很合世祖的心意。于是世祖问:“国家众多事务中,哪一件是首先应该做的?”这时国家常占据良田而且京城中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很多,高允于是说:“我从小出身微贱,知道的只是种田,请允许我讲一讲农事。
古人说,方圆一里地有田地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就有田三万七千顷。如果辛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
方圆百里一减一增,粮食就有二百二十万斛之数,况且这么广大的天下呢?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即使遇上荒年又有什么可担忧呢?”世祖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就解除了田禁,把良田都拿出来分给百姓。 辽东公翟黑子受世祖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级一千匹布的贿赂,不久被发觉。
黑子向高允请教应付的办法,说:“皇上问我,我是坦白自首呢,还是隐瞒?”高允说:“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这又能表明自已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 ”中书侍郎崔览、公。
6.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
作者: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3题(选择各2分,翻译各2分,共14分)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
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
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
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
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 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
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
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
"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
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注: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B。
则亩益三斗 益:增加C。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 宠:受宠D。
为首为讳乎 首:头领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B。臣少也贱,所知唯田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C。
复何忧哉 何其不直D。 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11。
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①②④ D。
③④⑥12。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
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高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
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13。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②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③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
7. 《“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蓚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蓚人也。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
初,孩孺时,家有柳树,高百许尺,亭亭如盖。里中父老曰:“此家当出贵人。”
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 寻从越王盛击隰州叛胡,平之。
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
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
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 尉迟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
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
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
至军,为桥于沁水,贼于上流纵火筏,颎预为土狗以御之。 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
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
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
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
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
其见重如此。炀帝即位,拜为太常。
时诏收周、齐故乐人及天下散乐。颎奏曰:“此乐久废。
今或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帝不悦。
帝时侈靡,声色滋甚,又起长城之役,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颎谓太府卿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
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 ”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
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
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选自《隋书》卷四十一,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颎少明敏,有器局 局:胸襟B.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 辞:告辞C.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 寄:倚托D.时帝遇启民可汗恩礼过厚 遇:对待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高颎是高祖心腹重臣的一组是(3分)( )①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
②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③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
④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⑤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
⑥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A.①②⑥ B.③④⑤C.②③⑥ D.①④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主持朝政时,知道高颎精明强干,并且熟习军事,计谋丰富,就将他召入丞相府并委以重任。 B.高祖命令攻击叛军,官军到河阳,诸路大军都不敢领先出战,诸将也没有统一的指挥,在这种情况下,高颎主动请缨,临危受命,以他的智慧与勇敢,同叛军作战,终于大败叛军。
C.对于官职,高颎从来不刻意乞求,相反,当自己处于上升势头的时候,他却很注意避开权力地位,上表章请求辞职,并推荐他人,但皇上并不同意。 D.高颎有较高的文武才能,被委以重任后,他忠于君主,以天下为己任,人们推重佩服他。
然而,隋炀帝的时候,由于对皇帝当朝后的所作所为感到忧虑并有坦言,高颎最终以诽谤中伤朝政之罪而被诛杀。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3分)(2)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
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帝时侈靡,声色滋甚,又起长城之役,颎甚病之。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参考答案:5、答案:B 解析:辞:推辞。
(2)苏威在前朝隐居不肯做官,高颎能推举他。我听说推荐贤能的人受上赏,怎么能让他丢官呢?(或难道能让他丢官吗?)(译出大意给1分;省略句1分,“高蹈”“宁可”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3)皇帝那时生活奢侈,声色(歌舞和女色)之事日甚一日,又发动筑长城的劳役,高颎为此很担忧。
(“滋甚”“起”“病”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高颎字昭玄,自称是渤海蓚人。
高颎少年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读了一些史书,特别擅长辞令。当初,在孩童时,家有一棵柳树,有百尺多高,繁茂挺拔如同车盖。
乡里的老年人说:“这家要出大贵人。”十七岁,周的齐王宇文宪召引他做记室。
不久随越王宇文盛进攻隰州叛乱的胡人,平定了叛乱。高祖主持朝政,早知道高颎精明强干,并且熟习军事,计谋丰富,便想延揽入丞相府。
于是派邗国公杨惠传达丞相的意思,高颎领会旨意十分高兴地说:“愿意接受驱使。 即使事业不能成功,我也不怕灭族之灾。”
于是任丞相府司录。当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都因为奢侈放纵被疏远,高祖愈加看重高颎,认他为心腹重。